‘壹’ 烧伤的鉴定标准 烧伤的程度划分和简单判断
一度烧伤:损伤限于表皮浅层。症状是患处皮肤发红,疼痛不剧烈。可自然愈合,无疤痕。
二度烧伤分为:
浅二度烧伤:损伤深度为表皮和真皮上1/3,症状是患处红肿起水泡,可有剧烈疼痛和灼热感。可
自然愈合,无疤痕或轻微疤痕。
深二度烧伤:损伤深度为表皮和真皮深部,症状是患处发红,起白色大水泡,因为神经末梢部分
受损,疼痛较浅二度要轻。可自然愈合,会留下疤痕。
三度烧伤:全部皮肤损伤。患处呈皮革状黑色焦痂或苍白,可有流液现象。由于大部分神经末梢
损坏,此类烧伤者经常无患处疼痛感。
四度烧伤:有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损伤。可导致截肢。
选自网络(对烧伤如何分级)
‘贰’ 烧伤怎么鉴定
头颈部皮肤结构损伤和修复功能障碍
皮肤的修复功能是指修复皮肤破损和其他损伤的功能。本标准中的皮肤修复功能障碍是指瘢痕形成。
头颈部iii度烧伤,面积大于等于全身体表面积的8%2级
面部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面部皮肤面积的90%2级
颈部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颈部活动度完全丧失3级
面部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面部皮肤面积的80%3级
颈部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颈部活动度丧失大于等于75%4级
面部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面部皮肤面积的60%4级
头颈部iii度烧伤,面积大于等于全身体表面积的5%,且小于8%5级
颈部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颈部活动度丧失大于等于50%5级
面部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面部皮肤面积的40%5级
面部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面部皮肤面积的20%6级
头部撕脱伤后导致头皮缺失,面积大于等于头皮面积的20%6级
颈部皮肤损伤导致颈前三角区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颈前三角区面积的75%7级
面部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24cm27级
头颈部iii度烧伤,面积大于等于全身体表面积的2%,且小于5%8级
颈部皮肤损伤导致颈前三角区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颈前三角区面积的50%8级
面部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18cm28级
面部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12cm2或面部线条状瘢痕大于等于20cm9级
面部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6cm2或面部线条状瘢痕大于等于10cm10级
注:
① 瘢痕:指创面愈合后的增生性瘢痕,不包括皮肤平整、无明显质地改变的萎缩性瘢痕或疤痕。
② 面部的范围和瘢痕面积的计算:面部的范围指上至发际、下至下颌下缘、两侧至下颌支后缘之间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部、眶部、鼻部、口唇部、颏部、颧部、颊部和腮腺咬肌部。面部瘢痕面积的计算采用全面部和5等分面部以及实测瘢痕面积的方法,分别计算瘢痕面积。面部多处瘢痕,其面积可以累加计算。
③ 颈前三角区:两边为胸锁乳突肌前缘,底为舌骨体上缘及下颌骨下缘。
各部位皮肤结构损伤和修复功能障碍
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全身体表面积的90%1级
躯干及四肢iii度烧伤,面积大于等于全身皮肤面积的60%1级
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全身体表面积的80%2级
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全身体表面积的70%3级
躯干及四肢iii度烧伤,面积大于等于全身皮肤面积的40%3级
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全身体表面积的60%4级
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全身体表面积的50%5级
躯干及四肢iii度烧伤,面积大于等于全身皮肤面积的20%5级
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全身体表面积的40%6级
腹部损伤导致腹壁缺损面积大于等于腹壁面积的25%6级
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全身体表面积的30%7级
躯干及四肢iii度烧伤,面积大于等于全身皮肤面积的10%7级
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全身体表面积的20%8级
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全身体表面积的5%9级
注:
① 全身皮肤瘢痕面积的计算:按皮肤瘢痕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数来计算,即中国新九分法:在100%的体表总面积中:头颈部占9%(9×1)(头部、面部、颈部各占3%);双上肢占18%(9×2)(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躯干前后包括会阴占27%(9×3)(前躯13%,后躯13%,会阴1%);双下肢(含臀部)占46%(双臀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9×5+1)(女性双足和臀各占6%)。
② 烧伤面积和烧伤深度:烧伤面积的计算按中国新九分法,烧伤深度按三度四分法。iii度烧伤指烧伤深达皮肤全层甚至达到皮下、肌肉和骨骼。烧伤事故不包括冻伤、吸入性损伤(又称呼吸道烧伤)和电击伤。烧伤后按烧伤面积、深度评定伤残等级,待医疗终结后,可以依据造成的功能障碍程度、皮肤瘢痕面积大小评定伤残等级,最终的伤残等级以严重者为准。
‘叁’ 怎样区分深度烧伤和浅度烧伤
我国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即根据皮肤烧伤的深浅分为浅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深达肌肉、骨质者仍按Ⅲ度计算。临床上为表达方便,将Ⅰ度和浅Ⅱ度称为浅烧伤,将深Ⅱ度和Ⅲ度称为深烧伤。
(1)Ⅰ度烧伤:称红斑性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或伤及棘状层,但发生层健在。局部发红,微肿、灼痛、无水疱。3~5天内痊愈、脱细屑、不留瘢痕。
(2)Ⅱ度烧伤:又称水疱性烧伤。
浅Ⅱ度:毁及部分生发层或真皮乳头层。伤区红、肿、剧痛,出现水疱或表皮与真皮分离,内含血浆样黄色液体,水疱去除后创面鲜红、湿润、疼痛更剧、渗出多。如无感染1~2周愈合。其上皮再生依靠残留的生发层或毛囊上皮细胞,愈合后短期内可见痕迹或色素沉着,但不留瘢痕。
深Ⅱ度:除表皮、全部真皮乳头层烧毁外,真皮网状层部分受累,位于真皮深层的毛囊及汗腺尚有活力。水疱皮破裂或去除腐皮后,创面呈白中透红,红白相间或可见细小栓塞的血管网、创面渗出多、水肿明显,痛觉迟钝,拔毛试验微痛。创面愈合需要经过坏死组织清除、脱落或痂皮下愈合的过程。由残存的毛囊,汗腺水上皮细胞逐步生长使创面上皮化,一般需要18~23周愈合,可遗留瘢痕增生及挛缩畸形。
(3)Ⅲ度烧伤:又称焦痂性烧伤。皮肤表皮及真皮全层被毁,深达皮下组织,甚至肌肉、骨骼亦损伤。创面上形成的一层坏死组织称为焦痂,呈苍白色,黄白色、焦黄或焦黑色,干燥坚硬的焦痂可呈皮革样,焦痂上可见到已栓塞的皮下静脉网呈树枝状,创面痛觉消失,拔毛试验易拔出而不感疼痛。烫伤的Ⅲ度创面可呈苍白而潮湿。在伤后2~4周焦痂溶解脱落、形成肉芽创面,面积较大的多需植皮方可愈合,且常遗留瘢痕挛缩畸形。
以潮红、起疱、烧焦来区分Ⅰ度、Ⅱ度、Ⅲ度烧伤,抓住了烧伤深度识别的主要特点,这样易懂易记。由于皮肤的厚薄在不同个体与不同部位有较大差异,不同年龄也有差异,深Ⅱ度和Ⅲ度烧伤在早期有时难以准确区分。可在治疗过程中加以核实,一般在2~3周后创面属于深Ⅱ度或Ⅲ度将明朗。小儿皮肤薄,常易把Ⅲ度烧伤误认为深Ⅱ度烧伤,应特别注意。
2001年在全国烧伤会议上,有关专家提出修订烧伤深度估计方法的建议,2002年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常务委员扩大会议进行审议。之后中华医学会主编《临床诊疗常规(烧伤分册)》正式将“三度四分法”改为“四度五分法”,即原来的三度进一步分为三度和四度,Ⅲ度为皮肤不同程度的损害,Ⅳ度为超越Ⅲ度的更深的烧伤,损伤程度严重达深筋膜以下。
‘肆’ 烧伤程度怎么判断
对于烧伤程度的判断,由于自己不是专业人士,自己也没有办法去进行具体的解释。只能根据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和遇到的一些问题来简单的分辨一下,第一,第一种情况就是皮肤的接触到高温时,会有会放红会感到烧伤感灼热感。一般这种情况,只需在水中流动的水中连续冲击,直到责任感消失就可以了。第二,第二种了,应该就是那批再遇到高温时会起水泡。这种了,遇到事刚遇到时一定要在流口水中冲击之后。最好是进冲击之后尽快去就医。第三种应该就是皮肤溃烂,烧伤这种应该立即就医,立即去医院。
‘伍’ 简答题烧伤深度的评估要点是什么
烧伤深度的评估主要是按照三度四分法的分度、分型来决定。一度红斑型,二度水泡型、三度坏死焦痂型。四分法就是在二度水泡型里,分一度、浅二度、深二度和三度。
‘陆’ 烧伤的三个程度是怎么样划分的
国内现有中国新九分法和手掌法,后者用于小面积烧伤。新九分法是将人体各部分别定为若干个9%,主要适用于成人;对儿童因头部较大而下肢较小,应稍加修改。手掌法是以伤者本人的一个手掌(指并拢)占体表面积1%估计。
深度的识别按热力损伤组织的层次,烧伤分为I°、浅Ⅱ°、深Ⅱ°和Ⅲ°。
I°烧伤: 仅伤及表皮。局部呈现红肿,故又称红斑性烧伤;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3~5日可好转痊愈,脱屑而不留瘢痕。
Ⅱ°烧伤: 深达真皮,局部出现水泡,故又称水泡性烧伤。
①浅Ⅱ°者仅伤及真皮浅层,一部分生发层健存。因渗出较多,水泡较饱满,破裂后创面渗液明显;创底肿胀发红;有剧痛和感觉过敏;皮温增高。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愈后不留瘫痕,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皮肤功能良好。
②深Ⅱ°者伤及真皮深层,尚残留皮肤附件。因变质的表层组织稍厚,水泡较小或较扁薄,感觉稍迟钝,皮温也可稍低。去表皮后创面呈浅红或红白相间,或可见网状栓塞血管;表面渗液少,但底部肿胀明显。若无感染等并发症,3~4周可愈。因修复过程中间有部分肉芽组织,故留有瘢痕,但基本保存了皮肤功能。
Ⅲ°烧伤: 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深达皮下、肌肉、骨等。皮肤坏死、脱水后可形成焦痂、故又称焦痂性烧伤。创面无水泡,蜡白或焦黄,或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触之如皮革;甚至已炭化。感觉消失;皮温低。自然愈回甚缓慢,须持焦痂脱落,肉芽组织生长而后形成瘢痕,仅边缘有上皮,不仅丧失皮肤功能,而且常造成畸形。有的创面甚至难以自愈。
I°烧伤容易识别。浅Ⅱ°与深Ⅱ°、深Ⅱ°与Ⅲ°的烧伤有时不易在伤后即刻识别。如作用于伤处的热力不均匀,不同深度的烧伤区之间可有移行部。表皮覆盖下的创面变化,一时未能看清。创面发生感染或者并发深度休克,可增加皮肤损害深度,致使浅I°烧伤后损害如同深Ⅱ°,深Ⅱ°者如同Ⅲ°。
(二)烧伤严重性分度为了设计治疗方案,特别是处理成批伤员时,筹组人力、物质条件,需要区别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我国常用下列分度法:
轻度烧伤:Ⅱ°烧伤面积9%以下。
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
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另外,临床上还常称呼小、中和大面积烧伤,以示其损伤轻重,但区分标准尚欠明确。故病历记载仍应明确面积(%)和深度。
(三)全身性反应和并发症中度以上烧伤的严重性实际包含其全身反应和并发症,并发症甚至可使轻度烧伤病人发生危险。预防或减轻并发症,则可促使烧伤病人顺利或较好地治愈。
为此,必须重视烧伤的全身性反应和并发症的早期表现。低血容量的表现,主要有口渴、唇干、尿少、脉率增快、血压偏低、红细胞比积增高等。如发生休克,可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出冷汗或肢端凉湿、脉搏细弱或触不清、血压明显降低或测不到、尿量甚少或导尿始能观测尿量、中心静脉压降低等。
烧伤容易并发感染。创面上的化脓易发现。坏死组织、焦痂下的感染和全身性感染,则可能被忽视。此时病人体温明显上升、白细胞及其中性百分率明显增多;但重病人的体温反可降低、白细胞可不增多或减少。应取创面分泌物和血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还要根据烧伤严重程度,监测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例如:对肾功能改变,除了计算每小时尿量,还要化验尿常规(含比重)、测定血/尿肌酐、血/尿钠等。对肺部改变,除了呼吸系统的理学检查,需要时摄X线胸片和血气分析等检查。
‘柒’ 临床上常用三度四分法识别烧伤深度,请描述各度的特点
I烧伤
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3~7天脱屑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
浅Ⅱ烧伤
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的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有水泡形成水泡剥脱后,创面红润、潮湿、疼痛剧烈如无感染,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多数有色素沉着
深Ⅱ烧伤
伤及皮肤的真皮层可有水泡,水泡剥脱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有残存的皮肤附件,如无感染,可融合修复需时3~4周,且常有瘢痕增生
Ⅲ烧伤
皮肤全层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胳创面无水泡,如皮革状,痂下血管栓塞痛觉消失除小面积烧伤外,常需要植皮瘢痕增生明显
‘捌’ 烧伤具体的级别
1、Ⅰ度烧伤
又称红斑性烧伤,仅伤及表皮的一部分,但生发层健在,因而增殖再生能力活跃,常于3~5天内愈合,不留瘢痕。
2、浅Ⅱ度烧伤伤及整个表皮和部分乳头层。由于生发层部分受损,上皮的再生有赖于残存的生发层及皮肤附件,如汗腺及毛囊的上皮增殖。如无继发感染,一般经1~2周左右愈合,亦不留瘢痕。
3、深Ⅱ度烧伤
烧伤深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真皮及皮肤附件,愈合依赖于皮肤附件上皮,特别是毛囊突出部内的表皮祖细胞的增殖。如无感染,一般需3~4周自行愈合,常留有瘢痕。
4、Ⅲ度烧伤
又称焦痂性烧伤。一般指全程皮肤的烧伤,表皮、真皮及皮肤附件全部毁损,创面修复依赖于手术植皮或皮瓣修复。
5、Ⅳ度烧伤
烧伤深及肌肉、骨骼甚至内脏器官,创面修复依赖于手术植皮或皮瓣修复,严重者需截肢。
6、浅度烧伤
创面在伤后21天内自行愈合的烧伤,包括Ⅰ度烧伤和浅Ⅱ度和部分较浅的深Ⅱ度烧伤。
7、深度烧伤
创面自行愈合需要21天以上的烧伤。包括较深或伴感染的深Ⅱ度烧伤、Ⅲ度烧伤和Ⅳ度烧伤,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深Ⅱ度烧伤表皮发白或棕黄,去除坏死皮后,创面微湿或红白相间,感觉迟钝,可见粟粒大小的红色小点,一般需3~4周愈合。
8、中度烧伤
成人烧伤面积在11%~30%之间(小儿5%~15%)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小儿5%以下),并且无吸入性损伤或者严重并发症的烧伤。
9、重度烧伤
成人烧伤面积在31%~50%之间(小儿16%~25%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20%之间(小儿10%以下),或成人烧伤面积不足31%(小儿不足16%)。
(8)烧伤的深度常用判定方法扩展阅读
烧伤面积计算方法:
1、成年人,烧伤面积估算依照”九法则“来估算的:头部占身体表面积的9%,躯干正面占身体表面积的18%,躯干背面占身体表面积的18%,一条腿占身体表面积的18%,一条手臂占身体表面积的9%,生殖器及会阴部占1%。
2、幼童及儿童,烧伤面积估算依照”5法则“来估算的:头部占身体表面积的15%,躯干正面占身体表面积的20%,躯干背面占身体表面积的15%,一条腿占身体表面积的15%,一条手臂占身体表面积的10%。
3、婴儿,烧伤面积的估算依照”五法则“:头部占身体表面积的20%,躯干正面占身体表面积的20%,躯干背面占身体表面积的20%,一条腿占身体表面积的10%,一条手臂占身体表面积的10%。
4、小型烧伤,烧伤面积采取以下估算方法:以烧伤患者手掌面积占身体表面积的1%为基准,估算烧伤面积为多少基准单位。
‘玖’ 烧伤深度是怎么评估的
烧伤深度的估计目前国际上惯用三度四分法,即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三度四分法的表现如下:
1、Ⅰ度烧伤:又称红斑烧伤,局部干燥、疼痛、微红而肿、无水疱。3-5天后局部由红转为淡褐色,表皮皱缩、脱落,露出红嫩光滑的上皮面而愈合,不留瘢痕,可有短时间的色素沉着或改变。
2、浅Ⅱ度烧伤:又称水疱性烧伤,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等的水疱,内含黄色(或淡红色)血浆样液体或蛋白凝固的胶胨物。水疱破裂后,可见潮红的创面,质地柔软,温度较高,疼痛剧烈,痛觉敏感。愈合后不留瘢痕,可有时间不等的色素沉着。
3、深Ⅱ度烧伤:局部肿胀,表皮较白或棕黄,间或有较小的水疱。去除坏死皮后,创面微湿、微红或红白相间,质地较韧,感觉迟钝,温度较低,拔毛痛。
4、Ⅲ度烧伤:又称焦痂性烧伤,由于烧伤程度不同,局部表现可为苍白、黄褐、焦黄。严重者呈焦灼状或炭化,皮肤没有弹性,触之硬如皮革,创面干燥无渗液,发凉,针刺无痛觉,拔毛不痛。可见粗大栓塞的血管网,如树枝状,多在伤后即可出现,尤以四肢内侧皮肤薄处多见。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4-1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拾’ 请问怎么区分烧伤的深度
你好,目前,根据烧伤损伤到皮肤不同的深度,可粗略将烧伤分成一度、二度、三度和四度烧伤。在了解这个概念之前,必须了解皮肤的概念。皮肤指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主要承担着保护身体、排汗、感觉冷热和压力的功能。人和高等动物的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组成。而表皮和真皮又分别由很多层构成,表皮是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真皮是乳头层和网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