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疟疾怎么治疗
疟疾用蛇舌草煮水喝,半个月后见效,特献偏方。
② 疟疾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疟疾可出现并发症,如黑尿热、肾病和脾肿大等。黑尿热主要表现特点是尿呈现黑褐色(酱油样尿)、腰痛;肾病主要特点是高血压、浮肿、尿化验检查可见蛋白尿等等。所以不可轻视疟疾,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无严重并发症的普通疟疾,经过抗疟药治疗后,一般均可安全而迅速地控制发作。凶险型疟疾,只要诊断和抢救及时,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现有的各种抗疟药,还没有一种对各种疟原虫及不同虫株都有同样的效果,同一虫株原虫在不同地区或处在不同免疫状态人群中,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控制临床发作、消灭裂殖体的药物有氯喹、哌喹、甲氟喹、咯萘啶、青蒿素、奎宁等;预防复发和传播的药物有伯氨喹啉;主要用于预防的药物有乙胺嘧啶。具体的用药方法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灭蚊、防蚊是预防疟疾的重要环节,应采用各种措施消灭蚊虫,消灭蚊子孳生场所,如治理地沟、水沟,破坏孑孓的滋生环境;喷洒化学药物杀灭幼虫和成虫;利用自然天敌和致病的寄生虫消灭蚊虫。防止蚊子叮咬,使用蚊帐,安置纱窗纱门,室内喷洒杀蚊剂,使用驱蚊片;在皮肤暴露部位涂擦驱蚊剂等方法,都能有效地防止蚊虫传播疟疾。我国南方地区用菊酯类杀虫剂喷洒蚊帐和窗帘也取得防蚊的很好效果。
③ 疟疾怎样治疗
疟疾俗称“打摆子”。它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疟原虫在医学上分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四类。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每隔一日发作一次,叫间日疟。三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每隔二日发作一次叫三日疟。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疟疾叫恶性疟疾,它发作频繁,无规律,严重时常有抽风、昏迷等症,如不及时治疗,病人可在短期内死亡。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按蚊吸入疟疾病的血,再叮咬健康的人时,就会把它唾液中的疟原虫带进健康人的血液,使健康人发病。因此,防止疟疾要抓住积极治疗传染源(病人),彻底灭按蚊和搞好个人防护这三个基本环节。1.积极治疗传染源。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羟基喹哌、乙胺嘧啶、磷酸咯啶等。另外常山、青蒿、柴胡等中药治疟的效果也很好。以上这些药物要根据疟原虫的种类和病情的轻重由医生来对症使用,剂量和用法一般人不易掌握,千万不要自己乱吃。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休止期治疗,即对上一年患过疟疾的人,再用伯氨喹啉治疗,给予8天剂,以防止复发。2.彻底消灭按蚊。主要措施是搞好环境卫生,包括清除污水,改革稻田灌溉法,发展池塘、稻田养鱼业,室内、畜棚经常喷洒杀蚊药等。3.搞好个人防护。包括搞
④ 怎么治疗疟疾
药物治疗
1、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包括现症病例和间日疟复发病例,须用血内裂殖体杀灭药如氯喹,杀灭红内期的原虫,迅速退热,并用组织期裂殖体杀灭药亦称根治药或抗复发药进行根治或称抗复发治疗,杀灭红外期的原虫。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
2、恶性疟治疗:对氯喹尚未产生抗性地区,仍可用氯喹杀灭红细胞内期的原虫,同时须加用配子体杀灭药。成人口服氯喹加伯氨喹。
其他治疗
1、循环功能障碍,按感染性休克处理,给皮质激素,莨菪类药,肝素、低分右旋糖酐等。
2、高热惊厥,给予物理、药物降温及镇静止惊。脑水肿应脱水;心衰肺水肿应强心利尿;呼衰应用呼吸兴奋药,或人工呼吸器;肾衰重者可做血液透析。
3、黑尿热首先停用奎宁及伯喹,继之给激素,碱化尿液,利尿等。
⑤ 怎样治愈疟疾
诊断鉴别
诊断要点
一、流行病学资料:有在疟疾流行区生活或旅游史,近年有疟疾发作史或近期接受过输血。 二、临床表现:典型的周期性寒热发作,伴有脾肿大和贫血。 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涂片检查、腹部B超检查等
辅助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可有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 二、疟原虫检查:血涂片染色查疟原虫是确诊的最可靠方法。另外,可做骨髓穿刺涂片染色查疟原虫。 三、疟原虫抗原快速检测:经近年的临床应用证实,该方法简单、快速、方便、准确。 四、腹部B超检查可见肝、脾有不同程度的肿大。
鉴别诊断
病毒感染: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史。 血液病:鉴别要点依然是流行病学史。
疾病治疗
抗疟原虫治疗
1、控制临床发作的药物:氯喹、青蒿素类(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 蒿甲醚:适用于各型疟疾,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的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急救。退热及原虫转阴速度均较氯喹为快,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红内期。肌肉注射后吸收完全,血药达峰时间为7小时,半衰期为13小时。 本药在体内分布甚广,可透过血脑屏障,以脑组织分布最多,肝、肾次之。经胆汁和尿液排泄。 本药不良反应轻微,个别患者有转氨酶轻度升高。妊娠妇女慎用。 成人用量:肌内注射,首次160mg,后每12小时1次,每次80mg,连用5次。如果血液中仍能够检查到疟原虫可改为每日80mg肌肉注射,2~3天,至血液中疟原虫检查为阴性。 儿童用量:肌内注射,首次按体重3.2mg/kg;第2- 5日每次1.6mg/kg,每日1次。 2、防止复发:常用药物 伯氨喹啉:本品可杀灭各种疟原虫的组织期虫株,尤以间日疟为着,也可杀灭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对恶性疟的作用尤强,使之不能在蚊体内发育,对红内期虫株的作用很弱。不良反应有头昏、恶心、腹痛等,少数病人可有药物热、粒细胞缺乏等,停药后即可恢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本药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一旦发生应停药作对症治疗。 用法与用量:成人每次13.2mg,每日3次,连服7天。 磷酸哌喹:目前常用的剂型是与青蒿素的复方制剂(科泰复)。
对症治疗:
1、体温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 2、保证液体入量。 3、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防止血管内红细胞凝集,有利于DIC的治疗与预防。 4、有脑水肿时,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滴注,每日2至3次。 5、重症患者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⑥ 疟疾如何防治
1.患了疟疾,应及时治疗,常用药物有氯喹和伯喹。其中氯喹能杀灭血液中的疟原虫,伯喹能杀灭肝脏中的疟原虫和血中配子体。
2. 预防首先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或长效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
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全球86%的疟疾病例发生在非洲,9%的病例发生在东南亚,其余5%的病例分布在全球其它地区。我国疟疾主要流行于云南、海南、贵州等南部地区和安徽、河南、江苏、湖北等中部地区。旅行者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状况,树立疟疾感染风险意识。在出国前,建议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际旅游保健中心或相关医疗卫生部门进行健康咨询;在疟疾流行区,要加强个人防护,包括使用蚊帐、驱避剂、蚊香、户外活动时穿长袖长裤等,防止蚊虫叮咬。从疟疾流行区返回后,若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类不适症状,应立即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旅行史,以便排查疟疾。
⑦ 怎样治疗疟疾
患了疟疾,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不能进食者可予静脉输液。寒战时应注意保暖,高热头痛时可用冰敷等方法降温,必要时可给少量镇静退热剂,如阿斯匹林等缓解症状。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氯喹、奎宁、青蒿素。但由于有些药物会出现副作用,故应用抗疟药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预防疟疾的根本方法是灭蚊和防蚊虫叮咬,可结合各地的卫生运动灭蚊,降低蚊子密度。可使用蚊帐、蚊香、灭蚊剂等杀蚊,阻断人、蚊接触。此外,还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防止外源性传染源的输入;加强对输血人员的疟疾监测,防止输血感染。高疟区的人群在流行季节可以定期服抗疟药预防。
⑧ 疟疾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疟疾治疗不仅是解除患者的疾苦,同时也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播。现症病人要及时发现,及时根治。
(一)治疗
现有各种抗疟药,还没有一种对各种疟原虫各不同虫株都有同样的效果,同一虫株原虫在不同地区或处在不同免疫状态的人群中,对药物的效应也不一样。一些重要抗疟药物的特殊作用如表2。
伯氨喹可清除肝内的休眠体,减少或防止复发,可用作根治药。氯喹、奎宁和青蒿素等对红内期裂殖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因而能控制临床症状,为主要的治疗药。乙胺嘧啶对红外期有作用,是一种病因性预防药,此外,伯氨喹还可杀灭配子体,乙胺嘧啶还能抑制配子体在蚊内发育繁殖,因而也能阻止疟疾的传播。
剂量:用药剂量应按药物使用说明量进行,儿童剂量应酌减,可按以下方法折算:1岁以下:1/10~1/8成人量;1~3足岁:1/6~1/4成人量;4~6足岁:1/3成人量;7~12足岁:1/2成人量;13~15足岁:3/4成人量;16岁以上-成人量。
联合用药:根治间日疟需用组织裂殖体杀灭药与血液内裂殖体杀灭药联合治疗。在恶性疟对氯喹产生抗性地区,目前较理想的方法也是几种抗疟药联合使用。
间日疟治疗方案举例:
治疗剂量:间日疟采用氯伯8天疗法:氯喹1.5g(基质)3天分服(首次0.6g,6h后再服0.3g,第2、3天各0.3g),伯氯喹180mg(基质)8天分服。恶性疟可单服氯喹。对疑似疟疾病人,用氯喹(0.6g)加伯氨喹(30~45mg)作假定性治疗,确诊后全程治疗。
抗复发治疗:通常伯氨喹30mg×4天,半个月或1个月再重复一个疗程。每个疗程加服乙胺嘧啶50mg×2天,或加氯喹。
抗氯喹恶性疟治疗方案举例:
在恶性疟对氯喹产生抗性地区,目前较理想方法是几种抗疟药联合用。国内近年来研制的咯萘啶、青蒿琥酯、蒿甲醚对抗氯喹虫株有较高疗效。方案如下:
①咯萘啶800mg,磺胺多辛1000mg,乙胺嘧啶50mg,2天分服;或此三药各500mg,1000mg,50mg顿服。
②青蒿琥酯:第1天180mg,第2、3天各120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ml,缓慢静滴。
③蒿甲醚第1天160mg(肌注),第2、3天各80mg。
以上三药的针剂适于脑型疟的救治。
预防:氯喹300mg间隔7~10天,或600mg间隔半个月。在恶性疟有抗性地区可用:①哌喹600mg磺胺多辛200mg,每月1次;②乙胺嘧啶50mg磺胺多辛1000mg每7~10天1次;③乙胺嘧啶50~75mg磺胺多辛1000~1500mg甲氟喹500~750mg,每半月1次。
(二)预后
1.一般病例(单纯急性感染)的预后同一种抗疟药的治疗效果,可因疟原虫种和病人免疫状态以及有无并发症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但在无严重合并症的单纯急性感染,不论间日疟或恶性疟病例,经过抗疟药治疗后,一般均可安全而迅速的控制发作。
2.凶险型病例的预后疟疾凶险型发作主要见于无免疫力的恶性疟病例,常见者为进入疫区的外来人口及高疟区的儿童,在恶性疟暴发流行时,当地各年龄居民均可发生。上述病例常因延误诊治而导致病例恶化。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凶险型疟疾认识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某些原属于凶险型疟疾范围的临床表现,实际并不凶险,例如胃肠型疟疾是凶险疟疾中最常见的一种,但预后绝大多数良好。脑型疟是凶险型疟疾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国外报道接受治疗病人的病死率为22%。
⑨ 治疗疟疾常用方法有哪些
中医治疗疟疾一般都是通过内服汤药的方式,常见的治疟疾的药方是用半夏、柴胡、黄芩、常山、草果、甘草和生姜配合服用,这个方子能有效帮助患者去除疟气、和解少阳。具体的药方一定要找大夫给你把脉后再开具,不要自己随便用药。
⑩ 怎样可以治好重症疟疾
在中国疟疾又称为瘴气,是由人体的寄生虫引起的,其传染率很高,一般患过疟疾的人,有了免疫力之后,就不易再患了。一般雨水量较大的地区和空气潮湿的地方易患,如我国的海南和南方一些地区,以下是它的有效治疗方法,大家重视一下。
抗疟原虫治疗
1、控制临床发作的药物:氯喹、青蒿素类(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
蒿甲醚:适用于各型疟疾,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的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急救。退热及原虫转阴速度均较氯喹为快,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红内期。肌肉注射后吸收完全,血药达峰时间为7小时,半衰期为13小时。
本药在体内分布甚广,可透过血脑屏障,以脑组织分布最多,肝、肾次之。经胆汁和尿液排泄。
本药不良反应轻微,个别患者有转氨酶轻度升高。妊娠妇女慎用。
成人用量:肌内注射,首次160mg,后每12小时1次,每次80mg,连用5次。如果血液中仍能够检查到疟原虫可改为每日80mg肌肉注射,2~3天,至血液中疟原虫检查为阴性。
儿童用量:肌内注射,首次按体重3.2mg/kg;第2- 5日每次1.6mg/kg,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