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茶园苗圃怎么管理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应该注意哪些技术环节
茶产业是中国传统产业,茶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朝代更替,时代迭变,茶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茶园苗圃的管理方法和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应该注意的技术环节。

‘贰’ 茶园施肥的方式有哪些
茶园施肥的方法主要有:穴施、沟施和根外追肥。
穴施:主要用在幼龄茶园中。茶树种植后,茶树分枝还没有封闭前采用。在幼龄茶树的两茶株之间,离茶树10厘米左右的地方开穴,成龄茶树则开在茶株的两边,离茶树的距离,以树冠宽度为标准。开穴的部位要轮换。
沟施:是茶园施肥最普遍采用的方法,基肥和追肥的沟施方法不同。基肥开沟20~30厘米深,追肥开沟10厘米左右;坡地茶园施追肥,春季沟开在上方,夏季沟开在下方,轮换进行;施用追肥后要及时盖土。
根外施肥又叫叶面施肥,是把化学肥料或微量元素的稀释液喷洒在叶面,经叶子气孔被植株吸收利用的一种施肥方法。
将肥料直接撒在土壤表面的撒施方式,容易造成养分流失,是一种不经济的施肥方式,尽量不采用。
‘叁’ 茶园病虫害物理防治措施有哪些
有机农业是指一种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有机农业是遵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农药,所以病虫害防治成了有机茶叶生产中的关键工作,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1、假眼小绿叶蝉。成虫为黄绿至绿色,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为害。受害茶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严重时幼嫩芽叶呈焦枯状,直至茶园绝收,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每年6月和9-10月为发生高峰期。成、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该虫发生。
防治措施:①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清除杂草;②通过分批适时采茶或轻剪去除卵抑制其发展;③湿度大的天气,喷施0.1-0.5亿孢子/毫升白僵菌或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④较重时,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防止成虫越冬。⑤2.50%鱼藤酮150-200毫升(300-500倍)除虫。
2、茶毛虫。成虫雌蛾淡黄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幼虫黄褐色,背面与侧面着生黄色毒毛。幼虫有群集性,3龄后分群迁散为害,咬食后叶片呈缺刻状。成虫有趋光性,虫害有4-6月和7-9月两个发生高峰期。
防治措施:①每年冬季人工摘除卵块和虫群;②结合耕作深埋结茧虫蛹;③用灯光或性激素诱杀雄成虫;④在低龄幼虫期喷施bt制剂。
3、茶尺蠖。成虫体翅灰白色,以幼虫取食嫩叶为害茶树,为害严重时可将嫩叶、老叶甚至嫩茎全部吃光,不仅严重影响当年茶叶产量,并导致树势衰弱,一到两年内难以恢复,对茶叶生产威胁很大。其幼虫有吐丝下垂特性,成虫有趋光性。
防治措施:①结合秋冬耕作深埋或扒除虫蛹;②放鸡除虫;③灯光诱杀成虫;④利用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干扰交配;⑤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⑥在幼虫时喷施bt制剂防治。
4、茶刺蛾:成虫呈茶褐色,趋光性强。卵散产于茶丛中,幼虫以叶片为食。各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及9月中、下旬。防治措施
①利用成虫的假死性,震落后人工捕杀;②喷施球孢白僵菌;③冬季深耕,减少越冬虫口数。
5、茶橙瘿螨和茶叶瘿螨。茶橙瘿螨呈胡萝卜形,橙红色,茶叶瘿螨呈椭圆形,紫黑色。成螨以针状口器刺吸叶片叶汁,主要为害嫩叶,被害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失去光泽,芽叶萎缩,呈现锈斑,叶脆易裂,严重时造成落叶。夏茶受害最重,秋茶次之。高温干旱有利于其发生。
防治措施
①及时分批多次采茶,可抑制该虫的进一步发展;②喷施浏阳霉素;③发生较重年份,可喷施0.01-0.02度石硫合剂和硫悬浮剂,嫩叶喷施。
6、黑刺粉虱。成虫呈灰白色,有飞翔能力。幼虫是黑刺粉虱危害茶树的主要虫态。若虫寄生在叶片背部刺吸汁液,同时分泌排泄物,落到下方叶片正面,诱发烟霉病,阻碍光合作用,致使树势衰弱,芽叶稀少,枝叶枯竭,严重时致使茶树成片枯死。该虫喜郁闭,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青壮龄茶园及台刈后若干年的茶园中容易大面积发生,在茶丛中分布以中部为多,上部较少。
防治措施:①适时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可减少其发生量;②喷施黑刺粉虱真菌制剂500倍液,或人工去除已危害的茶树枝条;③注意保护黑刺粉虱寄生峰;④在茶叶背部用0.5度石硫合剂喷杀。
7、茶炭疽病:是茶园中最为普遍发生的病害,由病源真菌浸染引发起病,病害发生时主要危害成叶,先在叶尖、叶缘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小点,扩展后病斑由黄褐色转变为焦黄色,最后为灰白色。病斑为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每年5--6月和9-10月为发生高峰期,树势衰弱、管理粗放、采摘过度、遭受冻害、虫害较重的茶园易于发生。
防治措施:①加强茶园管理,合理施肥,防冻治虫,提高茶园的抗病性;②及时清理病叶,防止病菌传播;③发芽前喷洒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止其发生。
‘肆’ 怎样改良茶园土壤
造成茶树生长不良的土壤类型主要有硬塥土壤、瘦瘠土壤和酸化土壤。
(1)硬塥土壤改良 表土层以下存在硬实土层,阻碍茶树根系向下生长,一方面使茶树生长不良,同时降低茶树的抗旱和抗寒能力。改良的方法是采用深耕,将硬塥翻到土表、破碎,深耕时结合重施有机肥效果更好。
(2)瘦瘠土壤改良 土壤肥力低下,茶树长势差。改良方法有增施有机肥,利用生草覆盖,间作冬、夏绿肥,把修剪枝叶铺散行间等。
(3)酸化土壤改良 茶园土壤pH在4以下时,可使用粉碎过100目的白云石每亩25~50千克,在茶树地上部生长结束后在行间撒施或开沟施用,一年一次使用,待茶园pH上升到5后停止施用。
‘伍’ 茶园是什么样的呢
茶树作为灌木,保持适度的高度,以便收获叶子是可能的。遮荫树的部分会有所不同;他们不会一直存在。我并不是一个茶叶生产专家,我不能告诉你他们为什么会在那里,或者不会在那里,但直觉上,这与适度曝晒和最大化曝晒有关。这是印尼中爪哇/东爪哇的沃诺萨里茶园。
我在很远的路上看到了一张斯里兰卡种植园的照片;看起来有点不一样。另一个相对较新的印尼茶园是Toba Wangi。随着植物的成熟,它们只会长得更大一些。

印尼茶:印尼茶的概述印尼种植者与加隆阿特里;在印尼茶种植者简介讨论印尼茶生产分享一位泰国当地山地部落茶叶生产商的照片,正如标题所示,更多的野生茶叶生产
‘陆’ 茶园主要的肥料都有哪些种类如何给茶树追肥
追肥的主要目的是补充基肥的不足,满足植物中后期的营养需求。追肥应用灵活,追肥要根据作物生长不同时期元素缺乏情况对症。氮、钾和微肥是最常见的追肥品种。追肥可以用土施,也可以喷,容易造成机械损伤。喷施适合紧急缺素症,养分供应快,但供应不足,多用于需求较少的微量元素应用。钾肥能提高茶树对氮肥的利用率,增加茶树抵御病虫害和寒冷的能力。此外,它还能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茶园施肥,最好不要施用简单的肥料,而要施用含有各种肥料或混合肥料的肥料。如果合理施用肥料,茶树很容易吸收,效果很好。

‘柒’ 关于茶园管理有哪些谚语
一、管理的目的、范围和重心
茶园从栽培以后,除了采摘以外,一切农业技术工作,均属于管理的范畴 ,主要包括中耕、除草、施肥、土壤改良、抗旱保湿、病虫防治、茶树修剪整形等,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茶树健壮生长与环境条件的矛盾,以保证茶树全苗、壮苗、速生、高产、优质和持续增产。茶树的不同年龄,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立地条件和环境,矛盾的表现各不一样,需要因时而异因园而别采用不同的措施加以解决,总的来说,应该把茶园的土壤管理,即耕锄施肥作为整个管理的重心,把抓好土肥工作作为实现高产优质的基础,并以此作为全部茶园管理的指导思想。
二、抗旱保苗
1、中耕与浅耕:用于疏松土壤,增加透水性和持水能力,割断表土毛细管,减少蒸发,同时,中耕可以加厚土壤的活土层。
中耕时间:除干季高峰期外,各月都可以进行,深度15—20厘米。亦可结合秋冬深耕(20—30厘米)施有机肥进行,对粘性重,板结的土壤要加强中耕。
如果耕作的时间推迟到干季,则深度应相应减小,原则是雨季末深,旱季初浅,旱季不耕。有灌溉条件的可以在旱季浅耕。
2、覆盖:用以保持土壤水分,降低表土温度,减少杂草。在雨季末,砍积无种杂草,覆盖于粘重板结的土壤上,盖前深耕施基肥,中耕或浅耕,盖草厚8—10厘米,草上再压土。
直播的茶园播种带,可采用塑料膜覆盖,以提高出芽率。(大部份发芽时扒开土,揭去覆盖物)。
3、灌水:凡有条件的地方应在旱季对茶园进行浇灌,沟灌和喷灌的开始时间,用水量和周期应视茶树大小而定,茶树越大越耐旱,土地越干耗水量越大,茶树越小周期要求更短,喷灌比沟灌省水,效果也好,一般情况来说,二月下旬开始,第一次降足雨后停止,每亩用水20—30立方米,7—15天灌一次,注意用沟灌时,流量不可太大,以免冲坏茶园,茶园灌溉应在雨季末就作好机具和水源沟渠准备。
三、茶园施肥
1、目的:补充和增进茶园土壤养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整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茶树健壮生长。
2、原则:经济有效,少量多次,雨季多,旱季少,与修剪采摘紧密配合,基肥与追肥配合,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有机肥为重。实行三看施肥,看天气(如大旱时不施,大雨前不施)看地力(看园土的肥瘦,质地的轻重等),看茶树(树龄、生长阶段,生长势、修剪与否,采摘情况等),适情适法适量。
3、追肥
(1)时间:根据茶树地上部年生长周期的生长休止规律和修剪采摘情况而定,一般应在休止末期或生长初期,每轮茶或一季茶采完之后,每次修剪之后或在中耕除草之后、及时追施氮肥大致分别于2、5、7、9月(当年定植)施用,采期长的高产茶园10月初还可以追肥。
(2)次数:根据需要与可能,每年2—4次。高产茶园增加次数。
(3)用量,以硫酸铵为标准计算。
幼龄茶定植当年,每次4—5公斤,合计8—10公斤,次年每次8—10公斤,全年20—30公斤,第三年全年30—40公斤。
采摘茶园:根据土质、树龄、长势和单产来决定,每次每亩10—15公斤。年用量单产50公斤以内的施标准氮肥40公斤, 50—100公斤/亩的茶园施50—80公斤,100—150公斤/亩的施90—120公斤。
(4)方法:幼龄茶实行穴施,在茶苗根颈周围10—15厘米以外开深宽为6—8厘米的平底月牙形穴,将肥料整细,均匀地撒在穴里,复土整平。三年以上茶树和采摘茶园实行沟施, 在茶行中距茶树根颈20厘米以外或在树冠垂直投影的边缘开深宽8—10厘米的平底沟,肥料施于沟中,盖土整平。不论穴施或沟施,均应在茶行两侧交替进行,不宜各次重合于一处。
全覆盖的高产(250公斤/ 亩以上)茶园,根据系已布满行间,枝叶完全密闭,开沟操作困难,可以在无露水的情况下把肥料均匀地撒在地上,然后将茶树摇动,使附在叶上的肥料落下, 再用锄头和小钉耙在土面上耙一下,使肥料接触潮土或及时喷灌 。实行沟灌的茶园追肥应在沟灌之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