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六度学习方法有哪些

六度学习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0-03 23:57:04

‘壹’ 钢琴三度音六度音技巧及手型。

伴奏的三连音要弹奏均匀、连贯。右手的三连音伴奏中出现了保持音的弹奏,
有短暂的隐伏旋律,要弹奏出来,保持音的音量与另两个音要区分开,音量稍大。
87首是右手的琶音练习伴以大跳音程的练习。
右手旋律弹奏要求是:1.一定要严格按照指法的要求弹奏,上行指法中出现
1—2—4—1的排列和1—2—3—1的排列不能更改,下行同样是5—4—2—1—的排
列和5—3—2—1的排列不能更改;2.重量随着手指位置的移动而移动,手腕柔韧
地跟随着手指的变化;3.掌关节主动发力,第一关节、指尖要牢牢抓住琴键;4.六
度大跳在快速反应中出现,容易错音,要反复练习音准,确保准确无误;5.6/8拍节
奏与旋律线所形成的强、弱、渐强、渐弱要细心体会,弹奏出dolce(优美的)旋律。
左手为固定格式的和弦半分解练习,要弹奏整齐、注意与右手的旋律在音量方
面的配合即可。
88首是三度、六度双音的交替练习。
三度双音弹奏要使手腕尽量保持平稳,运用手指动作和手腕的左右运动的力
量将重量送到每个双音的琴键上,由于重量要“沉”下去,因此,掌关节的支撑力量
要保持住,否则手型就会塌陷下去,导致手指运动受到限制。
六度双音有两种方式的弹奏,一种是六度断奏:由于手指要准备、保持支撑的
力量,因此动作主要由小臂、手腕的柔韧的上下动作来完成,整个手臂要保持协调
的动作,钢琴演奏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技巧是不可能用你的双手去表达优美抒情的音乐的;有时看到有好多人初学钢琴或者琴法和技巧根本没有过关,就一味的去弹奏一些感觉好听的乐曲.,做为我们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老师们,就必须勤奋刻苦地去学习最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学习钢琴弹弹奏的基本技法.钢琴演奏的技巧非常多,这里我们说几个常用的技巧,也是提高演奏技巧的关键,希望老师们参考执行。 第1、音阶:音阶24个大小调是非常重要、非常有用的。别看简单但是要弹好非要下很长时间的努力苦练才可以。不难看出很多大型奏鸣曲、乐曲、协奏曲都有很多地方有音阶.,弹音阶要注意的是让所有音发出来的声音都要一样,不能有轻有重,一定要注意手指的控制能力,如果弹音阶的时候还是有的重有的轻,控制不好力度,那以后就演奏不出令你满意的音色和旋律,我是一名钢琴编曲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呵呵并不是等待你的采纳。

‘贰’ 什么是六度理论,总结为四点

有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名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译包括以下几种: 六度分割理论或小世界理论等。 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就是六度分割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
涵义
这种现象,并不是说任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必须要通过六个层次才会产生联系,而是表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必 六度空间理论示意图
然联系或关系。显然,随着联系方式和联系能力的不同,实现个人期望的机遇将产生明显的区别。 社会网络其实并不高深,它的理论基础正是“六度分割”。而社会性软件则是建立在真实的社会网络上的增值性软件和服务。有这么一个故事,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在女生联谊会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主演了这部片子。
网站中的应用
各种社交型网站,其实质的应用表现为好友的好友,关注的人,被谁关注,共同爱好,好友动态等。网站内游戏中的应用有抢车位,偷菜,好友买卖等游戏。
透过“开心农场”看六度分割理论
随着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网站的兴起,更多的社交互动创意涌现出来,社会性网络服务的优势逐渐在门户竞争中得以体现。近年来国内网站兴起了一波以SNS为主打的网络风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人人网,开心网,若邻网,白社会,豆瓣,QQzone,六度分割,旅行器,新浪微博等等。这些网站都可以算是国内SNS的典范,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以开心网为例。在其推出开心农场之后,这一年多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加入了一些看似简单却又耐人寻味的小游戏。这些游戏将我们的现实生活融入网络,特别适合于上班族玩。有人说:是游戏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这话一点不假。近年来,国内SNS的应用都体现在了效仿facebook而建立起来的互动游戏环节。 站长们可以反驳说:如果真那么神奇,六度分割理论岂不是能让我将所有网络用户吸引过来?那别的网站也效仿这种做法,也吸引了全部网络用户,但不是所有网络用户都同时使用两个网站的系统,这岂不是在理论上就出现矛盾了?当然我们所说的六度分割理论只是一种宏观上对人与人之间连接关系的理解,并不是说通过建立这么一个互动的系统,通过人吸引人,人邀请人,就能够吸引网络上所有的用户。理论结合实际,好的创意加之强大的技术支撑,你的网站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残缺的六度
(1)关系的强弱
——权值问题
(2)到达和建立联系的区别
——目的和结果问题
(3)传递的成本和激励
——阻尼问题 随着社会性网络的探讨逐渐走向成熟和实用化,很多网络大潮的前沿人士已经开始实践六度分割理论的现实化和实体化,相信随着人们继续的研究和开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会更加亲切并且有用。 真正的理论,是对人类有用的理论,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理论,现实与网络想结合的理论,网络与实体想结合的理论。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叁’ 介绍四种有效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

这里有4个常用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可以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坚持下去,当你坚持下去后,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04 思维导图法

思维导图又称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思维地图,是一种用图像式思维辅助思考的方法。也是一种将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简单来说思维导图就是让思维可视化。

在日常的学习应用中,我们可以先提炼出某块知识的若干个要点,然后再分 别对各个要点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与整合,以把纷繁零碎的知识点建立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以上几种方法如果同学们能够坚持使用和学习,那么你就是学霸,你就是别人眼中的孩子。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站在原地羡慕着别人,不如行动起来,成为别人的榜样!

‘肆’ 小提琴的六度双音技巧

小提琴的六度双音技巧

小提琴双音中,似乎六度较为简单,易学些。六度;由于它的指法在所有的双音中,按弦的双指最为靠近,所以它的舒适度,音准的把握程度也就高些。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小提琴的六度双音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一、大小六度的听辨:

如同练习其他双音一样,首先 练习时一方面注重指,手型。但更重要,也是最易忽略的就是大小六度的听辨。包括协和程度,色彩区别。我们可以先单音,后双音,先定单音位,后配双音。

二、从小六到大六,大六到小六:

听辨的同时也要体会按指的间距。

三、同指平移:

即同一按指从此弦到彼弦的过程。他不是简单的一抬、一按 。为了不出现旋律外音。移动几乎就是不抬只移动。它要运用掌,和肘的动作。甚至于在按弦前,已做好准备。

四、练习各个指的平移:

包括向高音弦,向低音弦轮换。及此俩指于彼两指的配合。

五、三指伸展到彼弦向斜下方移动:

并能斜向上回收。即旋律进行时移指到彼弦并升高或降低半音。

六、按六度双音音阶时二三指紧挨:

三四指分开。要求保留指。所运作的各指需有分别独立的灵活性。不得相互牵扯。

七、音阶进行,二指斜收,伸:

二三指靠近四指分离-------为大二度。注意运动中的二三指。两次运动,分别有四个不同的音位。

八、一指斜伸收,二,三四分离:

九、六度换把六度大小音程变化:

即指间距不同。要求整手放松软,便于调节。

十、六度双音,三四指换把 :

十一、一二指换把。换把中变换按指:

十二、较难的`换把:

六度连贯性最难掌握 。 当换弦时拉音阶可以分别用二三,零一指,即运用伸张。这样更能不出现外音。换把时过渡音冲突,非常刺耳,应当运用两头的按指滑动。(即向琴头方向运动运用最靠近码的指过渡换把。向琴码方向换把,运用最靠近琴头方向的指顺滑换把。)同时换弦前弓子要先移到与新弦相邻的弦上。 注意(即向琴头方向运动运用最靠近码的指过渡换把。向琴码方向换把运用最靠近琴头方向的指顺滑换把。)最靠近码,头的指过渡换把--------不用抬起。抬起的另外指可根据音程进行,做并拢。或分离准备。

十三、换把与不换把:

即同一音阶。有时伸张。有时换把。要灵活运用。要进行研究。

十四、叠指:

拉单音高把位时,为保证音准。要让指。拉六度双音时,高把位就要叠指。即相邻两指 重叠一部分才能保证音准。

十五、继而学习各种小调六度双音:

可先学各自然小调,再集中学习些旋律小调。及和声小调,这样较容易掌握。

以上方方面面。基本将六度双音,各方面讲透彻,同时它也是学习的更合理的进程先后安排。此乃各提琴老师在教学方面的点滴体会。


;

‘伍’ 学习方法有哪些

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1.做好课堂笔记:

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会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同时做笔记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

2.听课前预习:

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3.保证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

4.合理安排:

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合理的时候做合理的事情,不背道而驰。比如抓课堂效率,当堂听,当堂记,当堂理解,不理解的话课下或者当天找时间主动找老师请教,做到堂堂清。比如利用好时间,勉励自己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做到日日清。比如能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相宜。比如坚持紧跟老师步伐复习,不误入歧途。比如坚持勤睁眼常开口,对课本上的东西多看,对未懂的内容能多问。

5.学习互助:

与同学开心地相处,遇事不斤斤计较,宽容豁达;珍视同学间的友谊,在学习中互相支持和帮助,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有了这种和谐的同学关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5)六度学习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有人专门总结的特殊定向的学习训练方法,如:背诵、默写、速记,笔记等,可对其他学习者,产生启发效果和借鉴作用。

‘陆’ 佛学六度的具体内容

①、财施:以钱财施舍给贫穷疾病者,或资助慈善团体。一切身外物称为外
财,所以财施也称外施。
②、无畏施:我们令众生不害怕,无恐怖,无灾害,称无畏施。菩萨行无畏
施时往往连自己的生命也布施给众生,故无畏施也称为内财施。佛说持戒就是一
种无畏施。
③、法施:以世间的善法,以及佛陀所宣扬的宇宙人生之真理,劝导人们修
善断恶,离苦得乐,乃至涅盘,称为法施。
为什么布施能度到彼岸呢?因为我们有种种烦恼,所谓贪瞋痴三毒,在此三
毒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贪,要解决此大烦恼,就要从布施着手。因为众生认为千辛
万苦得来的财物是属于自己的,舍不得给别人,那就是贪心在作怪,我们要由捐
一毛钱,捐一块钱给众生,从中慢慢开始学习布施。吝啬与贪心的烦恼是每个人
都具有的,为有行布施才能对治我们悭贪之心。凡是贪心烦恼重的人,是不舍得
把自己的财物给予别人的,故佛陀教导众生要修行布施。但是以此方式布施,并
不能完全称为行菩萨道。因为此种布施只是度个人内心的烦恼而已,而菩萨是观
察到众生苦,愿令一切众生得乐,所以行布施;另外菩萨知道行布施是有因果、
有果报的,他要行菩萨道,利益众生,其本身必须要具足种种福德因缘,而此福
德因缘是要靠修行得来的。菩萨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地位、财富,这样对众生
的影响力才大,众生才会听他的话,所以菩萨要求种种福德。佛陀说他是一个求
福德的人,是福德圆满的觉者,他的福报是世间第一,即使是佛陀涅盘两千多年
后的今天,世人还建造金碧辉煌的庙宇来供奉他,而这种福德圆满是佛陀累劫修
行布施波罗蜜得来的。因为佛陀有很多福报,才能以无量无边的财富布施给众
生,故菩萨修行的第一步为布施。
一般人行布施可以得到将来的果报,不能称为到彼岸,这只是求人天福报罢
了。如果要求人生的解脱,对治悭贪的心,便要行布施。一个行菩萨道者,也要
行布施、因为要度自己悭贪之心,同时将来还可得到大福德;另一方面,菩萨看
见众生疾苦,以其所拥有的庞大财产布施给众生,令众生得乐,所以此三种布施
是行菩萨道者所应做的事。
一个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如有人向他讨钱,就应该布施,如果他一毛不
拔,舍不得施与,就没有资格称为菩萨,没资格达到解脱之境界,因为他还有悭
贪的烦恼,世间的善人都能慷慨解囊,慈悲济世,为慈善事业尽心尽力,何况是
菩萨行者呢?
法施令众生能听闻到正法,了解人生是很苦恼的,同时也使他们懂得解脱的
道理,能令他们走上解脱之道,这三种布施能度我们到达生死解脱之彼岸,故称
为波罗蜜。
有些人行布施是贪求地位、福报、名誉,这不能度到生死解脱的彼岸,故不
能称为波罗蜜。六度波罗蜜是为修学菩萨道的菩萨而讲的。 戒律可分为三种,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①、律仪戒:佛陀所制定的各种戒律,称为律仪戒。这些戒律是要防止我们
做各种坏事,既是防非止恶的戒法。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
等,戒称为律仪戒。受持律仪戒的原因有三:
⒈为了防止坠落,确保我们在善道中受生。
⒉世间的善人都能奉公守法,遵守法律,何况是一个菩萨行人?所以菩萨行
者更应该杜绝各种侵犯众生的恶行。
⒊戒律能戒掉我们的烦恼,以它为依止,令我们不做因果上的恶行为,故戒
律可以度我们毁犯的恶行为。
②、摄善法戒:
菩萨行者发愿行一切善法,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他的过失,故应戒除。善法
有六度万行,称为菩萨学处。
③、饶益有情戒:
发心行菩萨道者,一定要发利益一切众生之心,以一切善法、资财、神通等
利益有情。菩萨行者起瞋心后,就不想利益众生,他应戒掉此恶心,生起利益众
生之心,称为饶益有情戒。
持戒是修行之根本,持戒则可产生定,生起智慧。贪心重的人,整天想侵害
众生,想从众生那儿得到利益,认为持戒有损己利,所以菩萨行者先要修学布
施,减少自己悭贪之心后,才来持戒。当然,此次地对个别的人来说有时是不一
定的,但对一般悭贪重的人来讲,那是肯定的。一个肯布施的人,他才肯持戒,
连布施都不肯做,他一定不肯持戒,因为他悭贪、吝啬,不愿意给众生利益。持
戒就是要防范他的贪瞋痴,他哪里愿意做呢?故菩萨的修学应从布施开始,然后
才发心持戒。 菩萨行者要忍耐种种苦。忍可分为忍辱与忍之不同。忍辱是忍受种种的恼害。
六度中的忍不止是忍受各种恼害而已,它可分为三种:
①、生忍(耐怨害忍):忍耐众生对菩萨所做的损害。
②、法忍(安受苦忍):菩萨在修道的过程中应忍受饥、渴、寒、热、天灾
人祸、疾病等世间的一切苦法。
③、无生法忍(谛察法忍):以坚韧的意志,审谛观察思维我们对佛法的认
可。比如有人讲一些佛法,我们听了内心没有不耐烦,不同意,可忍受那个道
理,称为无生法忍。万法本来是不生不灭的,这是真正究竟之法,我们听后能接
受吗?慢慢观察,了解后可真接受,既是无生法忍。
这三种忍可令菩萨度到无烦恼的生死解脱之彼岸。
做父母亲的可忍受孩子打他一巴掌,但这不能令他们度到彼岸,因为他是以
贪爱子女的心来忍受。如果我们被其他众生打骂,而能忍受,此即可度到彼岸,
理由是: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如幻如化,众生执着实有,故不能忍受。当我
们能观察到一切都是如幻如化,没执着,就可以忍受。忍受并非是众生令我们苦
恼,我们要忍气吞声,强忍住,此为凡夫的忍辱。六度中的忍辱波罗蜜是要以智
慧看透世间之真相,接受此一事实。比如有人骂你王八蛋,你观察到众生有
烦恼,讲出此话,那只是声音罢了,看透,接受它,不起烦恼,以智慧观察而
忍,可令我们度到生死解脱之彼岸。
如果众生辱骂我们,为了要做好人,而忍受他,这就是无智慧,因为你先认
为是苦恼,然后才把它忍住。《金刚经》中记载佛陀修忍辱波罗蜜时,有一世做
忍辱仙人,歌利王用刀肢解他的身体,他一点也没起瞋心,因为他对自己的身心
无执着,对众生的烦恼行为亦无执着;他能修忍辱波罗蜜,看透一切无常,在这
一切因缘和合的假相中,不认为有众生,有众生做出此行为来恼害我,我在忍
辱,故他是忍辱仙人。
我们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称为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对凡夫来说是不容易
生起的。凡夫往往对佛法一知半解,抱着一颗怀疑的心,没有真正的理解、真正
的信心;佛弟子以为佛法是佛陀为我们所开示,它必定是好的,如果是以此心态
去相信佛法,他如果在修行的过程中,发现到某个修行法不能使他解脱时,则会
生起毁傍之心,此即使没有无生法忍。根据佛经中的记载,有些佛弟子修道,自
己只是进入四禅,却以为已证悟了四果,当他临命终时,烦恼生起,就以为佛陀
欺骗他。他不能忍受佛陀所说的法,误解了。佛法中的涅盘法就是无生法,对此
种无生法生起坚定的信心,丝毫没怀疑,称为无生法忍。这样的忍辱才能使我们
到达生死戒脱之彼岸。
如果只是忍受有情所给予我们的苦恼,并不能度到彼岸,那只不过是凡夫之
忍。修学菩萨道者,应该观察这世间的苦、乐等等,都是我们的烦恼在作祟,看
透烦恼的作用后,我们就不会怨天尤人;看到一切都是五蕴、业行为的一连串发
生罢了,里面是苦、空、无常、、无我,既然无我,就无需忍,这才能真正到达
彼岸。了解真理者,一定能了解此忍辱。如果有人还是认为人家污辱他,而后才
生起要忍辱的心,那他就已经有不能忍的时候了。
如果有人不能忍别人给予他的苦,就得学习怎么忍受。如有一只狗吠你,你
听不动它的意思,就不用忍,因为你知道它愚痴,看到人就吠,你看透这个事
实,接受后就不用忍,这才是忍辱波罗蜜。有人骂你,你看到众生愚痴,闹起烦
恼,他的烦恼叫他骂你,他和狗吠一样,你看透此事实后,就知道原来是没有什
么可忍的,此忍辱波罗蜜才能使我们度到生死之彼岸。 勤劳不懒惰就是精进。以世间法说做事很卖力,就是精进;佛法中的精进是
努力的去行善,去做好事。菩萨要以精进的精神修行六度波罗蜜。
①、披甲精进:
于所修的善行不退。行善时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波折,一定要完成它,永不
退心。如一个兵士上战场时穿上铠甲,不容易被刀枪所伤害,他就勇敢地冲上前
杀敌;披甲精进也是这样,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一定要完成一件事情。有此坚
定的信心,我们才能完成所制定的目标,实现我们的誓愿。而菩萨广大慈悲,立
深誓愿都是很难完成与实现的,那就得加倍努力去完成它,称为披甲精进。
②、摄善法精进:
菩萨行者对一切善法都要努力的去修学,称为摄善法精进。
③、饶益有情精进:
它与饶益有情戒相似,但是有点儿不同。饶益有情戒是指凡是对众生有益之
事,都应该去做;而对众生有害的事,就不应为之;饶益有情精进是指菩萨做种
种利益众生的行为,就好像父母亲一心一意的希望子女完成学业、成家立业,这
样努力的去栽培他们。饶益有情精进是努力给予众生种种利乐,做种种利益他们
的事业,精进不懈怠。
精进通六度,例如布施,菩萨要精进的布施,甚至连自己的生命、财物、妻
子、子女等一切都布施个精光,这才是精进布施。持戒也是一样,一切微细地戒
律,菩萨都不犯,称为持戒精进。所以在六度中都有精进度在作用,才可完成精
进波罗蜜,故精进是十分重要的。菩萨行者更应该在禅定与智慧两度上加倍用
功。 菩萨要利益众生,度化众生,而自己却心乱如麻,没有定力,就没有智慧。
没有定力的人比较容易生起烦恼,如何利益众生呢?故菩萨行者一定要修禅定。
如有人以求各种神通之心而修禅定,此既是以凡夫心来修禅定,不可称为禅定波
罗蜜;又如有人为解脱而修禅定,引发种种神通,生起种种智慧,以神通、智慧
等等得到解脱,此可称为到彼岸;但是菩萨除了使自己能度到生死解脱的彼岸
外,他还要通过修学禅定获得种种智慧、神通力来度化众生,以引导他们也走上
解脱之道,这才称为禅定波罗蜜。
禅定可分为三种:
①、安住静虑:
禅定古印度文称为禅那,意思既是静静的思维修行,也既是静虑。安住静虑
既是安住禅定。我们有昏沉与掉举的烦恼业习,使我们的心不能敏锐的观察此世
间,不容易发觉吾人心念的起落,所以要通过修禅定使他轻安,时时刻刻保持
它,不生起昏沉、掉举的烦恼,这样我们才能敏锐的观察世间,不容易被迷惑。
②、引发静虑:
既是引发禅定,菩萨要给予众生利益,没有神通力,他所给予的利益是不大
的;菩萨必定要认真修四禅八定,在深的禅定中可以引发种种神通,以种种的善
巧方便度化、利益众生,故菩萨要修引发静虑。
③、办事静虑:
行、住、坐、卧都在定中,称为办事静虑。此种静虑也称为那伽定,既是菩
萨在一切时都在定中,有此定力的菩萨则可进入世间做各种利益众生的事业。
这三种静虑,使我们远离昏沉的烦恼,能更敏锐的观察世间,而生起智慧,
所以禅定能生起智慧,智慧能使我们解脱,度到生死解脱的彼岸。如有人修禅定
只是为了求各种神通,则不能称为禅定波罗蜜。 智慧可分为世间智慧与出世间智慧。
①、世间智慧:古印度称为五明,既是世俗慧。
⒈声明:世间的种种语言。
⒉因明:世间的哲理、辩论的法则以及逻辑推理的论断方式,称为因明。
⒊医方明:医学知识,医治众生种种疾病的学问、方法,称为医方明。
⒋工巧明:世间的种种科技、技术,称为工巧明。
⒌内明:佛教以三藏十二部教法为内明,己是佛陀及其弟子所说的一切佛法。
佛法称为内学,其他的知识称为外学。这五种学问称为世俗的智慧,我们以
世间分析、聪明智慧,就可学习他。
②、圣义谛慧:
通达人、法二种无我真实的智慧。既是要以此智慧觉悟这个世间人无
我、法无我。所谓的人无我既是无作者、受者之众生;法无我既
是一切法空无自性。修行者觉悟到人、法二无我之智慧,称为圣义谛慧。此智慧
是世间最究竟、最优胜的道理,它既是佛陀所说的无我、无常、苦、空,也就是
一切万法无自性空。觉悟此智慧者就是能够解脱,故唯有佛陀与阿罗汉等解脱者
能觉悟的智慧,并不是世俗人所能完成的。
③、饶益有情慧:
此智慧只是佛与大菩萨才能完成,既是说佛、大菩萨能有种种智慧判断,知
道如何给众生利益;众生有何烦恼,要以何法来度化,使他们解脱生死等等,称
为饶益有情之妙慧。佛陀有无上的智慧,他教导贪心重的众生,修布施来对治
它;淫欲心重的众生,修不净观来对治它,此既是饶益有情慧。
饶益有情慧既是一切智慧,这些智慧是我们真正修行之所在,被称为眼
睛。就好像一个人走路要到达目的地,就要有眼睛;如果菩萨没有智慧,在修
行过程中,就会做出一些不得要领的盲修瞎练,所以佛法中说五度如盲,智慧
如眼。既是此意。
释迦牟尼佛称为觉者,就是智慧的觉悟。身为佛弟子的我们,就是要学习佛
陀智慧的觉悟,并非要学习佛陀走路、善心或功德;而其他的各种修道法都是学
习怎样去完成智慧的觉悟。觉悟是修行者的最终目标,学佛者如不知道佛陀是一
个觉者,只认为他是一位品德高尚,了不得的大人物,那就容易误解学佛的目
的。佛是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所以我们修行的最终目标就是智
慧。而菩萨所修行的六度,最终是要完成智慧波罗蜜。如果一个菩萨行者能完成
智慧波罗蜜,那肯定前五度也完成,还必须完成智慧波罗蜜。
菩萨以修学一切佛法,观察世间,通达人、法二无我,然后要学习种种利益
众生的方法。如果菩萨觉悟,证得果位后,而不会利益众生的方法,就得努力修
学,如一些中国禅宗开悟之后的祖师一样,要跟随另一位祖师学习接引渡化众生
的方法。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同,化度他们的法则也不一样。如果教导他们的方法
不合根机,则不能另众生觉悟。
佛陀时代的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他教导两个弟子修行,一个弟子修不净
观;另一个修数息观。他们修学了一段时候、都没有成就,舍利弗尊者就去请教
佛陀。佛陀说:你的两个弟子,一个在家时是打铁的,应修数息观,而不是不
净观;另一个在家时是替人收尸的,应修不净观,而不是数息观。你不懂得利用
适合众生根机的修行方法教导他们,所以没有成就。舍利弗的两个弟子听从佛陀
的教导去修行,很快就证果了。由此可见,舍利弗尊者自己能够修行觉悟,却不
懂得如何应机缘教导令人觉悟,所以我们修学菩萨道者要令众生觉悟,就得学习
饶益有情慧,既是学习给众生利益的种种智慧观察力。

‘柒’ 各路版主:鄙人请教佛学高手: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应用佛学六度

在佛教中有四事摄法,指的是菩萨为摄受众生,使之生亲爱之心、皈依佛道而做的工作,一、布施摄,若众生乐施财则施财,爱乐佛法则施佛法;二、爱语摄,随众生根性善言慰喻;三、利行摄,做利益众生的种种事;四、同事摄,与众生同处,随机教化。这相当于总纲。
而具体的行为要求,即修行五门:一者施门,二者戒门,三者忍门,四者精进门,五者止观门。加上好学增智,则为六度。
所谓施,包括财宝、法语、无畏三种。财物布施,就相当于对硬件的投资建设。法布施,相当于对知识、对正确思想意识的讲授传播。无畏施,则是面对各种灾害、恐怖、伤害,勇敢果断,救护众生。
所谓戒,即指必要的行为规范、道德约束。在世间行,责任就是对他人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帮助和见证、对自己行为的约束,由此引出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奉献等种种概念。同时,戒律也可以引申出管理的概念,做管理不是简单的去制服别人,而是以一定的程序、制度,使当事各方达成统一与协调,从而完成工作。
所谓忍,目的是培养我们的仁爱和慈悲,是无我,只有去除我执、我见,才能吸收最好的建议,取得内部的和谐,这是管理的必然。
所谓精进,是指对于知识的进步、思想的修行、道德的完善等等,都需要我们刻苦、认真、有信心和恒心。
所谓止观,是指心灵的反思。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对事务,生起种种评价、判断、思考。也就是说工作中需要经常反思觉察自身。
所谓智慧,不是狡猾圆滑,而是指建立在正见正思维基础下,结合其他各种修行而得到的圆融随顺的应变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提高自我能力和素质的方法,并且实际去运用。
以上是简单罗列和概述,可以自行去扩展开。在佛教中有四事摄法,指的是菩萨为摄受众生,使之生亲爱之心、皈依佛道而做的工作,一、布施摄,若众生乐施财则施财,爱乐佛法则施佛法;二、爱语摄,随众生根性善言慰喻;三、利行摄,做利益众生的种种事;四、同事摄,与众生同处,随机教化。这相当于总纲。
而具体的行为要求,即修行五门:一者施门,二者戒门,三者忍门,四者精进门,五者止观门。加上好学增智,则为六度。
所谓施,包括财宝、法语、无畏三种。财物布施,就相当于对硬件的投资建设。法布施,相当于对知识、对正确思想意识的讲授传播。无畏施,则是面对各种灾害、恐怖、伤害,勇敢果断,救护众生。
所谓戒,即指必要的行为规范、道德约束。在世间行,责任就是对他人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帮助和见证、对自己行为的约束,由此引出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奉献等种种概念。同时,戒律也可以引申出管理的概念,做管理不是简单的去制服别人,而是以一定的程序、制度,使当事各方达成统一与协调,从而完成工作。
所谓忍,目的是培养我们的仁爱和慈悲,是无我,只有去除我执、我见,才能吸收最好的建议,取得内部的和谐,这是管理的必然。
所谓精进,是指对于知识的进步、思想的修行、道德的完善等等,都需要我们刻苦、认真、有信心和恒心。
所谓止观,是指心灵的反思。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对事务,生起种种评价、判断、思考。也就是说工作中学习中需要经常反思觉察自身。
所谓智慧,不是狡猾圆滑,而是指建立在正见正思维基础下,结合其他各种修行而得到的圆融随顺的应变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提高自我能力和素质的方法,并且实际去运用。
以上是简单罗列和概述,可以自行去扩展开。

‘捌’ 如何实践佛法 第三篇 六度四摄

星云法师《如何实践佛法》之三:六度四摄篇
第三篇 六度四摄
壹·前言
佛法浩瀚无边,但是归纳起来总不出: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五乘佛法。此五乘佛法是依发心、目的与方法的不同而区别。人天乘是佛陀所施设的方便法门,是世间法,不能了生死。声闻、缘觉乘虽然可以了脱生死,超出三界,但是只为自度,只能“拔一己之苦,得一己之乐”,未能度众利他,佛陀斥为“焦芽败种”,可见仍非究竟。唯有自利利他,自度度人,发四弘誓愿,修六度四摄法门,圆满佛果的菩萨乘,才是佛法的究竟法门。
发心趣求大乘的菩萨,以六度为主要修行方法,《增一阿含经》序说:“菩萨发意趣大乘,如来说此种种别,人尊说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精进,禅智慧力如月初,逮度无极观诸法。”
菩萨如果修行六波罗蜜,具足福慧资粮,圆满所修,便得证悟无上正等菩提。如《发菩提心经论》卷上说:“布施是菩提因,摄取一切诸众生故;持戒是菩提因,具足众善,满本愿故;忍辱是菩提因,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故;精进是菩提因,增长善行,于诸众生勤教化故;禅定是菩提因,菩萨善自调伏,能知众生诸心行故;智慧是菩提因,具足能知诸法性相故。取要言之,六波罗蜜是菩提正因,四无量心三十七品诸万行共相助成。若菩萨修集六波罗蜜,随其所行,渐渐得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六度四摄是成就菩提道果的必备条件。
贰·六度的意义与内容
“六波罗蜜”,梵语sad-paramita,sat-paramita。全称“六波罗蜜多”,译作“六度”、“六度无极”、“六到彼岸”。波罗蜜译为度,是指到彼岸的意思,也就是达成理想,完成的意思,是大乘佛教中菩萨欲成佛道所实践的六种修行方法。
六波罗蜜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其意义、内容如下:
一、布施
布施,梵语“檀那”,此云“布施”,布己所有,施与众生,这是摄受众生的第一步。“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在生活上先给予满足后,才容易引领众生修行入道。布施有三种:
1.财施:内财施与外财施。布施头、目、脑髓生命,叫做内财施;施舍田园舍宅、衣食财宝,称外财施。
2.法施:以佛法化导众生,使其得度,称为法施。“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金刚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所得福德,不如受持四句偈等,乃至为他人说。”法施的殊胜难得,可见一斑。
3.无畏施:属于精神力量的布施。给予苦难者以精神上的慰藉,使他远离恐怖畏惧;或者自己持戒忍辱,不侵犯他人,使对方免于畏惧。譬如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使众生远离怖畏,便是施无畏。
布施的可贵,就其功德而言,除了可以去除悭贪的烦恼障之外,行布施可以去除怨害,广结善缘,得到富贵安稳。如《四十二章经》说:“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可见布施功德之大。
二、持戒
持戒,梵语尸罗。持是持守不犯,戒有三聚净戒。戒是修行的基础,解脱的根本。三无漏学中,戒学居首。《大智度论》说:“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恐怖中,戒为守护;死暗冥中,戒为明灯;于恶道中,戒为桥梁;死海水中,戒为大船。”可见戒的重要。三聚戒为:
1.摄律仪戒;又作自性戒、一切菩萨戒。是舍断一切诸恶,含摄诸律仪的止恶行,是出家、在家等七众弟子所共受的戒。而随在家、出家的不同,分别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戒条。
2.摄善法戒:又作受善法戒、摄持一切菩提道戒。是指修习一切善法。此戒为修善门,是菩萨所修持的律仪戒。
3.摄众生戒:又作饶益有情戒、作众生益戒。以慈心摄受利益一切众生,为利生门。
菩萨戒虽然众多,但是总不出这三聚净戒。持守律仪戒,便能离恶防非,使身语意三业正行清净;持守摄善法戒,便能广集一切善行;持守饶益有情戒,便能利益救济一切众生。三聚净戒兼持具足,便能自利利他,功德圆满。
三、忍辱
忍辱,梵语羼提。意指凡是加诸于身心的苦恼、侮辱、迫害等,都能忍受。忍辱可以让身心安稳,分为三种:
1.耐怨害忍:受他人的怨憎恼害,而能忍耐。
2.安受苦忍:对疾病、天灾的逼害,能够安忍而不退失修行道心。
3.谛察法;忍又作观察法忍,即观察诸法不生不灭的真理,心能安住不动。
菩萨修行忍辱,能忍受别人的辱骂,忍受别人的毒打,忍受别人的嗔恚,而不加以报复;对于世间的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八法,心不为所动,一切烦恼皆不能染。因为能够忍辱,因此护戒清净,所修善法皆能成就。从前佛陀在因地作忍辱仙人,被割截身体,却丝毫不嗔不动,而能成就大道。因此,忍辱的力量最大。
四、精进
精进,梵语毗离耶,意思是勇猛勤策进修诸善法,依照佛教的教义,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修行过程中,不懈怠地努力上进。
精进能普遍一切善行,与一切功德相应,因此,《大智度论》卷十五说:“精进法是一切诸善之根本,能出生一切诸道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精进有三种:
1.披甲精进:菩萨修行精进,不畏惧诸苦,勇往直前,譬如战士披铠甲,自然有恃无恐。
2.摄善精进:大小诸善,能勤行不倦。
3.利乐精进:菩萨利益劝化众生,不疲不厌。
精进能使善法日增,速得成就,如佛陀在因地修行时,因为精进的原因,比弥勒菩萨早九劫成就佛道。
五、禅定
禅定,梵语禅那,指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的状态。
凡夫攀缘五欲六尘,心如猿猴,又如脱缰的野马,到处流荡,片刻不止,因此修行难成。《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说:“静虑能生智,定复从智生,佛果大菩提,定慧为根本。……众生妄心起,如翳见空花,唯定慧能治,诸佛说如是。众生心躁动,犹如旋火轮,若欲止息时,无过修静虑。”禅定除了能止息内心的妄念之外,并且可借由禅定而启发智慧。禅定分为三种:
1.世间禅:指色界、无色界的四禅八定,为凡夫所修的禅定。
2.出世间禅:有观、练、薰、修四种,为超出三界的大小乘禅定。
3.出世间上上禅:如自性等九种大禅,为佛的大定。
禅定不可思议,可引发神境通,得以飞行自在,并且可得到十种利益:
1.安住仪式:习诸禅定,诸根寂静,正定现前,自然安住,无有勉强。
2.行慈境界:常有慈爱心,无伤杀众生的恶念,对于众生,悉皆安稳。
3.无烦恼:诸根寂静,贪嗔痴等一切烦恼自然不生。
4.守护诸根:常防护眼等诸根,不为色等诸尘所动。
5.无食喜乐:得禅味以资道体,因此虽然没有饮食,也自然欣悦。
6.远离爱欲:心不散乱,对一切爱欲都无染着。
7.修禅不空:虽然有诸禅的功德,证得真空的道理,但是不堕于断灭之空。
8.解脱魔:能远离生死,一切魔网都不能缠缚。
9.安住佛境:开发无量智慧,通达甚深法义,对于佛的知见自然明了,因此心地寂灭,住持不动。
10.解脱成熟:惑业不能迷乱,无碍解脱自然圆熟。
六、般若
般若,梵语般若,此翻智慧。指修习八正道以及诸波罗蜜,而显现的真实智慧,此智慧是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深智慧,因此称为般若。
般若为六度的根本,是一切善法的渊源,能够度越生死之海,到达菩提彼岸,因此称为诸佛之母。《大智度论》说:“诸佛及般若,能利益一切;般若为之母,能出生养育。佛为众生父,般若能生佛,是则为一切众生之祖母。”般若分为三种:
1.实相般若:是般若的理体,众生所本具,离一切虚妄之相,是般若的实性,即一切种智。
2.观照般若:是观照实相的实智,了知诸法没有自性,所以称为观照,即一切智。
3.方便般若:是分别诸法的权智,善巧分别诸法,称为方便,即道种智。
大乘般若的妙用,不仅在彻悟诸法实相,离一切虚妄而得解脱,更重要的是菩萨以此无所得的般若大方便,广行六度万行,而能“一切舍不取施想;持戒不缺而不依戒;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行于精进而离身心;修禅而无所住。”不着一切而具足一切,以完成佛道。
此六波罗蜜为戒、定、慧三学所摄,根据《解深密经》卷四载:施、戒、忍三波罗蜜为增上戒学所摄;禅波罗蜜为增上心学所摄;般若波罗蜜为增上慧学所摄;精进波罗蜜则通为三学所摄。
关于六波罗蜜与福智二资粮的关系,依《解深密经》卷四与《菩萨地持经》卷一所说:施、戒、忍三波罗蜜是福德资粮,般若是智慧资粮,精进与禅定二者通福、智二资粮。六度修满,具足福慧庄严,则能成就佛果。
菩萨修行的中心德目,于法相宗等,又将六波罗蜜的智慧波罗蜜开为方便善巧、愿、力、智等四波罗蜜,合为十波罗蜜,作为菩萨的胜行,以配菩萨十地,说明修行次第。
菩萨修行六度,主要为对治自心悭吝、恶业、恚心、懈怠、乱心、愚痴等六种烦恼,除了利益众生外,并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以深入人群,普度众生。四摄法正是菩萨摄受众生,令其生起亲爱心而引入佛道的四个方便法。
参·四摄法的意义与内容
四摄法是权巧度众的方便法门,皆以巧慧为根本。但因众生的根基与需要的不同,在每一法中又另有它的差别,分类如下:
一、布施摄
布施摄,又作布施摄事、布施随摄方便、惠施、随摄方便。以无所施的心,施授真理(法施)与施舍财物(财施)。如果有众生乐财,则布施财;如果乐法,则布施法,令众生生起亲爱的心,而依附菩萨受道。布施摄分为三种:
1.财施:施舍财物,济惠贫乏。
2.法施:以法示人,使明真理。
3.无畏施:济拔厄难,使离怖畏。
二、爱语摄
爱语摄,又称为能摄方便爱语摄、爱语摄方便、爱言、爱语。依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令起亲爱的心而依附菩萨受道。爱语摄有三种:
1.慰喻语:对生病或受到灾难、恐怖的人,以柔和慈爱的语言去安慰他、鼓励他,使他在精神上得到慰藉。
2.庆悦语:对人的长处,或所做的善事,给予赞叹、肯定,使他更具信心,激发他往好的地方发展。
3.胜益语:令人听了能增胜增益的语言。譬如对小乘行者宣说大乘佛法,使进趣大乘。
三、利行摄
利行摄,又称为利行摄事、利益摄、令入方便、度方便、利人、利益。指以身口意的善行利益众生,令众生生起亲爱的心而接受教法。利行摄分三种:
1.现世利行:劝令众生如法修持,现世便得大财富,乃至世间一切利乐。
2.后世利行:众生于现世得大利乐,劝舍大财,发广大出离心,乃至出家,得后世利乐。
3.现世后世利行:劝在家、出家次第离欲,故名现世后世利乐。
四、同事摄
同事摄,又称为同事摄事、同事随顺方便、随转方便、随顺方便、同利、同行、等利、等与。能够站在众生的立场,和众生同一苦乐,并且能以慧眼观照众生,给予众生最适宜的教化,方便引导而入佛道。同事摄分为四种:
1.是他同事而不自显与他同事:我与众生功德威力皆悉平等,但是隐藏己善而不显自己的功德威力。
2.非他同事而自显与他同事:对于比自己能力低劣,没有信心的众生,为了方便化导对方而自显己身与他同一层次。
3.是他同事亦自显与他同事:看见所化导的对象善根犹可摇动,为了让他善根坚住,现在暂时与同事,渐次增长对方。
4.非他同事亦不自显与他同事:对于自行放逸,弃舍他事者,不与对方同样退堕懈怠。
肆·六度与四摄的关系
六度是大乘菩萨为了成就佛道而实践的六种德目,是菩萨行者自利利他的总纲;四摄则是菩萨为了教化众生所施设的方便法门,专为利他。六度的第一度与四摄的第一摄,同是布施,彼此之间有共同相摄之处,他们的关系极为密切。如《阿差末经》说:
1.布施摄具足六度的每一度。因为布施摄中有财施、法施、无畏施。其中,财施摄布施;无畏施摄持戒、忍辱二度;法施摄精进、禅定、般若三度。因为布施摄中具有这三义,因此具足六度。
2.爱语摄通持戒、忍辱二度。因为爱语摄乃离恶口、妄语、绮语、两舌等四过,因此通摄持戒;对人说爱语,不管遭受任何毁谤、怒骂,都不会以恶还报,因此通摄忍辱。
3.利行摄通精进度。因为要利益众生,必须勤于教化众生,因此通摄精进。
4.同事摄通禅定、般若二度。因为自己所成就的定慧,与人相同的缘故。
此外,四摄法中,每一法又各具四摄,譬如布施摄中,布施好语便是爱语摄;布施佛法,使生善去恶,便是利行摄;布施无畏,去其恐惧,继而亲近,予以化导,便是同事摄。
至于实行四摄法的先后次序,则因为化导的对象有贫、恶、贤、愚等差别而不同。对于贫人要先行布施,济其贫苦;次行爱语,受之以法,后明利行,劝令起修。如果对于恶人,则要先行爱语,令他舍恶,次行布施,随顺资养,后以利行,劝令起修。
四摄法的实践,应以众生的需要而权巧观机逗教为主。
伍·六度四摄的实践
学习菩萨道的修行者,应该如何实践六度四摄法门呢?在家菩萨修行布施要体悟无常,对苦难众生能广行财施。出家菩萨则要以佛法开导一切众生,使其入道学佛,并对苦难众生施予无畏,使其身心得以安乐。在慈心布施之后,为进一步砥砺自己,利益众生,而发心受持菩萨戒,学习一切善法,具足威仪,并修行忍辱,对世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八法,能够忍辱,不为所动。对诸行善法能精进学习,对恶法能断除,后以禅定力量调伏五根,安定内心的混乱,并借由禅定方法,启开智慧,开悟了道。
菩萨在修行六度的同时,为广度众生,并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摄取众生。以布施医药、饮食、财物,使众生满足而入道;以慈爱、安慰、赞叹、鼓励的语言,使众生生起欢喜,而听从指导;对于有利于众生的事业,菩萨更要不惜一切的辛劳,能承担服务;并站在众生的想法上,去了解众生的需要,而给予更多的利益与协助。
菩萨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可知菩萨道的修行实为不易。虽然不易,但是学佛者还是要砥砺自己,勇猛直前,因为学佛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不精进向前,佛道终究难以达成。
最后,提出实践六度的几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一、布施:是给人呢?还是给自己呢?
表面上看起来是给人,其实是给自己;是自己发财之道!
二、持戒:是束缚呢?还是自由呢?
表面上看起来是束缚,其实是自由;是自己平安之道!
三、忍辱:是吃亏呢?还是占便宜呢?
表面上看起来是吃亏,其实是占便宜;是自己做人之道!
四、精进:是辛苦呢?还是快乐呢?
表面上看起来是辛苦,其实是快乐;是自己成功之道!
五、禅定:是呆板呢?还是活泼呢?
表面上看起来是呆板,其实是活泼,是自己安心之道!
六、般若:是向外求呢?还是向内求呢?
表面上看起来是向外求,其实是向内求;是自己明理之道!
所以,实践六度是自己幸福安乐之道;更是究竟解脱的得度之道!

‘玖’ 学习方法都有哪些

学习方法有很多,适合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常见的学习方法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按计划进行学习,就能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分配精力(重点学科,难点学科重点投入。但绝对不能偏科)。只要按计划才能使学习做到心中有数,不会打败仗,长此下去,可以使生活、学习规律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大提高学习能力。
二、课前自学(预习)
课前自学有点像作战时的战前侦察,通过预习,可以对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并做上记号,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就会听得更认真,并且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老师解的内容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自己某些片面认识,更重要是可以培养自己自学的能力,这是人的一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三、专心上课
除了端坐静听外,更重要的是积极思考。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对比,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老师、同学开展讨论,课堂时间不够,就放到课外,老师没有时间,就和同学讨论,总之,讨论的越充分,研究的越透彻,理解的越深刻,掌握的就越牢固,并且能够极大的提高自己的分析思维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四、及时复习
现在的教材,学科庞杂,知识点多,要想做到一次净,一遍成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及时复习是非常必要的一环,除了跟随老师在课堂上复习外,更多的是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学习中出现的遗忘等现象,做好课外复习工作,复习不应是机械地重复几遍,而是把学过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纳入到整个知识体系中。
五、独立作业
强调的是独立二字,作业不能独立就完全失去了作业的任何积极意义,那就不如不做。此外,还要坚决反对那些单纯任务观点,为应付老师检查而作业的不良习惯。作业实际上是课堂学习的继续。通过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检查课堂听课的效果,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当然作业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在经过充分的思考、分析后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开展讨论,对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分析错误原因进行订正。
六、解决疑难
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以说是大量的、反复的、连续不断的,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疑难问题的解决,能够提出疑点和难点,本身就是积极开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想解决问题的表现,对当天学习中出现的疑难,应该当天就把它解决,不要让问题越积越多,以至到后来堆积如山,无法解决。很多学习掉队的同学就是因为问题解决的不及时而造成的。学习基础差的同学问起题已经成堆,就应该尽快地、系统得把欠缺的知识补起来,这需要有坚强的决心和极大的毅力,应尽可能的求得老师的帮助。
七、系统小结
平时学的知识,需要经常的顺一顺、理一理,找起来就方便,用起来就顺当,这就需要进行系统小结。同学们除了课堂上听从老师小结外,还可以自学一下课本上每章的小结,最终学会自己小结,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储存到相关学科的网络中去,一旦需要,就可以提出来应用。
八、课外学习
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课外学习就是进一步开拓知识面,开阔视野,发展特长,参加学科竞赛等。而对于成绩差的同学来说,课外学习就应该是努力把欠缺的知识补上来,把基础知识打扎实,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尽快跟上大家前进的步伐。

‘拾’ 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1、模仿学习法

模仿学习法就是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来进行模仿、从而形成一定的品格、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体育技能、书法技能、绘画技能、语言技能等大都是通过模仿,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而形成的。

儿童的品性、习惯也多是有意或无意地模仿家长、老师、同伴的行为而形成的。由此可见,模仿学习法在形成人的技能、品性、行为习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2、比较学习法

比较学习法是就某一个问题,集中有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对照学习的一种学习。比较学习法适用于研究性的学习、自学等情况,它包含有阅读、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所以它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学习。

3、直接学习法

直接学习法就是在知识不多时就直接对准创造目标,把那些可有可无的广博知识撇开,把许多充塞头脑,可能使自己偏离主要目标的知识撇开,直接抓住事物的本质,直接对准所要研究的问题,根据创造需要补充知识,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

直接学习法是爱因斯坦研究方法的一大特色。他正是由于运用了直接法这样一个简捷的、可以节约大量时间与精力的方法,才使他迅速获得了成功。纵观自然科学史,可以这样说:大多科学家能迅速取得成功都曾得益于直接法。尽管有的人是自觉的,有的人是不自觉的。

4、听讲学习法。

“听”是人们获得信息,取得知识的又一重要来源。研究表明,我们中间仅有10%的人能正确地听讲,多数人不知怎样或高明地听讲。怎样通过正确地听讲,学得更多的知识,同样有方法可言。

5、拆卸学习法

“拆卸”只是一个比喻,比如科学家要研制一种新的机器,就必须对原有的机器,包括类似的各种机器进行了解,了解它每一个部件的性能,制作方法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只有把它拆卸开来,才能探究出他们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何处,进而创新。比如要学通一部名着,可以象拆卸机器一样,要对原着进行大拆大卸

阅读全文

与六度学习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两住户门对门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浏览:191
色带苗种植方法 浏览:518
sk2rnapower使用方法 浏览:416
油烟机插座的安装方法 浏览:131
锻炼肺部气息的方法 浏览:370
潜血检查都是什么方法 浏览:584
什么方法可以让墙面磁粉快速脱落 浏览:392
快速挖沙子的方法 浏览:657
优化苹果手机的方法 浏览:612
古代手工艺研究的方法 浏览:29
奥数简便方法计算题 浏览:588
开关和数码管模块的连接方法 浏览:998
物理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浏览:681
白点病治疗的新方法 浏览:988
研究方法属于文献综述吗 浏览:584
博尔特训练方法吐了胆汁 浏览:376
足跟痛治疗方法出自哪里 浏览:319
149乘25分之9的简便方法 浏览:826
止水带的使用方法 浏览:102
纤体梅食用方法 浏览: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