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理解课文有哪些方法

理解课文有哪些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24 11:05:56

如何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中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这一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的能力,即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只有把握住了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刻理解课文,才能达到精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目的。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呢?

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课题扩充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二、段意合并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❷ 课文理解有哪些步骤和方法

第一、理清文章的结构.
首先,可以抓住课文的题目,课题往往是最直接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
如看到“拥抱大树”这个题目,脑海中自然会出现问题:谁拥抱大树?为什么要拥抱大树?怎样拥抱呢?于是课文的主要脉络就自然呈现了.
其次,可以尝试给课文加小标题的方法.这也是给课文分段的一种变化形式,但相比较之下学生的兴趣会比较浓厚.
如《猎人海力布》一课,课文内容比较长,学生一时无法理清,可以让学生尝试加小标题,学生出现几种回答:分成两部分“救龙女、得宝石”和“救相亲,变石头”;
分成四部分,将以上的两部分分别再分开;也有学生分成三部分,将“救龙女,得宝石”分开……在大家相互的讨论中,学生对事情的发展过程就清晰地掌握了.
第三,找当然,对于课文结构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工具书等方法,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第二、找特殊的句子,比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
这类句子能很好地告诉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文章开始就以总起句告诉我们“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着名的音乐之都.”接下来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以及“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着名”,文章的结构自然就清晰了.
第三、句子的理解.
文中总会有些重点的句子,怎样在全文中找到这类句子,有时需要教师的 引导,才能找到这类句子,
如《看不见的爱》一课,学生都能理解文章中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呢?学生自然会主动地到文中寻找描写母爱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并从这些句子中来感悟母爱.理解句子还可以找一些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修辞的句子,学生能通过理解其修辞手法,感悟作者的用意.此外,也可以通过变式比较来理解句子.对一些描写比较生动和含蓄的句子,可以给出一些句子加以比较,让学生感受原句的魅力.
第四、对词的理解.
对词的理解,应当是以上方面的基础.但是很多词的理解不是简单查字典就能感受到在文中的含义的,应当联系句子的理解一同进行.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也是在分析重点句子的同时进行的.

❸ 四种理解课文的方法

泛读理解,精读理解,图文并茂题解,语音理解,叙述,说明,文言,讨论等等

❹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你认为有哪些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你认为有哪些?

引言: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一般是比较简单的,都会有一些固定的模式,那么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步骤,以及它的方法技巧,都有哪些?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三、多读文章内容

无论是别的题目还是语文的阅读理解,首先我们一定要通读文章内容,如果不去读文章内容的话,那么做题的的时候,就无法根据文章意思来作答。只有通读了文章大意,才可以快速的做出答案。如果对于文章的内容第1遍读不懂,那么一定要多加读几遍。在解答阅读理解的题目时,一定不要慌张不要急躁,要完全用心去感受文章内容,才能更能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内容,解题的方面上也会有所提升。

❺ 怎样读懂文章的意思用什么方法举几个例

具体来讲,阅读的基本步骤是:
(一)、初读文章,了解文章中写了哪些内容
比如一篇记叙文,是以写人为主,还是写事为主。如果是以写人为主,我们就要注意作者从哪几方面对人物进行了刻画。如果以写事为主,就要注意作者写了哪些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这样我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细读文章,弄懂每个段落的意思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自然段组成的,因此,对自然段的理解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
要理解自然段,需要了解常见的几种构段方式,学会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自然段的基本结构有以下几种:
(1) 先总后分
段落中的总分关系,就是利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总起句写出分句,从几个方面加以叙述,其中每个方面可算作一层。它一般有“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
(2)并列关系
在一个段落中,几句话或几层意思是并列关系,分别描述了几件事或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种事物。
(3)时间关系
特点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层次,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4)因果关系
这种结构形式往往在一段话中有两层意思,一层写原因,另一层写结果,其呈现方式有两种,或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
(5)转折关系
这种结构形式的段落,前后意思是相反或想对的,中间往往是“可是”“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词语来连接。 (三)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分段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一般记叙文随着事情的发展过程,通常按照“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来写,对于这类文章的分段,就可以按上述顺序分段。
2、按时间先后分段
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分段时就可以按时间的变化给课文分段。
3、按空间位置的变化分段
游记、参观记、写景状物的文章,常常会因为作者观察的顺序、观察点的变化而存在空间位置的变化,分段时只需抓住文中表明地点、空间转移的词句,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
4、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段
带有说明文的文章或状物的的记叙文,往往以内容的不同来划分段落。
(四)精读文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本形式是:主要内容+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的语言形式是:赞扬了、抒发了、反映了、说明了、揭露了等等。
(五)品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精彩词语和句子。
理解词语的意思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有以下两种
1、借助字典和词典,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的意思
2、结合句子和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六)欣赏文章,学习写作方法
(1)了解文章是怎样开头、结尾的,文章的衔接与过渡怎样,内容的照应和详略怎样。
(2) 弄清文章是如何表达的。比如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语言有什么特色,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等。

❻ 理解课文的好方法

首先要读熟,多读几遍,对文本产生自己的理解!
其次,可以上网或者借助工具书,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进一步读懂课文!
最后,认真听老师讲解,有疑问提出来,寻求帮助!

❼ 理解一篇课文可以用什么方法讲清楚

理解一篇课文以下方法:
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❽ 怎样去理解课文

一、读中感知,体验质疑。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读通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在这一阶段,要强化阅读的整体性,教师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分段分层,或将注意力“聚焦”在某个局部上,而是要将全篇课文作为一个知觉整体去感知,从而获得一个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琅琅上口。读出问题。我们语文老师总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而在读通课文上蜻蜓点水、草草收兵,怕耽误教学进程。检查朗读时,面向的是中等生和优等生,忽视后进生,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指出后就匆匆而过。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会提高?我在教学中发现:15+5>5+15。即初读时,用15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用5分钟师生共同讨论,教学效果远远好于5分钟读书,15分钟讨论。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用法等,大至篇章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如学习《将相和》,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下列疑问:这篇课文的前两个故事表面上是秦王与蔺相如唇枪舌剑的斗争,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斗争?是属于哪一方面的斗争?文中的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大家通过争论、辩解,终于晓知:秦王与蔺相如之斗,实际上是秦国与赵国之斗,是属于外交上的斗争,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

二、读中领悟,体验情境。

精读理解是体验式阅读过程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理解是阅读实践的核心内容,没有理解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呢?长期以来似乎形成了这么一种偏见,必须依靠教师的讲,即逐段地作烦琐的内容分析,事实上,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乃是阅读主体——学生去原原本本地、老老实实地读书、思考、体验,所谓“披文以入情”,舍此别无它途,怎样在读中领悟,体验情境呢?

1、遴选整合,悟其意。指导学生把预习的内容进行分类重组,遴选整合与主题相符合的核心问题,作进一步探究。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侧重于悟其意。悟其意的方法是:“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如《白杨》一课中“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学生对这句话只能作表面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从整体感知,重点读爸爸介绍特点的那段话,体会爸爸为什么微笑,最后使学生知道“高大的白杨树”指爸爸,“小树”指孩子们,“迎着风沙”指克服生活道路上的种种困难。

另外,加强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让课文内容变成一幅画面浮现在头脑中,这也是体验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例如《再见了,亲人》这课,讲述了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儿童,难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为了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我在备课时,仔细体会文章里包含的意思。反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课时,导入新课后,我根据志愿军战士同不同人物告别的语调读出来,让学生边听边想,想象大娘抢救伤员,失去小孙孙;大嫂架着双拐艰难地在崎岖的山路行走的情景。读完后,许多同学稚嫩的脸上露出同情的表情。课文讲读完后,学生初步体会了文章的含义,我就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哪些地方的语气……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朗读时注意了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起伏变化,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脑海中浮现出老大娘、大嫂、小金花的形象。从而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才能使他们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使他们和作者在感情上沟通。

2、角色体验,悟其情。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见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水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如果教师只是指导学生用悲伤的语气读,读得慢些,学生也能体会作者的感情,但不深刻。教学时,我运用多次加温,不断领悟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中体会,其效果大不一样。在每学完一个故事,当学生激动不已时,老师不失时机出示这段话,说:“伯父不幸逝世了,从此,周晔再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我们回头再读读这段话,我想现在理解比刚才更深刻。”学了三个故事,学生连续读三次,结果一次比一次体会得深,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

利用情感因素将表演移植到教学中。表演可以展示学生们的才能,边读边表演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验。《将相和》一文教学时。我就采用了“学学演演”的形式进行教学。预习课文时就布置大家:这篇课文我们要边学边表演,请同学们回家多看一些“战国”故事,全面了解蔺相如、廉颇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上课时,就指名三组学生上台表演三个小故事(“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学一则,演一则,使学生动心动情,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蔺相如、廉颇两位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也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3、活动实践,悟其法。

以情境为驱动,参与情境活动,学会在实践中运用语言。这里的“法”指字词句篇基本的表达方法。有用词的准确性、遣词造句的灵活性、连句成段的多样性……如《火烧云》一课写火烧云形态变化的三段课文段式相同,通过引读,让学生领悟其中的规律:先写“天空中出现了什么”(马、狗、狮子),再写“它们的形态”,最后写“后来的变化”。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自由想象,模仿课文写一段话。

利用感性经验将参观、游玩延伸到阅读教学中,不失为悟其法的高招。玩是儿童的天性,玩中求知,学生感到有趣、愉快、轻松。我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在课堂上利用十多分钟时间扫除了生字、新词的障碍后就组织学生去我们花园式的校园里游玩,游玩中特意安排了一条游览路线,老师当讲解员;学生边听介绍边欣赏那里的熟悉却又陌生的风景。各处楼房、亭子的名称、来历、作用得到了深刻的了解,游玩结束,学生们一种喜悦、赞美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教师带着学生返回,再来学习课文,学习中,学生们很轻松地把课文中作者的游览路线写作顺序都理清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能一一体会出来最后大家纷纷要求把“可爱的校园”这篇作文写下来,习作结果,篇篇都能做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三、读中积累,体验生活。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经过众多专家选编的文质兼美的范文,值得学生深入地长久地品味。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读懂了课文,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如通过熟读、背诵课文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儿童时期是记忆力最佳时期,儿童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们切不可错过这个积累语言的良机。因此每节语文课上都应进行熟读成诵的训练,在背诵指导上作精巧的安排,以感情朗读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此不疲,熟读成诵。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碰壁”这一部分后,说:“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分角色朗读。”学生兴趣勃勃地练读,而后老师又要求上来的同学不看书来表演,学生没有把握,又兴趣盎然地练读起来,直至吟诵。

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竞赛引进阅读教学中,能使学生在无意中记住了课文。比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赛时学生的注意力处于最集中,情绪处于最高涨的状态。因此,在比赛中学习,学生学得主动,记得轻松。我在教学《长征》这首诗歌时,就安排了一次朗诵擂台赛。在学生理解诗文后,组织几位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评委,其他学生一个上来比,不服气就不下去。说说各自的长处与不足之处,比赛后由评委宣布获奖者和获奖的原因,再请获奖者谈体会,谈谈朗诵时的心情,最后请观众讲讲听了他们的朗诵后的感受,以引发学生无意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将直接影响学生内部主观因素的发展和变化,效果达到优化。最后这首诗没有死记硬背却印在学生的脑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重视体验阅读,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关键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要让学生自己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等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学地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体验情意,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深刻领悟新课标精神,一定能带领学生走向新的生活!

❾ 如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主题

教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一般方法是:先把全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一句一句认真的读,读懂每个词,每句话,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个段落大意合理地连接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止这一种方法,比如,还可以就一篇课文提出几个问题,把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连起来,也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另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审题入手,弄懂题目的含义,然后将题目加以扩展就可以了。如:<瑞恩的井>题目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写瑞恩为了帮助非洲的人挖一口井,努力攒钱,后来在人们的帮助下终于实现了愿望。

2. 综合归纳法。如写事的文章。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桥》一文:时间是下着大雨的黎明,地点是木桥前,人物是老支书,事件是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下着大雨的黎明,在木桥前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的事。

3.段意归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抓重点词句(中心句、中心段或过渡段)。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即重点归纳法:有时一篇文章,其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议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尝花生,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草船借箭》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诸葛亮在什么情况下借箭的?②他们是怎么借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很多,不管用哪种方法,都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

教你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语文学习过程中,不管是平时的阅读还是在语文考试中,学会理解词语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要读懂一篇文章,有时不理解的词语会成为我们阅读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理解那些词语的意思;语文考试的阅读练习中,也经常会出现解释词语的题目。那么,怎样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呢?对于我们正在打语文基础的小学生来说,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解的词语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理解词语的能力。

1\ 顾名思义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通过解释组成一个词语的每个字的意思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其实,“顾名思义”这个词语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顾”就是看的意思,“名”指名字、名称,“思”的意思是思考、想,“义”可解释为意义、意思。连起来想一想,“顾名思义”的意思就很清楚了:看到名称就能想到它的意思。这样的词语是很多的,比如:舍己为人、视死如归、合作、悲愤等。

2\理解关键字在用“顾名思义”这种方法解释词语的时候,有时,因为词语中的某个字我们不理解,因此就没法准确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这时,我们就要想办法理解关键字的意思。比如“狐假虎威”这个词语,如果不准确理解“假”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能准确解释。那么,“假”这个关键字我们该怎样来理解呢?我们最好能请教一下字典这个老师。字典中关于“假”的意思有好多个: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跟“真”相反;借用,利用;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那么我们该选择哪一个义项呢?想想那个寓言故事,我们就会觉得应该理解为“借用、利用”。“假”字理解了,再用顾名思义的方法,狐假虎威的意思就理解了。

3\找近义词优秀的作者为了使文章的语言活泼而富有文采,某个意思往往不用常见的词语来表达,而选用一个比较书面化的词语。解释这类词语,我们可以采用找近义词的方法。例如,有一篇介绍未来海洋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其中的“低廉”怎样理解呢?我们就可以找它的近义词“便宜”来解释。近义词怎么找?第一,要读词语所在的句子;第二,可以用你头脑中的近义词替代那个词语试着读读那句话,如果句子意思不变,你就可以确定那个近义词可以解释这个词语。

4\联系上下文或许我们的语文老师经常跟我们说起理解文章的一个注意点: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实,这里就告诉了我们解释词语的一个方法,那就是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或者只能意会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不妨到上下文去找找这个词语的意思。比如,六年级有篇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有这样一个词语:飞来横祸,这个词语该怎样理解呢?在上下文中找一找,我们发现这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词:“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这就是降临到司马迁头上的“飞来横祸”。

5\联系插图我们小学生的读物,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总有一些插图。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有时细心看看插图,这个词语的意思或许就想出来了。比如有篇课文《负荆请罪》,课题“负荆请罪”的意思就可以联系课文插图解释。插图上表现的是这样的情景: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跪倒在蔺相如面前,表情十分愧疚。你看,这插图不就是“负荆请罪”的意思吗?

6联系生活实际语言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在阅读中遇到的词语当然就可以回归到生活中去理解。理解“络绎不绝”,我们不妨想想节日里商业街上的情景;理解“体贴入微”,我们不妨想想关心我们的长辈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理解“同心协力”,我们不妨想想班级中的每个同学是怎样为班级荣誉出力的……

当然,要准确而快速地理解词语,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我们平时多阅读,多思考,多在语言实践中进行训练,以此来提高语言感知能力。因为凭语感解释词语,那才是最有效理解词语的方法。

(补充:也可以把词语中的各个字组词连在一起就是这个词的意思。比如“信赖”,“信”是“相信”;“赖”是“依赖”;“信赖”就是“相信依赖”的意思。)

❿ 理解文章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多读几遍。第一遍是让你知道文章大概写什么。然后你带着问题细细的再去品味。名人的文章个我们是不一样的。每个句子都会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再者。你要有文学的语感,这就像一种技能。是慢慢积累的。要多看书,这样读文章就能马上和作者产生共鸣。还有就是多想象。阅读文章失去想象就没有意思了,多想象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动机是什么。

阅读全文

与理解课文有哪些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ppleid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36
sumifs的使用方法及实例 浏览:880
第三次复婚的最佳方法 浏览:141
明星怎么增肥方法 浏览:465
安卓home虚拟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79
烧伤痛痒用什么方法治疗 浏览:982
碧缇福按摩仪使用方法 浏览:587
国家队排球线路专项训练方法 浏览:977
矛盾与解决方法作文 浏览:380
排列三计算方法视频 浏览:332
正宗的干条燕窝食用方法 浏览:889
米荞的食用方法是什么 浏览:648
论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 浏览:90
前列腺癌治疗新方法上海 浏览:755
怎么股癣治疗方法 浏览:97
化学消毒剂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621
越南蒸鸡肉的正确方法 浏览:488
自动水管安装方法图解 浏览:74
仁和雪莲精华使用方法 浏览:76
降血糖的方法图片 浏览: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