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儿园出现诺如病毒的处理方式
感染诺如病毒的消毒措施
学校和幼儿园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的疑似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感染的孩子,应立即对病人进行隔离,并尽快采取消毒措施。消毒重点场所为感染者可能到过的场所,包括教室、图书馆、走廊、宿舍、办公室等,消毒重点对象包括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及其容器、餐饮具、厕所以及病人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室内地面、墙壁、家具表面、衣物等。
那么,如果孩子感染了诺如病毒或者家中有人感染了,我们应该学会怎样进行家中消毒,避免感染范围扩散。针对诺如病毒消毒一般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具体消毒方法如下:
吐泻物处理的步骤
1. 病人吐泻物在固定容器中,如痰盂或厕所马桶内等:
A.配制含量为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液。
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 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5份水,混匀)。
B.小心倒入足量配制好的含氯消毒液,将吐泻物完全覆盖。
C.消毒30分钟以上。
D.由厕所马桶冲走。
2. 病人吐泻物吐在地面等表面:
A.配制含量为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液。
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5份水,混匀。
B.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配制好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
C.清理的污染物放入黄色垃圾袋,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清洁中使用的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须用含有效氯5000mg/L 消毒剂溶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份水),浸泡消毒30分钟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
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不能用于其他场所。
地面、墙壁、门把手、水龙头等表面的消毒处理
1. 可采用喷洒消毒或擦拭消毒,使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
2. 配制浓度为1000mg/L含氯消毒液。
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40份水。
3. 喷洒消毒喷湿即可,擦拭消毒时,用抹布或拖布沾取上述消毒液后进行擦拭。
4. 消毒作用时间应15至30分钟。
5.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清除污染物再进行消毒。
弄脏的床单、衣服和玩偶等处理
1. 配制浓度为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
2. 将固体污秽物移除,然后浸在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内。
3. 浸泡30分钟,然后清洗。
4. 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在处理被污染的衣物、被褥等织物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
宝妈们避免用免洗手消毒剂来消毒,因为这类物品杀菌成分多为乙醇,对诺如病毒消毒效果不理想,因此不建议使用。
在整个清理吐泻物的过程中,宝妈须戴上手套及口罩。
清理完毕后必须严格洗手。尤其要重视孩子吃的东西和洗手,做好了这两方面,能大大降低孩子遭受感染的机会,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㈡ 幼儿园发生手足口病怎么处理
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容易发生在学校这种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一般幼儿园有明确的规定,当幼儿园出现这种病情的时候,都会将患病的孩子及时送去医院或者送到父母身边,这样既能保证孩子能够接受及时治疗,还能够防止传染其他小朋友。
手足口病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小孩子身上的疾病,尤其是对于幼儿园的小孩子来说,出现这种疾病非常常见,但是手足口病的危害性比较大,而且它的传染性特别强,没有接种过相应疫苗的,一旦接触病人会很容易传染,家长必须要明白这个道理,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要先接受隔离治疗。
幼儿园如果出现手足口病的患者,幼儿园是一定会进行紧急处理的,这种情况比较危险,手足口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孩子之间又经常会进行接触,再加上抵抗力比较差,就很容易造成大面积传染,为了防止出现这种现象,幼儿园会将手足口病的孩子送回回家长那里。
幼儿园的小孩出现手足口病的话,家长一定要注意细心护理,手足口病主要是以休养为主,只有症状比较严重的,才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家长应让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平时多吃一些清淡的食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注意孩子所处房间的室内通风,这样疾病会更快好转。
幼儿园孩子出现手足口病,好转的时间会长一些。幼儿的小朋友一般来说抵抗力比较差,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很差,患上手足口病以后,一般需要两周以上的时间才能彻底好转,在这期间必须要注意调理,在疾病没有痊愈之前不能去学校,否则很容易传染给他人,这点必须要注意。
幼儿园的孩子本身就是疾病的高发人群,当幼儿园中有人出现手足口病的时候,教师都会及时把孩子送去治疗,手足口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这样可以避免其他人受到传染,家长也要注意配合,手足口病在现在来说治疗比较容易,平时注意护理,疾病也能好的更快一些。
㈢ 幼儿园发生传染病后怎么样做好后续处理工作
1、及时地隔离:隔离病人,加强晨检,以防继发,掌握好各类传染病隔离期限,把好返园关。
2、及时治疗:了解幼儿的治疗与疾病发展情况。
3、及时报告:及时填写传报单,向儿保、疾控、教育部门及时地报告。
4、对生活用品教学用具玩具进行中末消毒,玩具可以分批投放一用一消毒,按发生传染病后的消毒要求进行消毒,检疫班内的餐具毛巾等物品,需要与其他班级分开放置,分开消毒。
5、设立检疫班,确定检疫日期,对发病的班级幼儿进行医学观察,直至观察期结束,观察期内如有新病例出现应从最后一例算起,重新观察至期满。
(3)幼儿园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幼儿园领导层要在开学前根据本园的诸多情况制定开学后的防控措施及方法,在落实防控工作时最好专人专管、责任到人。
摸排全园幼儿及幼儿家庭人员在寒假期间的去向,这个动作很重要,可以了解到幼儿及其家庭成员是否去过重点疫区。来自重点疫区的幼儿在开学后要重点观察。
着力搞好幼儿园的环境卫生工作,班级教室一定每天都要做到最少两次的紫外线消毒,班级教师时刻关注每个幼儿的身体情况,做到每个孩子每天一记录一汇报。
㈣ 幼儿园常见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入园常见的疾病预防与环境我觉得越远的话,最多的就是感冒,咳嗽,我觉得如果要预防这些的话,最好就是要给宝宝多喝水,然后在教室的时候打开窗户通风,多给多运动,多带宝宝多运动。
㈤ 幼儿园常见病的急救与处理方法
幼儿园安全常识: 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很多时候不知道危险。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做为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擦伤幼儿奔跑、跳跃时不慎摔倒而蹭破皮肤是常事,尤其在夏季更常见。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毛皮,只需将伤口处的泥沙等杂物清洗干净即可;若伤口较深或有出血,应先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然后用酒精对伤口消毒,处理后无需包扎。
㈥ 幼儿常见疾病处理方法及措施
幼儿常见疾病及处理方法。
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宝宝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在中国北方地区比较常见。一般伴随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精神萎靡腹泻等症状。当宝宝有上述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尽快去正规医院治疗,一般在冬季、春季多见,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常见病因。
预防小儿肺炎,要让宝宝加强身体锻炼,在户外活动时,注意宝宝的保暖工作,适当增加衣服,在当地呼吸病毒流行时一定要注意不让宝宝到公共场所去。尽量让宝宝远离病毒感染源,家里有人感冒时,不要让其与宝宝接触。
小儿麻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这个病传染能力非常强,一般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等症状。常伴有呼吸道疾病。目前并无针对此病的特效药。
预防麻疹最好的方式是注射疫苗,预防效果高达90%。若是出现麻疹则需要卧床休息、保持房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补充维生素A以及充足的水分,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盐水漱口,每天重复多次,当发现手脚有疹子出现时,证明已经进入恢复期。
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主要表现为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同样其他疾病也有这种症状,所以有这些情况时要进行全面检查,针对病原进行治疗。
当宝宝有厌食症的特征之后要先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是否由于原发病导致的厌食,若是则需要治疗原发病。平时需要养成规律的饮食行为,定期饮食、排便、睡眠,少吃零食和饮料。同样,家长也要避免给宝宝追喂食物的行为,一定不要有以满足孩子要求来让宝宝进食的情况。
小儿呕吐
呕吐同样也是小儿时期常有的症状,很多的疾病都可能会伴有呕吐的情况,也有可能是独立的症状,单独把为胃里坏掉、难以消化的食品吐出来,也是一种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所以宝宝呕吐的时候家长不要惊慌,要观察宝宝的情况,再来进行处理。
宝宝有呕吐的情况,家长要镇定,先查清病因,再对症治疗。若仅表现为呕吐,应让宝宝采取侧卧,用温开水漱口,喝少许果汁淡盐水。平时要注意饮食习惯和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健康、新鲜的食品。加强锻炼,增加身体抵抗力,防止病毒细菌的感染
㈦ 幼儿园常见疾病有哪些
宝宝三岁之前体质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大多数的宝宝3岁后就会好一些,不那么爱生病了。尤其一些纯奶粉喂养的宝宝,相对于母乳的宝宝来说抵抗力上更差了一些。
那么0-3岁的宝宝都有哪些常见疾病昵?
新生儿时期
一、新生儿黄疸
症状:皮肤粘膜发黄
判断方法:在光线充足处按压宝宝皮肤仔细观察是否显黄色,也可检查眼白是否染黄。
处理办法:
1、加强喂养。
2、接受日光照射或光疗。
3、定期检查,遵医嘱使用药物。
二、新生儿肺炎
症状:咳嗽、呼吸困难、气急、口周三角发青、呻吟、点头呼吸、萎靡等。
判断方法:
1、数呼吸(超过六十次)。
2、观察胸凹陷(明显内凹陷)。
处理办法:
1、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情况。
2、室内空气要新鲜,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宜,温度应在20 ℃~24℃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60%,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防受凉。
3、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注意补充水分、改用小勺喂。
4、要注意宝宝鼻腔内有无干痂,如有可用棉签蘸水后轻轻取出,以解决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
4、遵医嘱使用药物或到医院治疗。
一至三个月
一、湿疹
症状:干燥、增厚、鳞片样皮肤,也可能是皮肤有一些轻微的红肿,有水泡,或渗出液体。
判断方法:宝宝皮肤上有一些鳞片样、好像很痒的红斑。
处理方法:
1、患湿疹的宝宝不要洗澡过勤。
2、生活要有规律,保证睡眠,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3、婴儿的生活环境要保持清洁。
4、患湿疹严重的宝宝应避免强烈的紫外线照射 防止汗液刺激,衣被不可过厚,穿过的衣服和尿布用清水洗净、再用阳光照射后才可再次使用。
5、患了湿疹,可以到医院定期复查。
四个月内
一、鹅口疮
症状: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点状或片状膜,很像奶凝块,在牙龈及颊粘膜上,容易刮去,可能会影响哺乳。
判断方法:观察宝宝有无症状
处理办法:
1、可用纱布蘸茶水轻轻揩去白膜,涂以1比10万制霉菌素甘油或1%龙胆紫溶液, 效果较好。
2、口腔粘膜千万不可挑破,以免细菌侵入,造成局部化脓,引起败血症。
一到三岁
一、哮喘
症状: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胸痛现象。
判断方法: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阻塞性疾病、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并症。症状通常是发作性的,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但严重时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
处理方法:
1、选择适宜自身体质的体育锻炼活动。
2、呼吸调整,可经常唱歌,做呼吸操。
3、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4、饮食调养。忌食过咸食物,忌酒。多吃高蛋白食物。多吃含有维生素A和C及钙质的食物
二、感冒
是指鼻咽部发炎。大部分患儿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轻重程度可相差很大。轻者表现鼻塞流涕,喷嚏,微咳,有的有发热。婴幼儿易引起呕吐,腹泻。重者起病时既有高热,伴头痛,乏力,食欲锐减,频繁咳嗽等表现,有时炎症波及咽部,扁桃体,鼻窦,中耳或气管,则发生其他症状,全身症状也较严重。
孩子感冒期间,护理时应做到:
1 、鼓励孩子多饮水,如孩子便秘应适当通便。
2 、饮食宜清淡,营养好,易消化。
3 、体温超过38.5时可适当应用退热药以防惊厥。
4、症状重需要到医院检查,遵医嘱治疗。
三、肺炎
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可有不同病原体及不同因素引起,一般以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为多。肺炎亦可因吸入羊水活动植物油等引起,还可因过敏引起。
肺炎的临床表现较复杂,一般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轻者可以不发热,仅表现咳嗽,重者咳嗽较重,伴喘,可有呼吸急促,口唇轻紫等缺氧表现。过敏引起的可表现为喘憋。有时肺炎还可发生合并症,甚者危及生命。
护理患儿是要做到:
1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约18-20摄氏度,并保持一定温度以保证有足够氧气。
2 、饮食上要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要吃太多的鱼,肉和较咸的食品。
3 、小儿的穿着要适当,不宜太多,也不要太紧,以免影响呼吸。
4 、同时要让宝宝注意休息和变换体位,给小而轻拍后背以利于痰液咳出,可促进新肺部血液循环,利于炎症吸收。
5、定期检查,遵医嘱使用药物或治疗。
四、腹泻
是小儿的常见病。可有饮食不当和肠道内或肠道外(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同时有性状的改变:水分增加,可含有不消化食物,粘液或脓血,腹泻严重可引起脱水。
对于腹泻患儿的护理要注意:
1、 让其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少量多次喂水。
2 、根据病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
3 、频繁腹泻时应注意肛门护理,可在肛周围涂少量油剂。
4 、对于菌痢患儿注意用药一个疗程,不要腹泻停止后自行停药。
5 、对于秋季腹泻的患儿不要擅自使用抗生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㈧ 幼儿园疾病预防小常识有哪些
如下:
一、注意春季饮食饮水卫生,预防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发生: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黏液、黏胨或脓血便,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中毒型菌痢。该病主要通过水源、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副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持续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等。该病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接触传播;大家应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做到不喝生水;食用安全卫生食品,不吃不洁食品;养成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的一种)是由肠道病毒70型和柯萨基病毒A组24型变种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潜伏期很短,数小时至2天,一般为1-2天,常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
临床表现为眼睑及结膜水肿,睑、球结膜中、高度充血,常见点、片状结膜下出血,伴有剧烈的异物感、眼刺痛、流泪、畏光等刺激症状,早期分泌物为水性。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手帕、浴巾等;预防措施上市民应养成勤洗手,不用公共毛巾洗脸、不用手揉眼睛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理发、浴室、游泳池等行业加强管理、消毒和宣传教育;一旦发现类似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家庭做好隔离消毒。
三、注意室内通风,预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现在正值春季,日均温差较大,形成早晚凉、中午热的气侯特点,若不注意易感染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
预防措施上,应注意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外,还应注意气温变化,随时添加衣物;同时养成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生活上应保持规律,睡眠充足;一旦出现类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
㈨ 幼儿园如何处理手足口病
一、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的职责:检查、督促各班、各部门的清洁、消毒、晨检和宣传教育工作。在发生疫情时,做好隔离、上报、彻底消毒、跟踪等防控工作,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暴发。
二、加强手足口病的宣传
加强对全园教职工和家长、幼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如派发宣传单、出版宣传橱窗、开家长和教职工大会,让大家认识手足口病的特征和预防方法,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共同落实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三、疫情暴发时的应急措施
1、切断传播途径
(1)当发现班上有幼儿疑似手足口病例时,当班老师马上隔离该幼儿并通知家长带孩子去正规医院进行疹治,并跟踪病情。
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例时,当班班主任马上报告领导小组。
下载 APP
手足口病爆发,幼儿园/幼幼园如何应对?
哈奇乐教育
哈奇乐教育
做中国父母安心的0-3岁托育品牌 (公众号:哈奇乐教育官微)
每年的春夏交替季节是各种流行疾病的多发期,家长们都为宝宝的健康操碎了心。
最近手足口病的新闻又开始频繁出现了,家长朋友们又开始紧张了。每年4月—6月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尤其去年(2018年)是手足口病发病的高峰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全国传染病疫情显示,2018年3月手足口病的发病数2.8万例,4月份时已经攀升至11.6万例,为3月份的4倍。
究竟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疾病引起的,由于主要表现在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而得名的。
手足口病具有严重的传染性,尤其是在幼儿园,一旦爆发就容易发生多向传,那么幼幼园/幼儿园该如何预防并处理手足口病呢?
一、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的职责:检查、督促各班、各部门的清洁、消毒、晨检和宣传教育工作。在发生疫情时,做好隔离、上报、彻底消毒、跟踪等防控工作,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暴发。
二、加强手足口病的宣传
加强对全园教职工和家长、幼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如派发宣传单、出版宣传橱窗、开家长和教职工大会,让大家认识手足口病的特征和预防方法,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共同落实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三、疫情暴发时的应急措施
1、切断传播途径
(1)当发现班上有幼儿疑似手足口病例时,当班老师马上隔离该幼儿并通知家长带孩子去正规医院进行疹治,并跟踪病情。
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例时,当班班主任马上报告领导小组。
(2)发病班两位老师对患儿情况每天进行跟踪、记录,患儿在一个月后有正规医院医生证明方可回园。
(3)发病班的保育员对班上的所有用品、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包括睡室用紫外线灯照射,用消毒水进行拖地、抹桌子、椅子等、对活动室进行熏醋,对教玩具用消毒水浸泡、清洗,对被褥进行清洗、暴晒等等。
对幼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进行消毒。
(4)发病班的幼儿禁止窜班,其隔离期为一个月。在此期间,班上老师及保育员还要密切注意其他幼儿的身体状况,一发现异常即上报园领导。
2、控制传染源
(1)加强晨检制度。认真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发现有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的幼儿各班老师立即通知家长带其离园,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为手足口传染病时要待其隔离期解除后才能回园。
对每天因病缺勤的幼儿进行跟踪。由各班老师填写晨检记录表和缺勤跟踪记录表,保健医生负责检查和统计。
各项消毒工作按照消毒制度进行并落实到人。
(4)蔬菜坚持按“一洗二浸三漂水四烹调”的程序处理,烹饪的各种食品要煮熟煮透。食具坚持做到一餐一消毒,防止疾病传染。
生熟食物及盛放器具要分开。在手足口病多发时,饮食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不吃生冷食物和水果。
3、保护易感人群
(1)平时注意加强幼儿的体检锻炼,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以增强幼儿的体质。
(2)注意幼儿的营养摄入,教育幼儿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饮水。
(3)在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建议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
㈩ 幼儿园突发疾病的处理方法
在幼儿园突发疾病的处理方法,先申报给领导,赶紧消毒,做好防御措施,尽量去医院去看看,及时把疾病降低到最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