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艽加工也是发汗药材吗
秦艽,中药名。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μ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和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主产于甘肃、陕西、内蒙古、四川等地。原植物生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地、林缘、溪边。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宜生长。味辛、苦,性微寒。归胃、肝、胆经。功效祛风湿、清虚热、止痹痛。临床用名秦艽。
【中医古籍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秦艽,手足阳明验药也,兼入肝胆,故手足不遂、黄疸烦渴之病须之,取其去阳明湿热也。阳明有湿,则耳体酸疼烦热,有热,则日晡潮热骨蒸。所以《圣惠方》治急劳烦热,身体酸疼,用秦艽、柴胡一两,甘草五钱,为未白汤调服。治小儿骨蒸潮热,减食瘦弱,用秦艽、炙甘草各一两,水煎服之。钱乙加薄荷叶五钱。
治胃热,虚劳发热。
《本草经疏》:秦艽感秋金之气,故味苦平,《别录》兼辛,微温而无毒。洁古:气微温,味苦辛,亦可云微寒。阴中微阳,可升可降,降多于升。入手足阳明经。苦能泄,辛能散,微温能通利。故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性能祛风除湿,故《别录》疗风无问久新,及通身挛急。能燥湿散热结,故日华子治骨蒸及疳热。甄权治酒疸,解酒毒。元素除阳明风湿,及手足不遂,肠风泻血,养血荣筋。好古泄热益胆气。咸以其除湿散结,清肠胃之功也。
《本草蒙筌》:味苦、辛,气平,微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无毒。用菖蒲为使,入太阳手经。养血荣筋,除风痹肢节俱痛;通便利水,散黄疸遍体如金。
除头风,解酒毒。止肠风下血,去骨蒸传尸。
《本草乘雅》:人身直者为经,横者为络,络之下注者为孙。肌腠之邪,多从孙入,次薄于络,复溜于经,渐传府藏。秦艽罗纹,错综如织,象形从治法也。
根有罗纹,左旋者入药,盖天道左旋,而人生气从之。经云:自古通天者生之本,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是以本经用治寒热邪气,或风寒湿痹,致骨节水道,反从地道右旋者,使顺天运,以转玉玑。别录诸家,用治转胞口噤,目暗耳鸣,即九窍内闭。用治痈疽黄疸,传尸骨蒸,即肌肉外壅。用治手足不遂,通身挛急,即卫气散解。设左右无别,天道逆矣。
《药性解》:秦艽,味苦辛,性微温,无毒,入胃、大小肠三经。主骨蒸肠风泻血,活筋血,利大小便,除风湿,疗黄疸,解酒毒,去头风。菖蒲为使。罗纹者佳。
按:秦艽苦则涌泄为阴,故入大小肠以疗诸湿;辛则发散为阳,故入阳明经以疗诸风。骨蒸之症,亦湿胜风淫所致,宜并理之。
《药鉴》:气微温,味苦辛,无毒,可升可降,阴中微阳。手阳明经药也。治口眼歪斜不正,主口噤肠风下血。下牙肿痛,口内疮毒。养血荣筋,除风痹肢节俱疼。通便利水,去遍身黄疸如金。又能去本经风湿,以菖蒲为使。
《景岳全书》:味苦,性沉寒,沉中有浮,手足阳明清火药也。治风寒湿痹,利小水,疗通身风湿拘挛,手足不遂,清黄疸,解温疫热毒,除口噤牙疼口疮,肠风下血,及虚劳骨蒸发热,潮热烦渴,及妇人胎热,小儿疳热瘦弱等证。
2. 中药中什么叫发汗加工方法
应该指的是发汗法,源于中医治疗“汗”法,是指中药治疗方法的一种,也属于灵魂医学理论 soul medicine范畴,。
“发汗法”是中国传统健身祛病方法。中医学认为“发汗法”不仅有通经活络促进体力的作用,而且有调节植物神经、扩张周围小血管、改善微循环系统的功能。
(2)采用发汗加工方法的药材有哪些扩展阅读:
1、要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选择基础运动项目。常用的运动项目有跑步、打球、登山、原地踏步等。
2、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确定运动负荷,切不可做超过机体耐受能力的运动。
3、严格控制大汗淋漓,只要感到面颊有汗液流出时,便应停止做“发汗”运动。
4、在“发汗”之后,应松解衣襟或适当减衣服,让汗液蒸发完毕,待身体感到凉爽轻松时,应立即穿上衣服,以防着凉感冒。同时,要做好放松整理活动。
3. 哪些中草药能发汗
发汗的中草药有:性味多是辛,温。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葛根、浮萍等等
发汗的方剂有:麻黄汤(发汗解表),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
4. 能发汗的中药有哪些没多大副作用的
桂枝
……
【药理作用】
扩张血管、促进发汗
①
有效成分
桂皮油。
②
作用
扩张血管,调节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加强麻黄发汗作用。
……
麻黄
(1)血压升高,乃至中风(心血管系统)
(2)失眠,忧郁症(中枢神经系统)
(3)肝炎,SGPT
升高,腹泻(消化系统)
(4)皮炎(皮肤)
(5)乏力(一般状况)
自己考虑
5. 什么药材要经过“发汗”处理
在药材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变软、增强香味或减少刺激性,便于干燥;常使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发的加工方法,叫做“发汗”。发汗的中药有茯苓、玄参、厚朴、杜仲、续断。
6. 中药炮制学中,需要“发汗”处理的中药有哪些
发汗处理的中药有茯苓、玄参、厚朴、杜仲、续断。在药材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变软、增强香味或减少刺激性,便于干燥;常使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发的加工方法,叫做“发汗”。
中药炮制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炮制学科的古老体现在其起源发展的历史悠久,它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用药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
(6)采用发汗加工方法的药材有哪些扩展阅读: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炮制目的;概括地说,中药炮制的目的只有四个字:减毒增效。在炮制某一具体药物时,又往往具有几方面的目的。总的说来,炮制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改变药物归经,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纯净,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7. 药材产后加工中什么叫“发汗”常见的需要发汗的皮类药材有什么
药材用开水浇淋后,再用草苫或破布等搭盖,称“发汗”,便于保存药性及干燥。常见的有厚朴。
8. 满月发汗用什么中药熏蒸
产后熏蒸发汗技术是运用中草药与现代发汗设备相结合,研发的一套完善的发汗熏蒸方法。采用十几种名贵中药材,用熏蒸浴,对产妇进行洗浴。本方法,首先通过药物蒸疗将产妇体内的寒、凉、潮、湿排出体外,提高产妇的免疫力,增强体质。然后会根据产妇的情况配合一套按摩手法,使产妇轻松舒适的发汗。对于不同体质不同生产方式的产妇,本中心会配以不同的按摩,顺产配一套合骨缝按摩,剖腹产配以局部按摩,使产妇彻底放松享受发汗的舒适!本中心的发汗技术可以温经散寒,疏通筋络,通络下乳,调和气血,消肿消痛,祛风除湿、去淤生新的功效,提升肝脏功能,强化排毒的功效;补虚泄实,调和阴阳使人体功能以恢复正常,使产妇轻松舒适。
9. 中药材的加工方式有哪几种
中药材常用加工方法:
1
洗涤与挑选。洗涤主要是洗除药材泥沙和污垢,多用于根及根茎类药材。直接晒干或阴干的药材、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挑选主要是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同时初步分级,利于分别加工和干燥。
2
修整切制。运用修剪、切削、整形等方法,去除非药用部分和不合规格的部分,试药材整齐,利于包装,如剪去芦头、须根,进行切片、切瓣、截短等。
目前,药材多在产地趁鲜加工切制,这样易切制,片形好,干燥快,减少一些工序,成本低。
3
去皮、壳。对果实种子或根及根茎类药材以及皮类药材去除表皮或外壳,使药材表面光洁,有利于干燥和储藏。对果实种子类药材,一般采收后晒干去壳,去除种子;或先去壳去除种子,而后晒干。
4
蒸、煮、烫。对某些药材经蒸、煮、或烫后进行干燥。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不易干燥,经蒸、煮或烫处理后,则干燥快,不易生虫。加热时间长短及采取何种加热方法,视药材性质而定,药材加热处理后,不仅容易干燥,而且利于刮皮抽芯。
5
熏硫。是在药材干燥前后用硫磺熏制。有些药材,为使表面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用硫磺熏制。目前在基层此方法常用,其效果好、成本低、运用历史悠久。但二氧化硫残留高,往往出口受限,应引起重视。新版药典已对部分药材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限量规定。
6
发汗。将药材晒或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散发的方法习称“发汗”,可根据情况反复多次,有利于干燥,可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等。
追答: 。
7
干燥。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分解和被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除少数鲜用的药材外,均需要干燥。常用的有以下方法:
1)晒干。利用阳光直接晒干,是一种最简便、经济的方法。多数药材用此方法干燥。需注意:①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此法,以避免挥发油散失。②药材的色泽和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易变色者,不宜用此法。③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爆裂。④药材晒干后,药凉透才可以包装,否则将因内部温度高而发酵,或因部分水分未散尽而造成局部水分过多而发霉等。
2)烘干。利用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此温度对一般药材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对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90℃的温度以利干燥。含挥发油或需保留酶活性的药材,不宜用此法。富含淀粉的药材如需保持粉性,烘干温度应缓缓升高,以免新鲜药材遇高热淀粉发生糊化。
3)阴干。将药材放置或悬挂在通风的室内或荫棚下,避免阳光直射,利用水分在空气中自然蒸发而干燥。主要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花类、叶类及草类药材。有的药材在干燥过程中易与皮肉分离或空枯,因此必须进行揉搓。有的药材在干燥过程中药进行打光。
4)焙干。与烘干方法相似,只是温度稍高,且置于瓦、陶器上加热。多用于某些动物药材的干燥或研粉。
多图
8
挑选分等。对加工后的药材划分规格等级的方法,是产地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药材的规格等级是药材的质量标准,应注重实用而合理。
10. 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
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等药材。
所以选A B C D E
http://ke..com/link?url=Nj9HkSK0F6Q98RA0F0gmzV8PD69bR_zPYUsxHrwC1M2_zvngmbUh5MSFV4UI66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