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矿量检测方法

矿量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4-03-24 17:16:27

㈠ 矿物识别方法和工作流程

目前,矿物识别制图的方法是特征谱带识别和基于相似性测度的识别:①利用岩石矿物的特征谱带构造识别技术,该方法相对直观,简单可行,但是单一的特征往往造成岩石矿物的错误识别,其精度难以达到工程化应用的需求,同时对成像光谱数据的信噪比、光谱重建的精度要求较高;②从岩石矿物光谱的整体特征出发,与成像光谱视反射率数据进行整体匹配、拟合或构造模型进行分解,这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能有效地避免因岩石矿物光谱漂移或光谱变异而造成的单个光谱特征的不匹配,并能综合利用弱的光谱信息,避免局部性特征(如单一特征构建的识别方法)造成识别的混淆,识别的精度高。

对于成像光谱上百个波段而言,数据量非常之大,尤其在目前无论是航空成像光谱数据,如AVIRIS、CASI、HyMap等,还是在轨的航天成像光谱数据,如Hyperion航带都普遍比较窄,一般在3~10km,给大面积应用带来很多不便,增加了大面积数据处理的难度,并使工作量在目前微机配置的条件下成倍增加。因此,无论是从岩石矿物光谱的局域特征还是整体特征开展对矿物的识别,在保证识别精度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工程化的处理,必须探索新的技术流程。

在对成像光谱数据特征与识别方法的比较研究中,结合工作实际以及进行工程化处理的初步要求,在确保识别精度的条件下,设计出标准数据库光谱+光谱-特征域转换+矿物识别方法的技术流程。该流程的主要作用:

(1)直接开展蚀变矿物的识别与信息提取:在对试验区岩石类型、构造、热液活动以及矿产综合研究的基础之上,提炼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矿物,利用标准库的光谱或野外实测光谱作为参考光谱。

(2)进行光谱域与特征域的转换,实现数据减维与数据压缩,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成像光谱数据波段上百,不同的航带宽度与记录长度使单次处理的数据量达1Gbytes,中间过渡文件单航带可达10Gbytes;在以前的处理中常常将航带分割成较小的区域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拼接,利用MNF技术可以将整个光谱域空间转换到特征域空间,消除原有光谱向量间各分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去掉信息量较少噪声较高的向量,使数据处理从成百的光谱域集中到去噪的特征域中进行,减低数据量,缩短数据处理时间,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3)特征分离,增加不同矿物的可分性,提高矿物识别的精度:在成像光谱数据MNF变换并剔除噪声波段的特征域空间中,不同的波段被赋予了不同的物理或数学意义,地物的光谱特征在特征域发生分离,地物的细微特征得到放大,增加了数据的可分性。

4.4.2.1 光谱特征域转换

光谱分辨率的提高,一方面提高了数据的分类识别的精度以及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数据的容量,也使数据高冗余高相关。有效的数据压缩与特征提取势在必行。一般地,利用传统的主成分变换进行相应的变化,衍生出一系列的成像光谱数据压缩与特征提取方法,如MNF变换(Kruse,1996;Green et al.,1998),NAPC(Lee et al.,1990)、分块主成分变换(Jia et al.,1998)以及基于主成分的对应分析(Carr et al.,1999)等。空间自相关特征提取(Warner et al.,1997)、子空间投影(Harsanyi et al.,1994)和高维数据二阶特征分析(Lee et al.,1993;Haertel et al.,1999)也得到相应的重视。利用非线形的小波、分形特征(Qiu et al.,1999)也在研究之中。

主成分分析(PCA)是根据图像的统计特征确定变换矩阵对多维(多波段)图像进行正交线性变换,使变换后新的组分图像互不相关,并且把多个波段中有用信息尽可能地集中到少数几个组分图像中(图4-4-1)。一般地,随着主成分阶次的提高,信噪比逐渐减小。但在波段较多时并不完全符合这一规律。

为改善主成分在高光谱维中的数据处理能力,相应地利用最大噪声组分变换(MNF)的方法(甘甫平,2001;甘甫平等,2002~2003)。该方法是利用图像的噪声组分矩阵(ΣNΣ-1)的特征向量对图像进行变换,使按特征值由大到小排序的变换分量所包含的噪声成分逐渐减小,而图像质量顺次提高。Σ为图像的总协方差矩阵,ΣN为图像噪声的协方差矩阵。MNF相当于所有波段噪声方差都相等时的主成分分析,因此可分为两步实现,第一步先将图像变换到一个新的坐标系统,使变换后图像噪声的协方差矩阵为单位阵;第二步再对变换后的图像施行主成分变换。此改进的算法称为“噪声调节主成分变换(NAPC)”。

对P波段的高光谱图像

Zi(x),i=1,2,…,p (4-4-1)

可以假设

Z(x)=S(x)+N(x) (4-4-2)

这里,ZT(x)={Z1(x),…,Zp(x)},S(x)和N(x)分别为Z(x)中不相关的信息分量和噪声分量。因此,

Cov{Z(x)}=∑=∑S+∑N (4-4-3)

S和∑N分别为S(x)和N(x)的协方差矩阵。因此,可以定义第i波段噪声分量,

Var{Ni(x)}/Var{Zi(x)} (4-4-@4)

选择线形转换,MNF变换可以表示为

成像光谱岩矿识别方法技术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

在变换中,确保

成像光谱岩矿识别方法技术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

同时,为使噪声与信息分离,S(x)分别与Z(x)和N(x)正交。

图4-4-1 MNF变换的特征值曲线

MNF有两个重要的性质,一是对图像的任何波段作比例扩展,变换结果不变;二是变换使图像矢量、信息分量和加性噪声分量互相垂直。乘性噪声可通过对数变换转换为加性噪声。变换后可针对性地对各分量图像进行去噪,或舍弃噪声占优势的分量。MNF变换的特征值曲线如图4-4-1。

4.4.2.2 特征分离

在MNF变换后的特征域中不同波段具有不同物理与数学意义。比如变换后的第1波段表示地物的亮度信息,第7 波段或第8 波段表示地形信息。在MNF变换中,通过信号与噪声分离,使信息更加集中于有限的特征集中,一些微弱信息则在去噪转化中被增强。同时在MNF转换过程中,使光谱特征向量集汇聚,增强分类信息。

图4-4-2是一些矿物光谱通过MNF变换前后的曲线剖面图,从右图可见信息与噪声分别有序地集中在一些有限的波段内。通过舍弃噪声波段或其他处理,相应地降低或消除噪声的影响。同时信息也比原始数据更易区分。

4.4.2.3 矿物识别

矿物识别主要选用光谱相似性测度的方法。基于整个谱形特征的相似性概率的大小,能有效地避免因岩石矿物光谱漂移或光谱变异而造成的单个光谱特征的不匹配,并能综合利用弱的光谱信息。

图4-4-2 矿物光谱MNF变换前后特征比较

基于整个光谱形特征的识别方法主要有光谱角技术、光谱匹配滤波、光谱拟合与线形分解等。利用大气校正后的重建光谱数据,可选择性地利用上述矿物识别技术开展端元矿物的识别。光谱角方法可直接选择端元矿物进行匹配,最终生成二值图像,简单易行,在阈值合理可靠的前提下能够获取较高的识别精度。

在成像光谱岩矿地质信息识别与提取方法中,光谱角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之一(王志刚,1993;刘庆生,1999)。光谱角识别方法是在由光谱组成的多维光谱矢量空间,利用一个岩矿矢量的角度测度函数(θ)求解岩矿参考光谱端元矢量(r)与图像像元光谱矢量(t)的相似性测度,即:

成像光谱岩矿识别方法技术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

这里,‖*‖为光谱向量的模。参考端元光谱可来自实验室、野外测量或已知类别的图像像元光谱。θ介于0到π/2,其值愈小,二者相似度愈高,识别与提取的信息愈可靠。通过合理的阈值选择,获取矿化蚀变信息的二值图像。

4.4.2.4 阈值的选择与航带间信息的衔接

无论是光谱角技术还是光谱匹配以及混合光谱分解,都存在对非矿物信息的分割,因此阈值的选择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所识别矿物的可靠度,也关系到矿物分布范围大小的界定。同时由于是分航带提取,不同航带间因大气校正的误差和噪声的影响而使同一地物的光谱特征存在差异,可能使所提取的矿物空间展布特征在航带之间所有诊断和一致性,增加了制图的困难。因此对于阈值的选择,需遵循以下原则:在去除明显假象信息、保留可靠的矿化蚀变信息情况下考虑整体的一致性以及航带的过渡性。

4.4.2.5 技术流程

结合成像光谱数据预处理,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可以总结出成像光谱遥感地质调查工作的技术流程,如图443所示。

㈡ 矿物成分分析方法

矿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有常规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激光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离子光谱和极谱分析,中子活化分析及等离子质谱分析等。

在选择成分分析方法时,应注意检测下限和精密度。

检测下限(又称相对灵敏度)指分析方法在某一确定条件下能够可靠地检测出样品中元素的最低含量。显然,检测下限与不同的分析方法或同一分析方法使用不同的分析程序有关。

精密度(又称再现性或重现性)指某一样品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观测,各数据彼此接近的程度。通常用两次分析值(C1和C2)的相对误差来衡量分析数值的精密度。即

相对误差RE=

×100%

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1%)分析中,根据要求达到分析相对误差的大小,对分析数据的精密度作如下划分:

定量分析:RE<±5%近似定量分析:RE<±(5~20)%

半定量分析:RE=(20~50)%

定性分析:RE>±100%

定量分析要求主要是对常量组分测定而言的,微量组分测定要达到小于±5%的相对误差则比较困难。

1.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方法是以化学反应定律为基础,对样品的化学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分析。由于化学分析通常是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的分析方法,故又称“湿法分析”。它包括重量法、容量法和比色法。前两者是经典的分析方法,检测下限较高,只适用于常量组分的测定;比色法由于应用了分离、富集技术及高灵敏显色剂,可用于部分微量元素的测定。

化学分析法的特点是精度高,但周期长,样品用量较大,不适宜大量样品快速分析。

2.电子探针分析法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简称电子探针(EMPA)。它是通过聚焦得很细的高能量电子束(1μm左右)轰击样品表面,用X射线分光谱仪测量其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与强度,或用半导体探测器的能量色散方法,对样品上被测的微小区域所含的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样品无论是颗粒,还是薄片、光片,都可以进行非破坏性的分析。

电子探针的主体由电子光学系统、光学显微镜、X射线分光谱仪和图像显示系统4大部分组成。此外,还配有真空系统、自动记录系统及样品台等(图24-3)。其中测定样品成分的可分为X射线波谱仪和X射线能谱仪,过去电子探针只采用前者,因为它分辨率高,精度高,但速度慢。现代新型电子探针一般两者皆用。能谱分析方法可做多元素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但精度较前者差。

图24-3 电子探针结构示意图

电子探针可测量元素的范围为4Be—92U。灵敏度按统计观点估计达十万分之三,实际上,其相对灵敏度接近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五。一般分析区内某元素的含量达10-14就可感知。测定直径一般最小为1μm,最大为500μm。它不仅能定点作定性或定量分析,还可以作线扫描和面扫描来研究元素的含量和存在形式。线扫描是电子束沿直线方向扫描,测定几种元素在该直线方向上相对浓度的变化(称浓度分布曲线)。面扫描是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即可在荧屏上直接观察并拍摄到该元素的种类、分布和含量(照片中白色亮点的稠密程度表示元素的浓度)。目前,电子探针已卓有成效地应用于矿物的成分分析、鉴定和研究等各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探针一个点的分析值只能代表该微区的成分,并不是整个矿物颗粒的成分,更不能用来代表某工作区该矿物的总体成分。因为在矿物中元素的分布是不均一的,不能“以点代面”。对微米级不均匀的矿物,只有采用适当的多点测量,以重现率高的点为依据讨论矿物成分的特征和变化,才能得到较可靠的认识。此外,电子探针对查明混入元素在矿物中存在形式的能力是有限的。它能分析已构成足够大小的矿物相的机械混入物,而对以类质同象混入物形式存在的元素,电子探针是无能为力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综合的手段。应当指出,根据在电子探针面扫描图像上,将分布均匀的混入元素视为类质同象混入物的依据是不够充分的,因为混入元素的均匀分布,并不都是因为呈类质同象形式所引起,还可以由固溶体分解而高度离散所致。而现代电子探针的分辨率(约7.0μm),还不能区分它们,需要用高分辨的透射电镜(分辨率达0.5~1nm,相当于2~3个单位晶胞)、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结构分析等方法相互配合,才能解决混入元素在矿物中存在的形式问题。

电子探针分析法对发现和鉴定新矿物种属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电子探针在微区测试方面具有特效,因而对于难以分选的细小矿物进行鉴定和分析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对一些细微的铂族元素矿物、细小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的鉴定都很有成效。

电子探针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它不能直接测定水(H2O,OH)的含量;对Fe只能测定总含量,不能分别测出Fe2+和Fe3+含量等。

电子探针分析的样品必须是导电体。若试样为不导电物质,则需将样品置于真空喷涂装置上涂上一薄层导电物质(碳膜或金膜),但这样往往会产生难于避免的分析误差,同时也影响正确寻找预定的分析位置。样品表面必需尽量平坦和光滑,未经磨光的样品最多只能取得定性分析资料,因为样品表面不平,会导致电子激发样品产生的X射线被样品凸起部分所阻挡,所得X射线强度会减低,影响分析的精度。

3.光谱类分析法

光谱类分析法是应用各种光谱仪检测样品中元素含量的方法。此类分析方法很多,目前我国以使用发射光谱分析(ES)、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A)、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原子荧光光谱(AF)、极谱(POL)等较为普遍。它们的特点是灵敏、快速、检测下限低、样品用量少。适于检测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对含量大于3%者精度不够高。

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概括起来是:利用某种试剂或能量(热、电、粒子能等)对样品施加作用使之发生反应,如产生颜色、发光、产生电位或电流或发射粒子等,再用光电池、敏感膜、闪烁计数器等敏感元件接收这些反应讯号,经电路放大、运算,显示成肉眼可见的讯号。感光板、表头、数字显示器、荧光屏或打印机等都是显示输出装置。光谱分析的流程见图24-4。

图24-4 光谱分析流程图

4.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法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由激发源、能量分析器和电子检测器(探测器)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当具有一定能量hv的入射光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相互作用时,单个光子把全部能量交给原子中某壳层上一个受束缚的电子,这个电子因此获得能量hv。如果hv大于该电子的结合能Eb,该电子就将脱离原来的能级。若还有多余能量可以使电子克服功函数ϕ,电子将从原子中发射出去,成为自由电子。由入射光子与原子作用产生光电子的过程称光电效应。只有固体表面产生的光电子能逸出并被探测到。所以光电子能谱所获得的是固体表面的信息(0.5~5nm)。

光电过程存在如下的能量关系:

hv=Eb+Ek+Er

式中:Er为原子的反冲能;Eb为电子结合能;Ek为发射光电子的动能。Er与X射线源及受激原子的原子序数有关(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一般都很小,从而可以忽略不计。Ek可实际测得,hv为X射线的能量,是已知的。因此从上式可算出电子在原子中各能级的结合能(结合能是指一束缚电子从所在能级转移到不受原子核吸引并处于最低能态时所需克服的能量)。光电子能谱就是通过对结合能的计算并研究其变化规律来了解被测样品的元素成分的。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可用于测定固、液、气体样品除H以外的全部元素,样品用量少(10-8g),灵敏度高达10-18g,相对精度为1%,特别适于做痕量元素的分析,而且一次实验可以完成全部或大部分元素的测定,还可选择不同的X射线源,求得不同电子轨道上的电子结合能,研究化合物的化学键和电荷分布等,还可测定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价态的含量。

5.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简称ICP-MS)技术是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将等离子体的高温(8000K)电离特性与四极杆质谱计的灵敏快速扫描优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

ICP-MS的工作原理及其分析特性:在 ICP-MS 中,等离子体作为质谱的高温离子源(7000K),样品在通道中进行蒸发、解离、原子化、电离等过程。离子通过样品锥接口和离子传输系统进入高真空的四极快速扫描质谱仪,通过高速顺序扫描分离测定所有离子,扫描元素质量数范围从6到260,并通过高速双通道分离后的离子进行检测,直接测定的浓度范围从10-12到10-6。因此,与传统无机分析技术相比,ICP-MS技术提供了最低的检出限、最宽的可测浓度范围,具有干扰最少、分析精密度高、分析速度快、可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以及可提供精确的同位素信息等分析特性。

ICP-MS的谱线简单,检测模式灵活多样,主要应用有:①通过谱线的质荷之比进行定性分析;②通过谱线全扫描测定所有元素的大致浓度范围,即半定量分析,不需要标准溶液,多数元素测定误差小于20%;③用标准溶液校正而进行定量分析,这是在日常分析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功能;④利用ICP-MS测定同位素比值。

在矿物研究方面的应用有:矿物稀土、稀散以及痕量、超痕量元素分析;铂族元素分析;溴、碘等非金属元素的分析;同位素比值分析;激光剥蚀固体微区分析等。

6.穆斯堡尔谱

穆斯堡尔谱为一种核γ射线共振吸收谱。产生这种效应的约有40多种元素、70多种同位素。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是57Fe和119Sn。

图24-5 某透闪石石棉的穆斯堡尔图谱

由于地壳中铁的分布相当广泛,很多矿物都含铁,因此铁的穆斯堡尔谱已成为矿物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定晶体结构中铁的氧化态、配位以及在不同位置上的分布等。图24-5 为某一透闪石石棉的穆斯堡尔谱,图中显示了 Fe2+离子在两种八面体配位位置M1和M2中的分配情况,AA′双峰表示M1位的Fe2+,CC′双峰表示M2位的Fe2+

穆斯堡尔谱技术可鉴定铁、锡矿物种类;确定矿物中铁、锡的氧化态(如 Fe3+,Fe2+含量及比值)、电子组态(如低自旋、高自旋)、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确定铁、锡离子的有序度、类质同象置换及含铁、锡矿物的同质多象变体;进而探讨不同温压下矿物的相转变过程。

穆斯堡尔技术目前还不太成熟,通常要求低温工作条件,可测的元素种类不多,谱线解释理论也不够完善,但却是矿物学研究中一个很有远景的新技术。

㈢ 样品的鉴定、分析、测试及试验

对加工后的样品要进行必要的鉴定、分析测试、试验及研究,这是矿石质量研究的重要环节。在矿产勘查各阶段都应进行,只是随阶段及任务的变化,研究内容有所侧重,精度有所差异。

( 一) 矿石的矿物学及矿相学鉴定

对矿石进行矿物学、矿相学及岩石学研究是矿石质量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种概略估计矿产质量的方法,对某些主要利用其中有用矿物的矿产,更有特殊意义。

对矿石的矿物学研究,目前仍是以显微镜 ( 偏光、矿相、实体) 下鉴定为主,辅以各种测试手段,如硬度、磁性、折射率、微化分析、电子探针等测试。鉴定、测试是直接在加工过的样品 ( 如光片、光面、薄片和单矿物样) 上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查明矿石矿物成分、矿物共生组合、矿物次生变化及分布规律;

2) 确定矿石中各矿物组分的数量,据精度要求不同,可采用目估法和统计法等;

3) 查明矿石结构构造,测定矿物外形、粒度、嵌布特性及硬度、脆性、磁性、导电性等物理性质,为解决选、冶加工方法提供资料;

4) 考查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为确定工业矿物,确定选、冶方法和流程提供依据;

5) 结合物相分析,确定矿石氧化程度,划分矿石类型,查明分布。

( 二) 矿石化学成分分析

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目的是确定矿石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同时还要查明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光谱分析、化学分析以及核子物理方法等。

1. 光谱分析

光谱分析主要用于普查找矿阶段,如地球化学找矿,在勘探阶段则常用于检查矿石中可能存在的伴生有益组分和有害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为组合分析提供项目,分析项目较多,主要根据矿石类型、元素共生组合规律、岩矿鉴定和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确定,故又称为多元素分析。

2. 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分析精度高。分析结果用来评价矿石质量、圈定矿体、估算储量。据分析的目的要求又可分为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合理分析和全分析。

1) 基本分析又称普通分析、单项分析、主元素分析。分析的目的是查明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的含量及变化情况,以了解矿石质量、划分矿石类型、圈定矿体和估算储量。基本分析是勘查工作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化学分析工作,故必须系统地进行。分析项目为主要有用组分,具体因矿种和矿石类型而定。

2) 组合分析的目的是了解矿石中伴生有益组分及有害组分含量,以便估算伴生有益组分的储量及有害杂质对矿石质量的影响。组合分析项目是根据全分析和多元素分析结果确定,即当有益或有害组分达标或超标时,则作组合分析。组合分析样品由基本分析副样8 ~ 12 个组合而成,组合时应符合样品合并原则。

3) 合理分析又称物相分析,其任务是确定有用组分赋存的矿物相,以区分矿石的自然类型和技术品级,了解有用矿物的加工技术性能和矿石中可回收的元素成分。合理分析的项目主要是矿石主要有用组分,有时也研究伴生有益组分和有害杂质的矿物相。合理分析样品的取样是根据矿石的岩矿鉴定结果,在不同类型或品级的分界线两侧附近采取,样品数目一般为 5 ~20 个,也可用基本分析或组合分析的副样组合而成。

4) 全分析的目的是了解矿石中各种元素及组分的含量,以便进行矿石物质成分研究。全分析的项目是根据光谱分析结果,除痕量元素外的所有元素。全分析最好在勘查阶段初期进行,以便指导勘查工作。全分析样品可单采,也可利用组合分析副样,但必须有代表性,大致上每种矿石类型 1 ~2 个,一个矿区不超过 20 个。要求各种元素分析的总含量应接近于 100% 。对某些以物理性质确定工业价值的矿石如石棉等,只需个别化学全分析样以了解其化学成分,判定其矿物种类即可。

3. 化学分析样品的内外检

1) 内检是指由原实验室检查基本分析的偶然误差。内检样由送样单位从副样中抽取,编密码送原分析实验室进行检查,检查的数量不少于原分析样品总数的 10% 。如果送样单位对某些分析结果有疑问时也可指定一定数量的样品重新检查。

2) 外检是指其他实验室检查原实验室基本分析的系统误差。外检数量一般为基本分析样的 3% ~5% ,但小型矿床外检样品应不少于 30 个。外检样由送样单位分期分批向基本分析单位指定送外检的号码,然后由基本分析单位将副样送具备相应资格的外检单位。

3) 仲裁分析是指: 若内检、外检两者分析结果出现系统误差时,双方各自检查原因,若无法解决,则报主管部门批准进行第三方的仲裁分析,若仲裁分析证实基本分析是错误的,则应详查其原因,如无法补救,应全部返工。

4) 化学分析误差计算:

绝对误差 = 原分析样品品位 - 检查分析样品品位

相对误差 ( 平均误差) = 两次分析平均误差数 ÷ 原分析平均含量

矿石允许误差计算公式如下: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

式中: Y 为计算相对误差,% ; C 为修正系数: Fe、Mn、Cr、Ni 各取 0. 67,Cu、Pb、Mo取 1. 00,Zn 取 1. 50,Ag 取 0. 40; x 为测定结果浓度值,% 。

( 三) 矿石物理技术性质测定

测定矿石物理技术性质,一般是为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及矿床评价提供必要的资料,而对于某些非金属矿床 ( 如云母、水晶、石棉等) ,更重要的是为了评价其矿产质量,确定其加工工艺特性。通常,物理技术性质测定项目有矿石体重、湿度、孔隙度、硬度、块度,矿石和围岩的抗压强度、裂隙度、坚固性、松散系数等。评价非金属矿产质量所需测定的项目则视矿种和要求而定。现选择几种常用的主要物理技术性质测定简介如下。

1. 体重测定

体重是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矿石的重量。它是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矿石体重测定分小体重和大体重两种情况。

1) 小体重: 目前多采用涂蜡法,取小块样品 ( 直径 5 ~ 10cm) 封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采用涂蜡排水法测定矿石在封蜡前后的重量及封蜡后的体积,便可按下式计算: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

式中:D为矿石体重;W为样品的重量;W1为样品涂蜡后的重量;V1为样品涂蜡后的体积(放入水中测定);V2为样品上所涂蜡的体积;d为蜡的相对密度,一般为0.93。

2) 大体重: 是用全巷法采样在野外直接测定。先将样品称重 W,再测采出样品的坑道体积即样品体积 V ( 通过灌沙法测量沙子体积) 。大体重 D 的计算公式为: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

不同类型不同品级的矿石,应分别测定体重。一般每一品级矿石需测小体重20~30件,样品体积一般为60~120cm3(计算平均值用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大体重每一矿石类型为1~3个,取样体积一般不小于0.125m3(即长、宽、深均为0.5m)。体重样品应在坑道、探槽、人工露头点采取。

由于小体重样品的裂隙已被破坏,相对变致密了,所以通常小体重大于大体重 ( 误差有时高达 50% ~80% ) ,当矿体中裂隙发育时,大体重应多测几个以校正小体重。

2. 矿石湿度测定

矿石湿度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重量矿石中的含水量,即含水量与湿矿石的重量百分比。测定矿石湿度是为了估算储量之用,因为体重一般是湿体重,而品位是干品位,计算储量时两者必须统一,即校正一方,才能提高测量计算精度。

矿石湿度 B 为 :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

式中:Wsh为湿样品重量;Wg为干样品重量。

当湿度较大时 ( >3% ) ,体重值应进行湿度校正。

校正品位采用下式: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

式中:Csh为矿石湿品位;Cg为矿石干品位。

矿石湿度样应与体重样用同一样或同地采取,以便验证。由于湿度与孔隙度、裂隙度、采样深度、地下水位等有关,所以湿度样应分类采取,每一类不少于 15 ~20 个,样品重量 300 ~500g。

3. 矿石松散系数测定

松散系数是指一定量矿石在爆破前后的体积比值,即矿石由天然状态到爆破之后的松散程度。测定目的是为确定矿车、吊车、矿仓等的容积提供资料,计算公式如下: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

式中:K为松散系数;Vs为爆破后松散矿石体积;Vy为爆破前原矿石体积。

4. 矿 ( 岩) 石的抗压强度测定

抗压强度是指矿 ( 岩) 石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碎的能力。测定抗压强度是为开采设计提供依据,以便计算坑道支护材料用。

一般是在矿层及顶底板围岩中采样,按不同硬度级别分别采取,每一级采 2 ~ 3 个,规格为 5cm ×5cm ×5cm 的立方体,每种试验应取两块,送专门实验室分别进行平行层面和垂直层面的施压试验。

( 四) 矿石选冶工艺性质试验

矿石选冶工艺性质试验是矿产勘查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矿产勘查阶段探明的矿产储量,除少数外,大多数不能自然达到工业生产利用要求,必须进行选冶试验。其试验标准是应达到工业生产上既技术可行,又经济合理。这也是矿产可否供工业生产利用的原则标准。选冶试验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断定选冶试验是否达到上述标准。1987 年国家储量委员会颁布的 《矿产勘查各阶段选冶试验程度的暂行规定》对于矿石选冶试验程度的分类及矿产勘查各阶段选冶试验程度的要求等,做出了较明确的规定。

1. 矿石选冶试验程度的分类

矿石选冶试验程度是指试验深度、广度和规模的综合概念。根据试验的目的、要求和特征,技术经济指标在现实生产中的可靠性,选冶试验规模及模拟度的高低等,将选冶试验程度分为五类:

1) 可选 ( 冶) 性试验。在实验室采用具有工业意义的选冶方法和常规流程,在对矿石物质组成初步研究基础上,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获得目的产品反映的技术指标,目的是为了判别试验对象是否可作为工业原料。试验定量程度低、模拟度差。可选 ( 冶) 性能对评价矿石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易选 ( 冶) 矿石试验结果,可作为制定工业指标的基础。

2) 实验室流程试验。在可选性试验基础上,利用实验室规模的设备,进一步深入研究在何种流程条件下获得较好的选冶技术指标而进行的流程结构及条件的多方案比较试验,即选择技术经济最优的流程方案和条件。试验结果一般是矿床开发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制定工业指标的基础,对易选矿石,也可作为矿山设计依据。

3) 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对实验室流程试验推荐的流程串组为连续性的类似生产状态操作条件下的试验,试验是在动态中实现,具有一定的模拟度,成果是可靠的。其结果一般可作为矿山设计的基本依据; 但对于难选矿石,仅能作为矿床开发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制定工业指标的基础资料和依据。

4) 半工业试验。是在专门试验车间或实验工厂进行矿石选冶的工业模拟试验。是采用生产型设备,按 “生产操作状态”所作的试验。目的是验证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结果。工业模拟度强,成果更为可靠。其试验一般是作为矿山建设前期的准备而进行的,供矿山设计使用。

5) 工业试验。借助工业生产装置的一部分或一个或数个系列,性能相近,处理量相当的设备,进行局部或全流程的试验,具有试生产性质。主要用在矿床规模很大,矿石性质较为复杂,或采用先进技术措施,缺乏足够经验,以及有因技术、经济指标或新设备的适应性需在工业试验中得到可靠验证时才进行工业试验。可见,工业试验是建厂前的一项准备工作,其试验结果作为矿山设计建厂和生产操作的基础和依据。

上述选冶试验程度,先后层次分明,前一试验是后一试验的基础,后一试验是前一试验的验证、发展和提高,各类试验程度应该循序渐进,不可逾越。对于某些易选冶矿产可只进行第一类或前两类试验; 而对于难选冶矿产,则需按顺序进行上述全部试验。一般前三项试验由勘查单位负责进行; 第四项试验由勘查单位与工业部门密切配合进行; 第五项试验由工业部门进行。

2. 矿产勘查各阶段矿石选冶试验的基本要求

矿产勘查各阶段都应进行矿石选冶试验。运用选冶试验手段评价矿石质量和矿床经济价值时,选冶试验程度应与矿产勘查程度相适应。即按各勘查阶段工作目的要求、矿产选冶难易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选冶试验。矿产选冶难易程度是根据矿产物质组成研究,初步推断和划分为易选、一般和难选矿石。

勘查各阶段只做必做的矿石选冶试验,其基本准则是既保证矿石能提供工业生产利用,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其选冶试验程度和对试验样的要求详见表 7-5。

表 7-5 矿产勘查各阶段矿石选冶试验程度表

注: 易选矿石是指组分简单、工业利用成熟的矿石; 一般矿石是指可用组分多,工业利用上成熟的矿石; 难选矿石是指组分杂、矿物细,在国内外存在着技术难题。( 据董智虞等,稍作删简补充)

各阶段选冶试验必须在物质组成研究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盲目试验。由于各阶段工作的目的要求不同,对矿产物质组成的研究要求也有区别,相应地可分为大致研究、初步研究和详细研究等。试样的采取必须保证代表性,要求不同阶段有所差别,随勘查工作深入,代表性应依次增强。试样必须按不同类型矿石分别采取,矿石类型的划分标志多种多样,一般有矿石的致密程度、矿石中有用组分种类及其含量、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石氧化程度等。

阅读全文

与矿量检测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可以让脸上皮肤快速变白的方法 浏览:79
简单手工纸桥制作方法 浏览:881
关节僵硬是怎么回事治疗方法视频 浏览:732
白色衣服染色了解决方法 浏览:841
有什么比较快的赚钱方法 浏览:144
常用水泥混凝土摊铺方法 浏览:926
怎么让个子长高的方法 浏览:905
烙饼的步骤和方法 浏览:36
会计贴票方法如何分类 浏览:621
cf助手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18
鼻子不通气快速解决方法 浏览:79
三亚蜂蜜食用方法 浏览:124
铝能煮鸡蛋的方法视频 浏览:14
快速去除青春痘的方法 浏览:215
检测兔子的方法 浏览:911
204乘25简便方法 浏览:693
便秘口臭的治疗方法 浏览:294
编程第一句话选择方法怎么写 浏览:349
定时闹钟的研究方法 浏览:896
万用表测量不锈钢的方法 浏览: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