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排球传球手型不对产生错误的原因如何练习与纠正
分析错误方法 1、 从动作错误的本身分析当动作出现错误时,首先从错误的本身找原因。比如,排球传球刚开始教学时,可采用正误比对的方法,将带有普遍性易犯的错误动作指出来,简明的分析其因果关系,以便学生自觉地进行检查,起到防止再次出现错误的作用。同时教师对排球的教学步骤也要进行层次化,在每一阶段中拎出典型的错误进行分析,比如传球教学开始时,应着重于正确手型和两臂向前上方伸送动作,这一阶段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学生的手型没有很好地掌握,不能主动的向前上方送伸,以及身体的协调用力。2、 相邻的动作环节分析有许多情况是某一错误是相邻环节错误的影响造成的,分析时应该确定何为主要错误,先改正什么。如在没有掌握基本传球手型前提下,让学生体会手指、手腕击球的技巧,这肯定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在传球教学中,要注重徒手练习和辅助练习的作用。特别是在传球手型和移动传球的练习中,应多穿插徒手或辅助性的练习,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动作概念,形成规范的技术定型。相邻环节的分析必须是两个以上环节均出现错误时进行相关分析,分析时应注意:一是紧邻环节的互相分析,如手型与指、碗击球动作的关系一例,两臂向前上方送和全身协调用力一例;二是连锁错误的分析,如垫球教学中,有时学生总是接不好来球,或高或低,或左或右,它存在的错误有可能是移动不及时,对不正来球,或者是身体动作不协调,抬臂动作过大而造成的。3、 错误类型的相关分析动作形态是技术的表现,身体机能活动是完成动作的动力,人的意识又是完成动作的支配。做动作时出现了各种错误,许多情况还要从形态、技能、意识三方面的相互关系中,进行全面、综合地分析,达到更深层次地揭示错误实质的目的。下面笔者归纳了在平时排球教学中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形成原因以及纠正方法(见表)。表1水平四排球传球教学常见错误动作与纠正方法错误动作表现纠正方法手型不正确大手型不呈半球型,五指并拢,控制球能力差一抛一接小实心球,检查手型;近距拇指朝前。两手手指接触球僵硬。对墙传(两手距离墙30厘米)。击球点过前、击球点过前,传不出高弧度球;过高传出的击球点过前者多练自传;过前者多做过高球弧度大,用不上手臂送伸的力。向前传平弧度球。上体后仰身体用力不协调,传球不远多做徒手动作,上体向前送的动作身体用力不协臀部后坐,用不上蹬地动作体验蹬地协调用力的方法,形成用力调顺序概念,两人一组,同伴可以压住球做蹬地送伸用力动作。教师在传球教学中要多采用集合球和接触球次数多的练习。学生接触球机会多,兴趣就大,手指手腕对球的控制能力提高就快。开始教学时,可多传些近距离、力量小、速度慢的球,而后再逐步加大距离和增加传球的难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手型和击球动作。表2水平四排球垫球教学常见错误动作与纠正方法错误动作表现纠正方法手型不正确,两臂不两小臂有高低,来球打在一只手臂上徒手练习两臂夹紧动作;垫固定球或并拢,垫击面不平。击球不准。抛球;原地自垫。移动不及时,对不正判断启动慢,步法不熟练,腰部肌肉徒手做准备姿势身体前倾;各种步法来球。紧张,准备姿势臀部后坐。练习,接移动抛球。身体动作不协调,抬先蹬地后抬臂或先抬臂后蹬地,动作徒手模仿垫球协调动作;垫击固定球;臂动作过大。脱节,球离身体太远,抬臂动作过大。墙垫球垫球不抬臂,身体向垫球不远,抬臂和蹬地用力向上,而徒手模仿抬臂垫球的全身协调动作、顶,耸肩或上体后仰。不向前上方,肩部肌肉太紧张。两臂前插动作;穿过网下垫固定球。正面双手垫球是一切垫球技术的基础,练习中应以正面双手垫球来带动其他垫球的学习。在水平四教学中,一般常见的垫球都是双手胸前垫球(自垫),有些省市也用作体育中考的项目,一般学生掌握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对于实战练习,或者3——4人之间的简单练习,就较为困难,主要存在移动接球上,特别是女生,上体总是笔直,膝关节没有下去,所以移动总是慢一拍,导致接球点在手上。因此在垫球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强调基本姿势的掌握上,多注意徒手模仿练习,在初步掌握原地和移动垫球的基础上,即学生两人一组,相距4——5米,能正确熟练的对垫20次以上时,一般才可过渡到网上练习。发球我简单的介绍一下,主要错误在于学生一般抛球偏前、偏后,击球时手腕无推压动作,没有用上全身力量来击球(正面上手发球);抛球太高,距离身体太近,击球点过高,未用上转体力量,手臂弯屈,击球部位不准(侧面下手发球)。教师在发球技术教学中,都应抓好抛球和击球两个环节,其中抛球是前提,击球是关键。有些学生往往认为抛球容易,不重视抛球练习,导致不能固定击球点,影响发球技术的掌握,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抛球和击球“三固定”。抛球“三固定”,即:用力固定、高度固定、位置固定;击球“三固定”,即:击球手法固定、击球点固定、击球部位固定。发球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用不同的发球手法来进行游戏,排球可以用纸球、沙袋、气球、小皮球等来代替,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体会身体的发力与挥臂动作。对于女生我们可以减低动作的难度,要求掌握正面下手发球即可。
2. 孩子弹钢琴手型不对应该怎么纠正
孩子太小手太软。折指、手掌下塌、手背不平、手腕对键不正、高抬指不够、手腕上下晃动等很多问题都需要解决。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纠正孩子弹钢琴的手型,欢迎阅读。
矫正孩子弹钢琴的手型
1、如果孩子掌关节凹陷,可把一只乒乓球放进丝袜中,绑在孩子手上〔球在手心部位〕再弹琴,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会有一定的成效。
2、让孩子双手十指相对作抱球状,每对手指不停地做分开、相碰动作。〔但手指必须是自然弯曲状〕
3、也可将以上2种方法结合起来,将双手分开平放在桌面上,十个手指不停的轮番敲打桌面,也能达到训练目的。
4、慢速弹奏,要求孩子弹每个音的手指动作都要达到标准要求。
5、孩子初学钢琴时一定要先练断奏!即吊臂,提手腕,落键不要发力,手自然落到琴键上即可。练习高抬手指是为了训练手指的灵活性,但必须建立在手腕放松的基础上,吊臂练习就可以放松手腕和训练手指的独立支撑能力,等孩子的手指具备一定的独立支撑能力后方可训练高抬手指,手腕是弹奏钢琴时的力度调节器,是训练非连奏,连奏以及断奏(跳音)的基础,对以后的演奏技巧训练和乐感处理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手腕放松,手指尖立住手型自然就好了。
另外,幼儿(初学者)手指大都很软,力量较弱,手型容易塌陷。弹琴时手型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过分强调手指的标准化,不但伤害到孩子学琴的兴趣,严重时还会损伤手指;与其这样,还不如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在听力正当发育的阶段,训练听音不但可以开发听觉系统,还有助于固定耳的形成。待孩子通过生长发育及适当训练后,能够使手指独立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自然就会形成一个较好的手型。
钢琴演奏中的放松训练 家长可以学着做,其实家长是孩子最好的陪练老师。我在教学中,家长都跟着一起学,所以家长在家里就一定要当好这个陪练老师。
琴童在学琴之初,在掌握好正确的弹奏姿势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放松地演奏钢琴。在教学中,我都要求学生放松弹琴,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出训练学生放松弹琴方法。首先,应是全身达到“自然状态”即是身体放松;其次,在身体的自然状态下,做到肩部(不要耸肩)、肘部、手腕的放松。只要弹琴就一刻离不开放松。可见,如果在琴童学琴之初,不解决放松弹奏,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琴。
“放松”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抽象的语言转换为儿童易于掌握的形体语言。在整个放松训练中,有如下几个关键点:1、身体放松。2、重量。3、手臂及手的放松。
如何做到身体放松,我是这样做的,可以让学生走路、坐在带靠背的椅子上,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的形体语言感受放松的状态。钢琴演奏不是用手指、手腕的力量去弹奏,而是通过身体的放松,将手臂甚至身体的重量灌注到指尖,再用指尖触键。
如何让琴童体验重量的下达呢?可以先让学生双脚交替踩地,然后叫学生跳起自然落地,通过这两个动作的比较,启发并询问学生两种方式哪一种方式力量更大,使学生知道,跳起来落地时,整个身体非常放松,全身的重量灌注到双脚,双脚支撑身体,弹琴也是如此,肩、手臂、肘、手腕放松,使手臂的力量传达到指尖,指尖落在琴键上,并支撑整个手臂,手指的力量训练,并非训练手指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训练手指的支撑力,即手指支撑手臂的力量。以上的两种肢体动作,就是要告诉学生弹琴是用手臂的重量触键。
3. 弹钢琴如何纠正错误的手型
练琴就一个关键字:慢。
欢迎关注“苏苏快跑”微信公众号,邀你一起关注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问题。
4. 初学钢琴的小朋友手型怎样才算正确
1.拇指不要让它在键盘之外,当需要使用到这个手指的时候,会影响到速度。
让孩子在身侧双手自然的下垂,那个就是最自然的状态,每个孩子的手指长度不一样,请不要去跟别人的孩子一摸一样的做,只要是发现你孩子的手是自然而放松的,那就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