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没有一些口算加减乘除的方法
一、基础性训练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 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 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 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 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早读课,一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 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让学生 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 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 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 算的口算有针对地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上是正确的。通过分析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有三种情况,每 种情况中都有它的口算规律,学生只要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 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学生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 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 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 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 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2 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 (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 以上三种情况在带分数加减法中口算方法同样适用。 三、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 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 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 四、规律性的训练 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 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 在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学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如2000/16×8,用了乘法分配律可 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001.5,用化假分数的一般方法计算则耗时多且容易错。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 性质的运用等。 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方法略)。 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 大1、2、3等较小的数时,不管分母有多大,均可以直接口算。如12/7-6/7它的分子只相差1,它差的分子一定 比分母少1,结果不用计算是6/7。又如:194/99-97/99,分子部分相差2,它差的分子就比分母少2,结果就是 97/99。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3、4、5等较小的数时,都可以迅速口算出结果。又如任意两位数与1.5积 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再加上它的一半。 五、综合性训练 1.以上几种情况的综合出现; 2.整数、小数、分数的综合出现; 3.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综合训练。 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和口算方法的巩固。 当然,以上这些情况,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老师首先要娴熟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 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B. 怎么样才能用口算加减乘除最快
1、十以内的加减法要自己想办法熟记(没多少个哦!)
2、乘法口诀要很熟练( 必须要下功夫!)
3、加减乘除笔算要工整正确,一气呵成,既不要慌张求快,也不要犹犹豫豫算算停停
4、笔算有很多技巧可以一点点寻找。
5、2位以内的口算,一般从高位开始计算,先记大数。
6、口算也有很多技巧,慢慢积累吧。比如
15^2=225 25^=625 后面都是25,前面1*2 2*3 3*4
5、最重要的是前三条。在国外,很多国家只会第一条和第3条。知道原理就可以,速度是次要的。
C. 怎样最快计算加减乘除
要快速计算加减法时,需要有很好的计算方法。
在快速计算加法的时候,要动动脑,像:348+95=348+100-5=448-5=443。这样的快速方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多加要减去”。
还有一种快速的加法是:392+103=392+100+3=492+3=495,这个快速计算的方法,要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少加要加上”。
快速计算减法,也需要有方法,像:648-98=648-100+2=548+2=550。这样的加法计算,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多减要加上”。
还有最后一种快速计算,是610-104=610-100-4=510-4=506,这是最后一种快速计算方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少减要减去”。
多减要加上;少减要减去;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加上。这四句话就是快速计算加减法的最好方法。
D. 加减乘除法速算技巧
加减乘除法速算技巧的操作,这个可以根据一定的运算定律来进行计算的,因为运用到比较简便的运算定律,可以快速并且直接地计算出结果
E. 加减乘除运算顺序口诀是什么
加减乘除运算顺序口诀: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进性括号内的计算。
运算顺序是混合运算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进行混合运算的相关练习时,学生经常因运算顺序不清出现计算错误,因此,对运算顺序的讲解,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告知,还应该巧用对比思想,让知识的本质内化于学生的心中。
混合运算法则
(1)算式里只有加减法,则依次计算;只有乘除法,也依次计算。
(2)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4)每一步不参加计算的部分,要位置、符号不变地抄下来,保证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5)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F.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口诀是什么
混合运算有顺序,同级计算左边起。加、减、乘、除混算题,先算乘、除要牢记。如果要是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题。
混合运算法则
1、算式里只有加减法,则依次计算;只有乘除法,也依次计算。
2、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4、每一步不参加计算的部分,要位置、符号不变地抄下来,保证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5、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列式计算技巧总结
(1)逆推法:从间句入手,先确定最后一种运算,再确定参与这种运算分别需要那些数,然后根据数量关系逆推上去,列出算式。
(2)缩句法:这种方法就是找准文字题中的关键句,从条件出发,在不改变题意的前提下,把题目中的词句缩短,从而突出主要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3)分段法:有的文字题步骤较多,且题目中每层意思用“,”隔开,对于这类文字题,可以用分段法。
(4)方程法:有的文字题逆向思考比较困难,可以用x代替题目中的未知数,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最后解方程。
G. 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整数加、减计算法则:
1)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2)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3、分数加、减计算法则:
1)分母相同时,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分母不相同时,要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4、整数乘法法则:
1)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2)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5、小数乘法法则:
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6、分数乘法法则:把各个分数的分子乘起来作为分子,各个分数的分母相乘起来作为分母,(即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再约分。
7、整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商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
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8、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
1)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补零,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
1)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
2)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10、分数的除法法则:
1)用被除数的分子与除数的分母相乘作为分子;
2)用被除数的分母与除数的分子相乘作为分母
H. 加减乘除简便运算法则定律
在数学中,有关加减乘除简算法则定律的计算方法及技巧如下,可以参考一下:
加法交换律:a+b+c=a+c+b。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交换侓:a-b-c=a-c-b
减法结合侓: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定律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加数(减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减),积不变。
字母表达是:a×(b+c)=a×b+a×c
【a×(b-c)=a×b-a×c】
或:a×b+a×c=a×(b+c)
【a×b-a×c=a×(b-c)】
加减计算法则
1.整数加、减计算法则:
1)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2)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3.分数加、减计算法则:
1)分母相同时,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分母不相同时,要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I. 加减乘除(口算)有什么技巧呀
算,就是心记乘法竖式. 你在纸上怎么写的,就怎么记. 另外背熟乘法口诀.(这里的“背熟”意思是理清它们与各数相乘的规律) 如:93^2. =93*3+93*90. 这个数只有相同的9和3相乘,所以此式的积有3的进1,有0,就有1个9,有9就必有8,3与9必有6. 根据各个位数与各个位数的乘法关系,所以此式得8649. 有一种个位是5的平方算法: 15*15的,用第一个15的十位数的1加上1,就等于2,再乘另一个数的十位数,即2*1=2,答案就等于225 25*25的,同样(2+1)*2=6,答案就等于625 95*95的,(9+1)*9=90,答案就等于9025. 任何两位数乘以11,都可以用这个口诀:两头一拉,中间一加,满十进一 比如:12*11=132 13*11=143.23*11=253 37*11=407 1、两个相同因数积的口算法;(平方口算法) (1)、基本数与差数之和口算法: 基本数:这个数各位分别平方后,组成一个新的数称基本数。十位平方为基本数百位以上的数,个位平方为基本数十位和个位数,十位无数用零占位。 差数:这个数十位和个位的积再乘20称差数。 基本数 + 差数 = 这两个相同因数的积。 例1、13×13 基本数:百位:1×1=1 十位:用0占位 个位:3×3=9 所以基本数就是 109 差数:1×3×20=60 基本数 + 差数 = 109 + 60 = 169 所以13×13=169 例2、67×67 基本数:百位以上数字是 6×6=36 十位和个位数字是7×7=49 所以基本数是 3649 差数:6×7×20=840 基本数+差数=3649+840=4489 所以:67×67 = 4489 (2)三步到位法 思维过程: 第一步:把这个数个位平方。得出的数,个位作为积的个位,十位保留。 第二步:把这个数个位和十位相乘,再乘2,然后加上第一步保留的数,所得的数的个位就是积的十位数,十位保留。 第三步:把这个数十位平方,加上第二步保留的数,就是积的百位、千位数。 例1、24×24 第一步:4×4=16 “1”保留,“6”就是积的个位数。 第二步:4×2×2+1=17 “1”保留,“7”就是积的十位数。 第三步 :2×2+1=5 “ 5”就是积的百位数. 所以24×24=576 例二、37×37 第一步:7×7=49 "4"保留,"9",就是积的个位数。 第二步:3×7×2+4=46 "4"保留,"6",就是积的十位数。 第三步 :3×3+4=13 "13"就是积的百位和千位数字。 所以:37×37=1369 (3)、接近50两个相同因数积的口算 思维方法:比50大的两个相同数的积等于5乘5加上个位数字,再添上个位数字的平方,(必须占两位,十位无数用零占位):比50小的两个相同数的积,等于5乘5减去个位数字的十补数,再添上个位数字十补数的平方(必须占两位,十位无数用零占位)。 例1、53×53 5×5+3=28 再添上3×3=9 (必须两位09) 等于2809 所以:53×53=2809 例2、58×58 5×5+8=33 再添上8×8=64 等于3364 所以:58×58=3364 例3、47×47 5×5-3(3是7的十补数)=22 再添上3×3=9 (必须两位09) 等于2209 所以:47×47=2209 (4)、末位是5的两个相同因数积的口算 思维方法:设这个数的十位数字为K,则这两个相同因数的积就是:K×(K+1)再添上5×5=25 或者 K×(K+1)×100+25 例1、 35×35=3×(4+1)×100+25=1225 例2、75×75=7×(7+1)×100+25=5625 两个相同因数积的口算方法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利用两个相同因数积的口算方法可以口算好多相近的两个数的积。举例如下: 例1、13×14 因为:13×13=169 再加13得182 所以 :13×14=182 或者14×14 因为:14×14=196 再减14 还得182 例2、35×37 因为:35×35=1225 再加70(2×35)得1295 所以35×37=1295 2、首尾有规律的数的口算 (1)首同尾合十(首同尾补) 思维方法:首数加“1”乘以首数,右边添上尾数的积(两位数),如积是一位数,十位用零占位。 例:76×74=(7+1)×7×100+6×4=5624 (2)尾同首合十(尾同首补) 思维方法:首数相乘加尾数,右边添上尾数的平方(两位数),如积是一位数,十位用零占位。 例:76×36=(7×3+6)×100+6×6=2736 (3)一同一合十(一个数两位数字相同,一个数两位数字互补) 思维方法:两个数的十位数字相乘,再加上相同数字,右边添上两尾数的积。如积是一位数,十位用零占位。 例:33×64=(3×6+3)×100+3×4=2112 以上三种方法,可以用一个公式计算即: (头×头+同)×100 + 尾×尾 3、利用特殊数字相乘口算 有些数字很特殊,它们的积是有规律的。 (1)7乘3的倍数或3乘7的倍数 先看看下面的几个式子: 7×3=21 7×6=42 7×9=63 7×12=84 7×15=105 7×18=126.7×27=189 我们观察这几个式子被乘数都是7,乘数是3的倍数.是3的几倍,积的个位就是几,积的十位或者十位以上的数字始终是个位的2倍. 因此,我们可以说:7乘3的倍数,等于该倍数加该倍数的20倍. 果我们设这个倍数为N,用公式表示:7×3N=N+20N(N>0的正整如数) 例1、7×27=7×3×9=9+20×9=189 例2、7×57=7×3×19=19+20×19=398 这个结论3乘7的倍数也适用.我们用这个结论可以口算3的倍数和7的倍数的两个数相乘. 例3、14×15=7×2×3×5=7×3×10=10+20×10=210 例4、28×36=7×4×3×12=7×3×48=48+20×48=1008 (2)、17乘3的倍数或3乘17的倍数 17乘3的倍数,等于该倍数加该倍数的50倍.(3乘17的倍数也适用) 如果我们设这个倍数为N,用公式表示:17×3N=N+50N(N>0的正整数) 例1、17×21=17×3×7=7+50×7=357 例2、17×84=17×3×28=28+50×28=1428 例3、34×24=17×2×3×8=17×3×16=16+50×16=816 (3)、17乘13的倍数或13乘17的倍数 17乘13的倍数等于该倍数加该倍数的20倍,再加200倍。 如果我们设这个倍数为N,用公式表示:17×13N=N+20N+200N(N>0的正整数) 例1、17×78=17×13×6=6+20×6+200×6=1326 例2、34×65=17×2×13×5=17×13×10=10+20×10+200×10 =2210 例3、34×78=17×2×13×6=17×13×12=12+20×12+200×12 =2652 (4)43乘7的倍数或7乘43的倍数 43乘7的倍数等于该倍数加该倍数的300倍。 如果我们设这个倍数为N,用公式表示:43×7N=N+300N(N>0的正整数) 例1、43×28=43×7×4=4+300×4=1204 例2、43×84=43×7×12=12+300×12=3612 4、两个接近100的数相乘的口算 (1)超过100的两个数相乘 思维方法:先把一个因数加上另一个因数与100的差,然后在所得的结果后面添上两个因数分别与100之差的积。 例1、103×104=(103+4)×100+3×4=10712 例2、112×107=(112+7)×100+12×7=11984 (2)不足100的两个数相乘 思维方法:先从一个因数中减去另一个因数与100的差,然后在所得的结果后面添上两个因数分别与100之差的积。 例1、92×94=(92-6)×100+8×6=8648 或者:92×94=(94-8)×100+8×6=8648 (3)一个超过100,一个不足100的两个数相乘 思维方法:超过100的数减不足100的差,扩大100倍后,减去两个因数分别与100之差的积。 例1、104×97=(104-3)×100-4×3=10100-12=10088 口算的技巧太多了。以上仅介绍了部分特殊口算技巧,还有利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可以口算;利用凑整法可以口算等等。要求我们教师要熟记和掌握这些方法,关键只有一种:最终近快的准确的口算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