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眼位检测仪使用方法

眼位检测仪使用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27 20:36:03

1. 冰点检测仪是怎么使用的

1、将折光棱镜①对准光亮方向,调节目镜视度环⑤,直到标线清 晰为止。
2、调整基准:测定前首先使用标准液(纯净水)、仪器及待测液体基于同一温度。掀开盖板②,然后取2~3滴标准液滴于折光棱镜①上,并用手轻轻按压平盖板②,通过目镜⑤看到一条蓝白分界线。旋转校正钉③使目镜视场中的蓝白分界线与基准线重合(0%) 。
3、测量:用柔软绒布擦净棱镜①表面及盖板,掀开盖板②,取2~3滴被测溶液滴于折光棱镜①上,盖上盖板②轻轻按压平,里面不要有气泡,然后通过目镜⑤读取蓝白分界线的相对刻度,即为被测液体的测量值。
4、测量完毕后,直接用潮湿绒布擦干净棱镜表面及盖板上的附着物,待干燥后,妥善保存起来。
5、在测量电池液时,注意不要洒在皮肤和眼睛上,以防烧伤,测试后仔细擦净仪器。

2. 汽车故障诊断仪,怎样使用,方法和步骤

汽车故障电脑检测仪使用方法如下:
1 、选好合适的故障检测接头,把接头先接上解码器连接线。
2、然后将接头接到汽车的故障诊断座上,再用解码器的工作电源线接到点烟器上(诊断座自带电源的可免此项)。
3、车辆点火开关转至ON,这时屏幕显示出菜单,我们这时可根据需要检查的项目来选择具体的子菜单。
4、选择后可能过解码器上的屏幕读到故障部位的名称,有多个故障的则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5、注意故障的名称只是代表它所在的这一部分的电路,并不一定就是这个零部件。
6、清除故障码:前面的程序和提取故障码一样,只是在选择子菜单时选择清除故障码,通过对话框的问答选择清除。

3. 背膘检测仪具体的使用方法

天驰背膘检测仪用于脉冲超声波来测量哺乳动物三层背标厚度,范围在4~35mm±1mm。该设备可自动检测背膘层数,具体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下面给您详细讲解。
背膘检测仪测背膘厚度方法:
剃毛—耦合剂涂在测量模平面和探头平面上,测量模涂抹在探头上,让其充分浸润—探头及测量模置于测量位置上,让测量模与部位接触紧密,压力适中—观察并且调节屏幕影像,调节灰度、对比度、增益度,尽量使近场增大,远场减小,冻结影像—测量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打印或者存贮处理。
背膘眼肌面积可测量位置:
背膘和腰肌在第十二肋骨后脊柱下侧约5cm处测量。脂肪厚度测量需要在di12或者13肋骨间进行,采用横向测量及纵向测量都行,横向测量是脂肪厚度,选择区域近似于腰肌长度的3/4位置处,腰肌面积在横断面12或者13肋间测量,腰肌面积就是圆周测量而已。测量部位的毛发需要减掉,探头需要放耦合剂,探头直接放在体表上即可,如果有测量膜时也可粘在探头上。
使用细节:
测量正横轴面的切面影像,探头直线平面与背正中线及纵轴面垂直,一定不要斜切,识别超声影像的时候需要确定皮肤界面、脂间结缔组织及背zui长肌膜所产生的3~4条强回声影带,确定眼肌周围的肌膜的强回声影像,为了确定眼肌面积。
眼肌面积对背膘厚度的测量:影像中呈现3-4条强回声影带,第yi条是测量膜与皮肤界面的超声反射,第er条是脂间筋膜反射,第三条是眼肌肌膜反射。强回声从第yi条影带到第三条影带垂直距离为背膘厚度,一定要确定好起点及终点,屏幕中显示的背膘厚度就是背膘厚度。
背膘眼肌面积对眼肌面积的测量:眼肌肌膜反射可在超声影像中产生清晰椭圆的眼肌轮廓。但是操作时先确定上下界即椭圆短轴,然后确定两端界点为椭圆长轴,屏幕上显示的平方厘米就是椭圆形及时眼肌面积。
牛用背膘检测仪对背膘及眼肌测定的优势:
1:具备代表性,便于活体检测。
2:动物体位置变化不会影响测量值。
3:动物移至保定架或者保定栏的过程中,加量降低应激反应。

4. 综合验光仪使用》》》》急急

顾名思义,综合验光仪乃是具有综合功能的验光设备,在科技先进的国家流行使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过不断改进更新,已形成较为完善统一的模式。我国的视光技术发展滞缓,从人工插片发展到视网膜检影或电脑自动验光结合人工插片,已经历了漫长的时日。随着国外先进的视光产品涌入市场,综合验光仪也顺理成章地被我国的视光产品经销商所接受。然而多数验光师却认为该设备使用麻烦耗时,坚持使用者往往也仅开发其插片功能。仔细推敲,综合验光仪并无突破性的功能,仅将通常使用的验光手段集而合之,取其方便规范而已。初学者感到使用不便,盖因对其认识不足,未遑熟能生巧。有鉴于此,本文将该设备常用功能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分次介绍,以报读者。目前综合验光仪的类型虽多种多样,但用于验光之功能,大致如本文所述。
第一讲基本认识(上)
1.验光盘验光盘,俗称“牛眼”,主要部件、名称及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1)顶架 用于悬吊验光盘。
(2)固定手轮 用于调节并固定验光盘位置。
(3)旋转调节手轮 用于调整验光盘平面与被检者面部的相对位置。
(4)水平手轮 用于调节视孔与被测双眼水平相位置。
(5)水平标记 显示验光盘水平倾斜状态。
(6)瞳距刻度 测定瞳孔间距,以mm为单位。
(7)瞳距手轮 用于调节视孔与被测双眼瞳孔的相对位置。
(8)旋转棱镜 用于测定被检眼隐斜视及双眼视觉平衡。
(9)旋转棱镜手轮 用于调节旋转棱镜的底向和棱镜度。
(10)辅片手轮用于转换不同的辅助检查镜片,完成多种视功能检查。
(11)球镜焦度读窗 显示球面镜片顶焦度。
(12)细焦度轮盘 用于增减 O.25D球面焦度。
(13)粗焦度手轮 用于增减 3.OOD球面焦度。
(14)柱镜焦度读窗 显示圆柱透镜焦度。
(15)柱镜手轮 用于增减一O.25D圆柱透镜焦度。
(16)柱镜轴位手轮 用于调整圆柱透镜轴位。
(17)柱镜轴位刻度 显示圆柱透镜的轴方位角度。
(18)交叉圆柱透镜 用于精调散光的轴位和焦度。
(19)翻转手轮 用于变换交叉圆柱透镜的轴方位。
(20)柱镜轴位对照刻度 用于与交叉柱镜的轴位进行对照。
(21)视孔 放置矫正镜片或辅助检查镜片。
(22)额托手轮 用于调节验光盘与被测眼的相对位置。
(23)额托 利于被测者额部紧靠并固定。
(24)角膜位置读窗用于测定被测眼角膜顶点距矫正试片后顶点的距离。
(25)护颊片夹 用于夹持护颊片。
(26)集合手挚 用于调节两验光盘面的集合程度。
(27)近观标刻度杆旋钮 用于固定近观标刻度杆。
(28)近观标刻度杆槽口 用于夹持近观标刻度杆头端。
2.辅助镜片旋动辅片手轮(图2),根据需要使辅片对准视孔。辅片的名称和功能如下。
O、 ō 无镜片或平光镜。
OC 黑片。
R 视网膜检影片,为十 1.5OD的镜片,适用于工作距离67mm的检影检查。
+.12 焦度为十O.12的球面镜片。
PH 1mm小孔镜片,验证被测眼是否屈光不正性观力不良。
P 偏振滤镜,用于验证验光试片的双眼矫正程度是否平衡。
±.50 交叉圆柱透镜,用于老视光度的检测。
RL 红色镜片,用于检测双眼同时视功能及融合功能。
GL 绿色镜片,同红色镜片。
RMV 红色垂直马氏杆,用于检测隐斜视。
RMH 红色水平马氏杆,功能同上。
WMV 白色垂直马氏杆,功能同上。
WMH 白色水平马氏杆,功能同上。
6 U 6 底向上三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水平隐斜视。
1O 1 10 底向内三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垂直隐斜视。

a右侧手轮 b左侧手轮
图2 辅片手轮
第二讲基本知识(下)

3.视标
(1)视标投影仪采用光投照的方式将验光视标显示在视标面板上,其照度、亮度、对比度、清晰度和单色光的波长均要求可靠规范。主要结问如图3所示。

图3 视标投影仪
①顶盖②投影仪③遥感器④调焦手轮⑤电源开关③底盘
(2)视标遥控器可根据屈光检查的需要揿动不同的功能键,从而选用不同的视标,主要的功能键如图4所示。

图4 视标遥控器
1)发射极采用红外线技术将指令信息传递到视标投影仪。
2)视标键通常在视标键上方均标有该键所显示的视标类别,有关内空将在下文详述。
3)开关键(Light)用于开启遥控器电源,通常在接通后显示O.1的视力表视标。
4)复原键(Reset)若视标遥控器已程序化处理,揿复原键可使检查步骤恢复显示初始视标。
5)进帧键(Program △ )依次向前显示程序化检查步骤。
6)退帧键(Program ▽ )依次后退显示程序化检查步骤。
7)选择键根据需要选择性的显示整帧投影上的部分视标,如选择显示一行、一排或单一的视力表视标。
8)替换键依照键位所在的方向依次替换显示紧邻视标。如替换显示紧邻的一行、一排或单一的视力表视标。
9)红绿键 在整帧投影视标的后方显示左右等大的红绿双色背景。
(3)常用视标
1)对数E视标视力表和对数环形视标视力表视标(图5)
配台镜片 球面透镜和园柱透镜验光试片。
测试方式 常单眼测试,偶采用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测定裸眼视力,评估被测眼戴矫正试片后的屈光矫正情况。

图5 视力表视标
2)放射状散光试验视标(图6)
配合镜片 圆柱透镜验光试片。
测试方式 单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戴矫正试片后是否仍有未矫正的散光。

图6 放射状散光试验视标 图7 斑点状散光试验视标
3)斑点状散光试验视标(图7)
配合镜片 交叉圆柱透镜。
测试方式 单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戴矫正试片后是否仍有未矫正的散光。
4)红绿试验视标(图8)
配合镜片 球面透镜验光试片。
测试方式 单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戴矫正试片后的球面屈光矫正程度。
5)偏振红绿试验视标(图9)
配合镜片 偏振镜片联合球面透镜验光试片。
测试量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戴验光试片后双眼屈光状态是否平衡。

图8 红绿试验视标 图9 偏振红绿试验视标
6)双眼平衡试验视标(图10)
配合镜片 偏振辅片朕合球面透镜验光试片。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戴验光试片后双眼屈光状态是否平衡。
7) worth四点试验视标(图11)
配合镜片 右眼戴红辅片,左眼戴绿辅片。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双眼同时视功能及融合力。

图10 双眼平衡试验视标 图11 worth四点试验视标
8)立体视试验视标(图12)
配合镜片 偏振辅片。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融合力、立体视功能,并诊断隐斜视。

图12 立体视试验视标 图13 马氏杆试验视标
9)马氏杆试验视标(图13)
配合镜片 垂直或水平马氏杆辅片联合旋转棱镜。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测定隐斜视。
10)十字环形试验视标(图14)
配合镜片 红绿辅片联合旋转棱镜。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同时视功能,测定隐斜视。
11)偏振十字试验视标(图15)
配台镜片 偏振辅片联合旋转棱镜。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同时视功能,测定隐斜视。

图14 十字环形试验视标 图15 偏振十字试验视标
12)偏振十字固视点试验视标(图 16)
配合镜片 偏振辅片联合旋转棱镜。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同时视功能,诊断隐斜视伴周边融合者。
13)垂直对齐试验视标(圄 17)
配合镜片 偏振辅片联合旋转棱镜。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评估被测眼同时视功能,定量测定双眼影象不等及垂直隐斜视。

图16偏振十字固视点试验视标图17垂直对齐试验视标
14)水平对齐试验视标(图18)
配合镜片 偏振附镜联合旋转棱镜。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评估被测眼同时视功能,定量测定双眼影象不等及水平隐斜视。

图18 水平对齐试验视标
第三讲准备工作
1.开启电源:开启电源总掣,分别检视投影视标、近读灯、检影镜、座椅制动开关是否接电。
2.视孔试片回“O”:检查验光盘视孔试片的球面透镜和圆柱透镜的读窗,并小心将球面透镜试片和圆柱透镜试片小心回“O”。盖因若使近视被测眼误用过矫的负透镜观察远近视标,则会诱发调节,从而影响测定结果。故于每次验光结束后应及时将视孔试片回“O”。
3.调整被测眼位置:嘱被测者取舒适姿态坐上检测座椅,升降座椅高度,通常大致使被测双眼的中点与对侧墙面上悬挂的偏振视标板的座标中点相对。

图19 综合验光仪的调整附件图
4.调整顶杆长度:旋松固定螺栓(39),少量调整顶杆(1)长度,调量视被检测座椅所在位置而定,调整完毕后即旋紧固定螺栓,通常只要检测座椅的位
置固定不变,调试完成后则不经常修改(图19)。
5.调整水平轴向手轮:旋松水平轴向手轮(2),则顶杆可沿水平轴向旋转。通常调整后使验光盘与地平面垂直,调整完毕后旋紧水平轴向手轮,若在验光过程中需要被测眼看上方或下方视标时,则可随时进行调整。
6.调整垂直轴向手轮:旋松垂直轴向手轮(3),则验光盘可沿垂直轴旋转,通常用于调整验光盘与被测眼冠状平面的相对位置,调整完毕后旋紧垂直轴向手轮。
7.调整平衡手轮:旋动平衡手论(4),从视孔中观察被测双眼,调整视孔中心与被测眼瞳孔的垂直向相对位置。通常使平衡标管中的气泡居中。若遇垂直性眼位偏斜并发强迫头位或原发性头位偏斜时,可适当调整验光盘的水平倾斜程度,以被测眼感到舒适为度。
8.调整瞳距手轮:旋动瞳距手轮(7),从视孔中观察被测双眼,调整视孔中心与被测眼瞳孔的水平向相对位置。通常看远视标时使双视孔镜片的光学中心距离等于被测双眼瞳孔中心的距离。调整完毕后,可于瞳距读窗(6)直读被测眼瞳孔间距读数,单位为mm。
9.调整镜眼距:当被测双眼从视孔中央观察视标的同时,被测者的额部恰与额托(23)稳定接触,检测者可从镜眼距读窗(24)观察被测眼角膜顶点的位置,观察距离约为20mm。
观察时可试着变换观察角度,务使读窗内的长线恰好落在读窗外框中央的突角连线上。若被测眼角膜前顶点与读窗的中央长线刻度相切,则提示镜眼距为 13.75mm(图2O)。长线刻度的眼侧有三条短线刻度,每刻度的间隔为2mm。若角膜前顶点与第一短线相切,则镜眼距为15.75mm,依此类推。

图20镜眼距观察图
镜眼距的大小影响着验光试片对被测眼所产生的焦力。参考框架眼镜后顶点至眼的平均距离,通常以镜眼距为13.75mm为标准镜眼距,国人因鼻梁较低,则定为12mm为标淮镜眼距,一旦镜眼距确定后,验光试片的测定焦度则须按标准镜眼距换算成实际焦度开具处方,计算方法如公式1所示。
D′=D± (公式1)
1000-LD
式中D为测定焦度,D'为实际焦度,L为验光试片的镜眼距与标准镜眼距的差值。正透镜试片焦度随着镜眼距僧大而增大,故公式中的测定焦度须加修正焦度;负透镜试片焦度随着镜眼距增大而减小,故公式中的测定焦度须减修正焦度。
例1 已知 测定焦度 D=1O.OO D
镜眼距差值L=2mm
求 验光试片的实际焦度D'
解 D′=D± =10.20 D
1000-LD
例2 已知 测定焦度 D=-1O.OO D
镜眼距差值L=2mm
求 验光试片的实际焦度D'
解 D′=D± =-9.80 D
1000-LD
为了方便换算已制定了正透镜试片测定焦度和负透镜试片测定焦度的镜眼距换算表格
旋动额托手轮(22)可控制被测眼与视孔试片后顶点的间距(图21)。

图21 用额托手轮调整镜眼距

第四讲雾视法
采用光学镜片使平行光线入射被测眼后,焦点(或焦线)转移到视网膜前方,从而缓解被测眼调节张力的方法称为雾视法。
一.原理
1.屈光不正眼的调节张力
(1)远视眼在看远目标时,由于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视网膜上的模糊影象作为视-动刺激因素可诱使睫状肌收缩,导致晶状体调节。远视眼在看近目标时,除须维持看远时所付出的调节外,尚因视近反射导致晶状体的进一步调节。由于远视眼无论在看远还是看近时都须付出一定程度的调节。久之则产生一定量的调节张力,即使在导致调节的因素去除后,该调节张力在短时间内仍不能松弛。
(2)近视眼在看远目标时,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因调节可使物象更为模糊,故近视眼在看远时不能调节。近视眼在看近时,若不戴矫正眼镜,视标在其远点以外时,仍无须调方;若戴矫正充分的负透镜时,则须付出大致与正视眼看近时相应的调节。由于近视眼在不戴矫正眼镜时看远看近都不需要调节,久之则睫状肌菲薄无力,当戴矫正眼镜近读时间过长或阅读目标过近时,睫状肌易发生痉挛性调节张力,即使停止近读作业,调节张力在短时间内仍不能松弛。
2.雾视法的实施分析
屈光不正眼的调节张力,因其难以定量且活跃多变,故对眼的屈光定量分析构成重要的干扰因素。通常使近视眼的测定结果偏深,远视的测定结果偏浅。
在不采用睫状肌麻痹剂进行常态屈光测定的可试用雾视法来缓解睫状肌的调节张力。作法是依照“减负加正”的原则调整被测眼前的试镜片,使被测眼处于足够的近视状态,嘱其辨认5m以外的远视标,此时注视眼理论上不能调节,因为调节可使其近视程度进一步加深,导致视标的清晰度下降。为了看清远视标,注视眼被迫逐步放松原有的调节张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调节张力对屈光测定的干扰。
3.雾视法的注意事项
(1)雾视法的原则是使被测眼处于足够的“近视状态”,但不是使用任意焦度的正透镜,也不能对所有被测眼采用同样焦度的雾视透镜。已知在雾视过度的情况下,由于被测眼没有注视目标,缺乏将注视目标看清楚的努力,则反而产生刺激性调节。
(2)须根据被测双眼不同的屈光状态选择雾视透镜的焦度,因双眼的调节是同步的,若有一眼的调节得不到充分的松弛,则双眼均不能达到雾视的自的。
(3)采用试镜片箱施行雾视法时,须遵行“先加后换”的原则操作,即在递变雾视透镜的焦度时,先加上新雾视透镜,再撤去原雾视透镜,避免在单独撤去原雾视透镜的间隔时失去雾视效果。如此常因雾视透镜的迭加,使雾视透镜的焦度大增大减,影响雾视效果。采用综合验光仪控制雾视透镜的递变梯度不仅平缓稳定,且操作大为简便。
(4)采用雾视法缓解被测眼的调节,不如睫状肌麻痹剂来得彻底可靠。若遇下列情况,则建议放弃采用雾视法控制被测眼的调节。
1)矫正视力不良或时好时差。
2)主觉屈光测定或他觉屈光测定的结果不稳定。
3)小瞳孔,尤其是由于内斜视或内隐斜视引起者。

图22 调整细球镜焦度手轮
① 细球镜焦度手轮 ②球镜焦度读窗

图23 球镜焦度手轮
a 负球镜焦度读窗 b 正球镜焦度读窗
二.操作
1.球面透镜焦度的调整
(1)将视孔辅片调整为“O”或“ Ω ”。
(2)根据屈光测定的需要旋动细球镜焦度手轮①(图22),观察球镜焦度读窗②。负透镜读数为红色,右侧顺时针旋动手轮,焦度从平光至-19.OOD依-O.25D递增,逆时针旋动手轮则递减(图23-a);左侧逆时针旋动手轮,焦度从平光至-19.OOD依-O.25D递增,顺时针旋动手轮则递减。正透镜读数为黑色,右侧逆时针旋动手轮,焦度从平光至+16.0OD依+O.25D递增,顺时针旋动手轮则递减(图23-b);左侧顺时针旋动手轮,焦度从平光至+16.0OD依+O.25D递增,逆时针旋动手轮则递减。通常整数值与小数值之间不设小数点。
(3)超过±3.OOD的焦度递变,为避免频繁调整细球镜焦度手轮,可改为调整粗球镜焦度手轮(图24)。调整负透镜时,右侧逆时针旋动手轮,焦度依-3.OOD递增,顺时针旋动手轮则递减;左侧顺时针旋动手轮,焦度依-3.OOD递增,逆时针旋动手轮则递减。调整正透镜时,右侧顺时针旋动手轮,焦度依+3.OOD递增,逆时针旋动手轮则递减;左侧逆时针旋动手轮,焦度依+3.OOD递增,顺时针旋动手轮则递减。

图24 调整粗球镜焦度手轮
2.雾视法的操作步骤
(1)将右眼视孔辅片调整为“O”或“ Ω ”,左眼调整为“OC”。
(2)显示单排O.2视力表视标。
(3)遵循“减负加正”的原则逐步调整右眼视孔球面透镜焦度,直至被测眼不能分辨视标的朝向。
(4)左眼同样作上述雾视处理。
(5)双眼视孔辅片均调整为“O”或“ Ω ”,嘱被测双眼注视并努力分辩雾视视标3-5min。
(6)若在雾视过程中被测眼能清晰分辨雾视视标,则可对双眼同时酌情递增O.25D-O.5OD雾视透镜,始终维持雾视视标处于模糊状态。


第五讲 视网膜检影验光

从客观的角度,根据被测眼视网膜反射光的特点来测定其屈光状态,称为视网膜检影。综合验光仪上的工作透镜是专为视网膜检影验光设置的。
一.评价
1.优点:
(1)在采取其它主客观屈光测定的方法不能测定或难以精确测定被测眼的屈光状态时,可试用视网膜检影的方法获取进一步主观测定的信息。
(2)为不能明确表达视觉感受的幼儿或成人进行客观屈光测定。
(3)通过调整视网膜检影镜的投射光焦点,观察能源、晶状体及玻璃体等屈光间质的透明程度。
2.缺点:
(1)常态检影受眼的调节影响较大,检影结果表现为近视偏深,远视偏浅。
(2)常态检影,视网膜反射光欠亮,给判定结果带来困难。
(3)过分依赖检影者的经验和操作技能。
(4)工作距离以及反射光移动所提示的焦度子午方位等均非精确值。
(5)测定结果仍需通过主观屈光测定方法进行验证。
二.原理
1.基本原理 视网膜检影镜的基本结构为一作平行调整的正弦波光源,经 45°斜置的平面镜反射到被测眼瞳孔内,被测眼的眼底视网膜被照亮后,就会发出橙红色的反射光。平面镜上有一圆孔可供检测者窥见被测眼瞳孔内的反射光。采用点状投射光检影镜,反射光呈斑点状,称为反射光斑。采用带状投射光检影镜,反射光则呈一条光带,称为反射光带。
反射光通过被测眼的屈光间质,受其折射影响,必然在被测眼的远点聚焦,近视眼发生会聚,远视眼发生散开,正视眼则平行。
移动视网膜检影镜射出的光源,并促使反射光移动。若将被测眼看成未知透镜,观察反射光与被测眼相对移动的特点,可以大致判断被测眼远点所在范围,被测眼远点位于被测眼与视网膜检影镜之间,两者发生逆向移动,称为逆动;被测眼远点位于被测眼之后或检影镜之后,两者发生同向移动,称为顺动(图25)。同时用已知透镜将其远点调整到视网膜检影镜所在的任置。通过对附加已知透镜进行定量分析测定被测眼的屈光状态。

图25 被测眼远点所在的位置与反射光顺动或逆动的规律
逆动见于远点位于被测眼与视网膜检影镜之间,顺动见于远点位于被测眼之后或检影镜之后
2.反射光的移动原理反射光移动的基本原理已如上所述,但对实际操作时所发生的反射光移动现象做如下解释则更为可信。
(1)顺动当被测眼为远视眼、正视眼或远点距离大于检影工作距离的近视眼时,则被测眼的反射光无实焦点或焦点落在检测者观察眼的后面。此时将检影镜的平面镜向下倾转时,被测眼内的反射光上方被平面镜圆孔的上缘遮盖变黑,似乎形成反射光下移的现象(图26-a),由于反射光移动的方向与平面镜倾转的方向相同,故称为顺动。
(2)逆动当被测眼为远点距离小于检影工作距离的近视眼时,则被测眼的反射光焦点落在检测者观察眼与被测眼之间,此时将检影镜的平面镜向下倾转时,被测眼内的反射光的下方被平面镜圆孔的上缘遮盖变黑,似乎形成反射光上移的现象(图26-b),由于反射光移动的方向与平面镜倾转的方向相反,故称为逆动。
(3)中和当被测眼(或通过已知透镜的调整)为远点距离等于检影工作距离的近视眼时,则被测眼的反射光以尖锐的焦点落在平面镜的圆孔上,此时将检影镜的平面镜向下倾转时,被测眼的反射光不受影响,表现为充满被检眼瞳孔,称为中和(图26-C)。

图 26 视网膜检影反射光原理图
三.检测方法
1.确定主子午线以带状光检影镜为例,带状投射光必须在与其相垂直的子午方位扫描移动,以测定焦度。当用检影镜扫描一条子午线的,若带状投射光与反射光带所指向的方位相同,二者移动的子午方位也相同,无论是顺动还是逆动均称为一致性移动(图27一a),证实所扫描的子午线为主子午线。当确定一条主子午线后,另一条主子午线与其相差90°角(相互垂直)。
带状投射光所扫描的子午线不是被测眼的主子午线时,则带状投射光与反射光带所指向的方位不相一致,若扫描视网膜检影镜时,二者的移动方位也不相一致,称为非一致性移动(图27-b)。故在确定被测眼的散光轴位时,首先要分析带状投射光在静态时与反射光带所指向的方位是否一致,继而要观察在扫描带状投射光时,扫描向的子午方位与反射光带移动向的子午方位在动态时是否一致(无论是顺动还是逆动)。若呈现非一致性移动,则须耐心地旋转调整带状投射光的方位,使其与反射光带的指向相一致。

图27 带状投射光与反射光带的一致性移动与非一致性移动的比较
2.中和反射光比较顺动和逆动的反射光(图28),可以发现反射光从顺动过渡到中和较易辨认。为了利用顺动反射光来进行操作,通常根据电脑自动验光仪的检测结果,预加过矫-O.50D一O.75D的负球面透镜来改变近视眼最初表现出的逆动。并使每条钟面子午线的反射光均处于顺动状态。不必担心负球面透镜带来的调节可能会干扰测试结果,因为利用综台验光仪进行视网膜检影时,所预置的+0.5OD工作透镜,具有很好的雾视功能。 图28 反射光带顺动、逆动和中和以带状光检影镜为例,对反射光带通常有三个评定标准,即亮度、移动速度、宽度。接近中和时反射光带呈现出较亮、移动较快、变得较宽大。达到中和时,反射光带最亮,宽度占据整个瞳孔空间。因此,看见暗淡、窄小、移动缓慢的反射光带时,提示需要增减较大焦度的试片。当反射光带变亮,移动变快,宽度变大时,须每次递变较小焦度(O.25D)的试片。因为己事先用负球面透镜将反射光带调整为顺动来进行操作,故通常须采取递减负球面透镜焦度。
3.记录和分析检格结果
(1)中和第一子午线确定了主子午线的方位后,仔细扫描并比较两条主子午线的反射光带,找出反射光带移动较快、较亮、较宽大的主子午线,由于该主子午线接近中和状态,故称为第一子午线。用带状投射光在这条主子午线方位扫描,采取逐步减少负球面透镜的方法进行中和(图 29-a、 b)。划线记录第一子午线方位,并在线端记录中和焦度(图29-C)。

图29 中和并记录第一子午线的方位和焦度
a,利用增加负球面透镜的方法使两个主子午线的反射光带处于顺动,此时被测眼的两个屈光焦线均位于视网膜后方
b.逐步减少负球面透镜焦度,垂直主子午线的反射光发生中和,此时水平屈光焦线位于视网膜上
C.记录第一主子午线的方位和屈光焦度
(2)中和第二子午线用上述方法扫描并中和与第一条主子午线垂直的另一条主子午线(图3O-a)。划线记录导第一子午线垂直的第二子午线方位,并在线端记录中和焦度(图 3O-b)。记录两条主子午线上中和焦度的图形称为光学十字图。

图3O 中和并记录第二子午线的方位和焦度
a.减少负球面透镜焦度,水平主子午线的反射光发生中和,此时重直屈光焦线位于视网膜上
b.记录第二主子午线的方位和屈光焦度
(3)处方转换将视网膜检影所获得的光学十字图转换为屈光处方。图3O—b视网膜检影所获得的光学十字图可以分解为图31所示的两个光学十字图,分别表示球面透镜焦度和圆柱透镜焦度。处方可写为-3.00-1.00X180。注意表示圆柱透镜焦度的光学十字图中,O焦度所指向的方位为处方的圆柱透镜细方位。

图31 将光学十字图转换为屈光处方
4.工作距离的换算
(1)换算原理通常把综台验光仪置于操作者手臂的长度范围内,这样可以一手控制视网膜检影镜,一手更换被测眼前的透镜。由被测眼主点至检影镜圆孔之间的距离称为工作距。可以想象,假定工作距离为1m,当达到中和时,被测眼的远点在 1m处,表示其屈光状态为 1.OOD近视,因此不管被测眼前的试片是多少焦度,都必须加上-1.OOD(或减去+1.OOD),称为工作距离的补偿,经过补偿后,被测眼的远点就从1m处移到了无限远。因为工作距离所形成的屈光等值必须从检测结果(即视网膜检影镜所测得的值)中减去,从而换算出被测眼真实的屈光不正的焦度。为了便于计算,通常该距离要选择一个整数(如100cm、67cm或50cm)。工作距离对检影结果的影响可以用公式计算如下:
D=D r -1/d w (公式2)
式中D为处方焦度,Dr为检影焦度。d w 为工作距离,以m为单位。
由公式2可知:
1)工作距为 1m,则中和光度减+1.OOD或加-1.OOD。
2)工作距为 2/3m,则中和光度减+1.5OD或加-1.5OD。
3)工作距为1/2m,则中和光度减+2.00D或加-2.OOD。
(2)工作透镜 综合验光仪的视孔有标为R的功能辅片(图 32),即为预加+1.5OD正球面透镜,在67cm处进行检影时,中和焦度即为处方焦度,可省去对工作距离换算的麻烦。

图32 用辅片手轮调整工作透镜

5. 验光仪的使用方法 电脑验光仪的使用方法

1、准备:引导顾客舒适放松的坐下,并提示电脑验光过程中尽量睁大眼睛,减少眨眼次数,且注意目光聚焦热气球或小房子而不要左顾右盼。

2、单眼检测:引导被验光者下巴与额头贴住电脑验光仪的下巴托和额托部位。根据电脑验光仪屏幕的圆圈或十字对准眼球中心,旋转或者推拉以完成此步骤。前后移动对焦使屏幕的圆圈或十字呈颜色最清晰状态,并保持与眼球对准中心。按下测量按钮。重复三次。

3、先右眼再左眼重复该步骤。双眼各三次结果,如有出现错误提示,须重打一次。

4、注意:当单眼的三次测量结果中,屏幕显示出现数值偏差较大,可清除后提醒顾客保持放松再重新测量。

5、打印测量结果。打印结果中有单次测量结果和三次的平均结果,当数据比较相近稳定时以平均结果作为电脑验光仪的测量结果。

6、一般的电脑验光仪自带瞳距测量功能,在打印结果中有pd数据;部分电脑验光仪带有角膜曲率等功能,本次不作具体介绍;当以上方法测量结果与最终结果误差较大时,查看电脑验光仪等系统设置或联系售后人员。

6. TOPCON CV -5000PC 验光仪如何检测近眼位

验光仪在进行检测。精选位的过程中,它是通过它有一个光学分析仪,可以通过对比数据进行计算出来

7. otdr测试仪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如下:


1、首先打开OTDR电源(如下红色圈内位置)

8. 如何通过裸眼视力检查视力是否正常

1、可以提前把视力表背下来,很简单的,有规律可循,这样以后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蒙混过关。因而耗光洪荒之力,把视力测试表背的滚瓜乱熟。

2、戴角膜塑性形变镜,是一种夜戴型的眼镜,只需晚上配戴白天视力就可以恢复正常。这一看上去挺靠谱的,港真可行性方案并不高。

3、护眼贴、训练仪近几年来护眼贴、训练仪等这类广告宣传语做的十分的随处可见,专家介绍这商品用于缓解视觉疲劳,对于治疗假性近视有一定预期效果,但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近视问题。

(8)眼位检测仪使用方法扩展阅读:

视力一般是根据国际标准视力表来测试。医院的眼科都会有视力表的检查项目,以及电脑验光,检影验光来确诊您是否近视,正常成年人的视力应该能够达到5.0以上,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数值就说明眼睛有异常。也可以自己用简单的视力表检测一下,但是不一定准确。

如果有近视的话,那体检也会检测出来的,所以怎么样不要抱有这类蒙混过关的心理了。还是不能蒙混过关的,否则还是会影响以后工作的!

9. 视力检测仪中的,s,c,a, ,-分别代表什么

s球镜:眼球整体的度数;c柱镜:就是散光;a轴向:散光的方向。

一般检查视力的距离为5米,视力表的1.0行与受检者的眼睛位于同一高度。照明充足,两眼分别检查,一般是先右后左(先检查裸眼视力,后检查矫正视力)。检查一眼时,须以遮眼板将另一眼完全遮住。但注意勿压迫眼球。
检查时,让被检者先看清最大一行标记,如能辨认,则自上而下,由大至小,逐级将较小标记指给被检者看,直至查出能清楚辨认的最小一行标记。受检者读出每个视标的时间不得超过5秒。如估计患者视力尚佳,则不必由最大一行标记查起,可酌情由较小字行开始。

阅读全文

与眼位检测仪使用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富养孩子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270
用简便方法分离汞离子和亚汞离子 浏览:906
手机上秒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650
金稻脱毛器使用方法 浏览:933
水彩画调色方法图片 浏览:774
白痰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浏览:540
千斤顶制作方法和步骤 浏览:87
工地上常用的千丝扣的方法 浏览:360
蜜粉的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945
203x12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559
单挑打曜简单的方法 浏览:297
颈椎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浏览:932
乐2屏保怎么设置时间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0
马齿菜的种植方法 浏览:768
数值万用表检测方法 浏览:713
红色包包划痕如何处理方法 浏览:488
社会研究方法有哪些方式 浏览:187
简易狗窝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51
老鼠药量计算方法 浏览:986
腰节线反面放垫布简单制作方法 浏览: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