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lrr目标检测方法

lrr目标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27 17:09:54

如何确定一个氨基酸序列是lrr-rlk基因家族的

对RNA进行杂交分析可以检测样品中的基因是否表达,表达水平如何。在基因表达检测应用中,荧光标记的探针常常是通过反转录酶催化cDNA合成RNA,在这一过程中掺入荧光标记的核苷酸。用于检测基因表达的RNA探针还可通过RNA聚合酶线性扩增克隆的cDNA获得。在cDNA芯片的杂交实验中,杂交温度足以除DNA中的二级结构,完整的单链分子(300-3000nt)的混合物可以提供很强的杂交信号。对寡核苷酸芯片,杂交温度通常较低,强烈的杂交通常需要探针混合物中的分子降为较短的片段(50-100nt),用化学和酶学的方法可以改变核苷酸的大小。 不同于DNA和RNA分析,利用生物芯片进行蛋白质功能的研究仍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其中一个难点就是由于许多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是发生在折叠的具有三维结构的多肽表面

② 汽车上的毫米波雷达坏了怎么检测

汽车雷达技术与其它技术,如视频、激光、红外线技术相比,其主要优点就是不易受天气影响,探测数据主要与目标的位置和速度有关。通过安装毫米波雷达装置,可以给汽车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加强了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目前汽车雷达主要有24GHz和77GHz两种系统,24GHz雷达系统主要实现近距离探测(SRR),而77GHz系统主要实现远距离的探测(LRR),或者是这两种系统的结合使用,实现远近距离的探测。

图 4 近距离探测应用
在近距离探测中主要实现:
1)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CC) 自适应巡航控制
2) 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FCW) 前向防撞报警

3) Blind Spot Detection 盲点检测
4) Parking aid辅助停车
5) Lane change assistant辅助变道

远距离探测主要实现自主巡航控制(ACC)的功能。自适应巡航控制是车辆巡航控制系统通过调整速度以适应交通状况的汽车功能。安装在车辆前方的雷达用于检测在本车前进道路上是否存在速度更慢的车辆。若存在速度更慢的车辆,ACC系统会降低车速并控制与前方车辆的间隙或时间间隙。若系统检测到前方车辆并不在本车行驶道路上时将加快本车速度使之回到之前所设定的速度。此操作实现了在无司机干预下的自主减速或加速。ACC控制车速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发动机油门控制和适当的制动。ACC系统特别适合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当汽车速度在30~200Km/s时激活,可以大大减小驾驶员的负担。当前国际上主要汽车毫米波雷达的主要技术性能。

③ 侠盗飞车罪恶都市psp秘籍

罪恶都市psp秘籍如下:

游戏中按~进入秘籍模式

武器1 ←→×↑↓□←→

武器 2 ←→□↑↓△←→

武器 3 ←→△↑↓○←→

获得 $250000 ↑↓←→××LR

防护甲 ↑↓←→□□LR

生命 ↑↓←→○○LR

提升通缉等级 ↑→□□↓←○○

不被通缉 ↑→△△↓←××

晴朗天气 ←↓RL→↑←○

完美天气 ←↓RL→↑←×

夜间 ←↓LR→↑←□

雨天 ←↓LR→↑←△

阴暗天气 ←↓△×→↑←L

时间快 RLL↓↑×↓L

所有车炸毁 LRR←→□↓R

行人攻击 ↓△↑×LRLR

行人有武器 ↑L↓R←○→△

时间快 ←←RR↑△↓×

时间慢 ←←○○↓↑△×

完美操控性 ↓←↑LR△○×

自杀 →→○○LR↓×

糟糕的交通 LRLR ←○↑×

垃圾车 ↓↑→△L△L△

行人跟着你 →L↓L○↑L□

屏幕翻转 □□□LLR←→

屏幕翻转 ←←←RRL→←

垃圾车 →↑←↓△△LR

汽车电镀 ↑L↓R←L→R

(3)lrr目标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侠盗飞车罪恶都市武器与装备:

分为武器与护具两个大类。武器通常会对应相应的战斗技能,包括肉搏、近战武器、小型枪械、重型枪械、投掷武器5种。其特征主要如下:

1、肉搏。除了徒手,主要包括拳套(手指虎),即被视作徒手但会显示在装备状态里。

2、近战武器。大多数时候指冷兵器,包括棍棒、撬棍、铁锤、匕首等,也包括电锯。作用方式和徒手差不多,但是根据武器的不同使用方法也略有不同。

3、小型枪械。即常规意义上的枪,包含手枪和步枪两种外观,游戏借鉴了大多数现实中的枪械,手枪只能瞄准射击,步枪只能扫射。

4、重型枪械。包括各类重机枪,与小型枪械相比更大,更重,火力也更猛烈。根据枪械的不同,重型枪械只能扫射。

5、投掷武器。包括各类手榴弹,杀伤力较强,无法回收。

6、护具。主要为防弹衣,可以承担除水淹外的任何伤害。

④ 如何定位一段寡核苷酸在基因组中的位置

应用寡核苷酸探针检测甘薯基因组中
NB S与 LRR 序列数目
屈满义 , 查向东 ,王钰 ,杨金环 , 蒋琳
()230039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省生态工程不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合肥 摘 要 :以含编码 NB S及 LRR 结构域序列的 PCR 扩增产物作标准对照 ,根据 P2LOO P模体及 LRR 结构域氨基酸 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 ,应用 Sou the rn杂交定量检测甘薯基因组中 NB S不 LRR 序列的拷贝数目 。结果表明 ,甘薯 基因组中存在多个拷贝的 NB S不 LRR 编码序列 ,经计算刜步获得了其在基因组中的拷贝数目 ,为揭示甘薯抗病分
子机制及植物抗病分子育种打下基础 。
关键词 :甘薯 ; NB S2LRR;寡核苷酸探针 ; Sou the rn杂交
( ) 文章编号 : 1008 - 9632 200902 - 0011 - 04 中图分类号 : Q94312 文献标识码 : A
寡核苷酸探针是指利用 15~50 bp 核苷酸片段制备的 1 材料与方法
探针 ,因序列长度较小 ,寡核苷酸探针常用于检测小片段 111 植物材料及生化试剂 实验材料选用甘薯高抗茎线[ 1 ] 的 DNA 。应用寡核苷酸探针进行 Sou the rn 杂交 , 避免 虫品种 AB94078 21,由徐
了双链 DNA 探针在杂交中自我复性 ,提高了杂交效率丏 州农科所甘薯研究中心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提供 。限制性[ 2 ] 检测特异性强 。通过测定基因组 DNA 杂交信号的强 内切酶购自 TaKaR a 公司 ; 琼脂糖购自 OXO ID 公司 ; D ig
度 R andom L abe ling and D e tec tion Kit,并不标准对照的杂交信号相比较 ,可估算出某个特定 购自博士德公司 ; 尼龙 [ 3 ] 基因的拷贝数 。 膜购自 H ybond公司 。
( ) 植物抗病基因 R gene s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 如编码112 甘薯总 DNA 的提叏
( 的蛋白质常具有核苷酸结合位点 N uc leo tide b ind ing site, 甘薯基因组 DNA 提叏采用改进的 CTAB 法 。
) () 113 标准对照甘薯 NB S2LRR 类序列的克隆NB S、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 L euc ine2rich rep ea ts, LRR 、
( ) 丝氨酸 2苏氨酸激酶 Se rine 2th reon ine k ina se, STK等结构 11311 引物设计及 PCR 扩增
根据 H e 等克隆的甘薯 NB S2LRR 类抗病基因同源序 域 。NB S及 LRR 类抗病基因是 R 基因中最大的类群 ,其
() ( ) 蛋白产物含一个核苷酸结合位点 NB S和一个富含亮氨 列 GenB ank 登录号 : DQ903640 的 P2LOO P 和 GL PLA 区 [ 4 ] () 酸重复 LRR 结构域 。有关 NB S2LRR 类序列拷贝数的 序列设计上游引物 P21: GGTGGGGTTGGGAA GACA ,下游
分析 ,目前主要集中在已获得基因组全序列的植物 ,例如引物 P22: CCACGCTA GTGGCAA TCCTT。以甘薯高抗茎线 [ 5 ] 虫病品种 Zhou等 収现水稻 NB S2LRR 类序列占整个基因组的 1%AB9407821 基因组 DNA 为模板 , 利用上述引物 [ 6 ] ~2% ,而拟南芥基因组中有 149 条 NB S2LRR 类序列 。 进行 PCR 扩增 ,反应体积为 20uL ,其中包含 1 ×PCR B uff2
甘薯为同源多倍体 ,基因组较大 ,其基因组全序列尚未获 e r, 2mmo l /L M gC l, dN TP10m mo l /L , 上 、下 游 引 物 各2
μ 3mo l /L ,模板 DNA30 ~50 ng, 115U Taq 酶 ,反应在 Epp en2得 ,复杂的遗传背景为在分子水平研究甘薯抗病机制带来 [ 7 ] do rf 5331 型 PCR 仪上进行 。扩增程序为 : 94? 2m in, 1 个 了一定的困难 。本研究应用寡核苷酸探针对甘薯高抗
茎线虫病品种 AB94078 21 基 因 组 DNA 进 行 Sou the rn 杂 循环 ; 94 ? 40 s, 55 ? 50 s, 72 ? 90 s, 30 个循环 ; 72? 5m in;
4?保存 。交 ,检测基因组中 NB S及 LRR

⑤ 体检项目的常见分项检测

进口胶囊内窥镜
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 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检查出胆囊、肝脏、胰腺、脾脏、肾脏是否有病变。主要检查八大部位,包括肝脏、肝内胆管、总胆管、胆囊、肾脏、肝门静脉、胰腺、脾脏及其它。检测脂肪肝、肝硬化、肝胆结石、不明原因腹痛等疾病。
前列腺B超 (视力、辨色力、外眼、眼压、眼底、裂隙灯检查等)
眼睛是将外界状况传递至大脑的重要工具,要了解其是否正常,必须进行视力检查;通过眼底摄影检查,了解眼底、血管是否有病变;如:糖尿病引发眼底病变、青光眼、白内障、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 妇科常规
筛查宫颈大小、颜色、外口形状;有无糜烂、息肉、肿瘤、炎症;以及分泌物的量、性质、颜色、有无臭味等。并并触摸阴道的弹性、通畅度,有无触痛;与触叩子宫及附件有无压痛、肿块等
宫颈刮片
重要的是透过宫颈涂片筛检子宫颈癌,子宫颈癌的发生率很高,但死亡率并没有那么高,主要是因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所产生的功效。由于宫颈涂片检查是筛检子宫颈癌的有效方法,因此,凡有性行为之妇女,每年应检查一次
乳腺红外扫描
乳腺摄影检查是以Χ光仪器透视在压迫下的乳腺,此项Χ光检查可以检查出许多用手摸不出的乳腺病灶(lesion),发现早期乳癌的机率相当高。 白细胞计数(WBC)主要担任防卫工作,白细胞增加或减少,需配合白细胞分类,来初步办定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性感染或为白血病(俗称血癌)
淋巴细胞(LYN)白细胞分类之值,有助于各种疾病之诊断治疗
粒细胞(GRAN)
红细胞计数(RBC)贫血或失血都会影响红细胞数目。
高值时可能患红细胞增多症或地中海型贫血;
低值时可能为贫血
血红蛋白(HGB)主要用于检查是否贫血
红细胞压积(HCT)指红细胞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能更正确的了解贫血之程度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血球指数,是鉴别各种贫血的参考指标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当红细胞血球大小相差较大时,RDW会上升,可为诊断贫血的参考
血小板计数(PLT)高值时可能与红细胞血球增多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脾脏切除、慢性感染症或急性感染恢复期有关。血小板值过低时可能有出血倾向,凝血情形不良之再生不良性贫血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血小板压积(PCT)
单核细胞(MON)白细胞分类之值,有助于各种疾病之诊断治疗
淋巴细胞相对百分比(LRR%)
粒细胞相对百分比(RPR%)
单核细胞相对百分比(MPR%) 尿比重(SG) 成人任意尿成年人其正常值为1.010~1.030。低比重尿:见于尿崩症、多囊性肾或使用利尿剂及水份摄取过多者。高比重尿:见于糖尿病、充血性心脏衰竭、脱水、呕吐
尿酸碱度(PH) 新鲜尿液正常时呈弱酸性 ,酸度在5至8左右。若酸碱度大于8即表示尿液呈碱性,可能有尿路感染、发炎或肾功能不良等情形。若酸碱度小于5即表示尿液呈酸性,可能正值饥饿状态或酮酸症
白细胞(LEU) 试纸测试尿中有没有白细胞。若尿中白细胞增加,表示泌尿道有发炎现象,可配合尿蛋白及亚硝酸盐做判读。但女性常因阴道分泌物污染检验结果呈阳性,故在收集尿液前应先清洁会阴部
亚硝酸盐(NIT) 定泌尿系统是否有细菌感染 ﹔若有亚硝酸盐反应,需再进一步以显微镜检查,以便了解是何种细菌感染
尿蛋白(PRO) 正常情况下,尿液有微量蛋白质(150mg/天),以试纸测试呈阴性(-);若呈阳性(+), 则可能是:生理性蛋白尿:肌肉过度运动、冷水浴过 久、食入蛋白质过多。体位性蛋白尿:有的人站立过久出现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肾脏发炎、肾病症候群、发高烧、妊娠毒血症等情形
尿糖(GLU) 正常情况下尿中没有糖份为阴性(-),或有微量糖份出现。尿糖为阳性(+)时,则应考虑是否为糖尿病,必须再连续追踪检查
尿酮体(KET) 体内脂肪代谢不完全而形成酮体, 正常尿中没有酮体为阴性(-),若尿中有酮体为阳性(+),经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但也见于饥饿、发烧、长期腹泻、呕吐等患者。限制淀粉类食物的减肥者,尿中也会出现酮体
尿胆原(UBG) 若尿中的尿胆原过高,表示可能有溶血性黄疸、急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若尿中没有尿胆原,表示可能有胆道阻
胆红素(U-BiL) 正常尿中没有胆红素,故呈阴性(-)。当尿中有胆红素时呈阳性(+),表示可能有胆道阻塞或肝脏疾病等
尿红细胞(ERY) 测定尿中是否带有血。尿中没有血呈阴性(-);若尿中有血则呈阳性(+),可能是尿路结石、肾脏发炎或泌尿系统癌症等。但若尿液样本放置过久、生理期妇女等情形可能造成假阳性﹔吃大量维他命C时,则会造成假阴性 转氨酶(ALT) sGPT在血清中的数值代表肝细胞受损程度。急性肝炎者的数值可能高达500~1000 IU/L以上。另慢性肝炎、酒精性肝障碍、肝硬化、肝癌等亦会造成值偏高
谷草转氨酶(GOT) 为体内酵素,存在于肝脏、心脏中,也存在于脑部或血球等器官或细胞。sGOT偏高代表这些部位有可能发生病变
谷氨酰转肽酶(GGT) 是一种存在于肝脏、胰脏、脾脏及肾脏的酵素,最常用于筛检肝脏机能障碍及肝硬化,尤其是酒精性肝障碍和药物性肝障碍
总蛋白(TPO) 检查营养状态、肝脏功能、肾脏功能、感染症之用
白蛋白(ALB) 白蛋白是用来维持血浆的渗透压,在肝脏制造,故肝脏发生疾病、肚泻、营养失调等情况时,白蛋白会明显减少
球蛋白(GLO) 在感染、肝病、肾病、自体免疫疾病及癌症时均可能发生增减,应由医生配合其它检查结果判读
白蛋白/球蛋白(A/G)
碱性磷酸酶(ALP) 为体内的一种酵素,当细胞受伤时,ALP值即升高,正值发育期间的小孩或少年,其值虽可高达2~3倍,但仍属正常。值高时可能为肝胆方面问题、骨癌或骨转移等
乳酸脱氢酶(LDH) 高值时表示可能患有心肌梗塞、肺栓塞、肝脏损伤、肌肉发育不良、白血病、贫血或癌症,通常需配合其它检查项目一起做判断。超过正常值10%为正常值的极限,故超过50 单位以上时,应加以判断是何种疾病所致
总胆红素(TBS) 高值时可能有肝胆问题或溶血性疾病。若皮肤泛黄,即称为黄疸
直接胆红素 高值时可能有肝胆方面的问题 总胆固醇体内最具代表性的脂肪 。当血清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易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中风;含量太低则可能有贫血、肝障碍及营养不良
甘油三脂甘油三脂之形成,大多来自酦酵类及碳水化合物(米饭、面包等谷类),当中性脂肪数值偏高,则易患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肌梗塞、肥胖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lesterol) 这就是俗称〝好的〞胆固醇,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血中含量不可低于40mg/dl (0.91mmol/L),否则易患血管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lesterol) 这就是〝坏的〞胆固醇,愈高愈不好。是预防冠状动脉心脏病及治疗高脂血症重要指针。 尿素氮BUN 肾脏滤过代谢之最终产物,当肾功能障碍时,产物无法适当排出,此时血清中之尿素氮数值升高。但此数值极易受药物剂量影响,必须配合其它检查数值一起诊断
肌酐CR 肌酐是肌肉运动的主要能源是肌酸所分解的一种物质,只要肾脏功能正常,肌酐会经由尿液排泄至体外。测定肌酸酐就可得知肾脏的排泄功能
尿酸Ua 体内普林/嘌呤(Purine)的代谢物,以动物的内脏普林/嘌呤含量最多。饮酒过量、糖尿病、痛风、肾炎、铅中毒、副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尿酸会偏高 空腹血糖 指空腹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是筛检糖尿病最基本的方法。当健检时发现空腹血糖大于110mg/dl(6.1mmol/L)时,为确定有无糖尿病,建议另择一日再测定一次空腹血糖,以确定诊断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 pylori Ab) 幽门螺旋杆菌是生长在胃粘膜内的一种细菌,医学界已证实此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部分胃癌及部分胃淋巴瘤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健检都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只要抽血即可,较为方便。抗体若为阳性,代表的意义有三种:
1.体内有该菌感染且造成疾病。
2.体内有该菌感染但不造成疾病。
3.该菌已根除,但抗体仍未消失。
因此抗体阳性者应至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由肠胃专科医师判定是否要采取根除疗法(使用抗生素)。
市场上较为流行的体检使用试剂采用的均为金标法快速检测试剂。几分钟内能出结果,大大降低了被体检者的麻烦的同时,加快了体检医院的效率。 钙(Ca) 血钙升高时,主要见于恶性肿瘤、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维他命D中毒,降低时,主要见于骨软化症、佝偻病、维他命D缺乏和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应与磷(P)同时判读。
磷(P)磷(P)血磷应与钙一起判读。当钙升高时,若磷也升高,要考虑可能有恶性肿瘤;若磷下降,可能为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维他命D过剩症。当钙下降时,若磷也下降,可能为骨软化症、佝偻病或维他命D缺乏;若磷升高,则可能为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或慢性肾功能不全。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甲亢时,T3升高,甲减时降低组织发炎筛检甲状腺素(T4) T4为一种甲状腺激素,分析其血中含量,可知甲状腺功能,最好和TSH一起判读。T4升高为甲状腺功能亢进,T4降低为功能低下。
促甲状腺激素(TSH) 由脑下腺前叶所分泌之荷尔蒙,可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检查TSH可筛检甲状腺功能,通常必须和甲状腺素(T4)一起判读。一般而言,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SH下降;功能低下时,TSH上升。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可了解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是否产生对肝炎病毒的抗体,是否应该注射疫苗,以及注射疫苗后的效果
乙肝表面抗体(HbsAb)
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e抗体(HbeAb)
乙肝核心抗体(HbcAb) 癌胚抗原(CEA) CEA是一种肿瘤标记,通常有大肠、直肠癌及胰腺肿瘤时,此项检验数值最高,而其它癌症此值有可能偏高,只是其比例较少。检验结果须配合临床症状及其它参考。
胎甲球(a-FA/AFP) α-FA/ AFP是血液检查中用来筛检肝癌最常用的方法(筛检肝癌时最好配合腹部超声波检查)。若值偏高,有可能为肝癌或慢性肝炎。但胃癌、畸胎瘤、睾丸癌和卵巢癌等增殖性疾病、怀孕或急性肝炎时,值也会偏高,因此必须配合临床症状再做判断
前列腺肿瘤标记(PSA) PSA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一种肿瘤标记,可用来筛检是否罹患前列腺癌。适用于50岁以上的男性。
乳腺肿瘤标记(CA 15-3) CA 15-3为一种乳癌的辅助检查。CA 15-3检查正常者,绝不可疏忽乳房自我检查。防治乳癌最重要是自我检查,一有怀疑,应立即就医,进一步做乳房X光摄影。CA 15-3的检查由于阳性率最高只达50%左右,用于筛检时应由专业人员小心判读,切勿自行解读。
胰腺肿瘤标记(CA 19-9)CA19-9是癌细胞所含的一种醣蛋白,主要与消化道的癌症有关,以胰脏癌和胆囊癌的阳性率较高。各种癌症CA19-9之阳性率如下:胰脏癌84%、胆囊胆管癌69%、大肠癌39%、卵巢癌35%。有部分的良性疾病也可能出现CA19-9升高的现象:慢性胰炎14%、胆石症11%、肝硬化17%、糖尿病10%、肾功能不全9%。
卵巢肿瘤标记(CA 125) CA 125是癌细胞所含的一种醣蛋白,对卵巢癌之诊断有很高的阳性率(97.1%),故一般视为卵巢癌的标记。另外,在子宫内膜症CA 125也会呈现高值,阳性率为78.8%。CA 125在各种肿瘤的阳性率如下:子宫颈癌20.9%、胰脏癌48.6%、胆道癌38.1%、肝癌42.9%、子宫内膜癌37.5% 、胃癌23.5%、结肠直肠癌10.6%、肺癌6.6%、良性卵巢肿瘤23.1%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71U/L为阳性,初检阳性者,应每隔五周复查,连续查三次,如浓度逐渐上升者,应考虑患恶性肿瘤的机会很高。TSGF可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普查筛选,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以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用于医疗诊断设备的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包含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包括MRI谱仪)、计算机系统、病人系统等。磁体,就是给原子核加上一个外加的磁场,使人体组织中的原子核产生相应的振动频率;射频系统提供频率与进动频率相一致的射频脉冲,使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梯度系统、计算机系统等再完成成像、处理等。磁共振成像能观测到人体内部任意截面的一种原子核的浓度或状态的像,通过积累的认识和经验,可以对成像组织的结构和生理状态进行判读,了解该组织是否正常?是否有病变?
以上项目均参考西安普惠健康体检中心体检项目,版权所有,仅供参考,如需详细了解详情网络搜索“普惠体检”。 年纪大了之后,人的身体经常会出现问题,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老年人及家人应提高疾病的预防意识,定期体检。一般在50岁以后就应该半年做一次体检了,那么老人体检时,应该注意哪些项目呢?以下几个项目都是必不可少的。血压:了解血压高低。血、尿、便常规:了解有无贫血、感染,以及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炎症。心电图:了解心肌供血情况,是否有心律失常等。腹部彩超:可提前发现是否出现肝、胆肿瘤或胆囊结石等。胸片:可筛查有无炎症、肺气肿、肺结核等,吸烟者更应定期检查。血糖血脂: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反映出动脉硬化的程度,肥胖或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人应特别注意。查眼底:可早期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等疾病。、骨密度:可判断骨质疏松情况,一般50岁以上的男性以及45岁以上的女性都应对该项检测。注重健康体检,享受美好人生,老年人的晚年健康检查更应该关注。

⑥ 求MacBook Pro 2010 到2012年的15.4寸的机型型号

哈尔滨领先教育2011年专业课基础班讲义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 咨询电话0451-89181925 咨询QQ21161183 I 第一部分 序 一、近年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就业情况简介 表1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近三年招生信息汇总 年份 招生人数 保送人数 复试分数 复试 比例 奖学金 比例 2010 161 19内推 332 11.2 奖学金 2009 163 30左右 313 11.2 奖学金 2008 174 39 334 11.2 公费/自费 近三年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招收的研究生总数一般在160、170人左右复试分数线定在330分以上09年的复试分数线是313分。 东北大学每年本校保研加上外校推荐的保研学生数大约为3040人在录取的所有考生中外校考生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对于外校考生而言尽管在与东大本校考生同等竞争时会稍有劣势但还是有很大胜算的。09年由领先考研辅导的考生就有一半以上考上了东大的研究生。 等级 比例 奖学金情况 一等 40 免学费每个月补贴300生活费 二等 40 免一半学费每个月240生活费 三等 20 每个月200生活费 东北大学的奖学金覆盖面还是很大的基本上每一名被录取为东大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够获得奖学金。一般而言一等奖学金占40二等奖学金占40三等奖学金占20。保研的学生第一年肯定有奖学金第二年是根据第一学年的考试成绩及发表论文、参加活动等加分情况来重新评比的这样第一年保研的学生就占了一等奖学金的一部分名额所以复试大家不要掉以轻心以为初试考完就万事大吉了复试的220分同样关键。以往年经验看复试后成绩排名变动还是相当大的。建议大家初试考完假期抓紧时间好好准备复试内容。 就读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出路还是相当乐观的。往年的就业状况都很不错基本工资都在4000以上应聘的企业都是知名企业如华为、中兴、中广核、中冶南方、北车、南车、三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等以及北京矿业研究院等研究单位。所从事的岗位主要有硬件研发、软件研发、售后服务、销售等等。 二、复习经验介绍 1.初试介绍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哈尔滨领先教育2011年专业课基础班讲义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 咨询电话0451-89181925 咨询QQ21161183 II 三考试题型及比例 简答题 20 综合题 80 四参考书目 自动控制原理王建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2.复试整体介绍 10年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复试情况 学科、专业名称 考试形式 复试笔试内容 参考书目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笔试加面试 1.电路原理30 2.微机原理30 3.计算机控制系统40。 1、《电工理论基础》陈绍林 东北大学出版社 2、《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戴梅莹 清华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控制系统》刘建昌等 科学出版社 2009年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复试采取初试成绩排名提档复试120初试成绩满分500分复试的总成绩为220分其中笔试120分面试100分。 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奖学金按各专业总成绩排名进行评选。 关于如何找导师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东北大学通常是在研究生开学后进行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但是从以往情况看大家都是在考完试觉得自己录取有希望之后先去联系导师。 3.复试笔试专业课 复试笔试题型及各教材分值比例 复试笔试专业课题型一般为填空题、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和综合题。 4.复试面试 面试时首先有个英语测试第一是5道听力题听完后直接口说选项答案A、B、 C、 D第二是一道专业英语翻译题给你一小段英文原文要求你翻译成中文第三是一道口述作文题给你一个题目允许你想2分钟左右然后随便说。然后是专业测试一般以老师提问为主面试一般问两个或三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解答。老师问题的范围比较广并不限定哪个学科内容。主要考察学生本科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与综合素质。面试时一般有4到5个老师在场综合评定学生表现。 面试时一定不要紧张一般老师的问题也不是特别难或特别偏。对于自己不会的问题最忌讳不懂装懂自己杜撰这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诚实的跟老师说明千万不能瞎编胡乱作答。回答问题时用普通话作答语速不要太快吐字一定要清晰。一般面试时间为10-15分钟。面试时态度一定要谦和不能狂妄。对于这点考生一定要注意。 三、初试必考知识点 一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2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3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4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哈尔滨领先教育2011年专业课基础班讲义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 咨询电话0451-89181925 咨询QQ21161183 III 二系统模型的建立 1传递函数的定义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2根据物理定律写出描写系统动态的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 3画出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并通过化简求出传递函数 4画出系统的信号流图并通过化简求出传递函数 三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1根据系统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求出系统输出随时间变化的解主要考虑系统输入为阶跃信号被控对象为一阶和二阶系统并分析系统的性能。 2根据系统的特征方程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3稳态误差的定义及计算 四自动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1根轨迹的概念 2根轨迹的绘制 3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 五自动控制系统的频率分析法 1频率特性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典型环节及开环系统频率特性的绘制 3利用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 4闭环频率特性及与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关系 六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 1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2串联校正 3并联校正 4复合校正 七非线性系统分析 1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2典型的非线性系统 3利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 4相平面法 八线性离散系统的理论基础 1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 2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及推导 3采样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本门专业课在试卷中出现的类似给分题的形式主要是概念题和结构框图化简题。为了方便各位学员复习并获得较好的复习效果我们将重点内容贯穿在平时的讲课当中只要学员同学注意积累和强化记忆就一定能在最终的考试中获得很好的分数另外我们特别制定了一册练习题以方便学员同学们把握住要点。 哈尔滨领先教育2011年专业课基础班讲义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 咨询电话0451-89181925 咨询QQ21161183 4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本章复习规划】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上能够针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找出其被控对象、输入量、输出量并分析其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 基本术语反馈量、扰动量、输入量、输出量、被控对象 基本结构开环、闭环、复合 基本类型线性和非线性、连续和离散、程序控制和随动 基本要求暂态、稳态、稳定性。 【知识点详解】 学习重点 l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及其工作原理 l 了解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l 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l 学会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及本质特征。 1.1 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是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下利用物理装置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使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例如矿井提升机的速度控制、轧钢厂加热炉温度的控制等等。 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是为实现某一控制目标所需要的所有物理部件的有机组合体。 1. 开环控制系统 例1-1 温度控制系统 220Vuc21 l 性能指标 l 工作过程 1 2 扰动量 给定量 输出量 1 - 控制器自耦变压器 2 - 被控对象电阻炉 哈尔滨领先教育2011年专业课基础班讲义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 咨询电话0451-89181925 咨询QQ21161183 5 1开环控制只有输入量对输出量产生控制作用输出量不参与对系统的控制。 2开环控制特点 l 输入控制输出 l 输出不参与控制 l 系统没有抗干扰能力 2. 闭环控制系统 例1-2 温度闭环控制系统 1人工闭环控制 2自动闭环控制 闭环控制结构图 1-控制器 2-控制对象 3-检测装置 220V 1 2 uc 哈尔滨领先教育2011年专业课基础班讲义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 咨询电话0451-89181925 咨询QQ21161183 6 ① 反馈控制把输出量的一部分检测出来反馈到输入端与给定信号进行比较产生偏差此偏差经过控制器产生控制作用使输出量按照要求的规律变化 反馈信号与给定信号极性相反为负反馈反之为正反馈 ② 反馈控制特点 l 输入控制输出 l 输出参与控制 l 检测偏差纠正偏差 l 具有抗干扰能力 1.2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1. 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1-给定环节2-比较环节3-校正环节4-放大环节 5-执行机构6-被控对象7-检测装置 2. 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 1控制对象或调节对象要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 2执行机构一般由传动装置和调节机构组成。执行机构直接作用于控制对象使被控制量达到所要求的数值。 3检测装置或传感器该装置用来检测被控制量并将其转换为与给定量相同的物理量。 4给定环节设定被控制量的给定值的装置。 5比较环节将所检测的被控制量与给定量进行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偏差量。 6中间环节一般包括比较环节和校正环节。 3. 闭环控制系统中的基本术语 1 被控对象 2 被控量或输出量 3 控制量 4 设定量或输入量 5 扰动量 6 反馈量 7 偏差量 8 前向通道或正向通道 9 反馈通道或反向通道 10 理想输出 11 实际输出 1.3 自动控制系统类型 1.按照主要元件的特性方程的输入输出特征划分 1线性系统由线性元件组成的系统其微分方程中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都是一次的并且各系数与输入量自变量无关。 2非线性系统由非线性元件组成的系统其微分方程式的系数与自变量有关。 2.按照信号传递方式划分 1连续数据系统系统各部分的信号都是模拟的连续函数。 2离散数据系统系统的一处或几处信号是以脉冲系列或数码的形式传递。 3.按照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划分 1恒值系统给定量是恒定不变的。 2随动系统给定量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函数变化的。 哈尔滨领先教育2011年专业课基础班讲义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 咨询电话0451-89181925 咨询QQ21161183 7 3程序控制系统给定量按照事先未知的时间函数变化。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1. 对自动控制系统基本要求 稳定性稳、快速性快、准确性准 l “稳”与“快”是说明系统动态过渡过程品质。 l 系统的过渡过程产生的原因 系统中储能元件的能量不可能突变。 l “准”是说明系统的稳态静态品质。 l 稳定性是保证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由系统本身的结构与参数所决定的与外部条件和初始状态无关。 2. 稳态性能指标 稳态误差当系统从一个稳态过渡到新的稳态或系统受扰动作用又重新平衡后系统可能会出现偏差这种偏差称为稳态误差。系统稳态误差的大小反映了系统的稳态精度它表明了系统控制的准确程度。稳态误差越小则系统的稳态精度越高。 无差系统图a 若稳态误差不为零则系统称为有差系统。 有差系统图b 若稳态误差为零则系统称为无差系统。 3. 暂态性能指标 哈尔滨领先教育2011年专业课基础班讲义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 咨询电话0451-89181925 咨询QQ21161183 8 1最大超调量输出最大值与输出稳态值的相对误差。反映了系统的平稳性。最大超调量越小则说明系统过渡过程越平稳。 2上升时间指系统的输出量第一次到达输出稳态值所对应的时刻。 3过渡过程时间调节时间系统的输出量进入并一直保持在稳态输出值附近的允许误差带内所需的时间。允许误差带宽度一般取稳态输出值的2或5。调节时间的长短反映了系统的快速性。调节时间越小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4振荡次数在调节时间内输出量在稳态值附近上下波动的次数。它也反映系统的平稳性。振荡次数越少说明系统的平稳性越好。 【本章小结】 1. 开环控制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但不能自动补偿扰动对输出量的影响。当系统扰动量产生的偏差可以预先进行补偿或影响不大时采用开环控制是有利的。当扰动量无法预计或控制系统的精度达不到预期要求时则应采用闭环控制。 2. 闭环控制系统具有反馈环节它能依靠反馈环节进行自动调节以克服扰动对系统的影响。闭环控制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精度。但是闭环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差需要重视并加以解决。 3.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给定环节、检测环节、比较环节、放大元件、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等部件组成。系统的作用量和被控量有给定量、反馈量、扰动量、输出量和各中间变量。 4.结构图又简称框图可直观地表达系统各环节或各部件间因果关系可以表达各种作用量和中间变量的作用点和信号传递情况以及它们对输出量的影响。 5.在不同输入量作用下对系统的输出量的要求揭示出反馈控制系统的本质特征输出跟随输入。 6.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有 稳定性——系统能工作的首要条件 快速性——用系统在暂态过程中的响应速度和被控量的波动程度描述 准确性——用稳态误差来衡量。 哈尔滨领先教育2011年专业课基础班讲义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 咨询电话0451-89181925 咨询QQ21161183 9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本章复习规划】1数学模型2传递函数3传递函数的求取4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知识点详解】 学习重点 l 简单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的列写及计算 l 非线性模型的线性化方法 l 结构图和信号流图的变换与化简 l 开环传递函数和闭环传递函数的推导和计算。 2.1 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1. 数学模型描述系统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2.数学模型的主要形式 1微分方程 2传递函数 3结构框图 4信号流图 编写系统微分方程的步骤 ⑴ 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 ⑵ 将系统分解为各环节依次确定各环节的输入量和输出量根据各环节的物理规律写出各环节的微分方程 ⑶ 消去中间变量求出系统的微分方程。 例2-1 RC电路 取u1为输入量u2为输出量 12utRiu2uqCdqidt2crdxRCxxdt 哈尔滨领先教育2011年专业课基础班讲义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 咨询电话0451-89181925 咨询QQ21161183 10 例2-2 RL电路 取u为输入量 i为输出量 例2-3 直流电动机电枢电路 取ud为输入量 n为输出量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1.非线性特性 l 本质非线性 l 非本质非线性 2.非线性特性线性化 作某种近似或者缩小一些研究问题的范围。 nnRCCdtCCdtCe 哈尔滨领先教育2011年专业课基础班讲义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 咨询电话0451-89181925 咨询QQ21161183 11 3.小偏差线性化方法 例2-5 发电机激磁特性 小偏差线性化的数学处理静态工作点附近的泰勒Taylor级数展开 1将一个非线性函数y fx在其工作点展开成泰勒Taylor级数然后略去二次以上的高阶项得到线性化方程用来代替原来的非线性函数。 忽略二阶以上各项可写成 2对于具有两个自变量的非线性函数设输入 量为x1t和x2t 输出量为yt 系统正常工作点为y0 fx10 x20。在工作点附近展开泰勒Taylor级数得 忽略二阶以上各项可写成 例2-6 可控硅整流电路 取三相桥式硅整流电路的输入量为控制角为α输出量为整流电压Ed 0tanffUIα�6�2�6��6�1�6�1000xdfxyfxxxdx�6��6�8�6�8�6�1�6�1�6�8�6�8�6�8�6�8�6�8�6�1�6�1�6�1�6�1�6�8�6�8�6�8�6�8102011022012ffyfxxxxxxxx�6�8�6�8�6�1�6�1�6�8�6�8 哈尔滨领先教育2011年专业课基础班讲义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 咨询电话0451-89181925 咨询QQ21161183 12 式中E2 ——交流电源相电压的有效值 Ed0 —— 时的整流电压。 线性化处理令 得 式中 说明通过上述讨论应注意到运用线性化方程来处理非线性特性时线性化方程的参量与静态工作点有关工作点不同时参量的数值也不同。因此在线性化以前必须确定元件的静态工作点。 2.3 传递函数 1. 定义 例2-7 RC电路 当u1为输入u2为输出时 对于n阶系统线性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202.34coscosddEEEαα0α00000cosdxyEαα000cosddsEEKααα�6�1�6�1000sindsddEKEdαααα�6��6�1�6�1�6�1�6�1�6�1�6�1 哈尔滨领先教育2011年专业课基础班讲义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 咨询电话0451-89181925 咨询QQ21161183 13 在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得 传递函数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例2-7 RC电路 1当u1为输入u2为输出时 2当u1为输入i为输出时 例2-8 RLC电路 �6�1�6�1�6�1�6��6�1�6�1�6�1�6��6�1�6�1�6�1�6� 哈尔滨领先教育2011年专业课基础班讲义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 咨询电话0451-89181925 咨询QQ21161183 14 取ur为输入uc为输出得 l 传递函数表示系统传递输入信号的能力反映系统本身的动态性能。它只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与外部作用等条件无关。 l 一般有n≥m l 同一个系统当输入量和输出量的选择不相同时可能会有不同的传递函数。 l 不同的物理系统可以有相同的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的另外两种常用形式 时间常数形式 根的形式 l 系统的特征方程 l 系统的阶数 l 系统的极点 l 系统的零点 2.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暂态特性 1比例环节 crdiLiRuudtciCdt21crrRxxKxR�6��6�1�6�1�6�1�6�11111miinjjKTsWsTs∏∏11mgiinjjKszWssp∏∏ 哈尔滨领先教育2011年专业课基础班讲义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 咨询电话0451-89181925 咨询QQ21161183 15 比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 2惯性环节 当 时 求拉氏反变换得 惯性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 3积分环节 11crXsWsXsTs1rXss01/11/1///1/1/sTKTAsTKssT�6�1�6�1111/cXsKssT�6�1/10tTcxtKet�6�1�6�1≥ 哈尔滨领先教育2011年专业课基础班讲义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 咨询电话

⑦ 花椰菜种质资源的创新是怎样的

(一)广泛引进国外花椰菜杂交品种自交分离创新种质资源

鉴于目前国内花椰菜种质资源贫乏的现状,直接从国外引进优良一代杂种,通过自交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出优良的种质资源,是最经济、有效的获得新种质的方法。目前国内花椰菜育种单位利用该方法已分离了大批新的种质资源和自交系,并利用这些种质资源选育出许多优良的花椰菜新品种,如白峰、津雪88、云山1号、丰花60、厦花6号等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绝大多数品种。

(二)种内杂交创造新类型

甘蓝类蔬菜的不同亚种或变种间很容易杂交,因此可以通过种内杂交方法,创造优异的种质资源甚至创造新的物种。孙德岭等(2002)采用花椰菜(白菜花)与青花菜、花椰菜与紫花菜、紫花菜与青花菜之间杂交。其后代花球的单球重大大提高,接近于花椰菜,色泽介于父本和母本之间,而维生素C的含量接近青花菜,比花椰菜提高22%~60.6%,全糖含量比青花菜增加9.8%~33.1%(表11-1),口味甜脆,品质和口感都优于其父本和母本,通过进一步选育有望选育出新的花椰菜类型,为花椰菜家族增加新的成员。

表11-1 花椰菜新类型全糖、维生素C含量

(三)生物技术与花椰菜种质资源创新

常规育种在花椰菜种质资源创新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通常存在能稳定遗传的有益基因狭窄或缺乏;多数有益基因是由许多微效基因控制,且该类基因选择较困难以及基因型差异难以确定等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在传统育种工作的基础上,可以提高育种的针对性,克服常规育种中一些难于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拓宽有益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重应用生物技术进行种质资源的创新。

1.细胞工程与花椰菜种质资源创新

(1)花药培养和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 20世纪60年代初,Guha和Maheshwari开创了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的方法。此后花药培养成为诱导单倍体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在作物育种中得到应用。在花椰菜上,王怀名(1992)对嫩茎花椰菜花药和花粉培养中的胚胎发生进行了研究,观察了花药中花粉粒发育成胚状体的过程和再生植株染色体倍性。张小玲(2002)等研究认为,磁场预处理可明显提高花药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陈国菊(2004年)以5个花椰菜品种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并得到了种子。

由于花药培养的方法不能排除再生植株来自体细胞的可能性,多年来使花药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研究进展缓慢。而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因此,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方法获得再生植株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该技术已陆续在芸薹属的大白菜、不结球白菜、结球甘蓝、芥蓝、抱子甘蓝、羽衣甘蓝、大头菜、叶芥、芜菁甘蓝和花椰菜等蔬菜上获得成功。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工程中心、河南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开展了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工作,初步建立了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在一些品种中获得了花椰菜DH株系,培育出花椰菜优良新品种。

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可快速、有效地获得DH纯系。DH株系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并能从亲本获得随机排列的配子,由于游离小孢子培养能快速纯合杂合亲本,因此对由多基因控制的特异性状的筛选能一步到位,明显提高了选择几率,加快育种进程。耿建峰等(2002)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产生的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配制出具有早熟、耐热、花球洁白、品质好和抗病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花椰菜DH杂交种“豫雪60”,孙德岭(2002)对引进的国内外育种资源材料461份,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和常规技术相结合进行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对DH株系材料进行评价及鉴定,选育出“津品50”。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也被应用于芸薹属远缘及种间杂交育种中。石淑稳等(1993)分别从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的属间杂种,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的种间杂种获得游离小孢子胚和再生植株,为芸薹属植物远缘及种间杂交育种建立了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

(2)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原生质体融合也称体细胞融合,是两种原生质体的杂交,它不是雌雄配子间的结合,而是具有完整遗传物质的体细胞之间的融合,它可打破种间、属间存在的性隔离和杂交不亲和性,从而广泛地聚合各种优良的基因,使变异幅度显着增大,创造新的种质资源。因而此项技术越来越受到遗传育种学家的重视。自Carlson等在1972年获得第一株烟草体细胞杂种植株以来,该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许多物种上细胞融合获得成功。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报道有15个种内组合,38个种间组合,13个属间组合获得体细胞杂种植株,到90年代,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又添加了再生植株的种内杂种14个,种间杂种62个,属间杂种47个,并有2个科间组合的胞质杂种分化获得再生植株。在十字花科芸薹属中已获得融合杂种植株有:拟南芥油菜、甘蓝油菜、甘蓝+白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花椰菜。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与常规有性杂交的差别在于:体细胞杂交中没有减数分裂,有两个二倍体的细胞原生质体融合产生出四倍体的杂种植株,而用同样的亲本有性杂交则只产生二倍体杂种。

原生质体融合可以获得细胞质杂种,为培育细胞质雄性不育、抗除草剂等花椰菜品种提供了一条育种新途径。目前,通过有性杂交、回交转育的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主要是Ogura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和Polima胞质雄性不育类型。而利用常规育种转育年限一般需要6~11年,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转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可以克服有性回交转育所带来的年限长或杂交不亲和等问题,为花椰菜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惠志明(2005)进行了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向花椰菜转移Ogura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获得了花椰菜与Ogura萝卜胞质甘蓝型油菜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由此可见,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已经应用于花椰菜不育性的研究领域,已获得了大量的雄性不育转育植株,是一条培育雄性不育新种质行之有效的途径。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转移野生品种的抗逆性。花椰菜生产中常常遭受病虫害的威胁,而现有育种材料中存在的抗病、抗逆基因,由于长期的人工培育定向选择已日益狭窄,远不能满足进一步提高品种对病害及逆境多抗性的需要。增强对野生材料优异抗性基因的利用,是进一步创新育种基础材料的有效途径。蔬菜野生类型在长期自然选择下形成了高度的抗病性,通过与野生类型进行远缘杂交,可以大幅度提高现有品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但是远缘杂种通常表现不亲和性,严重限制了其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得到的不对称杂种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转移野生种抗性。姚星伟(2005)利用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技术向花椰菜中转移野生种抗逆性状(供体Brassica spinescens具有光合效率高,抗白锈病、蚜虫、黑斑病和耐盐等优良特性),试验共获得17株杂种,其抗逆性在进一步鉴定中。可以看出,育种工作者越来越重视野生资源的发掘利用,生物技术中的细胞工程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是现阶段利用野生资源的有效途径。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以转移某些品种优良品质性状,为改良花椰菜的营养品质提供新的途径。蔬菜的高产、优质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P.S.Jourdan(1989)利用花椰菜与具有除草剂抗性的Brassica napus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试验,获得了具有高抗除草剂特性的杂种植株。B.Navratilove等(1997)以花椰菜和抗根瘤病的Armoracia rusticana为试验材料,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了花椰菜与Armoracia rusticana体细胞杂种植株。Hu(2002)用Brassica napus和具有亚油酸和软脂酸含量高的Orychophragmus violaceus进行体细胞融合试验,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试验得到的杂种植株不但亚油酸和软脂酸含量升高,而且芥子酸的含量明显下降,显着改善品种品质。

2.分子标记技术与花椰菜种质资源创新

利用易于鉴定的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是提高选择效率和降低育种盲目性的重要手段。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分子标记技术给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运用DNA分子标记可以进行早期选择,提高选择的准确度和育种效率,有助于缩短育种周期。

(1)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自交不亲和系 自交不亲和性是高等植物为实现异花授粉受精和遗传重组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遗传特性,国内外学者对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机制做了大量研究。据Lewis(1979)报道,已在74个科的被子植物中发现了自交不亲和性。国内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自交不亲和系的研究也有所报道,黄聪丽(2001)应用RAPD分析方法,得到了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相关的差异片段。宋丽娜(2005年)运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离到鉴别自交不亲和性的连锁标记。

(2)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抗病种质资源 张峰(1999)利用AFLP技术在一对花椰菜抗、感黑腐病的近等基因系中筛选到4个与抗黑腐病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刘松(2002)用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抗黑腐病近等位基因系C712和C731作为材料,筛选出与花椰菜抗黑腐病基因RXC连锁的RAPD标记OP224/1600,将其转化成更加稳定的SCAR标记,可快速准确筛选抗病材料。古瑜(2007年)以花椰菜抗病和感病近等基因系为实验材料,对花椰菜抗病和感病近等基因系基因组进行了ISSR分析,得到3个与抗病基因有关的分子标记ISSR11000、ISSR21500和ISSR18700,可进一步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此外,利用cDNA-AFLP技术对致病菌胁迫的花椰菜抗黑腐病系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初步得到一个与抗黑腐病相关的基因片段,并证实该片段是受诱导的与诱导系统抗性(ISR)信号传导有关的基因片段。此外,利用同源序列候选基因法和NBS profiling方法,在抗病系中得到2个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330-7和NBS5-100,序列分析表明这两个片段可能与花椰菜抗黑腐病基因有关。进一步将两个RGA推测的蛋白序列与7个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蛋白序列进行比较,构建了分子进化树。聚类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到的两个RGA片段应属于non-TIR-NBS-LRR型。最后,利用表观遗传学的分析方法,对致病菌胁迫前后基因组中胞嘧啶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模式的变异进行分析,从基因表达调控的角度探讨了抗黑腐病的分子机制。

(3)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遗传变异 突变既可以发生在整个基因组,也可以发生于特定的基因或基因簇、结构基因、调节基因,以及单个核苷酸等。突变既可以自发也可以人工诱变在不用诱变剂处理的培养植物细胞中,突变体频率一般为10-5~10-8,用诱变剂处理,可增至10-3,但诱变剂常会引起育性降低等副作用。Leroy(2000,2001)等利用花椰菜下胚轴进行组织培养,用ISSR方法检测了愈伤组织形成过程、胞增殖过程以及成苗后的再生植株等各阶段的植株间多态性,认为组织培养诱导的再生植株具有遗传多态性,证明组织培养可诱发与筛选遗传变异。

(4)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花椰菜雄性不育种质资源 植物雄性不育是一种不能产生有活力花粉的遗传现象,在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目前已在43科162个属320个种的617个品种或种间杂种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现象,它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上具有重要价值。

Chunguo Wang(2006)以花椰菜雄性不育品种NKC-A和恢复系NKC-B为材料,利用引物P6+/P6-进行PCR扩增,发现了一条300bp的差异片段,此片段可以作为鉴别雄性不育系的分子标记。王春国(2005)利用同源序列的候选基因法,通过检索NCBI核酸以及蛋白数据库,获得花椰菜kndx612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的基因或开放读码框,初步结果显示试验所用不育花椰菜胞质亦可能为Ogura型,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和利用花椰菜雄性不育基因提供了条件。

(5)花椰菜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遗传连锁图谱是指以染色体重组交换率为相对长度单位,以遗传标记为主体构成的染色体线状连锁图谱,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表示各标记所对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是分子标记运用于作物遗传育种的基础,构建分子标记连锁图的理论基础是染色体的交换和重组。自1986年以来,主要农作物都已建立了以RFLP为主的分子遗传图谱,分子标记连锁图,是进行基因定位、基因克隆、辅助选择进行作物设计育种的技术平台。在遗传学理论、功能基因组学以及遗传育种等领域已显示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Li(2001年)等利用SRAP、AFLP技术对86个羽衣甘蓝×花椰菜的RI作图,此图由130个SRAP标记和120个AFLP技术构成,这些标记非常平均地分布在9个连锁群,覆盖2165cM。古瑜(2007年)利用AFLP和NBS profiling两种方法,以花椰菜品种间杂交F2代为作图群体,构建了第一张花椰菜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包括9个连锁群,连锁群的总长度为668.4cM,相邻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2.9cM,在所包含的234个AFLP标记和21个NBS标记中NBS标记分布于8个连锁群且在基因组中成簇排列。该图谱通过提供可能的抗性基因位点,对进一步得到抗性基因很有帮助。同时研究RGA在整个花椰菜基因组中的分布与组成,也为了解抗性基因的分布与演化提供参考。进一步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6)花椰菜不同花色种质资源的创新 近年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已经获得了许多传统园艺技术难以获得的新品种,如紫色、白色以及紫白相嵌的3种不同颜色的矮牵牛花。而这些技术通常要求对相关基因有所了解,以获得目的基因的cDNA,然后将这些外源基因导入目标植物中,达到改变花色、花型等目的。Crisp等利用遗传上一致的白色花球品种和绿色品种杂交,从杂交后代遗传表现提出一种模型:Wiwi基因控制白色对黄色是显性,非独立共显性基因gr1gr2表现为绿色。Dickson报道了在埃及引进的花椰菜品种PI 183214,即便完全暴露于阳光下,花球也是纯白色的。并认为是由2或3对显性基因控制的。Singh等报道了由两对基因控制的可以遮盖住花球的叶片,以防止阳光照射引起的花球变色。李凌等(2000)对花椰菜黄花和白花的近等基因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到了一个白花株系的特异带,通过Northern点杂交初步鉴定其为白花株系所特有,同时利用Smart cDNA-AFLP银染技术对花椰菜黄花近等基因系的mRNA进行了分析,其中2对引物的3条带在2个表达基因文库之间存在多态性,其中一条与白花品系共分离;筛选到一条白花株系的差异片段,本研究为克隆与花色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3.转基因技术与花椰菜种质资源创新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对加速创新花椰菜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育成一大批雄性不育、抗病、抗虫、品质优良的花椰菜新品种,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花椰菜雄性不育种质资源创新 近年,花椰菜雄性不育研究取得了进展,已从中找出一些与不育相关的基因或者嵌合体。这对进一步阐明花椰菜雄性不育发生的分子机理,指导新不育系的培育打下了基础。Bhalla(1998)把与花粉相关的基因Bcp1整合到质粒PBI101中,通过根瘤农杆菌介导转入花椰菜子叶中,获得了50%花粉不育的花椰菜不育新种质。

(2)花椰菜抗病虫种质资源创新 在花椰菜抗病基因的克隆和转移方面也有报道,张桂华等(2001)以花椰菜栽培品种“春秋”为试验材料,在携带CaMV Bari-1基因Ⅵ的根瘤农杆菌菌种GV3101的介导下,获得了经筛选转化的花椰菜转基因幼苗,为培育抗花椰菜花叶病毒型品种提供可能。

花椰菜转基因抗虫研究中最常用的外源基因有两种:内毒素(Bt)基因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这两种基因已经成功转入花椰菜中,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创新花椰菜种质资源提供了宝贵经验。

华学军(1992)、蔡荣旗(2000)、徐淑平(2002)、周焕斌(2003)等都利用农杆菌介导将Bt基因转入花椰菜中,成功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CpTI基因属于Bowman-birk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包括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多种害虫中肠中胰蛋白酶的活性,具有广谱抗虫性。吕玲玲(2004)通过根瘤农杆菌介导,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整合到花椰菜植株的基因组中,对鳞翅目虫害青虫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徐淑平(2002)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Bt基因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CpTI)导入花椰菜,获得了转基因花椰菜植株。Ding(1998)等利用农杆菌介导,从当地甘薯中分离得到的抗虫基因TI转入花椰菜中,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比对照植株抗虫效果明显。

(3)与花椰菜花球性状有关的突变基因的研究进展 Bowman(1993)等首先在拟南芥中发现了花球突变体cauliflower。随后Kempin SA(1995)等从拟南芥中分离得到两个与花的分生组织活性有关的CAULIFLOWER和APETALA1基因,研究表明:其功能为转录因子。同时对花椰菜栽培种中该基因的同源基因研究发现:花椰菜中其同源基因是无功能的。这暗示了花椰菜肉质花序形态的形成机理与该基因密切相关。Purugganan(2000)等研究了野生型和栽培型花椰菜中CAL基因的多态性,发现野生型和栽培型CAL基因存在差异,栽培型花椰菜中该基因的第五个外显子有一个等位基因位点发生了突变。Lee B.Smith(2000)以BoCAL和BoAP1两个隐性等位基因在特殊位点上的分离为切入点,研究了花椰菜花球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得到花球发育的遗传模式,认为:BoCAL-a等位基因与离散花序的形态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以上的结果都表明:CAL基因的突变抑制花分生组织发育,这是花椰菜花球形成的遗传基础。赵升等(2003)、曹文广(2003)、李小方(2000)通过把甘蓝BoCAL基因转入花椰菜中,转基因花椰菜不能形成花球,证实外源基因BoCAL能够部分补偿花椰菜BobCAL基因功能的丧失,部分恢复花椰菜的花球表型。因此可以通过控制BoCAL基因的突变程度和基因的表达水平,调节花球的发生时间和发育速度,从而为培育结球紧实度高的花椰菜新品种提供新的途径。

在生产实际中,花球采收后,其内源激素和营养成分的变化造成内在品质逐渐降低,严重的影响产品的商品性和食用的营养价值。花球的衰老首先出现在萼片的叶绿素丧失。乙烯的合成与叶绿素的丧失以及随后的黄化成因果关系。ACC氧化酶(ACO)是乙烯合成的一个限速酶,并且ACO基因的表达调控着乙烯的生成速率。从基因上对ACO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可延缓乙烯的生成,这已经在许多作物上获得成功。陈银华(2005年)根据亲缘关系较近的几种作物ACC氧化酶氨基酸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从花椰菜基因组中获得长1202bp的候选片段,并获得花椰菜抗衰老的新材料。

⑧ 哈茨木霉(T.harzianum)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丝状真菌的插入突变。以具有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功能的T.harzianum LTR-2的分生孢子为实验材料,研究建立了T.harzianum的高效ATMT插入技术(李国田等,2006)。该技术无须制备原生质体,具有操作简单、转化效率高和突变体遗传稳定等特点,转化效率约为200~300个/107分生孢子。通过继代培养和PCR检测,证明T-DNA中的潮霉素抗性基因插入木霉基因组中并可以随着有丝分裂稳定遗传。South-ern 杂交分析表明,T-DNA在木霉染色体上的插入位点是随机的,并且大约有90%突变体的T-DNA 插入是单拷贝。利用上述 ATMT 突变技术,建立了T.harzianum菌株LTR-2的插入突变体库。共得到具有潮霉素抗性的突变体400余个,主要考察了以下性状的变异情况:①形态变化:大部分菌落形态变化不大,具有明显变化的约占总数的2%,分生孢子颜色也基本没有变化,仍然为绿色,T1-25 突变体产生的分生孢子为黄褐色,但后期仍然显出绿色,产孢量减少;②拮抗能力变化:突变体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平板对峙实验,抑菌能力降低的约占28%,增强的约占56%,无变化的约占16%;③重寄生能力变化:36.2%的突变体重寄生能力减弱,其中T4-59和T4-31几乎丧失重寄生能力,51%的突变体增强。说明ATMT插入突变技术能够造成原始菌株的随机突变,是研究功能相关基因信息的有力工具,而该突变体库的构建,为研究木霉的植病生防功能基因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选择重寄生能力较强、减弱和基本丧失的突变体 T2-58,T2-60,T1-25,T4-31,T4-59,以野生型LTR-2 为对照,以病原菌谷禾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为靶标,盆栽条件下测定了这些突变体对小麦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活性,发现重寄生能力显着减弱的突变体 T4-59和T4-31 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明显降低,约降低7%~13%,而重寄生能力明显增强的菌株T2-58和T2-60则对病害的防治效果明显增强,约增强10%~12%,说明木霉的重寄生能力与其生防活性密切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应利用这些突变体,探索与重寄生能力相关的基因信息。

5,6-二氢-6-戊基-2H-吡喃-2-酮(5,6-dihydro-6-penty-l2 H-pyran-2-one)是木霉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具有椰子香味,生物活性高,对小麦纹枯病和棉花立枯病等多种植物病害都有显着的防治效果,因此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通过土壤杆菌介导的T-DNA转化方法,利用土壤杆菌菌株携带的Ti质粒,对绿色木霉LTR-2进行插入突变,获得木霉LTR-2突变体共400株。以串珠镰孢菌为指示菌,采用抑菌圈方法,从中筛选吡喃酮高产突变体6株,PCR和探针杂交证实,T-DNA序列已经插入木霉LTR-2基因组。经GC-MS分析发现,其中一株突变体T-54在PDA培养基上产生的吡喃酮含量较高,在分生孢子中的含量达到了2.62mg/g,比野生菌株提高9倍(扈进冬等,2010)。

利用T-DNA整合的方式,产生木霉菌突变体并进一步筛选的方式十分普遍。黄亚丽等(2010)通过对T.harzianum转化效率的因素具体研究,建立了转化效率高的体系,建立了含有8千多个转化子的突变体库。黄亚丽等(2010)还研究了整合过程中的机制,他们根据T.harzianum的基因组特点,采用12条随机的AD引物,并分别与3条右边界嵌套特异引物的组合对T.harzianum突变子的T-DNA侧翼未知序列进行扩增,选出扩增效率最高的引物AD5,对T.harzianum的52个突变子进行Tail-PCR扩增,分析扩增序列后发现,获得的42条侧翼序列中,有7条只含有质粒序列,33条为单一的侧翼序列,其余2条的序列相同。其中34条T-DNA侧翼边界序列中1/3的序列保存着完整的右边界,其余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研究说明,在农杆菌介导转化T.harzianum的过程中,会对T-DNA右边界产生一定的剪切作用。

紫外诱变和化学诱变的方法也常被用于T.harzianum 针对性性状筛选突变体系的构建。杨合同等(2004b)通过紫外线诱变处理,获得了可以在低温下(10e)生长的绿色木霉LTR-2的快速生长型突变株LR,以及对多菌灵具有抗性的突变株LRR。突变株对棉枯萎病菌、棉黄萎病菌、棉立枯病菌的平板拮抗能力一般低于野生型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株在PDA平板上对棉花立枯病菌、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抑菌圈都有变化,但是多数情况下抑菌圈变小而不是变大。LRR虽然对棉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抑菌圈也较小,但是对两种病害的防治效果却略有提高。LR比LTR-2更能适合非根际土壤环境,而LRR在健康棉花根际的定殖能力上,比LTR-2有明显下降。LR对棉花立枯病基本没有防治效果,但对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则高于原始菌株;LRR对棉花上述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与原始菌株没有明显的差异。在PDA、玉米琼脂和NA平板上菌株LR生长速度最快,而LRR则与野生型菌株LTR-2没有明显差别。除了突变株LR在非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能力有所提高以外,其他突变株的根际定殖能力没有明显改善,LRR定殖能力反而明显下降。该研究一方面表明紫外线诱变后目标性状变化的随机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定殖能力与抗药性间没有必然关系。紫外线诱变处理所获得的新性状容易消失,但也能够得到稳定的突变株。对木霉来说,紫外线诱变仍然是值得利用的菌株改良技术,在扩大突变体筛选基数的基础上,能够获得所需要的突变株。

Hassan等(2005)将 T.harzianum 暴露于伽马射线中,诱导两株耐盐突变菌——Th50M6h和Th50M11。在盐胁迫条件下,两株突变体的生长能力、孢子形成能力、拮抗病原菌能力均远超野生型。

安哲宇等(2010)通过紫外诱变和含药培养基诱导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一株对三唑类杀菌剂有良好耐药性的T.harzianum的突变体,TUV-13。其抗药性为野生菌株的10倍,不同世代中的抗性比较稳定,且与原始菌株存在差异。该菌株可定殖于植物体内,植株生长产生正效应。杨春林等(2010)同样采用紫外线诱变与药剂培养驯化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T.harzianum Th-30为原始菌株的突变体。他们共得到4株可以比正常菌株耐受10倍福美双的变异菌株。其中,变异菌株UV-4不仅能抵抗高浓度福美双的胁迫作用,还具有几丁质酶活性。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具有福美双混用协同防治蔬菜真菌病害的功效。Zhang等(2013)的研究切入点侧重在突变体木霉对作物的促生效果上。研究通过紫外线诱变的方法从亲本SQR-T037菌株中得到124株突变体后代,并从中选择了拮抗植物病原菌能力较强的T-E5进行下一步的研究。他们比较了T.harzianum突变体菌株T-E5与野生型菌株SQR-T037,同时以施用有机肥料作为对照。研究中包括实验室和黄瓜温室试验,即对液体发酵液中植物激素的产出、对植物生长的促生能力和在植物根系根围的定制能力进行了分析评定。结果显示,T-E5相对SQR-T037,在植物生长素IAA的效率指标中提高了30.2%;相应的,T-E5处理显着提高了黄瓜无论在土壤栽培还是水培条件下的生物量。通过RT-PCR检测,在培养30d后,突变体T-E5在土壤样品中的定殖量几乎超过SQR-T037的10倍。两菌株在植物根茎内的定殖速率几乎是一致的;但每个取样时间中T-E5的定殖率均高于野生型的SQR-T037。

木霉属内及与其他真菌之间的原生质体融合,可为T.harzianum获得更多的性状功能。杨合同等(2005)以产孢量大,对苯菌灵有抗性,对潮霉素B敏感的T.harzianum菌株T9和产孢量少,对潮霉素B有抗性,对苯菌灵敏感的康宁木霉Tk7a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筛选获得抗最高浓度杀菌剂的融合子。融合子产孢量高于Tk7a,水解酶活性比双亲号,并且在根际的竞争能力比T9强。张彩霞等(2004)对不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进行了成功尝试,他们构建了T.harzianum与链霉菌菌株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具体过程为将T.harzianum T-23与链霉菌菌株A分别以庆大霉素和50-53 e热灭活120min作为遗传标记。常规的聚乙二醇(PEG)作为融合系统的促融剂,通过调整PEG的最佳分子量及浓度和处理时间,最终确定0.05mol/L Ca2+的35%PEG6000为最佳融合系统,处理时间为15min。经过融合系统处理产生的融合子再经选择再生培养基培养后,筛选形状稳定的融合子。Srinicasan等(2009)希望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同时提高木霉中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的含量。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为了构建一株既含有上述双酶特性的独一无二的高效菌株,尝试整合高纤维素酶产出活性的一株里氏木霉和高几丁质酶产出活性的一株T.harzianum的原生质体。他们利用细胞溶解酶分别从16株T.harzianum和里氏木霉中分离得到了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融合系统采用的常规的PEG作为助融剂。融合反应共获得20个生长效率高的融合子,紧接着通过抗性培养筛选,选出了六株具有良好的生长活性和拮抗活性的菌株。这六株筛选菌株自身也显示了多层次的形态多样性,包括菌丝发育、菌落颜色、分生孢子形成模式和孢子染色等。除了差异外,六个融合菌株仍具有与原始菌株相同的某些形态特征。他们进一步通过PCR-PFLP验证了融合子具有原始菌株双亲的特征指纹条带。从生长特性上看,三世代后,融合子后代的生长速率超过亲本的60%~70%。更重要的是,融合子菌株比双亲菌株提高了40%~50%纤维素酶活性和10%~20%几丁质酶的活性,并且具有高于双亲7%~8%的生物拮抗活性。

Herrera等(2012)比较了T.harzianum突变菌株和野生型菌株对杀菌剂敏感性的不同。他们将野生型T.harzianum(Th11,Th12和Th650)和突变体T.harzianum(Th11 A80.1,Th12 A10.1和Th650-NG7)同时暴露在不同的商用杀菌剂中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的野生和突变体菌株均能在含有浓度为1700mg/L戊菌隆的条件下出芽。野生型菌株Th12和Th650及对应的突变体菌株Th12 A10.1和Th650-NG7均对不同浓度梯度的扑海因和代森锰有药敏反应。这些研究成果为T.harzianum特定突变体菌株在实际作用时,可否与抗菌剂联合施用,可施用的范围、水平等做了有意义的评估工作。

⑨ 心灵上得到了安慰和得到满足意义相近吗

不太一样,安慰属于折中,双方可以接受,满足算是达到目的和目标了fPL)

阅读全文

与lrr目标检测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用简便方法分离汞离子和亚汞离子 浏览:906
手机上秒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650
金稻脱毛器使用方法 浏览:933
水彩画调色方法图片 浏览:774
白痰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浏览:540
千斤顶制作方法和步骤 浏览:87
工地上常用的千丝扣的方法 浏览:360
蜜粉的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945
203x12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559
单挑打曜简单的方法 浏览:297
颈椎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浏览:932
乐2屏保怎么设置时间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0
马齿菜的种植方法 浏览:768
数值万用表检测方法 浏览:713
红色包包划痕如何处理方法 浏览:488
社会研究方法有哪些方式 浏览:187
简易狗窝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51
老鼠药量计算方法 浏览:986
腰节线反面放垫布简单制作方法 浏览:109
雄性脱发治疗方法 浏览: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