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测量光照强度
可以用光照强度测量仪来测量。
光照强度测量仪是用于光探测器(如光电器件硅光电池)的照度测量仪表,是光度测量中用的最多的仪器之一,广泛应用于商业和工厂的照度测量。照度计也是照明设计和节约能源最基本的测量仪器。
对于照度大小的测量方法,一般用光照强度测量仪测量。光照强度测量仪可测出不同波长的强度(如对可见光波段和紫外线波段的测量),可向人们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
定标原理:
使Ls垂直照射光电池→ E=I/r2,改变r可得不同照度下的光电流值,由E与i的对应关系将电流刻度转换为照度刻度。
定标方法:
利用光强标准灯,在近似点光源的工作距离下,改变光电池与标准灯的距离l,记录下各个距离下的电流计的读数,由距离平方反比定律E=I/r2计算光照度E,由此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照度的光电流值i,作光电流i与照度E的变化曲线,即为照度计的定标曲线由此可对照度计表盘进行分度即为照度计的定标
② 紫外光和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区别
1、原理:
原子吸收观察的是构成物质的元素(原子)中的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跃迁,属于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吸收观察的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中的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跃迁,属于分子吸收。
2、能量
两者有所同,又有所不同。定量分析的原则同,而测量所需的光能量不同:原子吸收为X射线,能量大,可激发电子从低的原子轨道向高的原子轨道跃迁。 紫外可见吸收为紫外光及可见光,能量小,只能激发电子从分子轨道向最低(或次低)的空的分子轨道跃迁。通俗的说,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用较高的温度来燃烧分子,使之原子化(变为基态原子),再通过特征辐射,把基态原子激发,并吸收能量,通过这个能量差(透过率)来计算出度。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通过显色剂(一种能和我们被测元素产生络合反应的分子),与我们的被测元素产生反应,并且反应物分子带有特定的颜色,经过分子吸收氘灯(紫外区)或钨灯(可见区)的照射,吸收灯发射的能量,通过能量差(透过率)来计算出浓度。
3、光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是钨灯或氘灯发射连续光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是空心阴极灯发射特征波长的锐线光,选择性会更好。
4、检测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一般使用光电管来检测。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是光电倍增管,分辨力比光电管强。
5、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属于原子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属于分子光谱,两者都符合朗伯-比耳定律。
6、检出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出限低,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检出限可达到ppb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如果显色剂不同则检出限也不一样,但每种显色剂带来的干扰也会不一样。
7、标准溶液: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标准溶液在4℃温度下可保存较长时间,放置室温后可正常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样品及标准溶液显色稳定后需在半小时之内测定,且对温度及时间要求比较苛刻。
8、检测时间: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速度较快,操作简便,半个小时内能连续测定几十个试样中的5、6种元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于有显色过程,测量时间相对而言较长,操作比较麻烦。
9、应用对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针对于金属微量元素的定量分析,火焰法:液样含量范围通常在0.1PPM~15PPM之间(个别元素如锡会高些);石墨炉分析在火焰法的基础上则能提高2~3个数级,即液样含量范围通常在0.001PPM~0.100PPM之间。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含量范围一般在1PPM以上,主要分析高含量的样品。
③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含量实验中,空白溶液为什么不可以用蒸馏水代替
为保持试剂和仪器的稳定性监控,试剂空白需要以蒸馏水为空白,记录真实数据。它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是生物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实验方法。许多物质的测定都采用分光光度法。
在分光光度计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时,便可得到与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
(3)可见光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在分光光度计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时,便可得到与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如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收强度(A)为纵坐标,就可绘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
利用该曲线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也称为吸收光谱法。用紫外光源测定无色物质的方法,称为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可见光光源测定有色物质的方法,称为可见光光度法。它们与比色法一样,都以Lambert-Bee定律为基础。
④ 可见光光度计检验波长准确度是采用什么的吸收光谱曲线检查求教
一般波长检验的话,多用汞灯为光源;因为汞灯在较宽的波段内,都有特征峰,并且网上也都能找到汞灯的特征光谱去做比对。
复享光学
⑤ 请问哪些仪器可测量可见光(如日光)的光谱是否有仪器可直接生成光谱图请详细列一下仪器名称,谢谢~
紫外分光光度计 物质的吸收光谱本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 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分光光度分析就是根据物质的吸 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基本操作 (1)通电---仪器自检----预热20min;
(2)用键设置测试方式:透射比(T),吸光度(A),已知标样浓度方式(C)和已知标样浓度斜率(K)方式;
(3)波长选择:用波长调节旋钮设置所需的单色光波长;
(4)放样顺序:打开样品室盖,在1~4号放置比色皿槽中,依次放入%T校具(黑体),参比液,样品液1和样品液2.
(5)校具(黑体)校"0.000":将%T校具(黑体)置入光路,在T方式下按"%T"键,此时仪器自动校正后显示"0.000"
(6)参比液校"100"%T或"0.000"A:将参比液拉入光路中,按"0A/100%T"键调0A/100%T,此时仪器显示"BLA",表示仪器正在自动校正,校正完毕后显示"100"%T或"0.000"A后,表示校正完毕,可以进行样品测定.
(7)样品测定:将两样品液分别拉入光路中,此时若在"T"方式下则可依次显示样品的透射比(透光度)若在"A"方式下,则显示测得的样品吸光度.
3.2 7200型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浓度测定)
7200型分光光度仪不仅可以测定未知样品的透射比(T)和吸光度(A)这两项基本操作,还可进行未知样品浓度测定.
(1)在已知标准溶液浓度前提下,测定未知样品浓度.
(2)在已知标准溶液浓度斜率前提下,测定未知样品浓度.
备注:以上两种浓度测定的方法请大家参照实验教学教材课后自学
⑥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什么
紫外-可见光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UV-Vis),又称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是以紫外线-可见光区域电磁波连续光谱作为光源照射样品,研究物质分子对光吸收的相对强度的方法。
通过分子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并可依据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
当光的波长减小到一定数值时,溶剂对它产生强烈的吸收,即“端吸收”,样品测试就在“端吸收”的透明界限之内。
光具有与其波长成反比的一定量的能量。因此,较短波长的光携带更多的能量,而较长波长的光携带较少的能量。需要特定数量的能量来将物质中的电子提升到更高的能量状态,我们可以将其检测为吸收。
物质中不同键合环境中的电子需要不同的特定能量来促使电子达到更高的能量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在不同物质中对不同波长会发生光吸收的原因。人类能够看到一系列可见光,从大约 380 nm(我们看到的紫色)到 780 nm(我们看到的红色)。
1紫外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短,约为 100 nm。因此,光可以通过其波长来描述,这在 UV-Vis 光谱中可用于通过定位与最大吸光度相对应的特定波长来分析或识别不同的物质(参见 UV-Vis 光谱的应用部分)。
对溶剂要求
含有杂原子的有机溶剂,通常均具有很强的末端吸收。因此,当作溶剂使用时,它们的使用范围均不能小于截止使用波长。例如甲醇、乙醇的截止使用波长为205nm 。另外,当溶剂不纯时,也可能增加干扰吸收。
因此,在测定供试品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溶剂在供试品所用的波长附近是否符合要求,即将溶剂置1cm石英吸收池中,以空气为空白(即空白光路中不置任何物质)测定其吸光度。
溶剂和吸收池的吸光度,在220~240nm 范围内不得超过0.40,在241~25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20,在251~30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10,在300nm以上时不得超过0.05。
⑦ 紫外分光光度法与可见分光光度法有何异同
1、测量的范围不同:
(1)紫外分光光度计量程为200nm~600nm间,其中包括部分可见光。
(2)可见分光光度计量程为320nm-1100nm,能满足不同物质的测试。
2、所用的灯不同:
(1)紫外分光光度计通常用氢灯或氘灯。
(2)可见分光光度计通常采用钨灯或卤钨灯。
3、原理不同:
(1)紫外分光光度计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是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2)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低杂散光,高分辨率的单光束单色器,保证了波长准确度、波长重复性和更高的分辨率。
(7)可见光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物质的吸收光谱本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
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分光光度分析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又因为许多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有特征吸收峰,所以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这些物质分别进行测定(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基于朗伯-比耳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Lambert-Beer)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俗称光吸收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和基础。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时,溶液的吸光度A是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介质厚度l(吸收光程)的函数。
首先确定实验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测得标准物质的吸收峰以及其对应波长值(同时可获得该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再在选定的波长范围内(或最大波长值处),分别以(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和溶液浓度为横、纵坐标绘出化合物溶液的标准曲线得到其所对应的数学方程。
接着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配制待测溶液,测得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最后用已获得的标准曲线方程求出待测溶液中所需测定的化合物的含量。
凡具有芳香环或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在特定吸收波长处所测得的吸收度,可用于药品的鉴别、纯度检查及含量测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紫外分光光度计
网络-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⑧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原理,基本构造,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应用
一、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分光光度法的测试手段和方法都在不断改进,但最根本的依据仍然建立在朗伯-比尔定律的基础之上。
A=KLC
式中:
A-为被测物在给定波长的需光吸光度值
K-为一系数,称为溶液的吸收系数(与入射光波长及被测物质的特性有关)
L-为被测物质的厚度(一般与比色池的厚度有关)
C-为被测物质的浓度
由上式可以看出,被测物质对单色光的吸光度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实际测试时,单色光通过被测物质达到光电接收器,由光电倍增管或光电池转换成光电流,而光电流的强弱决定了吸光度值A的大小。假定通过参比样品的光电流为I。,而通过待测样品的光电流为I,则两者之比设定为τ,也称透射比(或以T%表示,称为透过率)。
则:τ=I/I。×100%
朗伯-比尔定律的贡献就是发现了透射比的负对数值(也就是吸光度A)的变化与物质的浓度的变化呈正比关系。
即:A=-lgτ或lg(I/I。)=KCL
同时,不同的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呈现出不同的吸光度值,这一变化特征也就是分光光度法用于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基于上述原理,你可以知道无论以往的仪器还是现代的仪器,其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就是为了能准确获得物质(或称样品)在某一波长的透射比或在某一个光谱波长范围的吸光度变化特性(具体说光谱特性谱图)。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同时测量参比样品和待测样品。由于参比样品和待测样品是同时测量,所以任何由光源带来的影响都被抵消扣除了,从方法上保
二、仪器的基本构造:不同档次进口或国产的仪器由三大部分组成:1、微机系统(提供数据运算放大,信号处理、计算机连接,自动波长设定等等)2、光学分光系统(通过光路分光使氘灯钨灯发出的复合光变为单色光);3、稳压稳定系统(为氘灯钨灯和微机板提供稳压电源)
三、仪器注意事项:
仪器的使用环境
在你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后,你可以安排开机使用的前期工作。首先,必须为仪器建立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由于任何仪器自身的抗干扰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注意仪器工作环境的具体要求,尽量不要让仪器工作在环境条件的极限边缘。
2.2.1 温度与湿度
仪器应在5℃~35℃之间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工作,但温度过低仪器的稳定时间较长,温度偏高时必须注意仪器的通风条件,同时也考虑至样品的挥发性所引起的测量误差。而仪器的光学件对于环境湿度的敏感性较高,在潮湿地区或相对湿度>85%用户必须考虑去湿措施,以确保仪器光学元器件的寿命。
2.2.2 工作电源
UV1901仪器可在220V±22V、50Hz±1Hz的电源条件下工作,也可在110V±11V、 60Hz±1Hz电源条件下工作。一般出厂设置在220V条件下,若你的地区电源为110V,请找到仪器后部,靠电源插座处有一个电压变换开关,把开关拨向指示110V即可
由于外部电源的质量对仪器的工作稳定性有极大关系,所以如果你所属地区的外部交流电压不很稳定,或者电网上的大功率动力性电气设备很多,建议你使用一个交流稳压设备(功率1000W以上),以防止“电网污染”对仪器的影响。当然,电源插座也必须符合国家最新标准,接触必须良好,否则仪器的工作无法正常。
2.2.3 接地线
由于变压器的交流感应,若无接地良好的地线的话,仪器的金属部位可能带电。而且仪器接地不良就没有良好的屏蔽电位,会造成仪器输出信号不稳,数据显示的跳动率较大。因此,建议你在使用前对电源的接地线很好的检查一下,必须符合有关电工标准。
注意! 电源中的零线不能与地线接在一起!
三、仪器的使用方法,每个厂家因为原件不同所以方法也不同
2-2
2.2.4 整机的放置
仪器必须放在平稳且周围无明显震动源的工作台上。仪器若靠墙放置注意离墙必须大于15cm,以保证通风散热,同时仪器安放处也应避免强烈的阳光直
⑨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能检测食品中铝的含量吗
可以的。
测定食品中铝的常用方法有配合滴定法、单扫描极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可见分光光度发等。
1.分光光度法适合检测食品中常量的铝,方法简单、检测结果可靠、检测费用低,缺点是检测过程容易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如显色时间、显色温度、溶液的酸碱度和体系内其他组分特别是阳离子的干扰,而且需要配制多种试剂,试剂的处理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2.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关键部件是原子化系统,按照原子化装置的不同可以分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lameAtomicAbsorbSpectrometry,F-AAS)、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HGAAS),适合检测铝元素的是前两种方法。目前,由于安全问题和关键部件损耗大等问题,利用上述方法检测食品中铝的含量仍停留在方法研究阶段,至今未有相关国家标准公布。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ctivelyCoupledPlasma,ICP),ICP指离子源,即电感等离子体火焰。ICP由于可以达到近10K的温度,能够使样品中的元素充分原子化,尤其适用于高温元素铝的测定。
具体你可以参考下国标GB/T 5009.18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