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单随机抽样 优点:当总体内观察单位数与样本例数都不大时拥有实施,均数及其标 准误的计算也比较简单。
2、分层抽样 优点:易于理解、简单易行。容易得到一个按比例分配的样本。
3、系统抽样 优点:由于分层后各层内的个体同质性质增强,使得抽样误差比较小。
4、整群抽样 优点:便于组织,节省人力、物力、时间,容易控制调查质量。
‘贰’ 茶叶农残检测项目有那些
茶叶农残检测项目:茶叶农残超标的食品安全事件,在我国也是屡见不鲜。茶叶分散式种植模式也让农药残留成为突出性问题。我国对茶叶农残检测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建立起系统的标准体系进行规定。像GB2763-2019、GB2763.1-2018、GB23200.26对应茶叶中各类农药的限量、检测方法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一、茶叶中有机杂环类农药残留检测
茶叶中的有机杂环类农药残留检测项目主要是莠去津、乙烯菌核利、腐霉利、氟菌唑、抑霉唑、噻嗪酮、丙环唑、氯苯嘧啶醇、哒螨灵等农药残留的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就是想将茶叶磨碎进行试样制备,然后通过使用丙酮一正己烷提取相关的农药残留,之后使用活性炭小柱依据中性氧化铝小柱进行净化,最终被测物会被丙酮一正己烷洗脱。
二、茶叶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检测
茶叶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检测种类主要有六六六及异构体、滴滴涕及异构体及弄型物、七氯、环氧七氯、艾氏剂、异狄氏剂、六氯苯等。检测方法也是先制备试样,然后用丙酮一正己烷进行提取,不同净化处理使用的是弗罗里硅土-活性炭,然后使用配有电子俘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定量方法使用内标法。
三、茶叶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
茶叶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种类主要如下
1、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代森锌、代森锰、代森锌锰、代森钠、代森联;
2、甲基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甲基代森锌;
3、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福美双、福美锌、福美铁
茶叶中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和甲基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将试样在碱性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中转化为水溶性钠盐,加入离子对试剂后,用碘化甲烷进行甲酯化反应,固相萃取柱净化,甲醇洗脱,洗脱液浓缩至干后,乙腈-0.1%甲酸溶液溶解残渣,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
茶叶样品中残留的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将试验用乙腈提取,加入碘化甲烷甲酯化试剂生成甲酯化衍生物,采用无水硫酸镁和石墨化碳极性填料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样液浓缩至干后,乙腈-0.1%甲酸溶液溶,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
四、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
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种类主要有敌敌畏、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乐果、敌百虫、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毒死蜱、杀螟硫磷、喹硫磷、杀扑磷、乙硫磷、三唑磷等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先制备试样,然后将试样放入水中浸泡,然后使用乙酸乙酯和乙酸乙酯+正己烷溶液进行提取,通过活性炭进行净化,之后用配备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气息色谱仪进行测定,定量方法使用外标法。
五、茶叶中吡唑、吡咯类农药残留检测
茶叶中吡唑、吡咯类农药残留检测种类主要有唑螨酯、硫化氟虫腈、氟虫腈、氟虫腈砜、溴虫腈、氟硅唑、野燕枯、吡草醚、吡螨胺、唑虫酰胺等。检测方法主要将制备后的试样放在 剂萃取仪(ASE)中用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提取,然后使用ENVI-Carb/PSA复合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之后用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仪测定,定量方法使用外标法。
‘叁’ 茶多酚的测定
茶多酚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8313-87 Tea-Determination of tea polyphenols content
本标准适用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在茶叶水浸出物中与亚铁离子产生络合反应的酚性化合物,均称茶多酚。
1 原理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2 仪器和用具 实验室常规仪器及下列各项:
2.1 分析天平: 感量0.0001g。
2.2 分光光度仪。
3 试剂和溶液 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AR),水为蒸馏水。
3.1 酒石酸亚铁溶液: 称取1g (准确至0.0001g) 硫酸亚铁(GB 664-77)和5g (准确至 0.0001g)酒石酸钾钠(GB 1288-81),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溶液应避光,低温保存,有效期一个月)。
3.2 pH7.5磷酸盐缓冲液:
3.2.1 1/15M磷酸氢钠: 称取23.377g磷酸氢二钠(GB 1263-77),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
3.2.2 1/15M磷酸二氢钾: 称取9.078g磷酸二氢钾(GB 1274-77),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取上述1/15M的磷酸氢二钾溶液85ml和1/15m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5ml混合均匀。
4 操作方法
4.1 取样 按GB 8302-87《茶 取样》的规定取样。
4.2 试样的制备 按GB 8303-87《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的规定,制备试样。
4.3 测定步骤
4.3.1 试液的制备 按GB 8305-87《茶 水浸出物测定》中3.4.1的规定,制备试液。
4.3.2 测定 准确吸取上述(4.3.1)试液1mL,注入25mL的容量瓶中,加水4mL和酒石酸亚铁溶液 (3.1)5mL,充分混合,再加pH7.5的缓冲液(3.2)至刻度,用10mm比色杯,在波长540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
5 结果计算
5.1 计算方法和公式 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以干态质量百分率表示,按下式计算:
A×1.957×2 L1
茶多酚(%)=——————×—————×100
100 L2×M×m
式中: L1--试液的总量,mL;
L2--测定时的用液量,mL;
M--试样的质量,g;
m--试样干物质含量百分率,%;
A--试样的吸光度;
1.957--用10mm比色杯,当吸光度等于0.50时,每毫升茶汤中含茶多酚相当于1.957mg。如果符合重复性(5.2)的要求,则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
5.2 重复性 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每100g试样不得超过0.5g。
6 结果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使用的方法;
b. 测定的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c. 本标准中未规定的或另加的操作;
d. 试样的名称和产地;
e. 试验日期,操作人员。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浙江省茶叶公司,商业部茶蓄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孟光、仰方康、何乃云、费蓉雅、王进贤、王黎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1987-11-19批准 1988-07-01实施
‘肆’ 关于:奶茶饮料中茶多酚的检测——gb/t 21733—2008
对茶叶进行茶多酚定性定量分析检测
茶多酚因为其独特的分子结构,有很强的氧化性以及螯合性,所以能很好的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起到抗氧化、抗衰老的效果;同样也因为其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所以茶多酚有很好的螯合性能,能够与蛋白质,金属离子相结合.据了解,茶多酚能与20多种离子产生络合,与其中10多种产生沉淀,再者,络合产物很多会产生明显的色泽变化.由于茶多酚是茶叶中重要的品质之一,所以掌握其检测方法非常重要.由于很多实验室在受条件限制,仅能用硫酸铈滴定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虽然操作复杂,常需要多次滴定或标定(滴定),但这些方法仍是能定量测定茶多酚的.福林酚氧化法作为GB/T8313-2008与酒石酸铁比色法(GB/T8313-2002)在定量分析茶多酚的结果上有许多差异,GB/T8313-2002比GB/T8313-2008测得的结果高33%左右.由于福林酚氧化法是2008年新的国标,所以应用此方法进行茶多酚检测是必要的.茶多酚检测方法需要统一,这样才有利于新产品质量的控制和对新品种的选育,才有真正的指导作用
茶多酚类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元酚的混合物.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茶多酚是茶叶中重要品质成分之一,茶多酚的检测和分析在茶叶理化分析中是十分重要的.茶多酚类也是易被氧化的化合物,定量分析茶多酚的含量一般也是利用其还原性.目前,分析茶多酚的方法很多,在一般实验条件下,都能进行定量分析.常见的分析方法有:GB/T8313-2002(酒石酸铁比色法)、硫酸铈滴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GB/T8313-2008方法二(福林酚氧化法).现将几种茶多酚分析检测方法作如下比较
酒石酸铁比色法
准确称取茶叶磨碎试样3g,加入450ml沸蒸馏水,在沸水浴中浸提45min,每隔10min摇瓶1次,过滤,用少量沸蒸馏水洗涤残渣,滤液合并于5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到刻度,摇匀,准确吸取1ml后加入25ml容量瓶中,加水4ml,酒石酸铁溶液5ml,用pH7.5的缓冲液定容至刻度,混匀.用10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于波长540nm处测定吸光度值
酒石酸铁比色法,是利用茶多酚在一定的pH条件下,酒石酸铁与茶多酚类物质形成蓝紫色或红紫色的络合物,在540nm处有最大吸收值,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茶多酚含量与吸光值呈线性关系,当吸光度是0.5时,茶多酚浓度为1.957mg/ml,可用分光光度法比色测得茶多酚浓度结果
硫酸铈滴定法
准确称取茶叶磨碎试样5g,加入450ml沸蒸馏水,在沸水浴中浸提45min,每隔10min摇瓶1次,过滤,用少量沸蒸馏水洗涤残渣,滤液合并于5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到刻度,摇匀.准确吸取10ml茶汤,加入500ml烧杯中,加300ml水稀释,然后加入5NH2SO410ml和0.1N硫酸铈25ml,混合均匀,反应1h后,另入邻菲罗啉-硫酸亚铁混合指示剂3滴,用0.1N硫酸亚铁溶液滴定至黄色退去、桔黄色出现为滴定终点.硫酸铈滴定法是利用过量的硫酸铈氧化茶多酚,然后用硫酸亚铁进行反滴定,测定过量的硫酸铈.消耗掉的硫酸铈与茶多酚含量成反比,根据生化研究,消耗0.1N的硫酸铈相当于氧化1.93mg的茶多酚
高锰酸钾滴定法
准确称取茶叶磨碎试样3g,加入450ml沸蒸馏水,在沸水浴中浸提45min,每隔10min摇瓶1次,过滤,用少量沸蒸馏水洗涤残渣,滤液合并于5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到刻度,摇匀.准确吸取10ml茶汤于大白瓷皿中,加入靛红溶液25ml、水750ml,用0.02N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终点掌握由蓝色变为绿色,最后转变为淡黄色为止,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量为Aml.再另取100ml茶汤于500ml三角瓶中,加精胶液50ml、酸性饱和氯化钠溶液100ml和高岭土10.00g,塞紧瓶口,充分摇振2-3分钟后过滤,吸取25ml滤液于白大瓷皿中,加入靛红溶液25ml、水750ml,用0.02N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终点掌握由蓝色变为绿色,最后转变为淡黄色为止,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量为Bml.因1ml1N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58.2g茶多酚,再由A减去B值计算,因氧化茶酚而消耗的高锰酸钾量
福林酚氧化法
称量茶叶磨碎试样0.2g(精确到0.1mg)于10ml离心管中,加入在70℃中预热过的70%的甲醇溶液5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湿润,立刻移入70℃水浴中,浸提10min(隔5min搅拌一次),浸提后冷却至室温,转入离心机在3500r/min转速下离心10min,将上清液转移至10ml的容量瓶,残渣再用5ml的70%甲醇溶液提取一次,重复以上操作.合并提取液定容至10ml,摇匀,过0.45μl膜,待用(提取液在4℃下可至多保存24h).同时制备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μg/ml没食子酸工作液.然后分别用移液管移取水(空白对照用)、没食子酸工作液及测试液各1ml分别加入刻度试管中,在各个试管中加入5.0ml福林酚(Folin-Ciocalteu)试剂,反应3-8min内,加入4.0ml7.5%Na2CO3溶液,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室温下放置60min.用10cm比色皿、在波长765nm处测定分光光度值.对应标准曲线上没食子酸浓度即为茶多酚浓度,依此计算出茶多酚含量
茶多酚分析检测方法反应原理比较
这四种用于分析检测茶多酚的反应原理比较相似,主要是利用茶多酚的化学性质,试剂与茶多酚发生显色反应或通过指示剂进行终点滴定
酒石酸铁比色法,是利用茶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蓝紫色的络合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硫酸铈滴定法是利用过量的硫酸铈氧化茶多酚,再用亚铁离子反滴定硫酸铈,用邻菲罗啉-硫酸亚铁混合物作为指示剂,计算出用于氧化茶多酚消耗的硫酸铈物质的量,从而计算出茶多酚浓度
高锰酸钾滴定法主要是用高锰酸钾氧化茶多酚,同时减去未用于氧化茶多酚而消耗的高锰酸钾量,通过氧化茶多酚用去的高锰酸钾量可以计算出茶多酚的浓度
福林酚氧化法是利用福林酚试剂氧化茶多酚中的-OH基团并显蓝色,茶多酚的浓度与蓝色的深浅呈线性关系,可用分光光度计在765nm测定其光度值
茶多酚分析检测方法试剂比较
酒石酸铁比色法所用试剂没有提到标准物质,也不涉及到试剂的准确浓度,对缓冲液要求较高,常需用pH计调节测定
硫酸铈滴定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都涉及到非基准物质的浓度的标定,即需要用基准物质(高纯度、组成恒定、性质稳定等)滴定硫酸铈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这样在实验中大大地增加了工作量,而且由于自身操作等因素,滴定时常很难分辨滴定终点,故而会带来更多的误差.尤其在硫酸铈滴定法中,用于标定硫酸铈浓度的硫酸亚铁铵溶液仍需要用高锰酸钾滴定,而高锰酸钾仍非基准物质,仍需要一种基准物质标定.这样,这个检测分析中,就会很多次的滴定,既费时又费力.在高锰酸钾滴定法中,第二次滴定中的精胶液和高岭土具体为何物,有什么作用尚不可知,也有文献报道是用蒸馏水加入靛红进行滴定,来测得未用于氧化茶多酚消耗的高锰酸钾量,在福林酚氧化法中,需要用没食子酸作为标准物质,较为准确
茶多酚分析检测方法使用仪器比较
酒石酸铁比色法和福林酚氧化法都用到了分光光度计,福林酚氧化法中还用到了离心机,其它都为常规器具和试剂.而硫酸铈滴定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只用到了实验室最为常规的玻璃器具和一些实验药品.这样,在一个简陋的实验室中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进行测定茶多酚的含量了.由于酒石酸铁比色法早在1987年就定为茶多酚检测的国家标准,现在条件一般的实验室都还是分光光度计的.福林酚氧化法中使用离心机,只能在条件较好的实验室中进行
茶多酚分析检测方法提取方式比较
酒石酸铁比色法、硫酸铈滴定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三种都在沸水浴上浸提45min得到茶汤,这点与人们饮茶习惯一致,但由于浸提时时间长,温度高,不利于茶多酚稳定.福林酚氧化法是用70%甲醇在70℃水浴上浸提10min提取茶多酚,时间短、温度低有利于茶多酚的稳定,但由于是用70%甲醇浸提,甲醇的沸点是64.5℃,这样常对人造成一定的伤害
茶多酚的分析检测方法整体比较
蛋白质沉淀法:利用与蛋白质的络合沉淀特征检测茶多酚的含量
金属离子螯合法:就像GB/T8313-2002茶叶和GB/T21733-2008茶饮料中的检测方法一样,利用多酚羟基与铁离子的螯合变成蓝紫色的特性,在540nm出进行检测
氧化法:高锰酸钾与茶多酚的氧化滴定,但是这种方法误差较大,所以目前已经用的很少了
再就是GB/T8313-2008的福林酚法,利用福林酚能将茶多酚氧化然后自己被还原呈蓝色的特征
目前使用的比较多的就是GB/T8313-2002的酒石酸亚铁法与GB/T8313-2008中的福林酚试剂法!酒石酸亚铁法作为茶多酚检测的经典方法在国内被应用了几十年,采用3.913的经验系数进行茶多酚的检测,但是在"食品添加剂茶多酚"的检测标准中则是以没食子酸作标准曲线,系数2.78.同样的茶多酚检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系数呢,很多人或许会疑惑?!但实际上3.913的的系数是以茶叶的乙酸乙酯分离物作为标定物质作标准曲线的,因为乙酸乙酯分离物中不仅仅包括了多酚类物质,还包括了一些其他内涵成分,所以检测结果会偏大,目前主要用于饮料行业中,而2.78的系数则主要用在植物提取物茶多酚领域,其主要区别在于采用的标定物不一致!当然酒石酸亚铁法也有自身的缺点:茶多酚是一种复合物,并非单一组分,其中包括了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等等,不同的组分与铁离子络合颜色并非完全一致,所以对于一般成分比较复杂的植物多酚并不适用
再来谈谈福林酚法:福林酚法主要利用福林酚的强氧化性,与多酚反应变蓝,在765nm处进行检测,当然了,福林酚还用于蛋白质的检测中,正是因为这点,所以福林酚并不能有效区分茶多酚,一些还原性氨基酸,植物中非多酚类酚性物质,抗坏血酸等等,这也是它的局限性.当然了,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很多朋友最关注的是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到底有多大差异,经本人一天的实验,当然可能有不尽完善之处,两者差异大概在30%左右,如果以酒石酸亚铁法采取2.78的系数,则差异不大,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GB/T8313-2002中标准曲线的制作并非纯粹的茶多酚.再者,就GB/T8313-2008中一些问题,我咨询了标准校订单位的王盈峰教授,标准中的刻度试管容积为10ml,所以大家在标准曲线的绘制中要注意了
最后,无论是8313-2002还是8313-2008,茶多酚的检测方法不断更新,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也为中国茶叶走出去提供了契机,新方法中也还有很多不尽完善之处,还需要茶学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完善.提醒大家,"尽信书不如无书",真是因为福林酚法有他自身的不足,所以不同的产品还是需要区别对待!GB/T8313-2008标准曲线以及相关数据y=-1.1862+92.0488xug10A0.120203040500.2300.3400.4520.552相关系数0.9998GB/T21733解读GB/T21733-2008GB/T21733-2008与GB/T8313-2008两个标准几乎同时更新,前者作为茶饮料的标准仍然以酒石酸亚铁法作为检测方法,而后者作为茶叶的检测方法则采用福林酚法,如果两者检测结果没有太大的差异,那也就算了,可关键是两者检测差异极为显着,所以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是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茶饮料企业之所以不用福林酚法主要还是存在以下两点原因:1,福林酚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测定茶多酚的含量,但是在茶饮料中茶多酚与抗坏血酸等抗氧化剂浓度均为几百PPM,所以这个确实不好判定,这也是福林酚法的局限性;2,如果采用福林酚法检测原料中茶多酚,检测结果比较低.再进行灌装,前后衔接不上,这个不符合饮料企业的利益.前面也说了.3.913是一个经验系数,所以真正要准确测定茶多酚我们还得用2.78的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系数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如果用2.78的系数来做GB/T8313-2002中的茶叶多酚,然后用HPLC测定儿茶素,结果发现儿茶素占茶多酚的比例高达80%以上但是在食品添加剂茶多酚中QB2451-1995,儿茶素占茶多酚含量大概在60%左右同样是茶叶提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前面我也提到了,茶叶中的多酚类主要包括儿茶素类,花青素类,黄酮类而在这三者中,黄酮类是不能溶于水的或者说水溶性差我们GB/T8313-2002中采用的是水提取,而一般的食品添加剂茶多酚则采用的是乙醇提取前者提取物中不包括黄酮,后者提取物种包括了黄酮,所以儿茶素在茶多酚中的比例就会下降,会有这样的差异.但是如果茶多酚行业采用水提取,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目前与茶多酚检测的标准包括QB2451-1995,食品添加剂茶多酚(没食子酸作标准曲线,然后以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检测);GB/T8313-2008茶叶多酚检测标准(没食子酸作标准曲线,福林酚法);GB/T21733-2008茶饮料标准(传统的3.913为系数,酒石酸亚铁比色法).GB/T8313-2008针对茶叶,固然能与国际接轨,利于中国茶叶走出去是件好事
但对于速溶茶企业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以茶叶水提取照说应该依照GB/T8313-2008的检测方法,但是目标客户是速溶茶企业,又得遵循GB/T21733-2008的检测方法,一来一回,数据相差30%左右,没有参照价值.其实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QB2451-1995的检测方法,一则与GB/T8313-2008检测结果相差不大,二来可以兼顾到上下游!当然了,掌握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原理,数据差异就能够灵活应用,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的能力的!所以,有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指导,把配套培训做到位
说实话我没看懂……希望你看过之后对你有帮助,在整理这篇文章的时候大致上了解了,方法有很多种,标准没统一。。具体的在我空间里面茶产业茶文化现代化里面有
‘伍’ 茶多酚儿茶素通常用什么方法检测
原理: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络合物。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仪器和用具: 实验室常规仪器及下列各项:分析天平: 感量0.0001g。分光光度仪。 试剂和溶液: 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AR),水为蒸馏水。 1 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1。
‘陆’ 茶多酚检测方法
茶多酚的检测原理茶叶中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检测茶多酚的仪器和用具
实验室常规仪器及下列各项:分析天平:感量0.0001g;分光光度仪。检测茶多酚所用的试剂和溶液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AR),水为蒸馏水。
pH7.5磷酸盐缓冲液:磷酸氢钠:称取23.377g磷酸氢二钠,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磷酸二氢钾:称取9.078g磷酸二氢钾,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
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1g(准确至0.0001g)硫酸亚铁和5g(准确至0.0001g)酒石酸钾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溶液应避光,低温保存,有效期一个月)。
取上述磷酸氢二钾溶液85ml和磷酸二氢钾溶液15ml混合均匀。检测茶多酚操作步骤步骤一:取样按《茶取样》的规定取样。
步骤二:试样的制备按《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的规定,制备试样。步骤三:酒石酸亚铁溶液的制备按《茶水浸出物测定》中的规定,制备试液。
步骤四:pH7.5磷酸盐缓冲液测定准确吸取酒石酸亚铁溶液1mL,注入25mL的容量瓶中,加水4mL和酒石酸亚铁溶液5mL,充分混合,再加pH7.5的缓冲液至刻度。
步骤五:用10mm比色杯,在波长540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步骤六:结果计算计算方法和公式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以干态质量百分率表示。
步骤七:按下式计算:A×1.957×2L1茶多酚(%)=─×─×100100L2×M×m式中:L1—试液的总量,mL;L2—测定时的用液量,mL;M—试样的质量,g;m—试样干物质含量百分率,%;A—试样的吸光度;1.957—用10mm比色杯,当吸光度等于0.50时,每毫升茶汤中含茶多酚相当于1.957mg。
步骤八:如果符合重复性的要求,则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重复性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每100g试样不得超过0.5g。
‘柒’ 高锰酸钾滴定茶多酚含量测定
实验三 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体验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过程,学习沉淀萃取法的原理与工艺流程。
二、实验原理
茶叶茶多酚易溶于热水中,利用茶多酚能与Ca、Hg等金属离子产生络合沉淀的现象将茶多酚从提取液中分离离心出来。
在用靛红作指示剂的情况下,样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物质基本上都属于茶多酚类物质。
根据消耗1mL 0.318g/100mL的高锰酸钾相当于5.82mg茶多酚的换算常数,计算出茶多酚的含量。
三、实验用品
1、仪器和小型用具:
加热回流装置、500 ml烧杯、布氏漏斗+减压过滤装置、滤纸、滴管、长搅拌棒、pH试纸(满足pH=4、pH=7两个范围)、天平、药勺、水浴锅、三角瓶、铁架台+滴定管。
2、材料:茶叶(市售绿茶叶末) 共350g
3、试剂:
乙醇(95%食用酒精)、3mol/L氯化钙、3mol/L氯化锌、乙酸乙酯
四、实验步骤
(一)提取工艺流程
原料→粗粉碎→热水浸提→加盐→调pH→离心→弃上清液→稀酸转溶→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干燥
1、原料粉碎
2、热水浸提:原料2.5-25g,与水按照质量比1:10在100℃热水中浸泡,边加热边搅拌。
3、加盐:在浸提液中加入3mol/L氯化钙或3mol/L氯化锌。若无沉淀产生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调节pH。
4、离心:用离心机离心收集滤渣或沉淀。
5、稀酸转溶:加入稀盐酸至沉淀溶解。取部分样品稀释定容进行检测。
6、转溶水液加乙酸乙酯萃取。
7、浓缩干燥:真空干燥。
(二)热水浸提粗品检测
取200mL蒸馏水放在有柄瓷皿中,加入0.1%靛红溶液5mL,再加入供试液5mL。开动搅拌器,用已标定的KMnO4溶液进行连搅拌边滴定,滴定速度不宜太快,一般以1s1滴为宜,接近滴定终点时再应慢滴。滴定溶液由深蓝色转变为亮黄色为止,记下消耗高锰酸钾的毫升数为A值。
(三)结果计算
茶多酚含量(%)=(A- B)×W× T×0.00582×100/0.318/ m/ V
式中A——样品液消耗的KMnO4量,mL;
B——空白液消耗的KMnO4量,mL;
W一KMnO4浓度,%;
m——样品质量,g;
V——吸取样品液量,mL;
T—提取样品液量,mL。
五、思考题
讨论加盐的种类、调节pH与加盐的测序、pH值等因素对茶多酚沉淀得率的影响。
‘捌’ 茶多酚检测国家标准
法律分析:茶多酚测定规定了对茶叶中茶多酚测定的原理、仪器和用具、试剂和溶液、操作方法及结果计算方法。适用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不适用于茶叶提取物制品中茶多酚的测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第三条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
‘玖’ 奶茶如何测定茶多酚
根据茶多酚易氧化、对某些试剂显色的特性,国内外常用高锰酸钾滴定法(Iowenthal-Neubaur法)和比色法。前者是应用靛红(指示剂)存在时高锰酸钾对茶多酚氧化,根据高锰酸钾氧化的消耗量计算茶多酚的含量,操作简便易行。
但滴定终点较难掌握,容易造成误差。后者是以酒石酸铁能与茶多酚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显色强度与茶多酚含量成正比的原理,计算出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已被列为国家标准(GB 8313-87)。与此两种测定方法原理相似的有:硫酸铈滴定法、络合滴定法、草酸酞钾比色法、苯酚比色法、福林-丹尼斯显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