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解方程最简便的方法
解方程的主要步骤就在于去分母去括号,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一
只要一步一步做,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首先看方程中有没有带有分母的分式,我们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约去分母,然后将括号展开,就得到了去分母去括号后的式子,将未知数移动到方程的左侧,其他数移动到右侧,除以未知数前面的系数,就得到最后的结果。对于一些特殊的方程我们可以通过代入法直接得到结果,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通过完全开平方形式得到,或者万能公式。以上就是解方程的主要计算方法。
一、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因为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具有的性质方程都具有。
1、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2、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乘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3、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
二、两步、三步运算的方程的解法
两步、三步运算的方程,可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运算,先把原方程转化为一步求解的方程,在求出方程的解。
三、根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1、根据加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2、根据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在减法中,被减速=差+减数。
(2)最简单的方程解决方法扩展阅读
解方程步骤
⑴有分母先去分母
⑵有括号就去括号
⑶需要移项就进行移项
⑷合并同类项
⑸系数化为1求得未知数的值
⑹ 开头要写“解”
例如:
3+x=18
解:x=18-3
x=15
Ⅲ 数学解方程有几种方法
1、估算法:刚学解方程时的入门方法。直接估计方程的解,然后代入原方程验证。
2、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
3、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变形为单项式
4、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
例如:3+x=18
解:x=18-3
x=15
5、去括号:运用去括号法则,将方程中的括号去掉。
4x+2(79-x)=192
解: 4x+158-2x=192
4x-2x+158=192
2x+158=192
2x=192-158
x=17
6、公式法:有一些方程,已经研究出解的一般形式,成为固定的公式,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可解的多元高次的方程一般都有公式可循。
7、函数图像法:利用方程的解为两个以上关联函数图像的交点的几何意义求解。
(3)最简单的方程解决方法扩展阅读
解方程依据
1、移项变号:把方程中的某些项带着前面的符号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并且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以,除以变乘;
2、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
(1)a+c=b+c
(2)a-c=b-c
性质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不为0)。则:
a×c=b×c 或a/c=b/c
性质3:若a=b,则b=a(等式的对称性)。
性质4:若a=b,b=c则a=c(等式的传递性)。
Ⅳ 解方程的简便方法运算
解方程的简便方法一般是猜出来一个根,然后用短除法做,最后到二次方程,就用求根公式做就可以了。
Ⅳ 最简单的解方程
1.去分母,这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首要步骤,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首先要去分母,当然如果方程中没有分母,省去此步骤。
2.去括号,去除分母之后,就该完成括号的去除了,如果有分母,先去分母再去除括号,没有括号的话可以省去此步骤。
3.移项,每个一元一次方程都会有的一步,就是把同类项的数据移动到同一边,把未移动到等号的左边。
4.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临门一脚,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合并同类项的时候要遵循合并同类项法则。
Ⅵ 解方程的方法初中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Ⅶ 解方程有几种方法如何才能轻松求解
在上小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接触到加法、乘法、除法和减法,在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比如说五六年级就有可能接触到方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方程是比较难的,但是如果你掌握到解方程的技巧,也能够轻松的把方程解出来。那你知道解方程有几种方法吗?如何才能够轻松求解呢?
总结
所以虽然方程比较难,但是如果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将这个方程解出来。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应该一步一步的学习,将基础打好之后才能够把比较难的题解出来。
Ⅷ 解方程简单点的方法
1.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不是对所有的三次方程都适用,只对一些简单的三次方程适用.对于大多数的三次方程,只有先求出它的根,才能作因式分解。当然,对一些简单的三次方程能用因式分解求解的,当然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很方便,直接把三次方程降次。 例如:解方程x^3-x=0 对左边作因式分解,得x(x+1)(x-1)=0,得方程的三个根:x1=0;x2=1;x3=—1。 2.一种换元法 对于一般形式的三次方程,先将方程化为x^3+px+q=0的特殊型。 令x=z—p/3z,代入并化简,得:z^3-p/27z+q=0。再令z=w,代入,得:w^2+p/27w+q=0.这实际上是关于w的二次方程。解出w,再顺次解出z,x。 3.导数求解法 利用导数,求的函数的极大极小值,单调递增及递减区间,画出函数图像,有利于方程的大致解答,并且能快速得到方程解的个数,此法十分适用于高中数学题的解答。 如f(x)=x^3+x+1,移项得x^3+x=-1,设y1=x^3+x,y2=-1, y1的导数y1'=3x^2+1,得y1'恒大于0,y1在R上单调递增,所以方程仅一个解,且当y1=-1时x在-1与-2之间,可根据f(x1)f(x2)<0的公式,无限逼近,求得较精确的解。 4.盛金公式法 三次方程应用广泛。用根号解一元三次方程,虽然有着名的卡尔丹公式,并有相应的判别法,但使用卡尔丹公式解题比较复杂,缺乏直观性。范盛金推导出一套直接用a、b、c、d表达的较简明形式的一元三次方程的一般式新求根公式,并建立了新判别法
请采纳。
Ⅸ 怎样简单解方程
解方程其实只要仔细都是简单的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只要移项不要错,就一定可以解出来
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时候不但要仔细还要耐心,特别是在因式分解的时候,分不出来不要着急,静下心来多试几次一定可分出来的,再不行就用杀手锏,求根公式!!
分式方程到最后也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要注意的是在去分母的时候分子不要错,分子一错,后面就全错,解出来之后还要带回原方程去检验,只要分母不为0,那么就是远方程的解
无理方程,特别是有2个根号的无理方程解的时候要仔细再仔细,完全平方的时候不要跳步,很容易就会出错的,解完后也是要带回原方程去检验,检验的时候一定要一步步算下来,因为它不像分式方程,根号里面大于0的就是原方程的解,在平方的时候会不本来的负数变成正数,所以要全部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