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环境检测包含哪些检测内容
检测内容
水质检测
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生活饮用水、地下水、工业冷却水、中央空调水、海水的—水温,臭,色度,浊度,酸度,碱度,透明度,总残渣,pH值,矿化度,总硬度,悬浮物,硫化物,电导率,全盐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砷,硒,总汞,铜,铅,镉,锌,银,铝,钡,六价铬,总铬,镍,铁,锰,钾,钠,钙,镁,溶解氧,氨氮(铵盐),凯氏氮,亚硝酸盐(氮),氟化物,硝酸盐(氮)、硝酸根 ,硫酸盐,总氮,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总氰化物,氰化物,氯化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挥发性酚,石油类,动、植物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乙烯 等等。
检测方法
1 【pH值】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
2 【溶解氧】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 GB/T11913-1989
碘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3 【臭和味】 文字描述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4 【侵蚀性二氧化碳】 甲基橙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5 【酸度】 酸度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6 【碱度(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7 【色 度】 水质 色度的测定GB 11903-89
8 【浊 度】 水质 浊度的测定GB 13200-91
便携式浊度计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9 【悬浮物(SS)】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GB 11901-89
10【总残渣】 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1【全盐量(溶解性固体)】 水质 全盐量的测定 重量法 HJ/T 51-1999
12【总硬度(钙和镁总量)】 水质 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GB 7477-87
13【高锰酸盐指数】 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GB 11892-89
14【化学需氧量(COD)】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HJ 828—2017
1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HJ 505-2009
16【氨 氮】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HJ 536-2009
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7【硝酸盐氮】水质 硝酸盐氮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 346-2007
水质 硝酸盐氮的测定 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 GB 7480-87
18【亚硝酸盐氮】 水质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 7493-87
19【六价铬】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酸二肼分光光度法 GB 7467-87
20【总氮】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 636-2012
21【总磷】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 11893-89
22【磷酸盐】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23【硝基苯类】 还原-偶氮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24【苯胺类】 水质 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 GB/T11889-1989
25【游离氯】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 GB/T11897-1989
26【总氯】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 GB/T11897-1989
27【氟化物】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GB/T7484-1987
28【氯化物】 水质 氯化物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 GB/T11896-19879
29【硫酸盐】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 重量法 GB 11899-89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GB/T 342-2007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30【硫化物】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亚甲基兰分光光度法 GB/T 16489-1996
3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GB 7494-87
32【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 HJ 637-2018
水质 石油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HJ 970-2018
33【总铬】 水质 总铬的测定 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 7466-87
水质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757-2015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34【锌】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475-87
35【镉】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475-87
36【镍】 水质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1912-89
33【钾】 水质 钾、钠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1904-89
34【钠】 水质 钾、钠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1904-89
35【钙】 水质 钙、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1905-89
36【镁】 水质 钙、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1905-89
37【铁】 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1911-89
38【锰】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1911-89
39【溶解性铁】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1911-89
40【银】 水质 银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1907-89
41【甲醛】水质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HJ 601-2011
空气废气
一般的废气有:发电机废气、食堂油烟、食堂火烟、焊焬废气、窑炉废气、 锅炉废气、金属废气、酸雾(盐酸、硫酸),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废气,恶臭,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新风量,锅炉烟尘,工业炉窑烟尘,烟气林格曼黑度,可吸入颗粒物,铬酸雾,氨,氟化物,,二氧化氮,氮氧化物,恶 臭,臭 氧,二氧化硫,二硫化碳,一氧化碳,氨,氯化氢,氯气,酚类化合物,饮食业油烟,苯胺类,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醇,丙酮,丙烯醛,非甲烷总烃,总烃,丙烯醛,乙醛,氯化烯,硝基苯,甲烷,镍,镉,锡,硒 等等。
空气污染物
甲醛、氨、苯、氡、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工作场所废气
包括甲醛、粉尘、氨、苯系物等有机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铅、锡等金属、氯化氢等酸性物、土壤对PH值、水分、砷、铅、镉、铜、锌、汞、铬 等等。
相关检测方法分别如下:
1 【温度】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13-2000
2 【相对湿度】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GB/T 18204.14-2000
3 【空气流速】公共场所风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15-2000
4 【总悬浮颗粒】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5432-1995
5 【锅炉烟尘】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 5468-1991
6 【工业炉窑烟尘颗粒物】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
7 【烟气林格曼黑度】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 5468 -1991
8 【一氧化碳】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GB/T 9801-198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T 44-1999
9 【二氧化碳】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24-2000
10【臭氧】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HJ 504-2009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 GB/T 18204.27-2000
11【二氧化硫】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15262-1994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12【氮氧化物】空气质量 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GB/T8969-1988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奈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79-200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 43-1999
13【二氧化氮】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奈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79-2009
14【硫化氢】空气中硫化氢的测定 亚甲基蓝光度法 GB/T11742-1989
亚甲基蓝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空气质量 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14678-93
15【氟化物】环境空气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 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HJ 955-2018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HJ/T 67-2001
16 【氨】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14668-2009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4679-1993
公共场所 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GB/T 18204.25-2000
17【氯气】固定源排气中 氯气的测定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HJ/T 30-1999
18【硝基苯类】空气质量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的测定 锌还原-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501-1995
19【苯胺类】空气质量 苯胺类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 15502-1995
20【硫酸雾】硫酸浓缩尾气 硫酸雾的测定 铬酸钡比色法GB/T 4920-1985
21【铬酸雾】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HJ/T 29-1999
22【酚类化合物】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T 32-1999
23【甲醛】环境空气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15516-1995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GB/T 18204.26-2000
24【丙酮】气相色谱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25【铅】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15264-1994
26【镍】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3.1-2001
27【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28【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29【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30【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31【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32【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固体弃物
土壤、底质和固体废弃物
固废物中的检测项目有:汞、铅、锌、铜、镉、镍、铍、钡 、砷、硒 、硼、磷、钼、氨、铵 、恶臭、COD、BOD、PH值、大肠菌、硫化氢 、悬浮物、氟化物 、氰化物、氯化物、多氯联苯、放射性核素、总铬/六价铬等等。
物理因素
环境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厂界噪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职业噪声、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激光辐射、微波辐射、紫外辐射、高温气象条件(WBGT)、噪声、照度、Y射线、氡222Rn 等等。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游离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苯,甲苯和二甲苯、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 等等。
化学有害因素
铅及其化合物,汞,锰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钒及其化合物,铬酸盐,重铬酸盐,三价铬,氧化锌,磷化氢,氧化镁,氨基氰,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按Ba计),苯,苯胺,苯基醚(二苯醚),苯硫磷,苯乙烯,丙醇,丙酸,丙酮,丙烯醇,丙烯腈,丙烯醛,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酰胺,二甲苯(全部异构体),二甲苯胺,二硫化碳,1,2-二氯丙烷,二氯二氟甲烷,二氯甲烷,二氯乙炔,1,2-二氯乙烷,1,2-二氯乙,二缩水甘油醚,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氯,二氧化碳,,乙醛,乙酸,乙酸丙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戊酯,乙酸乙烯酯,总尘,呼尘,游离二氧化硅,三氯甲烷,三氯乙醛,三氯乙烯,三硝基甲苯,甲酚(全部异构体),甲醛,甲酸,磷酸二丁基苯酯,硫化氢,硫酸及三氧化硫,氯丙酮 等等。
相关检测方法如下:
1 【PH】森林土壤PH测定LY/T 1239-1999
2 【总铬】土壤质量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法GB/T 17137-1997
3 【铜】固体废物 铜、锌、铅、镉的测定 直接吸入火焰分光光度法GB/T 15555.2-1997
4 【锌】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8-1997
固体废物 铜、锌、铅、镉的测定 直接吸入火焰分光光度法GB/T 15555.2-1997
5 【铅】固体废物 铜、锌、铅、镉的测定 直接吸入火焰分光光度法GB/T 15555.2-1997
6 【镉】固体废物 铜、锌、铅、镉的测定 直接吸入火焰分光光度法GB/T 15555.2-1997
7 【镍】固体废物 镍的测定 直接吸入火焰分光光度法GB/T 15555.9-1997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9-1997
8 【氟化物】固体废物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5555.11-1995
离子选择电极法 《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1992年
9 【六价铬】固体废物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15555.4-1995
10【硫化物】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国家环保总局1989年
11【有机质】重铬酸钾容量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室内环境检测
室内环境检测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以间断或连续的形式定量地测定环境因子及其他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观察并分析其环境影响过程与程度的科学活动。 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研究表明:中国是人口大国,通过对各地方性人口健康调查发现室内环境检测指数较好的环境人口普遍寿龄高于居住在环境较差的地方的寿龄。这是室内环境检测中不可否认的结果。
噪声
工作场所环境噪声,是指在生产车间及作业场所所产生的噪声环境.我们国家的职业噪声限值标准为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85dB。
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国内外现都已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病之一。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它常又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等产生的、在厂界处进行测量和控制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是指在城市建筑施工期间施工场地所产生的环境噪声.其噪声限值主要指与敏感区域相应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处的限值,2011年前的标准是从土石方、打桩、结构、装修这几个施工阶段规定的噪声限值,2011年出的标准限值统一规定为昼间70dB,夜间55dB。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分为昼间和夜间噪声限值。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是指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区域。乡村生活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辐射
包括氡气浓度检测、 χ、γ放射性检测、电磁辐射检测 、热、紫外线辐射检测。
职业卫生评价检测
包括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工作场所化学因素检测、粉尘、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检测、OHSAS18000体系认证检测。
环保装置检测
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成套装置检测和油水分离装置检测。
建筑材料检测
包括建筑材料有害物质检测和板材、涂料、油漆检测。
‘贰’ 检测的环境检测
空气和废气(含室内空气)
一般的废气有:发电机废气、食堂油烟、食堂火烟、焊焬废气、窑炉废气、 锅炉废气、金属废气、酸雾(盐酸、硫酸),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废气,恶臭,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新风量,锅炉烟尘,工业炉窑烟尘,烟气林格曼黑度,可吸入颗粒物,铬酸雾,氨,氟化物,,二氧化氮,氮氧化物,恶 臭,臭 氧,二氧化硫,二硫化碳,一氧化碳,氨,氯化氢,氯气,酚类化合物,饮食业油烟,苯胺类,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醇,丙酮,丙烯醛,非甲烷总烃,总烃,丙烯醛,乙醛,氯化烯,硝基苯,甲烷,镍,镉,锡,硒 等等。
其中室内的主要有:甲醛、氨、苯、氡、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工作场所空气主要有:包括甲醛、氨、苯系物等有机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铅、锡等金属、氯化氢等酸性物、土壤对PH值、水分、砷、铅、镉、铜、锌、汞、铬 等等。
相关检测方法分别如下:
1 【温度】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T18204.13-2000
2 【相对湿度】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GB/T 18204.14-2000
3 【空气流速】公共场所风度测定方法 GB/T18204.15-2000
4 【总悬浮颗粒】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5432-1995
5 【锅炉烟尘】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5468-1991
6 【工业炉窑烟尘颗粒物】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
7 【烟气林格曼黑度】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5468 -1991
8 【一氧化碳】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GB/T 9801-198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T 44-1999
9 【二氧化碳】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18204.24-2000
10【臭氧】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15437-1995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 GB/T18204.27-2000
11【二氧化硫】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15262-1994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12【氮氧化物】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GB/T8969-1988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6-1995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 43-1999
13【二氧化氮】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15435-1999
14【硫化氢】空气中硫化氢的测定 亚甲基兰光度法 GB/T11742-1989
15【氟化物】环境空气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15433-1995
环境空气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 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15434-1995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HJ/T67-2001
16【氨】空气质量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14668-1993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14679-1993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GB/T18204.25-2000
17【氯气】固定源排气中 氯气的测定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HJ/T30-1999
18【硝基苯类】空气质量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的测定 锌还原-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15501-1995
19【苯胺类】空气质量 苯胺类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15502-1995
20【硫酸雾】硫酸浓缩尾气 硫酸雾的测定 铬酸钡比色法GB/T 4920-1985
21【铬酸雾】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HJ/T 29-1999
22【酚类化合物】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T32-1999
23【甲醛】环境空气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15516-1995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GB/T 18204.26-2000
24【丙酮】气相色谱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25【铅】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15264-1994
26【镍】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3.1-2001
27【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28【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29【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30【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31【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32 【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叁’ 丙烯醛的官能团检验方法
1、加入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加热,有红色沉淀,证明有醛基
2、然后加入溴水,褪色,证明有碳碳双键
‘肆’ 检验丙烯醛中的碳碳双键 急!!!
可以先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将醛基氧化成羧基,然后再用溴水检验双键,因为醛基会影响双键的检测,而羧基则不会影响双键的检。
‘伍’ 甲基丙烯醛水份怎样检测
卡尔费休方法自1935年由卡尔费休提出,采用I2、SO2、吡啶、无水CH3OH(含水量在0.05%以下)配制成试剂,测定出试剂的水当量,在试剂与样品中的水进行反应后,通过计算试剂消耗量而计算出样品中水含量,国际标准化组织把这个方法定为测微量水分国际标准,我们国家也把这个方法定为国家标准测微量水分。
‘陆’ 卫生部卫监发(1998)第19号文件
发文单位:卫生部
文 号:卫监发[1998]第19号
发布日期:1998-5-11
执行日期:1998-5-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为进一步加强对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评审工作的管理,现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安全性评价规定》、《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评价规定》、《饮水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定》、《反渗透饮水处理装置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1.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安全性评价规定
2.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评价规定
3.饮水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定
4.反渗透饮水处理装置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定
卫生部
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一日
附件1: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安全性评价规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饮用水输配水设备(供水系统的输配水管、设备、机械部件)和防护材料的卫生安全性要求和监测检验方法。
本规定适用于与饮用水以及饮用水处理剂直接接触的物质和产品,这些物质和产品系指用于供水系统的输配水管、设备、机械部件(如阀门、加氯设备、水处理剂加入器等)以及防护材料(如涂料、内衬等)。
2.引用标准
GB574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50-8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7919-87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3.内容
3.1 凡与饮用水接触的输配水设备和防护材料不得污染水质,管网末梢水水质必须符合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3.2 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和防护材料必须按附录A的规定分别进行浸泡试验。
3.3 浸泡水需按附件A的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必须分别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
3.4 浸泡水尚需按附录B的方法进行下列毒理学试验。
3.4.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不得小于10g/kg体重。
3.4.2 两项致突变试验:基因突变试验和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两项试验均需为阴性。
3.5 生产与饮用水接触的输配水设备和防护材料所用原料应使用食品级。
4.监测检测方法:见附件A和B
附件A.1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与饮用水接触的设备浸泡水水质的检验
1.样品预处理
1.1 采样:为尽可能符合应用条件,在浸泡试验中应使用输配水管或有关产品的最终产品。当最终产品容积过大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按比例适当缩小。
1.2 预处理:用自来水将试样清洗干净,并连续冲洗30分钟,然后浸泡水立即浸泡。
1.3 浸泡试验:
1.3.1 浸泡水制备:
1.3.1.1 试剂:
1.3.1.1.1 纯水: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其电导率为<2μS/cm.
1.3.1.1.2 0.025mol/L氯贮备液:取7.3ml试剂级次氯酸钠(NaClO,50g/L),用纯水稀释至200ml,贮于密闭具塞的棕色瓶中,于20℃避光保存,每周新鲜配制。
注1:测定氯含量:取1.0ml氯贮备液,用水稀释至1.0L,立即分析总余氯,将此值定为“A".
注2:测定所需的余氯:为了获得2.0mg/L余氯,需要向浸泡水中加入氯贮备液的量,按下式计算:
V——需加入氯贮备液的体积,ml
B——标准浸泡水的体积,L
A——氯贮备液的浓度,mg/L
1.3.1.1.3 0.04mol/L钙硬度贮备液:称取4.44g无水氯化钙(CaCl2)溶于纯水中,稀释至1.0L,充分混匀,每周新鲜配制。
1.3.1.1.4 0.04mol/L碳酸氢钠缓冲液:3.36g碳酸氢钠(NaHCO3)溶于纯水中,并用纯水稀释至1L,充分混匀。每周新鲜配制。
1.3.1.2 浸泡水的配制:配制pH为8、硬度为100mg/L、有效氯为2mg/L的浸泡水方法如下:取25mL碳酸氢钠的缓冲液(1.3.1.1.4)、25mL硬度贮备液(1.3.1.1.3)以及所需的氯贮备液(见1.3.1.1.2),用纯水稀释至1L.按此比例配制实际所需要的浸泡水。
1.3.2 浸泡:
1.3.2.1 浸泡条件:受试产品接触浸泡水的表面积与浸泡水的容积之比不小于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最大的比例。对于输配水管应使用该类产品中直径最小的。
1.3.2.2 浸泡试验:
1.3.2.2.1 用试验用浸泡水充满受试水管或水箱,不留空隙,两端用包有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干净软木塞或橡皮塞塞紧,在25±5℃避光的条件下浸泡24±1小时。
1.3.2.2.2 对于机械部件,如不能在部件内进行浸泡试验时,可将部件放在玻璃容器中浸泡,条件同上。
1.3.2.2.3 另取相同容积玻璃容器,加满试验用浸泡水,在相同条件下放置24±1小时,作空白对照。
1.3.3 浸泡水的收集和保存:浸泡一段时间后,立即将浸泡水放入预先洗净的样品瓶内。一般收集和分析间隔的时间尽可能缩短。水样收集和保存方法: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
2.检验方法:按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附件A.2与饮用水接触的防护材料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与饮用水接触的防护材料浸泡水水质的检验。
1.样品预处理:
1.1 试样的制备:
1.1.1 按生产厂提供的使用条件(如涂层厚度、涂后干燥时间等)制备试样可将涂层涂在玻璃片上,如玻璃片不合适,可根据生产厂的建议选用。
1.1.2 取70×300mm玻璃片,洗净烘干。在玻璃片两面70×120mm面积上,按实际使用厚度涂以涂料。在干燥处自然干燥,制成涂料片。
1.2 预处理:用自来水将试样涂料片清洗干净,立即进行浸泡试验。
1.3 浸泡试验:
1.3.1 浸泡水制备:同《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1.3.1条。
1.3.2 浸泡条件:试样的表面积与浸泡水容积比为50cm2/L.如为多层涂料,则将各层涂料分别涂在玻璃片(或根据生产厂的建议选用)上,同时固定在浸泡水中。每种涂料试样与浸泡水容积比均按50cm2/L计算。
1.3.3 浸泡:
1.3.3.1 将试验片未涂防护涂料的部分分别插入放于玻璃容器中的玻璃固定架上,使样片保持垂直,互不接触;或者将试验片悬挂于玻璃容器中。在密闭、避光25±5℃温度条件下进行浸泡。于浸泡后1、3、5、10、20天和30天收集全部浸泡水,供检测分析用,观察溶出污染物浓度的衰减情况,第30天的浸泡水中污染物用于评价是否符合本卫生标准的规定。在收集浸泡水的同时,全部换入新的浸泡水。
1.3.3.2 制备空白对照时,除玻璃片上不涂防护材料外,其他一切试验条件同1.3.3.1.
1.3.4 浸泡水收集和保存:按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2.检验方法:
2.1 甲醛按GB5009.69-85《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涂料卫生标准分析方法》游离甲醛测定。
2.2 乙醛、丙烯醛按GB1193489《水源水中乙醛、丙烯醛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气相色谱法》。
3.其他的方法按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附件B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卫生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
1.适用范围
本程序和方法适用于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包括一切与饮用水接触的设备)和防护材料的卫生毒理学评价。当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和防护材料在水中的溶出物质未规定最大容许浓度时,需按本方法进行毒理学试验确定其在饮用水中的限值。
2.总要求
2.1 生产者必须提供以下资料:
2.1.1 产品应用条件、应用范围、理化性质;
2.1.2 配方、生产方法;
2.1.3 配方各成分的化学结构式、杂质成分和含量;
2.1.4 在饮用水浸泡过程中可能溶出的物质及估计浓度。
2.2 生产者必须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制备试样和提供试验样品。
3.毒理学评价程序
根据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和防护材料在水中的溶出物质的浓度,分四个水平进行毒理学试验,以确定其在水中的最大容许浓度。
3.1 水平I:当溶出物质在水中的浓度<10μg/L时选用。
3.1.1 试验项目:两项遗传毒理学试验
3.1.1.1 基因突变试验:Ames试验
3.1.1.2 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或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或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任选一项。
3.1.2 结果评价
3.1.2.1 如果上述两项试验均为阴性,则可以投入使用。
3.1.2.2 如果上述两项试验均为阳性,则该产品不能投入使用或者进行慢性试验以便进一步评价。
3.1.2.3 如果上述两项试验中有一项为阳性,则需选用另外两项遗传毒理学试验作为补充,包括一种基因突变试验和一种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如果均为阴性,则产品可投入使用,如有一项为阳性,则不能投入使用,或者进行慢性试验,以便进一步评价。
3.2 水平Ⅱ:当溶出物质在水中浓度等于或大于10μg/L~小于50μg/L时选用。
3.2.1 试验项目
3.2.1.1 水平Ⅰ试验。
3.2.1.2 大鼠90天经口毒性试验。
3.2.2 结果评价
3.2.2.1 对遗传毒理学试验结果的评价同水平Ⅰ。
3.2.2.2 通过大鼠90天经口毒性试验,确定溶出物质在水中的最高容许浓度(安全系数一般选用1000)。
3.2.2.3 当溶出物质在水中的实际浓度超过最大容许浓度时,不能投入使用。
3.3 水平Ⅲ:当溶出物质在水中浓度等于或大于50μg/L~小于1000μg/L时选用。
3.3.1 试验项目
3.3.1.1 水平Ⅱ试验。
3.3.1.2 大鼠致畸试验。
3.3.2 结果评价
3.3.2.1 对遗传毒理学试验结果评价水平同水平Ⅰ。
3.3.2.2 当致畸试验结果为阳性时该产品不能使用。
3.3.2.3 综合全部试验结果,确定溶出物质在水中的最大容许浓度。
3.3.2.4 当溶出物质在水中的实际浓度超过最大容许浓度时,不能投入使用。
3.4 水平Ⅳ:当溶出物质水中浓度>1000μg/L时选用。
3.4.1 试验项目
3.4.1.1 水平Ⅲ试验。
3.4.1.2 大鼠慢性毒性试验。
3.4.2 结果评价
3.4.2.1 当致畸试验结果为阳性时,不能投入使用。
3.4.2.2 当致癌试验和遗传毒理学试验结果综合评价,溶出物质有致癌性时,不能投入使用。
3.4.2.3 根据慢性试验结果确定溶出物质在水中的最大容许浓度。
3.4.2.4 当溶出物质在水中的实际浓度超过最大容许浓度时,不能投入使用。
4.试验方法:见GB7919-87《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附件2: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评价规定
1.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饮用水化学处理剂的卫生安全性要求和监测检验方法。
本规定适用于混凝、絮凝、消毒、氧化、pH调节、软化、灭藻、除氟、氟化等用途的饮用水化学处理剂。
‘柒’ 大气环境监测的方法标准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实施日期
HJ 77.2-2008 环境空气和废气 二恶英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2009-4-1
国家环保总局公告 2007年第4号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 2007-1-19大气环境监测
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2007-8-1
HJ/T 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 2007-8-1
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2008-1-1
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2008-3-1
HJ/T 398-2007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2008-3-1
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 2008-3-1
HJ/T 174-2005 降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2005-5-8
HJ/T 175-2005 降雨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2005-5-8
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2006-1-1
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2006-1-1
HJ/T 165-2004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2004-12-9
HJ/T 167-2004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2004-12-9
HJ/T 93-2003 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2003-7-1
HJ/T 62-2001 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方法及检测技术规范(试行) 2001-8-1
HJ/T 63.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3.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3.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4.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4.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4.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5-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锡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6-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1-11-1
HJ/T 67-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2001-11-1
HJ/T 68-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苯胺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1-11-1
HJ/T 69-2001 燃煤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方法—物料衡算法(试行) 2001-11-1
HJ/T 77-2001 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毛细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2002-1-1
HJ/T 54-2000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 2000-9-1
HJ/T 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2001-3-1
HJ/T 56-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碘量法 2001-3-1
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2001-3-1
GB/T 12301-1999 船舱内非危险货物产生有害气体的检测方法 2000-8-1
HJ/T 2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2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2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3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3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 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32-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33-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4-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5-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6-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4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00-1-1
HJ/T 4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 镜检法 2000-1-1
HJ/T 42-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43-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44-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2000-1-1
HJ/T 45-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 重量法 2000-1-1
HJ/T 46-1999 定电位电解法二氧化硫测定仪技术条件 2000-1-1
HJ/T 47-1999 烟气采样器技术条件 2000-1-1
HJ/T 48-1999 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 2000-1-1
GB 9804-1996 烟度卡标准 1997-1-1
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1996-3-6
HJ 14-1996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1996-7-22
GB/T 15432-1995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1995-8-1
GB/T 15433-1995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 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1995-8-1
GB/T 15434-1995 环境空气 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 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1995-8-1
GB/T 15435-199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1995-8-1
GB/T 15436-1995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Saltzman法 1995-8-1
GB/T 15437-1995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438-1995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 1995-8-1
GB/T 15439-1995 环境空气 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1995-8-1
GB/T 15501-1995 空气质量 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的测定 锌还原-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502-1995 空气质量 苯胺类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516-1995 空气质量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262-94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995-6-1
GB/T 15263-94 环境空气 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5-6-1
GB/T 15264-94 环境空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5-6-1
GB/T 15265-94 环境空气 降尘的测定 重量法 1995-6-1
GB/T 14584-93 空气中碘-131的取样与测定 1994-4-1
GB/T 14668-93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1994-5-1
GB/T 14669-93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1994-5-1
GB/T 14670-93 空气质量 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4-5-1
GB/T 14675-93 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1994-3-15
GB/T 14676-93 空气质量 三甲胺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4-3-15
GB/T 14677-93 空气质量 甲苯 二甲苯 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4-3-15
GB/T 14678-93 空气质量 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4-3-15
GB/T 14679-93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1994-3-15
GB/T 14680-93 空气质量 二硫化碳的测定 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1994-3-15
HJ/T 3-93 汽油机动车怠速排气监测仪技术条件 1993-12-1
HJ/T 4-93 柴油车滤纸式烟度计技术条件 1993-1-1
GB 13580.1-92 大气降水采样分析方法总则 1993-3-1
GB 13580.2-92 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993-3-1
GB 13580.3-92 大气降水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1993-3-1
GB 13580.4-92 大气降水pH值的测定电极法 1993-3-1
GB 13580.5-92 大气降水中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1993-3-1
GB 13580.6-92 大气降水中硫酸盐的测定 1993-3-1
GB 13580.7-92 大气降水中亚硝酸盐测定 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 1993-3-1
GB 13580.8-92 大气降水中硝酸盐的测定 1993-3-1
GB 13580.9-92 大气降水中氯化物的测定 硫氰酸汞高铁光度法 1993-3-1
GB 13580.10-92 大气降水中氟化物的测定 新氟试剂光度法 1993-3-1
GB 13580.11-92 大气降水中氨盐的测定 1993-3-1
GB 13580.12-92 大气降水中钠、钾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3-3-1
GB 13580.13-92 大气降水中钙、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3-3-1
GB/T 13906-92 空气质量 氮氧化物的测定 1993-9-1
HJ/T 1-92 气体参数测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 1993-1-1
GB 5468-91 锅炉烟尘测定方法 1992-8-1
GB/T 13268-91 大气 试验粉尘标准样品 黄土尘 1992-8-1
GB/T 13269-91 大气 试验粉尘标准样品 煤飞灰 1992-8-1
GB/T 13270-91 大气 试验粉尘标准样品 模拟大气尘 1992-8-1
GB 8969-88 空气质量 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1988-8-1
GB 8970-88 空气质量 二氧化硫的测定 四氯巩盐-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1988-8-1
GB 8971-88 空气质量 飘尘中苯并(a)芘的测定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1988-8-1
GB 9801-88 空气质量 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 1988-12-1
GB/T 6921-86 大气飘尘浓度测量方法 1987-3-1
GB 4920-85 硫酸浓缩尾气硫酸雾的测定 铬酸钡比色法 1985-8-1
GB 4921-85 工业废气 耗氧值和氧化氮的测定 重铬酸钾氧化、萘乙二胺比色法 1985-8-1
‘捌’ 高中化学思考题,检验丙烯醛中的碳碳双键,比较麻烦
不能用溴水,因为双键和醛基均可使其褪色。应先将醛基氧化(可用催化氧化),再用溴水即可。
‘玖’ 聚氨酯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和TVOC的检测值是什么啊,单位为㎎/m³
TVOC其实就是有机挥发物的叫法,分析上是指正己烷到正十六烷的总称,里面包含VOC里面的重要八项(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醛、乙醛、丙烯醛)以及余下的烷烃等等有机物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