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学配套问题解题技巧是什么
技巧如下:
【一】设:按照题意设出未知数.一般地,所设的未知数为工人人数分配。
【二】列:列式表示两类产品生产总量。
【三】求:求出配套关系中出示的具体数据的最小公倍数。
【四】等:根据最小公倍数与产品配套关系,分配相乘,写出等式。
常见的类型有两种
1、生产配套:已知总人数,分成几部分分别从事不同的项目生产,各项目数量之间的比例,符合整体的要求。
2、调配问题:从甲处调一些人(物)到乙处,使其符合一定数量关系,或者从第三方调入一些人(物)到甲、乙两处,使其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基本的等量关系是甲人(物)数 + 乙人(物)数 = 总人(物)数。
复合应用题解题思路: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
1、理解题意,就是弄清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就是分析已知数量与未知数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数量间的关系,找到解题途径,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好算什么。
3、列式解答,就是根据分析,列出算式并计算出来。
4、验算并给出答案,就是检验解答过程中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与原题的条件是否相符,最后写出答案。
② 配套问题中的基本公式是什么
配套问题的公式:
1、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期待于雇员或分配给雇员的多少工作或工作时间。
2、路程=速度×时间,路程还用于对两地距离的衡量工具,路程越远,两地的交往就越有障碍。
3、总路程=两者所走的路程之和,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
设:按照题意设出未知数,一般地所设的未知数为工人人数分配。
列:列式表示两类产品生产总量。
求:求出配套关系中出示的具体数据的最小公倍数。
等:根据最小公倍数与产品配套关系,分配相乘,写出等式。
复合应用题解题思路: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
1、理解题意,就是弄清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就是分析已知数量与未知数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数量间的关系,找到解题途径,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好算什么。
3、列式解答,就是根据分析,列出算式并计算出来。
4、验算并给出答案,就是检验解答过程中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与原题的条件是否相符,最后写出答案。
③ 初一配套问题公式
配套问题的公式:
1、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期待于雇员或分配给雇员的多少工作或工作时间
2、路程=速度×时间,路程还用于对两地距离的衡量工具,路程越远,两地的交往就越有障碍。
3、总路程=两者所走的路程之和,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
(3)配套问题解决方法七下扩展阅读
方法技巧:
1、设:
按照题意设出未知数.一般地,所设的未知数为工人人数分配。
2、列:
列式表示两类产品生产总量。
3、求:
求出配套关系中出示的具体数据的最小公倍数。
4、等:
根据最小公倍数与产品配套关系,分配相乘,写出等式。
④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问题的方法
在实际问题中,大家常见到一些配套组合问题,如螺钉与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等。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如下:
1、抓住配套关系
2、设出未知数
3、根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
4、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4)配套问题解决方法七下扩展阅读:
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问题例题如下:
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
分析:
本题的配套关系是: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
即螺钉数:螺母数=1:2
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则一天生产的螺钉数为1200x个,生产的螺母数为2000(22-x)个
根据题意得2×1200X=2000(22x)
解得x=10,22-x=12答:所以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安排10人生产螺钉,12人生产螺母
⑤ 配套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思路:找两者之间的配套关系。
1、设a张纸做盒身,b张纸做盒底。列关系式:
a+b=21
2a / 3b = 1 / 2
得出 a= 9 , b=12
2、设加工桌子有a人,加工椅子有b人。则:
a+b=28
( 3*a/2 ) / (10*b/3) =1/4
得出 a= 10 b=18
3、设a立方米木材做凳面,b立方米做凳腿。则:
a+b=9
50a / 300b=1/3
得出 a=6 b=3
可做圆凳6*50=300个
4、设甲乙两人速度分别为 a和b。则:
2a+2.5(a+b)=36
2b+3(a+b)=36
得出 a=6 b=3.6
5、设七年级人数为a,宿舍有b间。则:
5b+4=a
4+6(b-3)=a
得出 a=94 b=18
一元二次方程成立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是整式方程,即等号两边都是整式,方程中如果有分母;且未知数在分母上,那么这个方程就是分式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中如果有根号,且未知数在根号内,那么这个方程也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是无理方程)。
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是2 。
⑥ 配套问题技巧
1、配套问题,是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中一个重要的部分,配套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配套问题中物品之间具有的数量关系作为依据,准确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在实际问题中,大家常见到一些配套组合问题,如螺钉与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等。
2、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如下:
抓住配套关系。
设出未知数。
根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
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这是我以前总结的,给你看看吧。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以归结为:“审、设、列、解、验、答” . 1、“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审题时也可以利用图示法,列表法来帮助理解题意. 2、“设”是指设元,也就是未知数.包括设直接未知数和设间接未知数以及设辅助未知数(较难的题目). 3、“列”就是列方程,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步骤,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4、“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验”就是验解,即检验方程的解能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6、“答”就是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应用题类型:近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涉及的应用题类型主要有: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增产率问题,百分比浓度问题,和差倍分问题,与函数综合类问题,市场经济问题等. 几种常见类型和等量关系如下: 1、行程问题: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即:. 常见等量关系: (1)相遇问题: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 (2)追及问题(设甲速度快): ①同时不同地: 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 ②同地不同时: 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时间差;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2、工程问题: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常见等量关系: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甲、乙合作的工作总量. 3、增长率问题: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现产量=原产量×(1+增长率). 4、百分比浓度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溶质=溶液×浓度. 5、水中航行问题: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顺流速度=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速度. 6、市场经济问题: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商品利润=售价-进价;商品利润率=利润÷进价;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本金×利率×期数
⑦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常见配套问题,解决这类题目的基本的等量关系就是加工(或生产)的各种零配件的总数量比等于一套组合件各种零配件的数量比。若m件A产品与n件B产品配套,其等量关系是“A产品的件数 xn = B 产品的件数 xm”。
常见的类型有两种:
1、生产配套:已知总人数,分成几部分分别从事不同的项目生产,各项目数量之间的比例,符合整体的要求。
2、调配问题:从甲处调一些人(物)到乙处,使其符合一定数量关系,或者从第三方调入一些人(物)到甲、乙两处,使其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基本的等量关系是甲人(物)数 + 乙人(物)数 = 总人(物)数。
方程特点:
(1)该方程为整式方程。
(2)该方程有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该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
(4)未知数系数不能为0。
(5)该方程为等式。
⑧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解题技巧
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常见配套问题,解决这类题目的基本的等量关系就是加工(或生产)的各种零配件的总数量比等于一套组合件各种零配件的数量比。若m件A产品与n件B产品配套,其等量关系是“A产品的件数 xn = B 产品的件数 xm”。
常见的类型有两种
1、生产配套:已知总人数,分成几部分分别从事不同的项目生产,各项目数量之间的比例,符合整体的要求。
2、调配问题:从甲处调一些人(物)到乙处,使其符合一定数量关系,或者从第三方调入一些人(物)到甲、乙两处,使其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基本的等量关系是甲人(物)数 + 乙人(物)数 = 总人(物)数。
(8)配套问题解决方法七下扩展阅读:
例1:某车间共有75名工人生产A,B两种工件,已知一名工人每天可生产A种工件15件或B种工件20件,但要安装一台机械时,同时需A种工件1件,B种工件2件才能配套,该车间如何分配工人生产,才能保证连续安装机械时,两种工件恰好配套?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1件A种工件配2件B种工件,即2x A种工件数 = B种工件数
解:设该车间分配x名工人生产A种工件,则分配(75-x)名工人生产B种工件
根据题意,得2x15x=20(75-x),解得x=30
则75-x=75-30=45
答:该车间分配30名工人生产A种工件,45名工人生产B种工件,才能保证连续安装机械时,两种工件恰好配套。
⑨ 初一数学方程的配套问题思路是什么
1读:读题或者审题。遇到列方程应用题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我要求学生至少读两遍题:学生在读第一遍题的时候就要给应用题定位:是属于行程类、还是工程类或是销售类应用题,或者说是其他什么类型的应用题;要明确已知什么,未知什么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抽象出数学问题;在读第二遍题的时候,学生要逐字逐句的阅读和理解,必要时可做一些记录,直到完全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所有已知条件。
好多同学一看到应用题就产生畏难情绪,在读题时怕浪费时间就随意看两眼,造成读题不仔细,理解不到位,导致应用题分析不够,从而无法下手将应用题解答出来。
2设:设恰当的未知数。读完题,并明确题目的类型和已知未知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后,
就要根据题意设出恰当的未知数,可以设直接未知数,有时候根据题意也需要设间接未知数。
3列:列数学关系式。根据题意设出恰当的未知数后,找出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列出数学关系式,应用题就变成了纯粹的数学题了,要注意的是所列的方程应满足等号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同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需要写出未知量的范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接着就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数学题,要注意解题过程必须完整。
4解:根据解方程的步骤,仔细、完整地解出方程的结果。要注意的是答案解答出来后要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比如:人的个数、树的棵树、机器的台数等都必须为非负整数才符合实际情况。
5检验并答:方程解完后还要检验,然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
检验要做到: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最后还要作答,要将解数学题的结论回归到应用题上来,千万注意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⑩ 配套问题的公式是什么
设:按照题意设出未知数.一般地,所设的未知数为工人人数分配;
列:列式表示两类产品生产总量;
求:求出配套关系中出示的具体数据的最小公倍数;
等:根据最小公倍数与产品配套关系,分配相乘,写出等式。
(10)配套问题解决方法七下扩展阅读: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例子:a+b=13 符合等式,有未知数。这个是等式,也是方程。
1+1=2 ,100×100=10000。这两个式子符合等式,但没有未知数,所以都不是方程。
在定义中,方程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可以有其他的,比如上面举的1+1=2,100×100=10000,都是等式,显然等式的范围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