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硫酸苯酚法与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有什么区别
多糖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之一,但多糖多无法直接测定,苯酚�硫酸法是利用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水解成单糖分子,并迅速脱水生成糖醛衍生物,然后与苯酚形成有色化合物,再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苯酚�硫酸法是测定多糖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在实验中发现,该法中苯酚和浓硫酸的比例十分关键,须控制为1�5,同时应保证溶液中硫酸的浓度,故文中多糖溶液移取体积为1.00 mL。另外,硫酸的加入方法不同对显色结果也有影响,故在操作过程中尽量由同一试验人员进行操作。
硫酸苯酚法测定云芝多糖含量的效果
摘要 云芝多糖成分复杂,测定比较困难。试验表明,硫酸苯酚法是测定云芝多糖含量的一种理想方法。其具有快速、稳定、灵敏度高和重现性好等优点。
关键词 云芝多糖 含量测定 硫酸苯酚法
云芝属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科云芝菌属的真菌。从云芝菌子实体中提取的云芝多糖具有抗肿瘤、抗乙肝病毒、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同时对人体无毒副作用,长期食用无不良反应。因此,除可用作治疗乙肝和癌症病人在放疗、化疗过程中理想的辅助药物外,还可作为延缓老年性疾病发生的保健食品。目前,人们多从云芝菌子实体中提取云芝多糖,加工成各类制剂。衡量此类药品质量的标准主要是看其云芝多糖含量的多寡。鉴于云芝多糖成分较为复杂,目前国内尚无理想的测定其含量的方法,特此用硫酸苯酚法对云芝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1 试验材料1.1 仪器UV-756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产品)。1.2 试剂云芝多糖样品由上海莱福多糖制品有限公司提供,其它化学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云芝多糖纯品的制备详见文献2。2 测定方法2.1 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精确称取105℃干燥恒重的葡萄糖200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取1ml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含葡萄糖40mg/L),备用。分别吸取葡萄糖标准溶液0.4,0.6,0.8,1.0,1.2,1.4,1.6,1.8ml,用蒸馏水补充至2.0ml,加入6%的苯酚溶液1ml,静止10分钟,摇匀,室温下放置20分钟,于490nm处测定吸光度(以2.0ml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求得回归方程为:A=-0.06161+3.4190C1 (r=0.9990)其中,A表示吸光度,C1为葡萄糖浓度。2.2 换算因子的测定精确称取云芝多糖纯品150mg,配成适当浓度,依照标准曲线方法测定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换算因子f=W/(C2×D),其中f为换算因子,W为样品重量,C2为供试液相当于葡萄糖浓度(g/L),D为稀释倍数,测得f=1.38。2.3 待测云芝多糖溶液制备精确称取云芝多糖样品0.3000g,加80℃热溶解,定容100ml(可适当再稀释),摇匀,备用。2.4 云芝多糖含量测定吸待测样溶液2.0ml,加入6%苯酚1ml,静置10分钟,摇匀,室温下放置20分钟,在490nm处测吸光度。按下式计算多糖含量。云芝多糖含量(%)=C2×D×f/W×100%2.5 云芝多糖吸收曲线确定用葡萄糖标准溶液和云芝多糖纯品按测定方法分别显色,全波长扫描。扫描图谱见附图。附图 葡萄糖和云芝多糖的扫描图谱 由附图看出,云芝多糖经硫酸苯酚法显色后,几个秋萝卜品种(系)的农艺性状比较李先芳(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郑州450008)刘艳波(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1996年我们在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进行了新育秋萝卜品种(系)比较试验,旨在为河南省萝卜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提供优良品种。1 材料与方法供试秋萝卜品种(系)6个,详见表1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株行距26cm×33cm,小区面积4.32m2,每小区27株,周围设保护行。田间管理方法同大田生产。1996年8月14日播种,播后观察记载各品种(系)生育期、植物学性状、病害等,收获时分区计产,折算亩产。2 结果与分析2.1 各品种(系)的生育时期6个品种(系)均8月18日出苗,9月16日定苗,11月10日收获,生育期86天。其中,90-12、90-13、丰光一代、大青皮破肚和定桩比德日2号、国光一号早1天(表1)。2.2 各品种(系)植株性状从表2看出,除90-13为板叶外,其余均为花叶,但大青皮、德日2号、国光一号杂板叶较多,一般于苗期分苗时将其拔除。丰光一代株形较大,其次为德日2号;90-13和90-12株形较1999-03-20收稿。其最大吸收峰为490nm,与葡萄糖基本相同。2.6 显色时间以云芝多糖纯品为样品,在20℃下显色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1。表1 云芝多糖显色不同时间吸光度显色时间(min)吸光度10.51550.515100.515150.516200.516250.516300.517350.517400.517显色时间(min)吸光度450.518500.519550.519600.519650.521700.522750.524800.524850.525显色时间(min)吸光度900.526950.000.5271050.5271100.5271150.5281200.5291250.5301300.530 从表1可以看出,显色时间在30分钟内吸光度非常稳定。2.7 样品回收率测定精确称量云芝多糖样品0.2000g,加入一定量的云芝多糖纯品,按测定步骤显色,测吸光值,计算其含量,并计算出样品回收率为101.8%,说明该测定方法相当准确。3 方法精确度测定分别取称0.3000g云芝多糖样品5份,用本法分别测定其云芝多糖含量,结果见表2。经计算其RSD=1.12%,说明本法测定精确度较高。表2 云芝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精确度测定结果项目样品号12345云芝多糖含量(%)51.2947.4448.8049.7248.724 小结研究结果表明,用硫酸苯酚法测定云芝多糖含量,快速、稳定、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而其它测定方法对云芝多糖含量的测定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B. 鉴定多糖的方法
Molisch反应(α- 萘酚反应) 此方法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它的原理是:糖类在浓酸作用下所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可以与α- 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由于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红紫色的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α- 萘酚也可用麝香草酚或其他的苯酚化合物代替,麝香草酚溶液比较稳定,其灵敏度与α- 萘酚一样。除了糖类之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都可以呈现近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只能说明有糖类存在的可能。
此反应不能鉴别多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赞同0| 评论
C. 测定糖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4种糖的测定方法
总结:
1、 直接滴定法。
原理为 糖还原天蓝色的氢氧化铜为红色的氧化亚铜。缺点: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能对糖的测定造成影响。
2、 高锰酸钾滴定法。
所用原理同直接滴定法。缺点: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能对糖的测定造成影响,过程较为复杂,误差大。
3、硫酸苯酚法。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形成的糠醛和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m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实验时基本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并且产生的颜色稳定160min以上。
缺点:如果水样呈橙红色(大部分水样为黄色),会对比色法造成较大的干扰。
4、蒽酮法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测定。
缺点:,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
综合比较;采用蒽酮法能将最为准确地测定尾水中糖的含量。
D. 测定糖的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糖的测定方法
一般有四种方法:
1、 直接滴定法。
原理为 糖还原天蓝色的氢氧化铜为红色的氧化亚铜。缺点: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能对糖的测定造成影响。
2、 高锰酸钾滴定法。
所用原理同直接滴定法。缺点: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能对糖的测定造成影响,过程较为复杂,误差大。
3、硫酸苯酚法。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形成的糠醛和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m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实验时基本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并且产生的颜色稳定160min以上。
缺点:如果水样呈橙红色(大部分水样为黄色),会对比色法造成较大的干扰。
4、蒽酮法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测定。
缺点:,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
综合比较;采用蒽酮法能将最为准确地测定尾水中糖的含量。
(一) 直接滴定法
Ⅰ、原理
v 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这种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用标液滴定,样液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待二价铜全部被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样液消耗量可计算出还原糖含量。
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做指示剂,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根据样品溶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Ⅱ、仪器和试剂
1.仪器
酸式滴定管,可调电炉(带石棉板),250ml容量瓶。
2.试剂
1. 盐酸。
2.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3. 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与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 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4. 乙酸锌溶液:称取21.9 g乙酸锌,加3ml冰乙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5. 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6. 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000g经过96℃±2℃干燥2h的纯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盐酸,并以水稀释至1000L。此溶液相当于1mg/ml葡萄糖(注:加盐酸的目的是防腐,标准溶液也可用饱和苯甲酸溶液配制)。
7. 果糖标准溶液:按⑹操作,配制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1mg的果糖。
8. 乳糖标准溶液:按⑹操作,配制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1mg的乳糖。
9. 转化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526g纯蔗糖,用100ml水溶解,置于具塞三角瓶中加5ml盐酸(1+1),在68℃~70℃水浴中加热15min,放置至室温定容至1000ml,每ml标准溶液相当于1.0mg转化糖。
Ⅲ、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
⑴ 乳类、乳制品及含蛋白质的食品:称取约2.50~5.00g固体样品(吸取25~50ml液体样品),置于250 ml容量瓶中,加50 ml水,摇匀。边摇边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及5ml亚铁氢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30 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滤液备用。(注意:乙酸锌可去除蛋白质、鞣质、树脂等,使它们形成沉淀,经过滤除去。如果钙离子过多时,易与葡萄糖、果糖生成络合物,使滴定速度缓慢;从而结果偏低,可向样品中加入草酸粉,与钙结合,形成沉淀并过滤。)
⑵ 酒精性饮料:吸取100ml样品,置于蒸发皿中,用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在水浴上蒸发至原体积1/4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
⑶ 含多量淀粉的食品:称取10.00~20.00g样品,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200ml水,在45℃水浴中加热1h,并时时振摇(注意:此步骤是使还原糖溶于水中,切忌温度过高,因为淀粉在高温条件下可糊化、水解,影响检测结果。)。冷后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沉淀。吸取200ml上清液于另一250ml容量瓶中,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及5ml亚铁氢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沉淀,静置30 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滤液备用。
⑷ 汽水等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吸取100ml样品置于蒸发皿中,在水浴上除去二氧化碳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并用水洗涤蒸发皿,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后备用。(注意:样品中稀释的还原糖最终浓度应接近于葡萄糖标准液的浓度。)
2. 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注意:甲液与乙液混合可生成氧化亚铜沉淀,应将甲液加入乙液,使开始生成的氧化亚铜沉淀重溶),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滴加约9 ml葡萄糖标准溶液或其他还原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兰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的葡萄糖标准溶液或其他还原糖标准溶液总体积,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计算每10 ml(甲、乙液各5 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或其他还原糖的质量(mg)。(注意:还原的次甲基蓝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恢复成原来的蓝色,所以滴定过程中必须保持溶液成沸腾状态,并且避免滴定时间过长。)
3. 样品溶液预测:吸取5.0 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 ml乙液,置于150 ml锥形瓶中,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 m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褪去,出现亮黄色为终点。如果样品液颜色较深,滴定终点则为兰色褪去出现明亮颜色(如亮红),记录消耗样液的总体积。(注意:如果滴定液的颜色变浅后复又变深,说明滴定过量,需重新滴定。) 当试样溶液中还原糖浓度过高时应适当稀释,再进行正式测定,使每次滴定消耗试样溶液的体积控制在与标定碱性酒石酸酮溶液时所消耗的还原糖标准溶液的体积相近,约在10ml左右。当浓度过低时则采取直接加入10ml样品溶液,免去加水10ml,再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的体积与标定时消耗的还原糖标准溶液体积之差相当于10ml试样溶液中所含还原糖的量。
4. 样品溶液测定:吸取5.0 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 ml乙液,置于150 ml锥形瓶中,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在2 min内加热至沸,快速从滴定管中滴加比预测体积少1 ml的样品溶液,然后趁沸继续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终点。记录消耗样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两至三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
5. 计算
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以某种还原糖计)按下式计算。
X=〔A/(m×V/250×1000)〕×100
式中:X--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以某种还原糖计),单位 g/100g;
A—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甲、乙液各半)相当于某种还原糖的质量,单位 mg;
m--样品质量,单位 g;
V--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溶液的体积,单位 ml;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注意:
滴定结束,锥形瓶离开热源后,由于空气中氧的氧化,使溶液又重新变蓝,此时不应再滴定。
(二)高锰酸钾滴定法
v 原理 将样液与一定量过量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反应,还原糖将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经过滤,得到氧化亚铜沉淀,加入过量的酸性硫酸铁溶液将其氧化溶解,而三价铁盐被定量地还原为亚铁盐,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所生成的亚铁盐,根据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氧化亚铜的量,再从检索表中查出氧化亚铜量相当的还原糖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糖含量。
(三)硫酸苯酚法
Ⅰ、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形成的糠醛和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m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实验时基本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并且产生的颜色稳定160min以上。
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先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糖醛衍生物,然后与苯酚生成橙黄色化合物。再以比色法测定。
Ⅱ、试剂
1. 浓硫酸:分析纯,95.5%
2. 80%苯酚:80克苯酚(分析纯重蒸馏试剂)加20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避光长期储存。
3. 6%苯酚:临用前以80%苯酚配制。(每次测定均需现配)
4. 标准葡聚糖(Dextran,瑞典Pharmacia),或分析纯葡萄糖。
5. 15%三氯乙酸(15%TCA):15克TCA加85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长期储存。
6. 5%三氯乙酸(5%TCA):25克TCA加475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长期储存。
7. 6mol/L 氢氧化钠:120克分析纯氢氧化钠溶于500ml水。
8. 6mol/L 盐酸
Ⅲ、操作。
1.制作标准曲线:准确称取标准葡聚糖(或葡萄糖)20mg于5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分别吸取0.4、0.6、0.8、1.0、1.2、1.4、1.6及1.8ml,各以蒸馏水补至2.0ml,然后加入6%苯酚1.0ml及浓硫酸5.0ml,摇匀冷却,室温放置20分钟以后于490nm测光密度,以2.0ml水按同样显色操作为空白,横坐标为多糖微克数,纵坐标为光密度值,得标准曲线。
2.样品含量测定:
①取样品1克(湿样)加1ml 15%TCA溶液研磨,再加少许5%TCA溶液研磨,倒上清液于10毫升离心管中,再加少许5%TCA溶液研磨,倒上清液,重复3次。最后一次将残渣一起到入离心管。注意:总的溶液不要超出10毫升。(既不要超出离心管的容量)。
②离心,转速3000转/分钟,共三次。第一次15分钟,取上清液。后两次各5分钟取上清液到25毫升锥形比色管中。最后滤液保持18毫升左右。(测肝胰腺样品时,每次取上清液时应过滤。因为其脂肪含量大容易夹带残渣。)
③水浴,在向比色管中加入2毫升6mol/L 盐酸之后摇匀,在96℃水浴锅中水浴2小时。
④定容取样。水浴后,用流水冷却后加入2毫升6mol/L 氢氧化钠摇匀。定容至25毫升的容量瓶中。吸取0.2 ml的样品液,以蒸馏补至2.0ml,然后加入6%苯酚1.0ml及浓硫酸5.0ml,摇匀冷却室温放置20分钟以后于490nm测光密度。每次测定取双样对照。以标准曲线计算多糖含量。
Ⅳ、注意
(1)此法简单、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对每种糖仅制作一条标准曲线,颜色持久。
(2)制作标准线宜用相应的标准多糖,如用葡萄糖,应以校正系数0.9校正μg数。
(3)对杂多糖,分析结果可根据各单糖的组成比及主要组分单糖的标准曲线的校正系数加以校正计算。
(4)测定时根据光密度值确定取样的量。光密度值最好在0.1——0.3之间。比如:小于0.1之下可以考虑取样品时取2克,仍取0.2ml样品液,如大于0.3可以减半取0.1ml的样品液测定。
(四)蒽酮法
Ⅰ、实验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和己糖,而且可以测所有的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Ⅱ、试剂:
蒽酮试剂,0.20 g蒽酮溶入100 mL 95%浓硫酸中,冰箱保存;
Ⅲ、方法:
样品2.0 mL加5.0 mL蒽酮试剂,混匀,然后水浴煮沸10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在62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水样中糖的浓度。(标线以葡萄糖为标样)
E. 多糖类的分析方法
下面将简单介绍化学方法和物理分析方法。⑴化学方法测定多糖结构还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测定的手段很多,其中经典而有效的是甲基化分析、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以及乙酰解和甲醇解等。① 乙酰解:多糖的乙酰解反应是在由乙酸酐、乙酸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液中加热进行的,在一定的糖苷键处裂解。研究表明,相同糖苷键在酸水解和乙酰解中的速度是不同的。乙酰解是酸水解的一种有用的补充,多糖可从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中获得不同的片段,从不同的角度获得多糖的结构信息。甲醇解:多糖在80-100℃条件下与无水甲醇氯化氢反应能将多糖变成组成单糖的甲基糖苷,这些甲基糖苷能转化为三甲基硅醚衍生物或乙酰基衍生物,然后进行GC分析并与标准单糖对照,可得到组成多糖的各单糖的定量数据。⑵物理分析法 ①IR法:IR在多糖结构分析上主要是确定吡喃糖的苷键构型,以及常规观察其他官能团。一般主要观察730-960cm-1的范围,如对于α-吡喃糖,δC1-H在 845 cm-1,而β-吡喃糖,δC1-H在890cm-1有最大吸收峰。②MS、GC-MS:GC分析多糖虽受样品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但GC-MS是多糖结构分析不可缺少的工具,特别是对水解单糖、甲基化单糖及甲基化寡糖的分析,而且能鉴别出糖的异构体。MS在多糖结构分析中不仅在鉴别各种甲基衍生物的碎片,确定各种单糖残基的连接位置时必不可少,而且由于FAB-MS、ESI-MS和 MALDI-MS等技术的出现,利用质谱还可以测定多糖的分子量及一级结构。③NMR:用NMR技术研究多糖结构的一个特点是不破坏样品,对多糖的结构特征可通过化学位移、偶合常数、积分面积、NOE及驰豫时间等参数来表达。一维、二维图谱 NMR在分析糖的构型、相互连接的位置及顺序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多糖具有分子大小不均一的特点,近年来发现这些生物大分子的某一分子量范围成分具有药理活性,而另一分子量范围的成分不具有药理活性或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分子量及其分布既是这类药物的有效性控制的指标又是安全性控制的指标,质量标准中制订该项检查十分必要,这也是近年来大分子聚合物药物质量标准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多糖分子量只是代表相似链长的平均配布,不同方法所测得的分子量不同,即使是同一多糖,其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也相差较大,通常采用凝胶色谱法控制这类药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应经研究选用与供试品分子大小相适应的色谱柱填充剂;使用的流动相通常为水或缓冲液,其pH值不应超过填充剂的耐受范围,可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但浓度不应超过30%,流速以 0.5-1.0ml/min为宜,因这类分子多无紫外吸收,一般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选用对照品的分子量范围及颗粒形状应与供试品匹配,测定数据经适宜的GPC软件处理求得相关参数。3、含量测定一般来讲,多糖不含蛋白和氨基酸,蛋白或氨基酸检测应呈阴性或符合限度检查要求,如为糖蛋白或糖肽,应提供其证据,以保证产品不是多糖与蛋白的混合物;并提供其氨基酸构成及蛋白含量范围,以保证质量稳定可控。对从天然植物中得到的多糖,在结构研究中尤其对糖组成分析,确定其中是否含有糖醛酸残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糖醛酸的含量测定目前较常用的是硫酸咔唑法,但容易受中性糖残基的干扰。为了消除测定的干扰,可先测定样品中中性糖的吸收度,然后从样品的吸收度减去中性糖的吸收度,即为样品中糖醛酸的吸收度值。间羟基联苯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多糖中糖醛酸含量测定方法,该法较硫酸咔唑法受中性糖残基的干扰更小。多糖的含量测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测定多糖本身,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法;另一类是利用组成多糖的单糖缩合反应而建立的方法,如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等。前者需要多糖的纯品和特定的酶,后者测定时方法学干扰较大,现有的比色重现性差,受影响因素多。但由于目前国内的实验条件,多糖的含量仍然主要采用这种方法,其原理为:多糖在浓硫酸水合产生的高温下迅速水解,产生单糖,单糖在强酸条件下与苯酚反应生成橙色衍生物。在波长490nm左右处和一定浓度范围内,该衍生物的吸收值与单糖浓度呈线性关系,从而可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所用的单糖对照品尽量采用与其多糖组成一致或为含量较高的单糖,这样测得的值较准确。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方法所测定的是总糖的含量而不是总多糖的含量,因此首先应测定样品中游离的单糖含量,然后将总糖的含量减去游离单糖的含量,即为总多糖的含量。另外还可以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它是在碱性条件下显色,较准确测定还原糖与总糖的含量从而求出多糖的含量,可消除还原性杂质的干扰。
F. 分子量为3000-5000Da的多糖应该用什么测
多糖的分子量测定常用的是凝胶滤过法。将充分膨胀好的SephadexG-200、G-150或G-75湿法装柱,用一定离子强度的氯化钠水溶液进行平衡,然后将各种不同的已知分子量的多糖分别相继上柱,同一离子强度的氯化钠水溶液洗脱,分步收集,苯酚-硫酸法监测,分别求得洗脱体积Ve,然后再将兰葡聚糖(MV>200万)上同一条柱,求出柱的空体积Vo,根据Ve/Vo与logM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可绘制标准曲线。最后,将待测样品按上述不变的条件上柱,求得待测多糖的Ve。通过标准曲线上的Ve/Vo,查得待测多糖的分子量对数,便可求出M。
对于黏度大的多糖,可采用黏度法求得。亦有用蒸汽压渗透法(VPO,基本原理是根据理想溶液的拉乌尔定律,参考文献:崔锡红, 等. 蒸汽压渗透法分析异丁烯的数均分子量. 河南化工. 2001, 1: 32. 骆传环. 蒸气压渗透计测定多糖分子量. 现代科学仪器, 1994, 4:11.)、超速离心法(骆传环, 等. 香姑多糖的分子量测定.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 6(8): 1058~1060)、光散射法(LS,光散射法测定高分子量基于高分子溶液的瑞利散射,垂直偏振光通过溶液产生的不同角度散射光的强度与溶质分子的大小即分子量成正比。参考文献:魏立平, 姜雄平. 光散射法在医学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2000, 22(2): 123.)、玻璃纤维纸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破坏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强还原剂能使半胱氨酸之间的二硫键断裂,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与SDS分子按比例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的SDS,使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状态形成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征的负离子团块,从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天然的电荷差异,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因此在进行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大小。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略微会有些问题,请忽略
G. 如何用化学试剂鉴别单糖双糖多糖
首先,多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不溶于水或者生成悬浊液,至于二糖和单糖可以检测还原性。可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望采纳,手机打字不容易。
H. 多糖及单糖的测定方法
苯酚-硫酸法需要多糖的纯品和特定的酶。
蒽酮-硫酸法 多糖在浓硫酸水合产生的高温下迅速水解,产生单糖,单糖在强酸条件下与苯酚反应生成橙色衍生物。
在波长490nm左右处和一定浓度范围内,该衍生物的吸收值与单糖浓度呈线性关系,从而可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所用的单糖对照品尽量采用与其多糖组成一致或为含量较高的单糖,这样测得的值较准确。
(8)检测多糖的常用方法扩展阅读:
由一种类型的单糖组成的有葡萄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由二种以上的单糖组成的杂多糖(hetero polysaccharide)有氨基糖的葡糖胺葡聚糖等,在化学结构上实属多种多样。就分子量而论,有从0.5万个分子组成的到超过106个的多糖。
比10个少的短链的称为寡糖。不过,就糖链而论即使是寡糖,在寡糖上结合了蛋白质和脂类的,就整个分子而论,如果是属于高分子。
则从广义上来看也属于多糖,因此特称为复合多糖 (conjugated polysaccharide,complex poly-saccharide)或复合糖质(glycoconjugate)(糖蛋白、糖脂类、蛋白多糖)。
I. 大家是如何测定多糖的
季宇彬.《中药多糖的化学与药理》.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多糖含量测定(1)显色试剂硫酸法:根据单糖、多糖及其衍生物在硫酸作用下水解、脱水生成糖醛类化合物,与酚类、芳胺类等缩合成有色化合物。苯酚硫酸法生成橙黄色溶液,在490nm处有特征吸收;蒽酮硫酸法生成亮绿色溶液,在630nm处有特征吸收;咔哇硫酸法用于测定糠醛酸(伯醇基氧化:形成糠醛酸,斐林(Fehling)试剂可定量。苯酚-硫酸试剂可与游离的寡糖、多糖中的己糖、糠醛酸起显色反应,己糖在490nm处(戊糖及糠醛酸在480nm处)有最大吸收,吸收值与糖含量呈线性关系)。显色试剂硫酸法方便简单,但需严格控制水解条件。(2)DNS法:一个能消除还原性杂质干扰的方法(在氢氧化钠和丙三醇的存在下,还原糖能使DNS还原生成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沸水浴中显色2~5min,此化合物在过量的氢氧化钠碱性溶液中呈橘红色,波长在540nm下有最大吸收峰,并且吸光度与还原糖含量有线性关系。试验过程中诸多因素如吸收光谱、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等均对测定结果有直接影响)。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与多糖水解产物还原糖共热后还原成棕红色氨基化合物,于540nm处有特征吸收。(主要参考文献:董文慧,等.云芝肝泰中云芝多糖的工业分析方法.中成药,1990,12(2):33.齐香君,等.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溶液中还原糖的研究.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4,12(3):17~19)(3)滴定法:有斐林氏滴定法,间接碘量滴定法。(4)气相色谱法:可定性、定量分析多糖的组分及含量,常采用衍生物法以增加其挥发性。一般是将多糖酸水解物或甲醇解(用盐酸-甲醇)物,用三甲基硅烷基化(TMS)或三氟乙酰化(TFA)转化为硅烷化产物或二酰化产物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但乙酰化之前,糖先用KBO4或NaBH4作还原成开链的糖醇化合物较好。多糖用甲醇解方式把半缩醛甲基化,形成甲基糖苷后再TMS化,异构物减少,有利于分辨。常以甘露醇或肌醇为内标,用已知的各种单糖作标准。(5)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TSK、SW凝胶排斥色谱柱为分离柱,样品经简单预处理,在示差折光检测器中进行检测,以不同分子量的标准右旋糖酐作标准,同时测定样品中多糖的分子量分布情况及其含量。换算因子F的测定参见附件还阳参多糖的定性分析及含量测定.pdf|||常见的方法有:GPC测定多糖分子量及其分布琼脂糖电泳法HPLC方法测定多糖。不同的方法会有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