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拉稀拉血怎么治
引起牛拉稀的原因有许多,建议你对照以下几种情况确诊后对症下药。
一、霉菌性拉稀
牛饲喂发霉饲料极易引起霉菌性胃肠炎。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甚至停止,持续拉稀,粪便恶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体温不升高,使用各种抗菌剂治疗无效。治疗:每次可灌服0.9%食盐水2500-4000毫升,每日2-3次,同时供给新鲜青绿多汁饲料。重者需静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3000毫升、vc2-4克。
二、中毒性拉稀
牛饲喂过酸的青贮料、酒糟,易引起瘤胃酸中毒。病牛精神沉郁,结膜呈淡红色,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目光呆滞,步态蹒跚,后肢踢腹。严重者卧地不起,磨牙呻吟,肌肉颤抖,呈昏迷以至虚脱状。初期排灰色稀粪,继而转为绿色泡沫状水泻,如不及时治疗最后便血死亡。治疗:取石灰50-100克,加水1000-1500毫升,充分搅拌静置沉淀5-10分钟,取上层清液,一次灌服,每日3次,连用2-3天。重症者需静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0-400毫升。
三、不洁性拉稀
牛由于采食脏物、污水,极易引起细菌性胃肠炎。病牛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反刍减少甚至废绝,持续拉稀,初期排粪如喷射状,后期排粪乏力,粪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治疗:可用大蒜60克,捣碎,加适量水灌服,每日3次;严重时肌注氯霉素,每公斤体重每次5-10毫克,配合内服磺胺嘧啶,首次量每公斤体重0.2克,维持量为0.1克,每日2次。
四、草食性拉稀
牛采食过多的刚萌芽的嫩草或青料,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而引起下泻,粪便稀薄呈青绿色,病牛精神、食欲良好,体温正常。防治:轻者只需饲喂适量干草或稻草,控制嫩草和青料的采食量,即可康复。重者可取生姜50-75克,捣碎炒熟,加白酒50-100毫升,1次灌服,每日3次,连服2-3天可愈。
五、过劳性拉稀
耕牛过冬后体质消瘦,开春后突然负重役,则筋骨和脏腑均易受伤。表现为整日卧地,疲惫乏力,食欲减少或废绝,长期持续拉稀,粪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体温不升高。防治:可取苏木50-75克,水煎候温,加入切碎的鲜铁树叶50-75克,1次灌服,每日3次,连服3-5天可愈。
2. 肉牛便血怎么办
遇便血者,尤其是下消化道大出血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以尽快的达到止血的目的,从而为进一步寻找出血的病因创造条件。 1.一般治疗措施:有失血性休克者应卧床休息,去枕平卧,给予吸氧。 2.补充血容量。 3.应用止血药物。 4.积极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 5.外科手术治疗。
3. 牛胃出血怎么办
想必大家对于“牛出血性肠胃炎”不是很了解吧!不要担心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牛出血性肠胃炎怎么办呢?
当出现牛出血性肠胃炎时可以用抗菌素来治疗,比如: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磺胺嘧啶钠、磺胺二甲氧嘧啶、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四环素、头孢噻呋等。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疗效及时更换药物,同时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使用方法为:(1)青霉素200~300万单位,头孢菌素80~100万单位,肌肉注射;(2)10%磺胺噻唑,静脉注射,牛80~120毫升,头孢菌素15~50毫升;(3) 恩诺沙星,肌注或静注,一次量2.5毫克/千克体重,一日1~2次,连续3日;(4)硫酸链霉素,肌注或静注,一次量10毫克/千克体重,一日2次,连续3日;(5)头孢噻呋,肌注,一次量2.2毫克/千克体重,一日1~2次,连续3日;(6)氨苄青霉素,肌注或静注,一次量11~22毫克/千克体重,一日2次,连续3日。
该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巴比杆菌引起。通常在健康牛的呼吸道里有这种病菌存在,当气候冷热突变、饲养管理不好、使役过度、身体抵抗力减弱时,病菌就可能大量繁殖,导致牛发病。羊也可感染该病。
希望通过以上内容的阐述,大家对牛出血性肠胃炎的治疗有相应的了解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咨询医师比较好。
临床特征 犊牛血便发病较为突然,体温、呼吸和心跳都在正常范围内,有少数病牛心跳加快(这可能与病情发展程度有关),从而影响心血管功能。病犊的粪便呈稀粥样,有的带有血丝;有的带有肠黏膜或脓汁。其口腔干燥,唾液黏稠呈丝状,鼻镜干燥,精神委靡,被毛粗乱、污秽,皮肤弹性降低,尿少且呈深黄色。
防治措施 隔离:及时把便血犊牛单独饲养和治疗,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母乳质量,增强犊牛的免疫力。消毒:对犊牛舍及其周围定期消毒,加强卫生防护,避免传播。治疗:让已发病的犊牛口服5%的葡萄糖溶液150毫升、复方盐水150毫升、维生素C3~10毫升、维生素B1~10毫升、硫酸新霉素3~4克,每天服2次,一般经2~3天即好。对重症牛可在每次喂奶后让其口服补液盐水,进行辅助治疗。也可配合使用中药白头翁散进行治疗。
5. 牛拉屎带血怎么回事
浅析牛血便的成因
本病多见于夏秋季节,因天气炎热,患牛剧烈劳役,以至热毒郁结胃肠或饮食不周,喂食霉变饲草,久渴失饮等,引发脾胃虚弱亦而发生此病。本病无传染性,成年牛多见。
牛血便是指患病牛在排粪便时,粪便带有血丝或直接排出血样便。患牛有先血后便和先便后血两种情况常见,俗语“牛便血,牛拉血病”。
一、病因及流行情况
本病多见于夏秋季节,因天气炎热,患牛剧烈劳役,以至热毒郁结胃肠或饮食不周,喂食霉变饲草,久渴失饮等,引发脾胃虚弱亦而发生此病。本病无传染性,成年牛多见。
二、病状表现
临床本病一般分湿热型和脾虚型两种。湿热型属热邪毒侵袭胃肠,蕴积久结,下移大肠,损伤肠络,气机失和,传导功能不畅,血热妄行,血不归经脉,邪热逼迫血液溢于肠内或胃弱脾虚,脾虚运化失职,则气弱失去统摄血液,血液不按经脉运行,血无所归而溢于胃肠内下行发生本病。
1、湿热型
发病较急,鼻镜干燥,耳鼻俱热,食欲、倒嚼减少或停止,精神不振,小便短赤,大便干燥或稀薄,粪便带血或单纯下血,或先血后便,血多呈鲜红色,排粪时有疼痛表现,口干舌红,脉象洪数。
2、脾虚型
发病较慢,患牛消瘦,精神怠倦,食欲减少,毛焦肷吊,大便溏泄,血随粪出,或先便后血,血色多暗红,行走无力,口色淡白,舌津华利,脉象迟细或细弱。
三、临床综合治疗
日前包片检查来到城子坦乡某村刘姓人家,主诉近来9岁母黄牛(哺乳期间),不喜饲草,毛焦体瘦,便中有血丝,偶有血块儿样便,精神尚可,长时间干活乏力,生病有一段时间了。经过详细诊断,确诊为脾虚型血便,应以健脾益气,养血止血为则。
1、中药疗法
党参90g、生黄芪90g、当归30g、炒白术25g、广陈皮25g、五味子20g、柯子25g、槐花30g、炙甘草15g,炙升麻15g、炙柴
克、车前子15g、大枣30g、地榆炭60g、白芍25g,上述以2kg水浸泡,煎熬成1kg水去渣后,微热灌服,2次/d,连服5-7d。
2、西药
考虑到病史较长,凝血消炎,注射5%安络血注射液10mL或4%维生素K3注射液10mL,每日2次,连用2d,肌肉注射;注射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200万IU混合液,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d。
四、预防措施
1、加强牛只的日常管理,做到精心养护,尤其一些老牛和哺乳期及孕牛的照料。
2、暑热炎天,一定要延长使役牛中午休息的时间,栓于阴凉、干燥处,以免晒出热毒,遗患身体机能。
3、喂食易消化,多营养饲草,防止霉变饲草的出现,勤饮水。
4、使役牛只可缓行,不可急。
5、通过工作觉得中医中药对牲畜的机能调理的作用大于西医的效果明显。
6. 牛不啃吃,还便血
牛便血既是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如诊疗不及时,可引起不良后果。一般春、夏季节发病率较高。牛便血怎么回事?牛便血怎么办?牛便血症有两种:粪前下血鲜红者为肠导致(实症),便后下血为脏毒(虚症)导致。皆因力伤与感受热邪所引起。
牛便血怎么回事
牛便血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外感风热,肺受其邪,下移大肠,热伤肠路,血溢脉外,淤注肠中,随便而下;其二是劳役过度,饲养不善,致使脾虚而不能统血,血不归经,溢于脉外,下注于大肠,随粪而出促成其病。二者宜分别治疗。血属阴,统于脾,赖阳气而运行。出血可因热邪而起,即可由气不足、脾失统摄而致。春天牛饮桃花水或饲料不洁,夏季天气炎热,劳役过度,采食霉变草料,湿邪热毒涌入大肠,灼伤阴络,迫血妄行,脾气衰弱,失于统摄,而血不归经泛滥大肠,脾阴不振,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故便血。另有劳役过度,引起脾胃虚弱,脾虚则不能统摄血,即可引起本病。
1、实证:发病较急,牛鼻镜、口舌干燥,呈红色,口渴而喜水,食欲与反刍不断减少,粪为黄色稀粪,一般是先血后便或粪便带血,血色鲜红,排便明显有痛壮,小便短少。
2、虚证:发病较轻,牛体消瘦,毛粗枯灼,精神倦怠,垂头耸耳,口舌有涎,滑利而呈淡白色,食欲与反刍日益减少,溏泻,一般是先便后血或血随粪便排出,血色暗红,四肢无力,不愿行走。
1、实证治疗:当归50克,川芎35克,白芍40克,生地40克,黄芩30克,槐花60克,郁金35克,栀子30克,连翘30克,黄连25克,乌梅7个,诃子7个,椿白皮30克,焦地榆40克,引蜜120克,菜油120克煎服,每天1剂,连服3天。
2、虚证治疗:党参45克,生黄芪40克,当归40克,炙甘草15克,白术40克,陈皮30克,蜜升麻30克,蜜柴胡30克,五味子40克,乌梅7个,诃子7个,槐花60克,车前子60克,引生姜3片,大枣5个,水煎汁内服。每天1剂,连服3天。
7. 牛大便出血
大便带血是指排便时,粪便伴有血液,许多患者在发现有大便带血的症状,都会误认为是很严重的疾病,从而在心理上产生阴影。其实,引发大便带血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比较严重的疾病,也有可能是比较常见、容易治愈的疾病。
大便带血,是下消化道、结肠、直肠或肛门部出血的一个特殊症状,出血是身体提示肠道有器质性病变,必须十分重视,及时明确诊断,抓紧治疗。大便带血时应考虑下列疾病:(1)肛门疾病,(2)直肠疾病,(3)结肠疾病,(4)阿米巴痢疾:以便血为主要症状,其大便呈酱红色,粘液多,且有恶臭味。(5)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1、湿热交蒸:先血后便,下血鲜红,大便不爽,肢困脘胀,纳呆,口苦,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2、脾胃虚寒:先便后血,或血便混杂,或下纯血,血色紫暗,或便如柏油,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脘腹隐痛,纳呆,便溏,形寒肢冷,口淡而不渴,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
3、肝阴虚:大便下血,症兼头晕目眩,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夜寐不安,骨蒸盗汗,梦中失精,腰酸肢倦,形体消瘦,舌质红绛,脉细数。
4、痔疮便血:便血鲜红,肛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舌红苔黄,脉弦数。
1、内痔导致大便出血:在脱垂内痔的上方近内痔上缘的地方环行切除直肠下端肠壁的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并在切除的同时对远近端的黏膜进行吻合,使脱垂的内痔及黏膜被向上悬吊和牵拉不再脱垂。
2、肛裂、混合痔、肠息肉出血:可采用HCPT微创术,借助微创的小创口,从病灶基底部潜行剥离,彻底祛除病患,消除便血根源;
3、结(直)肠炎引发的大便出血:可采用特有的免疫修复疗法,将中医治本的优势与西医见效快速的特点结合起来。同时可借用大肠水疗辅助治疗肠炎,提高人体免疫力,消除肠炎复发的根源。
4、直肠癌出血:传统手术治肠癌,往往是将肛管、直肠一刀切,患者只能依靠人造肛门维持。现在采用保肛术,在祛除病灶的同时还能保住肛门功能,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8. 养牛便血该怎么办我刚从外地卖回了几头牛 其中一头这两天有便血的症状,刚来时吃草很好,后来有的拉稀,
有几种可能:一、霉菌性拉稀牛饲喂发霉饲料极易引起霉菌性胃肠炎。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甚至停止,持续拉稀,粪便恶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体温不升高,使用各种抗菌剂治疗无效。治疗:每次可灌服0.9%食盐水2500-4000毫升,每日2-3次,同时供给新鲜青绿多汁饲料。重者需静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3000毫升、VC2-4克。二、中毒性拉稀牛饲喂过酸的青贮料、酒糟,易引起瘤胃酸中毒。病牛精神沉郁,结膜呈淡红色,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目光呆滞,步态蹒跚,后肢踢腹。严重者卧地不起,磨牙呻吟,肌肉颤抖,呈昏迷以至虚脱状。初期排灰色稀粪,继而转为绿色泡沫状水泻,如不及时治疗最后便血死亡。治疗:取石灰50-100克,加水1000-1500毫升,充分搅拌静置沉淀5-10分钟,取上层清液,一次灌服,每日3次,连用2-3天。重症者需静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0-400毫升。三、不洁性拉稀牛由于采食脏物、污水,极易引起细菌性胃肠炎。病牛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反刍减少甚至废绝,持续拉稀,初期排粪如喷射状,后期排粪乏力,粪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治疗:可用大蒜60克,捣碎,加适量水灌服,每日3次;严重时肌注氯霉素,每公斤体重每次5-10毫克,配合内服磺胺嘧啶,首次量每公斤体重0.2克,维持量为0.1克,每日2次。四、草食性拉稀牛采食过多的刚萌芽的嫩草或青料,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而引起下泻,粪便稀薄呈青绿色,病牛精神、食欲良好,体温正常。防治:轻者只需饲喂适量干草或稻草,控制嫩草和青料的采食量,即可康复。重者可取生姜50-75克,捣碎炒熟,加白酒50-100毫升,1次灌服,每日3次,连服2-3天可愈。五、过劳性拉稀耕牛过冬后体质消瘦,开春后突然负重役,则筋骨和脏腑均易受伤。表现为整日卧地,疲惫乏力,食欲减少或废绝,长期持续拉稀,粪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体温不升高。防治:可取苏木50-75克,水煎候温,加入切碎的鲜铁树叶50-75克,1次灌服,每日3次,连服3-5天可愈。
9. 牛大便出血
在养牛的过程中,牛便血是我们在养牛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病也叫出血性肠炎,是大便带血的一种疾病,不论年龄大小,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牛便血会给牛带来不少的困扰,严重者会危害牛的身体健康。那么,牛便血要怎么办呢?牛便血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一、牛便血的症状
1、实证:发病较急,牛鼻镜、口舌干燥,呈红色,口渴而喜水,食欲与反刍不断减少,粪为黄色稀粪,一般是先血后便或粪便带血,血色鲜红,排便明显有痛壮,小便短少。
2、虚证:发病较轻,牛体消瘦,毛粗枯灼,精神倦怠,垂头耸耳,口舌有涎,滑利而呈淡白色,食欲与反刍日益减少,溏泻,一般是先便后血或血随粪便排出,血色暗红,四肢无力,不愿行走。
二、牛便血的原因
1、外感风热,肺受其邪,下移大肠,热伤肠路,血溢脉外,淤注肠中,随便而下。
2、劳役过度,饲养不善,致使脾虚而不能统血,血不归经,溢于脉外,下注于大肠,随粪而出促成其病。
三、牛便血的防治
1、实证:当归50克,川芎35克,白芍40克,生地40克,黄芩30克,槐花60克,郁金35克,栀子30克,连翘30克,黄连25克,乌梅7个,诃子7个,椿白皮30克,焦地榆40克,引蜜120克,菜油120克煎服,每天1剂,连服3天。
2、虚证:党参45克,生黄芪40克,当归40克,炙甘草15克,白术40克,陈皮30克,蜜升麻30克,蜜柴胡30克,五味子40克,乌梅7个,诃子7个,槐花60克,车前子60克,引生姜3片,大枣5个,水煎汁内服。每天1剂,连服3天。
以上就是“牛便血怎么办?牛便血的防治方法”的具体内容,如果存在牛便血的情况的话,那么就需要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治疗,这样才能保证牛的身体健康,给我们的养殖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