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篇关于梵高的美术鉴赏,要求1500字
写作思路:从梵高的作品入手,把梵高的作品特色鉴赏出来。
梵高的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例如在梵高艺术生涯的初期,绘画最多的题材是矿区阴惨的场景和劳作的矿工。在埃顿时期,落日的翻滚、日里的农夫和农妇更多出现在他作品中。
梵高对农民、对田野生活、对乡村田野风光有着很高的热情,他喜爱农民的一切,尤其是向日葵、麦田、莺尾花、豌豆花等。他经常选取这些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物象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梵高凭借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深情地、细致地描绘着这些质朴、自然的风景、静物及人物,他也因此被称为“画家中最纯粹的画家”。
与那些华丽璀璨的绘画相比,梵高的画更多的是朴实和隽永,他将自己无限的激情倾注于这些朴素的花朵和田野生活中,使画作产生了一种无法超越、无法模仿的艺术魔力。梵高曾经画过许多有关向日葵的画,虽然每次绘制的向日葵数目不一样,花朵的姿态也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体现出了一种饱满和劲头。
此外,梵高还经常选用麦田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从他所描绘的各式麦田的画作似乎可以感知到麦田里所散发出的一兹兹悲沧之情。如梵高创作于奥维尔的《乌云笼罩下的麦田》就是以恶劣天气下连绵不绝的麦田作为题材,传递出了凄凉、寂寥、压抑和苦闷的情感。
再如,《有乌鸦的麦田》也是以麦田作为主要题材,并在麦田上方加入了一群黑黑的乌鸦,从而呈现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死一般的沉寂之情。当然,除了这两种题材之外,梵高的绘画还涉及到许多题材物象,但无一例外,它们都是质朴无华的,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
② 作为外行如何去理解大师梵高的画作
梵高从小性格孤独自卑,让他成年后处处碰壁,生活拮据,穷困潦倒,只能靠弟弟提奥 [Theo]救助生活。他曾说:“在这岁岁年年里,我感到自己是一切的局外人。”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作为后印象派的代表和表现主义的先驱,是家喻户晓的艺术家。一提起他,大家都会想起“精神病”患者、“割掉自己的耳朵”、“在麦田里自杀”等这样悲伤的信息。而当我们走到他的画作面前,又会被他画中所透露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折服。
天空涌动的云彩、闪烁光芒的星月、近景如火焰般躁动的松柏,都为熟睡宁静的村庄增添了动感,我们知道没有任何一处真实的景色长这样,却又沉浸在这样的夜空里,无法移开眼。他的作品带给我们如此多的主观感受,我们又该如何客观地理解分析它们呢?我们可以从了解梵高的内心开始。梵高的内心可以用压抑这个词来贴切形容。自出生之日起,梵高就注定是个悲剧。他出生的那天,正是哥哥夭折的那一天,于是梵高的一生都背负着死亡的阴影。父母都沉浸在这种悲伤里,加上父亲是一个传教士,对他近乎严苛的管教,导致他的童年都是谨慎和焦虑的。梵高从小性格孤独自卑,让他成年后处处碰壁,生活拮据,穷困潦倒,只能靠弟弟提奥 [Theo]救助生活。他曾说:“在这岁岁年年里,我感到自己是一切的局外人。”至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了梵高画作的感情基调。欣赏梵高的画作还要把握一个核心思想:梵高注重的不是“真实的自然”,而是自我表达。他用色彩和形状来表达自己对所画之物的感受和希望别人产生的感觉。梵高曾说:“无论肖像画、风景画,我希望表达的不是感伤性的忧郁,而是深沉的悲痛。”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梵高作品中充满力量和感染力的绘画语言呢?一、读懂梵高作品中充满暗示的色彩梵高自己说:“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梵高学习印象派,主要用纯色来表达自己的画面,他的画面中常出现四种颜色:红、绿、黄、蓝。每一种梵高画作中的颜色都有其代表的独特意义。
③ 怎样欣赏梵高的画,或者说怎样理解
我知道梵高的《收割中的田园风景》,不知道你说的哪一副,最好有个图片连接梵高画过很多麦田,橄榄园,果园葡萄园,菜园。
国画和西画的审美角度是不一样的,国画很含蓄,西画很直接,所以你可以换一种欣赏角度。梵高的一生很坎坷,所以你可以联系他的人生来解读他的作品。梵高善使用三原色和绿色来呈现单纯而简明的意象,经常在作品里寄托自己苦闷压抑的情绪。他的绘画特点属于印象派(后印象代表),主张艺术应该区别与照相,要揭示主观世界,正要的不在于写形而在于写意,注重自我的表现,强调变形夸张。自从1888年他跟好友高更在法国阿尔一起画画后,一改他以前的风格,颜色变的很艳丽,他画的人物严格上讲造型都有问题。不过他是真正为自己画画的人,现在很多画都是画给别人看的,不免造作。
艺术是很感性的,仁者见智,一副作品不可能100%都被大众接受,你也有你的审美观,不管这幅作品有多值钱,如果你心理不认同它,还是不要买回来。
④ 如何欣赏梵高的画
《梵高原来可以这样看》是“艺术眼”丛书中的一本。该书简要介绍了梵高的经历和作品的艺术价值,并对其作品进行了详细赏析。不仅适合儿童,而且适合成人进入艺术的门槛。
后边的那个大球是什么?
那是一轮落日。它看起来好像悬挂在半空中的气球。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太阳的话,也能看到这样的景象:黄昏时分太阳看起来比正午的时候要大得多。人们称这种现象为“视觉幻象”。梵高在他的画中重现了这个变形,并将它夸大了。
这个场景是哪里?
文森特·梵高当时正生活在阿尔勒,这幅画画的就是那里,农田离得很近。
画中是什么季节?
这是在秋天,树叶染上了棕色,收获的季节已经结束,大自然开始休息,而土地现在也正是要为了明年春天做好准备。田地已经被仔细地耕过,用于播种的田埂也已经挖好,画中的人物位于前景中,他正在播种,这些种子已经经过一个月的发芽。他用力地将种子撒下,我们可以感觉到它们正在下落。夜晚即将来临,他加紧播种,好在天色变暗之前完成他的工作。
画中的颜色和生活中的不太一样
没错,正是这样:尽管太阳的颜色可以偶尔产生惊人的光线,但是呈现在画中的颜色是经过画家重新设计之后的效果。天空是绿色的,地面偏紫色和蓝色,这些颜色都很深,相互之间形成强烈对比,梵高并不是绝对遵从现实。
我们看不清楚前景中的人。
太阳正对着我们,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逆光的景象。梵高调用光和影,并将画面简化,这个劳动的人物变成了简单的轮廓。
为什么梵高会画一个播种的人?
对于梵高来说,有一个主题一直让他感兴趣,那就是播种者。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为这个主题创作了多种形式的作品。梵高好像将自己比作这个农民的角色。画家本人,辛苦地耕耘,用他的一生播种,他探索并发现,希望有一天能够收获果实。
⑤ 梵高的星空作品赏析是什么
从构图上来说,该画面构图极为准确,画中以树木衬托天空,下部的房舍托起了无边的宇宙,以获得构图上微妙的平衡。
在绘画技法上,梵·高接受了前期印象派的某些特点,不是用简单的线和面来表达物体。而是用点来表现物体的光影,达到了传统画作无法达到的效果。
同时,他又注重采用夸张和对比的方法,给光影添加动感。前景中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描绘出来的小镇,与画面上部呈主导趋势的曲线笔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教堂的细长尖顶与地平线的交叉,柏树的顶端恰好拦腰穿过旋转横飞的星云,这一切都使画面产生出一种流动的感觉。
主题
梵·高通过这幅画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来反衬出人类的渺小,令人类生出畏惧之心,而是传达出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天空中飞卷的星云,好像在旋转着跳舞,好像鲜花一样怒放,那柔韧的枝条虽然力量微薄,却无畏地抽向天空。
而直上云端的巨大柏树,形如一团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奋力伸展着枝叶。传达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忧郁。也表现出人类的挣扎与奋斗。
⑥ 梵高的画怎么欣赏
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的最重要时期贡献给了艺术。他早期画作爱用荷兰传画的褐色调,但他天性中火一般的热情使他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并迅速远离印象派———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他不是以线条而是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
现实的残酷和他悲惨孤独的处境,带来了他孤僻却狂热的内心,线条、 景物、颜色粗糙却异常地协调,并且鹏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⑦ 怎么欣赏梵高的画
想要更好地欣赏梵高的画作,必须要对他的绘画表现手法以及内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欣赏它的艺术价值。
⑧ 如何欣赏梵高的人像作品
在这个系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梵高的自画像,那幅画的来源是因为他与高更的争执,高更因为争执而走,梵高因为气愤和抑郁症加剧,割下来自己的耳朵,照着镜子画了这幅画,这幅画也是梵高拍卖史上4亿欧元的最高价系列之一如果有时间的话亲爱的提奥和梵高传读一读就自然懂了梵高
⑨ 如何鉴赏梵高的《麦田上的乌鸦》
这幅画是梵高的奥威尔田园风光系列之一,并不是画家的最后一幅作品,也不像有些人常说的那样是“封笔之作”、“不祥之兆”,预示着一场凶险的灾难即将来临。实际上这不是刻画暴风雨欲来群鸦乱飞的场面,而是描绘暴风雨过后风吹麦田的情景。梵高在给弟弟特奥的信中说明他画了两幅(《麦田上的乌鸦》与《阴云下的麦田》)“描绘雨后广阔的麦田的油画”,“画的是动荡的天空下面大片延伸的麦田,我不需要故意表达凄凉与极端孤独的心情。”“我认为这些油画会把我在乡下看到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告诉给你。”不过,此时的梵高的心情的确是非常凄凉极端孤独。他的病情日益恶化,他感到“我的生命受到了根本的威胁,我的脚步也在摇晃。”“画笔几乎从我的手指间滑落,”“我的作品是冒着生命危险画的,我的理智已经垮掉了一半。”因此,在《麦田上的乌鸦》中,尽管画家力图表现乡村“生机勃勃的景象”,但画面上动荡不安的构图,明暗对比强烈的色调,粗野狂放缭乱的笔触,去无意识的流露出他内心孤独
压抑
郁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