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判断识人的方法

如何判断识人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15 04:02:58

如何能保持判断识人有方

一个人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良好的判断力,穿透对方的表面现象,发现对方隐藏在肚子里的实情。测度他人需要很强的判断力和观察力,而观察人的品性、气质比认识一般事物重要得多,也复杂很多。

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说话的语气、方式以及办事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是一视同仁则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没大没小、无尊无贱。尤其当对方是身份地位比你高的人,会认为你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他不喜欢听你的话,不愿帮你的忙,甚至有意为难你,这样就可能阻碍了自己办事的路子,使所办之事遇到障碍。

其实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认错人。洞察人的气质,分辨人的性情,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这也是人生的非常微妙的事情。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一个人的言辞能够透露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行为能够透露的东西更多希望在某个方面有所收获,特别需要小心谨慎,要具备极强的观察力和鉴别力。

南宋时期,岳飞奉朝廷之命到洞庭湖围剿起义的杨么,军队驻扎在洞庭湖畔。第二天来了两员将领,声称是杨么的手下部将,因慑服于岳家军的声威,特地来投降的,并带给岳飞许多有关杨么的军事情报。

岳飞安置好了二人,便一心一意训练部队。训练中两名降将表现得十分出色,岳飞便把二人都提为总兵之职,让他们带领军队。同时把作战计划告诉二人,声明中秋节全军休整,中秋节后即发兵攻打杨么的水寨。

中秋节之夜,岳飞命人带着另外一支军队突袭杨么的水寨,寨中军队毫无防备,岳家军长驱直入,杨么被打得大败。

原来,岳飞第一次就看出二位降将是诈降,借机来刺探自己的军事情报的,便将计就计,把虚假的情报告诉二人让他们把假情报送回去,麻痹对方,然后趁机突然袭击。以最少的力量牵制对方军队,使其按自己部署行动,这种巧用谎言诈术的手段也成为借力打人的奇效的典范。

将计就计最关键的两个环节首先是要先识破对方的谎言,然后让对方相信自己已被他的谎言骗住了,这样,才可能行使计谋。如果不能识破对方的谎言,就会被对方欺骗;如果不能使对方确信自己已经受骗,对方就会起防备之心,再使计谋就达不到效果了。

识破对方的谎言固然需要智慧、需要机敏,但稍微具备防骗意识和警惕性的人几乎都可以做到。困难在于如何装出一副已受骗的模样来,这是将计就计的关键,那种大智若愚、装傻弄痴的样子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天衣无缝的,它需要更加周密的思考、精心的策划、巧妙的掩饰与装扮。因此,它对一个人的心智提出更高的要求。

伊素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明了识人不清的危害:

山鹰与狐狸结为好友,为了更加巩固友谊,他们决定住在一起。于是鹰飞到一棵高树上面,筑起巢孵育后代,狐狸则走进树下的灌木丛中间,挖个洞生儿育女。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一天,狐狸外出觅食,鹰也正好断了炊。山鹰就飞入灌木丛中把幼小的狐狸抢走,与雏鹰一起饱餐一顿。狐狸回来后,发现山鹰偷吃了她的儿女,极为悲痛。可是她无法报仇,因为她是走兽,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会飞的山鹰。

观察一个人,除了他的外貌以外,还包括印象和名气。有的人名气很大却华而不实、徒有虚名,对这种人就要善于识破他。

在生活中,小人无时不在,只是小人们的表现有所不同:古代社会中,小人们见利忘义、好造事端,而现代社会中,小人们追逐名利、欺世盗名,这就要求我们要仔细地识别他们。

从一个人的言谈中可以洞察到他的内心世界,一般来说,如果对某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有敌意态度的时候,许多人的说话速度变得很迟缓。相反地,如果有愧于心,或者有意要撒谎,说话速度自然会变快起来。

说话的速度忽然比平常缓慢,那就是表示对方怀有不满或敌意。

说话速度是一种特征,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气质,是在平日与人交往中锻炼形成的,但是异常的说话速度常常与内心的思想有很深的联系。比如,平时能说善辩的人,突然变得口吃下来;或者相反,平时说话不得要领的人,突然说得头头是道,这就要注意,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影响他们,以致他们心里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般人对自己不满或怀有敌意的人,因为不愿交往,说话速度会不自觉地放慢,甚至让人感到好像不大会说话。相反,当有人心怀鬼胎或想要说谎,说话的速度往往会快得吓人,特别是想取得对方的谅解时,不仅速度加快,还会找些话题以图亲近。

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不能简单地以貌取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孔子的弟子中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字子羽。此人本来“欲事孔子”,但由于“状貌甚恶”,孔子就以为他“材薄”,不大喜欢他。于是子羽只好退学了。没想到,这位其貌不扬的人却是一个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离开孔子以后,“南游至江”,竟然“名施乎诸侯”,“从弟子三百人”。对这件事,孔夫子很后悔,并且总结教训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⑵ 怎样用正确的方法去分辨对方是属于什么样的人

人有很多种,有国字脸的人,有长脸的,有瓜子脸的,各种各样的人组成了这个社会。那么怎么看人

相由心生,这个不无道理,一个人如果内心并不美好,比如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心境,从而影响到外在,变得凶神恶煞,那么必然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好坏,从而让我们提高警惕。
然而,因为外貌的原因,也造成了很多偏见,无疑帅哥美女是吃香的,以貌取人基本成为了普遍的想法,大部分人也更易于亲近帅哥美女,从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或者陷入困境。

虽然现在不同于古代,会有美人计这种做法,但是因为美女的缘故,也造成了很多的失误。让人愿意投入大量的钱财,因而被骗。所以不可以因为对方是美女的缘故,而迷失了心智,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首先可以从一个人的字着手,字如其人,虽然并非很准确,有些不是很善良的人,也能写出一手好字,但是,至少可以从字里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大部分人的字都很潦草,也就意味着大部分人对生活都不是很积极的,大部分人都习惯随波逐流,遵从大部分人的观点。

从一个人的做事风格看一个人。这个需要长期的观察,多件事的观察,并不是因为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就认定一个人是好人。也不是一个人做了一件坏事,而认定他就是坏人。只有从更多的事中,才能辨别太是什么样的人。

人都是复杂的,也意味着不能简单的相信一个人。所以说防人之心不可无,有时候注意一点,对自己是没有坏处的。从一个人的说话,也可以判定一个人,但是有的人处事就是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也意味着你无法真正的了解他,至少这样的人善于自保。

看一个人的穿着,虽然从穿着上无法真正看出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有,但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味,喜欢便宜的,还是贵的,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简谱,衣服穿得很旧,还不换新的,就是真的俭朴,可能穷也是一方面,如果都很是时髦的衣服,定是喜欢潮流的人。

⑶ 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判断一个人品有哪些方法

人的面部表情很丰富的,一般的来说,你有什么小动作在一些敏感的人看来一眼就看的出来的。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个女孩子最讨厌男生的8个动作:1,当众挖鼻孔;2,说话不文明;3,当众挖耳朵;4,大声喊叫;5,懦弱;6,模仿女孩子的声音和动作;7,穿戴不整洁;8,知难而退不自信。可能还会有别的,具体也记不大清了。还有的就是你从试着去看女孩子的胸部,不管你那个小动作有多么迅速,她们都能察觉。
其实判断一个人的人品我个人认为单单的三言两语是看不出来的,要不也不会有那句古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建议你看一看曾国藩的《冰践》。里面记叙了曾国藩一生识人&用人的策略,比如说大家熟知的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等,结果他们都成了晚清的栋梁,那么这些东西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我再额外送你一招如何看得出对方在说谎话:你仔细看下他每次说真话的时候眼睛是往左上角看还是往右上角看。一般说来平常人在回忆过去的时候眼是往左上角看的,在创造未来是往右上角看的。创造未来=说谎。。。。。不信你回去找几个人测验下。这个小知识来源于陈安之《超级成功学讲座》

⑷ 怎样辨别一个人是否是好人

怎样辨别一个人是否是好人?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带着不同的面具,大家通常在第一次见面,刚开始交往的时候都不会以真面目示人。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去辨别一个人,他究竟是什么样的想法。在我们被骗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面前的这个人不是一个好人。但是通常辨别对方的真面目有这样几种方法。牢牢记住一下这三句口诀瞬间能够帮助你辨认出来好人和坏人。
第一,看一些人对于钱的态度。首先,现在的人对于钱还是相对比较看重的,所以说这时候利用金钱这样一个物质需求去检验一个人品质的问题是有一定考量力度的。如果你对面的这个人看你赚到了钱,经济实力很好的时候,立刻对你的态度就大变会说一些好听的话来顺从你。但是对于那些没有钱的人却格外的轻视,瞧不起,甚至不愿意多说一句话。那个是很明显的,这样的人不可以去深交,他品格问题的。
第二,看对方懂不懂得为别人考虑。一个人一定不能过,太过自私,凡事要懂得为他人考量。如果将来要与你共事的这个人,他只在乎自己能否得到什么样的利处,而对于别人的死活,却不管顾不问。那么跟他的合作就要另外去考虑了,毕竟之后你们的利益是相挂钩的,如果他搬起来石头,砸你的脚了,那么受伤害的可是自己呀。懂不懂得都为他人留一条后路,也是检验一个人是好是坏的标准之一。
第三,通过说话方式来判断对方的性格。你真的表达方式能够很好的体现出他的一些思想和思维方式,所以说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他的一些说话态度,如果过于傲慢的话,总是瞧不起别人,那么就说明他的性格里,骨子里就是不适合人们去跟他做好朋友的。但是从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对方比较的情绪,说话也和有素质。那么你才会有与他继续交朋友下去的欲望。

⑸ 怎样快速准确的判断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用快速的方法判断一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对他(她)的一种不尊重,甚至会走进戴有色眼镜看人的误区;最初的印象固然重要,但一定不要太片面,人是多面的。当然最初见面可以看对方眼睛,听对方说话的语音语调等来短期判断他的归属类别,但记住,随时间的向前推进,你对他(她)的看法也要变化,切忌以偏概全哦!

⑹ 从语言的风格辨别人的方法是什么

曾国藩认为,一般来说,看人的长短,如果“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确,诚信是做人的根本。特别是一个军队的运作,全靠万众一心,同胞亲密无间,不容有丝毫芥蒂,这尤其是靠一个诚字贯穿其间,作为维系。否则像一盘散沙,必将不战自毁。所以,不要被一个浮滑的人所迷惑,不要被他的夸夸其谈打动,一定考察他的实际才能,尤其是,一定要任用诚实的人。在现代的经营活动中,同样存在着很浮滑的管理人员,他们只知道夸夸其谈,却发挥不了实际的作用。在人际交往中也一样,有些朋友除了浮夸还是浮夸,实在成不了气候,若与他们打交道,一定要小心提防才对。

曾国藩择取人的方式,以有节操而没有官气、条理清晰而又不说大话为关键。办事的方法,关键是要做到“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所谓身到,就是作为官吏对命案、盗案必须亲自勘验,并亲自到乡村巡视;作为将官就必须亲自巡视营地,亲自察看敌情。心到,就是凡事都要仔细分析它的大条理、小条理、起初时的条理、结束时的条理,分析它的头绪,又综合它的类别。眼到,就是要专心地观察人,认真地读公文。手到,就是对人的才能长短、事情的关键所在,勤作笔记,以防止遗忘。口到,就是在命令人做事时虽然已有公文,仍要苦口叮嘱。

对于曾国藩的这一论述,民国时的着名爱国将领蔡锷有这样的评价:

文正公谓居高位以知人晓事为职,且以能知人晓事与否,判别其为君子为小人。虽属有感而发,特论至为正当,并非愤激之说。用人之当否,视乎知人之明昧;办事之才不才,视乎晓事之透不透。不知人则不能用人,不晓事则何能办事?君子小人之别,以能否利人济物为断。苟所用之人,不能称职,所办之事,措置乖方,以致贻误大局,纵日其心无他,究难为之宽恕者也。

昔贤于用人之端,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其宅心之正大,足以矜式百世。曾公之荐左中堂,而劾李次青,不以恩怨而废举劾,名臣胸襟,千古流芳。

这段话的意思是:曾国藩认为身居高位的人应该以知人晓事为职责,而且以他能否知人晓事来判断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虽然是有感而发,但所持的观点却非常公允,并非是一时的愤激之说。用人是否得当,取决于是否真正地了解人;办事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对事情的理解是否透彻。不了解人,便不能任用人;不明白事理,又怎么能办事呢?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以能否利人济物为判断的标准。如果委任的人不称职,所办的事措置失当,以致影响了大局,即使当事人并无其他私心杂念,终究是难以得到宽恕的。

以前的贤德之人在用人的时候,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其心理的光明正大,足以成为百世的楷模。曾国藩推荐左中堂、弹劾李次青,并不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影响推荐和弹劾,一代名臣的宽广胸怀,自然千古不朽。

曾国藩提出“取人之式”,以有操守、多条理为主,那么古贤对此问题又是怎么看的呢?

春秋时期,齐宣王问孟子:“怎样去识别那些缺乏才能的人而舍弃他呢?”

孟子答道:“国君选拔贤人,如果迫不得已要用新进,就要把卑贱者提拔到尊贵者之上,把疏远的人提拔在亲近的人之上,对这种事能不慎重吗?因此,左右亲近之人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也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然后去了解;发现他真有才干,再任用他。左右亲近的人都说某人不好,不要听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也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了解;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左右亲近的人都说某人可杀,不要听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可杀,也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听说某人可杀,然后去了解,发现他该杀,再杀他。这样,才可以做百姓的父母。”

孟子又说:“虞国不用百里奚,因而灭亡;秦穆公用了百里奚,因而称霸。不用贤人就会招致灭亡,即使要求勉强存在,都是办不到的。”

韩非子对这一问题则有他独到的论述。他说:如果炼铜造剑时只看所掺的锡和火色,就是欧治子也不能断定剑的好坏;可是用这把剑在水中砍死鹄雁,在陆上斩断驹马,那么,就是仆隶也不会怀疑它是钝还是锋利了。如果只看马的牙齿和外形,就是伯乐也不能判断马的好坏;可是让马套上车,看看它快跑到终点时的模样,就是仆隶也不会怀疑马的优劣了。如果只看一个人的相貌、服装,只听他说话论事,就是孔丘也不能肯定这个人能力怎么样,可是给他一个官职,看看他的工作成绩,就是普通人也不会怀疑他是聪明还是愚蠢了。所以,一个明智君主所任用的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地方官中选拔上来的,猛将大多是从下层军官中挑选出来的。凡是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他们越能勉励自己;不断地升官晋级,那么官级越高他们越能尽力办事。用高官厚禄去勉励官吏把事情办好,这是建立强盛统一事业的有力措施。

凡是奸臣都想顺从君主的心意,来取得君主亲幸的权势。因此君主所喜欢的东西,臣子就加以吹捧;君主所憎恶的东西,臣子就加以诋毁。人们的一般情况是,取舍相同的就互相肯定,取舍不同的就互相反对。现在臣子所赞美的东西,就是君主所肯定的东西,这就叫做相同的择取;臣子所诋毁的东西,就是君主所反对的东西,这就叫做相同的舍弃;择取、舍弃一致而相互对立的,还没有听说过。这就是臣子所用来取得信任和宠爱的途径。

孟子与韩非子都从一个方面论述了如何选拔人才,可谓千古名论。

不过在识人方面,管仲无疑有他的独到之处。一次,齐桓公征询管仲对朝廷人事安排的意见,管仲说:“升降、揖让、进退礼节的熟习,这方面我不如隰朋,请任命他做大行(司礼官)职位;开垦土地,聚集粮粟,使地利完全发挥,这方面我不如宁戚,请让他担任司田(管理土地的官吏);在平原战场上能让战车驰骋而不乱,战士勇往直前而不退却,擂鼓进军后,三军将士视死如归,这方面我不如王子城父,请授予他大司马(最高的军事将领)之职;审理刑事案件,能不杀无辜,不诬陷无罪之人,这方面我不如宾胥无,请授与他大理(最高司法官员)之职;敢于冒犯君颜,忠言直谏,不怕砍头,不在富贵权势面前低头,这方面我不如东郭牙,请让他担任大谏(谏官)之职。君王要治国强兵,有此五人,就足够了。若想在诸侯中称王称霸,那还需要我管夷吾才行。”

听了管仲巧妙的自荐以后,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历史上慧眼识才的着名例子,由此来反映能识人将会带来多大的好处。

“管鲍之交”历来被称为千古佳话,其中固然赞扬了管仲的治国才能,但更重要的则是赞扬了鲍叔牙的慧眼识才。

管仲年少时常与鲍叔牙往来,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因为家贫,常常骗取鲍叔牙的财物,鲍叔牙却一直好好待他,不提这些事。后来鲍叔牙跟随齐国的公子小白,而管仲跟随了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国国君时,杀了公子纠,管仲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重用管仲,让他执掌齐国之政。齐桓公之称霸,九次会合天下诸侯,匡扶天下正道,这都是用了管仲之谋。

管仲说:“当初我贫穷时,曾与鲍叔牙一起做买卖,分财利时我常常多占,鲍叔牙却不以此认为我贪,因为他知道我家贫。我曾经为鲍叔牙谋事,结果却使他更窘迫,鲍叔牙不因此认为我这个人很愚蠢,因为他知道时机有时有利有时不利。我曾经几次出仕,即屡次被国君罢免,鲍叔牙不据此认为我无能,因为他知道我没有碰到好时机。我曾几次带兵打仗,即屡战屡败,鲍叔牙不因此以为我这个人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有老母需要供养。公子纠与小自争位失败后,召忽自杀,我被囚禁起来,忍受侮辱,鲍叔牙不因此认为我这个人不知羞耻,因为他知道我不以小事为耻,而只耻功名不显扬于天下。所以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是的叔牙先生。”

鲍叔牙推荐管仲后,他的职位在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其中有封邑的有十多代,子孙中有许多人都成为有名的大夫。相比之下,天下人很少称道管仲之才能而常常称道鲍叔牙有和人之明。

⑺ 怎么看透一个人,通过哪些方法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所谓的是非,就是一个人的立场和做事原则。一个人的是非观越是明晰和坚定,那么这个人不管是你的敌人还是朋友,对你来说其实都是越安全的。如果是非观模糊,他的立场和原则也必定跟着模糊,在生活中就会人云亦云,在危难关头,则往往就是那根墙头草,随风倒。这样的人,哪怕有再好的本领,只有远离,你才会更安全。而只有确保你自身安全的前提之下,你与人合作的决策行动才是有价值和生产力的。否则,给自己带来的只有灾难和毁灭。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穷之以辞辩的观人之法告诉你,话题辩论才是选贤任能低成本而高效的方式。你将他逼到理屈词穷的地步,看他会如何转机。从他应对困境的方式中就可以考查出他思维的灵活性,思考问题的深度等。那么。他到底有没有能力承担重要任务也就可以清晰判断了。他若是变通越灵活,所能突破的难题瓶颈也就越大,那么所能托付的任务就可以越重要。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考查一个人的见识格局有多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看他面对问题所能提供的解决之道。见识和经历的不同,决定了他解决问题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的不同。反过来,你通过询问对方对待问题的策略,也可以推出他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过往经历,便可见微知着地看到他的能力的优势、劣势、能力瓶颈,便能知可否合作了。
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在没有遇到事时,人人站出来都说自己是勇夫,但是,在真正遇到事的时候,全都当了沉默的大多数,这也就是社会常态。生活中,他们未必都是沉默者,但是真正需要他们勇敢时,却又不敢当仁不让。所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勇,绝不是让他在风和日丽之下吹牛说自己多么的勇敢,而是直接让其置身当下困境,看他是如何反应。只有在当下困境中仍然表现出勇敢行为的,才算是真正的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患难见真情,其实患难也可以见真用。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生活中,我们都是在带着面具而活,并且隐藏了自己最真实的本性。面具带得越多,本性藏的越深。这个时候,旁人是很难清楚了解他的。但是,一旦人喝醉酒,从身理上,他的大脑是脱离意识控制的,那么他的面具也就会在此时此刻被彻底摘下。若是一个人醉酒后,性情与平常相比,发生很大的变化,说明这个人平时带的面具极深,此人慎交;倘若酒后行为与平日里没有太大变化,说明这个人平时就是活的坦率、真实,这种人比较安全,值得交往。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义为做人做事的底线,原则,立场。面对利,一种人是见利忘义,一种是见利仍然义字当先。一个属于前者还是后者,只需要临之以利,即可知晓答案,那么此人的廉洁与否便也就清楚了。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要考查一个人的信用程度,就是委托对方为自己办一件事情,然后在这件事上来观察其言行举止,并且可通过两个标准判断其守信程度。第一,是否能够说到做到,如果说到也做到了,此人可以视为信足之人。第二,嘴上答应,但是在行动过程中,确实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如期把事情办成,此时倘若他能够诚意向你致歉,坦诚自己的不足,或者过错之处,甚至还能给你提出他的补救之法,也可以视为信足之人。相反,要是事情没办成,还有各种冠冕堂皇之词,为自己开脱,此为信不足之人。所以,虽然诸葛亮的识人之法已经提出了一千多年,却一点不过时。相反,其高明之处,远胜于诸多心理学着作,实为社交、识人之大智慧。

⑻ 如何准确精确透彻快速的判断一个人

从第一印象判断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好和坏,善和恶,智商高低,社会化程度。从对方的衣着打扮,看判断对方的性格,品位。从对方的言谈举止,表情变化,判断对方的心理活动。从对方面对利益冲突的态度行为举止变化判断对方的欲望强弱,占有欲强弱,自私程度,原则性强弱,区分对方是小人与否。了解对方的父母性格,家庭环境,判断对方的遗传性格特征。这个只有在关键时刻显现,平时处于社会化状态中真实的性格都是隐藏隐性的。

阅读全文

与如何判断识人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解决浑身没劲的特效方法 浏览:95
治耳鸣的最好治疗方法 浏览:100
高敏感方法测定肌钙蛋白有哪些 浏览:994
蚕壳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525
柳楷训练方法 浏览:969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的缺点有 浏览:295
电饭煲通电不煮饭的解决方法 浏览:670
打草绳的安装方法 浏览:857
管理方面的技巧与方法 浏览:540
环境监测中so2的三种测量方法 浏览:613
快速皮肤补水的方法 浏览:296
传感器常用的分类方法及其优缺点 浏览:97
民间治疗腰突压迫神经的方法 浏览:590
青菜肉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775
叮当镯和田玉怎么识别真假的方法 浏览:454
绿植种类少解决方法 浏览:939
胆管扩张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296
苹果手机流量下载控制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93
直尺直线度测量方法 浏览:472
菜饼堆肥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