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判断修道的方法是否正确

如何判断修道的方法是否正确

发布时间:2022-05-12 05:26:40

‘壹’ 修道的方法是什么

修道就是把自己的心性修正的与大道一样,与圣人一样,大道怎么做事我们就怎么做事,圣人怎么做事我们就怎么做事,这句话太笼统。如何才能改变自己的语言行为使自己与大道一样,这是关键点。所以要能够把自己的具体的语言行为做事的方法说出来,说不出来说明没明白,说不出来,同时也不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具体怎么去说话做事,不知道具体怎么说话做事就没法改变自己的心性,等于不修。如果天天只会讲一些笼统的概念性的词语,不能讲具体的事情,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那就是修嘴不是修心。也说明自己没有获得相应的智慧,却又看似明白了。真的假的一说话一做事,验证一下立马就能分辨出来。不要只学会一个喊口号,如果大家都学会一个只会喊口号,还会因为口号的不同而产生矛盾,还不如不学呢。
修道就是通过自己什么样的语言行为,表现出大道的其中某个特性特征,某个德性。比如自已无私的去帮助别人,这就体现出大道的博爱,比如不说别人的是非,只给别人解决问题,和谐众生,这又体现出大道的中性。只要自己真正的明白了,就能找出就能知道自己怎么做事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大道之德。然后结合自己的语言行为,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这才是真正的交流如何修道。
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体现出大道的一个德性,反过来,通过学习明白了大道的一个德性,要想办法,想想自己通过什么样的语言行为能把它表现出来。

‘贰’ 修行是否进步应该如何判断

看看精神是否真正寻找到了依靠与归宿,看看是否有法喜,是否消了此业障而身轻便利,是否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生命充满了活力。

‘叁’ 如何判断自己的修行水平

净空法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个修法?必须在生活之中、工作之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把妄想分别执着淡化掉,这就是功夫。分别执着说一下断,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够淡个一、两分,这就是功夫。一年比一年淡,一月比一月淡,这叫真精进。



诸位要知道,精进不是在你每天念多少佛号,你每天读多少部经典,不在此地。你念的佛号再多,念的经典再多,是非人我还是一样坚固的执着,有什么用?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个修法?必须在生活之中、工作之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把妄想分别执着淡化掉,这就是功夫。分别执着说一下断,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够淡个一、两分,这就是功夫。一年比一年淡,一月比一月淡,这叫真精进。诸位要知道,精进不是在你每天念多少佛号,你每天读多少部经典,不在此地。你念的佛号再多,念的经典再多,是非人我还是一样坚固的执着,有什么用?一点用都没有,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无济于事。真正修行人,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逐渐淡化,所谓放下,看破放下,这是真功夫、真精进。

《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就是放下,而生其心,用在我们净土上就是念佛,专求净土。处事待人接物守住佛的教训,“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什么叫不取于相?不取就是不执着,世间的法相、出世间的法相统统不执着,这叫不取。为什么不执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执着它干什么?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叫看破,真正不执着就是放下。你这个心,我们刚才讲了,在生活里面、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里面都保持着不动,如如不动。心地清净、平等、光明,真的是光明遍照,光明遍照是讲智慧,你的心起作用样样清楚、样样明了。

‘肆’ 怎么修道

修道功夫不外两途:一是静中专修,二是缘境而修。兹先述专修。在家生活者,由于有工作要完成,白天没有条件专门修行,可选早晚睡前醒后两段时间做功夫,宁可少睡眠,不可让功夫间断。早上于5至7点间,晚上于21点至23间静坐或站桩,静坐姿势及相关注意事项,请参看前辈大德相关论述,此处不赘。时间由半小时起步,渐增至两小时。功夫不可太紧,宜量力而行,慢慢增加时间,以免对静坐厌倦;亦不可太松,只是应付了事,长期没有进展。若每天早晚共有四小时静修,则修道已有稳固的基础,可于世间而证出世间,不碍世间工作而得修道之益。且以静修之故,头脑清醒,体力强健,世间事业亦可助成功。至于用功之方法,可有千百种,如参禅、观心、念佛、持咒、数息等等,然总不外止观定慧,其原理相通,但选一与自己相契之法门而深入即可。吾之建议:早修道,用“一”字诀,心息相依,神形相守,身心合一,天人合一;晚参禅,用“无”字诀,无之彻底,即无亦无,无人无我,真性自现。选定方法之后,即以全部心力缘法而修,凡有妄想烦恼起亦不必另起念对治,但觉其性空而不管,立即回到修法上来。不昏沉无记,寂而常照;不散乱妄想,照而常寂,如此心缘一境而入定。
次述缘境修。缘境者,即历缘对境,于世间人事日用生活之中修行也。其根本义,在以修道所悟见地及静中所得境界贯彻于工作生活中,全然地、有意识与当下的工作生活内容合一,随时随地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正念分明,清净心相续,则能见般若。有能力者,可寻一自己喜欢的、与修道相统一的工作;若暂无条件,则全然接受自己目前的工作,以清净心而以工作为修道之一种方式。工作生活,日应万端,难免有磨擦、有干扰,此际乃修道真用功之时也。永远以智慧面对当下,动念不动心,动心不动性,全然有意识地与当下的处境在一起。静坐修道有限,生活中的修道才是真功夫。真性明照,不为境转,此是修道之根本功夫。烦恼为智慧种,烦恼时即是修道时,莲花就开放在污泥之中,要将尘世的污泥转成清净的莲花!除静坐(静站)外,生活中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处处皆可做功夫。静坐中所用的心法、所得的体验都可以扩展到四威仪中,将修行境界融入生活,打成一片,此为修道成功之根本诀窍。

‘伍’ 怎样判断修行的境界和层次

怎样判断修行的境界和层次?

问:如何知道出现什么样的境界是到了什么层次?
答:这个事情自己知道,从现象上看,你会觉察得到,譬如你看经,从前看经记不住,现在看经很容易记住。从前看经不懂,现在看经字字句句都能看得懂,这就是进步。同样一部经,去年我读的,跟今年读的境界不一样,今年比去年解得更深、更广;到明年,明年比今年又更好。所以经里面,我常讲经教没有意思,你不要求它的意思,它没有意思。正因为它没有意思,它在起作用的时候无量义!它要有意思的话,就不能有无量义,那就变成死东西了。活的!要怎么样学它?清净心对它。印祖讲的话要记住,讲得太好了,“诚敬”。以诚敬心对经本,遍遍意思不一样,遍遍都生智慧,你才得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你对它不了解,就枯燥无味;遍遍有悟处,你说他怎么不快乐?
没有悟处就麻烦了,没有悟处是心不清净、是心不诚;如果心诚,如果有恭敬,决定有境界,法喜出现。境界的大小、浅深、广狭,完全是你诚敬的程度。祖师的话,你一分诚敬,你就有一分的悟处;二分诚敬,有二分的悟处;十分诚敬,就十分的悟处。你说他怎么不快乐?只要契入佛经之后,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你就不想看了。摆在你面前,为什么?古德说一句话,你就懂得了,“世味哪有法味浓”!你没有契入,你不懂这句话;契入之后,才晓得这句话真的,这句话说得好!接触到法味,不要说人世间的事物,你把它舍得干干净净。欲界天、色界天,是大梵天王、摩酰首罗天王,要让位给你,不要!那个东西太麻烦了,不惹这个麻烦,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超过摩酰首罗天王。(净空法师·学佛答问·净宗学院之四2006/3/4)
问:这深圳有一个同学,他这个问题很简单,他说佛菩萨定中是否有境界?也就是说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就是大定。
答:在定中是有境界,定中有境界。大定当中,诸佛菩萨的境界就是华藏、就是极乐,一真法界。(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2005/7/22)

‘陆’ 道家修道如何开始

先了解 戒律 多看 经文 救苦经 心经 北斗经
道教戒律很多
老君二十七戒
老君二十七戒是在想尔九戒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戒文亦分上、中、下三品,内容为:戒勿费用精神;戒勿食含血之物,乐其美色;戒勿伤王气;戒勿贪宝货;戒勿忘道;戒勿为妄动;戒勿枝形名道;戒勿杀生;戒贪功名。此上九戒。
戒勿为耳目鼻口所娱;戒常当谦让;戒举百事详心,勿惚恫;戒勿学邪文;戒勿资身好衣美食;戒厌求名誉;戒勿贪高荣强求;戒勿轻躁;戒勿盈溢。此中九戒。
戒勿与人诤曲直得失,避之;戒勿为诸恶;戒勿厌贫贱,强求富贵;戒勿多忌讳;戒勿称圣人大名;戒勿强梁;戒勿祷祠鬼神;戒勿自是;戒勿乐兵。此下九戒。
老君二十七戒使想尔九戒更加方便操作和实行,它和想尔九戒的九条被称为老君三十六戒,强调老子无为无欲、顺应自然、柔弱守雌的思想。
初真五戒
初真戒是道教入道者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是入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清代王常月着的《初真戒律》中,规定入道者须先受三皈依戒,然后方可受五戒、八戒乃至十戒。
一者不得杀生;二者不得荤酒;三者不得口是心非;四者不得偷盗;五者不得邪淫。这五戒是入道的根基,是出俗与入俗的枢纽,道教称之为“积功归根”五戒”,做到者,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水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太上老君戒经》中说:“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子,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清信。

04初真八戒
初真八戒是在初真五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陆修静在《受持八戒》中说:“在五戒之外加:六、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七、不得普习香油,以为华饰;八、不得耽着歌舞,以作倡伎。"初真八戒强调道俗不可混杂,要求教徒生活简朴、清静、脱俗。

05初真十戒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成万物;
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已,当行阴德,广济群生;
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
第四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

第五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人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
第六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
第七戒者,不得饮酒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
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

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栖集清虚;
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这十戒,托虚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护佑,永脱一切苦恼。初真十戒注重教徒的品德修养,要求教徒做到忠孝、仁信、济世、守身、节俭、利人、清修等。教徒必须先受初真五戒,校正身心,去除杂念,然后才能受初真十戒。

‘柒’ 陈宇廷怎么判断自己修行是否正确

有标准的 佛家五戒就是标准 四依法就是标准 菩萨行就是具体内容
.执着 分别 妄想 可以验证修行层次高低

阅读全文

与如何判断修道的方法是否正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要学会调查研究方法 浏览:18
惠州除甲醛最佳方法 浏览:622
公路隧道火灾探测方法研究 浏览:433
社会统计学有哪些统计检验方法 浏览:237
自动调整臂原理图及安装方法 浏览:257
拉肚子不吃药有什么方法好的快 浏览:846
数学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浏览:20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浏览:280
婴儿食道检查什么方法最好 浏览:888
初中化学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852
客厅空调开关插座安装方法 浏览:935
种植荆芥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981
艾灸条的食用方法功效 浏览:78
电火花检测仪的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501
最厉害的计算方法 浏览:519
狗不吃饭还吐简单方法 浏览:98
投影仪连电脑安装方法图解 浏览:471
锂电池电量显示器安装方法 浏览:814
垫脚石的鉴别方法 浏览:595
幼儿活动教学组织方法有哪些 浏览: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