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高小班幼儿的钻爬能力
一.
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做了下列尝试促进幼儿钻爬能力的发展。
1、在运动中融入故事,在器械中赋予情节。让所有的器械都活起来,让不会讲话的器械都生动起来真正的发挥作用。比如说我们可以让幼儿带着一个童话故事来到活动场地,把攀爬架当作大森林,把滑梯当作高山,把“大青虫”当作地下隧道,让孩子们在故事中运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发展。
2、有针对性地设置钻爬游戏。
我班幼儿的特色技能是“钻”和“爬”。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了一些活动,引导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得到发展。例如玩“小鱼游呀游”的游戏,孩子在孩子用手搭起来的山洞中钻来钻去,为了防止被“渔网”网住自己,有的孩子就会讲究方法,观察扮演渔网孩子的反应,在“渔网”快要网下来之前迅速钻出去。还有的会在渔网中间穿来穿去,故意引起扮演渔网的幼儿注意。在活动中幼儿获得了眼、腿、灵活性、协调性等多方面的锻炼。
3、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建立信心。
赞美是成长的“维生素”,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获得赞美和鼓励的孩子,智力、体力心理上都能获得均衡和谐的发展,更有创造力,更能激发出潜力,更有信心和毅力。在活动中教师不断地孩子进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例如,在玩《小乌龟运粮》时,有许多幼儿支持不住了,可以明显的看到他们爬不动了,这时,教师采用了一些鼓励的手段,有时跟顺利闯关的幼儿击掌表示胜利,又或者让已经闯关完的幼儿一起为还在爬的幼儿喊加油等。
4、针对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械。
当然,幼儿钻爬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年龄小,胆子也小,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较差,所以他们用于钻爬的的活动器械通常比较大一些,高一些。例如,一组平铺的大垫子,适合开展各种形式的爬行活动。由于大垫子上没有任何障碍,胆子小、动作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有安全感。阶梯状的垫子,是将一组小的方型垫子摆放成阶梯状,垫子高低方向上的变化,可以增加爬行过程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锻炼幼儿克服障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我们班中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也乐意参加到活动中来。还有就是全封闭、钻爬相结合的弓型洞,将几个倒扣过来的半月摇等距离地摆放在地面上,用布罩着,只留下前后两个出入口,增加其神秘性。由于半月摇的高度比较低,通道比较长,因此,幼儿在此活动时必须将钻爬动作相结合。身材矮的幼儿可以采取手膝或肘膝着地爬的动作,而身材高、胖的幼儿侧必须葡匍爬行才能通过。此项设计,有一定难度可以锻炼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运动的适应能力。而且由于它是全封闭式的,符合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可以使幼儿产生探索与活动的欲望。
5、根据需要添加辅助材料激发幼儿练习钻爬的积极性。
幼儿年龄小,对他们进行全面发展教育要力求寓教于生动、形象之中,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进行教育,为了充分发挥幼儿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使幼儿身体和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我们在班级里设置了体育区。最初,在指导幼儿开展钻爬活动时,只是把一些可以用来钻爬练习的活动器械一一摆放在活动场地上,幼儿也只是爱玩哪个玩哪个,活动的积极性不是佷高。后来,在观察幼儿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单一的钻爬活动容易使幼儿厌烦,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所以,我们试着通过增加一些辅助的活动材料,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为幼儿提供一些玩具枪,这样幼儿就学着解放军叔叔的样子进行钻爬练习。有的单手握枪进行侧爬练习,也有的背枪进行葡匍爬的练习。我们还为幼儿制作了一些背篓,龟贝,小虫子头饰,大象头饰等,引导幼儿模仿各种动物在垫子上爬行。后来经过班级的教研活动,我们又尝试把钻爬的活动器械相互连接起来,创设一种循环式的活动环境,是不是更能吸引孩子参与活动呢?我们先让幼儿蹲着钻过弓型桥,再爬过垫子,然后躺着过铁丝网,最后和平衡区等其它区域联合起来玩。
6、退爬游戏的尝试。
为了全面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使之建立多重运动传感系统,提高空间方位知觉,我们还在我班幼儿中进行退爬活动的实验。
我们教师根据我班幼儿体能的发展情况,让幼儿从随意爬行到手膝着地规范向前爬行,再到创造性多种方法向前爬行;尝试创造性多种方向爬行最后手膝着地规范向后爬行以及创造性多种方法向后爬行。我们除了考虑幼儿的动作发展,还考虑了情感的发展,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尊重幼儿的兴趣,从随意爬行开始,到适合他们的手膝着地向前爬,并且,还注重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视觉是维持动作平衡协调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运动自信的生理基础。退爬活动离开了视觉的参与,其难度可想而知。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碍。因此我们一开始从短距离的退爬进行尝试。在老师的带领下大胆向后爬行。不限制幼儿退爬的运动路线,根据幼儿的实际,适当掌握好退爬的距离。逐步过渡到有限制退爬,采用一帮一的方式尝试眼睛不看方向退爬到指定地点。随着幼儿退爬动作的熟练、自信心不断提高,我们又开始让幼儿尝试独立退爬。一名幼儿向后退爬,一名幼儿跟着他向前正爬,到终点在原位置返回。最后通过几个阶段的练习,幼儿的退爬能力明显提高,自信心明显加强,可以独立退爬了。
我们的课题研究针对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供了让幼儿练习钻爬的器械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场地和材料,自由活动。并且一物多玩激发了幼儿参与钻爬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幼儿的钻爬能力,促进了幼儿身体协调性的发展,增强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让环境和器材得到有机结合和充分利用,使幼儿钻爬活动的过程得到优化,提高了幼儿对钻爬活动的兴趣和钻爬运动的技能。
二.
小班幼儿在选择运动类型时有以下几种趋向:
1、自己比较熟悉的运动,能够熟练操作的运动。有的幼儿对攀登架非常熟悉,他能够非常熟练的在攀登架上攀爬,那么他就会常常去玩攀爬架;同样如果孩子非常善于玩秋千,那么他选择的秋千可能性就更大一些。
2、难度适中的新鲜运动,即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危险性较小的运动。对于不经常玩的游戏或器械,对幼儿来说会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新鲜感,如果难度不大,且危险性较小,幼儿也会比较愿意选择这样的运动。
3、能获得成就感的运动,也可能是熟悉的也可能不熟悉,但只要幼儿能通过该运动获得自我满足感或得到老师的支持,孩子就会趋向于选择这样的运动;
4、有一定趣味性的运动。孩子都喜欢富有情节的好玩的游戏,比较有趣味性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选择的一种趋向
三.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制约小班幼儿运动发展的因素。
1、小班幼儿的钻爬能力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
通过进行双手双膝着地爬以及退爬、钻圈、钻隧道等测验,我们发现我班幼儿的钻爬能力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有的幼儿同手同脚、有的幼儿钻爬动作缓慢、甚至于有的幼儿一点不会钻爬。分析其原因有:
(1)生理基础。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幼儿的骨骼、肌肉还处于初步的发育期,所以其运动能力相对会比较差,而且很不稳定;
(2)心理因素。小班幼儿年龄小,经验少,任何一种主动发起的动作、行为都有一定的冒险性和危险度,所以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认知能力、意志、毅力的发展水平都会影响到幼儿运动的水平。
2、小班幼儿动作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非常显着。
通过测验我们发现我班幼儿动作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非常显着。有的幼儿动作迅速、有的幼儿却连钻爬的动作都没掌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运动经验的不同。不同的幼儿在0——3岁时所经历的运动过程是不同的。而年龄越小,幼儿的动作可塑性就越大,所以差异就越显着:运动的越早,练习得越多,发展就越好;相反,运动的越晚,练习得越少,发展就越有可能滞后。
(2)幼儿的性格气质。一般情况下,乐观活泼的孩子,经常运动,动作发展比较好,而内向胆小的孩子,多数情况下运动比较少,因而能力相对比较弱。(当然也有例外。)
四.
研究中我们发现小班的体育活动有如下几个特征:
1、以自由活动为主。让幼儿进行自由的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但小班的体育活动几乎全全由幼儿自由活动代替了。在户外活动时间里,教师基本上不组织幼儿进行集体的或小组的体育游戏,大多是幼儿自己选择器械自由活动。
2、集体活动的种类少数量少质量低。婴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能力发展不完善,组织集体游戏比较困难,适合于该年龄段幼儿的集体游戏本身就很少,再加上孩子到了户外很难集中精力,老师很难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所以老师一般不愿意在户外进行集体游戏。
3、教师过于注重安全问题。幼儿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毋庸置疑。但是为了安全而阻止幼儿进行有益的体育运动显然是“因噎废食”之举。在幼儿园里,老师常常把户外场地进行“势力范围”的划分,器械的使用也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哪些是大班孩子的器械,哪些小班孩子不能碰,老师都看管得非常严实。老师更多的从安全的角度出发,稍微有一点冒险性的活动,教师就会阻止幼儿,老师基本会尽可能得避免幼儿对本班规定以外的任何活动的尝试。
‘贰’ 婴儿几个月才会爬怎么练习
爬行是婴儿从躺着到站立的一种过渡姿态,正确学习爬行可以促进宝宝更好地学走路。宝宝学习爬行的阶段,爸爸妈妈该提供哪些帮助呢?宝宝爬行能力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得到锻炼?日常爬行过程中,父母应该注意好哪些安全事项呢?
宝宝学爬的好处人们常常会说宝宝三个月的时候会翻身,六个月的时候会坐,七个月的时候就会爬了。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这就是提醒人们要在这些阶段训练宝宝了,但是为什么宝宝要训练爬行呢?宝宝学会了爬行,除了能锻炼身体外,还有什么益处吗?下面,归纳了8点训练宝宝爬行的好处:
1、能提高宝宝的活动能力
爬除了能锻炼宝宝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和四肢活动的协调性、灵活性外,还有助于视听觉、空间位置感觉、平衡感觉的发育,促进身体的协调;还可使血液循环流畅,并且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能从整体上提高宝宝活动的能力。
2、能增强宝宝体质,促使其健康成长
训练宝宝爬行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锻炼胸肌、背肌、腹肌以及四肢肌肉的力量;并且爬行中消耗能量较大,有助于宝宝吃得多、睡得好、体重、身长长得快。
3、可以增进亲子间交流,培养亲子间的感情
训练宝宝爬行能增进母子间的交流。在宝宝会爬后,在父母的引导下获得的成功体验不断增多,并且能够在爬行中获得兴奋、成功、失败等多种体验。这些体验能够丰富宝宝的情感,研究表明,经常爬行的宝宝见到父母时的兴奋状态明显高于不会爬行的宝宝。
4、促进社会性发展
宝宝会爬后,他接触父母禁止触动的物品、做父母不允许他做的事情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了,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亲子情绪互动的机会;同时,宝宝会爬行又使得父母意识到宝宝本身的主动性,并使父母开始以一定的规范要求孩子,开始对宝宝不合规范的行为表示不快。这些变化又进一步促使宝宝的社会性情绪发展。
5、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预防儿童弱智的发生
训练宝宝爬行的时候,需要大、小脑之间的密切配合,多爬能够丰富大、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促进脑的生长。爬行动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经过抬头、翻身、打滚、匍行等中间环节,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爬行,需要经历多次的学习、实践;每一次学习与实践都是一次对大脑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因此,学习爬行其实就是对脑神经系统功能的一次强化训练,对于脑的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6、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便于以后教宝宝讲话
宝宝语言交流的频率,取决于肢体语言的频率,会爬的宝宝不断地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周围的世界、有许多举动带有结果的未知性,所以家长语言的发出频率明显多于不会爬的宝宝。而爬行则使视听范围大幅度扩大,刺激量大了,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自然得到了发展与提高。在父母不断的语言提示、自己的肢体语言、行为结果的互动中,宝宝对语言理解的准确性、肢体语言回答的合理性比不会爬行的宝宝发展要快得多。
7、能培养宝宝养成良好的性格
爬行给宝宝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而“摸爬滚打”也锻炼了宝宝的意志和胆量,有利于宝宝的个性培养。
8、能培养宝宝的探索欲望
宝宝的运动、神经等系统在爬行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这不但有助于宝宝骨骼、肌肉、神经、大脑的发育,而且可以为他们更早、更好地认识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础。这些学习经验将化为好奇心,让宝宝勇于探险,而且培养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信。
虽然训练宝宝爬行是一件很普遍和平常的事,但是宝宝爬行的好处多多,父母应该养成这种意识,才能更好地更充分地做好准备,宝宝也才能更正确更有效地学会爬行。
有的宝宝很喜欢爬行,不需要爸妈助力,四肢就能协调好。但是有的宝宝则需要父母通过一些小游戏引导。那么在宝宝学爬期间,可以做哪些小游戏呢?
1.巧钻山洞
家长可以将家中闲置的大盒子做成“山洞”的样子,引导孩子钻山洞。父母在盒子的另一端鼓励孩子不停往自己身边爬,这样与孩子互动会让孩子有爬行的欲望。
2.色彩诱惑
孩子对色彩艳丽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家长可以一边拿着颜色艳丽的玩具,一边引导孩子向自己身边爬来,等到孩子抓到玩具的时候,不要忘记给孩子一个拥抱表示鼓励。
3.音乐制动
在宝宝的身边放一个带有声音的小玩具,这样宝宝的兴趣就会调动起来。节奏感越强,宝宝的运动欲望就会越强烈,宝宝不停向玩具靠近的时候,也就慢慢学会爬走了。
4.相互竞赛
如果有同龄的宝宝一起学习爬行的话,宝宝会更加有兴趣爬行。如果没有同龄的宝宝一起,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样在地上爬行,宝宝就会学着爸爸妈妈一起爬了。
5.床底寻宝
在宝宝学爬的时候,可以增添一点乐趣,将一些东西放在床底,引导宝宝去寻宝。这个方法并不是很提倡,一方面床底可能比较脏,另一方面宝宝也会磕着自己的头。
‘叁’ 八个月宝宝该如何锻炼爬行
辅助孩子爬,家长可以在孩子前方,吸引孩子爬过去。哪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放置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让孩子自己爬。
‘肆’ 成年人如何爬行锻炼
爬行锻炼,在草地上、地板上均可进行,直线向前、向后或转圈爬行均可。爬行的速度由慢逐渐加快,爬行的时间由短逐渐延长。一般每日锻炼1次,每次10-15分钟,早晚均可。
爬行是人类古老的健身方法之一,爬行者像老猫伸懒腰一般,四肢伏地,将腰拉长,然后再收腰,一步一步地向前爬,如此反复,即可以收到良好健身效果。
爬行可促进血液循环,锻炼全身大部分肌肉,增强许多器官的功能,从而可以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爬行时,身体重量分散到四肢,可大大减轻腰椎的垂直负重,腹部和腰部肌肉明显变得结实,弹性也大大增强。爬行运动可矫正脊柱歪斜,防治腰肌劳损、腰椎部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静脉曲张、上臂肌肉萎缩、消化不良等病,对关节炎等疾患也有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及脑动脉硬化的病人不宜进行爬行运动
‘伍’ 爬行运动的方法
在较为平旷、舒适的地方,放松身体 ,双腿弯曲,双手、双脚脚趾、双膝着地,脚趾轻微向前用力,身子略微前倾,四肢配合运动,速度不求快而求稳(若求快而不求稳就只可叫“婴儿学爬”了)。运动时间无需过长,每星期一两次即可(注意保护膝盖) ,爬行运动会受到场地等坏境因素的限制,健身器材行业中已经发明出来一种可以在室内环境里做爬行运动的器材,该器材被国际上命名为菲特克洛爬行器, 它打破了场地的限制,是国际公认的爬行健身器。
‘陆’ 怎么锻炼孩子的爬行能力
训练宝宝的爬行能力,对孩子将来的运动能力和智力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专家研究发现:孩子早期是否有充足的爬行训练将严重影响孩子许多心理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前庭平衡能力的发展。
孩子爬行时,头胸部向后抬高,形成脊柱反弯,这对形成孩子正常的前庭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至关重要。平衡功能失调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左右不分,方向感不明,走路爱摔跟头,经常磕磕碰碰,喜欢爬高、绕圈子跑,怕走平衡木。到了学龄期表现得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喜欢恶作剧,浮躁,爱发脾气,笨手笨脚,做事没有信心,话多,课堂纪律差,学习效果很糟糕。本体感失调的孩子,动作磨蹭,作业拖拉,手脚笨拙,自卑,粗心大意,有的还会出现口吃等问题。
因此,家长有必要逐渐训练孩子的爬行能力。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孩子空腹时,让他俯卧在床上,用手掌顶住孩子的脚板,孩子会自动地蹬住你的手往前爬。一开始还不会用手使劲,整个身也不能抬高离开床,逐渐地孩子就学会用手和脚一起协调用力匍匐前进,然后再逐渐学会胸部、腹部悬空,更容易往前爬,然后又学会用膝盖和手掌一起协调爬行。
宝宝五项全能大赛把语言、社会适应能力两项作为观察项目,将通过团队游戏活动的参与,观察参赛宝宝的能力。
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三项作为比赛项目。爬行比赛仅仅是宝宝大运动比赛项目之一,目的是观察宝宝协调性及平衡感。
宝宝的身体动作发展迅速,最先学会的是抬头,然后是俯撑、翻身、坐、爬、站立和行走。一般而言,半岁以后宝宝就会坐,七八个月时就会爬,到一周岁左右就能一个人独自站立和迈步。大量资料表明,爬是宝宝动作和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早爬或爬行时间较长的宝宝比晚爬或爬行时间较短的、甚至不会爬的宝宝要聪明得多。现在有很多宝宝没经过爬行就直接进入行走的阶段,这对宝宝的动作和智力发展是一个较大的损失。
首先,家长要在家里给宝宝开辟一间专门的活动室或活动空间,创设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环境供宝宝爬行。
其次,教宝宝学习爬行的时候,两个家长配合效果比较好。一个家长拉着宝宝的双手,另一个家长推宝宝的双脚,拉左手的时候推右脚,拉右手的时候推左脚,让宝宝的四肢被动协调起来。经过这样几次练习后,宝宝就能够向前爬了。
最后,为了增加宝宝爬行的乐趣,可以拿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前面吸引宝宝。会动的玩具,如汽车、球类等对已经熟练爬行的宝宝更具吸引力,宝宝喜欢追逐这些玩具,这样可以让宝宝更多地爬行。当宝宝努力爬到终点时,父母要适时给予鼓励。
方法一1、 把家里的小席子卷成圆状。(席子有弹性,方便展开)
2、 让宝宝趴在席子上,将席子一边压在身下。
3、 妈妈推动席子,让宝宝随着席子的展开而朝前爬。
方法二1、 宝宝爬在地上或床上。
2、 一个人在宝宝前面,一个人在宝宝后面。
3、 前面的人牵宝宝的右手,后面的人就推宝宝的左脚。牵宝宝的左手时,就推宝宝的右脚。
方法三妈妈躺在床上,宝宝趴在一边,爸爸在妈妈的另一边,爸爸牵宝宝右手,妈妈推宝宝左腿,反之亦然,协助宝宝从自己的那边爬到爸爸这边来。
贴士:这几种方法都是先训练宝宝向前的感觉,父母要耐心,经常帮宝宝练习。多次训练后,宝宝就能自己朝前爬行了。每次练习成功后,父母要给宝宝鼓励或奖励,以保持宝宝对此的热情。
方法四让宝宝趴在床上,用毛毯兜住胸腹部,爸爸把毛毯提起,妈妈推动宝宝左手、右脚,前进一步后,换推动宝宝右手、左脚,轮流进行,训练宝宝手、膝爬行,在训练中要注意适时休息,并要多给宝宝鼓励。可以在目的地摆放宝宝喜欢的玩具或物品,促使宝宝努力往前,并保持对这个练习的兴趣。
‘柒’ 爬行是孩子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如何训练
大部分宝宝在6个月到10个月大时学会爬行。如果你的宝宝迟迟不会爬,也不用担心。有些体型较胖的宝宝比较慢学会爬,因为他们更难支撑自己的身体。有的宝宝则完全跳过爬行阶段,直接站立行走。在教宝宝爬行前,你首先需要确认他已做好准备,比如说能把头抬起来、翻身甚至是坐着。想要了解如何教宝宝爬,那就仔细阅读以下步骤吧。
01
部分1
帮助宝宝做好准备
01把宝宝喜爱的玩具放在他刚好够不着的地方
你可以和他说说话,鼓励他去拿玩具,或说类似"来吧,宝贝,来拿你的玩具??"的话,帮助他向前移动。宝宝应该会开始前后摆动身体,朝着玩具移动,或仅仅是接近玩具。确保宝宝不会在过程中感到泄气,或生气得连玩具也不要。
02让宝宝爬向你
你也可以走到离宝宝数厘米远的地方,和他一样趴着,然后说:"来这里!来到妈妈或爸爸这里!"如果他们感到泄气,你可上前去,免得他们哭泣。这也会让宝宝更想要朝你的方向移动,并发现原来爬行和四肢着地一点也不可怕。他可能想要模仿你的动作及更接近你。这个方法能很好地激励宝宝向前移动。
当他们开始移动(非爬行)时,你可往上举起他们的身体。
03在宝宝面前放一面镜子
在宝宝前方25厘米远的地方安置或托着一面镜子,确保宝宝能轻易看见自己的倒影。宝宝会想要更清楚地看看自己,所以可能会试着往前爬,以便可以看得清。如果宝宝平时习惯对着镜子玩耍,这个方法会更有效。
04在宝宝旁边和他一起爬
除了让宝宝爬向你,你也可在他身边和他一起爬。你可和宝宝一起爬向玩具,或是爬向你的另一半。这个方法鼓励宝宝做出和你一样的动作,并让他感到不那么孤单。他会感觉更像是玩游戏,而想要做出和爸爸、妈妈或兄弟姐妹一样的动作。
让较年长的哥哥或姐姐趴在宝宝身边一起爬,这么做也能鼓励他向前爬。
05了解宝宝的极限
当宝宝开始哭闹或看起来泄气时,不要强逼他继续学爬。相反地,等到第二天才再次尝试。要是你强逼未准备好或不想这么做的宝宝爬行,只会让他更慢学会爬,并对爬行有不好的联想。让宝宝把爬行当作是一项有趣、能让他掌握更多能力的活动。
不要放弃。即使宝宝每次只能忍受趴在地上区区几秒钟,你都可以等一下或第二天再试。
06爬行时间结束后,记得鼓励宝宝
完成了当天的爬行教导后,记得给宝宝大量关爱和鼓励。如果宝宝无法做得很好,你也不要感到挫败。相反地,用行动表示对宝宝的关爱和注意,如果有必要,可给他喝温水或奶粉,奖励他玩具或小吃(如果他已经可以吃这些东西)。宝宝将对爬行产生更好的联想,并期待再次爬行。
不用说,如果你让宝宝爬向玩具,在练习结束后应该把玩具给他(即使他在学爬时无法够到玩具)。让他在学爬的过程中感到满足,而不是感到挫败。这样宝宝才会更期待下一次的爬行。
当宝宝学会爬行,并能到处探索屋子时,你就可好好庆祝一番!之后,你需在屋内做好安全措施!
你需要准备:
一张柔软、厚实的大地毯或毛毯
小镜子(选择性)
宝宝喜爱的玩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