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检修方法如何

检修方法如何

发布时间:2022-04-24 17:48:26

Ⅰ 仪器仪表的常规检修方法有哪些

利用视觉、嗅觉、触觉。某些时候,损坏了的元件会变色、起泡或者是出现烧焦的斑点;烧坏的器件会产生一些非常特殊的气味;短路的芯片就会发烫;用肉眼也能观察到虚焊或脱焊处。要求有两台同型号的仪表,并有一台是正常运行的。使用这种方法还要具备必要的设备,例如,万用表、示波器等。按比较的性质分有,电压比较、波形比较、静态阻抗比较、输出结果比较、电流比较等。具体方法是:让有故障的仪表和正常仪表在相同情况下运行,而后检测一些点的信号再比较所测的两组信号,若有不同,则可以断定故障出在这里。这种方法要求维修人员具有相当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有两台同型号的仪器或有足够的备件。将一个好的备品与故障机上的同一元器件进行替换,看故障是否消除。要求有两台同型号的仪表,并有一台是正常运 行的。使用这种方法还要具备必要的设备。具体方法是:让有故障的仪表和正常仪表在相同情况下运行,而后检测一些点的信号再比较所测的两组信号,若有不同, 则可以断定故障出在这里。这种方法要求维修人员具有相当的知识和技能。排除法,所谓的排除法是通过拔插机内一些插件板、器件来判断故障原因的方法。当拔除某一插件板或器件后仪表恢复正常,就说明故障发生在那里。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仪器仪表行业技术的突破离不开各个仪器仪表厂家的支持和努力。 专业从事变频电量测量技术研究, 是国家变频电量测量仪器计量站的创建单位及国家测量标准器的研制单位, 主营各种功率表、功率分析仪。

Ⅱ 常规的车辆检修工艺方法有哪些

汽车维修有大修和小修两种方法。大修是修理或更换汽车任何零部件的方法,小修是更换或修理个别零件的方法。

汽车维修是汽车维护和修理的统称,就是对出现故障的汽车通过技术手段排查,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其排除故障,并恢复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安全标准。

汽车常见的故障,如ABS系统故障,若ABS系统出现故障,警告灯就会点亮,需要及时停车处理或修复。常见的ABS系统的故障检修方法有,ABS系统的泄压、ABS系统电脑的更换、车轮速度传感器的调整等。

检查气门密封性

可用吹烟法检查气门与气门座的密封性。把研磨好的气门洗净并按顺序放入气门导管内,用手或合适的工具顶住气门,然后吸一口烟,向已经洗净的进气岐管口和排气岐管口吹烟,以嘴贴合岐管口不泄漏为原则。同时观看气门与气门座之间是否有烟冒出来,如没有烟冒出,则说明该气门密封性良好,否则应重新研磨。

检查油路、气道是否畅通

可用吹烟法检查化油器各油道是否畅通。化油器的油路、真空管路较多,特别是进口化油器,通常在清洗化油器后需要用压缩气体吹通,但到底哪些油道或真空气道真正吹通了,操作者很难判断,而且因此造成返修的现象也不少。如果用吹烟法则可十分容易地搞清每一条油路或气道是否畅通。

还可用吹烟法检查变速器、后桥壳、转向器壳上的通气孔和发动机曲轴箱气体单向阀是否畅通,然后根据情况给予检修或更换。以上这些部件如果堵塞,将会使内压升高,容易导致各相关部位漏油而导致故障。

Ⅲ 简述目前设备检修方式有哪4种基本方式及其自简单的特点

目前设备检修方式及其特点:
1.检查法:通过目测,检查设备零部件表面是否有氧化、锈蚀、拉弧、烧焦等现象;线路是否有融化、虚接、短路等现象。通过听音,辨别设备是否有振动等引起的杂音、闷声、刺耳尖叫声以及拉合开关引起的电弧放电声。通过触摸,判断设备零部件是否有发热、灼烧等现象,并立即作出相应的修理。
2.试验法:通过标准仪器检测仪表、继电保护装置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通过高压试验检查电机、电缆的绝缘状况是否良好;通过探伤试验检查金属材料内部是否有裂纹或缺陷等,并立即作出相应的修理。其试验数据也可作为机组临修的依据,为修理做好前期准备。
3.常规性修理:指经过工作策划、经费预算、编写作业指导书、成立组织机构、宣传动员、开工、完工、验收等一系列流程而定期进行的机组检修,一般规模较大、任务较重、时间为一至两个月。例如每五年一次的机组大修、每两年一次的机组中修等。
4.临时性修理:指一般没有时间规定,只要机组停运就安排进行的机组检修。具有规模小、时间短(一般7天以内)、有针对性检修的特点。例如机组小修,主要是修理由检查法、试验法发现的问题不能当时处理需停机处理的设备。

Ⅳ 电器线路故障检修方法

1. 直观检查法 : 用眼看、手摸、耳听、鼻闻等手段检查和判断故障部位。此法特别适合发烫、焦味、臭氧味、异常声等明显故障。比如:电视机开机后,有“噼啪”响声,闻到浓厚的臭氧味,可判断行输出变压器或高压帽打火。
2. 电压测量法 : 用万用表检查供电电压和各有关元件的电压,特别是关键点电压。此法是检修家用电器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电路。
3.电流测量法: 用万用表适当的电流档,测量总电流和晶体管、零部件的工作电流,以迅速判断故障部位。比如:电视机常烧直流保险丝。
4. 电阻测量法: 通过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线圈、晶体管和集成块的电阻值来判断故障部位。
5. 断路法 : 割断某一电路或焊开某一元件、连接线来压缩故障范围。如某一电器整机电流过大,可逐渐断开可疑部分电路,断开哪一级电流恢复正常,故障就出在哪一级,此法常用来检修电流过大,烧保险丝故障。
6. 敲击法: 用起子柄、木棰轻轻敲击电路板上某一处,观察情况来判定故障部位;此法尤其适合检查虚假焊和接触不良故障。如电视图像伴音时有时无,用手轻轻敲击电视外壳,故障明显,打开电视后盖,拉出电路板,用起子柄轻轻敲击可疑元件,敲到某一部位故障明显,故障就在这一部位。

Ⅳ 简述检修电子产品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要想检修电子产品,首先要对电子子产品有所了解,第一需要了解的是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这些在我前面的文章里面已经有了很多介绍了,
其次,要对电路有所了解,同样,大家可以在我的文章中找到有关这些方面的知识。
最后,电子产品检修就像学习其他知识一样,是有一些方法和技巧的,今天,我们就把这些方法做个简单的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路的检修方法很多, 下面介绍一些最常用的检修方法。
16.5.1 直观法
直观法是指通过看、听、闻、摸的方式来检查电子产品的方法。直观法是一种简便的检修方法,有时很快就可以找出故障所在,一般在检修电子产品时首先使用这种方法,然后再使用别的检修方法。 在用直观法检查时, 可同时辅以拨动元器件、 调整各旋钮以及轻轻挤压有关部件等动作。

使用直观法时可按下面的方法进行。
① 眼看: 看机器内导线有无断开, 元器件是否烧黑或炸裂、 是否虚焊脱落, 元器件有无装错(新装配的电子产品) , 元器件之间有无接触短路, 印制电路板铜箔是否开路等。
② 耳听: 听机器声音有无失真, 旋转旋钮听机器有无噪声等。
③ 鼻闻: 闻是否有元器件烧焦或别的不正常的气味。
④ 手摸: 摸元器件是否发热, 拨动元器件导线看是否有虚焊。
16.5.2 电阻法
电阻法是用万用表欧姆挡来测量电路或元器件的阻值大小以判断故障部位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检修时应用较多, 由于使用这种方法检修时不需要通电, 比较安全, 所以最适合初学者使用。
1. 电阻法的使用
电阻法常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检查印制电路板铜箔和导线是否相通、 开路或短路。 印制电路板铜箔和导线开路或短路有时用眼睛难以观察出来, 采用电阻法可以准确判断。

Ⅵ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检修方式有几种

检修制度的确立来自于实践,它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一个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或一条线路,只有通过长期反复实践和论证,才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检修制度。因此,世界各国对城市轨道车辆所采用的检修制度,根据自身经验和思维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类型是将车辆维修划分成若干个周期,按周期制定不同的维修规程,然后按规程进行有计划地预防性维修;另一种类型是不断观测和记录车辆在运用中的技术状态,按照车辆各种零部件的状态和表征这些状态的参数确定检修时间和内容,然后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理。这两种基本类型检修分别称为计划修和状态修。
2.1计划修
计划修是指对车辆进行有计划的检修。检修是按照一定规程进行的。这种规程是按不同车种或车型,分别根据各种车辆零部件的损伤速度和使用极限制定出来的。它规定了车辆检修的具体时间周期、检修范围、检修内容和检修标准。计划修的目的是在掌握了车辆损伤规律的基础上,在零部件尚未达到失效之前就加以修复或更换,因此是一种预防性的检修,而且防重于治,防治结合。按计划定期进行检修,可以防止和减少车辆故障,延长使用寿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
除了计划检修外,计划修的内容还包括日常维护。日常维护是指平时还需对车辆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保养,其主要内容包括清洁、检查、调整、紧固与润滑以及易耗小件的更换等。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消除车辆细小隐患,使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另一方面也能对主要零部件的技术状态有所积累,使计划检修工作能够比较主动。
建立计划修制度,必须具备以下前提和基础:
(1)有长期积累的车辆零部件检修记录,或者同类零部件资料归纳总结获得的主要零部件的检修周期。新购车辆可由供货商提供零部件的检修周期。
(2)根据主要零部件的检修周期,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车辆检修规程,规程包含检修周期、检修等级(范围)、检修内容(工艺流程)和检修标准(检修限度和工艺文件)。
(3)与车辆检修规程相配套的检修场地(车间)、检修人员、检修设备等条件。
(4)有足够的、不影响运营的、可供计划检修周转用的备用车辆。
2.2状态修
状态修是指按车辆的现状而进行必要的检修。与计划修相比,状态修没有明确和固定的检修计划,每次修理的作业范围和工作量是随机的,车辆什么零部件有故障就修理什么零部件。虽然这种检修模式的工作量比计划修大大降低,但不均衡性较严重,因此不能制定固定的检修计划。
从维修方式角度来看,状态修属于视情维修,它是一种按需性预防维修方式。对车辆检修的实施,是根据日常检查,以及经常性监测与测试车辆零部件技术状态,按技术状态的表征参数而随时进行的预防性修理。因此,实施状态修能避免计划修的检修频繁、在修时间长等缺点,从而显着地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和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
建立状态修制度,必须具备以下前提和基础:
(1)对车辆的技术状态有很强的监测与检测手段,包括检测人员和设备。
(2)有一支机动性的、多工种的、处理故障能力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
(3)车辆发生故障不会造成重大影响或整条轨道交通线路瘫痪。
状态修具有较高的检修效率、较小的工作量,因此,近年来引起国内外的格外重视,并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当然,与计划修制度相比,它们各有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我们应根据车辆的具体构造,零部件易发故障的类型与后果,以及企业自身条件的许可,选择比较适宜的维修方式和检修制度。

Ⅶ 机械设备检修工艺有哪些,如何检修

1、机械的拆卸
(1)拆卸前的准备工作
a、工作场地要宽敞明亮、平整、清洁。
b、拆卸工具准备齐全,规格合适。
c、按不同用途准备好放置零件的台架、分隔盆、油桶等
(2)机械的拆卸的基本原则
a、根据机型和有关资料能清楚其结构特点和装配关系,然后确定分解拆卸的方法、步骤。
b、正确选用工具和设备,当分解遇到困难时要先查明原因,采取适当方法解决,不允许猛打乱敲,防止损坏零件和工具,更不能用量具、钳子代替手锤而造成损坏。
c、在拆卸有规定方向、记号的零件或组合件时,应记清方向和记号,若失去标记应重新标记。
d、为避免拆下的零件损坏或丢失,应按零件大小和精度不同分别存放,按拆卸顺序摆放,精密重要零件专门存放保管。
e、拆下的螺栓、螺母等在不影响修理的情况下应装回原位,以免丢失和便于装配。
f、按需拆卸,对个别不拆卸即可判断其状况良好的可不拆卸,一方面可节约时间和劳力,另一方面可避免拆装过程中损坏和降低零件装配精度。但对需拆卸的零件一定要拆,不可图省事而马虎了事,致使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2、机械的装配
机械装配工艺是决定机械修理质量得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做到:
(1)被装配的零件本身必须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任何不合格的零件都不能装配。为此零件装配前必须经过严格检验。
(2)必须选择正确的配合方法以满足配合精度的要求。机械修理的大量工作是恢复相互配合件的配合精度,可采取选配、修配、调整等方法来满足这一要求。配合间隙需考虑热胀的影响,对于由不同膨胀系数的材料构成的配合件,当装配时的环境温度于工作时的温度相差较大时,由此引起的间隙改变应进行补偿。
(3)分析并检查装配尺寸链精度,通过选配和调整来满足精度要求。
(4)处理好机件装配顺序,其原则是: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精密后一般。
(5)选择合适的装配方法和装配设备、工具。
(6)注意零件的清洗和润滑。装配的零件必须首先进行彻底的清洗,对于动配合件要在相对运动面上涂清洁的符合工作要求的润滑剂。
(7)注意装配中的密封,防止“三漏”。要采用规定的密封结构和密封材料,不能采用任意的代用品。要注意密封面的质量和清洁。注意密封件的装配方法和装配紧度,对静密封可采用适当的密封胶密封。
(8)注意锁紧装置的装配要求,符合安全规定。
(9)重视装配中间环节的质量检查。
3、机械的清洗与检验
(一)机械的清洗
1、清除油污
油污是油脂和尘土、铁锈等的粘附物,它不融入水,但融入有机剂。除用机械法去污外,还可用化学法或电化学法去除。
(1)化学除油污法:
1、有机溶剂除油污: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煤油、柴油、丙酮等。
2、碱性溶液除油污:如苛性钠、碳酸钠、硅酸钠磷酸钠等。清洗时提高溶液温度和进行搅拌能加快除油效果,
一般可加热到80℃左右,洗后应用热水冲洗,并用压缩空气吹干。
(2)、电化学除油污法:利用电解时两电极产生气泡的机械搅拌和剥离作用使油脂脱离零件表面的方法叫电化学除油污法。该法有速度快,效率高,除油彻底等优点。
(二)机械的检验
检验的内容如下:
1 零件检验
包括零件的几何精度检验,如零件的尺寸、形状;零件表面质量的检验:如表面粗糙度、表面损伤及其它缺陷等;零件的力学性能检验:如零件的强度、硬度、零件的平衡性,弹簧的刚度等;零件隐藏缺陷的检验:如空洞、加渣、微观裂纹等。
2 装配检验
如零件与零件的相对位置、配合件的间隙或过盈量;并列轴间的平衡度、前后轴间的同轴度等等。
3 整机检验
整机检验即整机技术状况的检验。包括机械的工作能力,动力经济性能等,检验的方法有如下一些:
A 检视法:此法仅凭眼看、手摸、耳听来检验和判断,简单可行,应用广泛,可分为:
(1)目测法:对零件表面损伤如毛糙、沟槽、裂纹、刮伤、剥落(脱皮)、断裂以及零件较大和明显变形、严重磨损、表面退火和烧蚀等都通过目视或借助放大镜观察确定。还有像刚性联轴节的漆膜破裂、弹性联轴器的错位、螺纹连接和铆接密封添漆膜的破裂等也可用目测判断。
(2)敲击法:对于机壳类零件不明显的裂纹、轴承合金与底瓦的结合情况等,可通过敲击听音清脆还是沙哑来判断好坏。
(3)比较法:用新的标准零件与被检测的零件相比较来鉴定被检零件的技术状况。如弹簧的自由长度、链条的长度、滚动轴承的质量等等。
B 测量法:零件磨损或变形后会引起尺寸和形状的改变,或因疲劳而引起技术性能(如弹性)下降等。可通过测量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并对照允许标准,确定是否继续使用,还是待修或报废。例如对滚动轴承间隙的测量、温升的测量、对齿轮磨损量的测量、对弹簧弹性大小的测量等。
C 探测法:对于零件的隐藏缺陷特别是重要零件的细微缺陷的检测,对于保证修理质量和使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认真进行,主要有以下一些办法:
(1)渗透显示法:将清洗干净的零件浸入煤油中或柴油中片刻,取出后将表面擦干,撒上一层滑石粉,然后用小锤轻敲零件的非工作面,如果零件有裂纹时,由于震动使浸入裂纹的油渗出,而使裂纹处的滑石粉显现黄色线痕。
(2)荧光显示法:先将被检验零件表面洗净,用紫外线灯照射预热10分钟,使工件表面在紫外线灯下观察呈深紫色,然后用荧光显示液均匀涂在零件工作表面上,即可显示出黄绿色缺陷痕迹。
(3)探伤法:磁粉探伤检验、超声波检验、射线照相检验。主要用来测定零件内部缺陷及焊缝质量等。
(四)转子的平衡
1、转子不平衡的种类
(1)静不平衡:转子上不平衡的重量能综合成为一个使转子旋转时只产生一个离心力,而且可在静力状态下确定,则称为静不平衡。
(2)动不平衡:如果在一个转子上能综合出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径上的不平衡重量,则转子虽在静态能获得平衡,但在旋转时会产生一个不平衡的力偶,这个力偶不能在静力状态下确定只能在动态下确定,则成为动不平衡。
(3)混合不平衡:如果在一个转子上,既有静不平衡,又有动不平衡,就称为混合不平衡。
2、转子的平衡
为了消除转子上的不平衡力或力偶,必须测出不平衡质量所在的方位和大小,然后设法予以平衡之,这种操作过程就称作转子找平衡。一般可分为静平衡和动平衡两种。
(1)静平衡:凡在静态下可以测得转子不平衡质量及方位又能通过去重或加重的方法消除转子的偏重而使转子达到平衡的方法叫静平衡。
(2)动平衡:凡是只能在动态下测定转子不平衡质量所在的方位,以及确定平衡质量应加的位置与大小,这种找平衡的方法称为动平衡。动平衡不但能消除动不平衡的力偶,而且能消除静不平衡的离心力,所以它可运用于找各种柱状及锥状转子的平衡。
(五)设备的整体检验
设备的整体检验是机械设备修竣后一次全面的质量鉴定,是保证机械设备交付使用后具有良好性能和安全可靠性等的重要环节。整体检验包括空载试运转、负荷试运转试运转后检查等步骤。对重要设备还需要进行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
1、空载试运转:首先检查各部连接、紧固、润滑、密封、运转情况、试验操纵系统、调节控制系统、安全装置的动作和作用,并作适当的调整,同时检查各类仪表的指示情况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对于未进行总成性能试验的,要分部试运转,试运转中发现的故障及非正常声响、温升、跳动等未经消除不得进行负荷试验。
2、负荷试运转:负荷试运转是在空载试运转正常之后进行。通过负荷试运转确定机械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运转状况及操纵、调整、控制和安全装置的作用是否达到运行要求。
3、试运转后检查:在负荷试运转后必须对各部位有无变形、松动、过热、破损等进行积极检查,同时检查有关部位的密封性、摩擦面的接触情况等。
4、设备的压力试验与致密性试验:
(1)液压试验:通常用来检查焊缝、连接部位的致密性和强度。一般采用水作为介质,故又称为水压试验。
(2)气压试验:对于因机构原因或容器内不允许有微量残液存在的容器,以气压试验检测。
(3)致密性试验:对于各种储存气体或液体的压力容器,应进行焊缝致密性试验,以保证无泄漏。通常可采用气密性试验、煤油渗漏试验和氨渗透试验等方法。

三、轴承类
轴承:根据轴径与轴承之间摩擦性质不同,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
1、滑动轴承
(1)根据润滑状态,滑动轴承可分为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和液体摩擦滑动轴承两类。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是在轴径和轴瓦表面,由于润滑油的吸附而形成一层极薄的油层,称为边界油膜,它使轴径与轴瓦表面有一部分直接接触,另一部分则被油膜隔开而不直接接触,因而减少了滑动面的摩擦系数。
液体摩擦滑动轴承是在轴径与轴瓦表面有较厚的润滑油层,把滑动表面完全分开而不直接接触。这时滑动表面间的摩擦变成润滑油层内部的液体摩擦,因而摩擦系数大大减少。
(2)根据轴承所承受载荷的方向,可分为向心滑动轴承和推力滑动轴承两类。
向心滑动轴承
常用的向心滑动轴承主要有以下三种型式:整体式轴承,常见的整体式轴承是在机器的机架上镗出轴承孔,有时在孔内镶有轴套;剖分式轴承,即为一剖分式滑动轴承,用螺栓把它固定在机架上。通过轴承盖上的润滑装置,可将润滑油送到轴径表面;调心轴承,这种轴承的轴瓦外表面做成球面形状,可在轴承盖和轴承座的相应的球面上作适当的转动,以适应轴的弯曲所产生的轴线偏斜。
推力滑动轴承
推力滑动轴承主要承受轴向力,它有卧式和立式两种。
2、滚动轴承
(1)滚动轴承的分类
根据滚动体的形状,滚动轴承可分为:球轴承、滚子轴承。
根据滚动轴承所承受载荷的方向,滚动轴承可分为:向心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的作用;向心推力轴承,能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的联合作用;推力轴承,只能承受轴向载荷。
(2)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A 根据轴承承受载荷的大小、方向和性质
①、载荷小而平稳时,宜用滚子轴承。
②、当轴承仅承受径向载荷时,可选用向心球轴承或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当轴承仅承受轴向载荷时,可选用推力球轴承。
③、当轴承同时受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作用时,应根据轴向载荷A和径向载荷R的相对值来考虑。
a 当A比R小很多时,可选用向心球轴承。
b 当A<R时,选用向心推力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
c 当A>R时,可选用大接触角的向心推力球轴承和大锥角的圆锥滚子轴承。
d 当A比R大很多时,可将推力轴承和向心轴承组合使用,分别承受轴向和径向载荷。
B 根据轴承的转速
1、当尺寸、精度相同时,球轴承的极限比滚子轴承高,所以球轴承易用于转速较高的轴上。
2、受轴向载荷较大的高速轴,最好选用向心推力球轴承,而不选用推力球轴承。因转速高时,滚动体的离心力很大,会使轴承工作条件恶化。
C 对轴承的特殊要求
如部件的径向尺寸受到限制而径向载荷又很大时,则选用滚针轴承。
D 经济性
普通结构的轴承比特殊结构的轴承价廉;球轴承较圆柱或圆锥滚子轴承价廉;球面滚子轴承最贵。只要满足基本要求,尽量选用球面轴承。在选用轴承的精度等级时,一般尽可能用普通级。
(1) 滚动轴承的安装和拆卸
一般轴承由于内圈与轴颈配合较紧,安装时,大尺寸的轴承,可用压力机在内圈上加压的办法,使其紧套在轴颈上。中、小尺寸的轴承可用手锤和套筒安装。为了提高装配质量,可用热套的办法,利用热胀冷缩现象,将轴承在热油中加热后安装在轴颈上。为了便于拆卸,内圈在轴肩上、外圈在套筒内应留出足够的高度,以便放入拆卸工具的钩头。
(2) 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①滚动轴承的润滑
常用的润滑剂有润滑油和润滑脂两种。当轴的圆周速度小于4~5m/s时,一般都采用润滑脂。润滑脂润滑的优点是:密封结构简单,润滑脂不易流失,受温度影响不大,加一次润滑脂可用较长时间等。但填入轴承中的润滑脂的量要合适,一般填充轴承空腔的1/3~1/2。在安装轴承处有润滑油时,如减速器内有润滑齿轮的油,或整台机器有集中供油装置,也可采用润滑油来润滑轴承。润滑油的牌号要按主要零件的要求来选取,润滑油的量要合适。当采用浸油润滑时,油面高度不应超过轴承最下面滚动体的中心线。当采用飞溅润滑时,溅油零件的圆周速度不应低于3m/s,以保证有足够浓度的油雾。
②滚动轴承的密封
密封的作用是防止灰尘、水分、杂质等侵入轴承,也阻止润滑剂流失。密封装置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形式有:毛毡圈式密封;皮碗式密封;油沟式密封;迷宫式密封;旋转挡圈式密封;混合式密封。
(5)滚动轴承的型号
滚动轴承的型号表示方法:代号由一个汉语拼音字母及7位数字组成,各个位置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X XX X X XX
轴承内径
外廓系列
轴承类型
特殊结构
宽度系列
精度等级
精度等级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共分5级。即:C(超精级)D(精密级)E(高级)F(较高级)G(普通级)。一般多用G级精度。
轴承内径
代号 00 01 02 03 04~99

内径(mm) 10 12 15 17 数字×5
内径小于10mm和大于495mm的轴承,标准中另有规定。
轴承外廓系列(直径系列)――系指轴承内径相同时,具有不同的外径和宽度。
100-特轻系列 200-轻窄系列 300-中窄系列 400-重窄系列
500-轻宽系列 600-中宽系列
轴承类型,以0~9表示
0-单列向心球轴承 1-双列向心球面球轴承
2-单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 3-双列向心球面滚子轴承
4-滚针轴承 5-螺旋滚子轴承
6-单列向心推力球轴承 7-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8-推力球轴承 9-推力向心对称球面滚子轴承
1、 轴承的检修
◆◆下面是关于滚动轴承的一点经验常识:
一、关于轴承热装的方法: 因轴承在生产时,里面有杂质,有金属屑,并且安装现场也不一定洁净,故在油槽下方放槽钢或上铺金属网,然后放轴承,使油浸过轴承,轴承先在机油中加热,加热到50~60℃时,把轴承上下翻转一下,把杂质去除,国产轴承到90℃时往外拿,进口轴承到100℃时往外拿(国产轴承不能超过100℃,进口轴承不能超过110℃),安装时稍微过盈一点不要紧,装轴时,拿木棒或铜棒敲击内圈;装套时,敲外圈。
二、轴承热装后注意事项:安装完后,扳动一下外圈,旋转到夹角最大,再合拢摆正。若是轴承内有杂质时,较难摆正。当往轴承座落时,用塞尺塞轴承与轴承座间隙。找一下轴的同心度,垂直度。当无问题时,合箱。(压盖经验之法:合箱合紧后,螺丝再回转1/4或1/2圈,最大3/4圈)合箱后几个人用手转轴,转动最好。然后加油,一次加满,使油镜看不见油线,把放油孔放开,放油,使油线在1/2到2/3油位之间,再一次保证油箱清洁。检查无误可开机,转动十几分钟后,停机检查,均无误后,再正式开机。
三、保持架的作用是导向。铜保的散热好,轻度变形后能自动恢复。钢保轴承在安装时注意,因为它不能自动恢复,对安装要求很严,但使用寿命比铜保长。
四、保养问题,水循环做到别缺水。经常注意油位,及时补充油液,别缺油。根据油质好坏,及时换油,新轴承开始使用时需换两次机油;停机时用汽油或柴油洗轴承,然后换新机油。缺油、油满对轴承的损坏,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油位高时,不能保证足够的散热空间。油位低时,不能保证足够的润滑和散热。
五、设备损坏在轴承上表现出来,但不一定是轴承的问题。先检查轴承,再扩大到其它。任何厂家都不保证轴承使用年限,因轴承从生产、安装、使用、保养各个方面都要注意,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行。风机轴承要求精细使用,因为带很大负荷,且瞬间过来的灰尘很多。对于高速旋转的设备,一点灰尘都不行。
运转中轴承的定期润滑保养
1、润滑脂润滑
轴承的再润滑最好是在计划的设备停机期间实施,并定期进行补充,同时,将旧油脂清除掉或经由泄油空将旧油脂挤出去。在加入新鲜油脂以前应将注油嘴擦拭干净。如果轴承箱没有注油嘴,则应打开轴承箱盖或端盖,以便取出旧油脂,清理后,补充相同型号的新鲜油脂。
2、润滑油润滑
定期检查润滑油的油位和油质,一般情况下,正常油位应为设备油位视窗或标示的1/2-2/3范围内。补油方式为油杯的,其显示的油位只代表补油能力,而轴承箱油位是满足运行要求的,油杯中油位低于其总容积的1/4可考虑补油。
检查和补油方法,取出少量的润滑油作为样品和新鲜的润滑油进行比较,有能力的单位可考虑进行油质化验,以确保油质合格。如果样品看似云雾状,那么可能是与水混合的结果,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油乳化,此时应该更换润滑油。如果样品程变暗的颜色或变浓稠,那么可能表示润滑油已经开始碳化,应将旧润滑油进行彻底更换。如果可能的话,使用新鲜的润滑油对油路进行冲洗。更换润滑油时,应确保所更换的润滑油新、旧型号相同,并补充之满足要求的油位。
使用油浴式的润滑系统,如果油温在60℃(140°F)以下,且润滑油没有受到污染,则一年更换一次润滑油即可。如果油温在60-100℃(140-210°F),则一年需要更换四次润滑油。如果油温在100-120℃(210-250°F),则每月需要更换一次润滑油。如果油温在120℃(250°F)以上,则每周需要更换一次润滑油。
正确的安装和保养是轴承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同时,必须注意保持轴承的清洁度。轴承必须防止受到污染物及湿气的污染,必须有正确的安装和润滑。另外,轴承配列的设计、油封的状况、润滑剂的形式及更换周期和专门的保养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都必须加以关注。
滚动轴承的简易诊断
1、用听诊法对滚动轴承进行监测
用听诊法对滚动轴承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的常用工具是木柄长螺钉旋具,也可以使用外径为φ20mm左右的硬塑料管。相对而言,使用电子听诊器进行监测,更有利于提高监测的可靠性。
1)滚动轴承正常工作状态的声响特点
滚动轴承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运转平稳、轻快,无停滞现象,发生的声响和谐而无杂音,可听到均匀而连续的“哗哗”声,或者较低的“轰轰”声。噪声强度不大。
2)异常声响所反映的轴承故障
(1)轴承发出均匀而连续的“咝咝”声,这种声音由滚动体在内外圈中旋转而产生,包含有与转速无关的不规则的金属振动声响。一般表现为轴承内加脂量不足,应进行补充。若设备停机时间过长,特别是在冬季的低温情况下,轴承运转中有时会发出“咝咝沙沙”的声音,这与轴承径向间隙变小、润滑脂工作针入度变小有关。应适当调整轴承间隙,更换针入度大一点的新润滑脂。
(2)轴承在连续的“哗哗”声中发出均匀的周期性“嗬罗”声,这种声音是由于滚动体和内外圈滚道出现伤痕、沟槽、锈蚀斑而引起的。声响的周期与轴承的转速成正比。应对轴承进行更换。
(3)轴承发出不连续的“梗梗”声,这种声音是由于保持架或内外圈破裂而引起的。必须立即停机更换轴承。
(4)轴承发出不规律、不均匀的“嚓嚓”声,这种声音是由于轴承内落入铁屑、砂粒等杂质而引起的。声响强度较小,与转数没有联系。应对轴承进行清洗,重新加脂或换油。
(5)轴承发出连续而不规则的“沙沙”声,这种声音一般与轴承的内圈与轴配合过松或者外圈与轴承孔配合过松有关系。声响强度较大时,应对轴承的配合关系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6)轴承发出连续刺耳啸叫声,这种声音是由于轴承润滑不良或缺油造成干摩擦,或滚动体局部接触过紧,如内外圈滚道偏斜,轴承内外圈配合过紧等情况而引起的。应及时对轴承进行检查,找出问题,对症处理。
3)使用电子听诊器进行监测的要求
(1)监听过程中,尽可能选用同类监测点,或者工作状况接近的监测点进行声响对比,发现异常都应作为有缺陷看待,必须进行深入检查。对于单台设备,为了克服无可比性的缺点,可以将监测点在正常状态下的声响录音,作为以后监测的对比依据。
(2)要正确选择监测点的部位,待测的振动方向应与传感器的敏感方向一致,使测量方向为振动强度最大的方向。传感器与被测面应成直角,误差要求控制在10°以内。
(3)要求测量面干净平整,做到无锈迹、无油漆,并将下凹部分打磨,使之光滑平整。
(4)压向探针的测量力以10-20N为宜。
3、用测量法对滚动轴承进行监测
通过测量轴承运转中的温升情况,一般很难监测轴承所出现的疲劳剥落、裂纹或压痕等局部性损伤,特别是在损伤的初期阶段几乎不可能发现什么问题。当轴承在长期正常运转以后,出现温度升高现象时,一般所反映的问题不但已经相当严重,而且会迅速发展,造成轴承损坏故障。这时候,间断性的监测往往会造成漏监情况。监测中若发现轴承的温度超过70-80℃,应立即停机检查。
对于新安装或者重新调整的滚动轴承,通过测温法,监测其在规定时间内的温升情况,可以判断轴承的安装与调整质量,尤其间隙过紧时会出现温升过高的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有利于延长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
四、减速机类
减速器是一种封闭在箱体内的传动装置,它由齿轮或蜗轮蜗杆等组成,可以用来改变两轴之间的转速与转矩,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减速器主要由箱体、齿轮、轴、轴承等组成。
行星减速器的箱体多为非剖分的整体式,这样容易保证加工精度,但装配较为困难。
通常在减速器中多采用滚动轴承,并且通过带垫片的轴承盖调节轴承的间隙。为了便于查看齿轮的啮合情况和向箱体内注入润滑油,在箱盖上开有视孔,视孔有视孔盖盖住。视孔盖上常安置有透气塞,当箱体内的空气因温度上升而膨胀时,可以由此排出。
减速器的润滑是保证减速器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它可以减少齿轮和轴承接触面上的摩擦和磨损,同时也可以散热、防锈和减轻噪音。减速箱齿轮常用的润滑方式是将齿轮浸浴在油池中,让润滑油被带到啮合表面进行润滑,为了防止搅动时功率损失过大,齿轮浸入油池的深度不宜过深。通常浸入1—2个齿高。低速级齿轮顶圆距箱底不应低于30—50mm左右,以避免池底油泥杂物被带到齿面上来。
当齿轮速度较高时,齿圈上的润滑油被甩到箱壁上,并因飞溅而形成油雾,而轴承可以直接被油雾所润滑。当齿轮速度较低时,可通过开在箱座上的油沟把甩到箱盖上的油汇集后流进轴承中进行润滑。
当齿轮的圆周速度过高时,必须采用喷油循环润滑,即润滑油由油泵经油管送到需要润滑处进行润滑。如果齿轮速度很低,则可用润滑脂来润滑轴承。
为了检查箱内润滑油是否适量,应装有油标。在箱底附近还装有排油孔和油塞。
◆◆摆线针轮减速机
全部传动装置可分为三部分:输入部分、减速部分、输出部分。在输入轴上装有一个错位180°的双偏心套,在偏心套上装有两个称为转臂的滚柱轴承,形成H机构,两个摆线轮的中心孔即为偏心套上转臂轴承的滚道,并由摆线轮与其齿轮上一组环形排列的针齿相啮合,以组成齿差为一齿的内啮合减速机构(为了减少摩擦,在速比小的减速机中,针齿上带有针齿套)。
当输入轴带着偏心套转动一周时,由于摆线轮上齿廓曲线的特点及其受针齿轮上针齿限制之故,摆线轮的运动成为既有公转又有自转的平面运动,在输入轴正转一周时,偏心套亦转动一周,摆线轮于相反方向转过一个齿从而得到减速,再借助W输出机构,将摆线轮的低速自转运动通过销轴,传递给输出轴,从而获得较低的输出转速。
主要零件采用高碳钢材料,经淬火处理(HRC58~62)获得高强度。
常用传动比有6、9、11、17、23、29、35、43、59、71、87等,其偏心轮齿为传动比加1,但速比在35以上时,换算完后其齿减半,两片摆线轮在装配时,标记必须错开180°,并且字面向上。

Ⅷ 仪器仪表的检修方法

一般的仪器仪表都属于精密仪表的范围以内,特别是用于计量作用的,为了能够保证测量精度,必须定期进行检修,那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常见的几种检修方式。
1、观察法
利用视觉、嗅觉、触觉。某些时候,损坏了的元件会变色、起泡或出现烧焦的斑点;烧坏的器件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气味;短路的芯片会发烫;用肉眼也能观察到虚焊或脱焊处。
2、替换法
要求有两台同型号的仪器或有足够的备件。将一个好的备品与故障机上的同一元器件进行替换,看故障是否消除。对比法
要求有两台同型号的仪表,并有一台是正常运行的。使用这种方法还要具备必要的设备,例如,万用表、示波器等。按比较的性质分有,电压比较、波形比较、静态阻抗比较、输出结果比较、电流比较等。
具体方法是:让有故障的仪表和正常仪表在相同情况下运行,而后检测一些点的信号再比较所测的两组信号,若有不同,则可以断定故障出在这里。这种方法要求维修人员具有相当的知识和技能。
3、 对比法
要求有两台同型号的仪表,并有一台是正常运行的。使用这种方法还要具备必要的设备,例如,万用表、示波器等。按比较的性质分有,电压比较、波形比较、静态阻抗比较、输出结果比较、电流比较等。
具体方法是:让有故障的仪表和正常仪表在相同情况下运行,而后检测一些点的信号再比较所测的两组信号,若有不同,则可以断定故障出在这里。这种方法要求维修人员具有相当的知识和技能。
4、排除法
所谓的排除法是通过拔插机内一些插件板、器件来判断故障原因的方法。当拔除某一插件板或器件后仪表恢复正常,就说明故障发生在那里。
5、升降温法
有时,仪表工作较长时间,或在夏季工作环境温度较高时就会出现故障,关机检查正常,停一段时间再开机又正常,过一会儿又出现故障。这种现象是由于个别IC或元器件性能差,高温特性参数达不到指标要求所致。为了找出故障原因金属加工网,可采用升降温法。
所谓降温,就是在故障出现时,用棉纤将无水酒精在可能出故障的部位抹擦,使其降温,观察故障是否消除。所谓升温就是人为地将环境温度升高,比如用电烙铁放近有疑点的部位(注意切不可将温度升得太高以致损坏正常器件)试看故障是否出现。
6、敲击法
经常会遇到仪器运行时好时坏的现象,这种现象绝大多数是由于接触不良或虚焊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敲击与手压法。

所谓的“敲击”就是对可能产生故障的部位,通过小橡皮𨱍头或其他敲击物轻轻敲打插件板或部件,看看是否会引起出错或停机故障。所谓“手压”就是在故障出现时,关上电源后对插的部件和插头和座重新用手压牢,再开机试试是否会消除故障。如果发现敲打一下机壳正常,再敲打又不正常时,应当先将所有接头重插牢再试,若伤脑筋不成功,只好另想办法了。
7、骑肩法
骑肩法也称并联法。把一块好的IC芯片安在要检查的芯片之上,或者把好的元器件(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与要检查的元器件并联,保持良好接触,如果故障出自于器件内部开路或接触不良等原因,则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排除。
8、状态调整法
一般来说,在故障未确定前,不要随便触动电路中的元器件特别是可调整式器件更是如此,例电位器等。但是如果事先采取复参考措施(例如,在未触动前先做好位置记号或测出电压值或电阻值等),必要时还是允许触动的。也许改变之后有时故障会消除。
9、电容旁路法
当某一电路产生比较奇怪的现象,例如显示器混乱时,可以用电容旁路法确定大概出故障的电路部分。
10、隔离法
故障隔离法不需要相同型号的设备或备件作比较,而且安全可靠。根据故障检测流程图,分割包围逐步缩小故障搜索范围,再配合信号对比、部件交换等方法,一般会很快查到故障之所在。

Ⅸ 电路板的常用检修方法

电路板检修方法

在测试检修种类繁多的电路板时,有许多方法可供选用,通常不仅仅是根据具体电子设备的某一种故障情形,选择一种适合的测试检修方法,往往是一种故障需要交叉组合地选择几种方法进行之。虽然电路板的测试检修方法有许多种,但是,在种类繁多的电路板测试检修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测试检修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下面介绍电子设备的基本测试检修方法,供读者在进行电路板测试检修工作时选用,或组合选用时参考。

一、直觉检查法:这种方法是指在不采用任何仪器设备、不焊动任何电路元器件的情况下,凭人的直觉—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来检查待修电路板故障所在的一种方法。直觉检查法是最简单的一种设备故障的方法。该法又可以分为通电检查方法和不通电检查法两种。

二、信号寻迹法:这种方法是使用单一的测试信号,借助测试仪器(如示波器、电子电压表等),由前向后逐级进行检查(寻迹)。该法能深入地定量检查各级电路,能迅速地确定发生故障的部位。

三、信号注入法:此法是使用外部信号源的不同输出信号作为已知测试信号,并利用被检电子设备的终端指示器表明测试结果。检查时,根据具体要求,选择相应的信号源,获得不同指标的已知信号;由后级向前级检查,即从被检设备的终端指示器的输入端开始注入已知信号,然后依次由后级电路向前级电路推移。把已知的、不同测试信号分别注入至各级电路的输入端,同时观察被检设备终端面指示器的反应是否正常,以此作为确定故障存在的部位和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的依据。

四、同类对比法:指将待检的电路板与同类型号的、能正常工作的电子设备进行比较、对照的一种方法。通常是通过对整机或对有疑问的相关电路的电压、波形、对地电阻、元器件参数等进行比较对照,从比对的数值差别之中找出故障。这是一种极有价值的电子设备检修方法,特别适用于数字设备和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设备检测。

五、波形观察法:这是一种对电子设备的动态测试法。它借助示波器,观察电子设备故障部位
或相关部位的波形;并根据测试得到的波形形状、幅度参数、时间参数与电子设备正常波形参数的差异,分析故障原因,采取检修措施。波形观察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定量的测试检修方法。

六、参数测试法:就是运用仪器仪表,测试电子设备电路中的电压值、电流值、元件数值 、器件参数等的一种电子设备故障检查方法。通常,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测量电阻值;在通电的情况下测量电压值、电流值;或拆下元器件测量其相关的参数。

七、交流短路法:又称电容旁路法,是一咱利用适当容量和耐压的电容器,对被检电子设备电路的某一部位进行旁路检查的方法。这是一种比较简便迅速的故障检查方法。交流短路法适用于判断电子设备电路中产生电源干扰和寄生振荡的电路部位。

八、分隔测试法:又称电路分割法,就是把电子设备内与故障相关的电路,合理地、一部分一部分地分隔开来,以便明确故障所在的电路范围的一种故障检查方法。该法是通过多次的分隔检查,肯定一部分电路,否定一部分电路,这样一步一步地缩小故障可能发生的所在电路范围,直至找到故障位置。

九、更新替换法:是一种将正常的元件、器件或部件,去替换被检设备系统或电路中的相关元件、器件或部件,以确定被检设备故障元件、器件或部件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现代电子设备的测试检修过程中,元器件、印刷电路板和组件的更新替换。

十、内部调整法:是指通过调节电路设备的内部可调元件(俗称半调整元件,如半调整电位器、半调整电容器、半调整电感器等),使电子设备恢复正常性能指标的方法。

阅读全文

与检修方法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课培训的课时计算方法 浏览:168
演化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962
如何缓解胃癌的有效方法 浏览:623
孕妇手麻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155
oppo手机第一次最好的充电方法 浏览:878
春节晚会图片制作方法 浏览:53
手机版装载电脑版模组组件方法 浏览:735
雨伞架安装方法 浏览:716
木质手机架安装方法 浏览:28
循环水中铜离子检测方法 浏览:60
钛的快速治疗方法 浏览:888
龙胶囊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358
鼻漏的治疗方法 浏览:387
哄老婆的方法有哪些现实 浏览:508
一氧化氮有哪些检验方法 浏览:95
日本电池检测方法 浏览:102
如何快速让心跳加速的方法 浏览:117
餐巾纸盒图片制作方法 浏览:499
野钓小罗非闹窝解决方法 浏览:285
木扶手与立柱连接方法 浏览: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