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科学饮水的方法
提问
科学的饮水方法是:
1.饮水的水质 : 饮水的水质必须是过滤后清洁的良质水,虽然各种饮料中也含大部分的水分,但是其中却佐有各种其它化学物质.例如咖啡能刺激肾上腺,果汁刺激胰脏等.
2 每天的饮水量 : 福拉克斯医师认为,一个健康的人每天至少要喝8杯到10杯每杯240毫升的水,运动量大或住在炎热地带,所须的饮水量更多,超重的人每超逾理想体重10公斤以上,便应该多饮水。
科学饮水时间表 :
7:00:早晨起来喝一杯淡盐水或凉白开水,可以补充夜晚流失的水分,清肠排毒。半小时之后,再用早餐。
8:30:到工作单位后喝250毫升水。清晨的忙碌使水分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很多,这时候补水特别重要。
11:30:午餐前忙了一上午也该休息一会儿了,午餐前适当喝点水有助于激活消化系统活力,但也不要喝完后马上就进餐。
12:30:午餐半小时后,可以少量喝些水。
14:30:上班前喝杯清茶消除疲劳,给身体充充电,这一杯水很重要。
17:30:下班前喝点水。忙了一天,身体里的水分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这时候补水还能带来肠胃的饱胀感,减少晚餐食量,特别适用于想减肥的人士。
22:30:临睡前一至半小时喝一些水,但不宜喝得太多
⑵ 喝水有利于新陈代谢,要怎么科学的饮水
科学的饮水:
1,定时喝水
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因为当大脑发出喝水信号时,身体其实已经非常缺水了。所以专家建议,最好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一般来说,清晨起床刷牙后喝一杯白开水,可在上午十点、午饭前、下午三点和晚上睡前各喝一杯。
2,烧开的水温度降低了再喝,避免喝自来水
经过沸腾烧开的开水,可以使水中的氯气及一些有害物质被蒸发掉,细菌被杀灭,同时又能保持水中营养物质。烧开的水温度降低至40度左右最好,避免烫伤食道组织!而喝没有烧开的水,水中的有害物质及细菌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体内固有水分逐步减少,出现生理性失水现象。老年人体内缺水,也会使肠内正常的粘液分泌减少,引起便秘、免疫力低下和神经衰弱等疾病。中老年人通过合理的健康饮水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⑶ 运动后如何科学饮水
在大量运动之后,从人体的一个需求来说,是需要大量饮水的,在运动之后,我们都会感觉到很口渴,嗓子干痒,而且肺部还有点不舒服,这个时候就特别想喝水,而且特别想喝凉水,是那种大口大口喝凉水的欲望特别强烈,但是在运动完之后是最好不要这样喝水的,那么我们在运动完之后,应该如何科学地饮水呢。
运动后喝水一定要有规律的,平缓的去喝水,一定不要选择过快饮水。
⑷ 怎样饮水才科学
喝水有“六忌”、“三提倡”。
六忌:
1.忌喝生水。生水含有许多病菌和寄生虫卵,人喝了会得多种疾病。2忌喝太烫和太凉的水。喝过烫的水会损伤口腔和食道粘膜,长期饮过热的水会引起口腔、食道癌。长期饮过冷的水会引起胃功能紊乱,出现腹痛和腹泻。
3.忌喝水速度过快。喝水过急会使血溶量迅猛增加,因而突然加重心脏的负担,出现心力衰竭。
4.忌饮水过量,一次喝水过多容易引起胃扩张。
5.忌饭前大量喝水。饭前大量饮水,会增加肠胃负担,冲淡胃液,影响食欲和消化。
6.忌睡前大量喝水,睡觉前大量喝水,会增加排尿次数,影响睡眠。
三提倡:
1.提倡晨起喝水。起床后喝一杯水,可清洗胃肠,刺激胃肠运动,增加消化功能。
2.提倡运动后喝盐开水。运动中大量出汗,体内盐分大量排出,喝盐开水可补充水分,增加体内盐水的浓度。
3.提倡病中多喝开水。病人多喝开水,既可补充因病(发烧、呕吐、腹泻等)消耗的水分,又可加速细菌病毒的排泄。
有些人认为,凡是喝烧开过的水就比喝凉水卫生,其实不然。有几种开水是不能喝的。在炉灶上沸腾了一整夜或很长时间,饮用时已经是不冷不热的开水;装在温水瓶中已经几天的温开水;经过多次反复煮沸的残留开水;开水锅炉中隔夜重煮或未生煮的开水;蒸饭、蒸肉时‘甑脚水’”。为什么这些开水不能喝?一是它们所含某些微量成分增高了;二是亚硝酸盐容易增多,饮用后对人体健康有一种潜在慢性危害。饮用开水,最好是煮沸5~10分钟的,并且要装在保温性能好的热水瓶内,每天更换。
饮水可以增加血容量,促进排泄,使尿量增多,体内代谢的废物随尿的排出也加快。但饮水过多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有害。如稀释胃液,减弱消化能力,增加肾脏负担,可能引起浮肿;使血容量大大增加,严重时使细胞内水分潴留,造成水中毒,产生恶心、呕吐、神智混乱、嗜睡,或躁动、抽风以致昏迷。每人每日对水分的需要量,因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和气候变化而有所不同。人体对水的需要有复杂的调节机能,口渴的感觉就是最简单的需要水分的调节方式,所以平时不必要有意识地多喝开水。
⑸ 怎样科学饮用水
1.饮好水:尽量避免常饮蒸馏水(一般蒸馏水的水性太酸,容易伤害身体,对肾脏较弱的人士则更为不利),可选择优质的矿泉水,或者在家用滤水器过滤后煮熟再喝也可以。当然,如果没有选择,饮比不饮好!
2.饮暖水:夏日炎炎,很多人都会选择饮冰水,又或特意在水中加冰饮用,其实冰水对胃脏功能不利,饮暖开水更为有益,它特别有助身体吸收使用,更有助肠胃消化。
3.空腹饮水:当然,饮水随时都可以,口渴时才饮用往往只能解渴,未能济事,有效的饮水方法是在空腹时饮用,水会直接从消化管道中流通,被身体吸收。而吃饱后才饮水(注意饭前\饭后一小时不要饮水!药前\药后一小时不要饮茶水!),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比不上空腹饮水好。
4.能放能收:上班一族常常会因工作关系疏忽了饮水,又或者为了避免“借尿”小休的猜疑而宁愿不喝水;在此特别奉劝各位朋友切勿以“常去厕所”为理由而避免喝水。长此下去,膀胱和肾都会受损害,容易引起腰酸背痛。
只要慢慢养成饮水习惯,膀胱适应之后,上厕所的频率自然也渐渐减少。但每天喝八杯水,上厕所七至八次亦属正常,是新陈代谢必须的更替。切记饮水之道,并不是为了满足喉干口渴,口干时才喝水根本毫不济事。
水对于身体,就好像氧气般重要。给身体喝水,是延年益寿的不二法门;给身体喝水,是亮丽皮肤的基本原则。为了健康,为了美,水,又哪有不喝的道理呢?
⑹ 怎样喝水才是最健康的喝水方法
人体的70%是由水分构成的,因为水的存在,营养得以输送,食物得以消化,废物得以排泄,体液得以循环。人一旦脱水的话就会造成便秘,皮肤干燥,疲劳,饥饿,头疼,感染等。为了保证正常身体代谢,一个人的每天必须饮用适量的水,喝水的最佳时间是哪些时间?
第一、早晨的六点半,经过一整夜的睡眠,身体开始缺水,起床之际先喝250毫升的水,可以帮助肾脏及肝脏解毒,预防便秘,清洁肠道。
第二、八点半,清晨从起床到办公室的过程,时间特别紧凑,情绪也比较紧张,身体无形中会出现脱水现象,所以到了办公室后,先给自己一杯至少250毫升的水。
第三、十一点,在空调房间工作一段时间后,一定要起身活动,给自己一天里的第三杯水,补充流失的水分,有助于放松紧张的工作情绪。
第四、十二点五十分,用完午餐半小时后,喝一些水,可以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
第五、十五点,喝上一大杯白开水,除了补充在空调房间里流失的水分之外,还能帮助头脑清醒。
第六、十七点三十分,离开办公室前再喝一杯水,可以增加饱腹感,等到晚餐时不会暴饮暴食。
第七、二十二点,睡前一至半小时能喝上小半杯水,别一口气喝太多。半夜起夜后可以喝上一口水,补充长时间睡眠消耗的水分
⑺ 如何科学合理饮水
1、定时饮水
很多人喝水的唯一原因是口渴,但口渴是一种生理反应,与身体缺水不同步。饮用水口渴时是“被动饮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将长期处于“潜在”缺水状态。经常饮用的水是积极的饮用水,也就是说,按时喝水不必等待口渴,这有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
2、定量饮水
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要大约2500毫升的水。人体主要有三种水源:50%的饮用水、40%的食物水和10%的身体代谢水。成人一般每天喝1500-1700毫升的水,老年人的日饮水量可控制在1500毫升左右,夏季出汗过多,可相应增加饮水量。
3、培养正确的饮水方式
口渴时不要喝很多水(一次喝500毫升以上的水)。多饮少量水,每次约200毫升为宜。
4、制定饮水时间表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合适的饮用水时间表,并坚持下去。
5、早上喝水
晚上睡觉,长时间不喝酒,结合身体的显性和隐性出汗和尿形成等生理脱水,导致身体相对缺水,血液粘度增加,血流减慢,导致代谢产物的积累。在身体里。
6、饭前1小时饮水
饭前一小时喝一杯水,水能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补充到全身,也能使消化器官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增强食欲。
7、控制饮水温度
适宜的水温将水煮沸3分钟,自然冷却至20~25℃时,不宜饮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水。热水易灼伤创面腔、食管及胃粘膜,冰水易引起胃肠痉挛。
8、不喝生水
未经处理的原水可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细菌和有机化合物。因此,不饮用生水应是饮用水的安全标准。
9、不喝陈水
水煮沸或煮沸后放置时间过长,会引起水的老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水中的有毒物质。经常饮用老化的水,不仅会使血液丧失输血的能力,而且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实验表明,饮用自然冷却、保质期不超过6小时的开水对人体健康最为有益。
10、不喝反复煮沸的水
在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中硝酸盐可转化为亚硝酸盐,水中重金属含量也会增加。长期饮用此水会干扰胃肠功能,引起腹泻、腹胀等。
11、饮暖水
夏日炎炎,很多人都会选择喝冰水,又或者是特意在热水中加冰饮用。其实冰水对胃脏功能不利,饮和暖开水更为有益,因为这特别有助身体吸收使用,更有助肠胃消化。
12、运动后要补水
运动后体内极容易缺水,所以一定要补水。
⑻ 如何科学饮水
一般来说人每天需要喝1000-1200cc的水.
大多数人认为,每天喝8杯水(2000cc)有益健康。殊不知喝太多水也会给身体带来麻烦。
喝水和摄取热量一样,应该是需要多少,就补充多少。目前并没有什么科学证据足以说明,多喝水就能多排毒。相反,一个人水喝得太多,却极容易使体内电解质失去平衡(钠、钾离子大量流失)、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及C)更容易流失。
正常人每天喝多少水量才算是适当的呢?研究发现,一般而言,人体每天从尿液、流汗或皮肤蒸发等流失的水分,大约是1800-2000cc,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说,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2000cc左右的水分。但这2000cc水分不一定都由喝水获得,而应该把食物里的水分一并算进去,这才是正确的保健方法。
其实,我们每天吃的各种食物内含很多水分。例如,大部分蔬菜、水果90%以上是水,而像鸡蛋、鱼类中也有大约75%的水分。粗略估计,我们吃一餐饭,至少可以由食物或汤里摄取到300-400cc的水。
因此,扣除三餐中由食物摄取的1000-1200cc水分,我们每天只要再喝1000-1200cc开水,平均上午2杯、下午2杯,也就足够了!
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水的需求量必须视每个人所处环境(温度、湿度)、运动量、身体健康情况及食物摄取量等而定,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值。专家认为,喝水的总原则是:一天不能少于500cc,但也不要超过3000cc。像痛风、肾结石患者等需要多补充水分的人,应遵照医师的建议来进行
⑼ 如何科学饮水法
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水有调节身体温度,输送氧气和养分,带走废弃物,协助肝、肾功能,溶解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功能。成年人要维持正常健康的新陈代谢,平均每日应补充2升左右的水,为7~8杯水(其中包括从饮食中补充的水分)。但是,喝水不能等渴了再喝,也不能一次喝下很多水。喝水也需要讲究方法,那么怎么喝水才算科学呢?
科学饮水首先,喝水要讲究时间和水量。每天早、中、晚都要喝上1~2杯水,慢慢喝、细细品,就能从中感觉到有一股微微的甘甜,能使小便清长,大便通润,神清气爽。成人最好每天喝水不少于6次,少年儿童每天喝水要保证在1000毫升左右。水温一般以25℃~30℃为宜。
餐前空腹喝水,也就是每餐前约1小时,应该喝一定量的水。因为,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来完成的,餐前喝水可以保证分泌必要的、足够的消化液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同时又不影响组织细胞中的生理含水量。因此,饭前补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早餐前。因为睡了一夜,人体水分损失较多,早上醒来,多饮些水是非常重要的。
空腹喝水宜饮温开水。天热多汗时,应酌量增加喝水量;大量出汗后应补充一些极淡的盐水。这样可以迅速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其次,饮用水要讲究质量。中国人习惯于喝开水,即煮沸后的沸水。其实不对。说自来水不安全,其中毕竟还有一定量的溶解氧和矿物质,而水加热的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会因升温而散失,更可怕的是,沸水中三氯甲烷的含量是自来水的3~4倍。所以切记烧开水的时间要把握好,不要太长,也别太短,这样都不利于消除水中的三氯甲烷。有很多人觉得纯净水和矿泉水要比自来水好,于是长期饮用。纯净水虽不含杂质和有害物质,但就其营养及二次污染等方面一直以来都有争议,纯净水并不等于健康的水。而矿泉水号称含矿物质、微量元素,但有医学专家提出,矿化到多少程度对人体有益尚无科学上的量化研究,况且矿泉水并非对任何人都有利,而且市面上假冒的产品很多,难以区分。因此在饮用过程中最好能结合起来,不要长期单纯饮用某一种水。
⑽ 科学饮水方法
在野外,合理科学地饮用水,可以在饮水有限的时候,极大地延长你的生命。口渴时不能大口喝水,更不能狂饮。
正确的喝水方法是:少喝、勤喝。一次只喝一两口,水在口中含一会儿,分两次慢慢咽下。一般1升水的饮用时间至少要在5小时以上。这样的喝水方法,既可使身体将喝下去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决口舌咽喉干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