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也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的时候,也会让孩子多读书,培养爱阅读的习惯。因为阅读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见识,还能够在书中获得很多的感悟。
孩子很多时候做事情都是跟父母学的,所以家长如果想让孩子爱上读书,自己平时就要多带孩子一起读书,也能够帮助自己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对自己和对孩子都好。
2.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技巧,让孩子爱上读书
什么时候培养孩子阅读能力?
着名的教育专家朱永新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阅读史。
热爱阅读的孩子格局会更大、心胸会更广,孩子可以从书籍中收获丰富的人生经验,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对孩子的兴趣方向进行培养
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家长们可以看看孩子对于哪些书籍感兴趣,或者对哪类书籍有明显的爱好,家长不能总自己认为孩子应该去读什么书籍,而是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样孩子才能有读下去的理由。
3. 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需要做到哪几点才行
想让孩子爱上阅读,莫过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了
稚子年幼,不知所云,对于读书学习会给自己的将来带来什么样的作用,孩子其实一点点都不懂得其中的利害关系。
在孩子的世界里,最能让他们开心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吃喝玩乐,轻轻松松,无忧无虑,没有任何烦恼。
但是孩子可以这样做,家长却知道不能如此放任自流,毕竟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接近成年,一天天就要面临社会的诸多考验。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对一个人是否具备相当的文化水平,要求是越来越高。想要立足于社会,想要有一技傍身,就必须要多多学习。
而要具备丰富的学识,就必须要自小培养,让孩子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没有外力因素的辅助,没有谁能做到自觉自愿的主动学习。
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就需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激发他们的成就感,才能慢慢改变孩子们的态度
只有让孩子体会到其中学习的乐趣,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才能意识到自己原来还有这样的潜力,就能把兴趣慢慢转移到学习上来。
家长在引导的过程中,自己要身体力行,主动带头阅读,给自己给孩子挑选一些古典诗词歌赋,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到语言的精妙绝伦。
和孩子一起比赛背诵,一起默写课文,给孩子细致讲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起运用学到的好词好句来学写小作文。
开始的时候,适当地让孩子赢几次,激发孩子的好胜心,激发孩子的斗志。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家长的勤奋和努力,必然会带来回报。当孩子长期接受这样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在某个瞬间突然理解了语言的魅力的时候,那时候,孩子就自然而然的会主动要求阅读看书了。
这个引导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家长百分之百地投入进去,需要有极大的耐心,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适时予以调整。
总之,家长要做个好榜样,起到带头作用,哪怕什么都不做,每天只要手不释卷,孩子都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受到影响,慢慢改变自己。
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一定要看纸质书,不要,或者尽量少看电子书。
只有手握一卷书,才能让孩子真正意识到是在学习,是在看书。
在书香中,才能任思绪自由翱翔,让人流连忘返,从而获得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4. 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爱上读书
1.家长首先要爱看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里所指的爱看书,是指一种广泛的阅读,要看一些“没用”的书、杂书,而不是跟当前工作有关的书。当家长表现出乐在其中的时候,才会对孩子产生一种有效的影响和引导。
2.把孩子带到书前面,而不是把书带到孩子面前。很多家长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却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选择图书,于是很多时候都是根据一些榜单来为孩子挑选书籍。而这些榜单大都是成年人凭借自已对儿童当前生活经验的一个了解来进行分龄推荐,这种推荐其实有很大的个人性,可能是一种大众规则,却不一定是孩子自己喜欢的。所以将孩子带到图书馆或者书店,让他们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或许效果更佳。
3.跟孩子一起阅读。首先,家长要有热情。你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很喜欢这本书,你也很喜欢跟他一起读,让他感受到你给他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是很开心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此外就是一个投入的状态。经常有一些妈妈说,这本书把我读的感动了,或者有爸爸说这书太搞笑了。其实这种状态是蛮好的,家长很投入,很喜欢这本书,这种这种情绪自然会感染孩子去喜欢这本书和喜欢阅读这个行为。
4.在家里尽力的为孩子创造一个阅读的空间。在欧美国家,每个家庭都很重视阅读角的创设,他们的设计很简约,通常利用墙角的位置,用地毯或小书架划分出一个阅读的小空间,提供一个舒适的自由空间,一个孩子可以自行取放书的小架子或篮子,放置几本宝贝适合看的书,阅读角就创设好了。
5. 有哪些办法能够让孩子爱上阅读呢
多陪孩子阅读,多给她讲故事,孩子在三岁到7岁这段时间,会缠着父母给她讲故事,从她的眼神中能看出对知识的渴求,父母一定不能拒绝,要耐心细致、声情并茂的讲,刚开始父母讲,孩子听,早期让孩子翻阅儿童识字累的书刊,最好每天晚上睡觉前跟孩子共读一本书,不要想着孩子不识字,其实我们有时候真的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坚持“亲子读书”的好习惯,你会有意外收获。
我觉得小月龄宝宝主要是喜欢玩书为主,不要求他知道多少知识。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兴趣来选书,选书的范围大一点,可能十本书里才有一本孩子喜欢的,有些时候不是孩子不喜欢看书,每次都有不同的笑点,说明她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读懂了,就是我们小时候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旅行后她就再也不看绘本了,因为她发现长篇的小说更有趣。
6. 有哪些办法能够让宝宝爱上阅读呢
有人说爱读书的孩子学得不会差。书有自己的金屋和颜如玉。阅读可以拓展人的经验,让人学会独立思考。让孩子爱上读书,一定是很多家长的心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的海洋里,我们可以跟随书中的人物,遨游太空回到过去,穿越到未来。看书可以获得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的体验。这就是书的意义。它让我们学习知识,拓展视野学会想象,懂得思考。前几天我去我最好的朋友家做客。她的孩子五岁了,语言能力非常好。
宝宝可以先看图片和绘本,然后慢慢看有文字的书。由于孩子知道单词的数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可以让孩子读没有插图或图片的书。宝宝要有反馈,家长要回应。我们成年人读好书,想和别人分享。宝宝也是。不管宝宝读书多简单,宝宝也希望有人听他讲。所以在宝宝读书的时候,家长可以问宝宝读了什么。你能告诉爸爸妈妈吗?当父母回应时,婴儿会有反馈,当婴儿对阅读表现出兴趣的时候,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父母的认可和倾听,宝宝会更爱读书。
7. 家长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8种方法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
第一、多带着孩子去图书馆
喜欢读书的父母肯定会有一个爱阅读的孩子,这是因为孩子会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让孩子有阅读的好习惯,那么家长就要做好榜样,平日里跟孩子一起看看书,多带着孩子去图书馆感染下阅读的氛围,这对于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培养他们阅读好习惯很有帮助。
第二、给孩子讲述一些着名作家的事迹
孩子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当爸爸妈妈给他们讲一个故事娓娓道来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跟父母在一起更加有爱,而对于父母讲述的事物会加深印象,家长若是能够坚持给孩子讲述些名人的故事,相信他们也会在其耳濡目染之下对于书籍产生兴趣。
第三、有送书给孩子的习惯
让书籍成为孩子的好伙伴,那么就要让孩子的生活中可以时时跟书籍来个美妙的邂逅,像是孩子新年礼物或是生日礼物,父母可以给孩子精心挑选几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既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又可以培养阅读习惯。
第四、寓教于乐
将书本中描述的场景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或是表演将其表达出来,寓教于乐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喜闻乐见,家长若是能够付诸行动并且坚持不懈,对于孩子的阅读培养大有裨益。
通过故事表演游戏的形式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爸爸妈妈可以跟宝宝一起讨论角色,全体一起表演,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认知水平,用此种方式教学,相信幼儿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大大提高。
第五、扩大阅读面
读书就是为了拓宽孩子的视野,当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爸爸妈妈应该尝试着扩大孩子的阅读内容和范围,让孩子可以从小接触更多元化的思想和事物,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丰富课余知识。
第六、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并给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
第七、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创设温馨宽松的心理环境
8.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爱上读书
毕淑敏说:“让孩子爱上读书,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
01
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八个方法
父母带头读书
每个爱读书的孩子背后通常会有一个"书虫"家长。"爱阅读其实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就像他们爱玩是一样的。家长要做的是,早早地把书籍引入他的生活。"尹建莉说。随着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普及,家长中也不乏"低头族"(总是低头看着手机、iPad的人),再加上同样拥有强大吸引力的电视和电脑,很多家长在要求孩子每天读书的同时,自己却变成了一个远离图书的人。当孩子看到父母的眼睛时时刻刻盯着屏幕,怎么可能喜欢上书本阅读?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行为规范都是父母生活习惯的写照。要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也要在家里创造一种爱阅读的氛围。比如在孩子看书的时候,自己也应该陪着孩子一起看书,同时记得要把手机调静音或身边不放手机,以免影响到阅读,而且还很容易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平时,可以在小孩经常玩的区域放上一两本书籍,当孩子在那个区域玩的时候,就可以随手拿起书来看。
书要从薄到厚
孩子开始阅读时,爸妈们可以准备一些比较薄的书本给孩子看,让孩子先进入阅读的状态,享受阅读的喜悦,同时挑一些有些漂亮插图或者贴纸,以及能够动手的绘本。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再给孩子看一些比较厚、知识面广的书本,最后再看一些绘本类的名着。通过这样一个由薄到厚,知识由浅到深的过程,会让孩子体会到书本的诱惑,从而爱上阅读。
带着孩子去买书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况,每次给孩子买了新的书本后,孩子总是没翻几下就扔到一边,而且每次看书的时间都持续不了多久。这是因为,孩子的大部分书籍都是父母挑选的,而父母挑选的原则一般是书本看了之后有没有用,适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但是,父母毕竟不是孩子,就算再了解孩子,也不能代替孩子的思想,不能完全了解孩子的需求。所以,下次给孩子买书籍时,可以带着孩子一同前去,让孩子挑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这样,孩子才会有书籍的主人公感觉,看起书来也会更投入哦!
不过分强调看书的姿势
孩子看书有个特点,怎么舒服怎么来,这时千万别演变为情绪对抗,他要躺在沙发上看书,你不许,他偏要,你扔书,这样一来二去还怎么看书?还有,孩子看书看快看慢,也别管,家长不要让孩子看书的时候强调读懂,认字,理解,慢读,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经常送一本书作为孩子的礼物
现在的孩子不缺少玩具和糖果,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孩子的生日时,提前准备一些有意义的书籍作为赠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亲戚朋友或者孩子的同学庆祝生日的聚会,也可以选择好的书籍作为礼物。
总之,父母可以用各种方式推动和传播"好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这一理念,使之慢慢成为家庭的传统和习惯,培养孩子对好书的珍爱和读书的乐趣,其收益远远大于任何礼品。
让孩子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
孩子在刚开始接触阅读的时候,往往没有定性,也就是不能很准确地明白自己到底适合哪一类书本。这时,父母可以进行相应的引导:比如,带孩子买书的时候,让孩子多转几个区域,挑选不同种类的书籍。假如家里有很多同类的书籍,也可以鼓励孩子多看看不同的书籍,尤其是在发现宝宝对某一领域特别生疏的时候。也可以在孩子正巧碰上了相关难题的时候,提醒他挑选相关的书籍来学习。这样的话,宝宝看得多了,视野也就会丰富得多。
让孩子不带功利性地悦读
一提到自己家孩子的阅读,家长们都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体会:
"我家孩子就喜欢听我讲,讲完之后问她故事里的问题她都能答得上来,可你让她自己讲一遍,她就不干了。"
"我们家的最近迷上看西游记,经常模仿悟空打妖怪,我都担心他会不会发展成暴力倾向……"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让孩子阅读是为了什么呢?是教给孩子一些知识吗?还是期待他可以早些识字?或者从你所讲的故事中明白些道理?
功利心是阅读的大敌。仅想着功利的事情,只怕阅读就失去了原有的快乐,而一件事变得不快乐,就没有人愿意真正投入其中。如果阅读只是为了应试,那么孩子只会与阅读渐行渐远。
阅读不会让你富有,也不会让你成为焦点,甚至不能帮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好学生。我们从那里得到的唯一实惠是永远不再孤单。阅读不同于学习,它是拥抱自我灵魂的过程。读一本好书,是可以和它同呼吸的,那一刻,内心很轻盈、很快乐。书不会说话,但是书可以把世界打开给你。
"缠着"孩子把书中的故事和知识讲给父母听
当孩子养成了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以后,为了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要有意地"缠着"孩子请他讲故事或书中的知识,或者以相互给对方讲故事为条件,"引诱"孩子讲故事。每次讲完后,家长可以大加赞扬,或"缠着"孩子问这问那,询问故事的细节。这会使孩子以后看书更加细心,也能使孩子产生成就感。这种做法会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加稳定。
孩子的成长总会遇到各种困惑,而一本好书,可以让孩子在困惑的时候,找到一扇门。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要硬把阅读发展为一种单纯的教育工具,否则也就失去了那种轻松自愿阅读的乐趣。
着名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如果孩子真能喜欢阅读、爱上阅读的话,那他自然会从中受益。
02
让孩子彻底爱上阅读的8种创意读书游戏
游戏1:我就是主角
读完了一本书之后,问问孩子,喜欢不喜欢故事的主角?如果孩子说喜欢,那么,来吧,这次就把故事主角的名字变成孩子的名字。还可以把孩子的玩具、朋友等等的名字都加到故事里面哈。
于是,一部以孩子为主角的故事大戏就上演了。
父母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啦,只要碰上故事主角,都要读成孩子的名字。孩子就很自然地走进了故事,成为主人公,去故事世界中体验一把。
另外,请记住,读完之后,一定要问问孩子,感觉如何?喜欢这样读吗?
游戏2:邀请故事的主角来赴宴
这个想法很新奇吧。
读完了一本故事,比如《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这本书之后,想想如果我们邀请毛毛虫到我们家来赴宴,该写一张怎样的邀请信呢?
亲爱的毛毛虫先生:
您吃饱了吗?我为您准备了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有……我特意邀请您到我家里来吃一顿饭。吃饭之前(后),我们还可以……如果您能参加……
怎么样,读完一本书,和孩子一起写一张邀请函,不能干巴巴的,要图文并茂才好。
游戏3:给故事画一张story line (故事发生的时间表)
就像我们学历史,会画一条历史发展的时间线一样。一本故事书读完了,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来画一张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时间线。
比如,读了《三只小猪的故事》,就可以以时间线的形式画出:三只小猪开始是怎么回事,然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然后,再然后……
把这条故事线弄清楚,对孩子很有帮助的。因为这个故事是以画为主,配合一些口语表达,孩子会很投入,很喜欢的。
提醒一下家长,孩子画的不好没关系, 只要将前后顺序搞清楚就达到这个活动的目的了。长期坚持下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开发。
游戏4:我是小记者
和孩子一起读完了一本书,父母和孩子可以轮流扮演故事主角和记者,让记者来采访故事主角。
如果孩子是记者,就需要想出5个和故事主角相关的问题来提问。
如果父母是记者,正好将故事中的一些情节,如何发生、发展的,作为采访的问题,来问孩子。
这样一来一去地问答,故事就以另外一种形式,过了一遍,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大脑,又让孩子进行了一次主动的思考。
举个例子,读了《三只小猪的故事》后,父母扮成大灰狼, 孩子来采访:
大灰狼先生, 您是怎么认识三只小猪的?请问您为什么总是跟着这三只小猪呢?
请问,您从烟囱里面出来后,后来去了哪里?等等,是不是非常好玩有趣?
游戏5:给故事画一张地图
《A to z mysteries》很多人都看过,每本故事的第一页就是故事发生地的地图。
一些简单的故事绘本,简单的故事情节, 也可以来一张简单的地图的。
读完一本书,让孩子根据故事情节, 画一张故事发生地的地图。
如果故事发生在室内,就画一张室内的平面图,如果故事发生的地方很多,就可以让孩子画一张大地图。
想想,不是有人根据《红楼梦》书中的描绘,建造出了大观园吗?
和孩子一起动手画一张,别忘了涂上颜色哈。
游戏6:故事的前传和后传
读了某本故事之后想想,在这个故事发生之前,会发生过什么故事呢?
同样的,读过之后,也可以想想,这个故事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
比如,读了《三只小猪的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本领是跟谁学的呢?这里面会有什么故事呢?之后三只小猪在他们的砖房子里面能快乐地过一辈子吗,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那只大灰狼会善罢甘休吗?
游戏7:换一个角度读故事
三只小猪和大灰狼的故事,基本是站在三只小猪的立场,来描绘这个故事的。
如果站在大灰狼的角度,故事将会如何不同呢?那么,就以大灰狼为主角,从他的角度来说说故事是怎么回事吧。
这样一来,这个故事就有了好几个版本。
游戏8:给故事书设计封面和插画
如果故事本身就是绘本,这个项目实施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果是文字比较多的章节书, 就可以来做这个项目了。
根据书的故事内容,给书籍画几幅插图设计一个封面和封底,并在封底写一个书籍的故事梗概。
这样的活动不用多,孩子只要做过一个,他们将来看书的时候,会很注意其他书籍的封面和封底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