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固体培养皿中挑单个菌落到试管内培养,有什么技巧吗 挑单个菌落时怎么才能确保枪头肯定能挑到细菌
首先,你得保证菌长得足够大,涂得足够开,均匀。那样挑起来就方便。
其次,挑的时候注意,只能点一次,没点中,必须扔掉。
至于技巧,你可以练练,我们进实验室的时候,我们助理,就专门给我们一个没用的板,让我们自己对着板练,一个一个的挑,直到最后,挑的时候手不抖了,那一就能准确挑到菌了。
有时间,你可以那块长有菌落的板,来练习练习,挺有用的。
‘贰’ 毒蘑菇的识别技巧和方法
由于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因而人们误食毒蘑菇而引发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特定经验和方法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正是造成误食毒菌中毒的原因之一。2000年广州市三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都有说是在家乡多次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并不一样,因为许多食用菌和毒菌是非常相似的,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
我们应对广东分布的剧毒种类和经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要特别提高警惕。因为中毒死亡概率最高的是鹅膏属的种类,所以必须认识此类蘑菇的主要特点:担子果伞状、肉质,菌盖常被各式菌幕残余,有菌托(有时菌托不明显,成为菌柄膨大的基部)、有或没有菌环,菌褶白色,地生,常与壳斗科的植物共生。环柄菇类的特点是长在有杂草等腐烂有机物的地上,菌褶通常为白色、浅黄色至淡黄绿色,有明显的菌环,过去都有称之为环柄菇属,铅绿褶菇就属于这类真菌。长在牛马等畜粪上的蘑菇,毒菌的比例相当大,虽然他们分类学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类群,但其毒性都较为相似,通常能引起神经型中毒症状为主,也能引起胃肠类型中毒。2006年4月份番禺中毒事件中的古巴裸盖菇就属于这一类。一些受伤变绿色,或菌褶带绿色色泽的种类也应小心(如铅青褶伞的菌褶带点绿色,古巴裸盖伞受伤时菌体会变绿色)。这些受伤后氧化变青绿色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有毒的。另外,有毒植物附近的食用菌种类也不能采食。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识别毒菌标准,只是广东省有较多引起严重事故的毒菌具有这些特征罢了,但具有这些特征的菌未必都有毒。许多毒蘑菇都是与植物共生的菌根真菌,有些共生专一性较强的毒蘑菇,可从辨认它的共生植物来进行初步识别。如广州市近年来引起严重中毒事件最多的致命鹅膏是黧蒴树根部的共生菌。至今我们所采集到的致命鹅膏都是在黧蒴树生长的地方发现的。
‘叁’ 寻找雁鹅菌的技巧
我找这个雁鹅菌的技巧,主要就是在雨天之后去那个地方找你,要问当地的老师傅去哪里多?
‘肆’ 农村的山林里面有很多野生菌,捡拾的时候都有哪些技巧
野生菌的生长还有个特点,因为野生菌不是哪座山都有的,这可能是跟地质有关。还有就是要每年生长过的地方才有,在捡拾过程中,漫无目的地寻找,肯定是捡不到多少的,毕竟一座山干巴菌多数在松毛,杂草下;松茸多在阴暗潮湿,腐败的枯叶下;松露则在松林腐土里,要挖才能捡拾到;鸡棕要有白蚁窝才能出。不过,这些菌都很难拾到,要知道菌窝才能有收获。如此时进山人多,很明显,这种规律会降低你的篮子收益,因为人人在同时、同地进行,自然就把菌子分流了。而我的经验是:优先选择地点,进入山口以后,我会选择一个菌子多一点地点优先到。
野生菌的种子是随风传播,遇到障碍物落地生长,因此在树下、草地、坡地这些地方生长野生菌的概率较大,最好是偏湿润的地方,比如坡地这些地方有一种伞状的蘑菇,草地里有白蘑多数捡菌人进山以后,都是选择从头到尾的方式,这个时候如果有很多人和你一起同行的话,会发生分羹的窘境,虽说千人有千份,万人有万份,但是这样会降低你的收益。
‘伍’ 当细菌较少时,用哪些方法可以在显微镜下迅速找到细菌
首先使用目镜和低倍物镜组合,观察细菌的大致位置;
移动载玻片,将细菌较多的区域移到视野中央;
更换高倍物镜,转动反光镜,便可观察细菌。
‘陆’ 寻找细菌
嗜甲烷菌
嗜甲烷菌广泛存在于大多数环境中。是一类以甲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革兰氏阴性菌。因其在全球碳循环中所担负的重要作用和在生物降解方面的巨大潜能而引起了微生物学家广泛的兴趣。嗜甲烷菌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和Ⅱ型。目前,国内外研究嗜甲烷菌对于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生物修复多集中在纯培养方面,但是纯培养只能视为人工构建的生物群落,自然界大部分参与生物修复的嗜甲烷菌无法被发现。
‘柒’ 捡菌子的技巧,怎样才能拾到菌
1:山路难走,菌子一般长在树林子和荆棘草丛中,要穿着方便。
2:雨过后,野生菌生长速度特别快,一般晚上就会破土而出。
3:建议可以找一个当地村民帮忙。
‘捌’ 采蘑菇有哪些窍门
您要戴上红色的帽子
您要穿着哥特风格的衣服
您还可以拿着小篮子
您有兴致的话,可以哼歌
您采蘑菇要注意有没有毒
(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玖’ 如何找到身边的细菌
用显微镜放大400倍(10x、40x)就可以勉强看见细菌了,不过只有针尖大小,就像是一个个小点.一般我们还是放大到1000倍(10x、100x)观察,这个时候细菌的外型还是看得挺清楚的,经过特殊染色鞭毛也能看清楚.放大1000倍就要用油镜了.所谓油镜,就是在物镜镜头和盖玻片中间滴一滴香柏油,香柏油的光线折射率比空气要高,这样才可以使用更大的放大倍数.
10x、40x表明这个镜头放大10倍、40倍.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相乘就得出这个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中学用的显微镜的目镜、物镜都是可以换的,目镜一般是5x、10x.高级一点的显微镜的目镜一般都只有10x.我们现在用的是奥林巴斯和莱卡的显微镜,看过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用来看芽胞的).
‘拾’ 寻找野生鸡纵菌的方法和技巧
没有什么方法和技巧。主要是经验,采集过的多 逐渐就知道哪些地方是鸡枞菌窝了。采集时候要去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