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鸭子常见疾病及治疗
禽流感、鸭病毒性肝炎、鸭瘟、禽霍乱、鸭副伤寒病、鸭丹毒、球虫病、幼鸭白肌病、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浆膜炎。
‘贰’ 鸭瘟和鸭霍乱(鸭出败)某些症状很相似,如何区别诊断
鸭瘟和鸭霍乱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鉴别诊断:
鉴别之一
鸭霍乱病原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发病急,病程短,流行期不长,除鸭发病外,鸡、鹅也同时能感染发病。鸭瘟流行时鸡不发病,只有与病鸭有密切接触的鹅可能同时发病,且鸭瘟发病相对缓慢一些,流行期也比较长。
鉴别之二
急性鸭霍乱的病鸭主要显现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口腔和鼻腔中有时有带泡沫的黏液,有时流出血水,频频摇头,随之死亡。而鸭瘟特有的流眼泪或眼睑封闭,两脚发软,不能站立,口腔后部黏膜出现假膜和溃疡,部分病鸭的头和颈部肿大,以及颈部皮下水肿、出血等症状,而鸭霍乱则是没有的。
鉴别之三
鸭霍乱和鸭瘟虽然都具有一般急性败血症的变化,但从一些具有特征性的病变来比较,不难鉴别。首先,在患有鸭瘟的鸭食管和泄殖腔黏膜处经常可以见到结痂性或假膜性病灶,但在鸭霍乱是不存在的。这是两者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鸭霍乱的肺脏通常都有严重病变,表现弥漫性充血、出血和水肿,病程稍长的会出现纤维素性肺炎变化,而鸭瘟的肺脏变化并不明显,相反,一部分患鸭瘟的鸭颈部皮肤可见明显的炎性肿胀。
鉴别之四
鸭霍乱一般用磺胺类和抗生素治疗,都有较好的疗效,而鸭瘟却无效果,这也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根据。
鉴别之五
根据病原检查和动物接种试验,可以作为两种疾病的确诊。鸭霍乱取病鸭或病死鸭的心血和肝作抹片时,经瑞氏染色镜检,可见到两极着色的巴氏杆菌。鸭瘟诊断可用病毒中和试验和接种鸭胚来确诊。在鸭瘟流行中常并发巴氏杆菌病,因此,当检查到巴氏杆菌时,如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无明显效果者,应考虑两种病并发感染。
‘叁’ 如何鉴别鸭瘟和鸭霍乱
鸭霍乱和鸭瘟是鸭的两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发病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它们常并发流行,某些症状又很相似,因此诊断时要注意区分。鸭霍乱和鸭瘟的区别在于:
1、鸭霍乱一般是零星发生,最急性病例可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病例呈现精神萎顿,食欲停止,呼吸困难口腔和鼻孔有时流出带泡沫黏液,有时流出血水,频频摇头,很快死亡,俗称“摇头瘟”尤其是正在产蛋的母肉鸭颇为多见。鸭霍乱能传染给鸡、甚至猪;而鸭瘟症状是流泪、眼睑肿胀,两脚发软不能站立,下痢、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流行范围较广,病程也较长,一般多在病后4—6天死亡,但不传染给鸡、猪。
2、翻开鸭肛门,出现充血、水肿或有黄绿色假膜者,则可判断是鸭瘟。
3、患鸭霍乱的病鸭,死亡前常摇头;死亡时口、鼻流稀血水,嗉囊内充满饲料,手摸感觉硬实;而患鸭瘟的病鸭,流涕流泪,死亡时眼睛充血,嗉囊内虚无食物,手摸感到松软。
4、鸭霍乱可用磺胺类药物或抗菌素治疗,效果满意,但对鸭瘟则无效。
5、发生鸭霍乱的病鸭或死鸭,肝脏表面有许多针头大小、分布均匀的灰白色的坏死;而鸭瘟则没有这些症状,但全身皮肤表面有许多出血斑点,头颈部出血更为严重。
‘肆’ 有一些关于鸭子的资料吗(不包括杀鸭吃鸭,这是当然的!!)
鸭子的食物很广,象现在大的养殖户就是饲料配合新鲜草料,有时也放养到稻田里 ,小时候养过,挖蚯蚓,摘嫩草,剩饭剩菜也能喂,比鸡还好养
雏鸭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鸭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抓好雏鸭的管理。
及时开食 雏鸭出壳1天后即开食。开食前需先“开水”(饮温水),饮水中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开食的饲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饭,将其撒在竹席上,让雏鸭自由啄食,每天喂6~8次。4天后改为煮烂的小麦或全价配合饲料,每天喂4-5次。15天后每天喂3次即可。雏鸭开食3天后,需增加动物性蛋白饲料,将小鱼虾、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与食料拌在一起喂给。此外,雏鸭还应补给适量的青绿饲料,可将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采食。
加强保温 雏鸭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度,4-7日龄25度,2周龄以上的20度左右。一般的保温方式是,利用雏鸭的自发热量进行取暖。但是,当外界气温较低时,则应用火炉等热源加温,使育雏室的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
锻炼下水 鸭子属水禽。雏鸭下水能促其活动,增加采食量。因此,应在出壳5天后就锻炼其下水。方法是:先下“小水”(将水放人大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温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湿鸭脚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以后水深逐渐增加,时间逐渐延长。雏鸭何时下“大水”(河沟、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据天气和气温情况而定,晴暖时坚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气温低时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后,要让雏鸭在无风、温暖的地方将羽毛梳理晾干再赶回鸭舍。
预防疾病 育雏室、运动场要勤换垫料,加强通风,坚持定期清扫和消毒,保持清洁、干爽。食槽、水槽需经常洗刷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此外,还要及时对雏鸭接种疫苗,防治疾病。
‘伍’ 鸭病临床检查有哪些基本方法
(1)问诊 即向饲养人员询问发病情况和深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问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发病经过和主要表现 如食欲不振或废绝、下痢、打喷嚏、瘫痪、麻痹、抽搐等主要症状,为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
②鸭发病后的治疗情况 鸭发病后用何种药物治疗,用药剂量、方法、次数及疗效,均可为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③同一鸭舍或邻近鸭舍中鸭群是否同时发生类似疾病 据此可推断该病是群发,还是单个发生及有无传染性。
④疾病传播速度快慢 如果疾病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造成流行或疾病在短期内发生并出现死亡,则提示可能是急性传染病或某些中毒病。若是在较长时间内不断地相继发生,则应考虑为慢性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⑤发病率、死亡率和有无年龄差别 这些情况的了解,对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⑥鸭患病的同时,其他畜禽是否也发病 如禽霍乱,不但能引起鸭发病死亡,而且也能引起鸡、鸽子、鹌鹑等其他禽类发病死亡,同时亦能够引起猪的死亡。
⑦病史和既往史 鸭群曾患过什么病,其发病的经过和结果如何,与本次患病有无相同之处,通过了解来分析本次疾病与过去疾病的联系。
⑧防疫情况及实际效果 防疫制度及贯彻的情况如何,鸭场有无消毒设施,病死鸭尸体的处理等,这些对分析疫情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⑨鸭舍的构造、设施等以及鸭群的饲养管理、饲养密度和卫生环境状况 鸭舍的位置、结构、设施、光照通风等条件均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
⑩饲料的种类、组成、质量、调制方法及贮存情况 这些情况的了解常为某些营养代谢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中毒病和寄生虫病提出病因性诊断的启示。
(2)视诊 视诊是接触病鸭或病鸭群进行客观观察的重要步骤,也是检查观察病鸭在自然状态下行为的一种诊断方法。
①观察鸭群的整体状态 如鸭营养状况、生长发育情况、体质的强弱等。
②观察精神状况、体态、姿势和运动的行为等 如精神是否萎靡,敏感性是否增高,两翼是否下垂,行动是否迟缓,两肢外形和位置正常与否,关节是否肿胀,运动协调与否,有无神经症状等病理性异常行为。
③观察羽毛、皮肤、眼睛有无异常 如羽毛有无光泽,是否断裂、脱落,有无体外寄生虫,羽毛覆盖皮肤的状况如何,皮肤衍生物(喙、脚部、蹼和其他部位)着色情况以及皮肤和皮肤衍生物有无创伤、炎症等。
④观察某些生理活动有无异常 如呼吸动作有无喘息、呼吸困难、喷嚏、咳嗽,采食、吞咽有无异常,嘴角有无流涎,鼻腔有无渗出液阻塞,检查眼睛有无结膜炎、角膜炎、晶状体浑浊,以及排粪情况(颜色、粪量、有无未消化谷料)等。
(3)触诊 触诊是用手或者简单的检查工具接触鸭的体表及某些器官,根据感觉有无异常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一般用于检查皮肤表面的温度和局部病变(肿物)的温度、大小、内容物性状、硬度、疼痛反应等。如关节肿大,且有热痛感,则提示关节有炎性肿胀;用手触摸鸭胸部也可以感觉鸭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良好的鸭,胸部较平,肌肉丰满,而胸骨如刀脊状,肌肉瘠薄的,则提示可能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慢性寄生虫病及慢性传染病等。还可以用手指伸进泄殖腔内检查触摸产蛋母鸭有无产蛋及有无蛋滞留现象;临床上主要用于鸭难产的检查。
(4)听诊 通过耳朵感觉判断鸭呼吸动作有无发出异常声音,如有呼吸道症状,则出现甩鼻音、喘鸣音,即呼噜、嘎嘎等异常粗厉的呼吸音或啰音,有时临床上还可以通过听鸭的叫声来判断鉴别鸭的健康状况。
(5)嗅诊 嗅诊是通过鼻子嗅闻检查鸭舍内及周围环境有无刺鼻的有害气体,以及鸭的垫料、饲料和分泌物、排泄物有无异常的气味,以便客观地反映鸭的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状况,为诊断群发性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如鸭舍氨味较浓,则提示有可能鸭群患呼吸道疾病或肠道疾病;饲料、垫草有霉味则提示鸭可能患曲霉菌病。
‘陆’ 如何鉴别肉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
由大肠杆菌所致的鸭大肠杆菌病以肝脏肿大、出血和脑壳出血、脑组织充血以及坏死灶为特征性病变,不呈现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而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是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特征性病理特征,是重要的鉴别之一;将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经37℃培养24~72小时,大肠杆菌能在两种培养基上生长,呈大肠杆菌菌落特征,而鸭疫里氏杆菌仅能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呈特征性菌落,是鉴别之二;将病料涂片或触片染色镜检,大肠杆菌较大,大小不太一致,而鸭疫里氏杆菌呈卵圆形小杆菌,而且大小比较一致,是鉴别之三;必要时进行小鼠接种,大肠杆菌能致死小鼠,而鸭疫里氏杆菌不能致死小鼠,也是实验室鉴别诊断之四。
‘柒’ 鸭大肠杆菌病是常见的鸭病,鸭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保持鸭舍干燥卫生,改善通风,降低粉尘和氨含量,定期对鸭舍、运动场、用具和设备进行消毒。采用“全进全出”制度,彻底消毒鸭舍内外;用大肠杆菌专用疫苗免疫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庆大霉素、土霉素、磺胺类、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如在饲料中添加70mg/kg恩诺沙星或环丙沙星,或在饮用水中添加30mg/kg恩诺沙星或环丙沙星,可连续使用3-5天,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主要症状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发热;腹泻,稀粪带恶臭,夹带血丝;我呼吸困难,最后因疲惫窒息而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和感染。不要喂发霉或变质的饲料,尤其是夏天气温高的时候,要经常喝水。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药物进行治疗。
心包腔内充满液体,心包液常有纤维素渗出物,心包浑浊增厚,呈灰色或灰黄色。心尖有灰色坏死灶。球囊膜增厚浑浊,表面附着纤维素或黄白色奶酪样渗出物。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肝包膜表面覆盖有不同厚度的纤维素膜,容易剥离。肝脏表面可见暗灰色和白色的小坏死点。致病性大肠杆菌很容易从感染鸭的心血、肝脏和脾脏中分离出来。蛋鸭也表现为卵黄性腹膜炎,主要发生在出生前的鸭或蛋鸭,腹腔内充满蛋黄碎片或数千个黄油样。可根据病鸭的年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但诊断后应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同时注意鸭传染性浆膜炎和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区别。
‘捌’ 各种年龄的鸭均能发生鸭病,鸭病毒性肝炎和鸭瘟如何防控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鸭的抗病能力。良好的饲养管理能有效提高肉鸭和蛋鸭的抗病能力。比如给鸭提供全面的营养饲料,可以有效提高鸭的免疫力;干净的饮用水可以避免鸭子的多种细菌性疾病;饲养鸭舍用具(食槽、水槽等。)干净可以预防很多疾病。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投料制度。“全进全出”是指鸭同时进、同时出的饲养体系。该系统有利于整个屋内的彻底清洁和消毒,能有效避免不同年龄鸭群的致病菌交叉感染。
由于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需要定期更换药物或交替使用几种药物。目前有阿米卡星、先锋抗生素、洛美沙星、大观霉素、磺胺类可供选择。环境卫生应该改善。搞好卫生是减少感染、切断传播途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养鸭场及养鸭场周边区域应定期清洗消毒,确保无杂草、朽木、死鸭、杂物;鸭舍的过道、窗帘、水槽和水槽应保持清洁卫生;要做好灭鼠灭蚊灭蝇工作;野鸟禁止进入鸭舍。养殖场要有专人看管,非饲养员不得进入鸭舍。坚持消毒制度。消毒可以有效去除病原体。消毒前,应进行物理清洗和冲洗。清洗和冲洗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先扫后洗,先吊顶后墙面再地面;从鸭舍的远端到门口,室内再到环境,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