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年级加减法计算窍门是什么
内容如下:
方法一:做减法,想加法。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思考。如,12-8,想8+()=12。
方法二:破十法。如13-7用“破十法”可以这样想:10-7+3=6。
方法三:连减法(平时法),如13-7用‘连减法’可以这样想:13-3-4=6,也就是把7分成3和4。
方法四:加补法。如13-7还可以这样想:13-10+3=6。
口算方法比较多,如何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口算速度及正确率的关键。练习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复习多种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的方法。
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
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
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 6”,“+”看成“-”等。另外,学生在计算一些算式接龙等这样外形过繁的题型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从而导致口算错误。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想的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Ⅱ 小学一年级计算简便方法
一年级简便计算过程分析18+23+32
解题思路:四则运算规则(按顺序计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有乘方先算乘方)即脱式运算(递等式计算)需在该原则前提下进行
解题过程:
18+23+32
=18+32+23
=50+23
=73
(2)一年级算术方法技巧扩展阅读\计算过程:两个加数的个位对齐,再分别在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相加结果满10则向高位进1,高位相加需要累加低位进1的结果。
解题过程:
步骤一:8+2=0 向高位进1
步骤二:1+3+1=5
根据以上计算步骤组合计算结果为50
存疑请追问,满意请采纳
Ⅲ 一年级小学生怎样学加减法最快有什么小技巧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面对一年级的小孩子在算加减法的时候比较缓慢,家长也比较着急,所以说家长应该找到正确的帮方法来引导孩子。可以激发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毕竟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之后,孩子才会找到对的办法。家长可以给孩子找一些锻炼思维的玩具,比如积木小木块,都可以让孩子从中学习到很多加减法的知识。
现在的科技比较发达,我们可以利用图形来帮助孩子分析和理解有些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这些图形上面的实际物体,都可以让孩子能够学习到抽象的认知。只要孩子学会了凑十法和破十法之后,还要背诵它的定律。完全熟悉之后就可以增加记忆和加减法的公式,熟能生巧,每一次的练习都会给予孩子更好的认知,家长在这个期间也要多给予陪伴和鼓励。
Ⅳ 教一年级数学算术方法100-3=
100=90+10
10-3=7
90+7=97
Ⅳ 小学一年级数学算术题有什么好的方法教孩子
如果是计算题的话:
1.讲算理.先结合实物或学具操作,再让孩子闭眼想操作过程和结果.
2.在会算理的基础上要求背口诀.
如果是应用题的话:
1.让孩子知道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什么情况下用减法.
2.读懂题意,选择算法.
Ⅵ 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技巧
1.做减法,想加法。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思考。如12-8,想8+( )=12。
2.破十法。用“破十法”可以这样想:10-7+3=6
3.连减法(平时法),用连减法可以这样想:13-3-4=6,也就是把7分成3和4。
4.加补法。还可以这样想:13-10+3=6
5.熟背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6.趣味计算:
计算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学习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可以补充一些趣味性的计算题目,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如:找规律、用简便计算摆动火柴使等式成立、找伙伴比赛等方法。
口算方法比较多,如何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口算速度及正确率的关键。练习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复习多种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的方法。
Ⅶ 如何教一年级小朋友算术
用火柴,瓶子,树叶,棍子,车辆,人,,,,, 都可以,非要用手指么??? 差到每过10以上的时候教几遍这么读, 把你小时候学过的 小99 拿出来教教,现在都忘了么?你上学的时候是怎么学的,就怎么教啊
Ⅷ 小学一年级数学--用算术方法解
这是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树上的鸟的只数的差)=棵数
(2+1)÷(2-1)=3(棵)
棵数×1+多的一只鸟=鸟的只数
3×1+1=4(只)
Ⅸ 一年级的加法减法怎么教
一年级的加法减法怎么教?
1、熟背10以内数的分成组合,为小学数学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为1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加减法计算的基础,就好像二年级背乘法口诀一样,让孩子背熟10个数的分成组合。
比如2和4组成6,就可以知道2+4=6;3和5组成8,就可以知道3+5=8等等。
另外背熟数字10的分成和组合为“凑十法”打基础。
比如8+6=?看到有8,想到和2凑成10,就把6分成2和4,10加上4,得数就是14。
记住,不要让孩子养成数指头的习惯,指头数不过来怎么办?
2、学会拆分数字,凑成整十
大于10的数加减,教孩子学会拆分数字,凑成整十,方便计算,也就是常用的“凑十法”。
比如16+3=?把16分成10和6,6+3=9,10+9=19。
16+37=?把16分成10和6,37分成30和7,里面出现了两个整十10和30,只需算6+7就行了,孩子掌握方法后口算就能算出来。变成了40+13=53。
80-36=?把80分成70和10,36分成30和6,用70-30=40,10-6=4,这样80-36就很容易算出等于44。
Ⅹ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是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很关键的时刻,是为学好高年级数学知识打基础的时候。那么,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体会:
一、 讲清算理、理清算理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老师必须先让学生讲清楚算理。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课堂上让学生花太多的时间去讲算理,很浪费时间,但这时间是值得花,花得有价值。
一定要学生学会讲它们的区别,即算理。可以用编故事来说算理,当然,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我们不容忽视。只要他们说的符合,都值得鼓励。如图1,可以引导他们说:学校买来19个篮球,借出去3个,还剩下几个没借?并知道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剩下几个没借?就是从原来的总数19个减去借出去的3个,是用减法计算。如图2,当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时候,部分学生都会表达出图意,都会用双手表示把两边的乌龟数量合起来,是用加法计算。学生还会编故事:有4只乌龟在赛跑,后来又有3只参加,一共有多少只乌龟?就是把它们(4和3)加起来。如果学生不懂算理,面对这样的题目,简直无从下手,只能靠猜,靠蒙了。如果让他们慢慢学着讲算理,理清算理,课堂上多问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们是怎么想的?他们都很愿意用编故事的形式说,这就是讲算理,理清算理的一个过程。他们看到同类的题目,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准确率也会相应的提高。
二、 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强化口算
口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花时少,速度快,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考试的时候,通常会有十分钟的口算题,这就要求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必须要快,同时又要求了准确率。所以平时对学生的口算训练也变的很重要。在教学中,我采用这样的方法: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听写本”(其实就是单行本),在上课前的两三分钟,我会说口算题,如:15-6=、12-7=、9+4=……他们就在“听写本”写上所听到的口算题,并写出得数。当然这对个别学生是有困难,但坚持一段时间,他们是会有进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相应地把题目改变一下形式,即适当增加难度。例如:17-()=8、15-()=7、12-()=5……学生也可以充当老师的角色,同桌(最好就是有“一帮一”搭配那样)之间可以出题目“听写”,然后互相评价。现在刚好学到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我就会出有关这类型的题目给他们“听写”,并鼓励他们自己出题考自己或同学。这过程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督促,而且在他们出题目的过程又是一个新的思考过程,慢慢地他们的数感会增强,口算能力会得到提升。
三、 训练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相信大家都有同感,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事情,特别愿意去做,而且做得也不错。学习也一样,学生有兴趣,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的,就会学得特别认真,特别配合。人们都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先从他们的兴趣入手,使学生感到计算是很有趣的,是一种数字游戏,可以帮助自己和身边的人解决问题和困难。所以设计的情境要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数学情境生活化、儿童化、趣味化。具我了解到,很多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玩一种叫“陀螺”的玩具,我在上课时就会设计一些有关这“陀螺”的情境:今天,老师在商场看到了一些非常漂亮、战斗力特别强的“陀螺”,红色有12个,蓝色20个,白色7个,你们能根据老师的话,提一些有关(加法的)数学的问题,并解决它吗?学生一听到是他们喜欢的“陀螺”,脑筋就转得特别快,也就对数学计算提起了兴趣,主动地参与、主动地解决,并动脑筋编一些自己有兴趣的题目来练习和巩固,使计算能力有所提高。另外,“开火车”、“找朋友”、“邮递员叔叔送信”、“送小动物回家”等形式的练习也可以用到课堂上,视算、听算相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计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证。
另外,我觉得题目不是做的越多越好,应该要有针对性地训练,重点部分重点练,经常出错的经常练。并掌握其中的计算技巧和方法。对个别的学生有特别的辅导,并且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个别的学生对写字很马虎,经常会把“0”写得象“6”,“4”写得象“9”,这也影响了计算准确性,所以严格要求他们的书写习惯也很重要。
以上只是我在计算教学方面的一点点体会,当然,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所谓“欲速则不达”,老师要有恒心、耐心,才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