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失独家庭怎么办.情绪真是无比的低落呀。
失独家庭的心情一般人不能真正体会的,毕竟没经历过这种痛苦没资格说理解,只能说尽可能想象的到。如果说要安抚,最好的办法就是多陪伴或者多关心,帮助他们冲淡痛苦或者分散注意力,让他们完全忘却或者快速缓解基本是不可能的
❷ 失独老人如何养老
孤苦零丁,老无所依,无依无靠,没人陪着,没人说话,吃点渴了喝点。能动就出去自己买点菜去,病了没人知道,只好默默的死去
❸ 如何安慰失独老人
“别人的伤痛,失独老人的伤痛,我们可能是永远也体会不了,我们怎么能感同身受?有时候,离别人的伤口远一些,就是再好不过的安慰。”
对于失独老人,我觉得一切言语安慰都是徒劳,我们能够做的,也许能做的只有陪伴和照料。这种陪伴和照料,我们做一时容易。但这是我们后半辈子要承担的担子,可能会有很多人是无法顺利完成的了。
别人的伤痛,失独老人的伤痛,我们可能是永远也体会不了,我们怎么能感同身受?有时候,离别人的伤口远一些,就是再好不过的安慰。
❹ 如何关爱失独老人
1.
子女关爱最为重要:
①经常对老人问寒问暖。
②尽量多陪陪老人。
③多和老人聊他(她)爱听的衣、食、住、行、天下新闻等话题。让他(她)开心
④小夫妻忙吃忙喝。千万别忘记老人!让他(她)感到不孤单。
⑤抽时间帮助老人解解闷:在可能的情况下,双休日带老人出去走走。亦可去老人的亲朋好友家串串门。让老人舒心。
⑥尽量能够把老人接到身边来:这样能够随时随地对他(她)加以呵护。
2.
左邻右舍多做好事:对失独老人多加关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
社区侧重对失独老人的调查建档。加强对他们的慰问和关爱。让他们感到温暖。
祝全天下所有失独老人都能够摆脱寂寞开开心心颐养天年!
❺ 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养老问题该怎样解决
端午期间,三里街街道组织失独老人去岸上草原游玩。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养老大潮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因为疾病或意外,中年以后他们遭遇了失去唯一孩子的厄运。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失独家庭的老人由于孩子的离去,更面临着疾病、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现状:生病无人照顾备感孤独
爱邻社工服务社李红龙为失独老人服务多年,他坦言,失独老人最主要的困难就是养老和生病问题。7月28日,他去所扶助的东七里站一户老人家走访得知,年近七旬的周先生因为障碍性贫血和糖尿病刚出院,老伴又住院了。身体原因,周先生没有办法去医院照顾,老伴只能一个人在医院,而周先生在家,吃饭都成问题。
家住三里街50多岁的王女士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失去爱女后,她很多年都无法走出来,一直与社会脱节。早已过了最佳生育年龄,夫妻又双双下岗,他们根本没有条件再养育一个孩子,“最初那几年,我的眼睛都哭疼了,只能不停地滴眼药水。生病了,120急救车来了都没人帮忙往楼下抬。到医院看病,没有子女排队挂号拿药,没人陪床,只能自己硬扛着。”
21年前,年仅13岁的独生女儿被洪水冲走;去年,陪伴她一起承受失独之痛的老伴又因病离世,年过六旬的鲍传勇目前靠低保和社区安排的公益性岗位微薄的收入生活。经济状况不好,老人家并不放在心上,她担忧的是,家里的重体力活没有人做,以后如果生了重病该怎么办。鲍传勇的担心其实也是大多数失独老人的心结。因为没有子女,失独老人在生活中诸多事情都面临困境:进养老院、上手术台,没有儿女签字负责;办理信用卡、贷款,因无人担保而遭到拒绝。“这还没什么,哪一天如果突然生了急病,没人在身边,那才真的可怕呢。”和王女士有着相似遭遇的赵女士说起这些很是伤感。
诉求:渴望社会提供更多关爱
失独老人是一个极度敏感的群体,一些失独老人甚至称自己为精神残疾者。记者采访发现,失独老人对周围的人群有种本能的戒备,即便是亲戚朋友,他们也不愿意别人知道他们的真实情况,但同时,在养老问题上又渴望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周先生说,平时生活自己可以不依靠他人,就是生病的时候希望有个人(志愿者)能在他身边。老人说得很中肯,也不需要志愿者做太多,只要能帮他们打打水、拿药、打饭就行了。他们没有钱去请保姆,所以希望政府能给志愿者一定补助,让志愿者可以在身边照顾他们。
王女士对志愿者却是又爱又怕。理智一点说,她也明白志愿者们是为了帮助他们,但看到这些和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的志愿者,她又会忍不住想起平时刻意不去回忆的痛苦。王女士平时身体不错,她比较能接受邻里间的互助。赵女士则希望政府能给予他们这个特殊群体更多的政策倾斜,年纪大了难免生病,如果可以为他们定期体检,某种程度上也是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失去了子女对于失独老人而言,意味着失去最温暖的感情交流对象,他们拒绝跟外界进行接触和交流。但与相同境遇的群体在一起,他们则愿意打开心扉。采访中,很多老人建议是否能建立失独人群的养老院。普通老人入住养老院时,儿女要签字做监护人,并时常探望,这会加重失独老人的不安情绪和孤独感。而普通老人聊天的时候基本都是孩子话题,而这恰恰是失独老人们的软肋。
互助:融入社区团体有归属感
国家卫计委一份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目前全国失独家庭已超过100万个。
为解决日渐凸显的失独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广州首次设立“失独养老专区”, 广州市老人院目前共开放50个床位接收失独老人入住,让老人失独不“孤”。据记者了解,合肥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机构。但令人欣喜的是,目前这一问题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13年和2014年,爱邻社工服务社曾经申请了中央财政支持的社会工作示范项目怡养家园,为失独老人提供服务,许多社区也建立了失独群体之间的互助平台,帮助老人走出家门,走出封闭自己的精神世界。
今年3月,三里街街道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引进专业人员给予辖区失独老人以公益性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时间不长,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将老人们组织起来,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引导他们敞开心扉,参与社交活动。爱心手工坊负责人徐霞玲介绍说,每天下午3点到5点,他们都安排了不同的活动项目,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前段时间,他们组织了部分老人去新建成的岸上草原游玩,很多老人第一次露出了笑脸。王女士感叹,和社会脱节这么多年,那天终于呼吸到了新鲜空气,心情也放松多了,融入这样的大家庭,找到了归属感。鲍传勇则将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为对他人的爱,每天做一些好事,让自己充实快乐地过下去。这里我向您推荐小能伴10寸老人平板,完全根据老人的需求开发,更搭载亲情陪伴,娱乐生活,健康管理多种丰富功能,和适配的健康硬件套装一道,给老人朋友以幸福晚年。
但愿,在不久的将来,社会保障越来越完善,能有更多的面向失独群体的服务平台出现,让失独老人们能够老有所依,充满希望,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不再有后顾之忧。
❻ 失独老人特扶政策办理手续需要哪些手续
需要到当地的街道办提交证明材料
身份证户口其它信息。
其中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将自现行的每人每月2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500元。
❼ 请问如何帮助失独老人有一起去做的项目吗
1、完善社会救助政策
从某种程度上讲,失独老人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政府便成了他们最后的依靠。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失独老人应被纳入社会救助体系,由国家财政统一建立专项基金,实行对这一群体的救助。此外,政府还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扶助标准,特别是建立扶助金和物价水平的联动机制,保证扶助金标准随物价水平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使失独老人免受养老的后顾之忧。
2、建立集中养老机构
由于失独老人生活照料体系十分脆弱,加上年事已高,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丧失,等到有一天他们生活无法自理时,没有了子女,谁能够来照顾他们?谁又能对他们的晚年生活负责?即使有了物质上的补助,但也不能完全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没有子女的签字,他们无法像其他老人一样入住养老院,得不到照料。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大多数失独老人不愿意与有子女的老人生活在同一个养老机构,因为他们无法回避子女的问题,每一次其他老人的子女的探望,对他们都是一种刺痛,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特殊的庇护场所,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专门为失独老人服务的养老机构,让这些同病相怜的孤独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大家庭,能够安度晚年。
3、提高社会关注度
现阶段,社会大众对失独老人的关注度并不高,所以社会舆论也是对失独老人的帮扶媒介之一,它不仅可以增加失独老人的曝光次数,同时也能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特殊的群体。媒体的聚焦必然让更多的企业和社会慈善团体等加入到救助失独老人这一具体的活动当中,因此创建良好的失独老人关注度也会给失独老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4、建立领养政策
在保障了失独老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对于有意愿的家庭,政府应该鼓励并支持失独家庭领养孤儿。计生部门要及时告知相关政策,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和高品质的帮扶。对于有意愿领养的失独家庭,民政部门要优先提供收养机会,并提供相关的便捷服务。这样,既能让失独家庭的老人享受到像正常老人一样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又能使孤儿各得其所,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❽ 心理咨询师如何与失独老人相处
失去了独生子女,对老人打击非常大,如果不是失独老人自愿寻找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不宜主动帮助老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不满。如果是失独老人主动寻求帮助,可以一起探讨其困惑的问题,现实困难和心理困惑,都可以探讨,给予必要的支持,但不宜做实现不了的保证。
另外,心理咨询师不宜以心理咨询和疏导的角度去面对失独老人,而应以聊天式沟通的方式进行接触。如果没有把握,则不必勉强自己。
❾ 失独老人怎么养老
是的,老人的话还是想自己给自己养老的话,有一种办法就是把自己房子卖了住进养老院去把钱拿在手上搓进养老院就可以了。
❿ 失独家庭的解决方法
有一些特殊的家庭却因为永远等不到子女回家而黯然神伤,他们被叫做“失独家庭”。人口学家预计,我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一千万,民政部表示,失独老人将参照三无老人的标准,由政府来供养。
卫生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国家计生委表示,将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扶持。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谈到,民政部将统筹研究相关问题。
窦玉沛:按照现有的政策法律,如果这个家庭一个孩子,失去了孩子,到老了之后,就应该比照现有的“三无”老人。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说,《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已经关注到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未来居家服务机构将为失独老人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尤其是“长期照护服务”将对失独老人有所倾斜。
党俊武:首先是解决服务费用来源问题,失独老人的服务费用的来源基本上就应该是国家来承担的。但是长期而言是建立长期照护的保险制度。既包括社会保险也包括商业保险。失独老人不是今天才有,将来可能还会有,长期照护保险应该加快进程。
在国家建立服务体系的同时,公共管理学家、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丁兆林认为,每个人凝聚成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样不可或缺。
丁兆林:这种社会救助体系应该是民间自发的,通过一些非盈利组织的运作,对失独家庭进行心理和经济各方面的安抚,确确实实的服务。这方面国家和企业很难做到,必须由非营利组织在互相竞争中、公开透明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