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管理的方法和原理
导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既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又懂得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管理技能、了解中国企业实情、具有决策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打造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就是为了优化管理知识结构,更新管理理论,开拓视野实现自我超越,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
一、企业管理的概念
在企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各种资源,并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与自己共同完成所制定目标的过程。
二、企业管理的方法
(一)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在一定的组织内部,以组织的行政权力为依据,运用行政手段(如命令、指示、规定等),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执行管理职能,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
行政方法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以组织的行政权力为基础,以下级服从上级为原则。
行政方法的优点是时效强,见效快;具有明确的范围,它只能在行政权力所能管辖的范围内起作用;行政管理方法是以组织的权力为基础,下级在执行中不能以利益或者是其它方面的要求为代价,也就是无偿性。
注意点:正确的使用行政方法,需要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需要管理者具有正确地使用行政权力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必须注意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切忌长官意识。
(二)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是经济方法的内容与特点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这里所说的各种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利润、奖金、罚款以及经济合同等。不同的经济手段在不同的领域中,可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经济方法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来刺激管理对象,其实质是以物质利益为动力的管理方法。经济方法从实质上讲就是物质利益方法,它的作用在于以物质利益为动力,实行物质激励。
对企业用经济杠杆进行管理,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就是对国家、地区和外部市场的经济发展总形势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企业管理的方法、行动、调节和控制。微观方面就是在企业运行过程前、过程中实行绩效管理和奖惩激励。经济方法的运用与适用范围经济方法与其他方法一样,必须正确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要注意将经济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还要注意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
(三)法律方法
职业经理人是在法律范围内依照自己的利益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志实施一定的经济行为,要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有权依法请求法律保护。所以在企业的管理中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用法律方法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法律的本身是节约市场交易成本的产物,这个成本包括发现成本、谈判成本、执行和监督成本、诉讼成本等。
(四)数学方法
在企业管理中,经常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统计、测算、检验、优选,这种方法具有论据可靠、对比充分、条理清晰的优点,常常作为决策和计划的基础,也作为考核和分析工作业绩的依据。
(五)教育方法
前面我说过,企业管理的控制很重要的一点是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愿景和个人的愿景相结合。员工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受管理者价值观的影响。所以,教育员工首先要从经营者自身做起。还有,企业必须要有一个企业理念,让企业里的人时刻受到鞭策和鼓舞。教育方法有培训的做法,也有树立样板的`做法,还有实行“学习性组织”的做法等。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使命感。
三、企业管理的一般特征
1.企业管理的一切来自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求
2.企业管理是个载体,也是个组织
3.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4.企业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
5.尽可能用最少的支出去实现组织管理
四、良好的企业管理特征
良好的企业管理具有其表现的特征:
(一)科学性
利用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其策划和计划等管理活动。其中效果良好的决策程序、决策原则和决策方法是管理科学性的体现。
(二)艺术性
管理者具有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技巧和诀窍,也就是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三)权变性
企业管理有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所处环境而定。
(四)系统性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能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与供应商的关系、与顾客的关系、与竞争者的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管理的原理
管理学存在以下五个基本原理:系统均衡原理、人本观念原理、目标效益原理、信息沟通原理和运动控制原理。
(一)系统均衡原理
系统的综合性原理包括的含义,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另一方面是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就是说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案,为了达到同样一个目标,有各种各样的途径与方法。系统的综合性原理的又一重要方面是由综合而创造。
(二)人本观念原理
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建立并运用于管理实践的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旨在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思想观念体系。“人本管理”原理不再把企业职工看作单纯的劳动力,不再看作一种“经济人”,而是看作企业的主体。它的基本的思想表现在:首先,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要靠人来管理、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
(三)目标效益原理
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管理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四)信息沟通原理
企业管理依靠信息和信息的沟通,计划的实施、指挥的效果,协调的基础、控制的方法和反馈等各项职能离不开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只有使用正确的信息才能提供有效的管理。
(五)运动控制原理
这个原理应当理解为“动态的管理”和“管理的动态”两层意思。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控制,并且实事求是地根据事情的变化来调整和控制。
2. 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企业的发展是所有上层领导都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情,而一个企业不能没有管理,好的管理模式才能带领企业走向辉煌。那么下面为大家分享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注重成果
管理重在追求或取得成果。检验管理的一个原则是:是否达到了目标,是否完成了任务。当然,这个原则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管理者应该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行得通”的事情上。
把握整体
管理者之所以成为管理者,是因为他们能眼观全局,着眼于整体,把整体发展视为己任。管理者应该理解自己的任务,不应从自己的职位出发,而应着眼于如何运用源于职位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来为整体效力。
专注要点
专注要点的关键在于专注少数真正重要的东西。许多管理者热衷于寻找所谓的“秘方”,其实这是一种冒险行为。倘若真的有什么“秘方”,那专注要点应该是最重要的。具备专注要点的能力、技巧和纪律性,是效率高的典型表现。
利用优点
是指利用现有的优点,而不是那些需要重新建立和开发的优点。但现实中,很多管理者总是致力于与之相反的方面,即开发新的优点,而不是发挥现有的优点。如果这样,即使管理方法很有技巧,看上去也很科学,但造成的管理失误却是无法弥补的。
相互信任
怎样在自己的部门或组织内部创造和谐、完美的工作氛围呢?有些管理者一板一眼地按照教科书上说的来做,但效果却不是很好。其实,只要管理者能够赢得周围其他人的信任,那么他所管理的部门或组织的工作气氛就会是和谐的。
正面思维
正面思维的关键在于运用正确的或创造性的方式思考。正面思维的原则能让管理者把注意力放在机会上。事实上,发现和抓住机会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这并不是说管理者可以忽视存在的问题。有效率的管理者能够清楚地看到问题和困难,并不加以回避,而是先去寻找可能的办法和机会。
一、责任心:
1、工作认真、诚信。
2、盯住流程,注意细节。
3、求胜欲望非常强烈,
4、对工作投入,
5、团队精神良好,
6、乐于学习等。
二、悟性:
1、有自动、自发的能力。
2、善于分析、判断、推理和应变的能力。
3、 创新意识强等。
三、编制行之有效的管理文件;
四、认真学习和实施5S;
五、提高本人素质;
1、熟悉和学习本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技术知识;
2、了解本部门的作业规程和有关规定;
3、熟悉个人的工作职责和本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法;
4、了解与本部门相关的部门的作业方式和工作职责;
5、熟悉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六、增强管理能力:
1、要做到一、本权限内的责任一定做好。二、权限外的责任也要尽心尽力。
2、本部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业务、新工作等干时要盯在现场。
3、部门出现事故和问题时要盯在现场。
4、工作紧任务重要干在现场。
怎样才有好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能力
一、管理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加强学习。
作为管理者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把学习摆在重要地位,学习是提高管理者知识水平、理论素养的途径。我们在工作中获得的是经验,而理论学习赋予我们的是进一步实践的有力武器。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从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上学习,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当作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现实需要和时代要求。
二、管理能力的提高,要树立创新观念。
创新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不同,它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组织行为,即是一种有组织的创新活动。因此,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的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创新观念,使每一位组织成员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要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时时想创新,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氛围。
三、管理能力的提高,要有良好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管理者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好舵手,遭遇风浪时,临危不惧,身先士卒。执行力体现在完成公司目标的程度上,管理者必须执行公司确立的目标,使目标清晰具体落实。作为管理者落实执行力上,最基本的就是严格执行公司的既定目标与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各项工作,认真履行组织赋予的职责。
四、管理能力的提高,要培养勤思考的习惯。
提高思考能力,要善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以宽广的眼界去思考去观察,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看问题的敏锐性,提高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真正做到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善于把握好“度”。
很多管理者在工作中遇到同一样问题时,处理的方法会不一样,有的管理者处理得恰当,而有的管理者处理得草率。那就是在遇到问题时,不要简单地急于处理,要勤于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把握好“度”,以最佳的方法去进行处理。
五、管理能力的提高,要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基层单位处于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状态,这就需要管理者在工作中注意协调好部门之间、基层之间、部门与基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要注意与上级、同行之间的协调和沟通。管理工作的每个步骤,都依赖于组织成员良好的沟通,成员良好沟通,又依赖于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因此,良好的沟通成了实现组织行为过程中重要的成功要素。
3. 举例说明在管理实践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5种管理的基本方法
360问答
谈谈如何正确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实践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一基本原理?
caroluu LV7
2017-12-14
高手们,顶上吧,期末考试题。。。。。。。。。。提前知道了,不想挂课... 高手们,顶上吧,期末考试题。。。。。。。。。。提前知道了,不想挂课 展开
满意答案
lidalyp
LV12
推荐于2017-12-15
(1)本世纪以来,管理知识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已成为一门科学。
(2)在管理实践中,既要运用管理知识,又要发挥创造性,采取适宜措施,高效地实现目标,所以管理是—门艺术。
(3)学习管理知识,能为培养有效的管理人员在管理理论知识方面打下基础,但仅靠背诵管理原则、原理进行管理活动,必然难以达到效果.其至无效。
(4)不学习管理知识,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也难以取得有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