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君子六艺分别指的是什么
君子六艺分别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② 君子六艺是哪几项
君子六艺是哪几项如下:
君子六艺,简单地说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是周朝贵族的教育体系。用以教育培养贵族学子,即“养国子之道”。
礼,即礼节,五礼,包括吉、凶、宾、军、嘉,五种礼制,教人如何祭祀祈福,丧葬吊唁,接待宾客,征伐操练以及人际交往中的饮食、穿搭等细节。同时还包括忠、孝、仁、智、信等五种信念;
书,即指书法,不同于现在说的书法,它包括书写方法,识字方法和作文方法,如识字方法有转注和假借,造字方法有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所以书又称为“六书”;
数,又叫术数,指理数、气数,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广雅》:"数,术也。"即技术、方法、技巧而已。最着名的着作当属《九章算术》。
按照这样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按理来说都是德才兼备的人才,甚至可以说是全才,治国安邦想来不在话下。可是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真正能学好这“六艺”的人并不多,“六艺”终究不足以使王朝长盛久安。
究其原因,正如太史公所言:“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虽然儒者常“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但是“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可见学习这么一套“六艺”是多么繁复,一般人一辈子都学不透,也只有极少数天才才能精通六艺。
也因此才有了后来的“术业有专攻”,才有了现在的专业化教育,专业化人才。所谓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可成才。通习六艺是理想,择一而专精是务实,学有余力则再加一也。
③ 关于识君的诗句有哪些
1、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代 高适 《别董大二首》
2、今日逢君君不识—— 唐代 李白 《笑歌行》
3、此时与君未相识—— 唐代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4、我不识君曾梦见—— 宋代 林正大 《括贺新凉》
5、十三与君初相识—— 两汉 佚名 《古相思曲》
6、劝君识取主人公—— 宋代 韩世忠 《临江山》
7、此心向君君应识—— 唐代 王维 《新秦郡松树歌》
8、劝君修真复识真—— 唐代 刘叉 《修养》
9、近被君王知识字—— 唐代 王建 《宫词一百首》
10、君去若逢相识问—— 唐代 李嘉祐 《送严员外(一作刘长卿诗)》
11、但令一技君王识—— 唐代 骆宾王 《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12、遂令万古识君心—— 唐代 吴融 《首阳山》
13、经旬未识东君信—— 宋代 苏轼 《木兰花令》
14、君学秋胡不相识—— 唐代 佚名 《杂曲歌辞。双带子》
15、君行既识伯禽子—— 唐代 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16、送君还山识君心—— 唐代 高适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17、谁识大君谦让德—— 唐代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18、马氏识君眉最白—— 唐代 许浑 《下第贻友人》
19、蜀郡文君小来识—— 唐代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20、金马门前君识否—— 唐代 徐铉 《病题二首》
21、识珠言说与君殊—— 唐代 庞蕴 《杂诗》
22、我不识君曾梦见—— 宋代 林正大 《括满江红》
23、羽翮摧颓君不识—— 唐代 卢照邻 《失群雁》
24、与君相识即相亲—— 唐代 卢象 《寄河上段十六(一作王维诗)》
25、知君独识精灵器—— 唐代 韦应物 《寇季膺古刀歌》
26、此心炯炯君应识—— 唐代 杜甫 《逼仄行,赠毕曜(一作bX々行,一作赠毕四曜)》
27、信陵门下识君偏—— 唐代 韩翃 《送高别驾归汴州》
28、比邻自识卞田君—— 唐代 韩翃 《送田明府归终南别业》
29、圣君识君冰玉姿—— 唐代 卢纶 《陈翃郎中北亭送侯钊侍御赋得带冰流歌》
30、识君虽向歌钟会—— 唐代 王建 《赠陈评事》
1、多难识君迟—— 唐代 卢纶 《李端公/送李端》
2、惧君不识察—— 两汉 佚名 《孟冬寒气至》
3、君子识不浅—— 唐代 孟郊 《送别崔寅亮下第》
4、与君始相识—— 唐代 白居易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5、君知不识字—— 唐代 罗隐 《堠子》
6、闇识令君香—— 唐代 王维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时为右补阙)》
7、君去问相识—— 唐代 崔曙 《送薛据之宋州》
8、识君弟事焉—— 唐代 张籍 《病中寄白学士拾遗》
9、君为天子识—— 唐代 张籍 《病中寄白学士拾遗》
10、见诗未识君—— 唐代 刘驾 《送人登第东归》
11、赖识丹元君—— 唐代 曹邺 《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
12、识君恨不早—— 唐代 李昂1 《上巳日赐裴度》
13、君识跃峤怯—— 唐代 李群玉 《横吹曲辞。骢马(一曰骢马驱)》
14、后进识君稀—— 唐代 刘长卿 《送马秀才移家京洛便赴举》
15、畴昔未识君—— 唐代 李白 《过汪氏别业二首》
16、昨者初识君—— 唐代 岑参 《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
17、余亦未识君—— 唐代 高适 《哭裴少府》
18、唯君识祸机—— 唐代 皇甫冉 《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
19、欲识怀君意—— 唐代 严维 《酬刘员外见寄》
20、识君年已老—— 唐代 李端 《送客往湘江》
21、与君相识处—— 唐代 权德舆 《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城门院在遗补院东)》
22、还思君子识—— 唐代 孟郊 《衰松》
23、还思君子识—— 唐代 孟郊 《游韦七洞庭别业》
24、大君识贤臣—— 唐代 孟郊 《献汉南樊尚书》
25、也识君夫婿—— 唐代 佚名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引留之不得…嘲谢复继四首》
26、忆始识君时—— 唐代 白居易 《寄王质夫》
27、虽非识君面—— 唐代 李德裕 《东郡怀古二首。王京兆》
28、与君最相识—— 唐代 姚合 《寄狄拾遗,时为魏州从事》
29、识君春未半—— 唐代 朱庆馀 《发凤翔后涂中怀田少府》
30、因君识躁君—— 唐代 李咸用 《宿隐者居》
31、当年识君初—— 唐代 黄滔 《寄友人》
32、恨未识君子—— 唐代 皎然 《答苏州韦应物郎中》
33、赠君期君识—— 唐代 皎然 《采实心竹杖寄赠李萼侍御》
34、试问识君不—— 宋代 张孝祥 《菩萨蛮(舣舟采石)》
35、谁识使君意—— 宋代 李处全 《水调歌头(丁丑岁,吴门为外舅蒋宣卿寿)》
36、谁识使君意—— 宋代 李处全 《水调歌头(丁丑岁,吴门为外舅蒋宣卿寿)》
37、半是君曾识—— 宋代 李好古 《酹江月》
38、识君恨不早—— 宋代 蒋捷 《探芳信(菊)》
39、算起君须识—— 宋代 刘克壮 《乳燕飞(寿干官)》
40、岂识君子心—— 宋代 徐俨夫 《上郑丞相》
41、问东君识我—— 元代 吴存 《木兰花慢 春兴》
42、又能识君实—— 宋代 王九龄 《祠庞颍公》
1、苍苍不识君我识—— 宋代 赵文 《赠长沙谭存心》
2、送君还山识君心—— 唐代 高适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3、圣君识君冰玉姿—— 唐代 卢纶 《陈翃郎中北亭送侯钊侍御赋得带冰流歌》
4、见君还恨识君迟—— 宋代 张弋 《赠沈庄可》
5、识君虽久会君稀—— 宋代 林尚仁 《戏友人买侍儿归》
6、一闻君语识君心—— 宋代 苏轼 《次韵秦观秀才见赠秦与孙莘老李公择甚熟将入》
7、识君于常山道上—— 宋代 苏轼 《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
8、送君识君心—— 宋代 梅尧臣 《送襄陵李令彦辅》
9、忆初识君上君堂—— 宋代 赵蕃 《送周仲材罢官还婺女侍旁》
10、识君童稚过成人—— 宋代 陈棣 《挽提干赵君》
11、识君恨不早—— 唐代 李昂1 《上巳日赐裴度》
12、后进识君稀—— 唐代 刘长卿 《送马秀才移家京洛便赴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