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主要包括三大流程
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的三大流程分别是筛查、干预和跟踪评估:

- 筛查流程:可采用三步筛查法,第一步自我评估,教师在课堂中观察学生言行举止,如情绪表达、社交行为、生理健康等,关注情绪波动、焦虑症状、社交障碍等可能影响心理的因素;第二步家长问询,学校和教师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第三步专业学科评估,针对有严重情绪、行为、学习能力问题的学生,邀请心理医生、社工、教育专家等进行深入评估和辅导。也可通过“大数据心理监测平台”,运用科学修订的测评量表,从多个危机症状指标对学生进行监测,并依据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分级。
- 干预流程:以“干预工作平台”为依托,根据“监测平台”评估结果分级分类干预。一级和二级学生由校领导负责,区级与市级专业机构支持,必要时转介;三级和四级学生由心理教师制定方案,班主任等配合,实施个别或团体辅导;五级学生通过课程和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还可遵循“六步骤”工作机制,即数据监测、发出预警、调研访谈、制定方案、分类干预、实时更新。
- 跟踪评估流程:制定跟踪计划,定期评估学生心理状态,记录干预效果及调整措施。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建立危机干预档案,为未来管理和预警提供依据。完成危机事件处理后,整理资料建立档案,定期总结经验,优化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