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语文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语文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发布时间:2022-01-22 05:12:03

1. 语文中缩句的方法

这里需要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比如对“这气魄宏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伟大的工程”进行缩句。

首先要弄清楚句子表达的意思,找出句子中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句子中修饰说明成分,然后删除没用的成分,比如对上述句子进行分析:在世界历史上”作状语,要删掉。“气魄宏伟”是修饰词,也要删掉。“伟大的”作定语,但在此句中是必要成分,要保留。


(1)语文缩句的方法和技巧扩展阅读:

缩句的评判标准:

1、不改变原来的意思。

2、不改变原来的结构。如“凶恶的敌人被英勇的红军消灭了”如果缩为“红军消灭了敌人”就不行。

3、不留下多余的枝叶。如把“精彩的表演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为“表演在掌声中结束”就多了“在掌声中”这个枝叶。

2. 小学语文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语文缩句技巧,非常实用。
缩句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是它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改变原句子的含义。缩句是把长长的句子,缩短为只有“主干”成分的短句的过程。大家可以给小孩参考下面的几个方法。
一、要删去内容部分的关键字

1、“的”前面的修饰都删去。

如“可爱的鸭子游走了。”中“可爱的”是用来修饰“鸭子”的,可以删去。

缩写为:鸭子游走了。

例外:爸爸的老家是一个人口不满五万的乡镇。

不能缩成:老家是乡镇。(注:不符合原句子的含义。)

2、“地”前面的限制要删去。

如“同学们都忍不住地大笑起来。”中“都忍不住地”是限制“大笑起来”的,删去。

缩写为:同学们大笑起来。

3、“得”后面补充的说明删去。

如“小红着急得要命。”中“要命”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删去

缩写为:小红着急。

4、数量词语要删去。

如“弟弟画了一幅画”中的“一幅”可以删去。

缩写为:弟弟画了画。

5、表示方位,特定条件和环境词组,应该去掉。

如“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方位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

如:

〔1〕我们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缩写为:我们上课。

〔2〕在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好成绩。

缩写为:我们取得了好成绩。

二、要保留关键点

1、句子中的否定词“不、无、没有”等,缩句时要保留。

如:我在书房里没有找到那个装笔的笔袋。

缩写为:我没有找到笔袋。

2、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要保留下来。

如:同学们在操场上玩着游戏。

缩写为:同学们玩着游戏。

3、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和“被”字要保留。

如:密密麻麻的乌云把阳光挡住了。

缩写为:乌云把阳光挡住了。

最后建议家长们平时可以从课文中摘抄一些句子,有空的时候给小孩练一练,熟能生巧嘛。

3. 缩句的技巧与方法

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它是小学考试的常见题型。

缩写句子的训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主要意思,现将缩写句子的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方法技巧】

搜索

1、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得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5、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

例如:

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如:

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如果把“没有”或“不”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我相信鬼话”,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8、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如:

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应缩写成:大家登上了长城。

昨天晚上下的这场大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应缩写成:这场大雨真是及时雨啊!

这样缩句才能使原句和缩写后的句子在情感和语气等方面保持一致。

9、特定词组的缩写

很多句子里面是特定词组或专用名词,这样的句子缩写的时候还有一定的争议,看情况而定。如“五星红旗”可以保留原意,最多可以缩写成“红旗”,而不能再缩写成“旗”。也有的人认为两个字的修饰可以去掉,一个字的不可以去。

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缩写后是“五星红旗飘扬。”或“红旗飘扬。”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缩写后是“敦煌莫高窟是宝库。”或“莫高窟是宝库。”

图片发自简书App
【解题步骤】

搜索

(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

(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

(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牛刀小试】

1、虹虹和姐姐在琳琅满目的书店里购买了一整套《上下五千年》和几本童话故事书。

答案示例:虹虹和姐姐购买了书。

2、六(2)班的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答案示例:老师讲了故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答案示例: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友谊。

3、我们像百灵鸟一样在祖国大花圆里放声歌唱。

答案示例:我们歌唱。

4、暴风雨像一片巨人的瀑布遮天盖地卷过来。

答案示例:暴风雨卷过来。

5、绿油油的墓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答案示例:地上盛开着花。

4. 语文缩句最简单的方法和技巧

缩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只保留主谓宾,其他的定语什么都不要。

5. 小学语文缩句的方法

缩句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去掉全部枝叶,只保留主干。如“精彩的表演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为:“表演结束”。

第二种,去掉大部分枝叶,保留主干和小部分枝叶。

否定词

否定句中的否定词。如“我绝对不同意你的这种无理要求”缩为“我不同意要求”,“不”必须保留。

“把”与“被”

“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如“他把我漂亮的水杯带来了”缩为“他把水杯带来了”。把修饰词去掉,谁——他,干什么——把(我的)水杯带来了。

缩句步骤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第三,检查对错优劣。如“这气魄宏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伟大的工程”这句话中,“在世界历史上”作状语,要删掉。“气魄宏伟”是修饰词,也要删掉。“伟大的”作定语,但在此句中是必要成分,要保留。所以缩为“这工程是伟大的工程”。

6. 语文当中缩句的巧妙方法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及示例
一、缩句的方法:
在小学中,缩句时一种常见的语文基础题。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缩句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最简略的表达“谁干什么”法,二是最简略的表达“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句式如下: 1) (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 2) (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2、主语、宾语的附加成分不明显时一般遵循删前留后的原则。
如: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章。学生往往把“她”当成主语主干,而把“胸前”当成附加成分,其实“她”才是限制修饰“胸前”的附加成分,“胸前”是句子的主语的主干。这个主语属于偏正结构,根据“删前留后”的原则可以缩成“胸前挂着奖章”。类似的还有“爸爸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果园西北角刚刚种着新品种的果树”等。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可以在附加成分和主语主干间加上“的”使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显。如:“她的胸前”、“爸爸的脸上”、“果园的西北角”,再如“我姐姐”变成“我的姐姐”等。 3、修饰谓语表示方式方法的词组不要保留。 如:计谋高明的诸葛亮用巧妙的方法借到了十万多枝箭。有学生缩成“诸葛亮用方法借到箭”。在这种句子中“用„„”是一个修饰谓语“借到了”的动宾词组,表示借箭的方式,也应当去掉,缩成“诸葛亮借到了箭”才妥。类似的还有“给„„”“向„„”等也在缩句时要删去。如“ 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缩成“老师讲故事”,“我向党来唱支歌”缩成“我唱歌”。 4、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连动句、复合宾语句式要保持句子结构不变。
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如:一个老汉迅速地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来。这种句式和上面的不同,“拉过” 不是修饰“坐下来”的表示方式方法的词组,它们都是“老汉”的连续动作,都应当保留,缩成“老汉拉过椅子坐下来。类似的还有“他穿过满是鲜花的花圃来到教室门前”等。再如“宽阔的广场上有许多人在悠闲地散步。”是复合宾语句式,“散步”是宾语“许多人”的补足宾语,应当缩成“广场上有人散步”。类似的还有“雷锋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等。 5、词语不宜过分精简,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如:杨梅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缩句的方法就是减少主要成分的附加成分,而组成一个成分的最小单位是词。“杨梅树”和“甘露”都是偏正关系的词而不是词组,不宜再切割精简。所以不能缩成“树吮吸甘露”甚至“树吮吸露”。恰当的缩法是“杨梅树吮吸甘露”。类似的还有“用生命换来的珍贵的教科书一直在激励着我前进”中的“教科书”、“枯黄的枫树叶在瑟瑟的秋风中缓缓飘落”中的“枫树叶”、“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的照射着茂密的树林”中的“太阳光”、“石拱桥能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中的“石拱桥”等等。
6、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7、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低下头”。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 8、“把”字句、“被”字句的句式不能变,“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如:(把字句)捣蛋的可可把崭新的联想计算机弄坏了。(被字句)崭新的联想计算机被捣蛋的可可弄坏了。“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缩句时,如果只保留主语部分,就会出现以下混乱的情形:“把”字句缩成“可可弄坏了”,“被”字句缩成“计算机弄坏了”,所以,在缩句时,一般要把主动者和被动者都保留,而由于汉语语法的习惯,在强调被动者(被字句)时施动者可以省略,所以上面的“把”字句应缩成“可可把计算机弄坏了”,“被”字句可以缩成“计算机被弄坏了”。
9、过去式、进行式、将来式(趋动式)要注意句意不能改变,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差点儿”、“几乎”、“即将”、“快要”、“将”等应保留。 如:(过去式)粗大的雨点带来了一阵阵潮湿的冷气。(进行式)万盛米行的河端口头横七竖八地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将来、趋动式)船晃动得厉害,脸色煞白的他差点儿掉进浑浊的河里。在过去式和进行式缩句时,保留表示过去式和进行式的“XX了”、“XX着”才能保持句意不变。而在将来式缩句时同样不能删去体现这种意思的词语。如果缩成“他掉到河里”就把“还没有掉进河里”的原意改变了。这个句子应缩成“他差点儿掉进河里”。类似的还有“几乎”“即将”“快要”等词语也同样不能去掉。如“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巨型船舰”要缩成“我们将看见船舰”等。“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应该缩成“围裙里兜着火柴”。“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应该缩成“张老师上了课”。“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应该缩成“我游览过香山”。 10、复指成分以及主语、宾语是并列关系的词组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如:蔡希陶伯伯是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研究所的老所长。“蔡希陶'”不是“伯伯”的修饰成分,两者是并列关系,在它们之间也不可以补充”的“字”。在缩句时两者都应当保留,缩成“蔡希陶伯伯是所长”。再如 “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少年儿童”应当缩成“宋庆龄奶奶关心少年儿童”。
11、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的词组要删除干净。 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再如“小明在家里做作业”也缩成“小明在做作业”。孰不知“在„„上”“在„„里”在„„下“在„„边(旁)”“在„„外”等表方位的词组在句子中也是担当修饰谓语动词的状语成分,在缩句时应当连同“在”字一同去掉,否则“在”变成缩简后的句子的谓语而改变了原句的结构。类似应当去掉的还有表示时间的词和词组,如“我们在上星期举行了田径运动会”中的“在上星期”等。
12、关于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13、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二、缩句示例:
第一组:缩句要保留足够简略的主干。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最简略,正确) B: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不够简略) C: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不够简略) 第二组:缩句要保留不改变原意的主干。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A:老人们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B:老人们爱钓鱼。(既保留了原意,又足够简略)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虽保留原意,但不够简略)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 B:鸬鹚站在船舷上。(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D、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正确) 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 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 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
B:海棠树开花。(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 C:海棠树开满了花。(改换了主语) 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 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正确)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改换了主语)
C:柳树上挂冰条儿。(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
D:柳树挂冰条儿。(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 E:树挂冰条。(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A:鲸是鱼类。(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 B:鲸不是鱼类。(正确)

7. 改写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扩写句子”和“缩写句子”是三年级语文的学习重点,也是考试的必考题型。二年级要求扩写或缩写一处,三到六年级则要求至少扩写或缩写两处。
“扩写句子”和“缩写句子”题看似简单,但却是相当大部分同学的丢分题型。通常“扩句”比“缩句”更让学生怕,要么不知道在哪里加词语,要么词语用得不恰当,导致扩写的句子不通顺或意思南辕北辙。“缩句”最易出的问题是该缩的没缩,不该缩的缩没了。
比如这位同学扩写句子(1):有一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雄鸡。扩写成: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he 西北风)的雄鸡。(2)一群小蝌蚪甩着尾巴,游来游去。扩写成:一群小蝌蚪甩着(又长又短)尾巴,(夹着shi)游来游去。

如何让“扩写”和“缩写”句子不丢分?
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扩写句子”,即给简短的句子主干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经过扩充的句子,表意更加丰满透彻。
如,“鱼钩闪烁着光芒”可扩写成:长满了红锈的鱼钩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相反,“缩写句子”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缩短为只留“主干”成分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如,“活泼的小松鼠在松树上蹦来跳去”,可以缩写成:松鼠蹦来跳去。

“扩句”和“缩句”的学习,就是让孩子明白句子成分,懂得如何让句子在“骨感”与“美感”之间切换,又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能力。

8. 语文中的缩句方法

一、确认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
含有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句子才成独立单句。指导学生先分清这两面部分之后,再找分句子主杆“主、谓、宾”,而后找出“定、状、补。”“定、状、补”也就是缩句时按删除的部分。“定、状、补”,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它们处于的位置是:
1、定语,它的位置有两处:一是在主语的前头,二是在宾语的前头,例:静静的小溪从村外缓慢地流向宽阔的潘阳湖。“小溪”为主语,“潘阳湖“为宾语,那么“静静”,“宽阔”分别为这个句子的定语。定语对中心 起了修饰和领属的作用。
2、状语,它的位置也有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前头,如上例子,缓慢地流,“流”是谓语,“缓慢”那就是状语,另一处在句子之首,表示时间和处所。例如,“从昨天开始”,“在学校里”。
3、补语,它的位置同样是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后头,表示程度和结果。例:我高兴得跳起来,“跳起来”为补语。一处是在宾语的后头,表示补充说明,我打了他三下,“三下”为补语。
二、抓住句中的中心词,用设问的方法,找准句子主杆。
例如,中国第一丹霞江郎山耸立在美丽富饶的浙西大地,在这个句中很容易确立“耸立”这个词是谓语,就可以用设问的方法找出主语和宾语。问:什么耸立:江郎山耸立。耸立在哪里:江山郎耸立在浙西大地,很明显,“主、谓、宾 ”就是“江郎山耸立浙西大地”,这是句子的主杆。其余的是枝叶,要删除去。这个方法,通过多项训练,学生就很快地掌握起来。
二、 借助结构助词,找准句子的主杆。
借助结构助词“的、地、得”为标志,寻找“主、谓、宾 ”就方便得多了。
“的”字,是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主语、宾语)之间。
例:小明的爸爸认真地审阅市政府的工作报告。
“爸爸”,“工作报告”前面有个“的”字,可以定为“爸爸”是主语,“工作报告”是宾语。
“地”字用在状语和中心词(谓语)之间。
上例中,“认真地审阅”,“审阅“前头有“地”字,可以定为“审阅”是谓语。
“得”字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
例:她笑得很开心,笑和开心之间在“得”字,那么“笑”字可定为谓语。

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简单明了,我认为缩句的原则是: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去掉定、状、补,兼及句子基本意思不变和完整性。

9. 三年级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三年级语文缩句的方法

1、抓住主干来缩简。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的”前修饰都删去。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3、“地”前限制要删去。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要删去。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如“海力布着急得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5、数量词语照样删。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例如: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如: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8、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如: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应缩写成:大家登上了长城。

9、特定词组的缩写。很多句子里面是特定词组或专用名词,这样的句子缩写的时候还有一定的争议,看情况而定。如“五星红旗”可以保留原意,最多可以缩写成“红旗”,而不能再缩写成“旗”。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缩写后是“五星红旗飘扬。”

阅读全文

与语文缩句的方法和技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本田思域防盗模式快速解除方法 浏览:44
言语障碍治疗的方法 浏览:933
编写非标准检验检测方法要求包括 浏览:958
紧铁丝的方法视频 浏览:171
启动正念教育的正确方法 浏览:656
水三轮电机测量好坏的方法 浏览:877
恐龙的折纸方法视频大全 浏览:897
台式机电脑降温方法 浏览:89
淡水中盐度的测量方法 浏览:462
marquez训练方法 浏览:164
特曲八大名酒的鉴别方法 浏览:935
牛油火锅正确食用方法 浏览:656
二胡的方法和步骤图解 浏览:393
如何要债好方法 浏览:71
家用保险丝正确的安装方法 浏览:166
摇杆使用方法 浏览:880
年度分解及计算方法 浏览:915
蜜蜡真假怎么辨别方法 浏览:970
实验室制铁常用方法 浏览:38
祖母格大衣的连接方法 浏览: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