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管理会计中,abc成本法是指什么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管理会计中ABC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系统.
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教授.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着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作业、作业账户和作业会计等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和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做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ABC成本法引入了许多新概念,右图显示了作业成本计算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或作业中心,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分配到作业的资源构成该作业的成本要素(图中的黑点),多个成本要素构成作业成本池(中间的小方框),多个作业构成作业中心(中间的椭圆).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分别是将资源和作业成本进行分配的依据.
ABC分析法的过程如下. 定义业务和成本核算对象(通常是产品,有时也可能是顾客和产品市场等).这一过程很耗时间.如果两种产品满足的是顾客的同一种需求,那么在定义业务时,选择顾客要比选择单个产品更为恰当. 确定每种业务的成本动因(即成本的决定因素,如订单的数量). 然后,将成本分配给每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对各对象的成本和价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盈利能力的高低.
企业是一个变化的实体,在作业成本正常运行后,还需要对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反映企业的发展变化.伴随企业的运行,作业成本的运行、解释和行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网校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2. 求解管理会计计算题
1.(20000+32000)/4000*(4000-3500)+6*(4000-3500)=9500
2.9500+28000/4000*(4000-3500)=13000
3. 管理会计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公式
变动成本法计算盈亏的步骤如下:
销售收入
减:销货成本(已售产品负担的变动生产成本)
=生产边际贡献
减:变动非生产成本
=边际贡献
减:固定成本(包括生产的和非生产的)
=营业利润
一、管理会计,就是成本管理会计的简称,是一个管理学名词。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着重为企业进行最优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为此,管理会计需要针对企业管理部门编制计划、作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的需要,记录和分析经济业务,“捕捉”和呈报管理信息,并直接参与决策控制过程。
二、管理会计它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我们研究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演进,是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审视管理会计各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结合考察管理会计研究焦点的演变及未来管理会计工作的变动趋势,试图从中得出对管理会计学术研究和实务运用有益的启示。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
三、管理会计实务革新的相对停滞大致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在近半个世纪中,管理会计实务性技术方法革新较少,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主要与财务会计在社会和法律上的主导地位有关。由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要求按照规定的核算方法和程序提供有关会计信息,再加之早期企业的产品品种比较单一、按财务会计报告规定的程序,对产品实际成本的扭曲程度很低,而追求准确和相关成本数据所付出的信息收集、处理和报告代价又很高,所以企业倾向于使用与对外报告相同的成本信息来进行内部营业管理。
四、管理会计研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焦点,并且无不受到其技术方法演革的影响。它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调成本确认,主要注重成本核算的真实和精确。
4. 管理会计计算
这里有两个限制因素:
1、生产能力限制
2、市场销售限制
也就是说,先生产单位工时贡献毛益大的产品,当该产品产量达到市场销售限制值时,生产单位工时贡献毛益次大的产品,同样,当该产品产量达到市场销售限制值时,再按单位工时贡献毛益选择次之的产品进行生产。
以上解答中的单位工时贡献毛益,是指各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生产该产品耗用的工时。
5. 求告诉管理会计计算题方法
(1)保本点=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单位边际贡献=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240-180=60(单位边际贡献)
保本点=120000/60=2000(件)
(2)240*(1-15%)=204
204-180=24
120000/24=5000
6. 管理会计2
1.
(1)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40 000/(10-6)=10 000(件)
(2)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
=15 000-10 000=5 000(件)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
=5 000/15 000*100%=33.33%
(3)预计2005年利润=15 000*(10-6)-40 000=20 000(元)
(4) 目标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30 000+40 000)/(10-4)=17 500(件)
2.
(1) 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率=(销售收入总额-固定成本总额)/销售收入总额
=(600 000-300 000-60 000) / 600 000=0.4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
=300 000/ 0.4= 750000(元)
(2) 目标销售额=(目标利润+固定成本总额) /边际贡献率
=(100 000+300 000) / 0.4=1000 000(元)
只做了两道题
7. 管理会计计算题
敏感性资产=2+17+20=39万
敏感性负债=15+3=18万
销售额变动额=150-100=50万
利润率4%
利润留存率50%
代入公式计算
(39-18)÷100X50-(150X4%X50%)=7.5万
8. 管理会计计算题
第一题,变动成本法单位成本=5+3+2=10元;
完全成本法单位成本=5+3+2+20000/10000=12元
第二题,
(1)变动成本=1000×60%=600(万元),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税前利润
1000-600-固定成本=100,固定成本=300万元。
(2)广告费属固定成本,所以1999年的固定成本=300+20=320万元
(3)贡献边际率=1-变动成本率=1-60%=40%
保本额=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320/40%=800万元
9. 求助,管理会计计算题
首先明确几个概念,销售管理费用是期间费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作为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作为期间费用.变动成本法下,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完全成本法下,利润=销售收入-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1)变动成本法下:
第一年税前利润=140000*(5-3)-140000*5*5%-150000-65000=30000;
第二年税前利润=160000*(5-3)-160000*5*5%-150000-65000=65000
完全成本法下:
第一年单位生产成本=150000/170000+3=3.88;
第一年税前利润=140000*(5-3.88)-140000*5*5%-650000=56800;
第二年单位生产成本=150000/140000+3=4.07;
第二年税前利润=5*160000-3.88*30000-4.07*130000-160000*5*5%-65000=49500;
(2)因为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随同销售扣除,完全成本法下,存货吸收了一部分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3)由于产量不同,第一年与第二年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不同,导致单位生产成本不同.
10. 管理会计高低点法怎么计算
高低点法是利用代数式y=a+bx,选用一定历史资料中的高业务量与低业务量的总成本(或总费用)之差△y,与两者业务量之差△x进行对比,求出b,然后再求出a的方法。学习之前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吧点击测试我合不合适学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