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
1、直接法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
(1)应纳所得额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2. 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该公司应纳所得税税额=利润总额×税率
10万×33%=33000
3. 应纳所得额怎么计算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其中,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其他取得收入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企业产生应纳所得税额时,应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进行核算,会计分录为:
1、计提企业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期末,企业所得税费用,结转至本年利润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4. 应纳个税所得额如何计算
法律分析:计算方法:居民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一纳税年度所得额扣除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确定的扣除后的余额,根据法律来计算。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 工资、薪金所得; (二) 劳务报酬所得; (三) 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 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 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 偶然所得。
5. 个人所得税的应纳所得额如何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每月2000元=18.4万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6. 应纳所得额 计算
300+200+400+100弥补07年度1000万的亏损,剩下的50万元才要交所得税。
7. 应纳所得额的计算
这里涉及到一个特殊的税法规定,就是税法上,租金按合同收款期确认收入。
也就是说,在本例中,2008年收到了3年的租金100*3=300万元,都应计作2008年的应税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而按会计准则处理,2008年只确认本年租金收入100万元,故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00-100=200万元。
2008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00+200=1200万元
2008年度应交企业所得税:1200*25%=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