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票目标价怎么算
目标价的计算有横向与比纵向,先对计算业目标企业未来业绩走向,这要求你对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十分了解,而且你一定要有一个效准确的估计值,有了这个值,如果你要从所谓横向估计目标股票价,你就要拿业绩估计值与同业进行业绩对比,与你业绩相同的股票PE值应相当,这就可以对比股票价格,于是就有了横向的对比价格了。再来就是须要进行纵向比较目标企业的历史业绩对比了,也是一样,对比目标企业的业绩历史与相对应的历史股票价格,相当业绩,相同价格!当然这是不够的,业绩的增速,决定了股票的价格,增速越强,价格越高,这时你再对比同业,与你的这个目标企业的业绩增速相当的股票价格又如何,这样大概就可以决定你目标企业的股票价了!有了股价,再乘以所有目标企业股本数,就是市值了!估价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没有很深的经济与会计造指,很难自已估值,再加上要与股市的大环境,也就是股指现状加在一起再进行更准确的估值,那就更难把握了!有个简单的,很保守的估值方法,你将目标企业过去五年的分红为基础,每年是否有业绩增长,增长率最少要与当果的CPI相当,每年是否给你一定比例的分红,如果都是的话,将平均分红率乘以20,就是对比现实经济现状的股价了,低了,你可以买,高了你可以卖!
㈡ 股票所谓的目标价位是如何计算的
每只股票可以根据K线图分析出支撑位和阻力位,所谓的目标价位就是支撑位的价格和在阻力位置的价格
㈢ 目标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目标成本计算公式:目标成本=总目标成本*功能系数。目标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并作为合成中心全体职工奋斗目标而设定的一种预计成本,它是成本预测与目标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在这里引用“合成”概念,意在说明预算要经多部门、众多员工的追求。也就是将成本水平控制作为工作的目标,目标成本的表现形式很多,如计划成本、标准成本或定额成本等,一般情况下要比实际成本更加合理和科学。
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加强成本核算,人人关心成本,更好地贯彻经济责任制,对于激励全体职工努力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成本进一步下降有重要意义。
目标管理:
今天在市场中运行的企业,有一种感觉,提高生产力途径很多,但不外乎都是“多收少支”。而市场利益平均化,却呈收降支升的趋势,从而致使目标成本管理日益重要。
据安达信顾问公司(Andersen Consulting)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亚洲40%的企业依靠削减成本生存。由于目前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出口商品如不降价较难找到出路。
出于自身生存的考虑,不少出口商把目光转向了直接成本要素,比如强行降低原材料的价格或档次,严格控制人工费用,这在原材料费用占总成本比重60%甚至90%的制造行业,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㈣ 从当前价到目标价位需要几个涨停的公式是什么
1/兄弟,这个问题可以说简单,也可以说复杂,如果粗略的计算的话,问题也很简单,复杂计算的话就需要很多数学知识了,
2/先说简单的,如果粗略的计算的话,假设当前价格和目标价格相差不大,那么首先假设现在的价格是a,目标价格是p,这个过程需要n个涨停版,那么他们可以简单有下面的数学关系:a*(1+n*10%)=p,那么n=(p/a-1)/10%,如果计算跌停板数目的话,道理差不多,他们的关系如下a*(1-n*10%)=p,那么n=(p/a-1)/10%,例如股票目前价格是10元,目标价格是12,那么需要的涨停板数目是:n=(p/a-1)/10%=(12/10-1)/10%=2个,实际上不需要2个这么多
3/但是这样的计算过程不适用于目标价格和当前价格相差悬殊的情况,比如在涨一倍以上,上面的计算方法就有很大的误差了,首先计算涨停的个数,他们数学关系如下:a*(1+0.1)^n=p,那么n=log(1.1)(p/a),就是说,n的数值等于以1.1为底,p/a的对数,至于是什么意思,你要看数学书了,手工是无法计算的,你可以借助计算器得到该答案,同样的道理,如果是跌停的话,n的数值关系是a*(1-0.1)^n=p,n=log(0.9)(p/a),同样道理,你也要借用计算器来得到答案
4/实际上,如果你不懂对数是什么,你可以看一下计算器的功能,就可以直接用它来计算了,至于原理的话,你就不用管程序员是怎么设计了,
啊安
㈤ 目标成本计算法的形式
综述
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不同,所选择的目标成本法也不一样。一般说来,目标成本法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基于价格的目标成本法;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法。
基于价格的目标成本法
这种方法最适用于契约型供应链关系,而且供应链客户的需求相对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变化较少,也就很少引入新产品。目标成本法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明确产品的市场接受价格和所能得到的利润,并且为供应链成员的利益分配提供较为合理的方案。
在基于价格的目标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达成利益水平和分配时间的一致是最具成效和最关键的步骤:应该使所有的供应链成员都获得利益,但利益总和不得超过最大许可的产品成本;而且,达成的价格应能充分保障供应链成员企业的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
通常,市场需求变化较快,需要供应链有相当的柔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在交易型供应链关系的情况下,往往采用这种方法。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要求供应链企业向市场提供具有差异性的高价值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多半不长,这就增大了供应链运作的风险。因此,必须重构供应链,以使其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与客户的现实需求完全匹配。有效地实施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够实质性地增强供应链的整理竞争能力。然而,为了实现供应链成员企业冲突的最小化以及减少参与供应链合作的阻力,链上成员企业必须始终保持公平的合作关系。
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以所能实现的价值为导向,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即按照供应链上各种作业活动创造价值的比例分摊目标成本。这种按比例分摊的成本成为支付给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价格。一旦确定了供应链作业活动的价格或成本,就可以运用这种目标成本法来识别能够在许可成本水平完成供应链作业活动的成员企业,并由最有能力完成作业活动的成员企业构建供应链,共同运作,直到客户需求发生进一步的变化需要重构供应链为止。
许多供应链成员企业发现它们始终处于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变换供应链成员的成本非常高。要使供应链存续与发展,成员企业必须找到满足总在变化的客户需求的方法。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仍可按照价值比例分摊法在供应链作业活动间分配成本。但是,供应链成员企业必须共同参与重构活动,以保证每个成员的价值贡献正好与许可的目标成本相一致。
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紧密型或一体化型供应链关系,要求供应链客户的需求是一致的、稳定的和已知的,通过协同安排实现供应链关系的长期稳定。为有效运用这种方法,要求供应链能够控制和减少总成本,并使得成员企业都能由此而获益。因此,供应链成员企业必须尽最大的努力以建立跨企业的供应链作业成本模型,并通过对整体供应链的作业分析,找出其中不增值部分,进而从供应链作业成本模型中扣除不增值作业,以设计联合改善成本管理的作业方案,实现供应链总成本的合理化。
目标成本法的作用在于激发和整合成员企业的努力,以连续提升供应链的成本竞争力。因此,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法实质上是以成本加成定价法的方式运作,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价格由去除浪费后的完成供应链作业活动的成本加市场利润构成。这种定价方法促使供应链成员企业剔除基于自身利益的无效作业活动。诚然,供应链成员企业通过“利益共享”获得的利益必须足以使它们致力于供应链关系的完善与发展,而不为优化局部成本的力量所左右。
㈥ 股票如何算目标价格
估算股价的三种方法:
1、成熟市场的价格对照法。大家都感到迷惑,国内A股价格为何长期高于国外成熟市场同类股票的价格?这情况还能维持多久?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股市是供不应求的市场,商品的价格除了本身的价值之外,还有一个决定因素是供求关系,原来国内人们投资渠道狭窄、股票数量有限,致使新股以天价发行仍有人捧场,而经过这几年的大幅扩容,证券品种、数量大大增加,且近期通过首发、增发、减持、配股、绿鞋等等手法变着法儿扩大发行量,股市供求状况悄然改观,已逐步演变成供过于求。此时股价向国际靠拢自然顺理成章,目前马钢在香港相当于0.6元人民币,A股则高达3元多;中国石化(相关,行情)在香港一块钱,而目前在国内尚有3.7元……可见,与成熟市场一对照,这些“低价股”其实并不低,长期持有的风险一目了然。
2、净资产倍率估算法。衡量股票的价值人们多用市盈率的标准,但对亏损股来说,由于通行的市盈率标准无法衡量,成熟股市流行用净资产倍率来衡量,对成长性一般的传统类公司来说,其安全投资区一般为每股净资产的1-2倍,例如,2001年中报银广夏(相关,行情)每股净资产1.03元。也就是说,银广夏下跌的底线有可能低至1-2元,这样一估算,你还敢在8.7元的位置抢反弹吗?
3、根据法人股的交易价格估算。法人股与流通A股因为流通性不同,同一品种的成交价往往出现巨大差异。流通股因各种各样的因素价值被大大高估,而法人股的成交价才真实地反映市场的资金成本与投资的预期收益,也就是说,判断股票的价值,不妨以同一品种的法人股的交易价来大致估算一下A股的价值:如轻骑海药(相关,行情)的法人股1998年被轻骑集团以2.54元的价格买走。三年后,法院拍卖,这批法人股的价格是0.32元。此时,其流通股仍接近9元,是法人股价格的近30倍!可见其中仍隐含着较大的泡沫。
㈦ tpsm目标价格怎么算
TPSM模型的英文全称是"Target Price Setting Model", 翻译过来是目标价格建立模型。它是指导采购谈判并验证最终价格是否合理的有效工具。TPSM模型包含五种价格要素,分别是:
1、历史采购价格
上一次采购相同物资的价格或相似标的物的采购价格。
2、友商采购价格
采购通过某些渠道打听到公司竞争对手的采购价格。
3、厂商首轮报价
供应商的初步报价是TPSM模型的必要依据。
4、市场参考价格
大宗原材料的期货价格或者小件商品在网上可以查到的市场价格。
5、成本分析价格
估算原材料费、工时费、管理费、利润率等分析出的成本价格。
这五种价格要素都能从某种程度上被视为基准来衡量最终价格的合理性。为了体现哪种价格要素更适合衡量标的物的合理价格,采购需要给每种价格要素分配合理的权重,经计算得到目标价格。再根据供应商以往的表现设置挑战价格。供应商以往表现越好,挑战价格越接近目标价格;表现越差,挑战价格越低。之后,采购将目标价格作为最高合理价格,挑战价格作为最低合理价格,与供应商谈判获得的最终价格如果介于目标价格和挑战价格之间即被视为价格合理。
通过三个案例来介绍TPSM模型的使用方法。
1、小王需要购买一批钢材,老板要求最优性价比。
供应商的初次报价为3010元/吨,上次采购价格是3000元/吨,当天的期货价格是3020元/吨,打探到友商采购价格是3010元/吨。小王给各种价格要素平均分配权重,计算得到的目标价格是3010元/吨,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成本分析价格赋予50%的权重,小李得到的目标价格是90元每个。小李对该供应商的交货和品质不满意,将挑战价格设定得跟成本分析价格一样低,为80元每个。经过谈判,供应商虽然认同小李的目标价格,但是拒绝接受挑战价格,最终价格为88元每个。采购经理对结果十分满意。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使用TPSM模型,采购不但可以证明价格合理,而且可以通过提高挑战价格的方式扶持优质供应商,贯彻价值最优的理念。
㈧ 如何计算股票的目标价位
影响股价的因素太多,也就意味着这种行为基本上是徒劳无功的,尊重市场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