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才能练好毛笔字
练字是一件很考验耐心的事情,所以说你要想练好毛笔字必须耐心去练,坚持每天练习,风雨无阻。不要一开始热心满满每天练几个小时,后面热度下降了就几天练一次,这样完去没办法练好毛笔字。还有练字的时候要心静,如果心情烦躁,写出来的字也会很难看,要懂得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一个最佳状态去练习。练字的时候不能三心二意,你专心练十分钟好过你三心二意练上一个小时。
最后要说的就是要将练习毛笔培养成自己的兴趣,有了兴趣你就会钻研怎样将一个字写好,有了兴趣你才会坚持更久,长时间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时间久了就会乏味、厌烦从而放弃。所以如果想要练好毛笔字,最重要的还是培养自己练习毛笔字的兴趣。
㈡ 初学书法者练勤礼碑怎么样,我练了一段感觉勤礼碑太没有规律了,是不是练多宝塔比较好啊,哪位老师指点一
多宝塔碑是颜公的早期作品,勤礼碑是他的后期作品。练习时最好先练早期的,然后再涉及后期的作品,这样由简到繁,按颜公发展的路子走应该掌握的更到位!!!祝你成功!!!
㈢ 颜体应该怎样练才能练好
要正确把握结体特征。颜体字偏胖,整个字体显得雍容圆润,但是又有骨骼和血肉,就如一个矮胖墩的健身运动员一样的身板。所以写颜楷字体的时候,在米字格里面的结体要比欧体和柳体难掌握。比如同一个字“堂”字,欧楷书写体在米字格里面占据大约60%的格体,那么颜体写这个字的时候,要占据大约80%的格体,才显得好看。
㈣ 如何练好行书
1、首先要练眼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
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2、其次要练心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3、第三要练手
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
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
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4、第四要练结构
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
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
5、第五要练笔画
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要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
学习行书要注意把握几个要点:
一、摆脱楷书的法则
练习楷书时,我给大家讲的是起笔藏锋,转折处要有提按的变化,钩的笔画要先顿笔再挑出等等,这些要领在写行书是要尽量摆脱和忘记。打个比方,如果把楷书比作武术套路的话,那么行书就是散打,不能每一招一式都从头开始,讲究的是流畅。
二、认真的临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摩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在临摹时,要给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赵孟頫的胆巴碑就是很好的字帖,可以练毛笔字,也可以缩小复印了练硬笔书法,硬笔书法家卢中南、丁永康、吴玉生等人的字帖都可以临写。
三、读帖
练习书法的途径不外乎临帖和读帖两种方法,而练习行书,读帖特别重要。我们起点书画班牌匾的书写者田惠君,是我的好朋友,爱好和我差不多。他练字的方法就是读帖,很少临帖,写起字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本来是写隶书的,但是行书也非常优秀。
四、勤于练习
练习行书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适应的阶段,在写不好的时候觉得没面子,没关系,可以在笔记本上练习,也可以在写日记的时候,练习用行书写给自己看。熟能生巧,从一个字到一段字,从几个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渐掌握行书的规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属于你自己的行书风格。
㈤ 如何能练习好颜勤礼碑
本大小姐没有专门学过颜字,但勤礼,大字麻姑、祭侄、争坐位也通临过几通,凭我15年的经验,告诉你点“伪颜字专家”转贴也转不来的。
1、首先个人认为大字麻姑虽为翻刻,但整体好于勤礼,但你临勤礼我就说勤礼吧。
1、开始时,原大对临。他写的正你就正,他写的歪你就歪(为什么,第4、6点会说到),待笔发出定后放大临习
2、写颜字用笔类似篆书一样中锋回腕,所以手腕要活,尽量做到悬肘或悬腕,最后做到寸楷即可悬肘(并不是很难,本大小姐就行,嘻嘻)
3、此帖上半部分横过细,可能是风化或拓墨的原因(我没有考证过),所以开始时,先临全贴的后半部分,比较接近颜字原貌,也可也避开墨猪的临习误区。
4、颜字极庄严,极具特点,相对董美人、虞世南等含蓄的要容易把握得多,但你一开始就要知道颜字也极灵活,万万不可千人一面,这可以说是临习优劣的判断点之一!切记!
5、勤礼出土较晚,现在市面上各种版本都行,但首先一定要原碑拓片,还要注意有的出版社编辑水平极低,在页面裁切上会把过长的笔画裁去一点儿,这样的绝对不要。
6、颜真卿本人古文字学功底很深,多看些颜字的字帖就会发现,比如写“全”字,常常人字头写为入字头,写“日”和“曰”常常不以肥瘦为标志,而以左上角是否封口为标志,全出自篆书,这就是字字有来历(本大小姐可不是那些只会罗列名词套话的伪专家),临习时万不可意篡。
7、字间距,行间距要做到与原帖一样,记住单字临得再像,章法不似,也不是颜字。
8、但将来如果你写榜书,在只依据勤礼的前提下,要把横适当加粗。
9、这是后话,先告诉你也行,临碑而不涉猎贴,永远不会通墨法。点到为止吧。
㈥ 自学书法的正确方法
描红是没有什么大的用处的
要临帖 我建议你选择颜真卿的《勤礼碑》 柳体字太过于倔强 不好把握 而欧体字没有什么基础根本控制不好
笔画是一定要练的
最好找个老师 也可以买些类似 书法入门一类的书
了解握笔的姿势 还有藏锋 逆锋 等这些术语
会很有帮助的 知道不
要加油啊 写书法非常有意思 当然也很枯燥 如果喜欢的话 相信你一定可以练好!(鄙人书法九级)
我可以这么告诉你 不是我打消你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如果你直接就写行书 后果不堪设想 呵呵 我已经学了十年书法了 还没有勇气写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已经是完美 练过之后 在不能有创新了
至于初学者 没有书法根基 一是看天赋 二是看基础了 呵呵 你自己看着学吧 行书直接练 有可能让字迹写得 不伦不类
好好先写楷书吧 书法是个循循渐进的过程 着急是没有用的 知道不
我们东北人比较实在 说话比较冲 见谅啊!
㈦ 练习了巜多宝塔》练巜麻姑仙坛记》还是巜勤礼碑》好
书法是一门坚持的艺术,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因年龄的关系,你可以不练笔画而直接进入练字阶段,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描红:就是在双钩笔法勾勒出的字框内填写笔画,适合初学者,一般书店都有售。
2。摹临:就是在前人的法帖上覆上白纸临摹,适合初学者。
3。临摹:就是参照前人的法帖进行临摹,适合有一定基础者。
4。背临:就是首先学习消化前人的法帖,书写是不看法帖,完成后对照法帖找出不足。
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初学者应先从真书入手(如楷,隶,篆;魏碑等)不宜先练习行草。
在此向你推荐几本适合初学者的法帖:
楷书有颜真卿的勤礼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的玄秘塔、神策军碑;欧阳询的九成宫等
隶书有史晨碑、张迁碑等;
魏碑有郑文公碑等。
㈧ 【转载】怎样临习《颜真卿的勤礼碑》
方法其实还是有很多种的,大家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安排: 第一种方法:先认真读帖,理解该帖的相关背景资料,然后熟悉用笔的特点,揣摩笔画的特征,对作品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制定学习计划就可以做针对性训练了;从基本笔画开始体会用笔的感觉,按照既定计划,循序渐进。不要贸然中断,也不要半途而废;日久必能有大获;【这个方法适合初学者】 第二种方法:前面的读帖和熟悉以及制定学习计划这都是必须的,不再展开。针对性的训练可以从先选择法帖的某一张纸、或某一行、或某一段进行笔感练习,等有些心得以后,可以开始尝试通临第一通,然后针对第一次通临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到不足,再做针对性训练,挑出不能满意的字或者偏旁或者结构或者个别字进行精临,解决了不足再做第二次第三次……通临,并尝试集少字创作、集多字创作及脱帖完整作品创作;【此法适合有一定基础者】 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计划既定,就要有 恒心坚持到底。 做深做细做透才会有机会高出一等。 《勤礼碑》主要特点与具体技法 —、《勤礼碑》是颜真卿的代表之作,“鸿文钜笔,阐发性灵”,不同凡响。唐以后的书家,不少人临习过此碑。下面就其运笔、结体等方面谈点儿浅见。 (一)正锋运笔,方圆兼得。颜书甚为古拙,讲究起笔“藏头”,中锋行笔,雄健有力,收笔“护尾”。颜真卿主张“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以及“折钗股”、“屋漏痕”等,强调的就是“中锋”和“圆劲有力”。如“折钗”,金钗折如弓,就比其挺直见力度。《勤礼碑》中笔画“化直为曲”,以增强点画的力度。如“事”、“等”、“文”、“敬”等字。《勤礼碑》讲究笔画圆劲,如横画收笔重按,钩和捺画先收后放。折笔处有时上耸出方,有时提笔暗转而呈圆肩,或者内方外圆等。总之,《勤礼碑》刚柔之气兼而有之,不愧“庄重沉雄”之作。如“太”、“子”、“司”、“之”等字。 (二)主次分明,突出主笔。一是同—类笔画主笔厚重,即粗而繁(回折多转),次笔陪衬,轻而简(回折轻)。笔画有主有次,主次分明,给人以明快之感。例如“孙”、“神”、“书”、“并”字等。二是一个字中笔画间轻重反差较大,如横细竖粗、撇轻捺重等,每字都有此特点。三是多“部件”组成的字,疏重密轻,醒目可赏,如“徽”、“庶”、“敏”、“胜”字等。由于“宾主分明,主从有别”,使字显得瘦而劲健,肥而不笨。 (三)以拙为巧,神采艳发。对《勤礼碑》领悟较浅时,会诧异于颜字“笨拙”;随着学习的深入,会发现有“大智若愚”之感,可谓拙中有巧、古朴敦厚、老成持重、奥妙无穷。如“书”、“善”、“等”、“禄”字等。从宏观上说,颜字不拘小节,顿挫分明,结构宽博;从微观上讲,颜书独具匠心,灵活多变。例如每一字中之重复笔画,起笔、运笔、收笔几乎都不相同。就横竖画而言,其形态或方或圆,或尖或秃,走势或直或曲,有粗有细,有长有短等等,巧妙至极,避免了雷同,显得质朴中透着秀气。 (四)集众之长,自成一格。颜真卿除了受过张旭和徐浩的传授外,还接受了褚遂良、王羲之以及篆书和魏碑的笔意。如“蚕头燕尾”不仅活用在捺法上,而且横画上也有体现,如“之”、“夫”、“后”、“自”字等,乍看是机到笔随,仔细观之即不难看出,颜字并非完全是他的独创,而是受到了众多书家的影响,他的好学由此可见一斑。他的字虽与众不同,但“反乎常而合乎道”,更加富有审美情趣。 (五)宽舒圆满,雍容大度。《勤礼碑》除了厚重饱满的特点外,在结体上一反初唐楷书“字中收敛”之特点,以“平衡”为结体原则,体相称,势开张,字撑格,重心稳,貌端正。如“文”、“通”、“具”、“作”字等。总之,其结字对称平稳,笔势宽绰,大气磅礴,且宽博而不松散,神采丰足,实在令人叫绝。 《勤礼碑》是颜书的代表作,为历代书家所珍重,是人手学颜的好范本。上述特点,仅属其主要的明显的特征,若拓宽观察角度仔细琢磨,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在实践中可不断研习,细心体会,深加领悟,力争笔到法随,入体得体。 二、《勤礼碑》点画的具体技法 前面介绍的是《勤礼碑》总体的外表特征。为了把握《勤礼碑》的内在规律,还必须掌握其点画的运笔方法,如藏露、中侧、提按、方圆、快慢、曲直、笔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较准确地把握其具体特征,才能获得更大收获。现将《勤礼碑》中点画的书写技法简介如下: (一)点,落笔“有藏有露”,转锋按笔铺毫,边行边提笔,回锋收笔。凡点必侧,锋有去有回。点的方向和形态变化虽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上轻下重、上重下轻、横点(以横代点)和出锋点四种。颜字之点,多如露珠欲滴,圆转幅度较大,形态厚实胜于别体。点的写法较多,能体现字的呼应和灵动,所以,在稳健的前提下,要注意连贯和照应。如“兆”、“簿”、“禄”、“无”字等。 (二)横,主要有长横、短横、尖头横(一头尖或两头尖)和燕尾横。书写时露锋顺入或藏锋逆入,有方有圆,中锋行笔,提笔回收(燕尾横收笔滞涩空回)。《勤礼碑》横画纤细,有时意到笔不到,似不经意,却形断意连,美观洒脱。如“频”、“真”、“博”、“自”字等,露锋不浮,藏锋不坠,短横多为凹横、直横和燕尾横,长横多为细腰状且向上拱曲,长横两端比短横略重些,其落点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虽细却不软,瘦劲力足,颇具魅力。 (三)竖,主要有垂露竖、悬针竖、上尖竖、短竖和斜短竖等。竖比横粗,往往粗好多倍,对比明显。颜书之竖形似铁柱,有折钗之力。如“州”、“升”、“何”、“温”字等。垂露者,起笔、收笔、顿笔均比《多宝塔碑》轻。悬针者,行笔稳缓渐提,锋尖长而锐。上尖竖起笔轻。短竖和斜短竖起笔多弯头,收笔不作顿。短竖,虽短尤粗,力顶千钧。斜短竖,短而秀气,精巧而利落。《勤礼碑》的竖画多弓曲而见力度。如双竖并列,左竖细而短,右竖粗而长,多取相向合抱之势,临写时须控制速度,加重笔力。 (四)折,主要有两种。一是转折处提笔另起,右下顿笔出肩,高于横线,成斜棱角(有人称“复起冒尖”),如“唐”、“司”、“顺”、“,唱”字等,尤其是“司”中的“口”字,已断成四笔。二是横尾无提笔动作或轻提圆转,直接下按出肩,其斜线与横线夹角大,肩头低于横线,内方外圆,饶有情趣。例如“同”、“日”、“国”、“尹”字等。其他折法也不难,只要将出肩大小及斜度随着笔画的方向、位置变化而变化就行了。《勤礼碑》有的折笔“随意”断离,实在令人诧异,然而细细揣摩即可感到它的高古和雄逸之气。另外,左右短折也属其特殊笔画,写到折处圆转顺势成形,如“开”、“门”、“四”、“陵”字等。这样,使颜字避免了雕琢之迹,增加一灵动之感。 结构特点《勤礼碑》是唐颜真卿71岁时为曾祖父颜勤礼书写的神道碑。此碑笔力沉着内涵,结体宽博,雍容端正,笔势相向而多内蕴,给人以庄重浑厚之感。它既不像《多宝塔》那样方正谨严,秀丽俊雅,也不像《麻姑仙坛记》那样古拙中透露出几分霸气(夏长先语),是颜氏晚年楷书代表作之一。《勤礼碑》的结构特点,可概括如下: 1.横轻竖重,对比明显。汉字有许多字都是由横画、竖画,或者是以横竖画为主组成的。对于这些字,《勤礼碑》在结构处理上基本上是横轻竖重,对比鲜明,形式俊美,使人想起了主干粗壮,枝条细劲的苍松来。如“士”字。 2.以纵取势,内紧外松。《勤礼碑》体势多取纵势,这样每个字看上去很紧密,但通过字内部的穿插、揖让、避就、虚实等手法的运用,整个字形端庄、稳重,有一种庙堂之气。如“阙”字。 3.字形方正,豁达端庄。颜字改变了欹侧的结构,用较为端平的笔画写出。左右也基本对称,字呈方形。它吸收了古代篆隶书法,以正面取势,使人感到庄重正大,内宏伟。如“故”字。 4.雍容大度,宽博古荡。雍容大度,宽博古荡是颜体的艺术特色,也是其结构特点。圆笔中锋的笔法;并列两竖的相向,造成一种外拓的张力,有力度,动感强;捺画的厚重等都是形成这一特色的重要条件。如“四”字。 总之,《勤礼碑》还有其他特点,以上几点集中体现了雄伟端庄的风格,字字挺拨有力,气势逼人,是学颜的优良范本之一。 捺画的写法:颜体的捺画在字中起支撑作用,往往写得较肥厚,有蚕头燕尾之态,即逆锋起笔,一波三折,捺时用力顿挫,然后出锋成缺角。它大体上有三种形式:斜捺、横捺和反捺。斜捺:起笔多藏锋,头回而弧曲,如同蚕头状,有绵韧筋健之力。然后折锋向右下徐行渐渐加重,体势开张,行至捺的下半截微带卷起之意,捺脚收笔处要重重顿笔展锋,稍驻后,边行边提笔出锋,出脚略大,使之具有高峰跌水、急流而下之势。如“文”字捺画。横捺:也叫平捺。这一捺画要写成水波之状。其具体写法是:逆锋起笔,折而右下,用力由轻而重,捺时顿笔展锋,然后提笔捺出。此捺常用在字的下面,起到载上的作用。如“之”字的捺画。写此捺时,起笔要束得紧,领部要提得起,捺脚处要铺得满,拓得开,状如载重之舟,给人以能承载上面物体重量的感觉。反捺;这种捺画的写法与长点相似。如“英”字捺画。如果一个字中有两捺时,我们必须将其中一捺改为反捺,以增加字的生动性、变化感。针竖。当竖在一个字中有左右并列的,左竖要短,右竖要长。而且两个竖不得头齐脚齐,应呈相向之势。 竖画的写法:竖画在汉字结构中起着支柱作用,要写得笔直有力,像一个人立正的样子。竖画写偏斜会使字失去重心。古人说:“竖如万岁枯藤。”就是指竖画要写得苍劲有力。《勤礼碑》中的竖画总体上是粗壮厚实,但细加推究,便可发现是形态多样,变化丰富的,主要有垂露竖、悬针竖、曲头竖、腰粗竖、腰细竖等多种。垂露竖是一种起笔、收笔都作藏锋的竖画,书写时要做到藏头护尾、无垂不缩。具体书写方法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折笔向右横顿,再转笔向下中锋行笔。值得注意的是,在行笔过程中应边行边提笔,至三分之二处时又边行边按笔,最后顿笔,回锋收笔。要做到起笔、收笔慢,行笔略快,头略方尾略圆,中段略细,微成弓状,给人以雄壮有力之感。如“下”字的竖画。悬针竖是一种藏头露尾的竖画。具体写法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折笔向右横顿,再转笔向下行笔,至三分之二处时边行边提笔,以至到末端把笔尖抽离纸面为至,要力注锋尖。写此竖时,要做到挺直刚劲,不带弧度,较放纵,以显其洒脱大方之态。如“平”字之竖。曲头竖是一种用垂露法起笔,但向左曲折探出的一种竖画。具体运笔方法是:逆锋向左平出,接着向上,右转笔顿挫,再向下行笔。这种竖画在字中显得刚劲强壮。如“宫”字两个口的左竖。腰粗竖是一种较短的竖画,直挺粗壮,如同铁柱。这种竖画中部较粗,骨力内含。如“山”字右竖。腰细竖形体修长,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抬头挺胸。如“恤”字左竖。弧竖主要用在字的左右两侧,使字体态豁达。其运笔方法与垂露竖相同,只是体势向左或向右微弧,如“修”字竖画。总之,写竖画时,必须注意:如果竖在字的左边,必须用“垂露”,而且要写得粗壮有力,以防整体字的偏斜。当竖为最后一笔时,则用悬针竖。当竖在一个字中有左右并列的,左竖要短,右竖要长。而且两个竖不得头齐脚齐,应呈相向之势。
㈨ 老师让小学生练颜真卿勤礼碑合理吗
老师让小学生练颜真卿勤礼碑,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合理。
练习写字不仅锻炼孩子的耐性,还可以把字写好,让孩子多尝试新的东西,多学习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