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冒咳嗽的时候会尿失禁要怎么办病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
女性不要回避尿失禁
日期:2006-5-10 9:43:21 来源:上海协和医院 编辑:merryjuan
大人“尿裤子”说出来往往会被一些人嘲笑,有人会说:“那么大人了,谁还有这毛病?”殊不知,尿失禁这一现象其实在女性中非常普遍,有调查显示,约一半以上中老年妇女有过尿失禁的经历。有的人是在咳嗽、大笑或提重物时发生尿失禁,也有的是在跑往厕所的路上裤子就尿湿了……为此,最近一些妇科专家向社会呼吁:中老年女性,包括一些年轻女性应该重视自己身体出现的这类问题,疾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尿失禁既能预防,也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控制或者治愈,及早求治才是首要之选。
尿失禁已成为世界五大疾病之一
尿失禁是一种症状,指尿液失去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流出。人正常的储尿及排尿都是在膀胱压力与尿道压力相互协调下进行的,所以,任何原因造成储尿期的膀胱压力过高或尿道阻力下降,都会造成尿失禁。
有很多人觉得,尿失禁在老人身上才会出现,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尿失禁就已成为世界五大疾病之一。它既是妇女的多发病,又是常见病,欧美女性的患病率大约在8.0%至41.2%,日本为8.5%至40.6%,而且,患者多是产妇和中年以上妇女。据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女性的尿失禁发生率高于40%,中老年女性的发生率更高,大约为50%。最近一些妇科专家向社会呼吁:中老年女性,包括一些年轻女性应该重视自己身体出现的这类问题。
女性常见的尿失禁有三种情况
女性最常见的尿失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急迫混合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也叫张力性尿失禁,指当咳嗽、喷嚏、大笑、起立等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失去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流出。这是妇女中最常见的尿失禁类型。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尤其是生过孩子的妇女中有过难产史或患有子宫脱垂、膀胱和尿道膨出者。妇女年老绝经后,由于缺乏雌激素,导致尿道变薄,使通过尿道的阻力减小,尿失禁更加多见。
急迫性尿失禁指突然想小便,并且感觉特强烈,好像马上就憋不住了,往往这种情况发生时来不及上厕所就已经尿湿了裤子。最常见的起因是尿路感染。
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通常在女性中同时存在,也就是常说的混合性尿失禁。主要原因包括女性尿道较男性的短,平均只有3—5cm;盆骨宽大,肌肉支持力弱;尿道括约肌松弛;妊娠和分娩对盆底肌肉造成的损伤;中年以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萎缩;手术对盆腔造成的解剖学改变等等。
尿失禁带给女性难以名状的痛苦
尿失禁是严重影响妇女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由于社会的偏见,很多女性患者一直生活在压力之中,有的人要带上尿垫才敢出门,有的人怕尿湿裤子而频繁上厕所,耽误了很多重要的事情。有的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清洗湿裤子,还有的担心身上出现难闻的气味,不敢参加社交活动,甚至放弃自己心爱的工作。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给患者带来焦虑、尴尬和沮丧等不良情绪,使她们容易产生孤独感,甚至出现抑郁症。
另外,由于经常漏尿,长时间的尿液侵蚀刺激,会导致外阴皮肤红肿、痒痛,甚至感染溃烂,引起泌尿系统炎症、结石,严重者还会影响肾脏功能。患病的女性也对性生活产生恐惧,影响了夫妻关系。
尽早求治才是上策
通常尿失禁的病人不会去就医,而是自己扛着,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病人过于害怕或难堪而不愿和医生讨论这种问题。还有的是误以为这是一种老年化的正常反应,所以使得很多能被治愈或控制的病情拖延。其实,尿失禁既可预防,也完全能被控制或治愈,尤其是进行早期治疗。因此,一旦出现尿失禁,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妇产科或泌尿外科就医。
对于轻中度患者而言,首要的是进行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就是有意识有节律地做骨盆底肌的收缩与放松运动,从而加强骨盆底肌的力量,并提高妇女有意识地控制这些肌肉的能力。大多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过正确的盆底训练都有良好效果。
对于一些中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雌激素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作为生物反馈治疗的辅助手段。但药物有一些副作用,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且不宜长期使用。重度尿失禁患者在通过盆底训练、药物等方法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医生才会建议手术治疗。
2. 尿失禁问题
真性尿失禁
由于膀胱或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疾患使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过度松弛,以致尿液不能控制从膀胱流出。
假性尿失禁
由于下尿路梗阻(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或肿瘤等)或膀胱逼尿肌无力、麻痹(先天性畸形、损伤性病变、肿瘤与炎症病变等导致调节膀胱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造成膀胱过度膨胀、内压升高致尿流被迫溢出,又称“溢出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
因为骨盆底部的肌肉、有关膀胱机能的神经、膀胱尿道口的括约肌的受伤以致腹部压力增加时(如在咳嗽、大笑、打喷嚏)时无法控制尿在膀胱中以致使尿流出来的情形。如在女性常在怀孕时或生产后因骨盆底部的肌肉或局部神经常会受伤,以致这些肌肉松懈时,或神经受伤指挥传达路径发生问题时,常有这一种尿失禁。女性在停经后因女性荷尔蒙的减少也会使骨盆底部的肌肉松懈,引此种尿失禁也多见于停经后的女性。
急迫性尿失禁
正常人虽然有尿意时,仍然可以控制不解尿一段时间,但是有病的人会突然有急强烈的尿意而无法忍住小便尿很快就流出来的情况,是因膀胱肌肉紧张过度和尿道括约肌的合作不当所引起。最常见的是中风的病人,此外有荐骨脊髓或神经的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时也常有这一种症状。如果找不出神经疾病等特殊原因的疾病时就叫做不安定性膀胱。女性有感染、糖尿病、脑神经的疾病或放射线治疗等原因时,会使膀胱的神经受伤而有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出现。
充盈性(充溢性)尿失禁
膀胱过满使少量尿液溢出 (即尿液从充满的膀胱漏出) ,最常见于膀胱排尿梗阻的老人或膀胱神经失控的患者。
一过性尿失禁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膀胱感染,发生的一过性尿失禁。当感染控制时,尿失禁的症状也随之消失。
女性更易尿失禁
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女性为甚。2001年,同济医院对武汉地区426例18岁以上成人进行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尿失禁患者136人,占被调查人群的31.9%,女性93人,男性43人,分别占各自人群的40.3%和22.1%。在了解所有调查对象的就医倾向时,只有34.04%的调查对象有就诊意向。
对症治疗效果好
不同类型的尿失禁治疗方法是不同的,因此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鉴别出是哪一种类型的尿失禁,这往往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结合尿失禁表现和相关检查才能确定。尿失禁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行为疗法、药物疗法、辅助器械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泌尿外科学的不断发展,目前使用的微创方法TVT手术,仅在患者下腹部切2个1厘米的切口,从阴道内置入生物合成的悬吊带即可,该手术简便易行,损伤小,恢复快,适合治疗各种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此外,人工尿道括约肌手术,对尿道括约肌机能障碍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让人尴尬的“社交癌”
遗尿常常令患者陷入尴尬的场面,有时还会伴有尿骚味,妨害正常生活及作息,也可影响人的社交活动。因此,有的人将尿失禁称为“社交癌”是有道理的。除此之外,还会引起诸多身体上的不适。由于漏尿,会引起会阴部及下腹部、大腿根部皮疹、皮肤感染、溃烂,还易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膀胱结石,严重时会影响双侧的肾脏功能。
女性尿失禁可分为急迫性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两种。
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有强烈的尿意,但在你到达厕所前,即有尿液不自主的漏出,或是当听到流水声时,即使喝少量的液体,也会导致尿液不由自主的漏出。
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行走时,一般体力劳动时或大笑、打喷嚏时,即有尿液不自主的漏出,患者常常为了避免漏尿,而采取预先多次提前上厕所的方法。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娩损伤所引起。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是目前发病最高的女性下尿路疾病,国外成年女性约有48%的人患有尿失禁,中国女性的发病率目前大致在29%,而上海40岁以上的成年女性中有4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然而,只有不到10%的患者到医院看病,而真正找到泌尿外科医生的只有0.7%。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由于患者增加腹部压力而导致的尿液不自主的流出,其发病的原因非常复杂,目前研究发现的主要原因有:年龄偏大、有多次生育史、肥胖、长期便秘、有妇科手术史、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长期吸烟和酒精摄入等。这些因素可以使患者的尿道括约肌不能控尿或者盆腔肌肉力量减弱,使患者尿道压力下降,从而发生储尿障碍。
那么压力性尿失禁能否治愈呢?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使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盆底肌锻炼
这里介绍的方法非常简单,它无需任何器械,在任何场合和时间都能进行,可以不为人所察觉。方法如下:收缩阴道及肛门,上提,维持2~3秒后放松,然后重复刚才的动作。这种运动每天要做300~500次。这些动作不必一次完成,可以分数次完成,一般至少坚持1~2个月开始有效果,而且需要持续一年以上的时间。对于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会有一定的作用。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例如:管通、麻黄素)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最常用的药物,也是目前研究认为最有效的药物,这类药物能通过增加尿道括约肌的闭合能力来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某些病例可采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例如:溴化丙胺太林、丙咪嗪、盐酸羟丁宁。
雌激素可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压力性尿失禁。雌激素具有增加尿道括约肌的张力和血供作用,但疗效尚有争议。另外,有乳腺癌、宫颈癌、子宫癌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不应接受雌激素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后尿道注射硬化剂、各种悬吊术、人工尿道括约肌置入术以及尿道延长或折叠术等。其中国际上成熟的治疗方式是经无张力阴道吊带植入术(TVT植入术)。
该手术是把一种特殊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吊带放入体内,当腹腔内压增加时,吊带可以相对抬起压迫尿道,从而抑制尿液漏出。这种吊带在体内不会引起炎症,可以终身有效。手术是微创,损伤极小,一般不会损伤膀胱、尿道、肠道、子宫附件等;且穿刺点隐蔽,不会影响患者美观要求。
减肥可改善女性尿失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妇产科学核生殖科学系主任Leslee Subak在近日召开的第23界美国泌尿学会年会上宣布,患有尿失禁的女性患者在减肥之后尿失禁的次数减少,即使是在减肥之后9个月,上述效果仍然存在。
她介绍说,减肥之后,患者每周尿失禁发作的次数减少了50%到60%,治疗效果与一般药物治疗的效果十分相似。她解释说:“我们已经知道超重是尿失禁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我们认为体重问题是一个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她在California大学太平洋医疗中心体重控制研究项目中开展了这一研究。本研究中选择的是那些每周尿失禁次数超过四次的妇女,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的一组立即进行减肥,另一组推迟三个月后再减肥,作为对照组。减肥的方法是每天给患者喂食液体食物,能够提供500到800卡热量,进行锻炼,并改变不良的行为。对于治疗尿失禁并没有采取特殊的措施。这些女性患者体重平均减少35磅,其尿失禁症状的出现次数从平均每周25次减少至每三个月11次。Subak说:“我们目前还不知道这种症状的改善能够持续多长时间。”
3. 女23岁,先天独肾伴有尿失禁症状
孤立肾
和
尿失禁
是两回事,不存在合并症的问题。孤立肾不会影响
正常生活
。只需治疗尿失禁即可。因尿失禁比较复杂,建议到有条件的医院检查就诊为宜。
重庆大坪医院
-泌尿外科-葛成国主治医师
4. 成人尿失禁能用膀胱造瘘的方法解决吗
你好!
尿失禁:一般分为真假两类:真性尿失禁是指某些原因引起的膀胱逼尿肌与括约肌之间的张力平衡失调,括约肌丧失了控制能力,尿液不 由自主地流出来;假性尿失禁多为妇女分娩或绝经后阴道膀胱间筋膜松弛,在平时尚能控制排尿,一旦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咳嗽、跑步等情况下便不能控制。建议到正规医院泌尿科在经治医生的指导下综合分析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也可以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Db
5. 尿失禁怎么办有什么办法治吗
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卧床以纠正诱因。
阴道炎或尿道炎、急性尿路感染时用抗生素。停用或替换致尿失禁的药物,纠正代谢紊乱。一般措施有限制液体摄入(尤其是夜间),白天定时排尿,限制黄嘌呤如含黄嘌呤的咖啡或茶的摄入,注意会阴部卫生及皮肤护理,避免压疮及局部皮肤感染。治疗尿失禁除药物疗法外,有些患者宜于手术治疗,如前列腺切除术,压力性尿失禁的修复术等,能收到较好效果。有些患者可用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或单纯的理疗。
1.急迫性尿失禁
对于未抑制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最常用的药物是抗胆碱能的溴丙胺太林,对逼尿肌的特异性较强,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少,作用时间比阿托品长。有青光眼患者禁用,冠心病或前列腺病患者慎用,有流出道梗阻时也应禁用
2.流出道功能不全
对于括约肌功能不全引起的尿失禁,去甲麻黄碱对中枢神经的刺激性较小,效果优于麻黄碱。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者慎用。
3.无张力膀胱
对无张力膀胱最有效的药物是氯贝胆碱,本药物的特异性较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效应小,作用时间较乙酰胆碱长,对肌张力失代偿膀胱的效果优于神经源性无张力膀胱。用药应排除机械性梗阻病变。氯贝胆碱的不良反应主要限于胃肠道,但在哮喘患者禁用,冠心病及心动过缓患者慎用。
4.括约肌协同作用失调
神经源性、功能性或药物如氯贝胆碱原因引起的括约肌协同失调导致流出道阻力增加,对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方法是用α拮抗药降低括约肌张力,常用的酚苄明。其用小剂量时不良反应轻微,大剂量时见直立性低血压和反射性心动过速,但在老年人反射性心率增加的程度也有限。哌唑嗪也是有效的药物,对括约肌的选择性较强,有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衰的患者更为适宜。
6. 女性尿失禁是什么原因
真性尿失禁 由于膀胱或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疾患使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过度松弛,以致尿液不能控制从膀胱流出。 假性尿失禁 由于下尿路梗阻(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或肿瘤等)或膀胱逼尿肌无力、麻痹(先天性畸形、损伤性病变、肿瘤与炎症病变等导致调节膀胱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造成膀胱过度膨胀、内压升高致尿流被迫溢出,又称“溢出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 因为骨盆底部的肌肉、有关膀胱机能的神经、膀胱尿道口的括约肌的受伤以致腹部压力增加时(如在咳嗽、大笑、打喷嚏)时无法控制尿在膀胱中以致使尿流出来的情形。如在女性常在怀孕时或生产后因骨盆底部的肌肉或局部神经常会受伤,以致这些肌肉松懈时,或神经受伤指挥传达路径发生问题时,常有这一种尿失禁。女性在停经后因女性荷尔蒙的减少也会使骨盆底部的肌肉松懈,引此种尿失禁也多见于停经后的女性。 急迫性尿失禁 正常人虽然有尿意时,仍然可以控制不解尿一段时间,但是有病的人会突然有急强烈的尿意而无法忍住小便尿很快就流出来的情况,是因膀胱肌肉紧张过度和尿道括约肌的合作不当所引起。最常见的是中风的病人,此外有荐骨脊髓或神经的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时也常有这一种症状。如果找不出神经疾病等特殊原因的疾病时就叫做不安定性膀胱。女性有感染、糖尿病、脑神经的疾病或放射线治疗等原因时,会使膀胱的神经受伤而有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出现。 充盈性(充溢性)尿失禁 膀胱过满使少量尿液溢出 (即尿液从充满的膀胱漏出) ,最常见于膀胱排尿梗阻的老人或膀胱神经失控的患者。 一过性尿失禁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膀胱感染,发生的一过性尿失禁。当感染控制时,尿失禁的症状也随之消失。 女性更易尿失禁 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女性为甚。2001年,同济医院对武汉地区426例18岁以上成人进行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尿失禁患者136人,占被调查人群的31.9%,女性93人,男性43人,分别占各自人群的40.3%和22.1%。在了解所有调查对象的就医倾向时,只有34.04%的调查对象有就诊意向。 对症治疗效果好 不同类型的尿失禁治疗方法是不同的,因此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鉴别出是哪一种类型的尿失禁,这往往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结合尿失禁表现和相关检查才能确定。尿失禁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行为疗法、药物疗法、辅助器械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泌尿外科学的不断发展,目前使用的微创方法TVT手术,仅在患者下腹部切2个1厘米的切口,从阴道内置入生物合成的悬吊带即可,该手术简便易行,损伤小,恢复快,适合治疗各种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此外,人工尿道括约肌手术,对尿道括约肌机能障碍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让人尴尬的“社交癌” 遗尿常常令患者陷入尴尬的场面,有时还会伴有尿骚味,妨害正常生活及作息,也可影响人的社交活动。因此,有的人将尿失禁称为“社交癌”是有道理的。除此之外,还会引起诸多身体上的不适。由于漏尿,会引起会阴部及下腹部、大腿根部皮疹、皮肤感染、溃烂,还易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膀胱结石,严重时会影响双侧的肾脏功能。 女性尿失禁可分为急迫性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两种。 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有强烈的尿意,但在你到达厕所前,即有尿液不自主的漏出,或是当听到流水声时,即使喝少量的液体,也会导致尿液不由自主的漏出。 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行走时,一般体力劳动时或大笑、打喷嚏时,即有尿液不自主的漏出,患者常常为了避免漏尿,而采取预先多次提前上厕所的方法。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娩损伤所引起。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是目前发病最高的女性下尿路疾病,国外成年女性约有48%的人患有尿失禁,中国女性的发病率目前大致在29%,而上海40岁以上的成年女性中有4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然而,只有不到10%的患者到医院看病,而真正找到泌尿外科医生的只有0.7%。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由于患者增加腹部压力而导致的尿液不自主的流出,其发病的原因非常复杂,目前研究发现的主要原因有:年龄偏大、有多次生育史、肥胖、长期便秘、有妇科手术史、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长期吸烟和酒精摄入等。这些因素可以使患者的尿道括约肌不能控尿或者盆腔肌肉力量减弱,使患者尿道压力下降,从而发生储尿障碍。 那么压力性尿失禁能否治愈呢?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使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盆底肌锻炼 这里介绍的方法非常简单,它无需任何器械,在任何场合和时间都能进行,可以不为人所察觉。方法如下:收缩阴道及肛门,上提,维持2~3秒后放松,然后重复刚才的动作。这种运动每天要做300~500次。这些动作不必一次完成,可以分数次完成,一般至少坚持1~2个月开始有效果,而且需要持续一年以上的时间。对于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会有一定的作用。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例如:管通、麻黄素)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最常用的药物,也是目前研究认为最有效的药物,这类药物能通过增加尿道括约肌的闭合能力来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某些病例可采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例如:溴化丙胺太林、丙咪嗪、盐酸羟丁宁。 雌激素可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压力性尿失禁。雌激素具有增加尿道括约肌的张力和血供作用,但疗效尚有争议。另外,有乳腺癌、宫颈癌、子宫癌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不应接受雌激素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后尿道注射硬化剂、各种悬吊术、人工尿道括约肌置入术以及尿道延长或折叠术等。其中国际上成熟的治疗方式是经无张力阴道吊带植入术(TVT植入术)。 该手术是把一种特殊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吊带放入体内,当腹腔内压增加时,吊带可以相对抬起压迫尿道,从而抑制尿液漏出。这种吊带在体内不会引起炎症,可以终身有效。手术是微创,损伤极小,一般不会损伤膀胱、尿道、肠道、子宫附件等;且穿刺点隐蔽,不会影响患者美观要求。 减肥可改善女性尿失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妇产科学核生殖科学系主任Leslee Subak在近日召开的第23界美国泌尿学会年会上宣布,患有尿失禁的女性患者在减肥之后尿失禁的次数减少,即使是在减肥之后9个月,上述效果仍然存在。 她介绍说,减肥之后,患者每周尿失禁发作的次数减少了50%到60%,治疗效果与一般药物治疗的效果十分相似。她解释说:“我们已经知道超重是尿失禁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我们认为体重问题是一个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她在California大学太平洋医疗中心体重控制研究项目中开展了这一研究。本研究中选择的是那些每周尿失禁次数超过四次的妇女,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的一组立即进行减肥,另一组推迟三个月后再减肥,作为对照组。减肥的方法是每天给患者喂食液体食物,能够提供500到800卡热量,进行锻炼,并改变不良的行为。对于治疗尿失禁并没有采取特殊的措施。这些女性患者体重平均减少35磅,其尿失禁症状的出现次数从平均每周25次减少至每三个月11次。Subak说:“我们目前还不知道这种症状的改善能够持续多长时间。”
7. 子宫手术后尿失禁怎么办
依据不同发病机理而进行相应的治疗: 一、大量残余尿可引起压力性尿失禁或充溢性尿失禁。这类尿失禁的治疗原则是采用手术(膀胱颈部或尿道外括约肌切开)降低尿道阻力以减少残余尿。 二、逼尿肌反射亢进或不稳定性膀胱可引起急迫性或反射性尿失禁,有时也可引起咳嗽急迫性尿失禁。治疗原则是用药物(如异搏定),骶神经阻滞、骶神经手术或膀胱神经剥脱术等方法抑制膀胱的无抑制性收缩。 三、括约肌功能不足 这类患者残余尿。治疗原则是用药物(如麻黄碱、心得安等)或手术等方法增加悄道的阻力。无阻力性尿失禁患得可种植人工尿道括约肌装置、尿道延长术、尿道夹(女性)或阴茎夹。
8. 请问尿失禁的治疗方法
尿失禁的临床表现
尿失禁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近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5类。
1,充溢性尿失禁是由于下尿路有较严重的机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尿潴留,当膀胱内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这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2,无阻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尿道阻力完全丧失,膀胱内不能储存尿液,患者在站立时尿液全部由尿道流出。
3,反射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排尿依靠脊髓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4,急迫性尿失禁可由部分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或急性膀胱炎等强烈的局部刺激引起,患者有十分严重的尿频、尿急症状。由于强烈的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发生尿失禁。
5,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即有尿液自尿道流出。
典型症状是病人在站立时因咳嗽、大笑、打喷嚏、举重、跑跳、上楼梯及剧烈活动时使腹压突然增高而尿液不自主的由尿道流出。轻者只是偶尔流出数滴,重者则经常不断滴沥。
压力性尿失禁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度:I度:咳嗽、大笑、打喷嚏、用力、剧烈活动时发生尿失禁。II度:站立、行走、屏气等轻微用力时或由坐位站起时即可发生尿失禁。III度:尿失禁与活动无关,卧位时即可发生尿失禁,即尿失禁随时随地均可发生。
引起这类尿失禁的病因很复杂,需要作详细检查。只要检查结果为功能性尿失禁的患者,我可以准确的告诉您,只要配合药物治疗加上自我康复锻炼,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一定要有信心。
河北省石家庄健安中医院遗尿科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采用内服中成药“缩泉宝灵丹”配合康复锻炼,一般在3个月内就可以使患者完全康复,疗效好,治疗彻底,可根除不复发。只要你能配合治疗,我就能让你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