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面瘫患者中医能治疗好吗
面瘫的中医治疗主要就是口服中药以及加用针灸、理疗等来辅助治疗。中药的口服需要结合患者的体质、舌苔、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不能盲目使用。
因为不同患者的症状不一样,体质不一样,选择的汤药也是有所不同,比如说中药牵正散加减就是用来治疗面瘫。除了口服中药以外,也建议可以结合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面瘫的发病机理就是病毒侵犯面神经导致,所以西医上的治疗主要就是抗病毒、营养神经、减轻面神经水肿等方法治疗。患者本人也要注意清淡饮食,而且要情绪平稳,不要着急上火,多喝水,出门需要戴口罩,避风寒等。
B. 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
面瘫的治疗方法
局部消炎:促进局部炎症、水肿及早消退,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如为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等药物。
理疗针灸:保护暴露的角膜及预防结膜炎,可用眼罩,滴眼药水、眼药膏等;患者自己对镜子用手按摩面瘫面肌,每日数次,每次5~10分钟。
科学饮食:对于面瘫的治疗患者要注意多食新鲜蔬菜、粗粮如黄豆制品,南瓜,玉米,洋葱,瘦肉,山楂,海带,大枣,苦瓜,丝瓜,冬瓜,黄瓜,甜瓜,香蕉、瘦肉、大枣等。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热性补药,热性食物,烟,羊肉、狗肉。
功能性锻炼:如抬眉、双眼紧闭、鼓气、张大嘴、努嘴、示齿耸鼻等,对于面瘫的治疗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C. 面瘫针灸治疗怎样选穴处方
针灸治病取穴原则有3个:近部取穴,即选取病痛所在部位或临近部位的腧穴;远部取穴,是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辨证取穴,即随证取穴或对证取穴,主要是依据辨证及腧穴主治作用提出的。
面瘫的针灸选穴即依据以上3个原则,总结临床众多针灸治疗面瘫的处方选穴,不外以下4种方法。
(1)辨证取穴。即将面瘫病症按中医辨证分型,不同的证型,选取不同的腧穴处方。
(2)辨病与辨证取穴。即在诊断面瘫病基础上,确定一个或一组固定穴位,再根据患者不同兼证表现,辨证配穴。
例:迎香、阳白、地仓、颊车、风池、合谷为主穴;风犯少阳者加外关;风犯阳明者加中脘、足三里;肝胆湿热加阳陵泉、行间;肝肾亏虚配太冲、太溪等。
(3)循经远近取穴。本法即按面瘫所病经脉远近结合取穴,如面瘫常病经脉为阳明、少阳,即取地仓、颊车、合谷(阳明经远近结合)及翳风、风池、太冲(少阳经及其表里经远近配穴)。
(4)辨病取穴。此法以经验为主,只要诊断为面瘫病症,就取某些方穴治疗,或为一组方,或为两组方交替应用,穴位不予加减。
例如:阳白、下关、颊车透地仓、风池、足三里为一组;丝竹空、迎香透四白、太阳透下关、完骨、合谷为一组。两组交替,每日一次。
又如:面瘫五透法,取太阳透颊车,地仓透颊车,四白透地仓,攒竹透鱼尾,阳白透鱼腰(或鱼尾、攒竹)。
D. 面瘫中医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面瘫的措施包括:
1、针灸:大部分患者都知道患有面瘫后,应尽快到针灸科进行扎针治疗,可以适当改善病情;
2、药物:药物治疗一般讲究辨证论治,在面瘫初期,分为风寒型和风热型两种证型,治疗原则是以祛风散寒,疏经通络为主。例如风热型面瘫一般采用大秦艽汤进行治疗。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E. 面瘫针灸治疗
面瘫可以通过针灸进行治疗,在针灸治疗面瘫主要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
根据辨证论治,采用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案治疗面瘫,主要取阳白、四白、丝竹空、攒竹、迎香、地仓,颊车、水沟、风池、合谷,太冲等穴位,还可以配合放血疗法,对面瘫的恢复也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注意面瘫的患者,在平时要注意面部的避寒保暖,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饮食,同时还应当配合其他的方法,如理疗以及营养面部神经的药物等综合一起治疗。
对于面瘫迁延不愈,治疗效果差的,应当建议配合其他的药一起口服。
F. 福州哪里看面瘫
能否将患者的 情况说得更详细些.性别,得病多久了,平时体质如何,心态如何等等.可以私信给我.
一般这个病自己在家及时用药并接受指导,就能够治愈的.
以往有孕妇和幼儿及时治疗后,都痊愈了.
G. 面瘫最好的治疗方法
面瘫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吧,因为这个疾病也比较常见了,会出现嘴巴歪,眼睛斜的症状,让人们的面部变的非常怪异,对于他们的身心打击都会很大的,但是也不用太担心了,因为这个疾病如果能够进行合理的治疗,那康复的机会也是挺大的,那么又该怎么治疗比较好呢?下面可以了解一下。
首先,患者就该注重饮食,多吃新鲜蔬菜、粗粮、大枣、瘦肉、黄豆制品等等,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尤其是在服用期间,像大蒜、海鲜、白酒、浓茶、麻辣火锅等这些都是禁忌。
其次,还应该适当的运动,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常听轻快音乐,让身心处在一个放松的状况下,因为只有处于良好的状态下,才能战胜病魔。患者在平时还应该要注意休息,尽量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脑、电视等等,可以趁空闲的时候,用热水泡脚,做做按摩。
另外,患者还应该注意头部保暖。勿用冷水洗脸,遇到寒冷天气时,适当的添加衣物,如果有时间还可以用毛巾热敷脸,每晚3-4次,或者多做功能性锻炼,如:抬眉、鼓气、双眼紧闭、张大嘴等,对病情都是帮助的。
最后,提醒大家面瘫发生前,有大多数病人都存在身体疲劳、精神紧张、睡眠不足及身体不适等情况。所以想要恢复健康,最好办法那就是平时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情,并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H. 治面瘫中药和针灸方法哪里有
面瘫的主要原因是面神经炎,是面神经的非细菌性非化脓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因局部受风吹或着凉而起病,故通常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面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 面瘫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针灸和理疗等。轻、中度病例经积极治疗,多可在1~2月内恢复。重症病例恢复多不完全。主要遗留的症状为抬眉不完全或没有恢复,口周围肌包括提上唇肌、口轮匝肌及下唇方肌恢复不完全及留有后遗症:联带运动、挛缩、上睑下垂、倒错、鳄鱼泪及面肌痉挛。在治疗期间,病人在接受针灸、药物等中西医综合治疗的同时,回到家里还应积极配合自我按摩和表情肌康复训练,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面瘫早日康复。
一、自我按摩
1.全面部按摩:病人先将两掌心相互摩擦至掌心发热,贴于两侧面颊,自下而上推擦至眉间,然后分开向两眉梢,再经耳前向下至下颌。如此反复推擦数十次,至面颊部发热为度。
2.穴位按摩:用较轻的手法按揉患侧阳白、四白、太阳、迎香、下关、颊车、颧髎、牵正、地仓、承浆等穴,用较重的手法按揉颈部的风池穴,上肢的合谷及下肢的足三里、太冲等穴,每穴揉按0.5~l分钟。
3.捏拿面部肌肉:一手固定健侧面部,并稍向下用力使歪斜的口眼外观得以纠正,另一手在患侧面部按三线一圈进行面肌的捏拿。三线指承浆—翳风、地仓—听宫、迎香—太阳三条线,捏拿时,拇食二指分别按在两个穴位上,然后轻轻用力,慢慢向中间合拢,反复多次,直至木僵的面肌变得柔软、潮红。一圈是指用中指、无名指在患侧眼眶周围缓缓打圈,反复多次。
二、表情肌康复训练
患侧面部表情肌出现运动后,进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复训练可明显地提高疗效。面瘫时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在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下述的治疗方法,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 抬眉训练: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 闭眼训练: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 耸鼻训练: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 示齿训练: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 努嘴训练: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 鼓腮训练: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上面主要介绍了面瘫的自我按摩及表情肌的训练方法,此外,面瘫的患者回到家里,还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经常热敷或用中药煎汤熏蒸患部,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二是注意少看电视、电脑,以减少眼轮匝肌的负担,保护眼睛;三是要少吃凉的东西,特别是冰镇的食品。如此医生全力尽心治疗,患者积极配合,医患互动定会提高面瘫的治愈率,缩短治疗的时间,使患者早日康复。
愿所有面瘫患者都康复,靓丽如初!
I. 福州哪里治疗面瘫有效果,有经历过或者身边有发生过的人,给答案拜托拜托
好像就是在
南后街的瑞来春堂治的
,那个主任好像叫李黄彤。
J. 针灸可以治疗面瘫吗
针灸可治疗面瘫,面瘫主要治疗方法是针灸治疗,然而在面瘫急性期不建议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因为这个时期神经刺激会导致面瘫症状加重。度过急性期后再针对面瘫局部进行针刺调节则治疗效果明显,因此急性期之后尽早治疗是面瘫的治疗原则,也是针灸治疗的主要原则。
治疗过程中主要以面部神经走向或对面部具体部位穴位进行针灸刺激为主要方式,比如口角歪斜患者可以在口角旁进行针刺;若眉毛上抬出现问题,在鱼腰、攒竹等穴位进行针刺;若闭眼出现问题,可以在太阳穴、四白穴进行针刺,以上都是局部针灸改善方法。也可取广为熟知的合谷穴,中医讲头面合谷收,针对头面部各种症状都可应用合谷穴进行调节。总之,面瘫急性期过后针灸是较为适用的治疗方法。
面瘫也称面神经麻痹,是患者因外感寒气,如吹风、吹空调,在身体比较虚弱时诱发面部神经症状,以嘴角歪斜、眼角下垂、皱眉不能、鼓腮漏气为主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