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测量身高
测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赤脚,“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均可,将其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
2)测量要求:每次测量身高均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早晨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3、测量上身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坐在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坐时头正直,眼平视,躯干挺直,两腿并拢,大小腿间保持90度的夹角,两脚踏在地面或身高计的垫板上,两臂自然垂于体侧。测量者的站位与操作同测身高。
2)测量要求:被测量人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其余与测身高相同。
4、测量下肢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在平坦的地面上。测量左下肢股骨大转子上缘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即是下肢的长度。
2)测量要求:测量人一定要摸准被测量者大转子骨上缘的部位。触摸时,先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贴在被测量人大转子骨的部位,让被测量者屈膝抬起大腿,再直腿前后摆动几次,测量人就能准确地判断大转子骨(股骨上端随动作转动处)的上缘位置。测量的钢卷尺误差不得超过0.2厘米。
普通家庭没有身高计可用小卷尺拉直固定在门上,用书代替身高计的水平板,按操作方法测量,同样可以准确地测出身高。
Ⅱ 如何准确测量宝宝身高
测量身长的方法一:首先选择1个两边有刻度的量床,把新生儿头部紧贴量床顶板,身体平直,膝关节不弯,两足平齐,足底与下肢呈直角,量床底板紧贴双足,两侧刻度读数一致。读数精确到0.1厘米。 测量身长的方法二:这种方法分为上部量与下部量,最后加在一起即是新生儿身长。自头顶至耻骨联合的上缘为上部量,表示躯干的长度与脊柱的发育有关;自耻骨联合至足底为下部量,表示下肢的长度,与下肢长骨的发育有关。新生儿下部量比上部量要短,随着月龄的增长比例逐渐变小。
Ⅲ 如何准确测量孩子的身高
一天内身高的变化是晨起最高、睡前最低,这是因为一天的活动和体重的压迫使椎 间盘变薄、足弓变浅、脊柱弯曲度增加的缘故,一般早上要比晚上高 1 ~ 2 厘米。 量身高需要注意: 同一时间(固定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测量工具、同一人测量,采用精确的测量 技术和测量工具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误差,比如每月1号的晚上在门厅的墙上用三角尺 或书本由孩子母亲测量。 三岁以下儿童一般测量卧位身长:用标准的量床或携带式量板,婴幼儿脱去鞋、袜、 帽和外套,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一人用手左右固定婴幼儿头部,使头顶紧密接触头板。另一人站在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两膝,使两下肢并拢紧贴量床,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 贴双脚足跟,读足板处所示数字。 三岁以上儿童可根据以下步骤在 家准确测量身高:(1)贴身高尺时离地距 离参考身高尺说明。(2)将在医院等身高管 理机构专业测量的数据,标 记在身高尺上。 (3) 测 量 前, 示 意 孩 子 松 掉 辫 子( 头 发 的 厚度会影响身高测量准确 度),脱掉鞋子。 (4)让孩子站到身高 测量尺前,脚后跟靠尺,脚跟 并拢,脚尖打开 45 度。 (5)家长可以用手轻轻 碰触下颌,上下左右调整头部 位置,站在孩子的正前方,调 5. 如何准确测量孩子的身高? 10 三岁以上儿童可根据以下步骤在 (1)贴身高尺时离地距 (2)将在医院等身高管 理机构专业测量的数据,标 (4)让孩子站到身高 测量尺前,脚后跟靠尺,脚跟 (5)家长可以用手轻轻 碰触下颌,上下左右调整头部 位置,站在孩子的正前方,调整眼角与耳朵上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6)用书本(或其他工具)的直角,靠墙直角滑下至头顶(横向放置书本 是不正确的,容易因书本弯曲造成测量误差)。 (7)在测量尺上标记数据,确保同一测量尺,同一测量人,标记身高及测 量年月日,下个月再进行对比。 很多家长都认为量身高很简单,用尺子量一下就可以了,其实科学测量身 高是很重要的:因为孩子生长发育过程是有规律的,家长通过准确测量孩子身高, 记录孩子的生长速率,才能随时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
Ⅳ 测量幼儿身高的方法步骤
孩子的一切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当然,身高也不例外。让孩子拥有一个健美的身材是每一位父母都期盼的。要想达成这个期盼,就必需定期检查孩子的身高。那么,给儿童测试身高的方法是怎样的?
1、首先可通过身高增长的基本规律来推算出孩子的身高。
一般来说,刚出生时的宝宝平均身长为50厘米左右,第1年身高增长得最快。
1~6个月时,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时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
1周岁时,身高比出生时增长了25厘米,大约是出生时的1.5倍。
在1~2岁期间,宝宝身高增长的速度开始变慢,全年仅增长10~12厘米。之后,从2岁到青春期之前,平均每年增长6~7厘米。
2~7岁的儿童,可采用这个公式来推算其身高:年龄×5+75(厘米)
2、推算出孩子的身高之后,再实际测量其身高。
3岁前的儿童,由于站立不稳或难以安静,因此应该让他平躺着来测量身高。测量时,可让孩子平躺在桌上或木板床上,在桌面或床沿放上一把卷尺,然后在其头顶和足底分别放上两块硬纸板,测量两块硬纸板之间的距离,所测得的数据即为孩子的身高。测量孩子身高时,应注意放在足底的硬纸板一定要紧贴其足底,而不能只贴在脚尖处,否则,会使测得的身高稍微大于其实际身高。
Ⅳ 测量幼儿身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1 测量时小朋友要脱去鞋帽。
2 小朋友立正姿势,脚跟、臂部及两肩胛间几个点同时靠于立柱,头部保持正直位置,两眼平视正前方,胸稍挺起,腹微收,两上肢自然下垂,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使底板下滑恰至接触小朋友头顶点时,读滑板底立柱上的数字。注意测量者的眼睛,要与滑板在同一水平上。
3 记录方法:身高要以厘米(公分)为单位,读至0.1厘米。
Ⅵ 如何准确测量身高
怎样准确的测量身高呢?
很多家长认为身高测量比较简单,站身高尺下量一下,读个数值就是了。其实,这样测得的数值是很难反映孩子真实的身高的。准确测量身高,必须遵循“三个一”标准:同一测量仪器,同一测量人,同一时间段。同一测量仪器,同一测量人家长们很容易理解,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误差。那么为什么要同一测量时间段呢?那是因为一天内身高是存在变化的:早上最高,晚上最矮,变化幅度在1~2公分。这是由于一天的站立和活动,使椎间盘变薄,足弓变浅,脊柱弯曲度增加所引起。
测量身高时,为了数值更准确,孩子要脱去鞋子,厚袜子,帽子和厚的衣服等。孩子背靠身高尺,脚后跟、臀部、背部及头与身高尺板接触,取立正姿势,视线水平向前,胸部稍微挺起,腹部稍微收缩,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后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度。测量者扶着身高尺测量板轻轻下移,直至测量板与颅顶点恰好相接处,读数。所得数据就是孩子的现身高了。
Ⅶ 身高体重正确测量方法
身高计应靠墙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测试人员要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松动,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测试前,应对机械身高计“0”点进行检验。常用方法是采用“标准钢尺”放置在身高计底板上,检验身高计刻度,最小刻度不得大于0.1厘米,检验误差不得大于0.1厘米。
使用电子身高计时,测试人员打开电源开关,将水平压板移至挡板处,按“按键”,显示屏显示90.0,表明身高计已进入工作状态。
测试时,受试者赤足,背向立柱站立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
上肢自然下垂,两腿伸直,两足跟并拢,足尖分开约60度。
足跟、骶骨部、两肩胛间与立柱相接触,呈“三点一线”站立姿势。
测试人员单手将水平压板沿立柱下滑至受试者头顶。
读数时,测试人员双眼与水平压板水平面等高;记录员复述后进行记录。
记录时,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使用电子身高计测量时,受试者应按要求站立在身高计底板上,测试人员单手将水平压板沿立柱下滑至受试者头顶。显示屏显示身高数值;测试人员记录数值。
使用智能身高计测量时,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测量,测试数值将自动写入IC卡内。
常见错误
(1)受试者头顶上的发辫、发结未放开,饰物未取下,应让其放开发辫、发结,取下饰物后再测。
(2)受试者头过低或过高,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未呈水平位,或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未与立柱相接触,或穿鞋站立于身高计上,应纠正后再测。
注意事项
(1)测试前,受试者不得进行剧烈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测试人员读数完毕后,要将水平压板推回到安全高度,以防碰坏水平压板或碰伤受试者。
(3)智能型身高计的水平压板是自动升降的,测试人员不要强行将其停止或上下移动。测试时,严禁拔卡。
体重项目介绍
体重是反映学生身体重量的常用指标,与身高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身体的匀称度与营养状况。该指标的测试适用于小学至大学的各个年级。
测试方法
体重采用电子体重计或杠杆秤进行测量,不允许使用弹簧式体重计。
体重计应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
测试前,应对体重计进行检验。灵敏度检验的方式是将备用的100克标准砝码加到体重秤上,如果显示屏上显示的读数增加了0.1千克,表示仪器灵敏度符合测试要求。准确度检验的方式是采用备用的10千克、20千克、30千克标准砝码分别进行称量,检验误差不得大于0.1千克。
测试时,男性受试者身着短裤,女性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中央,保持身体平稳。
测试人员读数时,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录员复述后进行记录。
使用电子体重计时,受试者按要求站立在体重计中央,3—5秒后,显示屏显示体重数值,测试人员记录数值。
使用智能体重计时,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测量,测试数据将自动写入IC卡内。
常见错误
受试者没有站立在体重计中央,穿鞋站立于体重计上或持物品站立于体重计上,应纠正后再测。
注意事项
(1)测试前,受试者不得进行剧烈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不要大量饮水;
(2)杠杆秤每天都要按照要求进行校验,避免系统误差。
什么是BMI?
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它的定义如下: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EX:70kg÷(1.75×1.75)=22.86
举例说明:一个人的身高为1.75米,体重为68千克,他的BMI=68/(1.75^2)=22.2(千克/米^2)当BMI指数为18.5~23.9时属正常。
BMI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该指标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BMI简单、实用、可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在测量身体因超重而面临心脏病、高血压等风险时,比单纯的以体重来认定,更具准确性。
Ⅷ 怎样量身高才标准
测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需要光着脚,立正的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均可,将其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
2)测量要求:每次测量身高均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一般早晨测量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8)身长身高测量前准备和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测量上身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坐在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坐时头正直,眼平视,躯干挺直,两腿并拢,大小腿间保持90度的夹角,两脚踏在地面或身高计的垫板上,两臂自然垂于体侧。测量者的站位与操作同测身高。
2)测量要求:被测量人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其余与测身高相同。
Ⅸ 身高体重正确测量方法
身高需要准确的测量,才能够监测到孩子的生长速度是不是正常。准确的测量身高的技巧如下:
1、保证测量的工具是精准的,就是测量孩子不同时期的身高所用的工具尽量是同一个工具;
2、负责测量的人尽量的是同一个人,因为不同的人测量时手法会有差异;
3、测量的对象要有一个标准的姿势,要求孩子将头、肩胛间、臀部尽量贴在同一条直线上面;
4、测量的时间的选择上面,需要尽量在大概的同一时间。比如说在上午测量的尽量的都在上午测量,在下午测量的尽量都在下午测量,因为对同一个孩子而言,他一天中的身高在早晨、中午、晚上是有差异的,差异大的孩子早晨和晚上的身高甚至有1cm以上的差距。
正常体重计算方法:首先可以利用公式:身高(cm)-105来计算 ,正负10%为体重正常,正负10%-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
另一种计算方法: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24为超重,≥28为肥胖。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代谢综合征中的肥胖的标准定义为BMI≥25。男性腰围≥85cm和女性腰围≥80cm为腹型肥胖。
Ⅹ 正确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标准体重是通过计算的方式来测量人体各项质量指数是否合乎理想,也是反应人体健康状况的标识。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
下面是具体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计算方法,男性标准体重计算方法为(身高cm-80)×70﹪
女性标准体重计算方法为(身高cm-70)×60﹪
评判标准如下表。

3、还有一种简单的算法是:标准体重=自身身高-105,不过这种算法只适用于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