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形位公差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形位公差是指零件在空间内的几何形状和位置误差的限度,包括平面度、圆度、直线度、倾斜度、圆锥度等。形位公差的目的是保证零件在装配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确保零件的功能和性能。
形位公差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视觉法:用肉眼观察被测零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主要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形状和较大的公差。
2. 量具法:通过使用各种形状和规格的量具,如千分尺、游标卡尺、高度规、角度尺等,来测量零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
3. 光学法:使用光学显微镜、光学投影仪等光学设备来测量零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可以得到高精度和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4. 数字测量法:使用数字化测量仪器,如三坐标测量机、激光扫描仪等,可以得到更为精确和全面的零件形状和位置误差数据。
以上是形位公差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不同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零件形状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② 形位公差中的平面度、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面轮廓度定义和测量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方法
一、概念:
1.1定义:
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位公差: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总称。它控制着零件的实际要素在形状、位置及方向上的变化。
形位公差带:用以限制实际要素形状或位置变动的区域。由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所确定。
公差原则: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独立原则与相关要求。
独立原则:图样上给出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各自独立,彼此无关,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相关要求: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有关的公差要求。具体可分为包容要求(E)、最大实体要求(M)、最小实体要求(L)和可逆要求(R)。
1.2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
2.8跳动量的测量:
建立基准,并使被测件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旋转。指示表面固定位置上的变动量反映该截面的圆跳动值;指示表沿被测要素的理想方向移动(连续或间断),则指示表的示值最大变动量为全跳动值。无特殊规定时,提示表的测头均应垂直于被测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