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看懂监护仪上的参数
根据监护仪上的心率、心律、血压、血氧、呼吸、脉搏等等来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如果这些数据稳定,那么病情就是基本稳定的,任何一项出现异常,都有可能出现了病情变化。具体内容如下:
1、心率:每分钟心跳次数,一般正常成人为60-100次,一个人在休息中心率波动比较小,如果波动明显可能有问题,如果太快或太慢都有可能出现了问题。
2、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奏,观察是否规律,经常能看到是否有心律失常。抢救恶性心律失常必不可少。
3、血压:会根据具体病情,设定每隔多长时间测一次血压。对于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的血压监护非常重要。
4、血氧饱和度:根据这个数值,可以初步判断是不是缺氧。及时发现判断是否缺氧,为抢救提供了有力保证。
5、脉搏:接近心率的一个数据,可以用于鉴别因干扰引起的心率波动。
6、呼吸次数:每分钟呼吸次数,根据呼吸快慢判断呼吸情况及心脏情况。
注意事项:
1、设备的安放位置要能确保设备能够稳定不会跌落。各导联线、电源线、导管之间排放有序,以免造成勒死病人或绊倒其他人员的危险。
2、设备的工作温度应在0~40℃之间,湿度≤85%。因我院所处位置属于寒区,所以在存放设备的时候要注意室内温度,以免造成参数不准。
3、设备使用前应先检查设备是否放好,各导联线是否是本机所配,接口是否正确,不可用其他设备上的导联线在未经检查的情况下用蛮力接插导联线。
4、使用当中不要有液体洒落到本设备机壳内,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请立即断开电源,与维修人员联系。
5、医护人员在使用监护仪的时候要轻拿轻放,操作按键用力适中,导联线按序接好。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猛,或者拉、拽导联线,磕碰探头,以免造成零件的损坏。
㈡ 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高压怎么测量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 建议你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同时要控制好血压的情况要平稳 同时最好是进行手术的治疗 避免情绪的激动
㈢ 肺动脉压增高,需要怎么治疗
肺动脉高压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疾病。指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25mmhg或运动时肺动脉平均压>30mmhg。右心导管插入术是检测的金标准,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疾病。70%以上的病人是年轻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癌症的预后很差,但没有人知道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疾病,其预后是灾难性的。可以说,本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
肺动脉高压患者可选择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氨氯地平是临床常用药物,一般用3~4个月的药物治疗后需复查。如果效果不理想,也可以用前列环素。前环素不仅能降低肺动脉高压,而且有助于逆转肺血管重构。
㈣ 肺动脉楔压的肺动脉楔压(英文缩略简称PAWP)
2、测量方法:
肺动脉楔压测量方法通常是应用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经血流漂浮并楔嵌到肺小动脉部位,阻断该处的前向血流,此时导管头端所测得的压力即是肺动脉楔压(PCWP)。
当肺小动脉被楔嵌堵塞后,堵塞的肺小动脉段及与其相对应的肺小静脉段内的血液即停滞,成为静态血流柱,其内压力相等。由于大的肺静脉血流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故PCWP等于肺静脉压即左房压。
3、肺动脉楔压的临床意义:
肺动脉楔压能反映左房充盈压,可用作判断左心房功能。
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如果PCWP降低,则提示应补充血容量。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如果PCWP升高,提示左心衰竭或肺水肿。
肺动脉楔压或肺毛细血管楔压,是反映左心功能及其前负荷的可靠指标。正常值为1.60~2.40kPa (12~18mmHg)。
当其值>2.67kPa(20mmHg)时,说明左心功能轻度减退,但应限液治疗;
>3.33~4.0kPa(25~30mmHg)时,提示左心功能严重不全,有肺水肿发生的可能;
其值<1.07kPa(8mmHg)时,伴心输出量的降低,周围循环障碍,说明血容量不足。
临床多维持在1.60~2.40kPa (12~18mmHg)范围内。
㈤ 肺动脉高压确诊该做哪些检查
对于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中,医生可根据患者提供的详细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来诊断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一般为:海平面水平,右心室导管
在静息时,平均肺动脉压力超过25mmHg;在运动时,平均肺动脉压力超过30mmHg。并且肺毛细血管楔压≦15mmHg,肺血管压力>3wood单位。
相关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肺动脉扩张情况及其他可能的肺部疾病;
超声心电图:测量肺动脉一发力进行筛查,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情况;
有心导管检查:准确测量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压力、心脏排血量等血液动力学参数。
特殊检查
另外,如果要确诊肺动脉高压类型还需要做:
呼吸功能检查:通过测量肺总容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欢能力的检查。可对与缺氧相关的疾病及其他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功能评估有意义。
增强CT肺血管成像:可展示普通胸片看不到的图像,了解有无肺间质病变、肺及胸腔有无占位性病变以及有无淋巴结疾病。
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可用于肺栓塞的诊断,特别是肺栓塞部位在肺动脉段的意义更大。
多导睡眠监测:可排出是否肺动脉高压是否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引起。
右心导管检查:可准确了解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㈥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检查
诊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从症状出现平均生存4年,医院资料为(5.9±0.7)年,本应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诊断和治疗,甚至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遗憾的是院外误诊率高达94%,究其原因可能是对该病的认识不够,因其少见,在鉴别诊断中常易被忽视;另外,也可能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和程序不够熟悉。因此,为提高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水平,首先在提高对本病认识的基础上,按诊断程序排除所有可能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以确定诊断。
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红细胞增多,患者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血气分析PH值正常,PaCO2降低,PaO2正常或降低
其他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对肺动脉高压的判断有一定帮助,但无一征象能准确地反映出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常用于提示肺动脉高压的X线征象有:
①右下肺动脉横径增宽,国人正常值小于15mm;
②肺门宽度与1/2胸廓横径比增加,即从前正中线至肺动脉段缘间的距离与1/2胸廓横径之比,正常值为(28.1±4.5)%;
③肺门胸廓指数增加,即从前正中线水平至左、右肺动脉主要分支间距离之和与整个胸廓横径之比,正常值为(34±4)%;
④肺动脉段突出,正常值小于3mm;
⑤肺门动脉扩张与外围纹理纤细形成鲜明的对比或呈“残根状”;
⑥右心房、室扩大;
⑦心胸比率增加,正常小于0.5。需指出,轻、中度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胸部X
线可无异常所见,重症患者改变明显,诊断的敏感性较高。
2、心电图不能直接反映肺动脉压升高,只能提示右心房、室的增大或肥厚。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诊断有用的心电图指标见表2。此外,“肺型P”,Ⅱ、Ⅲ、aVF及右胸前导联ST-T改变也是常见的心电图异常。
3、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当今超声心动图虽不能直接测量增高的肺动脉压,但肺动脉压增高引起的某些间接而特征性的超声征象,对肺动脉高压的判断却颇有帮助。常见的征象有:
(1)右心室肥厚和扩大:右心室肥厚是慢性收缩期负荷过重的直接后果,不仅与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和时间有关,也可能与个体对肥厚反应的调节有关。右心室游离壁在轻度肺动脉高压时已增厚,心室间隔也增厚,运动幅度减弱,或呈同向运动。78%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有右心室增大。正常右心室游离壁厚度≤4mm,右心室内径小于20mm。
(2)肺动脉内径增宽和膨胀性下降:二维和M型超声心动图可清楚显示中心肺动脉扩张。正常主肺动脉内径小于25mm,右肺动脉内径小于18mm。肺动脉壁顺应性随压力的增加而下降,收缩期扩张也随之变小。
(3)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反流:心脏增大和瓣环扩张可引起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反流。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出的三尖瓣反流率和反流程度与造影所见有良好相关,然而正常人有三尖瓣轻度反流者为0~44%,因此,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出的轻微三尖瓣反流的意义应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更为稳妥。同样,正常人肺动脉瓣反流发生率约为13%~90%,检出轻度反流的意义需全面衡量。肺动脉高压时反流峰速和时限增加,并随压力波动而改变,反流速度与舒张期肺动脉-右心室间压差相关。
(4)肺动脉瓣运动异常:在肺动脉高压早期M型超声心动图的研究已注意到肺动脉瓣运动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舒张晚期肺动脉瓣后叶有一小负向波,称“a”倾斜,紧接心电图P波之后发生,反映正常肺动脉舒张末期右心房收缩引起较小的右心室-肺动脉压差增加,当肺动脉舒张压轻微增加时可阻止“a”波的出现。
正常“a”波幅度平均为3~5mm,小于2mm可有轻度肺动脉高压,“a”波消失通常提示肺动脉平均压大于5.3kPa(40mmHg)。但需注意当右室舒张末压增加时“a”波可重新出现。肺动脉瓣开放速率增加是肺动脉高压另一个传统超声征象,它与收缩早期右心室-肺动脉间压差的大小有关,而与肺动脉压绝对值无关。M型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高压特征性所见是收缩期切迹或呈“W”图型,反映肺动脉瓣收缩期部分关闭,发生率约60%,该征象有时在无肺动脉高压存在时也可能出现。
(5)肺动脉压的定量化测量常用的指标有:
①三尖瓣反流峰速,与右室收缩压间有良好的相关,相关系数达0.9以上。
②右室流出道或主肺动脉血流加速度或高峰流速提前,血流加速时间或高峰时间与射血时间比与肺动脉压的相关系数在0.7~0.8之间。
③用M型超声心动图或多普勒血流信号测量右室收缩时间间期发现肺动脉高压患者射血前期延长,射血期变短,二者的比率增大,后者与肺动脉压的相关系数约0.7,80%正常儿童比率>0.3,>0.4者中90%的肺动脉平均压>3.3kPa(25mmHg)。
④右室等容舒张时间(肺动脉瓣关闭到三尖瓣开起时间)延长,等容舒张时间与肺动脉收缩压的关系主要决定于肺动脉瓣关闭到三尖瓣开放间的右室压下降幅度,但也受心率、右房压和舒张率的影响。因此,其更多用于正常与轻度肺动脉高压的鉴别。
虽然有许多定量化肺动脉压超声检测方法,相关系数甚至高达0.9以上,但其可解释的肺动脉压变量也只有0.6左右,因此“定量化”检查只能做一参考。尽管如此,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仍是一有用的无创性检测方法。
4、常用以排除肺动脉高压的血栓栓塞性原因肺扫描多表现肺段或肺叶灌注缺损,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灌注扫描显示正常或呈弥漫性稀疏。有人报道,肺扫描对进一步鉴别不能解释的肺动脉高压中的真正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致丛性肺动脉病)与多发性哑型肺血栓栓塞有一定价值,后者多呈散在的不规则缺损。
5、肺功能和血气酸碱改变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功能测定一般呈轻度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无气道阻塞。早期血氧分压可正常,多数患者有轻、中度低氧血症,系由心排血量减少和通气/灌注比失衡所引起的混合静脉血氧分压下降的结果,重症低氧血症可能与卵圆孔开放有关。几乎所有患者均伴有呼吸性碱中毒。肺功能测定对诊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项不敏感的检查方法。
6、球囊导向漂浮导管检查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定义为静息肺动脉平均压>25mmHg,或运动>30mmHg,肺毛细血管嵌压正常(静息时12~15mmHg)。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分级(静息肺动脉平均压),轻度:26~35mmHg;中度:36~45mmHg;重度:>45mmHg。
通常有症状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静息肺动脉平均压>45mmHg。早期轻症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症状不多,就医者少,不易得到该期血流动力学资料,因此,多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是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平均压通常增加3倍,约为8±2.4kPa(60±l8)mmHg,范围3.7~16.9kPa(28~127mmHg);右房压轻到中度增加,为1.2±0.8kPa(9±6)mmHg,范围0~3.9kPa(0~29mmHg);肺毛细血管嵌压正常;心脏指数轻度减少,为(2.27±0.9)L/(min?m),范围0.8~7.9L/(min?m)。我院63例不能解释的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资料与上述相似,基线平均肺动脉平均压为8.7±0.3kPa(65.1±2.4)mmHg,平均肺动脉收缩压为13.6±0.4kPa(102.1±3.3)mmHg,平均全肺阻力指数为(33.2±2.2)U/m;平均心脏指数为2.29±0.10L/(min?m),平均右房压为1.4±0.1kPa(10.4±0.9)mmHg,所有资料说明,患者就诊过晚,多数已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这不能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血流动力学分析发现,症状的严重性与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关系不大,可能与右房压增加和心排血量减少有关,这二者均反映右心室功能不全。出现症状的时间小于1年者与大于3年者之间肺动脉平均压相似,表明在病程的早期肺动脉压已增加到高水平。仅有劳力性呼吸困难的患者肺动脉高压已相当严重,疲乏和水肿反映已有右心衰竭,处于病程的晚期。
㈦ [转载]超声心动图是怎样估测肺动脉压的
超声心动图常根据三尖瓣返流程度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其方法:先用脉冲多普勒或连续多普勒测量三尖瓣返流速度,根据多普勒公式获得右房与右室间收缩期最大压力差(跨瓣压差),此跨瓣压差加上右房压即等于右室收缩压,而一般情况下右室收缩压等于肺动脉收缩压,这样,就不难得到肺动脉收缩压的数据。 说明: 1.一般情况下,右房压的确定常用经验估测方法:小儿为5mmHg,正常成人为8mmHg,伴右心衰者为12mmHg,如患者放置中心静脉压测定管,则可直接引用右房压数据。如一肺心病伴右心衰的病人,根据三尖瓣返流测得跨瓣压差为35mmHg,则其肺动脉收缩压=右室收缩压=35+12mmHg=47mmHg。 2. 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是:1.须有三尖瓣返流的存在,2.不存在肺动脉瓣或右室流出道的狭窄(即有肺动脉瓣或右室流出道的狭窄的病人,不适合用此方法)。例如:肺动脉瓣狭窄病人,三尖瓣返流估测的是右室收缩压,并不等于肺动脉收缩压。 3.肺动脉高压(收缩压)分度:轻度:30-40mmHg,中度:40-70mmHg,重度:>70mmHg。 4.超声心动图尚有其他估测肺动脉压的方法,但用三尖瓣返流程度估测的方法,被证明与心导管测定的肺动脉压有良好的相关性,方法简便,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超声科 朱文军
㈧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一.监护仪意义和作用
1. 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
2.监护仪能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数,检出变化趋势, 指出临危情况,供医务工作者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减到最少达到缓解并消除病情的目的。
3.监护仪可选的参数:心电、呼吸、血压(有无创和有创两种)、血氧饱和度、脉率、体温、呼吸末二氧化碳等。
二、心电监护仪外观
(一)各种传感器接口
(二)前面板按键功能
(三)主屏标准界面各种波形及信息
三、心电监护功能
可选用3导联、5导联或12导联(需要选配E8模块),监护参数包括心率(HR)、ST段测量值和心律失常。在每次开始心电监测前要有20秒的稳定时间,心率计对心率变化的响应时间小于10秒,心率计算式对12个R波间隔时间进行平均,参数显示刷新间隔为1秒。
(一)准备
1)皮肤准备:皮肤是不良导体,皮肤准备十分重要,皮肤应无破损,无任何异常部位,必要时剃除毛发,擦洗皮肤,用电极片上的备皮纸去掉死皮。
2)将导线与电极片相连。
3)将电极片安放在病人身上。
4)确认监护仪电源接通。
(二)电极片的安放部位
1)三导联
R/RA(右臂)电极——右锁骨中线锁骨下或右上肢连接躯干的部位
L/LA(左臂)电极——左锁骨中线锁骨下或肢左上连接躯干的部位
F/LL(左腿)电极——左锁骨中线第六七肋间或左髋部
2)五导联
R/RA(右臂)电极——右锁骨中线锁骨下或左右肢连接躯干的部位
L/LA(右臂)电极——左锁骨中线锁骨下或左上肢连接躯干的部位
N/RL(左腿)电极——左锁骨中线第六七肋间或左髋部
F/LL(左腿)电极——右锁骨中线第六七肋间或右髋部
C/V(胸部)电极——心电图胸导联的位置
(三)ECG设置菜单
1)心率来源
可设置为ECG、SPO2、自动、同时。
㈨ 用Swan-Ganz插入肺动脉分支末端所测得的压力是
1、肺动脉楔压测量方法通常是应用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经血流漂浮并楔嵌到肺小动脉部位,阻断该处的前向血流,此时导管头端所测得的压力即是肺动脉楔压(PCWP)。
当肺小动脉被楔嵌堵塞后,堵塞的肺小动脉段及与其相对应的肺小静脉段内的血液即停滞,成为静态血流柱,其内压力相等。由于大的肺静脉血流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故PCWP等于肺静脉压即左房压。
2、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PAWP),也称肺毛细血管楔压,是临床上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时,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项监测指标。
目录
3、肺动脉楔压的临床意义:
肺动脉楔压能反映左房充盈压,可用作判断左心房功能。
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如果PCWP降低,则提示应补充血容量。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如果PCWP升高,提示左心衰竭或肺水肿。
肺动脉楔压或肺毛细血管楔压,是反映左心功能及其前负荷的可靠指标。正常值为1.60~2.40kPa (12~18mmHg)。
当其值>2.67kPa(20mmHg)时,说明左心功能轻度减退,但应限液治疗;
>3.33~4.0kPa(25~30mmHg)时,提示左心功能严重不全,有肺水肿发生的可能;
其值<1.07kPa(8mmHg)时,伴心输出量的降低,周围循环障碍,说明血容量不足。
临床多维持在1.60~2.40kPa (12~18mmHg)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