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化學實驗中控溫方法有哪些

化學實驗中控溫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6 01:11:38

㈠ 化學降溫的方法有哪些

化學降溫方法:把硝酸銨放進水裡,降溫,回收時再用蒸發溶劑(水)的方法回收硝酸銨晶體。

㈡ 化學實驗題技巧

一、首先是實驗裝置方面的應對

對於實驗裝置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審題和應答。

1、反應裝置部分需要主要的問題:主要從選用的儀器是否符合試劑的狀態,是塊狀固體或是粉末狀固體;溶液試劑的濃度和試劑用量;是否恰當選用的儀器能否加熱;選用的儀器的裝配是否恰當等方面考慮。例如:在啟普發生器里的固體物質應塊狀且難溶於水。燒瓶、錐形瓶等可以加熱但還應墊石棉網。試管內盛固體加熱時,應管口略低於底部。用MnO2作氧化劑制Cl2時應選濃鹽酸;除長頸漏斗外,導氣管在反應儀器中應盡量短些等。

2、除雜部分,主要從選用試劑是否恰當;濃度是否恰當;連接的順序是否正確;進出導氣管的長短是否正確。例如:除去CO2中的HCl應選飽和NaHCO3而不宜選飽和Na2CO3;除去空氣中的CO2等酸性氣體應選濃NaOH溶液而不宜選澄清石灰水;除去CO2中的SO2應選溴水而不宜選品紅溶液;除去NH3中的水蒸氣應選鹼石灰而不宜選用濃H2SO4;除去SO2中的SO3應選98.3%的濃H2SO4,而不宜選用H2O。除雜的進氣管一定要伸入試液中才能除去雜質,若在試液上面,既難除去雜質,還會把試液從另一導管壓出。連接乾燥管一定要從大口端進從小口出,才能保證除H2O效率最高;在利用加熱裝置除雜時,通入的混合氣必須先乾燥,但一般乾燥裝置都應連在除雜的末端。

3、收集裝置部分;應從收集的方式是否恰當,採用排液法收集氣體時所選液體和濃度是否恰當;選用收集的氣體是否符合實際要求;是否構成了一個全封閉系統,有否產生爆炸的危險。例如,收集NH3應採用向下排氣法且不宜採用排水法收集;收集Cl2若採用排液法應選飽和食鹽水而不宜選其它飽和氯化物溶液;而收集NO應採用排水法而不能採用向上排空氣法;若收集的氣體又需作其它實驗所用時,可以採用一種可壓縮容器收集,如軟質塑料瓶,橡皮氣球等。

4、尾氣處理部分,應從方法是否恰當;是否會產生倒吸。例如,處理Cl2應選濃NaOH溶液,處理HCl應連一個倒放的漏斗,處理NO2應選濃NaOH溶液,而處理CO一般採用燃燒。

二、試劑保存方面如何經行應對

1、外界條件方面的影響:應從陽光、O2、水蒸氣、CO2等多方面考慮。可以採取棕色的試劑瓶避光;可以採用密封或液封法(水封、油封、蠟封)保存;例如:氯水、AgNO3溶液、濃HNO3等應選擇棕色試劑瓶;Na等活潑金屬應採用礦物油封保存,而P4應用水封保存,而P2O5、無水AlCl3等應採用蠟封保存;無水CaCl2、濃H2SO4、濃H3PO4應採用密封保存,且取用後立即加蓋。
[NextPage]
2、選用試劑瓶的材質:應從玻璃質、塑料質、陶質、金屬質等方面。

例如:一般試劑都可以選擇玻璃材質試劑瓶,但氫氟酸和NaF等氟的鹽溶液不能選用玻璃質試劑瓶,而應選擇特種塑料瓶;工業上常採用盛量大,且相對比玻璃不易破碎且成本低的陶質容器盛裝濃H2SO4和濃鹽酸等。工業上還採用鐵質容器盛裝不易反應的物質,如濃NaOH溶液、濃H2SO4、濃HNO3等。

3、選用試劑瓶蓋的要求:應從橡膠的成份和可能發生的反應;試液與玻璃微弱應的產物的作用方面。

例如:盛裝酸和鹵素單質不能採用橡膠塞,因橡膠能與這些物質發生加成和取代反應而變質和老化。盛裝強鹼溶液或水解鹼性較強的物質不能選用磨口玻璃塞,因玻璃中的SiO2會與鹼反應產生礦物膠—Na2SiO3,會將瓶塞和瓶口粘住、不便開啟,如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iO3溶液等。

4、其它特殊儀器的考慮:不能用容量瓶保存溶液。膠頭滴瓶保存試液時,不能保存,能與橡膠反應且易揮發的物質。例如:不能用膠頭滴瓶保存濃溴水、濃HNO3等。

5、試劑的危險性也應考慮:易燃易爆、劇毒等危險試劑應專人、專櫥保管。

[NextPage]

三、物質的分離應對

物質的分離是一個十分廣闊的范圍,且根據要求含有不同等級。作為中學要求,只需考慮選擇恰當的方法和力爭達到純度較高就可以了。

可根據分離的是固液混合物,固固混合物還是液液混合物等,應採用的有過濾、滲析、蒸發、分液、分餾等不同方法。值得提醒同學們的是:過濾若需晶體一定應用適量蒸餾水洗滌2—3次;若需濾液一定要經過再過濾至濾液澄清。若採用加熱法分離固固混合物,要從需要和環境保護兩方面考慮,應加熱到質量不再減少。且必要時應回收分離物。用分液法分離液體時,有時與萃取是聯系在一起的,因些要注意萃取劑的正確選用,分液時的正確操作。常被忽略的還有,有時應反復操作才能萃取徹底,必要時還應考慮萃取劑的回收再利用。

四、物質的鑒別應對

嚴格地說應分為鑒別和區別兩類,不過中學階段一般都是以區別為主,只有少數屬於鑒別。

這類題目審題時首先看清要求,是只允許使用一種試劑還是可以任意選用;是不用其它試劑,還是可以用其它試劑;是用一種條件,還是可以用多種條件。

例如:鑒別Na2S、Na2SO3、Na2SiO3隻允許使用一種試劑,這里只是陰離子不同,當然一般可從產生沉澱和放出氣體去考慮,若加入一種常見沉澱劑AgNO3或BaCl2便難於區分,所以應加一種提供較多H+的酸性溶液,但又不能加強氧化性的酸,因其中Na2S和Na2SO3又具有強還原性,所以,可以採用加稀鹽酸或稀H2SO4進行鑒別。

又如,區分四種固體粉末CaCO3、CaSO4、Na2CO3、Na2SO4沒有限制一種試劑,因此可以先用H2O作試劑,利用溶解度的大小分成兩組。然後再用稀鹽酸可將溶解度小的CaCO3和CaSO4中的CaCO3區分出來,同時也可以將溶解度大的Na2CO3和Na2SO4中的Na2CO3區分出來。

又如,只選一種試劑將NH4Cl4、Na2SO4、(NH4)2SO4、NaCl四種溶液區分開來,本題四物質中有相互相同的陽離子或陰離子,所以,只考慮選用試劑中某一種成分離子起作用是不行的,必須使選用試劑中的兩種成分離子分別起作用才有可能,同時不要忘記有些現象的發生,還需一定的外界條件。本題從NH4+和SO42-的特殊性出發,應選用Ba(OH)2作試劑並需採用加熱才可能區分出不同情況。

五、跨學科實驗應對

主要是一些與物理知識有關的實驗,例如有關電解電鍍的實驗,有關控溫和冷凝方面的實驗;有關分子極性方面的實驗,有關膠體的特性的實驗等。

這些實驗,注意電極的連接和劃分,准確區分電子流動的方向就可以確定電極產物,當然必須同時結合化學知識才可能不出差錯。在化學中常常考慮的是電子流動的方向,而物理中卻一般是考慮電流方向。控溫嚴格時可採用專門的物理儀器,而可在—定量范圍內變動的也可以採用化學中的水浴、油浴、砂浴進行控溫。若採用冷凝器降溫,一定要使最後分離的被冷卻物接觸到降溫源的最低溫度部分。

六、定量實驗的應對

定量實驗近年來考查比例有所增大,它既可以考查有關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還可以考查學生的求實精神。在這方面同學們不僅應注意儀器的正確清洗、稱量試劑的正確操作,還應作好記錄,且應重復幾次求平均值。至於如何判定誤差的大小這並不是難事,只要注意誤差的產生是使有效成分增多或無效成分減少便是偏高,反之便是偏小。

例如:配製溶液時,若砝碼有污染,溶解液未降至室溫時定容,定容時俯視讀數等都會使配製濃度高於應配濃度;若物品和砝碼盤顛倒了,溶解未升至室溫,未洗滌燒杯內壁,定容時採用仰視讀數等便會便配製濃度低於應配濃度。

七、實驗設計的應對

在實驗設計方面主要考查、實驗的可行性即反應原理是否正確,反應所需條件是否能夠達到;實驗的有效率,即原材料取得的難易,實驗中有效物質的分離難易和產率的高低。實驗副產物對環境的影響,即是否盡量少或不產生污染源或採用了有效的方法處理了污染物。

遇到這類題時,同學們一定要注意題目的要求,看在原料上是否有限制,包括原料的選擇和轉換,還要看在方法上是否有限制。因此一般要選擇易得價廉的原材料;條件盡可能低易達到;注意有效成份的凈化分離容易,盡可能做到原料的綜合利用;必須考慮有害成分的處理。

以上這些只是一部分,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講得十分詳細。只要我們記住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認真對待,定能取得滿意的結果。希望各位同學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㈢ 用三口燒瓶做化學實驗,如何在通風廚中控制反應溫度為12度,並且嚴格避光

溫度的話,加熱套加冰,水浴控溫,只要反應時間不是很長就能到到!避光,用屏蔽箱,很簡單的一個裝置!

㈣ 控制溫度的方法有哪些 化學實驗中控制溫度的方法有

溫度計,最簡單的.另外還有水浴,冰浴,油浴.此外還有恆溫箱

㈤ 高中化學需控溫的實驗都有哪些啊

你好!
是苯與甲醛的反應,生成的產物叫做酚醛樹脂,也叫電木。
另外的一些需要溫度的反應比如乙烯的製取比較多,一般就是強調幾個水浴加熱的試驗
有苯的硝化反應、銀鏡反應、糖類物質的水解還有一個現在不怎麼提了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㈥ 常見的化學實驗方法有哪些

(1)勤思考、敢提問、善交流、常總結.
(2)講規范、勤動手、細觀察、務求真.

化學實驗常用用儀器
反應容器 可直接受熱的: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坩堝等
能間接受熱的:燒杯、燒瓶(加熱時,需加石棉網)
常 存放葯品的儀器:廣口瓶(固體)、細口瓶(液體)、滴瓶(少量液體)、
集氣瓶(氣體)
用 加熱儀器:酒精燈
計量儀器:托盤天平(稱量)、量筒(量體積)
儀 分離儀器:漏斗
取用儀器:葯匙(粉末或小晶粒狀)、鑷子(塊狀或較大顆粒)、膠頭
器 滴管(少量液體)
夾持儀器:試管夾、鐵架台(帶鐵夾、鐵圈)、坩堝鉗
其他儀器:長頸漏斗、石棉網、玻璃棒、試管刷、水槽

1. 試管
(1) 用途:a、在常溫或加熱時,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
b、溶解少量固體 c、收集少量氣體
(2) 注意事項:a、加熱時外壁必須乾燥,不能驟熱驟冷,一般要先均勻受熱, 然後才能集中受熱,防止試管受熱不均而破裂.
b、加熱時,試管要先用鐵夾夾持固定在鐵架台上(短時間加熱也可用試管夾夾持).
c、加熱固體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且未冷前試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
d、加熱液體時,盛液量一般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防止液體受熱溢出),使試管與桌面約成45°的角度(增大受熱面積,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對著自己或別人(防止液體噴出傷人).

2. 試管夾
(1) 用途:夾持試管
(2) 注意事項:①從底部往上套,夾在距管口1/3處(防止雜質落入試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試管夾短柄上.

3. 玻璃棒
(1)用途:攪拌、引流(過濾或轉移液體).
(2)注意事項:①攪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後及時擦洗干凈

4. 酒精燈
(1)用途:化學實驗室常用的加熱儀器
(2)注意事項:
①使用時先將燈放穩,燈帽取下直立在燈的右側,以防止滾動和便於取用.
②使用前檢查並調整燈芯(保證更地燃燒,火焰保持較高的的溫度).
③燈體內的酒精不可超過燈容積的3/4,也不應少於1/4(酒精過多,在加熱或移動時易溢出;太少,加熱酒精蒸氣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防止酒精灑出引起火災)
⑤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直接點燃另一酒精燈,應用火柴從側面點燃酒精燈(防止酒精灑出引起火災).
⑥應用外焰加熱(外焰溫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燈後,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將火焰沿著燈頸吹入燈內)
⑧用完後,立即蓋上燈帽(防止酒精揮發和燈芯吸水而不易點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燈,若有酒精灑到桌面並燃燒起來,應立即用濕布撲蓋或撒沙土撲滅火焰,不能用水沖,以免火勢蔓延.

5. 膠頭滴管、滴瓶
(1) 用途:①膠頭滴管用於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
②滴瓶用於盛放少量液體葯品.
(2) 注意事項: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懸空垂直放在試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
③吸取液體後,應保持膠頭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體倒流,沾污試劑或腐蝕膠頭;
④除吸同一試劑外,用過後應立即洗凈,再去吸取其他葯品(防止試劑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與瓶配套使用,滴液後應立即插入原瓶內,不得弄臟,也不必用水沖冼.

6. 鐵架台(包括鐵夾和鐵圈)
(1) 用途:用於固定和支持各種儀器,一般常用於過濾、加熱等實驗操作.
(2) 注意事項:a、鐵夾和十字夾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於操作和保證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鐵架台底座大面一側,使重心落在底座內.

7. 燒杯
(1) 用途:用於溶解或配製溶液和較大量試劑的反應容器.
(2) 注意事項:受熱時外壁要乾燥,並放在石棉網上使其受熱均勻(防止受熱不均使燒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過容積的1/3(防止加熱沸騰使液體外溢).

8. 量筒
(1) 用途:量取液體的體積
(2) 注意事項:不能加熱,不能作為反應容器,也不能用作配製或稀釋溶液的容器.

9.集氣瓶(瓶口上邊緣磨砂,無塞)
(1)用途:①用於收集或短時間貯存少量氣體.
②用作物質在氣體中燃燒的反應器.
(2)注意事項:①不能加熱②收集或貯存氣體時,要配以毛玻璃片遮蓋
③在瓶內作物質燃燒反應時,若固體生成,瓶底應加少量水或鋪少量細沙.

10.蒸發皿
(1) 用途:用於蒸發液體或濃縮溶液.
(2) 注意事項:①盛液量不能超過2/3,防止加熱時液體沸騰外濺
②均勻加熱,不可驟冷(防止破裂)③熱的蒸發皿要用坩堝鉗夾取.

(二)實驗室葯品取用規則
1. 取用葯品要做到「三不原則」①不能用手接觸葯品②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葯品(特別是氣體)的氣味③不得嘗任何葯品的味道(採用招氣入鼻法).
2. 注意節約葯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液體取用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3. 用剩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①實驗剩餘的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②也不能隨意丟棄③更不能拿出實驗室④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
4. 實驗中要要注意保護眼睛.

(三)固體試劑的稱量
儀器:托盤天平、葯匙(托盤天平只能用於粗略的稱量,能稱准到0.1克)
步驟:調零、放紙片、左物右碼、讀數、復位
使用托盤天平時,要做到①左物右碼:添加砝碼要用鑷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碼,並先大後小;稱量完畢,砝碼要放回砝碼盒,游碼要回零.
葯品的質量=砝碼讀數+游碼讀數
若左右放顛倒了,葯品的質量=砝碼讀數 - 游碼讀數
②任何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盤中稱量,乾燥固體可放在紙上稱量,易潮解
葯品要在(燒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稱量.
注意:稱量一定質量的葯品應先放砝碼,再移動游碼,最後放葯品;稱量
未知質量的葯品則應先放葯品,再放砝碼,最後移動游碼.

(四)連接儀器裝置
1. 玻璃導管插入塞子
2. 玻璃導管插入膠皮管
3. 塞子塞進容器口

葯品的取用
1. 固體葯品的取用(存放在廣口瓶中)
(1) 塊狀葯品或金屬顆粒的取用(一橫二放三慢豎)
儀器:鑷子
步驟:先把容器橫放,用鑷子夾取塊狀葯品或金屬顆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豎立起來,使塊狀葯品或金屬顆粒緩緩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粉末狀或小顆粒狀葯品的取用(一橫二送三直立)
儀器:葯匙或紙槽
步驟:先把試管橫放,用葯匙(或紙槽)把葯品小心送至試管底部,然後使試管直立起來,讓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葯品沾在管口或試管上.
註:使用後的葯匙或鑷子應立即用干凈的紙擦乾凈.

2. 液體葯品的取用
(1)少量液體葯品可用膠頭滴管取用
(2)大量液體葯品可用傾注法.(一倒二向三緊挨)
步驟:
① 瓶蓋倒放在實驗台(防止桌面上的雜物污染瓶塞,從而污染葯品);
② 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簽向著手心(防止殘留的液體流下腐蝕標簽),
③ 瓶口緊靠試管口,緩緩地將液體注入試管內(快速倒會造成液體灑落);
④ 傾注完畢後,立即蓋上瓶塞(防止液體的揮發或污染),標簽向外放回原處.

(2) 一定量的液體可用量筒取用
儀器:量筒、膠頭滴管
步驟:選、慢注、滴加
注意事項:使用量筒時,要做倒①接近刻度時改用膠頭滴管②讀數時,視線應與刻度線及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③若仰視則讀數偏低,液體的實際體積>讀數;
俯視則讀數偏高,液體的實際體積<讀數.

三、物質的溶解
1. 少量固體的溶解(振盪溶解)
手臂不動、手腕甩動
2. 較多量固體的溶解(攪拌溶解)
儀器:燒杯、玻璃棒

四、物質的加熱
1. 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
儀器:試管、試管夾、酒精燈
注意事頂:(1)加熱試管內的液體時,不能將試管口對著人;防止沸騰的液體沖出試管燙傷人.
(2)若試管壁有水,加熱時必須擦乾凈,防止試管受熱不均,引起試管爆裂.
(3)將液體加熱至沸騰的試管,不能立即用冷水沖洗;因為一冷一熱,試管容易爆裂.
(4)給試管中液體預熱的方法:夾住試管在外焰來回移動便可預熱.
(5)預熱後,集中加熱盛有液體的中部,並不時沿試管傾斜方向平移試管,以防止液體受熱暴沸而噴出.

2. 給試管中固體加熱
儀器:試管、鐵架台、酒精燈
注意點:裝置的固定
鐵夾夾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熱的順序
給物質加熱的基本方法:用試管夾夾住離試管口1/3處,首先在酒精燈外焰處加熱,然後將試管底部集中在外焰處加熱.

3. 蒸發
儀器:蒸發皿、鐵架台、玻璃棒、酒精燈
注意點:儀器的裝配
停止加熱:接近蒸干或有大量晶體析出
玻璃棒的作用:加快蒸發、防止液滴濺出

4. 過濾和濾渣的洗滌
儀器:漏斗、鐵架台、燒杯、玻璃棒
注意點:「一貼」
「二低」
「三靠」

五、儀器的洗滌
①洗滌時,先洗容器的外壁,後洗內壁.
②洗滌干凈的標准:內外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無成股水流下

㈦ 初中化學實驗探究總匯

初中化學實驗匯總

1.常用儀器的名稱、形狀和主要用途。 2.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 (1)葯品的取用和稱量 (2)給物質加熱 (3)溶解、過濾、蒸發等基本操作 (4)儀器連接及裝置氣密性檢查 (5)儀器的洗滌 (6)配製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 3.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備及收集 (1)三種氣體(H2、O2、CO2)的制備 (2)三種氣體的收集方法 4.物質的檢驗與鑒別 (1)常見氣體的檢驗及鑒別 (2)兩酸、兩鹼及鹽的鑒別 5.化學基本實驗的綜合 把握好以上這些知識點的關鍵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化學實驗就要動手,要進入化學實驗室,參與化學實踐的一切活動。在實驗室要觀察各種各樣各具用途的實驗儀器、實驗用品、實驗葯品試劑,各種各類葯品,它們的狀態、氣味、顏色、名稱、使用注意事項。還要觀察各種各類成套的實驗裝置。在老師指導下,自己也應動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種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應有目的地去觀察和記憶。例如:①各種儀器的名稱、形狀、特點,主要用途,如何正確使用,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②無論做什麼內容的實驗都離不開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練掌握各項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明確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項,且能達到熟練操作的程度。③還應注意觀察各種實驗現象,這是培養觀察能力、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最開始的一步。下面還要進一步詳細說明。④動手做記錄,因為在實驗活動中感性知識很多,如不做記錄,可能被遺忘或遺漏。這都不利於對實驗的分析和判斷。 (2)如何做好觀察 觀察能力是同學們應具備的各種能力之一,觀察是獲得感性認識最直接的手段,學會觀察事物,無論現在或將來都是受益匪淺的基本素質。特別是對於化學實驗的現象更要求學會觀察,要求:觀察要全面、觀察要准確,觀察要有重點,觀察時還要動腦思考。 ①觀察實驗現象要全面。一般應包括,反應物的顏色、狀態,生成物的顏色、狀態,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光、焰、聲、色、放熱、沉澱、氣味等變化、反應劇烈的程度等。 例如:將銅絲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應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銅絲表面由紅逐漸變為銀白色,另一個是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色。而不少同學只觀察到了銅絲變為銀白色而忽視了溶液顏色的變化,就屬於不全面。進而分析反應本質時,就不深刻,同時,也說明不了生成物中還有硝酸銅藍色溶液存在。 ②對於觀察到的現象描述要准確。注意「光」和「焰」的區別,「煙」和「霧」的區別。 一般情況下,氣體物質燃燒有火焰,而固體物質燃燒沒有火焰而發光。如:氫氣、甲烷、一氧化碳這些氣體燃燒,分別為淡藍色火焰及藍色火焰。硫雖然是固體,但它在燃燒時先熔化進而揮發成硫蒸氣,所以,它在空氣中燃燒火焰為微弱的淡藍色,在氧氣中為明亮藍紫色火焰。固體物質,如木炭、鐵絲、鎂帶等燃燒,分別為發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強光。 「霧」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如濃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遇水蒸氣結合成鹽酸小液滴,在空氣中形成酸霧。「煙」是指固體小顆粒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如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形成大量的、濃厚的「白煙」,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體小顆粒聚集而成的。 ③對於實驗現象的觀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點。化學實驗現象五彩繽紛,多種多樣,有的現象十分突出而明顯,有些轉瞬即逝,而有些隱蔽不易察覺,觀察時注意抓住反應變化本質的現象。如何才能抓住反應本質的現象呢?為此,實驗前要仔細研究實驗目的、過程,確定觀察現象的重點。 例如,在實驗驗證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時,重點觀察物質是否發生了改變,有否不同於原物質的新物質生成,才是觀察的重點。如將鎂條剪短,說明只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它仍保持了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和富於彈性。但是,把鎂條放在酒精燈火焰上點燃後,產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煙,反應劇烈且放熱,熄滅後生成了白色粉末。這一系列的實驗現象,重點即是生成了不同於原來鎂帶的白色固體物質,這是一種新物質,這才是觀察的重點,白色固體物質無論從光澤、狀態及彈性等方面都不同於原來的鎂條,說明發生了化學變化,而發生反應時出現的白光、放熱,則是伴隨化學變化的現象,不是判斷物質變化的本質現象。 ④觀察現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每次實驗後要將觀察到的現象給綜合加以分析,認真思考找到原因進行對比、推理、判斷,然後得出結論,以求對事物深入了解和認識,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對化學學習中出現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 ⑤正確地記錄和准確描述實驗現象。例如:鋅和稀硫酸反應,正確的實驗現象描述如下:試管內有大量氣泡產生,鋅粒逐漸變小,用手握試管感到有些發熱。錯誤的描述說成:「試管內有氫氣產生」。眼睛只能看到氣泡,至於氣泡是什麼氣體,眼睛是分辨不出的。又如: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鹽酸溶液,正確的描述應為「溶液變紅」或說「紫色石蕊試液變為紅色」,而不能說「鹽酸變紅」。

化學實驗考試應對策略
一、實驗裝置方面的應對

對於實驗裝置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審題和應答。

1、反應裝置部分:主要從選用的儀器是否符合試劑的狀態,是塊狀固體或是粉末狀固體;溶液試劑的濃度和試劑用量;是否恰當選用的儀器能否加熱;選用的儀器的裝配是否恰當等方面考慮。例如:在啟普發生器里的固體物質應塊狀且難溶於水。燒瓶、錐形瓶等可以加熱但還應墊石棉網。試管內盛固體加熱時,應管口略低於底部。用MnO2作氧化劑制Cl2時應選濃鹽酸;除長頸漏斗外,導氣管在反應儀器中應盡量短些等。

2、除雜部分,主要從選用試劑是否恰當;濃度是否恰當;連接的順序是否正確;進出導氣管的長短是否正確。例如:除去CO2中的HCl應選飽和NaHCO3而不宜選飽和Na2CO3;除去空氣中的CO2等酸性氣體應選濃NaOH溶液而不宜選澄清石灰水;除去CO2中的SO2應選溴水而不宜選品紅溶液;除去NH3中的水蒸氣應選鹼石灰而不宜選用濃H2SO4;除去SO2中的SO3應選98.3%的濃H2SO4,而不宜選用H2O。除雜的進氣管一定要伸入試液中才能除去雜質,若在試液上面,既難除去雜質,還會把試液從另一導管壓出。連接乾燥管一定要從大口端進從小口出,才能保證除H2O效率最高;在利用加熱裝置除雜時,通入的混合氣必須先乾燥,但一般乾燥裝置都應連在除雜的末端。

3、收集裝置部分;應從收集的方式是否恰當,採用排液法收集氣體時所選液體和濃度是否恰當;選用收集的氣體是否符合實際要求;是否構成了一個全封閉系統,有否產生爆炸的危險。例如,收集NH3應採用向下排氣法且不宜採用排水法收集;收集Cl2若採用排液法應選飽和食鹽水而不宜選其它飽和氯化物溶液;而收集NO應採用排水法而不能採用向上排空氣法;若收集的氣體又需作其它實驗所用時,可以採用一種可壓縮容器收集,如軟質塑料瓶,橡皮氣球等。

4、尾氣處理部分,應從方法是否恰當;是否會產生倒吸。例如,處理Cl2應選濃NaOH溶液,處理HCl應連一個倒放的漏斗,處理NO2應選濃NaOH溶液,而處理CO一般採用燃燒。

二、試劑保存方面的應對

1、外界條件方面的影響:應從陽光、O2、水蒸氣、CO2等多方面考慮。可以採取棕色的試劑瓶避光;可以採用密封或液封法(水封、油封、蠟封)保存;例如:氯水、AgNO3溶液、濃HNO3等應選擇棕色試劑瓶;Na等活潑金屬應採用礦物油封保存,而P4應用水封保存,而P2O5、無水AlCl3等應採用蠟封保存;無水Ca�Cl2、濃H2SO4、濃H3PO4應採用密封保存,且取用後立即加蓋。

2、選用試劑瓶的材質:應從玻璃質、塑料質、陶質、金屬質等方面。

例如:一般試劑都可以選擇玻璃材質試劑瓶,但氫氟酸和NaF等氟的鹽溶液不能選用玻璃質試劑瓶,而應選擇特種塑料瓶;工業上常採用盛量大,且相對比玻璃不易破碎且成本低的陶質容器盛裝濃H2SO4和濃鹽酸等。工業上還採用鐵質容器盛裝不易反應的物質,如濃NaOH溶液、濃H2SO4、濃HNO3等。

3、選用試劑瓶蓋的要求:應從橡膠的成份和可能發生的反應;試液與玻璃微弱應的產物的作用方面。

例如:盛裝酸和鹵素單質不能採用橡膠塞,因橡膠能與這些物質發生加成和取代反應而變質和老化。盛裝強鹼溶液或水解鹼性較強的物質不能選用磨口玻璃塞,因玻璃中的SiO2會與鹼反應產生礦物膠—Na2SiO3,會將瓶塞和瓶口粘住、不便開啟,如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iO3溶液等。

4、其它特殊儀器的考慮:不能用容量瓶保存溶液。膠頭滴瓶保存試液時,不能保存,能與橡膠反應且易揮發的物質。例如:不能用膠頭滴瓶保存濃溴水、濃HNO3等。

5、試劑的危險性也應考慮:易燃易爆、劇毒等危險試劑應專人、專櫥保管。

三、物質的鑒別應對

嚴格地說應分為鑒別和區別兩類,不過中學階段一般都是以區別為主,只有少數屬於鑒別。

這類題目審題時首先看清要求,是只允許使用一種試劑還是可以任意選用;是不用其它試劑,還是可以用其它試劑;是用一種條件,還是可以用多種條件。

例如:鑒別Na2S、Na2SO2、Na2SiO3隻允許使用一種試劑,這里只是陰離子不同,當然一般可從產生沉澱和放出氣體去考慮,若加入一種常見沉澱劑AgNO3或BaCl2便難於區分,所以應加一種提供較多H+的酸性溶液,但又不能加強氧化性的酸,因其中Na2S和Na2SO3又具有強還原性,所以,可以採用加稀鹽酸或稀H2SO4進行鑒別。

又如,區分四種固體粉末CaCO3、CaSO4、Na2CO3、Na2SO4沒有限制一種試劑,因此可以先用H2O作試劑,利用溶解度的大小分成兩組。然後再用稀鹽酸可將溶解度小的CaCO3和CaSO4中的CaCO3區分出來,同時也可以將溶解度大的Na2CO3和Na2SO4中的Na2CO3區分出來。

又如,只選一種試劑將NH4Cl、Na2SO4、(NH4)2SO4、NaCl四種溶液區分開來,本題四物質中有相互相同的陽離子或陰離子,所以,只考慮選用試劑中某一種成分離子起作用是不行的,必須使選用試劑中的兩種成分離子分別起作用才有可能,同時不要忘記有些現象的發生,還需一定的外界條件。本題從NH+4和SO2-4的特殊性出發,應選用Ba(OH)2作試劑並需採用加熱才可能區分出不同情況。

四、物質的分離應對

物質的分離是一個十分廣闊的范圍,且根據要求含有不同等級。作為中學要求,只需考慮選擇恰當的方法和力爭達到純度較高就可以了。

可根據分離的是固液混合物,固固混合物還是液液混合物等,應採用的有過濾、滲析、蒸發、分液、分餾等不同方法。值得提醒同學們的是:過濾若需晶體一定應用適量蒸餾水洗滌2—3次;若需濾液一定要經過再過濾至濾液澄清。若採用加熱法分離固固混合物,要從需要和環境保護兩方面考慮,應加熱到質量不再減少。且必要時應回收分離物。用分液法分離液體時,有時與萃取是聯系在一起的,因些要注意萃取劑的正確選用,分液時的正確操作。常被忽略的還有,有時應反復操作才能萃取徹底,必要時還應考慮萃取劑的回收再利用。

五、定量實驗的應對

定量實驗近年來考查比例有所增大,它既可以考查有關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還可以考查學生的求實精神。在這方面同學們不僅應注意儀器的正確清洗、稱量試劑的正確操作,還應作好記錄,且應重復幾次求平均值。至於如何判定誤差的大小這並不是難事,只要注意誤差的產生是使有效成分增多或無效成分減少便是偏高,反之便是偏小。

例如:配製溶液時,若砝碼有污染,溶解液未降至室溫時定容,定容時俯視讀數等都會使配製濃度高於應配濃度;若物品和砝碼盤顛倒了,溶解未升至室溫,未洗滌燒杯內壁,定容時採用仰視讀數等便會便配製濃度低於應配濃度。

六、實驗設計的應對

在實驗設計方面主要考查、實驗的可行性即反應原理是否正確,反應所需條件是否能夠達到;實驗的有效率,即原材料取得的難易,實驗中有效物質的分離難易和產率的高低。實驗副產物對環境的影響,即是否盡量少或不產生污染源或採用了有效的方法處理了污染物。

遇到這類題時,同學們一定要注意題目的要求,看在原料上是否有限制,包括原料的選擇和轉換,還要看在方法上是否有限制。因此一般要選擇易得價廉的原材料;條件盡可能低易達到;注意有效成份的凈化分離容易,盡可能做到原料的綜合利用;必須考慮有害成分的處理。

七、跨學科實驗應對

主要是一些與物理知識有關的實驗,例如有關電解電鍍的實驗,有關控溫和冷凝方面的實驗;有關分子極性方面的實驗,有關膠體的特性的實驗等。

這些實驗,注意電極的連接和劃分,准確區分電子流動的方向就可以確定電極產物,當然必須同時結合化學知識才可能不出差錯。在化學中常常考慮的是電子流動的方向,而物理中卻一般是考慮電流方向。控溫嚴格時可採用專門的物理儀器,而可在—定量范圍內變動的也可以採用化學中的水浴、油浴、砂浴進行控溫。若採用冷凝器降溫,一定要使最後分離的被冷卻物接觸到降溫源的最低溫度部分。

以上這些只是一部分,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講得十分詳細。只要我們記住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認真對待,定能取得滿意的結果。

㈧ 化學實驗加熱的方法有哪些

直接加熱,利用試劑反應產生的熱加熱,另外就是尾氣放出的可燃性氣體用導管引至需要加熱的試管底部加熱.

㈨ 化學實驗中怎麼把溫度控制在170度左右

用石蠟,加熱到170°後撤去熱源
當溫度降低後再加熱
可以用200°的溫度計進行監控

㈩ 初中化學實驗小問題

有恆溫水浴,可以保持水的溫度在70度的啊

補充:
用水浴就將控溫系統調到70℃,然後加熱,等溫度在70度穩定了,再進行反應

閱讀全文

與化學實驗中控溫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h6自動大燈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680
那麼正確的走路方法是什麼呢 瀏覽:640
火柴如何二次自燃方法 瀏覽:804
高速轉動的齒輪連接選用方法 瀏覽:387
如何開始瑜伽練習的7個方法 瀏覽:68
房性早搏最佳食療方法 瀏覽:143
銀行鑒定假幣最簡單方法 瀏覽:157
青香桔的種植方法 瀏覽:626
如何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簡便方法 瀏覽:452
口服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998
什麼方法確認 瀏覽:961
mac的相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21
圓中的有關計算方法 瀏覽:436
邁騰空調使用方法 瀏覽:511
陳皮膏怎麼熬制方法 瀏覽:392
取名字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99
小兒哮喘的中醫中葯治療方法 瀏覽:647
表式血壓計使用方法 瀏覽:673
資產保值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259
小孩子快速瘦身方法大全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