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傳統的中醫療法有哪些
中醫傳統療法有: 針灸療法、艾灸療法、刺血療法、芳香療法。
Ⅱ 傳統中醫七大技術是什麼
中醫適宜技術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簡便易學的中醫葯技術,又稱「中醫葯適宜技術」。現代醫學將「中醫適宜技術」也稱為「中醫傳統療法」、「中醫保健技能」、「中醫特色療法」或稱為「中醫民間療法」,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豐富、范圍廣泛、歷史悠久,經過歷代醫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醫適宜技術的特點為具有「簡、便、效、廉」是中醫傳統特點之一。同時簡便效廉也是中醫的精髓所在。
【中醫適宜技術分類】
一、針法類:「針」是指「針刺」,是一種利用各種針具刺激穴位來治療疾病的方法。常用體針、頭針、耳針、足針、梅花針、火針、電針、穴位注射、小針刀療法等。傳統醫學對疑難病治療常以針罐齊施、針葯並用、內外同治獲得最佳療效。「針灸療法,重在得氣,得氣方法,提插捻轉,虛實分清,補瀉適宜」。
針法類包含體針療法、放血療法、頭針療法、耳針療法、足針療法、腕踝針療法、梅花針療法、火針療法、電針療法、穴位療法、針刀療法、艾灸療法、火罐療法、刮痧療法等。
二、灸法類:「灸」是指艾灸,艾灸療法簡稱灸法。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葯物點燃後直接或間接在體表穴位上熏蒸、溫熨,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葯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起到溫通氣血,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驅邪、行氣活血、驅寒逐濕、消腫散結等作用,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治法。
艾灸不但可以預防疾病,而且也能夠延年益壽。「人於無病時常灸足三里、三陰交、關元、氣海、命門、中脘、神闕等穴,亦可保百餘年壽也」。艾灸神厥穴可使人延年健康。
三、按摩療法也屬於「手法類」,其中包括頭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蹺療法、整脊療法、捏脊療法、背脊療法、按摩療法、撥筋療法、護腎療法、按揉湧泉穴、小兒推拿療法、點穴療法等。按摩足底的湧泉穴能夠起到養生保健,益壽延年的功效。
四、中醫外治療法:也叫外治療法,包括刮痧療法、灌腸療法、火罐療法、竹灌療法、葯摩療法、天灸療法、鹽熨療法、熏洗療法、葯浴療法、香薰療法、火熨療法、芳香療法、外敷療法、膏葯療法、中葯蠟療、敷臍療法、蜂針療法等。
五、中醫內服法;還應該包括方葯應用(老中醫驗案、民間土單驗方應用、古方今用、成葯應用、臨床自擬方應用)等。以及中葯霧化吸入療法、中葯茶飲法、中葯葯酒療法、傳統背脊療法、飲食葯膳、養生保健、中醫護理、膏方療法以及冬病夏治等。
六、中葯炮製適宜技術;「依法炮製,復方配伍」,是中醫臨床用葯的特點,包括中葯材、中葯飲片和中成葯三種。
炮製是中醫葯的專業制葯術語,其歷史悠久,經過炮製的中草葯降低或消除中葯的毒副作用,保證用葯安全,提高了中草葯的效果。
Ⅲ 中醫看病的方法是什麼
中醫治療方法很多,針灸推拿、吃葯、正骨、拔火罐、打雜筒、符咒等等,失傳的太多了。
Ⅳ 中醫診病有哪四種方法
望診主要是指觀察病人的表觀現象。比如:神色、形態、舌苔、大小便和其他排泄物等。
聞診主要是指用耳朵聽病人的語言、呼吸、呻吟、喘息、咳嗽等聲音的高低、強弱;以及用鼻子聞病人的口氣,痰涕和大小便的氣味等。
問診主要是指詢問病人的以往病史,發病經過,現在的病情,生活習慣以及服葯治療後的反應等。
切診則包括脈診和觸診兩方面。主要是指為病人號脈、把脈象,並觸摸病人的皮膚、胸部、腹部、脅肋等處,感知有無異常情況。
Ⅳ 中醫有哪些治療手段
您可以選擇「多睦健康」,去日本進行治療,日本的技術是比較尖端的,日本許多好醫院也和多睦健康有合作,相信能夠對您的治療產生幫助。您可以進入我們的官網詳細查看,有許多患者都通過我們機構進行治療,且取得了顯著效果。
Ⅵ 中醫看病的方法
中醫看病採用「四診」,即望、聞、問、切。
望診,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體和局部的情況聞診,聞就是用耳朵聽,用鼻子聞。首先要看病人是不是有神。有神為眼睛明亮, 神志清楚, 語言流暢, 反應靈敏;無神為目光晦暗, 表情呆滯, 反應遲鈍, 語無倫次。局部的望診, 主要是望舌, 舌的不同部位代表不同的臟腑, 望舌包括望舌質和望舌苔兩方面。
指摸脈象。望聞問切,合稱四診。切診是指用手觸按病人身體,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種方法。 切脈又稱診脈,是醫者用手指按其腕後撓動脈搏動處,藉以體察脈象變化,辨別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滯的一種方法。正常脈象是寸、關、尺三部都有脈在搏動,不浮不沉,不遲不數,從容和緩,柔和有力,流利均勻,節律一致,一息搏動四至五次,謂之平脈。
Ⅶ 中醫是怎麼看病的
一般來說中醫看病的話,主要是通過望聞問切4診合參。首先要辨明疾病的性質,然後再對症的開一些中葯。
中醫治療感冒,把脈,看舌苔,摸摸腦袋手背,問問咳嗽有痰無痰,痰什麼顏色,聽聽咳嗽聲音就知道是風熱感冒還是風寒感冒。
比方一個人明顯腿腫不舒服,放在西醫眼前,西醫用儀器和化驗測試,而中醫通過把脈,用手指按壓腿腫反彈還是凹陷,問問病人大小便情況,怕冷還是怕熱,問問病人生活起居,就知道是病人是虛還是實。
(7)傳統中醫看病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
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葯、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Ⅷ 中醫診斷疾病的四種基本方法是什麼
1.肌膚腠理層面的治療
如果肌膚受邪,也就是肌膚腠理出了問題,那麼最好採取刮痧、推拿、拔罐、足底按摩等法,這些方法都是我們傳統文化中一些比較獨特的方式,現代西方醫學也認為這種治療方法對人體損傷不大,對於身體的康復很有好處。
這里提一個注意事項:刮痧、拔罐和按摩,這些方法不適合那些身體很虛的人,因為這些方法是通過手、刮痧板等在人的身上用力,使身體里邊的病走到表層,也就是通過調元氣的方法來治療疾病。如果人本身元氣就很虛,這樣的治療就會使得身體更加虛弱。
對於身體太虛的人來說,需要先吃葯,等到把身體養得差不多的時候,再使用這些方法。
2.經絡層面的治療
肌膚腠理的病如果往裡走,就會走到經絡的層面上。經絡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經絡是一種氣血,它沒有實體,它在中醫里就是指人的一種生命現象。經脈就好比一張巨大的鐵路網,必須要很暢通,人才健康;一旦阻塞,就會造成身體出現很多問題。
人體的穴位就相當於經脈這個鐵路網上的大站,是一些關鍵的點,穴位屬於氣血比較充足的地方,所以中醫扎針一定要扎在穴位點上才最有效。
中醫里還有句話,叫「錯穴不錯經」,治病之時,一定要扎在經脈上,能扎在穴位(金婆婆:因為太窄約1毫米)上當然最好,功效會最大;但如果扎錯了的話,只要扎在這條經脈上,也能起到疏通的作用。
在扎針時還有個問題,有些經絡分為兩個層面:里支和浮支。浮支是在體表,比如肺經,尤其手指上的【少商穴】,屬於很明顯的浮支穴位。里支一般不可針刺,只可以通過鍛煉的方法來活動它,這也是鍛煉為什麼重要的原因,中國古代的鍛煉方法比如太極拳、易筋經之類都是因循著人的里支這一規律來編排的,只有那裡面的一些動作才可以打開人身上的孔穴,比如易筋經里的「倒拽九牛尾」可以開【膏肓穴】。
3.五臟層面的治療
經脈里還有些繼續往裡走,走到五臟里,這些地方最好就採取按摩的方法。比如【中府】、【雲門】這些在胸上的穴位,扎針就比較危險,中醫有「胸臟之間,不可以妄針」的說法,就是這里是不可以隨便扎針的,像這樣的地方最好採取按摩、按揉的方法,同樣能達到針灸的效果。
還有一些臟腑的疾病最好用中葯來醫治。在中醫的傳統文化當中,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分為兩本,分別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是最早按照「辨證論治」來治病的醫術。比如,病在表層的太陽經層面,就可用到【桂枝湯】或者【麻黃湯】。
4.厥陰層面的治療
如果病再深入,到了厥陰這個最里層,就會用到【當歸四逆湯】、【烏梅丸】等葯,按照症狀不同進行分類,有個很核心的原則,如果是臟腑受邪,就一定要採取用葯的方法來解決。
奇經八脈得病是重症。本書中多次提過,沒有一味葯可以入奇經八脈,所以奇經八脈得病,要麼用葯從肝腎去治,要麼用葯從肝肺調理氣機上去治。
對於再重的病,如督脈病中的強直性脊柱炎,一方面可以用葯從肝腎上治,另一方面可以用傳統醫學上很重要的方法灸法來治,就是用艾草燒灼的方法來治。這是用了艾草的通竄力強的特性,從而能夠把奇經八脈或者是十二正經疏通開。
對人體來講,有幾個很關鍵的穴位點,曲黎敏教授給作了一個梳理。
頭上的【百會穴】很重要,還有【睛明穴】,它是膀胱經的起始點。
肩背上的重要穴位是【缺盆穴】,五臟六腑的通路都要通過缺盆來體現。所以摁揉缺盆對人體是非常有好處的。
Ⅸ 中醫怎麼看病
中醫看病,主要是通過望、聞、問、切,來收集病人的資料,然後綜合判斷分析、辨明證型,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處方用葯。其中的望就是看病人的神態、面色,其中的聞包括聽聲音、聞氣味兩個方面,問就是通過詢問患者的一些最痛苦的症狀來綜合判斷,切就是指號脈,根據脈象的浮、沉、遲、數、大、小、緩、急、滑、澀來綜合判斷疾病的性質。比如一個氣虛的病人,從其神態上來講是萎靡不振的,面色萎黃或者是蒼白的,詢問患者症狀時,其表述也是有氣無力的,甚至不願意說話。
Ⅹ 中醫診治疾病的方法有哪些
●引發疾病的原因中華傳統醫學把引發疾病的原因歸結於「正氣」和「邪氣」相爭的結果。「正氣」是指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和抵抗疾病入侵的能力,「邪氣」就是指引發疾病的所有因素(包括病毒和細菌),而這些因素又分為內因和外因兩方面。
(1)外因人體感染外部疾病的原因即外感「六淫」,自然界的「寒、暑、風、燥、濕、火」中醫稱作「六氣」,「六氣」正常則對人的健康有利,「六氣」失常,如嚴寒、高溫酷暑、狂風、暴雨、潮濕等則對人的健康有害,成為人類患病的外部因素。失常的「六氣」就是「六淫」,外感「六淫」即是指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成為致病因素。
(2)內因內因是指人的精神情緒發生變化,或者因為飲食、勞倦、縱欲等主觀因素引發的疾病,即「內傷七情」,包括「喜、怒、驚、恐、憂、思,悲」七種情態。
人體的抗病能力和治病的因素是一個動態平衡,人體「正氣」旺盛,抗病能力就強,則不宜患病;反之,「正氣」虛衰,「七情」均可成為致病的因素,如過喜、過悲、暴飲暴食、飲食不節、房事過度、驚恐過度等,都可成為致病的誘因。
●四診傳統中醫診斷疾病主要靠望、聞、問、切四種方法,要正確診斷疾病,必須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做出正確的診斷。現代醫學的檢驗手段,如儀器檢查、化驗等也是現代中醫的診斷方法之一。
(1)望診望診是指對病人的觀察,包括精、氣、神、舌苔、舌質,以了解病人的病性、病變部位、正邪消長的情況。如病人面色蒼白、目光暗淡、精神萎靡、反應遲鈍、言語沒有力,表明病人正氣已傷,病情較重。病人目光有神、精神正常、則正氣未傷,病情不重。舌苔白者多屬虛寒症,舌苔黃者多屬熱症,面色赤紅者多屬實症,面色蒼白者多屬寒症。
(2)問診問診是指對病人及其家屬的詢問,了解發病時間、過程、既往病史情況。問詢的內容包括飲食、寒熱、大小便、睡眠起居,女性月經、白帶情況,家庭病史等。
(3)聞診聞診是指聽病人的語聲、呼吸來了解病情的方法,如語聲高亢有力為實證,語聲低微細弱為虛症,氣促痰喘為實症、熱症。
(4)切診切診是用食指、中指、沒有名指三個手指放在病人的手腕橈動脈搏動處,通過不同手指下的脈搏波動變化診斷疾病的方法。通過切脈可了解疾病的表裡、虛實、寒熱、盛衰。正常脈象搏動適中,緩和有力,脈搏整齊有節奏,一次呼吸之間搏動4、5次。而出現不同的異常脈象則表明發生了不同的疾病。
●八綱八綱是用「表、里、虛、實、陰、陽、寒、熱」八個字做提綱,分析臨床症狀表現並進行診斷的方法。通過四診了解的症狀和體征,運用八綱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判斷。
(1)表裡表裡是用而言明疾病所在部位的相對深淺的,如病在皮膚、肌肉、經絡,則是病在表面;病在臟腑器官,則是病在里;病在經脈,則是病在里;病在絡脈,則是病在表。
凡外感「六淫」,出現頭痛、鼻塞、四肢關節酸痛、發汗、發冷、發燒等外感症狀均屬表症。要用解表法治療。
表症未能及時治療則可能轉化為里症,表現為病邪由體表沿經絡向體內傳入,使臟腑受到侵害,如感冒發燒引發肺炎。
(2)虛實虛實是指正氣與邪氣的盛衰強弱而言。虛症是指機體的所有生理功能低下所致的一些徵候,多系所有慢性病之後、久病之軀表現出來的症狀,如面色蒼白、精神萎靡、乏力體倦、心悸氣短、自汗盜汗、腹痛喜按、沒有舌苔、脈細沒有力等症侯,年老體弱者多表現為虛症。虛症宜用補法治療。
實症是指病邪過盛所引發的徵候。因為邪氣入侵,正邪相爭,表現出如高燒、興奮、面紅耳赤、聲音高亢、腹痛拒按、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脈博宏大有力、舌苔厚等症狀。同時還有嘔吐、傷食、水腫、瘀血等病邪過盛的表現。青壯年人、新患病者多屬實症。實症宜用泄法治之。
(3)寒熱寒熱是指病因和徵候的性質。因為機體的機能過度低下或外感寒邪引起的徵候屬寒症,宜用溫法治之,如畏寒怕冷,口渴喜飲,四肢發涼,面色蒼白,小便清淡,大便稀溏,苔白質淡,脈搏沉遲。熱症是因為機體抵禦外邪侵入時功能過度亢進所表現出來的徵候,如面色潮紅,身熱喜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宏大有力,搏動加快。熱症宜用清熱法治之。
(4)陰陽陰陽是八綱的總綱,在臨床治療中,首先要分清陰陽,表、實、熱屬陽;里、虛、寒屬陰。面色暗淡,身體倦怠,語音低微沒有力,四肢發冷,氣短少言,舌淡,脈沉細者屬陰症,宜選調補氣血的穴位以補法進行按摩。而精神亢奮,多言躁動,身熱氣粗,舌苔黃,脈宏大者屬陽症,以選退熱、清火、安神的穴位以泄法進行按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