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古代有哪些方法來計時

古代有哪些方法來計時

發布時間:2024-03-24 18:46:21

① 中國古代四大計時方法

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日晷:「日晷」是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在晷面上用地支表示十二個時辰,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但是這種方法在陰天或夜晚就不太方便了。

2、水運儀象台:宋代蘇頌製造了水運儀象台,水運儀象台的計時機械部分可以按時刻使木偶出來擊鼓報刻,搖鈴報時,示牌報告十二個時辰等。

3、刻漏:又稱漏刻、漏壺,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泄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泄,格叉和關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受水型是水從漏壺以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

4、大明燈漏:元代的郭守敬製成大明燈漏,利用水力驅動,通過齒輪系及相當復雜的凸輪機構帶動木偶進行「一刻鳴鍾、二刻鼓、三鉦、四鐃」的自動報時。



日晷和刻漏是古代最常用的計時方法,除了上面幾種,民間還廣泛使用香漏、香篆、田漏、沙漏、蠟燭鍾等方法進行計時,只是精確度就沒有那麼好了。

② 我國古代有哪些計時方法

除了燃香計時之外,古人還用日晷、漏壺等方法來計時。日晷就是在一個圓盤上,沿盤周分別劃出十二時辰和九十六刻度,依照太陽照射盤中時針產生的陰影所在位置來確定時刻。從周代起,古人已經使用了漏壺計時器。儀器上面是一個漏水壺,下置盛水箱,插著竹箭,箭桿上刻有時辰刻度。漏壺中的水定量均勻地向下滴漏,水箱中水位逐漸升高,箭桿上就顯示出一定刻度。後世多用銅制,故習慣稱「銅壺滴漏」。漢代以後,中國計時器不斷發展。隋代已有鍾車、漏車、鼓車,都是可以移動的報時器。唐代製作了水力推動的「水運渾天銅儀」,其中包括計時器,每刻有一木人自動擊鼓,每時辰有一木人自動敲鍾。宋以後的計時儀器越來越精巧,元代科學家郭守敬所制「大明殿燈漏」,更為復雜,自動化程度更高。明末清初,西方以發條為動力的機械鍾表製造法傳入中國。

③ 古代計時方法有哪些

1、地支計時法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時」字表示。即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每一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子時就相當於現在的23點至1點,依此類推。

2、十二時段計時法

即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灶腔每個時段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各時段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呋、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夜半相當於子時,就是23點至1點,以此類推。

3、更點計時法

這種計時法出現較晚,專用於夜間計時。古人把一夜分為五個時辰,一個時辰即一更,一更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一更是晚上7點至9點,二更是9點至11點……以此類推。三更半夜租辯辯就是由此而來。古時為計時准確的需要,又把每一「更」劃分為五個「點」。

4、漏刻

漏刻,是指漏壺和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組合成的計時工具,不僅古代中國在使用,而且古埃及、古巴比倫等文明古國都使用過。漏刻的發明年代已不可考,據弊缺史書記載,西周時就已經出現了漏刻。

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數據來計算時間的工具,也可參考今天的沙漏。相比起強烈依靠太陽的日晷等工具,漏刻的限制更少,故而應用更為廣泛。

5、鍾表

古巴比倫人很早便發明了水鍾,東漢時張衡製造漏水轉渾天儀,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計時漏壺聯結起來,漏壺滴水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一天剛好轉一周,這是最早出現的機械鍾。

北宋時蘇頌和韓公廉等創制水運儀象台,已運用了擒縱機構。故而我國古代是有機械鍾的計時存在的,只是不夠常用而已。

閱讀全文

與古代有哪些方法來計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標桿企業調研有哪些方法 瀏覽:666
生命之旅運用了哪些閱讀方法 瀏覽:130
燕窩保養方法視頻 瀏覽:991
管理學幾大方法論有哪些 瀏覽:96
手機噴砂處理方法 瀏覽:857
治療氣管炎的方法 瀏覽:90
級別大小的計算方法 瀏覽:571
生物學研究方法都有什麼方法 瀏覽:745
飛利浦鼻毛器使用方法 瀏覽:977
經常出汗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821
防止手機信息走漏的方法 瀏覽:982
快速去傷疤的方法 瀏覽:77
蘋果7音效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4
二匯流排如何查線方法 瀏覽:623
滴滴基礎訓練方法 瀏覽:796
微星電腦bios設置u盤啟動方法 瀏覽:469
中葯風濕病最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438
如何用創新性方法 瀏覽:266
雀巢膠囊咖啡使用方法 瀏覽:376
快速瘦大腿的方法運動 瀏覽: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