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快速准確地作答說明方法的作用 課堂實錄
語文閱讀題方法歸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❷ 用恰當的說明方法介紹居民
、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台區的盧溝橋.
2、萬千事物無一具有兩面性.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正如人生之路上的「絆腳石」一樣,總是阻擋著你的去路.然而,眾多的「絆腳石」聚在一起時,便成了人生路上的鋪路石了,奠定走向未來的道路.
3、彎道就是機會,懂得把握機會,把握彎道的人,終將會超越那些不懂得把握機會的人.十七和十八世紀,隨著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環游世界,蒸汽機的燃起,引起了人類世界的大變革、大轉折時期,從經濟生產方式到政治制度再到社會文化思想,都出現了重大的拐彎轉向.
4、陶淵明的一生選擇的是站立.雖然自己的生活窮困潦倒,但為了避開官場的污濁,他不為五斗米折腰,選擇了歸隱田園.於是,便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由和「晨興理荒廢,帶月荷鋤歸」的閑適.
5、蘇武的一生同樣選擇的站立.面對匈奴的威逼、利誘,他沒有選擇投降.他被流放到北海,寒冷惡劣的環境中的他不可能沒有痛苦,但他從未改變自己的漢朝的忠貞,於是,十幾年後,大漢的丹青上書寫下了民族不屈的堅貞氣節.
6、思考與實踐化為一體,你將成為卓越的傳奇.秦國的商鞅日夜思考得出一條使秦國富強的改革之道,並在秦國付諸實踐,他締造了一個時代,民國孫中山日夜思考如何拯救危在旦夕的中國,並在實踐出創立了中華民國,他締造了一個時代,共產黨人毛澤東在延安洞里思考,並在實踐出建立了一個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他締造了一個時代.
7、思考是實踐的源泉,不會思考的人,只會是四處碰壁的莽夫.還記得《傷仲永》中那個可憐的神童嗎?幾歲時會得幾首小詩,被同鄉人視為天才,於是他便被自己的父母利用為賺錢的工具.從此他停止了對真理的思考,只是每日重復著自己的雕蟲小技,最終只能閔為眾人矣「.還有那烏江自刎的楚霸王,雖然他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非同尋常的能力,但是他不會思考,縱使他能讓敵將嚇得後退三步,他也只是一介匹夫,被後人嘆息!善於思考,才能有諸葛亮「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的傳奇,才有呂蒙「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佳話,才有牛頓「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就.
8、司馬遷的一生選擇的是站立.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受宮刑,受到這種侮辱.他並沒有選擇自盡民,而是在獄中專心寫作,於是,便有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9、世界著名音樂家貝多芬雖然耳聾了,但是他的心並沒有因耳朵的變化而變化.他知道自己必須堅強地活下去,不能被艱難所嚇倒.於是,他用心去感受音樂,用心去傾聽音樂,《命運交響曲》終於在磨難中誕生.是呀,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去戰勝挫折.
10、身體是實踐的施行者,靈魂是思考的場所.身體與靈魂是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實踐與思考同樣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他們就如那(撐起人字的)一撇一捺,一個也不能少.
❸ 如何運用說明方法
採用恰當的說明方法能把事物說得更清楚明白,便於讀者理解。恰當地運用說明方法,是衡量說明文寫作水平的重要標志。比如要說明沙漠地區的日照時間長,說「那裡日照時間長,一年達到3000小時,而長江流域只有1500小時,華北地區也不過2500小時。」通過列數據、作比較,就能形象地突出了沙漠地區日照時間長的特點。再如,要說明水不是白色的,就可以拿水同豆漿比較一下。水同豆漿一比較,白色的是豆漿而不是水。水,什麼顏色都沒有。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等。寫作中應根據要求靈活地選用。
❹ 如何學習說明文中的說明方法
內容:
說明的方法:為了把事物特徵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釋明白,就要使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如下9種。
1.舉例子: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有時光從道理上講,人們不太理解,這就需要舉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如(中國石拱橋)把古代的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對我國建設石拱橋歷史的悠久、成就的傑出作了說明。
2.分類別:要說明事物的特徵或事理,從單方面往往不容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方面的異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標准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如《向沙漠進軍》一文將沙漠進攻的方式分成「游擊戰」和「陣地戰」兩類。
3.列數據: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又說服力的依據。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數字說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較:為了把事物或事理說得通俗易懂,有時可以從人們已有的感性知識出發,利用人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較,從而喚起讀者的想像,獲得一個深刻的印象。如《人類的語言》一文將鸚鵡、猩猩的「語言」與「人類的語言」作比較,得出「只有人類才有真正的語言」的結論。
5.下定義: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內容或主要問題,常常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給事物下定義。這是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質的一種方法。如《統籌方法》一文,開頭就給"統籌方法」下了定義:「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下作進程的數學方法」。這個定義既指明了"統籌方法"的本質--數學,也指明了"統籌方法"的應用特點--安排工作進程。這樣,就把統籌方法和其他的數學方法區別開來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在說明文中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們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如《中國石拱橋》中「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讓讀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橋的特點。
7.畫圖表:有些事物的關系抽象而復雜,僅用文字說明還不能使讀者明白,這就需要附上示意圖,或按比例精確繪制圖,如產品設計圖、軍事行動路線圖等。有時,被說明的事物項目較多,也可制定統計表,將有關數字分別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瞭然。如《統籌方法》一文,畫了三幅箭頭圖,配合文字說明.使統籌方法更加具體可信。
8.作詮釋:這是對事物進行解釋的一種說明方法。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即定義的對象與所下定義的外延要相等,並且要從一個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內涵;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內涵就可以了,並且解釋的對象與做出的解釋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詞是能獨立運用的最小語言單位"這個定義,主語與賓語的內涵與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顛倒。即說"能獨立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是詞"也行。而"鈾,是銀白色的金屬",則是詮釋,其內涵與外延都不相等,"鈾"的外延要小於"銀白色的金屬"的外延,因而主語與賓語不能倒過來說,即不能說"銀白色的金屬是鈾"。作詮釋不僅可以用來解釋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來解釋事物或事理的性質、特點、功用和原因等。作詮釋的語言雖不像下定義那樣要求嚴格,但也須簡明、准確、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詮釋的說明方法,這里的"死"指的是魚蝦草木的死,因為死誨鹹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長,所以叫"死海",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徵。
9.摹狀貌:就是通過具體的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徵,有助於把被說明的對象說得更具體、生動。如《中國石拱橋》中"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這樣的說明顯得十分生動、活潑。
❺ 用恰當的說明方法介紹學校的教學樓
1.
朋友,當你走進我們的校園,首先映入你眼簾的就是我們學校漂亮的教學樓。
教學樓共有四層。一樓大廳的樓梯兩邊有兩面大鏡子。大廳東西兩邊的牆上各有一塊黑板,東邊的上面公布著學校每個班級的紀律和衛生量化成績。西邊那塊上面寫著學校每周工作安排,好人好事通報。位於樓梯邊兩側的房間是老師的辦公室。一、二、三樓分別是一至六年級的教室。四樓是會議室。每個教室里都擺著整齊的桌凳,同學們用自己的雙手把教室打扮的漂漂亮亮。教室門前的走廊里掛著許多世界著名科學家的畫像,有牛頓、愛迪生、愛因斯坦……等。每幅畫像下面都有科學家的名言。教學樓里還有閱覽室、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微機室等。
每天早晨,教學樓內都傳來陣陣的讀書聲,寬敞明亮的教室,舒適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我們應珍惜這一切,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培養我們的學校和老師。
❻ 說明文該如何教
一、說明對象:即主要說明內容,往往出現在 A.標題目 B. 開篇 C. 結尾
*二、說明文的結構
1、說明文的結構有:總分式、並列式、遞進式、對照式(結構包括段落)。
2、把握結構的意義。
三、說明的順序
1、時間順序:有明確時間詞。
2、空間順序:上---下,左---右,前---後,一般適用於參觀游覽類或介紹事物類說明文。
3、邏輯順序:現象---本質,主---次,遠---近,簡單---復雜,原因---結果。
四、說明的方法
1、說明的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列圖表等。
2、明白各種方法的作用。
舉例子:這里使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體說明了……
作比較:這里拿…和…作比較,突出(具體)說明了……
列數字:這里使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准確說明了……
例:1 「……湖內有大小港岔200餘條,半島50多個,回水長10公里。」(列數字)
2 「……即使人類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各種高科技也會得到發展,但發展速度要比現在慢很多。」(作比較)
3 「……例如研究人類暴露在強輻射條件下的後果,尋找避免輻射對宇航員的血液造成危害的方法,使人們找到了治療白血病、貧血等血 液疾病的手段。」(舉例子)
五、說明文的語言答題步驟
1 能否刪(能否換)
2 解釋詞意
3 代入文本理解
4 刪去後的影響
5 總結(體現說明文語言准確性,科學性等)
【一些答題技巧的補充】
說明文的說明對象就是你要說明的事物。
如何找准說明對象:
1、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示說明的對象。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說明文往往運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物和特徵。
*指代
1 先找指代在原文中的位置。
2 看前後文,並判斷指代的具體內容。
註:指代在原文中有具體內容的,一定要抄全!
1. 主要說明方法只寫一種
2. 尋找說明方法的作用:
說明對象後緊跟說明方法,給說明方法向前找說明對象
3. 能否換:
A.可否換
B. 每一段內容
C. 段落之間的關系
D.交換後的後果
E. 總結
4. 不是列數字的數字:
A.年代,時間
B. 專有名詞
C. 不是為了說明對象特點的數字
5. 說明文:說明對象+說明方法
6. 總起句:說明對象+本段中心
段落層次(總分總)——句子關系(標點)
截取重點,句式相當,句子通順
7. 總分關系
A.問題在總,主答案在分述部分
B. 找到文本依據,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C. 結合上下文,尋找文本提示
A.關注提示語
B.方面,高度提煉,概括
9. 句子的更換
A.能否
B. 前後文關系
C. 內容
D.總結語言准確性
10. 字詞更換
A.解釋字詞
B. 尋找文本依據(具體)
C. 說明問題(表明)
D.總結(語言)
11. 說明文(說明對象+說明方法)
A.緊挨著劃線句的前一句話
B. (如A情況不對)去找劃線句所在小結中心句(總起,總結句)
C. 如果A.B.兩種情況不對,那麼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對象+特徵
12. 第一段作用:
1) 引出說明對象,內容
2) 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❼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說明文教學實錄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花紅的原因;了解事理說明文的基本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默讀、精讀,了解文章內容,師生共同討論說明文的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自然,熱愛自然,激發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從多角度說明事理的方法作為以及品味文章准確、
嚴密的說明語言。
教學難點:深入理解課文的邏輯順序
,進一步理清行文思路
2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多媒體課件《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插曲及有關花朵的圖片。
)
同學們,當你盡情享受這大自然賜給你的絢麗、芬芳時,
你可曾想過:這些花為什麼這
樣紅呢?今天我們學習一篇介紹有關花的科學知識的說明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
。
(
板書課題及作者。
)
二、整體感知
1
、介紹作者(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
賈祖璋,浙江省海寧縣人,我國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
。他的科學小品,內容充實,構
思精巧,語言簡潔洗練,文筆清新朴實。本文最早發表於
1979
年《光明日報》副刊上,曾
獲得新長征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創作獎一等獎。
2
、積累字詞(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萎
w
ě
i
謝
灼
zhu
ó傷
分泌
m
ì
花卉
hu
ì
虞
y
ú美人
粉蕊
ru
ǐ
花萼è
蜜腺
xi
à
n
褪
tu
ì色
萬紫千紅:這里形容花的顏色豐富。
萎謝:
(花草)乾枯凋謝。
灼傷:火燒傷。這里指被強烈的陽光曬傷。
爛漫:顏色鮮明而美麗。
3
、復習與本課有關的重點說明文知識
4
、自主學習,朗讀課文
(
1
)速讀課文,初步感知全文。
(速讀課文後,要求每生書面想出我知道文章大致說明
了……)
(
2
)細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小組合作交流)
問題
1
文章題目原是一句歌詞,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
用來做題目有哪些好處
?
問題
2
劃分文章段落,理清結構。
(讓學生在文中畫出關鍵句,朗讀關鍵句,品讀關鍵句,能
很快畫出結構圖……理清了文章思路)
問題
3
第
26
自然段、
第
7lO
自然段分別採用了什麼樣的說明順序
?
是從哪幾方面說明花兒為什
么這樣紅的
?
三、合作學習
1
.先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疑難問題。
2
.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反饋交流
1
.
文章題目原是一句歌詞,用了什麼修辭
?
用來做題目有哪些好處
?
明確:
(
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抓住人們所熟知的花的特徵提
出問題,有助於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設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體部分從
六個方面說明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原因,
每一方面都用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開頭,
使文章脈絡
分明,節奏明快,增添了藝術情趣。
)
2
.劃分文章部分,理清結構。
(討論後課件打出
)
明確:
(
按設疑解釋總結的方式安排材料。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
(
第
l
段
)
:提出說明中心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第二部分
(
第
2
一
10
段
)
:從不同角度說明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第三部分
(
第
1l
段
)
:概括花紅的原因,總結全文。
)
3
.
第
26
自然段、
第
7
一
lO
自然段分別採用了什麼樣的說明順序
?
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
?
明確:
(
所謂事理說明文,就是以說明事物的本質特點,分析事物的因果關系,揭示出
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文章。這類說明文,主要是闡釋所要說的理,而要闡釋這個理,就要
安排好釋理的順序,
按事物的內在聯系和因果關系,
以邏輯順序行文就成了事理說明文的一
大特點。
)
(
第
26
自然段採用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從物質基礎、物理學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說
明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這是內因。
)
(
第
7
~
lO
自然段採用時間順序,從進化觀點、自然選擇、人工選擇等角度說明花兒為
什麼這樣紅。這是外因。
)
五、梳理鞏固
學生討論沒解決的問題,並談談收獲。
(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於一個方面,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就應給予肯定。
)
第二課時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原因,
作者從花兒紅這樣司空見慣的現
象挖掘出了深奧有趣的科學道理,
並從不同的角度將抽象的科學知識闡釋得具體而明晰,
這
些都取決於哪些方面呢?(學生思考上節課的內容)
二、自主學習,品味探究
1
、對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起決定作用的是什麼?它是怎樣引起變化的?
2
、為什麼說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要歸功於人工選擇?
3
、本文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舉例說明?
4
、課文第
4
段哪些詞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准確、簡明、平實的特點?為什麼?
三、
反饋交流
1
、對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起決定作用的是什麼?它是怎樣引起變化的?
明確:
花朵呈現紅色起決定作用的是酸性花青素這一物質基礎,
第
2
段從正面加以說明,
第
34
段,以橙色、黃色的花只含胡蘿卜素,白花不含色素為例,從側面說明花朵呈現紅色
必須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是對第
2
段的補充。
2
、為什麼說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要歸功於人工選擇?
(學生精讀第
10
段,在文中圈點批註,然後互相討論,推選代表匯報)
明確:
花兒的進化離不開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
而人工選擇在加速花色變化進程中起著
重要作用。大自然的功勞是偉大的,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力更是巨大的。
3
、從結構圖上看,本文內容非常的復雜,這是一個深奧的涉及生物、物理、化學多學
科的課題,
作者卻寫的通俗易懂,
這得益於綜合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
你想不想知道本文所
用的說明方法呢?下面我們來品味課文,找出本文所用的說明方法。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理的寫法。
)
(
1
)
、
從總體上看,運用了分類別的方法,
把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原因分成六個方面分
別說明。
(
2
)
、在具體說明中,多處運用了舉例說明。
如列舉菊花、
添色木芙蓉的例子說明有些白花變色的原因,
先舉菊花萎謝之前微呈紅色
的例子說明少量花青素的存在,
後舉添色木芙蓉花色一日三變愈開愈美麗的典型例子,
說明
細胞液里花青素含量逐漸變化所起的作用,選例精當,具有趣味性、知識性,
通俗而確切地
說明了道理。
又如說明人工選擇對植物的影響比自然選擇更顯著,
列舉國內人工栽培牡丹新品種和國
外人工培育大麗花、虞美人的例子,精當有趣,既使讀者開拓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又生動
而透
徹地說明了花兒這樣紅歸功於人工選擇的道理。
(
3
)
、本文又多
處運用了比較說明。
如,
將花青素在酸性的細胞液中呈現紅色,
與花青素在鹼性或中性的細胞液中呈現藍色
或紫色相對照,
說明花朵呈現紅色源於自身的物質基礎花青素;
將酸性的花青素把紅色的長
光波反射出來,
與中性或酸性的花青素以及胡蘿卜素反射出其他顏色的光波相對照,
說明花
朵呈現各種顏色的物理學原理;
將紅花在陽光強烈的地方生長反射熱效應大的長光波,
以保
護自身不致引起灼傷,
與藍花在陽光弱的地方生長反射熱效應小的短光波、
吸收熱效應大的
長光波,
以利於它的生理作用相對照,
說明花兒這樣紅的生理需要方面的原因;
將自然選擇
與人工選擇相對照,說明人工選擇在培育新的花色品種方面所顯示的優越性。
(
4
)
、更多的情況下,各種說明方法是合在一起、綜合運用的。
比如:
例如牡丹,由自然選擇費了億萬年造成野生原種,
花是單瓣的,
花色也只有粉紅
的一種。經過人工栽培,僅就北宋中葉(
11
世紀)那一個時期來說吧,幾十年功夫,就由
單瓣創造出多葉、千葉(重瓣)
、樓子(花心突起)
、並蒂等各種不同的姿態;由粉紅創造出
深紅、肉紅、紫色、墨紫、黃色、白色等各種不同的美麗色彩。
這句話綜合運用了三中說明方法:
通過舉例子,
形象說明了人工選擇的作用;
通過野生
原種的單瓣花與人工栽培後的不同品種的比較,
通過列舉數字,
印證了上文提到的自然選擇
進程緩慢,人工選擇大大加快了它的進程,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顯著成果。
4
、本文語言准確嚴密,你能從文中試舉幾例來分析嗎
?
(
採用教師點撥,學生自主研究與小組探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分析,只要學生能分析一
點即可。
)
示例:
如有些白花,
例如菊花,
萎謝之前微呈紅色,
表示它這時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
變色的一個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
早晨初開的時候是白色,
中午變成淡紅色,
下午變成深
紅色,一日三變,愈開愈美麗。一般的花,大都初開時濃艷,後來漸漸褪色。
(本段說明白花細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變化會引起花色由白變紅)
有些限制白花,
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會引起花色的變色;
特殊修飾例子,
表示添色木
芙蓉是極個別的;一般修飾花,表示特殊情況除外。
萎謝之前早晨初開的時候中午下午初開時都是在時間上作了限制;
少量的是數量上的限
制;
微淡深漸漸是對程度的限制。
這些修飾和限制性詞語的使用,
准確而嚴密地說明了事理。
又如:文中在說明事物的特點時,多處恰當地運用了近義詞。
(這一點比較難,不要難為學生,教師可以直接總結出特點,
然後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
相關詞語體會用法。
)
講花的初開用濃艷,形容色澤的深度;講人對花紅的感覺用鮮艷」
,
形容色澤的亮度;
說明花瓣由綠色開始逐漸進化而出現的黃色、
白色或其他顏色用比較顯眼,
修飾進化途程中
最成功的紅色的花則用最耀眼,等等。
四、板書設計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賈祖璋
精巧的擬題
間隔反復式的分類說明
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
總分總式渾然一體的結構
❽ 說明方法的運用及意思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如:
一般人總以為,年齡稍大,記憶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實不然,請看實驗結果:國際語言學會曾對9至18歲的青年與35歲以上的成年人學習世界語作過一個比較,發現前者就不如後者的記憶力好。這是因為成年人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廣泛的聯系。這種聯系,心理學上稱為「聯想」。人的記憶就是以聯想為基礎的,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建立聯想,記憶力就會相應提高。馬克思五十多歲時開始學俄文,六個月後,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閱讀著名詩人與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謝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這是由於語言知識豐富,能夠通曉很多現代和古代的語言的緣故。
這段文章要說明的是:年齡稍大,記憶力不一定就差。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先提供了實驗結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為止,未嘗不可,但不夠具體,也缺乏說服力,於是,又舉出了一個實例:馬克思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只用六個月時間便精通了俄語。這樣一來,內容具體了,說服力增強了。
說明文中的舉事例的說明方法和議論文中的例證法,都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區別。議論文中的事例,是用來證明觀點的,說明文的事例,是用來介紹知識的。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准,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個標准,以免產生重疊交叉的現象。例如:「圖書館的藏書有中國的、古典的、外國的、科技的、文學的、現代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這里用了不只一個標准,所以表達不清。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圖書館的藏書,按國別分,有中國的、外國的;按時代分,有古典的、現代的;按性質分,有科技的、文學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
這樣,每次分類只用一個標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也屬於分類別。
注意,運用分類別方法,所列舉的種類不能有遺漏。
(3)列數據。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4)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5)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①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
②肥料是能供給養分使植物生長的物質。
③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
④工程技術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它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來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的學問。
無論從什麼角度考慮,無論採用什麼方式,只要是下定義,就必須揭示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的定義才是科學的。比如,有人說:「人是兩足直立的動物。」這個定義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沒能揭示事物的本質。「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才是科學的定義,因為它揭示了人的本質。
(7)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例如,「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句話,改成「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是人」,意思不變。「雪是在雲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為「雲中形成的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定義說明,後一句是詮釋說明。
(8)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9)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10)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很少,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❾ 說明方法的運用,和有哪些說明方法 分開說:舉例子.列數字..等等
說明方法 為了把事物特徵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述明白,必須選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下定義、打比方、作比較、作詮釋、畫圖表、摹狀貌等. 舉例子:就是在同類事物、現象中,舉出有代表性的具體實例來說明這類事物或現象的說明方法. 分類別:就是按一定標准,把要說明的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後依類說明的說明方法. 列數據:就是通過列舉數字說明事物特徵的方法. 下定義:就是運用簡潔、准確、周密的語言,揭示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本質屬性的說明方法. 打比方:就是借用他物來說明事物特徵的方法,也叫比喻的說明方法.它能把復雜、抽象的事物說明得深入淺出,具體生動. 作比較:就是在同別的事物的比較中,顯示說明對象的本質特徵的說明方法. 作詮釋:就是採用通俗的介紹或解說事理特點的說明方法. 畫圖表:就是借用畫圖列表來說明事物特徵的方法,具體形象,易於理解. 摹狀貌: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具體描繪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
❿ 如何分析說明文的說明方法教學設計
作文還要抄啊,我教你寫吧。
設計新穎別致的標題吸引讀者
文題是文章的窗口,是概括文章內容的言簡意賅的語句。讀者讀一篇文章,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題目。好的題目,如人的眼睛,能傳情顯神,讓讀者「一見鍾情」,過目難忘。所以,同學們在作文時,如非命題作文,可首先給文章構思一個具有吸引力、沖擊力,讓讀者見之即驚又喜,不肯舍棄下文的標題。如美國作家舒爾伯格的小說《我的精彩糟糕詩作》;還有學生在寫作中用過的題目《高貴的施捨》等,都能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且使文章增添了無限光彩。
首先,巧用修辭手法添魅力。因為修辭是一項富於實效性的語言表達方式,用得好,可以達到化抽象為具體的效果。如一位同學在《關心》一文中是這樣寫地球的:「在遠古時代,地球就像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子,綠蔭如蓋的大地,是她美麗的肌膚……」讀這樣的文章就像在欣賞一幅美麗的圖畫。
其次,善用名言警句。如果我們在寫作時恰當地運用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畫龍點睛之效。
選擇具有時代精神的語言。如一些反映時代發展的詞語——「克隆」、「基因」、「網際網路」、「情商」等。如果在有些作文中運用這些語言,文章的時代感也會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