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閱讀方法如何在課文中教學中落實

閱讀方法如何在課文中教學中落實

發布時間:2025-09-25 00:32:46

『壹』 小學語文中年級階段如何落實閱讀教學

摘 要:閱讀對於學生來說是認識世界的手段之一,也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方式之一。而小學時期,正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時刻,這個時期的學生相對來說還沒有一個良好的閱讀能力,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多做引導,讓學生建立良好的語文素養。那麼,在實際操作中,作為教師要如何讓閱讀教學更有效果,還需要多做探討。接下來,本文將以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為例,分析如何在教學中讓閱讀教學更有效果。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有效閱讀;語文教學
一、 引言
閱讀一直是語文教育中最為主張的一件事情。甚至有人提到,學語文,其實就是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閱讀是語言學習的前提,不喜歡閱讀的孩子學不好語文。語文考試考的是孩子的語感和作文能力,大量閱讀的孩子語感強,寫出的作文也更優秀。因此,現在的人們對於語文閱讀的教學也越來越重視,但由於種種現實因素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中關於閱讀教學的部分現在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二、 小學高年級實施有效閱讀的重要性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關於學生語文方面的教學也有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把控學習的質量,還要讓學生有一個全面的提升。在這種新的教學要求下,閱讀教學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培養學生認識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小學時期作為學生認識世界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時期,從這個階段就開始進行閱讀教學,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養成更好的閱讀習慣,這對於學生之後的學習都非常有幫助的,因為有效的閱讀能拓寬了孩子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知識,使他們具備較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識能力,當新的學習內容呈現在面前時,他們就會比別的孩子學得好,學得快,這種幫助不只針對語文學習,其他課程也同樣適用。而且閱讀對培養學生對外界的感知等都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途徑,而作為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大量的有效閱讀對於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是有幫助的。
三、 小學高年級實施有效閱讀的現存問題
(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較差
在小學時期,學生相對來說在學習上還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概念,因此,他們在學習時更多是依靠自己的興趣來的,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隨著智能手機電腦的普及,現在即便是小學生也已經擁有這些設備了,他們在課余時間,比起閱讀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這些電子設備上,以至於自主去閱讀的學生越來越少。而且因為這些電子設備的使用,很容易讓學生的自控能力降低,導致學生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這對於小學高年級階段實施有效閱讀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師的閱讀指導工作不到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有效閱讀除了學生自身的問題之外,教師也在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一般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都會讓學生做提前預習,但卻很少有教師告訴學生要怎麼預習,導致最後的預習效果差強人意。而且就算有教師會在學生預習前做指導,指導的也都是一些很表面的東西,生字詞等,或者讓學生讀幾遍課文,找些相關資料這些,這些基礎的指導,只會讓學生自主閱讀停留在這些層面,並沒有經過自己深入的思考,以至於最後語文閱讀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學習效率自然就很難提高了。除此之外,很多教師在學生進行預習之後,並沒有及時地做檢查,而將這個工作丟給家長,最後的結果就是家長不重視,教師不檢查,學生覺得沒有人督促,就直接忽略這個環節。而且教師沒有檢查就無法發現問題,也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那在教學中自然也不能有針對地進行教學,以至於閱讀的效果不甚理想。

『貳』 如何將小學生閱讀教學落實到實處

近年來,我國各地的語文教師教學思想空前活躍,教學方法也層出不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出現了生動活潑的局面。但我認為,閱讀教學的改革仍然存在三大缺陷:一是教學的目標比較寬泛,各學段之間缺乏一個突出重點、自然銜接、可供檢測的目標序列;二是教學的過程基本上是按照教師的預設進行,不能根據學生在知識、情感和心理上不斷生成的需要靈活調控;三是教學的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熱鬧,不能根據教學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求真務實,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本文想對如何提高小學閱讀課的效率提出兩點建議,供大家參考和批評。
一、培養習慣,明確目標
應該說,《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中對閱讀教學提出了比較明確的要求,在「階段目標」中又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包括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在內的各種文體的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課外閱讀、語言積累及標點符號運用等提出各學段的具體要求。這些要求比較全面,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至關重要,教師必須認真落實。我認為,為了將眾多的目標落到實處,我們必須梳理出一條主線,或者說找到一個「抓手」,以至於好懂好記,便於操作。這個「抓手」必須體現小學語文課的基礎性,體現《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三維目標的綜合性,體現語文學科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一本質特點,在各學段、各年級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上下銜接,便於檢測。
這個「抓手」究竟是什麼呢?許多著名的教育家都進行過探索。
我國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認為,閱讀教學首先要抓住習慣的培養。他說:「閱讀教學之目的,我以為首在養成讀書之良好習慣。教師輔導學生認真誦讀課本,其意乃在使學生漸進於善讀,終於能不待教師之輔導而自臻於通篇明曉。」又說:「所謂閱讀書籍的習慣,並不是什麼難能的事,只是能夠按照讀物性質作適當的處理而已。需要翻查的,能夠翻查;需要參考的,能夠參考;應當條分縷析的,能夠條分縷析;應當縱觀大意的,能夠縱觀大意;義有疏漏的,能夠指得出它的疏漏之處。到此地步,閱讀書籍的習慣也就差不多了。一個人有了這樣的習慣,一輩子讀書,一輩子受用。」
葉老在許多論著中也談到要讓學生形成閱讀的能力和方法,但他認為衡量能力和方法最終形成的標準是習慣的養成。他說:「要知道所謂能力不是一會兒就能夠從無到有的,看看小孩子養成走路跟說話的能力多麻煩。閱讀跟寫作不會比走路跟說話容易,一要得其道,二要經常歷練,歷練到成了習慣,才算有了這種能力。」在談到閱讀方法時他說:「第一,必須講求方法。怎樣閱讀才可以明白通曉,攝其精英,怎樣寫作才可以清楚暢達,表其情意,都得讓學生們心知其故。第二,必須使種種方法成為學生終身以之的習慣。因為閱讀與寫作都是習慣方面的事情,僅僅心知其故,而習慣沒有養成,還是不濟事的。」
葉聖陶先生的論述是很精闢的。我認為在「能力」「方法」和「習慣」三者中似乎將「習慣培養」作為小學閱讀教學的「主線」或「抓手」更為妥當。理由是:第一,小學屬於基礎教育,而兒童期是習慣養成的最佳年齡期。《漢書·賈誼傳》雲:「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應該在小學階段不失時機地讓兒童形成一些使他們終身受用的良好學習習慣。第二,習慣是綜合達成語文教學三維目標的表現,也是進一步達成三維目標的基礎。從心理學看,習慣是經過反復練習逐步養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若受到破壞,會使人產生不愉快感。葉老也說過習慣的養成需要「心知其故」和「經常歷練」,必須以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作為其基礎。良好的習慣是一種愉快的體驗,它的養成必然包含著積極的情感陶冶和態度形成。因此,我認為我們有必要從《語文課程標准》為各學段規定的眾多閱讀教學目標中,梳理出一些最基本的、可供操作的內容來作為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目標,使各個年級的教學環繞三維目標的達成,主線明確,重點突出,上下銜接,便於檢測。應該指出的是,「能力」「方法」和「習慣」並不等同,《語文課程標准》為各學段規定的眾多目標有些並不要求轉化為學生的習慣,只要讓學生「心知其故」和初步訓練就行了。此外,「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習慣」也不完全相同,教學應該在習慣培養的過程中結合著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
我認為小學語文課程的目標,必須力求用規范的術語來描述所要達到的教學結果的明細規格。將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為重點來安排目標的序列是一種有益的嘗試。每一位語文教師如果對課程目標、年級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瞭然於心,便能在教學時剔除枝蔓,突出重點,求真務實,上下銜接。這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
二、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要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習習慣,教師還必須從實際出發:學生已經理解的不教,學生不理解的才教;可教可不教的不教,必須要教的才教。「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現在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開始接受這種理念。但是,如何根據這種理念進行教學過程的改革呢?很多教師並不清楚,因而在實際的教學中仍然是以教案定教學,順教案而導學。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學生預習課文,第二階段是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和感悟課文,第三階段是學生展示學習成果。

閱讀全文

與閱讀方法如何在課文中教學中落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蘭州少兒美術教學方法 瀏覽:69
高中物質檢驗常用的方法 瀏覽:930
山紅花過冬的正確方法 瀏覽:358
最佳方法為 瀏覽:467
好的維修解決方法分享 瀏覽:961
健身房背部力量鍛煉方法 瀏覽:114
海鮮蒸櫃使用方法 瀏覽:962
線槽拉頭安裝方法 瀏覽:568
扁桃體炎主要治療方法 瀏覽:646
微信關閉電腦登錄提示方法 瀏覽:368
論文結構研究方法 瀏覽:168
空調的安裝方法圖解視頻 瀏覽:529
籃球的訓練方法是什麼 瀏覽:855
25乘63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777
施工進度監理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838
閱讀方法如何在課文中教學中落實 瀏覽:421
葛根食用方法哪裡去買 瀏覽:412
煤氣灶油污太多如何用土方法清理 瀏覽:43
圓形座便器墊安裝方法 瀏覽:49
電動車電瓶接法及安裝方法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