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普法的議論文怎麼寫
這個題目太大,首先縮小范圍找切入點,比如寫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問題。
開篇,結合少年犯罪案例(網搜)立論未成年成人的普法教育勢在必行。
中段論據,事實論據比如大量案例,同時分析,加上一點名人名言什麼的。
方法論就從家長、學校、未成年人三個角度來談,寫一些切合實際的方法。比如學校開設法制課程、家長教育等等。
㈡ 【勾話議論方法論】12.歸謬法
在辯論的策略中,歸謬法無疑是一把犀利的武器。它通過假設對方觀點的合理性,然後巧妙地推導出荒謬的結論,以此揭示其內在的矛盾和邏輯漏洞。馬薇薇在綜藝節目中的精彩表現,正是憑借歸謬法的神韻,以反問的方式,將對方的觀點剝繭抽絲,使其觀點在自相矛盾中顯得蒼白無力。
歷史上,許多智者也善用歸謬法。如著名科學家朗寧和思想家赫爾岑,他們憑借機智的歸謬反駁,成功地挑戰了錯誤觀念,讓真理在荒謬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在學術領域,歸謬法更是被廣泛應用於駁論文之中,比如《錢江晚報》的一篇評論,就直指"女德"這一觀點的荒謬,通過深入剖析,揭示了其違背人性和平等原則的本質。
魯迅先生以他獨特的諷刺筆觸,將男女平等問題引入歸謬法的討論,以犀利的視角揭示了社會偏見背後的不公。勾子老師的範文中,歸謬法的應用更是得心應手,通過具體案例,讓讀者深入理解這種反駁手法的威力。
在曹林的評論中,濟源市領導的自罰行為被引為討論焦點。然而,作者質疑這種自罰是否真的代表道德自覺,還是權力濫用的變相形式。自罰如果成為特權的表現,而非對錯誤的真正反思,那麼其道德價值就大打折扣。
當涉及到權力濫用或責任推卸,歸謬法更顯其力量。比如,交通違規、貪污行為或企業違規,沒有人能隨意自我懲罰,這實際上是權力的濫用,而非道德的體現。衛生部、教育部等機構在丑聞面前的自查自糾,雖然表面看是改正錯誤,但實質上是制度對權力的約束,而非個人的道德自覺。
城市管理者應當明白,真正的道德自覺和責任承擔,應該是接受公眾監督和制度性的懲罰,而非僅僅停留在自我責備的層面。歸謬法的運用,不僅在於揭露謬誤,更在於構建嚴謹的論證邏輯,引導公眾思考。在議論文中,"引、議、聯、結"的結構,就是歸謬法得以發揮的最佳舞台。
總之,歸謬法作為駁論的有力工具,其精髓在於邏輯的力量和批判的智慧。學會運用歸謬法,不僅能夠有力地反駁錯誤觀點,也能提升議論文的說服力,推動社會公正和真理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