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護士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護士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22 13:53:45

⑴ 醫護溝通的方法和技巧

1.提高自我

醫務人員的自身素質,技術水平是第一位的。因此,要多學習理論知識,注重實踐操作鍛煉,虛心向經驗豐富的同事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了更好地塑造醫務人員的專業形象,提高醫患間的親和力,要進一步注重個人儀表、審美等綜合能力的培養,言行舉止做到得體大方。另外平時還要學習多學科的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以自己過硬的素質贏得患者的滿意與肯定。

2.營造氛圍

患者對護士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聲稱呼用詞是否得體,會影響到護患交流。交流時護士可根據患者的身份、年齡、職業及文化層次的不同,因人而異的稱呼他們,在維護他們自尊的基礎上,選擇他們喜歡聽的名稱稱呼他們。新入院病人對環境陌生,醫務人員應主動的向患者作自我介紹,用清晰純朴的語言、溫和關懷的語氣。

對性格開朗的患者,可給他們多一點的講話機會,讓其說出自己的意見、觀點和感覺,以得到更完整、全面的資料;對沉默寡言與不願談及疾病和有關的真實情況時,護士應用引導的方法,主動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用討論方式進行引導或重點詢問。

一般患者初到醫院都會感到陌生,容易產生焦慮、恐懼等,此刻患者渴望有人與他主動溝通,了解醫院情況。護士應該抓住這個時機,面帶微笑以真誠、熱情的態度,以簡短寒暄與問候開始,然後進行入院介紹,這樣緩解患者的陌生與緊張感。

3.鼓勵病患表達

醫務人員要學會傾聽,伴隨患者述說的語言、聲調、表情等,加以點頭和眼神的關注,使患者感覺到你不僅是在聽,而且已經體會到他的心情。沉默一般用於溝通中期,主要是給患者提供思考的空間,尤其悲傷時醫務人員沉默片刻,患者會感到你在認真聽他講述,他的講述已感動了你,而且達到情感的交融,並給他繼續講述的信心,同時也增加對醫務人員的信賴感。

4.「差異化」溝通

病人來自四面八方,年齡的差異,文化程度的不同,要求我們每名護士在護患溝通中要對病人有所了解,才能採取不同的方法,抓住契機和病人進行溝通。在臨床護理中,經常能遇到很多患同樣疾病的病人,但由於文化程度的不同,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差距非常大。

文化層次高的病人,經常閱讀自身所患疾病的書籍,而且他們對自己所服葯物的作用、副作用了解得非常清楚,因此,對每日更改治療葯物非常敏感,護士應抓住這一時機,給這類病人講解所更改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並且就病人提出的問題進行准確的回答。

對文化程度低的病患,在與病人溝通中,抓住病人對所患疾病不了解,不知道經常誘發疾病的原因,及更想知道自己預後的這一心理,耐心地給病人講解一些病人能接受的醫學知識,引導病人提問,針對病人提問,進行回答,讓病人樹立良好的戰勝疾病的信心。

5.有效的提問

適時提出開放結尾式問題:醫務人員在進行心理護理時可採用此方式,可誘導患者說出自己的觀點、想法和感受,回答范圍廣泛,使患者宣洩內心真實情感,達到心理的平衡,如這次發病是什麼原因?這樣使患者有較大的自主權,同時醫務人員獲取大量信息,使心理護理更有針對性。

⑵ 護士與患者溝通技巧

語言是護士與患者溝通的重要方式

語言是溝通的橋梁:禮貌的語言是滿意溝通的前提,是護士與患者交流的基礎,護士能正確使用語言溝通技巧,語言表達清晰、准確、溫和,學會使用保護性語言,禁用傷害性語言。注意語言的科學性,通俗易懂,便於患者理解,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而且護士的行為舉止都體現出穩重大方、處事得體、熱情接待患者的同時,也得到患者的尊重,提高患者的滿意度。語言交流中最重要的技巧是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對方,使患者感到親切和被關心,護士通過耐心仔細傾聽,全面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態,在護理過程中,患者感到焦慮和不理解時,鼓勵其提出問題,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利於患者的康復。

選擇恰當的稱呼:恰當的稱呼是護士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的起點,且給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護士與患者的地位是平等的,要以開放式詢問進行溝通,不要稱病號、姓名。對患者恰當的尊稱,使其感到被關懷並解除緊張心理,主動配合治療。

優質的護理服務

增強主動服務意識,提高護患溝通技巧是現代護理所必需的,只有用現代護理理論和方法實踐護理才能滿足醫學科學發展的需要,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質量。

優質的護理服務,良好的護患溝通技巧更能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及對醫院的信任,密切了護患關系。有研究表明,護士的服務態度欠佳或溝通技巧不當是被投訴的重要原因。由於護士工作責任心不強,服務意識欠佳,被動服務不能及時,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延緩疾病的恢復,增加患者的不滿意及投訴甚至會增加護理差錯的發生率,導致護理服務缺陷的發生及護理質量下降。可見護患溝通,誠信服務需要持續不斷的改進,以提高護理質量,從而變被動服務為根據患者所需提供增值服務。

微笑可以增進護患溝通

微笑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情緒語言」,是人際交往中解決生疏緊張的第一要素,患者可以從護士的微笑中獲得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增強堅持治療的信念。患者入院時護士愉快積極的情緒可以感染患者,使其恐懼心理逐漸減輕,護士與患者交往過程中,微笑是容易被接受的具有親切感的行為,患者的情緒受疾病的影響波動很大,護士用自己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樂觀豁達的情緒感染患者,給患者留下良好的「首印效應」,使患者擺脫困擾,勇敢面對現實,產生積極的心態,為以後的護患交往打下良好基礎,加速疾病的治癒。

培養溝通能力

由於市場經濟的影響和醫療體制改革,帶來了患者價值、護理科學技術價值、道德價值及經濟價值間的諸多沖突,要最大限度減少上述沖突所致的護患糾紛,必需要求護士有較高的溝通技巧〔1〕。充分發揮高年資護士溝通能力的特長,對年輕護士進行交流技巧培訓,提出她們溝通中存在的問題,指導他們說話時注意語速放緩,語調放低,遇到問題要採取理智的方式使患者情緒穩定,遇到患者情緒波動時,要加強巡視和安慰,及時解決患者的問題,做到患者床前多停留1分鍾,緩解患者緊張心理,逐步改變年輕護士僅以完成工作數量為目的的工作態度,提高護患溝通技巧。

加強護士的業務和素質培訓

在提倡整體護理的今天,要求護理專業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更要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人際交往能力〔2〕。嫻熟的技術是良好溝通的基礎,護理工作是一門精細藝術,護士要有同情心及良好的職業素質,不僅要有嫻熟的操作技能,操作時的無痛技術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之一。通過嫻熟技術體現護士的職業素質,使患者減少對穿刺的恐懼,而且要掌握與患者的溝通技巧,降低工作的難度關系,提高工作效率。

總之,護士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能發展及促進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滿足患者的身心需要,使患者真正接受科學的、整體的、全方位的護理,使護理服務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被動服務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主動服務,增加了護理人員的誠信服務意識和提升護患溝通技巧,提高了服務質量。

⑶ 護士的溝通技巧有哪些

護士的溝通技巧有哪些:

1、獲得好感的說話技巧

(1)多提一些善意的建議;

(2)記住對方所說的話;

(3)及時發現對方微小的變化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4)記住對方的名字。

2、讓語言充滿親和力

(1)態度誠懇,表現出興趣,表示友善,輕松,愉快、幽默,適應別人,謙虛有禮;

(2)注意傾聽:勿隨意打斷對方談話,勿插話;

(3)平等待人;

(4)掌握分寸,言談舉止文明,異性之間不開過分的玩笑,不談人隱私,揭人短處,不背後議論他人。

3、文明禮貌用語

(1)用病人喜歡聽的稱謂,不以床號、編號代稱;

(2)操作時用商量的口吻,避免用命令式語氣;

(3)病人吵鬧或不配合時,予以耐心的安慰、開導,而不是訓斥,頂撞;

4、語言交流中的禁忌

(1)說話含糊其辭;

(2)過多使用專業術語;

(3)說教式的語言;

(4)虛假式安慰;

(5)態度欠佳。

5、服務忌語

(1)不知道,去問醫生;

(2)你怎麼這么煩,又按鈴了;

(3)動作這么慢,像你這樣,我們忙也忙死了;

(4)你靜脈不好沒辦法打,打針是痛的,喊什麼;

(5)家屬陪著幹啥的,叫家屬做;

(6)又來病人了,真倒霉。

⑷ 護士與護士的溝通技巧

護士之間溝通主要以病情的病情為主,要著重介紹病人的入院時間以及護理的事項

⑸ 護士常用的語言溝通技巧有哪些

1. 獲得好感的說話技巧。
(1)多提一些善意的建議。
(2)記住對方所說的話。
(3)及時發現對方微小的變化。
(4)記住對方的名字。
2.文明禮貌用語。
(1)用病人喜歡聽的成為不以床號編號代稱。
(2)操作時用商量的口吻避免用命令式語氣。
(3)病人腸道或不配合時予以耐心的安慰開導,而不是訓斥,頂撞。
態度誠懇,表現出興趣,表示友善,輕松愉快,幽默,適應別人,謙虛有禮。
注意傾聽,勿隨意打斷對方談話勿插話。
平等待人。
掌握分寸,言談舉止文明,異性之間不開過分的玩笑,不談人隱私,揭人短處,不背後議論他人。

⑹ 護士溝通技巧原則是什麼

護士組織交談原則和技巧
組織交談的溝通技巧:交談的原則,交談的類型根據交談的目的,交談的階段交談的過程可分5個階段:准備與計劃、開始交談、結束交談、做好記錄。
1、交談的原則:
(1)交談應是有目的、有針對性的,不是隨便聊天、漫無邊際的閑談;
(2)在交談時,應注意運用心理社會的原則;
(3)交談者之間應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2、交談的類型根據交談的目的,一般可以:
(1)發現問題式交談,主要是收集資料,以尋找可能存在的問題;
(2)解決問題式交談,集中在已確定的問題上,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若按交談的方式分類,可分:
(l)有目的詢問式交談。即發問者居於主動的、有權威的角色,准備好一系列的問題進行提問,被問者處於被動角色,這種有組織、有目的的交談方法對收集一般資料是有用的。(2)無目的的開放式交談。此時被問者居主動角色,發問者的任務是提供主題、引導交談,因而問題的范圍廣泛,答案也是開放的。
以上兩種方式可合並使用,例如,可在交談的開始用。(1)法了解一般性資料,然後用(2)法詢問一些有特殊性的問題。
3、交談的階段交談的過程可分5個階段:准備與計劃、開始交談、結束交談、做好記錄。
(l)准備與計劃在此階段,即具體進行交談前應做細心的准備。要:
(A)明確交談的目的,即這次交談完成哪些事;
(B)了解必要的歷史背景,即對方是誰,為什麼要進行這次交談等;
(C)確定初步的問題,使交談能集中在一個目標上,但要避免有先入為主的思想和固定的期望;
(D)提供合適的環境,選擇恰當的時間進行交談。
(2)開始交談為了創造融洽的氣氛,交談的開始應有禮貌地稱呼對方:並自我介紹,要向對方交待此次交談的目的和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可從一般性交談開始,使對方感到放鬆而願意接受。
(3)引導交談。可提出一些開放式和間接的問題,引導對方誠實、完全地回答。閉合式和直接的問題容易使對方感到緊張和有威脅感。
(4)結束會談可利用小結和核對技巧作為結束,要想到為下一次交談作好准備。
(5)做好記錄把交談的主要內容記錄下來。

⑺ 淺談護理溝通的技巧

有個別老人性格較為內向,通常不會與護理員主動溝通,此時護理員處於主動位置,便採取提問式,鼓勵老人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助於雙方的交流。

常使用的方式有:

證實式提問。如:「您今天已經翻過身了吧?」「您吃過葯了嗎?」

激勵式提問。鼓勵老人積極參與治療和護理,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你的建議對我們很重要,請你提出建議好嗎?」

明確式提問。明知故問式,為了調動老人交流的積極性,故意為之。例如:「聽說你昨天很開心,是嗎?」

⑻ 護理溝通八個技巧

儀表端莊,微笑大方

儀表端莊,服裝整潔,傳遞給入住老人一種優美的形象。

溫暖大方的微笑,如一縷陽光,頓時淡化了護理員與老人之間的陌生感,拉近彼此的距離。老人能感到溫暖,產生對護理員的信任感,這無疑是溝通中最美好的開端。

善於真誠地傾聽

與老人交談時,不可左顧右盼,要呈現一種真誠和專注。

傾聽一般是指老人主動性溝通,應該尊重老人的這種積極的交流態度,不要輕易打斷老人的話語,中間可以加以簡單的肯定和鼓勵,如:「你說的對!」「你很棒!」等等。不要糾正老人的言語不當之處。善於傾聽的護理員,老人大多喜歡與她溝通,通過溝通和老人表情細節,及時了解老人的心理變化,也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關系,幫助老人解決問題。

善於運用提問式溝通

有個別老人性格較為內向,通常不會與護理員主動溝通,此時護理員處於主動位置,便採取提問式,鼓勵老人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助於雙方的交流。

常使用的方式有:

證實式提問。如:「您今天已經翻過身了吧?」「您吃過葯了嗎?」

激勵式提問。鼓勵老人積極參與治療和護理,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你的建議對我們很重要,請你提出建議好嗎?」

明確式提問。明知故問式,為了調動老人交流的積極性,故意為之。例如:「聽說你昨天很開心,是嗎?」

徵求建議式提問。如:「你對我的工作有什麼建議嗎?」「我現在可以為你翻身嗎?」等等。

幽默的反問式提問。其實是一種肯定,這樣的溝通需要老人在良好的情緒下進行。如:「難道今天你不漂亮嗎?」「你覺得我今天漂亮嗎?」等等。

適時保持沉默

有時,沉默是一種無言的交流方式,當在溝通過程中,雙方出現不同意見或是老人出現不良情緒時,或老人對護理員有誤解時,彼此之間保持適當的沉默,給對方思考和反思的時間。同時觀察老人的情緒變化,體會老人的心情,不要急於打破沉默。當老人有情緒發泄,或有其他過於激動的言語時,優秀的護理員會適當沉默,給老人情緒轉換的時間。

適當沉默是一種胸懷,可以最大度地讓老人對護理員產生良好的信任感。

善於復述患者的話語

在溝通過程中,優秀的護理員善於將患者的一些關鍵話語,復述一遍給老人,不可以更改老人的本意。重復老人的話語,老人會感知到被重視和被尊重,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善於使用肢體的安撫和觸摸

非語言性在溝通中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當溝通過程中,老人情緒激動或悲傷時,護理員可以近距離地安撫,如:拉手、撫摸頭發、擁抱……(要依據年齡和性別等而論)。尤其是女性,通過適當的肢體安撫和觸摸,傳遞一種愛及鼓勵,產生信任,促進溝通交流。當然,安撫和觸摸要講究部位及方式。

營造良好的溝通環境

優秀的護理員,會營造一種安靜和清幽環境,一縷陽光,一朵鮮花,一杯熱水……如此的環境有助於護理員與老人之間的溝通。房內要保持整潔,物品擺放整齊,不可以有異味。宜人的環境,讓溝通無障礙。

⑼ 護士與患者的溝通技巧

護士對待患者應該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

⑽ 你認為作為一名護士,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溝通技巧

護士是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在從事護理工作的時候離不開人際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護士除了與同事、醫生及其他人之間進行溝通信息外,在按護理程序護理病人的每一個環節中需要與病人進行溝通,有效的溝通能增進護患間的相互理解,提高信任度,減少護患矛盾。因此護理人員掌握一些常用的溝通技巧並合理應用十分必要。
有調查顯示:30%護士不知道或完全不知道如何採用溝通技巧,83.3%護士對溝通方式基本不了解,80%的臨床護理糾紛由於溝通不良或溝通障礙導致。
積極的良性語言可以治病,消極的惡性語言可以致病。護士要學會在溝通中根據不同對象、不同環境,不同時間,運用不同的語言有效表達自己的意圖和病人進行溝通。充分發揮語言溝通的積極作用,護士必須加強語言修養,使用規范的語言,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恰當使用解釋性語言,鼓勵性語言和積極的暗示性語言,切忌簡單化語言和傷害性語言。重視反饋你表達的信息與對方接受的信息是否相同。
以下是醫護之家總結的一些護士言溝通技巧:
1、獲得好感的說話技巧
(1)多提一些善意的建議;
(2)記住對方所說的話;
(3)及時發現對方微小的變化;
(4)記住對方的名字。
2、讓語言充滿親和力
(1)態度誠懇,表現出興趣,表示友善,輕松,愉快、幽默,適應別人,謙虛有禮;
(2)注意傾聽:勿隨意打斷對方談話,勿插話;
(3)平等待人;
(4)掌握分寸,言談舉止文明,異性之間不開過分的玩笑,不談人隱私,揭人短處,不背後議論他人。
3、文明禮貌用語
(1)用病人喜歡聽的稱謂,不以床號、編號代稱;
(2)操作時用商量的口吻,避免用命令式語氣;
(3)病人吵鬧或不配合時,予以耐心的安慰、開導,而不是訓斥,頂撞;
4、語言交流中的禁忌
(1)說話含糊其辭;
(2)過多使用專業術語;
(3)說教式的語言;
(4)虛假式安慰;
(5)態度欠佳。
5、服務忌語
(1)不知道,去問醫生;
(2)你怎麼這么煩,又按鈴了;
(3)動作這么慢,像你這樣,我們忙也忙死了;
(4)你靜脈不好沒辦法打,打針是痛的,喊什麼;
(5)家屬陪著幹啥的,叫家屬做;
(6)又來病人了,真倒霉。
非語言性溝通是伴隨溝通的一些非語言行為,比語氣信息更真實,更趨向於自發和難以掩飾,它的重要性甚至超過語言溝通。護士應注意自己非語言行為的影響,善於觀察病人非語言信息。
1、目光接觸
眼神是心靈的窗戶,它可以表達和傳遞情感。目光反饋有利於談話雙方的語言協調,目光接觸的多少可以反映聽者的注意程度。
2、面部表情
臉面是心靈的鏡子,面部表情能迅速真實地反映復雜的內心活動,有位心理學家經研究總結出一個公式:一個信息的總效果=7%語句+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護士在與病人交流時盡量使自己的面部表情自然可親,同時觀察病人的面部表情變化。
3、身體運動的姿勢
肢體語言用手勢配合語言提高表現力和感染力,也是護理工作常用的技巧。身體運動提供的是情緒的強度,而面部表情提供的是情緒的本質。護士能從身體運動和姿勢中,概略地了解到病人的體質和心理狀態。
4、觸摸
適當的觸摸可以起到治療作用,表達關心、理解和支持,使情緒不穩定者平靜下來,也是護士與視覺、聽覺有障礙的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的重要方法。運用觸摸應注意其性別,社會文化背景及觸摸的形式與雙方的關系醫|學教育網整理。護士應謹慎應用這一溝通方式。
護士在與病人交流時,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是微笑,真誠的微笑對病人極富感染力。病人焦慮時,我們面帶微笑與其交談,本身就是一種安慰。
溝通技巧對護士來說是一門必修的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是執行一切護理活動的基礎。每位護士應將有效的溝通技巧結合個人生活體驗和健康方面的理論知識,針對病人的情感、知識、願望和態度,創造一個自然的有價值的、令雙方滿意的有效溝通方式。
交流與溝通技巧也是我們以病人為中心,創滿意醫院的必修課。在溝通實踐中,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不僅治病救人,還要滿足病人的心理需求。服務中做到:微笑真一點,語言美一點,責任強一點,說話輕一點,動作快一點,脾氣小一點,胸襟寬一點,理由少一點,做事多一點,效率高一點,為病人提供優質的人性化的服務。

閱讀全文

與護士溝通的技巧和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型手工飛機製作方法及圖片 瀏覽:603
基準測量方法和技巧 瀏覽:383
虱蟲一掃光使用方法 瀏覽:972
如何找鬼最靈驗的方法 瀏覽:308
對開式法蘭安裝方法 瀏覽:136
萬用表測量漏電方法視頻觀看 瀏覽:506
電腦免費提速方法 瀏覽:386
三焦不通該如何調簡單方法教給你 瀏覽:112
腿懸空早上酸痛有什麼方法 瀏覽:216
釋放電腦空間的方法 瀏覽:727
門窗洞的繪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260
工筆生宣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760
全身皮膚過敏治療方法 瀏覽:276
28歲腦梗塞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639
控制性規劃計算方法 瀏覽:272
簡單不脫妝的方法 瀏覽:776
紅豆杉果實的正確食用方法 瀏覽:559
血管堵塞治療新方法 瀏覽:278
手機除甲醛方法 瀏覽:14
空地種菜方法視頻 瀏覽:449